第一篇:比较阅读教案
比较阅读教案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2、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鉴别,找出文章的异同。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不同文章的不同写法。
3、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树立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篇目:
1、《石缝间的生命》
2、《向生命鞠躬》
3、《敬畏生命》
4、《热爱生命》
四、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生命,那是自然赋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结合学过的关于“生命”的课文导入: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冰心的《谈生命》、王鼎钧的《那树》。
明确授课类型:比较阅读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美文美读:
阅读《石缝间的生命》和《向生命鞠躬》,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师生有感情地朗读《石缝间的生命》,然后默读《向生命鞠躬》。思考:请你概括这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结束,全班交流。
(四)试一试:
我们在读文章时,还应解决哪些问题?在比较阅读时,需要从哪些角度来把握文章?
方法: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主,完毕后再进行全班自主交流。目的:
1、结合平时阅读教学,对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佳作共欣赏学生运用自己提出的阅读步骤,比较《石缝间的生命》和《向生命鞠躬》的异同。
学生讨论交流成果,教师板书。
将精美的段落或优美的语句进行反复诵读,揣摩。目的:
1、比较文章的异同,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学习不同文章的不同写 法。
2、学生反复诵读、揣摩精美的语句,加强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能力。
3、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六)方法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对两篇文章的分析理解,总结比较阅读的步骤,进行方法指导。比较鉴别,找出异同:从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结构层次、语言风格等角度来考虑。
(七)横看成岭侧成峰
学生根据交流成果和老师的指导,比较阅读《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八)让白血病患者也有快乐的生活
谢振华:“当造血干细胞输入到那个病人体内的时候,我们俩就不仅仅是陌生人了,我们俩现在是亲兄妹了。”
结合小谢的事例,谈谈你对生命有什么新的认识。
(九)我送名言给大家:
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五、小结: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大自然赋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相信通过阅读,你一定会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对生命以后更清晰的承诺。让你、让我、让大家都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感谢生命吧!
第二篇:比较句教案
比较句教案
总结格式
1、拿出英语课本和语文课本 这两本书哪本厚? 英语课本厚。
这时候我们还可以说:“英语课本比语文课本厚。”(板书)
2、拿出两支笔(绿色和黑色)这两支笔哪支粗? 绿色的笔粗
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绿色的笔比黑色的笔粗。(板书)
3、总结格式:A + 比 + B + adj(板书)操练
1、展示ppt,西瓜和苹果 西瓜便宜还是苹果便宜? 苹果便宜。
我们用“比”字句怎么说? 苹果比西瓜便宜。那么西瓜和苹果那个贵? 西瓜比苹果贵。那苹果大还是西瓜大?
引导学生自己说:西瓜比苹果大。那苹果和西瓜相比,哪个小? 引导学生自己说:苹果比西瓜小。过渡:
1、展示ppt(摩托车和自行车)摩托车和自行车哪个便宜? 提问学生—自行车比摩托车便宜 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提问学生-摩托车比自行车贵
对,摩托车比自行车贵,我们还可以说,自行车没有摩托车贵。(板书)
2、老师的头发长吗?黄叶笛的头发长吗? 老师的头发比黄叶笛的长。黄叶笛的头发比老师的短。用“没有”怎么说? 黄叶笛的头发没有老师的长。(板书)总结格式:A + 比 + B + adj B + 没有 + A + adj 操练:姚明高还是小贝高? 姚明比小贝高 小贝没有姚明高。看图说话
下面我们来比一下尾巴,猫的尾巴比鱼的怎么样? 猫的尾巴比鱼长。
鱼的尾巴没有猫的怎么样? 鱼的尾巴没有猫长。提问学生
孔雀的尾巴比猫漂亮。/猫的尾巴没有孔雀漂亮。天天比Cindy高。/Cindy没有天天高。Cindy比Angela瘦。/Angela没有Cindy瘦。出租车比自行车快。/自行车没有出租车快。
第三篇:长度比较教案
篇一:《长度比较》教案
长度比较
上南二村小学 李华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启动生活经验,学会用规范的语句描述长度比较的结果。
2、通过比较活动,逐步体验、感知、归纳“长度比较”的数学方法。
3、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借助方格(媒介)作为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
教学重点:
会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数学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灵活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比较物体间的长度。
