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届二轮复习 有机化学基础 教案(全国通用)
一、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反应(1)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或—CHO。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HO或苯的同系物。
(3)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般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HO或苯环,其中—CHO和苯环一(4)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CHO。(5)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OH或—COOH。
(6)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必含有—COOH。(7)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等。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油脂)、糖或蛋白质等。(9)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10)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或烯烃。2.常用的同分异构体的推断方法(1)由烃基的异构体数推断。
判断只有一种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时,根据烃基的异构体数判断较为快捷。如判断丁醇的同分异构体时,根据组成丁醇可写成C4H9—OH,由于丁基有4种结构,故丁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
(2)由等效氢原子推断。
碳链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几种同分异构体。一般判断原则:①同一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用替换法推断。
如一个碳碳双键可以用环替换;碳氧双键可以用碳碳双键替换并将氧原子移到他处;又如碳碳三键相当于两个碳碳双键,也相当于两个环。不同原子间也可以替换,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C6H2Cl4也有3种同分异构体。
(4)用定一移一法推断。
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改变另一个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二、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推断题的突破方法 1.根据反应条件推断某一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如反应条件为“NaOH的醇溶液,加热”,则反应物必是含卤原子的有机物,生成物中肯定含不饱和键。
2.根据有机反应的特殊现象推断有机物的官能团。
(1)使溴水褪色,则表示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醛基。
(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苯的同系物。(3)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
(4)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O。
(5)加入金属钠,有H2产生,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可能有—OH或—COOH。(6)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表示该物质分子中含有—COOH。3.以特征产物为突破口来推断碳架结构和官能团的位置。(1)醇的氧化产物与结构的关系。
(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由取代产物的种数或氢原子环境可确定碳架结构。有机物取代产物越少或相同环境的氢原子数越多,说明此有机物结构的对称性越高,因此可由取代产物的种数或氢原子环境联想到此有机物碳架结构的对称性而快速进行解题。
(4)由加氢后的碳架结构可确定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
(5)由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能生成环酯或高聚酯,可确定该有机物是含羟基的羧酸;根据酯的结构,可确定—OH与—COOH的相对位置。
三、有机合成 1.有机合成解题思路
2.抓住有机合成和推断的一条主线
“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明确这几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熟悉官能团的引入方法和消去方法。3.掌握几个重要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正确书写反应条件,正确区分醇类和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书写时切勿漏掉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定量理解酯水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特别是酚酯。
4.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保护
在有机合成,尤其是含有多个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合成过程中,多个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需要某一官能团反应或拼接碳链时,其他官能团或者被破坏或者首先反应,造成合成困难甚至失败。因此,在合成过程中要把分子中某些官能团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起来,在适当的时候再将其转变回来,从而达到有机合成的目的。
例1.(2017北京西城模拟)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试剂a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的分子式是C6H10O2。E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2CH3CHO。
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例2.(2017山东日照二模)具有抗菌作用的白头翁素衍生物M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ⅰ.RCH2BrR—HC=CH—R' ⅱ.R—HC=CH—R'ⅲ.R—HC=CH—R'
(以上R、R'、R″代表氢、烷基或芳基等)(1)C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则与F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共__________种(考虑顺反异构,不包含F)。
(3)由G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a.由H生成M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b.可用硝酸银溶液鉴别B、C两种物质 c.1 mol E最多可以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 M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4 mol NaOH(5)以乙烯为起始原料,结合已知信息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写出合成CH3CH=CHCH3的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例3.(2017河南洛阳三模)有机物G可用于治疗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通常在同一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②醛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最终脱水生成不饱和醛:RCHO+R'CH2CHO+H2O ③请回答:
(1)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两个符合下列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3)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4)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mol G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H2充分反应,需要消耗H2____________mol。(6)常采用
例4.(2017江苏扬州三模)左乙拉西坦(物质G)是一种治疗癫痫的药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可由和有机物H分子间脱去一分子水而得,则H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通为原料合成,请参照题目路线图设计该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1)B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2)E→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X的分子式为C4H7ON,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仅有一种,且为α-氨基酸; ②分子中含六元环结构,且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请以和为原料制备,写出相应合成路线流程图[合成须使用试剂HAl(t-Bu)2,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第二篇: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有机化学一轮复习中我们主要是针对有机物的性质复习。并分小点让学生练习有机合成题。一轮复习完后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和有机合成题都有较深的理解,这时应该让学生好好的看看高考到底如何考有机知识。并强调让学生规范表达能力,争取在高考中不因为表达的不规范而失分。
二、复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有机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三种题型并学会解题技巧。同时让学生建立规范表达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同学我们已经进行了有机化学一轮复习,相信大家对有机物的性质和有机合成题都有一定的理解,今天我们要好好的看看高考到底如何考有机知识。【教学引入】:(多媒体呈现)
(一)近三年广东高考选择题分析
【真题呈现】
1、(2009年广东高考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等物质的量的乙醇与乙酸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 C.纤维素乙酸酯、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都能水解 D.葡萄糖和蔗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但不是同系物 【学生思考】:本题考查了什么?出现在哪本化学书?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本题考查了烃,乙醇、乙酸燃烧耗氧量质量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年有机大题中就考了耗氧量的计算);蛋白质、酯、油脂的水解;同系物的概念。全是必修2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
【真题呈现】
2、(2010年广东高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学生思考】:本题考查了什么?出现在哪本化学书?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性质:烃—乙烯、乙烷的性质,蛋白质的水解(与09年相似)、乙醇最终氧化成乙酸、石油裂解、油脂皂化。基本概念: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多肽、高分子。基本是必修2上的,选的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真题呈现】
3、(2011广东高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学生思考】:本题考查了什么?出现在哪本化学书?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知识点:纤维素、淀粉的性质;蛋白质、乙酸、葡萄糖与电解质的关系;乙酸乙酯、食用植物油的水解(这个点三年都考到了)。A、B、D选项属于必修2的内容,且考查的知识点的组合—知识块;C选项考了必修5里面的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
(一)近三年广东高考选择题分析
命题规律:考查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必修2,涉及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三大营养物质、石油化工、烃、乙醇、乙酸等知识,还考查了一些核心概念,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属简单题。