教学准备:线、长方形图形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1、游戏:比高矮
师:昨天李老师请了我们班的两个小朋友来做了一个比高矮的游戏,想不想知道他们比较的结果呢?(课件出示两个身高比较接近的学生,高的学生站在地面上,矮的学生站在椅子上)
大家看,xx和xx比,xx比xx高,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让矮的学生坐在椅子上)现在能直接比较了吗?为什么?(要都站在地上)现在一个站这边,一个站那边,你能一眼看出他们的高矮吗?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小朋友真聪明,比较高矮不仅要站在同一地面上,而且要让他们站在一起才能比较,现在我们只要看他们的(头顶)就能比出高矮了。
谁能用这三句话来说说比较的结果?(谁和谁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揭示课题
师:刚才这个小游戏告诉我们,比较高矮要让比的人都站在同一高度上,再看他们的头顶,我们就可以比出高矮了。生活中像这样的比较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度比较。(板书课题:长度比较)
二、探究新知,实践体验
1、比较绳子的长短
(1)师:听,小巧、小亚和小胖他们三人在为什么事情发生争执呢?(出示媒体)录音:小亚:我的绳子最长。
小巧:不是的,我的绳子最长。
小胖:你们都不要争了,是我的绳子最长。
师:小朋友,他们在争什么?(媒体出示3根绳子)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比一比吗?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三根长短不一的“线”,比作三根“跳绳”,请你们同桌合作,尝试比较一下,并说说比较的结果。
(2)同桌合作,尝试比较三根绳子的长短。
(3)学生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
(4)归纳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比较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在比较绳子长短的时候,我们都是先一端对齐,再拉直,然后看另一端就能比较出长短了。(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2、试一试
(1)比较旗子的高低(出示四面旗子,遮掉下面部分)
师:看!这是4面旗子,旗子我们比什么?(比高低)
旗子的下面被花草遮住了,你能猜出哪面旗子最高吗?
为什么不能?(下面部分被遮掉了,不知道一端是否对齐)
(遮掉的部分慢慢移出)现在能比了吗?谁来说说比较的结果,你是怎么比的? 小结:旗子的下端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只要看它们的顶端就可以比出高低了。
(2)比较铅笔的长短(出示三支铅笔,遮掉下面部分)
师:这三支铅笔的下面部分也被遮住了,你们先来猜一猜哪支铅笔最长?
(遮掉的部分慢慢移出)这次为什么猜不准了呢?(铅笔的一端没有对齐)怎么办呢?
好,我们把铅笔的一端对齐,现在能比了吗?谁来说说比较的结果?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无论是比较旗子高低,还是比较铅笔的长短,我们都是用了观察的方法,先要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比较出结果。(板书:观察)
(3)比较彩带的长短(出示两根彩带,遮掉中间部分)
师:这两条彩带同样被遮掉了一部分,你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吗?为什么? 我们来看个究竟。(遮掉的部分慢慢移出)哦,原来红色的彩带中间打了一个結,所以红色的彩带比紫色的彩带长。
小结:我们在比较物体长度的时候,不仅要将物体的一端对齐,而且要将物体看完整,然后再比较。
3、生活中的长度比较
师:除了比高矮、比长短和比高低,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长度比较呢,(课件演示)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谁愿意来说一说?(比厚薄、比粗细、比宽窄)
三、灵活运用,合理比较
1、折纸:
(1)通过观察直接能比较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眼力好!仔细观察三角形的黑边和紫边,哪条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黄边和绿边,哪条边长?
(2)通过观察产生争议
师:长方形的红边长还是蓝边长呢?
这两条边的长短比较接近,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比较了,那有什么好方法吗?
(3)请学生取出这张引起争议的长方形纸片,同桌合作探究,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方便。
(4)请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比较的?
①用尺量(板书:量)
②用铅笔、手指等间接比较(板书:间接)
③两张长方形的纸片(一个横放,一个竖放)叠在一起,使红边和蓝边重叠,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④长方形中的蓝边沿着红边对折,使一个顶点重合,也就是是两条边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可以知道比较的结果了。(板书:折)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用尺量、间接比较、折一折这么多的好办法,这些好方法我们都是通过操作来比较物体的长度。(板书:操作)
2、数方格
(1)师:昨天老师买了些文具,而且将这些文具画成了图(课件出示),所以不能移动,要一下子比较出它们的长短有什么好办法吗?(数方格)
老师给这六件物品编上了号。请小朋友独立思考,按照这些物品的长短,从长到短用编号表示出来。
(2)请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因为每个方格的大小相同,所以我们只要数出这个物品占了几个方格,就能知道这个物品的长度,这样就能比较出这些物品的长短了。(板书:数)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吗?