变化趋势:对比10年、11年的试题,11年考的知识跨度更大,涉及了无机的概念电解质,既考查了必修2内容,还考查了选修5上的知识;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选项都考查了知识块的组合,说明选择题的综合度加大了。估计明年的高考选择题会沿用这种命题思路。复习应对:同学们要通过对比,准确记忆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另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的前引后联,尤其关注有机知识与无机知识相联系的部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相似知识中的不同点,不同知识中的相似点来建构知识板块。并加强这种增大知识跨度、增大知识综合度方面试题的训练。
【课堂练习】:(2011山东高考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 碳双键 【解析】:乙酸属于一元羧酸,酸性强于碳酸的,所以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A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B不正确;
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以及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只有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就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之褪色,D正确。
【创设情景】:第二种呈现形式可能是有机小实验,虽然10、11广东高考没出现,但在我们11年的全国卷中却出现了。【多媒体呈现】
(二)有机小实验
【真题呈现】(2011全国II卷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乙烷和3-乙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学生思考】
【解析】:乙醇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而乙醚不可以;3-乙烯属于烯烃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但苯但密度小于水的,而溴苯的密度大于水的;甲酸甲酯和乙醛均含有醛基,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小结】:注意一些课本上出现的实验装置,可能会被改头换面,让你去判断是否正确,如乙烯、乙炔的制备,乙酸的酯化反应等。
【创设情景】:第三种呈现形式是有机合成题。
【多媒体呈现】
(三)近三年广东高考有机合成题命题规律及变化 总体上说,难度不大,归纳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最值得注意:
1、每年的设问都有5问,第(1)、(2)问比较简单,属于送分问,第(3)问属于中等难度,第(4)、(5)问比较难,都涉及新信息的提取、整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区分度,层层深入具有阶梯性。
2、每年必考的点(1)有机方程式的书写;(2)结构简式的书写;(3)同分异构体的考查;(4)官能团性质的考查;(5)新信息的提取、整合、应用;(6)分子式的书写。【思考交流】我们要记住什么? 【小结】:总原则:抓住核心、夯实双基、规范表达、提升能力 理解官能团的性质
1、明白每个官能团中哪些键可以断裂,发生哪些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产物,反应条件是什么。
2、对比反应物和生成物在组成上的差异,搞清旧键的断裂处,新键的形成处,为提取、整合、应用信息做好思维准备。【课堂练习】:(2011安徽高考26,17分)
室安卡因(G)是一种抗心率天常药物,可由下列路线合成;
(1)已知A是 的单体,则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写名称)。B的结构简式是。
(2)C的名称(系统命名)是,C与足量NaOH醇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X是E的同分异构体,X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X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有、、、。(4)F→G的反应类型是。
(5)下列关于室安卡因(G)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 d..属于氨基酸
答案:(1)羧基和碳碳双键 CH3CH2COOH(2)2-溴丙酸
(3)(4)取代反应(5)abc 【思考交流】还有些题会给出一些新的信息再让你去解题,那我们又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还要做的是: 培养信息化处理能力
广东高考有机大题中一定包含信息化处理的考点,新信息的提出都会在题干中,形式一般有三种:从未学过的未知方程式、文字叙述的未知的转化关系、有机合成路线图中一种未知的转化关系
(1)对方程式进行信息化处理的方法(提取、整合、应用)
A、提取新信息:①对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找出其差异,进而找出旧键的断裂处和新键的形成处(可以确定反应类型);②看C链结构的变化,无外增链、减链、成环、开环;③看官能团的变化,官能团的种类和个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将其梳理出来。
B、整合新信息:与题设的情景进行整合(有时还需要与脑海里储存的已知知识进行整合)。将设问中要解决的新问题,比对信息化处理提炼出来的上述3点进行整合,找出其相似的地方,再行处理。
【课堂练习】:
(2011广东高考30,16分)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键的新反应。
(5)1分与1分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__;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______mol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创设情景】: 可能有简单的有机计算。【课堂练习】:
该物质发生燃烧时消耗 molO2
该物质最多能与含 molBr2的浓溴水发生反应 该物质最多能与
molNaOH发生反应 答案:9.5 3 2 【思考交流】我们该掌握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但如果因为书写不规范而失分值得吗? 【小结】:我们还要规范表达能力 【多媒体呈现】第30题:(11年)有机化学
评分要求:结构简式或化学方程式中的结构简式,凡出现任何一种原子数目不正确或化学键连接错误的相应给分点都给零分。
(1)化合物 1 的分子式为_______, 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注明条件)评分:(a)C5H8O
4分子式有错误给0分;C、H、O的位置不能调换,顺序不对给零分。
(b)(配平及反应条件有错误共扣1分)
(给2分)
(注意:配平及反应条件有错误共扣1分)
只给1分,配平及反应条件有错误给零分。
(2)化合物 II与足量的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注明条件)。评分: 共2分
HOCH2CH2CH2OH + 2HBr
BrCH2CH2CH2Br + 2H2O(配平及反应条件有错误共扣1分 ;写“一定条件”扣1分;写“催化剂”扣1分;用“NaOH”作条件给0分)
(3)化合物III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___;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与饱和NaHCO3反应放出CO2.V的结构简式为____.⑶ 共4分,每空各2分
Ⅰ、OHCCH2CHO 或
CH2(CHO)
2或
(常见错误的写法:HOCCH2COH
HCO-CH2CHO HOCCH2CHO
CHO-CH2CHO等)Ⅱ、CH2=CHCOOH 或 CH2=CHCO2H 或
(常见错误的写法:CH=CHCOOH
CH2CHCOOH
2HC=CHCOOH等)(4)反应式中1个脱氢剂VI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化合物,该芳香族化合物结构简式为_____.⑷ 共2分
或若键线连N、连H给零分
(5)1分子N,N-二甲基苯胺与1分子苯乙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1 mol该产物最多可与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⑸ 共4分
2分
2分
四、教学反思:
有机化学是历年高考必考之内容。在高三的复习课上,我们不仅要遵循教材编写的初衷,更应该找到新的、合理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复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精心准备,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讲练结合,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驾驭课堂,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引导学生投入到复习中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第三篇:高三二轮复习教案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考纲展示】
1.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合适的电解质溶液构成条件(3)形成闭合回路失去e—,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原电池反应原理 氧化反应—2+ Zn—2e=Zn不断溶解负极电解质溶液析氢腐蚀 还原反应正极2H++2e—=H2阳离子移向化学腐蚀 类型电化学金属腐蚀电化学腐蚀吸氧腐蚀保护方法:(1)改变金属内部结构(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3)电化学保护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发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电解池(1)与电源相连的两电极构成条件(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原理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应用:氯碱工业、电解精炼、电镀 要点扫描
一、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确定的方法
电化学中电极的确定是电池反应式正确书写的前提,判断的方法有: 1.根据反应本质速判电极
不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阳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若能找出电极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则可迅速确定电极。
2.根据电子、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电极
不论是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总是从阳极(负极)流向外电路;电解液中总是阳离子移向阴极(正极),阴离子移向阳极(负极)。
3.根据溶液pH变化或电极现象判断电极 无论是在原电池还是在电解池中,只要是有H2生成的电极,该电极区溶液的pH就增大,该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该电极为正极;只要是有O2生成的电极,该电极区pH就减小,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该电极为负极(阳极)。
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列物质标得失看环境配守恒两式加验总式判断电极反应产物,找出得失电子总数电极产物在电解质溶液中应稳定存在,如碱性介质中生成的H应让其结合OH—生成水。电极反应式要依据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加以配平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式对照+
(2)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复杂电极反应式 = 总反应式 — 较简单一极电极反应式
2.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首先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为阴、阳两组;然后分别对阴阳离子排出放电顺序,写出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最后合并两个电极反应式得出电解总方程式。
注意事项:(1)书写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时,要以实际参加放电的离子表示,但书写总方程式时,弱电解质要写成分子式;(2)要确保两极电子转移数目相等,且注明条件“电解”。
三、电解计算
1.根据电子守恒法计算:用于串联电路、阴、阳两极产物、相同电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2.根据总反应式计算:凡是总反应式反映出的物质的量关系都可以列比例式计算。3.根据关系计算:由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建立计算的关系式,如
+——物质:H2~O2~Cl2~Cu~Ag~H~OH~e mol 2 1 2 2 4 4 4 4 【热点透视】
热点题型