长度比较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是观察、操作还是数方格,我们都是用了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比较物体的不同,选用合理的比较方法,使操作更简便。
附:板书
长度比较 观察
量
一端对齐 看另一端操作间接
折
数
篇二:长度比较教案
长度比较教案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学期p50—5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会用语言表述()比()长,()比()短等的。
2、会对长度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一眼看出﹑一端对齐和方格纸等。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比较物体长度的兴趣,体会用多种方法进 行物体长度比较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长度比较的多种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度不等的绸带、方格纸、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利用经验,引入课题:
1.反义词活动:长——短;高——低;厚——薄;宽——窄。2.请学生用手势比划上述反义词。3.出示:长度。
二、选择方法,探索新知:
(一)运用“一眼看出”的方法 1.比较牙刷长短。
2.比较小胖与小巧的高矮。
3.比较字典与作业本的厚薄(板书——长度比较)
(二)运用“一端对齐”的方法
1.出示两根丝带,哪根长?(首先需要拉直)
(1)生上台演示。
(2)揭示长度比较的又一方法:一端对齐。2.颁奖典礼比较身高。
(1)怎么样比才公平?
(2)高矮是相对的,比的对象不同,所以结果不同。3.同桌合作,比文具。
(1)小组合作,讨论比较方法。
(2)汇报比较方法 4.比较纸条的长短
(1)一端遮住,看另一端比较
(2)没有对齐比较
5.蓝边长还是红边长(1)小组合作,讨论比较方法
(2)交流汇报
小结:比较物体长度时,应灵活运用方法。
(三)运用“数方格”的方法
1.考考你的眼力:两支铅笔哪支更长?(引出方格纸)
2.出示格子图:你能数出每样物体各占多少段吗?(学生数一数)3.游戏:男女生分别观察后交流,看到什么个占多少格子? 4.想一想:小动物回家,谁回家的路程最长。
(四)运用“尺”量的方法
用什么工具最合理?——尺
三、拓展
小丽的问题
(1)出示图:在透视较强的路上,一位小丽在近处,路灯在远处。
(2)小丽说:我比远处的路灯高吗?(近大远小)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了什么?
长度比较
方法:
一眼看出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折)
方格纸比较(统一大小)
《长度比较》是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发现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并且从两个方面,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入手,教会学生应该灵活运用方法比较长度,开发学生的思维。
整节课力求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首先通过说反义词游戏引入长度比较的概念,以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开始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视觉直接比较物体的长度,引出“一眼看出”的方法同时训练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出示两根丝带,是难以用眼睛直接比出长短,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一端对齐”这种方法的实质。在后面的探究过程中,从小动物运动大会的颁奖典礼上比较身高引出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也就不用,让学生体会到长短是相对的,教师作为“助教”通过提供大量操作素材,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灵活运用比较方法的同时,学生获知可以借助“量”、“数方格”等方法进行长度比较,并且在探索中感受发现的喜悦以及收获成功的快乐。
篇三:长度比较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⑴ 会直接比较出一端对齐的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⑵ 会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的长短。
⑶ 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2.教学重点/难点
⑴ 物体长短的直接比较(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其长短)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你知道班级中哪个同学最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他比其他同学都高。
生2:他排在队伍最后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比较》
二、新可探索:
探究一
师:校园里有四面彩旗,你能看出哪面最高,哪面最低吗?
生:(1)号旗最高,(4)号旗最低。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这四面彩旗都竖在草地上。
小结:因为四面彩旗的旗杆都竖在同一条横线上,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1)号旗最高,(4)号旗最低。
师:他们的谁高谁矮?
生1:不能比较
生2:不能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比较?
生1:一个学生下面有凳子
生2:他们不在一条线上。
师小结:我们在比较长短时,一般要在同一条线上比较,让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另一端长的就长。
跟进练习:
⑴比较自己的铅笔,哪支长?