【典例1】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由a区向b —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
-
2+
2+
-
-
第四篇: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一)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学时分配(按90学时制定,其中2学时机动。): 第1章
绪论(1学时)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表示方法 命名(4学时)第3章
立体化学(4学时)
第4章
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3学时)
第5章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4学时)
第6章
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β-消除反应(4学时)第7章
卤代烃
有机金属化合物(2学时)
第8章
烯烃 亲电加成 自由基加成 共轭加成(6学时)第9章
炔烃(2学时)第10章
醇和醚(5学时)
第11章
苯和芳香烃、芳香亲电取代反应(6学时)第12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共轭加成(6学时)第13章
羧酸(3学时)
第14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5学时)第15章
碳负离子 缩合反应(5学时)第16章
周环反应(4学时)第17章
胺(4学时)
第18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4学时)第19章
酚和醌(5学时)第20章
杂环化合物(3学时)第21章
单糖、寡糖和多糖(4学时)
第22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和核酸(3学时)第23章
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生物碱(1学时)第24章
有机合成基础(分散在各章)第25章
新型有机合成方法(阅读材料)
第26章
有机材料、合成高分子和超分子(阅读材料)第27章
期刊、文献和网络检索(阅读材料)
教学计划
只列各章的主题、内容提纲和教学要求。详细内容和知识点参见教材中各章的指导提纲。
第1章
绪论(1学时)
本章主题
有机化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结构理论的基本要点;有机化学的历史及近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向。
注:“1.3化学键、1.4酸碱的概念”请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表示方法 命名(4学时)
本章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合物按碳架分类;有机化合物按官能团分类。本章主题2 有机化合物的表达方式
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达方式;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表达方式。本章主题3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
内容和教学要求:同分异构现象的概念;各类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及实例说明;各类同分异构体的互相关系。
本章主题4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碳原子;一级、二级、三级氢原子; IUPAC、CCS命名法的基本要点;有机化合物名称的基本格式;各类有机物、烷基、亚基、烯基、炔基英文名称的特征词尾;常见官能团的词头、词尾名称;在普通命名法中各种词头的含义;最低系列原则;顺序规则的基本内容;手性;手性碳原子;确定R、S构型、Z、E构型、顺、反构型的原则;普通命名法的基本内容。
第3章
立体化学(4学时)
本章主题1 立体化学
内容和教学要求:立体化学的定义、动态立体化学和静态立体化学的任务。本章主题2 轨道杂化与碳原子价键的方向性和有机分子立体形象的关系 内容和教学要求:sp3杂化、sp2杂化、sp杂化的含义;σ键和π键的定义和特点;有机分子的立体形象。
本章主题3 构象、构象异构体和构象分析
内容和教学要求:构象、构象异构体、极限构象、重叠型构象、交叉型构象、稳定构象、优势构象、构象势能关系图、构象分布、构象分析的系列知识;链型化合物的构象:乙烷及乙烷衍生物的构象、正丁烷的构象、高级烷烃的构象;链型构象的表示方法(锯架式、伞式、Newman投影式);环型化合物的构象:环己烷的椅型构象(直立键、平伏键、椅型、半椅型);环己烷的船型构象(船型、扭船型、能量差);构象转换体,取代环己烷的构象(一取代、二取代、a键与e键取代基的能量差); 环丁烷、环戊烷的构象;十氢化萘的顺式构象和反式构象(顺与反十氢化萘能量差的计算)。
本章主题4 构型 旋光异构体
内容和教学要求: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对称因素;手性、手性分子、手性中心、手性轴、手性面;平面偏振光,旋光度,比旋光度,分子比旋光度;旋光异构体的表达方式、费歇尔投影式、伞式、锯架式、纽曼式;构型标记法;相对构型、D−L构型标记法、绝对构型、R−S构型标记法;与旋光异构体相关的慨念: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内消旋体、苏式与赤式、差向异构体、差向异构化、外消旋化、外消旋体、外消旋化合物、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固体溶液;原手性、原手性碳原子、原手性分子、假不对称碳原子;手性碳原子的个数与旋光异构体的数目。含手性轴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积二烯、螺环、联苯类);含手性面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螺旋烃)。
本章主题5 外消旋体的拆分(简单介绍)
内容和教学要求:机械法、接种结晶析解法、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色谱分离法。本章主题6 不对称合成(简单介绍)
内容和教学要求:不对称合成;立体选择性反应、e.e.值;立体专一性反应。
第4章
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3学时)
本章主题1 烷烃的定义及分类
内容和教学要求:烷烃的定义、分类(烷烃、链烷烃、环烷烃、集合环烷烃、螺环烷烃、桥环烷烃)及结构特征。
本章主题2 烷烃的物理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沸点、熔点、偶极矩、相对密度、溶解度的定义,烷烃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相似者相溶的原则。
本章主题3 有机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机反应的分类方式及各类反应的名称;自由基反应、均裂、键解离能、自由基;离子型反应、异裂、正离子、负离子、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取代反应、亲电试剂、亲核试剂;协同反应、环状过渡态、基元反应等;有机反应机理的定义及表达;反应势能图的绘制、分析及应用、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哈蒙特假设、活化能、过渡态、活性中间体、热力学和化学平衡、动力学与反应速率等。
本章主题4 自由基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碳自由基的定义和结构,键解离能和自由基稳定性的关系,碳自由基稳定性的排列顺序;自由基反应的共性、自由基反应的机理、自由基反应三个阶段的特征等。
本章主题5 烷烃的卤化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烷烃卤化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及表达、反应势能图的绘制及分析、卤化反应的分类及活性比较、反应体系的能量变化、反应选择性的分析。
注:烷烃的其它化学性质如:热裂、自动氧化、硝化、磺化、氯磺化等自学,环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及小环化合物的开环反应,两种反应与环烷烃结构及反应条件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知识(如石油工业和烷烃的来源)和术语(如辛烷值等)学生自己阅读。
第5章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4学时)
本章主题1 紫外光谱
内容和教学要求: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各类电子跃迁、生色基、助色基、增色效应、减色效应、蓝移和红移等;紫外光谱图;max与化学结构的关系(伍德沃德和费塞尔规则)。
本章主题2 红外光谱
内容和教学要求: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振动自由度、伸缩振动、变形振动、吸光度、吸收系数、透射比、官能团区、指纹区;影响化学键和基团特征频率的 因素;重要官能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图谱的解析。
本章主题3 核磁共振
内容和教学要求: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质子核磁共振、13C核磁共振、各种屏蔽效应、各向异性效应、化学位移、偶合、偶合常数、非对映异位质子、对映异位质子、等位质子、化学等价、化学位移等价等;在核磁共振谱中,1H和13C的化学位移;偶合裂分规律;图谱的解析。
本章主题4 质谱
内容和教学要求:质谱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快原子轰击、分子离子、分子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多电荷离子、碎片离子、亚稳离子;麦克拉夫梯重排;相对丰度等;质谱的裂解规律。
第6章
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消除反应(4学时)
本章主题1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诱导效应的定义和特点、吸电子基团、给电子基团;共轭效应的定义和特点、离域体系;超共轭效应;场效应。
本章主题2 碳正离子
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级碳正离子、二级碳正离子、三级碳正离子;解离能,电离能;桥头碳正离子、刚性结构。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和影响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因素。
本章主题3 脂肪族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亲核取代反应的定义;底物、中心碳原子、亲核试剂、离去基团; 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和特点:SN1反应的定义、机理、立体化学、特点及应用;溶剂解反应,温斯坦离子对机理;瓦格奈尔-梅尔外因重排的机理、构型保持,构型翻转;SN2反应的定义、机理、立体化学、瓦尔登转换;分子内的SN2反应;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反应物结构与反应机理关系的分析、溶剂对反应机理影响的分析、离去基团离去能力对反应机理影响的分析、试剂亲核性大小对反应机理影响的分析。
本章主题4 β-消除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消除反应的定义,β-消除反应的机理:E1反应、E2反应、Elcb反应、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重排反应、扎依切夫规则、扎依切夫产物、顺式消除、反式消除。
本章主题5 SN1、SN2、E1、E2四种反应机理共存和竞争的分析 内容和教学要求:用表格形式总结;实例分析。
第7章
卤代烃
有机金属化合物(2学时)
本章主题1 卤代烃的分类和各类卤代烃的结构特点
内容和教学要求:脂肪族卤代烃、芳香卤代烃;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一级、二级和三级卤代烃;乙烯型卤代烃、苯型卤代烃、烯丙型卤代烃、苯甲型卤代烃;偕二卤代烃、邻二卤代烃、卤仿;碳卤键的结构特点;卤代烃的构象特点。
本章主题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卤代烃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卤代烃的结构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可极化性的概念及影响可极化性的因素。
本章主题3 有机金属化合物
内容和教学要求: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硼烷的三中心两电子键)、格氏试剂和有机锂试剂的制备和性质。
本章主题4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内容和教学要求: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卤代烃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各类官能团化合物如新的卤代烃、炔、醇、醚、腈、酯、胺或铵盐,硝基化合物、叠氮化合物等;卤代烃经消除反应制备烯和炔、卤代烃经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制备高级烃类化合物、卤代烷经还原生成烃等(总结和实例分析)。
注:卤代烃的鉴别:用AgNO3溶液鉴别1°、2°、3°RX,鉴别RI、RBr、RCl请同学自学。
第8章
烯烃 亲电加成 自由基加成 共轭加成(6学时)
本章主题1 烯烃的分类和各类烯烃的结构特征
内容和教学要求:烯烃、单烯烃、二烯烃(累积二烯烃、共轭二烯烃;孤立二烯烃)、多烯烃和共轭烯烃;烯烃的官能团;单烯烃和共轭烯烃的结构特征;顺、反异构体、Z构型、E构型。
本章主题2 烯烃的物理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单烯烃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共轭烯烃物理性质的特点。