组内相互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
(让两支铅笔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另一端长的就长。)
探究二
师:三个同学在跳绳,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谁手中的绳子最长呢?
生:可以把他们的绳子拉直比较。
师:拉直就能比较长短了吗?
生:把绳子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进行比较,师:对,说了非常好。当绳子弯曲时可以先把它们拉直,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谁长,这根绳子就长。
跟进练习:
师:长方形纸 横长还是竖长?可以怎么比呢? 方法一:
⑴把纸对角一折,使横边与竖边重合来比较。
方法二:
⑵用一张纸的竖与另一张纸的横去比。(前提:两张纸的大小一样。)
师小结:用折的方法也就是将他们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谁长,这条边就长。探究三
师:这里有些学习用品的图片,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生:可以把它们竖起来,一端对齐比较。
师:不行,这是图片不能拿下来,还有其它好方法吗?
给大家提供了方格子,看看能否借用它来比较?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我们可以借助方格纸来进行比较,看这些物品各占几个小方格,就能知道它们的长短了。
学生尝试,教师指导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⑴谁的身高最高?你是怎么比的?
生:小胖最高。他们站在一样高的地方,只要看另一端就能比较了。
师:4位同学站在同一地面上,所处的位置相同,我们就看头顶,谁头顶高,这位同学就长得高。
练习二
问:两张长纸条,一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比较哪张纸条长吗?
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
生1:蓝色长
生2:红色长
生3:一样长
生4:不能比较
师:为什么不能比较?
生4:因为两张纸都被遮住一部分,遮住部分不能判断它们的长短。
师小结:我们在比较物体长短时,要将物体看完整,然后进行比较。只看一部分,是不能进行正确判断的。
练习三
⑴ 哪条线最长?
(上面的练习也只能直观感悟每一条线段的长短)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可以将物体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进行比较,也可以借助其它物品来帮助比较,物体要看完整。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50、51 篇四:小班数学教案比较长短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长短》
1、通过让对同类物体进行长短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能够比较和区别物体的长短。
3、学习用并置的方法区别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3-1 3-2)
不同物品、幼儿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根魔棒,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让幼儿发现长短不同。)
二、展开
1.通过操作,学习并置比较法。
教师出示长短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颜色、哪个物品长?哪个物品短?
2.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小结: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与幼儿一起朗诵教师总结的儿歌,边说边操作。
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
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3.趣味练习:比较长短
观察图片,比较相同物体的长短。
请幼儿看看图片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并在最长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红色,在短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蓝色。4.分组操作,巩固方法。
请幼儿在小筐里分别拿出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相邻两名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掌握不好的幼儿。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让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形成长于短的体验。
第四篇:比较阅读教案
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教案
临朐县朐阳中学 张兰云
学习目标:
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
2、思想贯通: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3、写作技巧: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4、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学习重点: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与隐士文化 学习难点: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学情分析:这三篇课文都是经典的篇章,作为重点,学生掌握的较好,所以可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
学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之中国,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遭贬谪。在数不清的遭贬人员之中,常有饱读诗书之人。贬了官,失了宠,摔了跤,悲剧意识来了,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更加强烈了。由于对人事变迁和世态炎凉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创作出的作品往往更有意味和品位。屈原放逐,乃有《离骚》;司马迁被宫(比贬谪更残酷),撰成《史记》; 李白流放夜郎,许多名诗传于后世;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便诞生了 '三吏'、'三别';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近体诗;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八记》流传千年;刘禹锡两度被贬,终成一代大家;苏轼乌台诗案,前后《赤壁赋》闪烁熠熠光华;欧阳修多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如雨后春笋…… 被贬官,是当事人的不幸,但却是中国文化的大幸,中国的文采华章因此更有了张力。
今天,我们就复习一下《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灵魂,体验他们发自灵魂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音……
二、小组探讨
比较《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异同。
提示:
1、文体都是“记”
2、作者同为贬官,对待被贬的态度有所不同
3、都有景物描写,作用不同
三、讲授新课
(一)复习“记”这一文体。
1、“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
2、学生回忆,梳理所学古代其他文体。还学过“说”(《马说》《爱莲说》)、“序”(《送东阳马生序》)、“传”(《五柳先生传》)、“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铭”(《陋室铭》)、“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_______,如《马说》《爱莲说》
②《五柳先生传》体裁是“传”,传记是一种用来______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___。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际是作者的自传。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序”是一种文体,这是一篇___,是作者为同乡后学马生的_____,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学习,文章质朴亲切,极为感人 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二)讲述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与贬官文化。
1、隐士文化(人生准则: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厌倦了世俗中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心境平和,淡泊名利,回归自然本性,或是在优美的大自然中忘记尘世的喧嚣。代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龚自珍(《己亥杂诗》)。
2、贬官文化(人生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兼济是终生的愿望,独善是无奈的选择。柳宗元支持“永贞革新”,结果是“二王八司马”,一同被贬的还有刘禹锡;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庆历新政”未至一年,被贬邓州;庆历五年,欧阳修为范仲淹仗义执言,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滁州。在任时门庭若市,被贬后门前冷落,“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唯一可以对话的是自然,是天地。他们纵情沉醉于山水,只是借山情水意来浇融心中的块垒而已。代表人物:柳宗元、刘禹锡、范仲淹、欧阳修、苏轼……
3、练习(学生小组讨论,或在相关的参考书上寻觅答案,力求理解)。
①《小石潭记》中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②《醉翁亭记》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与《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中 “乐”的内涵是否相同?
③ 《醉翁亭记》中如何理解'太守乐其乐'?
(三)《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学生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写的写法(新授课之述备矣)。
2、老师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小石潭记》中景物描写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②《岳阳楼记》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用相当多的篇幅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但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人生抱负,并以此规劝、勉励友人。写 “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情景交融,为后文张本,引出议论,阐述作者抱负。③ 《醉翁亭记》中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景中处处有情,突出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3、小组合作练习
①大家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一两则加以赏析。
提示:如《桃花源记》中“桃源之美”,《三峡》中的山美、水美,《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游山西村》《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②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有不少通过写景抒情,来含蓄地表达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力图排解郁闷的心情。找出几篇这样的作品,结合有关背景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四)疑难字词句的翻译。
出示练习,学生翻译,因以前讲授较细致,老师只做巡回指导。
1、通假字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2、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⑥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⑦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B、使动用法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宾语前置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城居者未之知也。
4、修辞:(互文)
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四、拓展延伸: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诫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稻梁发酵以成美酒,木材躬压以成犁辕。范仲淹这些朝廷大臣,在漫长的被贬过程中受着无理的制约,甚至是无情的摧残,但偏偏成就了另一番事业,那酿成的美酒芳香诱人,那躬成的犁辕带着信念走向春的田野划出美丽的诗文。忘掉仕途的坎坷,抛弃命运的舛错,抚琴吟曲,品酒评诗,也不失为一种极致的风景;更可敬的是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了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楷模。
教学反思:
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命运心常戚然,无论隐居还是被贬,其实都是一种无奈,但艰难困苦,玉汝乃成,正是这种无奈,使得他们的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华。而初中所选的课文又多此两类文章,若想读懂这些文章,并能发掘文中深层意蕴,首先要“知人论世”,对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并且不拘一人一时,把零散的知识点连缀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因此,我把给学生人文文化熏陶,讲清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与贬官文化作为本课的重点。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注意知识之间的互融性,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基础知识部分 “文体复习”和“疑难字词句复习”采取练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牢记,由于本教案不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点的复习,所以疑难字句只要学生心中有数就算达到目的了。写作方面主要复习了景物的写法及作用,如果再与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联系起来就更好了,可又不容易找到这种古散文与现代小说的结合点,只好作罢。作业中两个课外文言阅读,一个侧重思想,一个侧重基础知识,都是对本文学习目标的巩固。
“边讲解边练习”的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牢固把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深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至于成效如何,只能是因人而异了。
当堂达标
一、复习“记”这一文体。
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_______,如《马说》《爱莲说》
②《五柳先生传》体裁是“传”,传记是一种用来______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___。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际是作者的自传。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序”是一种文体,这是一篇___,是作者为同乡后学马生的_____,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学习,文章质朴亲切,极为感人 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二、疑难字词句。
1、通假字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2、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③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⑥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⑦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B、使动用法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宾语前置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城居者未之知也。
4、修辞:(互文)
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第五篇:比较大小 教案
比较大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四、教具准备;
例4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2)出示计数器图。(3)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4、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5、第43页“做一做”
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三)课堂小结
大家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板书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样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