本章主题3 烯烃的加成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1)烯烃的亲电加成:与卤素、氢卤酸、硫酸、水、有机酸、醇、酚、次卤酸的加成;亲电加成的反应机理:环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碳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离子对中间体机理,三中心过渡态机理;亲电加成的立体化学:反式加成,顺式加成;立体专一性反应,立体选择性反应;构象最小改变原理;亲电加成的区域选择性,马尔可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2)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过氧化效应(或卡拉施效应);反马氏规则;(3)共轭双烯的1,4-加成(4)Diels-Aider反应: S-顺式构象,S-反式构象,内型产物,外型产物,次级轨道作用。
本章主题4 烯烃的还原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催化氢化:异相催化氢化、均相催化氢化;烯烃的硼氢化-还原反应。
本章主题5 烯烃的氧化
内容和教学要求:烯烃被高锰酸钾或四氧化锇氧化;烯烃的臭氧化-分解反应;烯烃的硼氧化-氧化反应,四中心过渡态机理;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本章主题6 烯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烯烃的α-卤代。
本章主题7 卡宾
内容和教学要求:卡宾的结构:单线态、三线态;类卡宾;卡宾的制备,卡宾与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本章主题8 共振论
内容和教学要求:共振论的基本思想、写共振极限式的原则要求、共振极限结构稳定性的判别。
本章主题9 分子轨道理论,休克尔分子轨道法
内容和教学要求: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思想,直链共轭多烯分子轨道的特征及相关术语,如: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非键轨道,定域轨道,离域轨道,离域能,节面;分子轨道的对称性,镜面,二重旋转轴等。
本章主题10 烯烃结构鉴别和结构测定方法
内容和教学要求: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烯烃,用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和测定烯烃的结构,用臭氧化-分解反应测定烯烃的结构。
注:烯烃的聚合、橡胶和烯烃的制备请同学自学。
第9章
炔烃(2学时)本章主题1 炔烃的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烷、烯、炔的结构差异及对性质的影响。本章主题2 炔烃化学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炔烃化学性质的一览表;烯烃和炔烃化学性质的对比分析。本章主题3 炔烃的鉴别和结构测定
内容和教学要求:用银氨溶液鉴别及提纯末端炔烃;用铜氨溶液鉴别及提纯末端炔烃;用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炔烃;用臭氧化-分解反应测定炔烃的结构。
本章主题4 炔烃的制备
内容和教学要求:用邻二卤代烷和偕二卤代烷制备炔烃;通过偶联反应或氧化偶联反应制备高级炔烃。
第10章
醇和醚(5学时)
本章主题1 醇的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醇的结构特点;醇的结构对醇的物理性质的影响;醇的结构对醇的化学性质的影响。
本章主题2 醇的酸碱性
内容和教学要求: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对醇酸碱性的影响;醇羟基中氢的反应。本章主题3 醇和无机酸及无机酰卤的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醇与硝酸的反应和反应机理;醇与硫酸的反应和反应机理;醇与盐酸的反应和反应机理;醇与无机酰卤的反应和反应机理。
本章主题4 醇的氧化和脱氢
内容和教学要求:氧化反应的概述;一般的氧化反应;特殊的氧化反应;醇的脱氢反应。
本章主题5 多元醇的特殊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邻二醇用高碘酸或四醋酸铅氧化;频哪醇重排。本章主题6 醇的制备及醇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内容和教学要求:醇制备方法的归纳总结;用格氏试剂、有机锂试剂与环氧化合物或羰基化合物反应制醇的方法总结;醇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本章主题7 醚的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醚的结构特点;醚的结构对醚的化学性质的影响;醚的自动氧化;醚形成钅羊盐;醚的碳氧键断裂反应。
本章主题8 1,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1,2-环氧化合物酸性开环的反应机理;1,2-环氧化合物碱性开环的反应机理;开环反应的应用。
本章主题9 醚的制备
内容和教学要求:威廉森合成法;醇分子间失水;烯烃的烷氧汞化-去汞还原法;三种方法的对比总结。
本章主题10 相转移催化剂
内容和教学要求:相转移催化剂的结构特点;相转移催化原理;相转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11章
苯和芳香烃、芳香亲电取代反应(6学时)
本章主题1 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苯的结构特性和苯的表达方式;芳香性;分子轨道模型、共振论介绍、自旋偶合价键理论;多苯代脂烃、联苯类化合物和稠环芳烃的结构特性;芳香烃的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
本章主题2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苯亲电取代反应的一般式、反应机理、反应势能图;取代基的定位效应理论;多元亲电取代的经验规律;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类别:硝化反应、卤化反应(注意苯环的卤化和芳环侧链卤化的区别)、磺化反应、傅-克反应、加特曼—科赫反应、氯甲基化反应。
本章主题3 非苯芳香体系
内容和教学要求:休克尔规则;应用休克尔规则判别非苯芳香体系的芳香性。注;芳烃的来源(煤焦油、石油芳构化)和多环芳烃的合成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第12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共轭加成(6学时)
本章主题1 醛酮的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醛酮的结构特征和反应性分析;醛酮的构象。本章主题2 羰基的亲核加成
内容和教学要求:羰基亲核加成的定义、表达、反应机理和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亲核加成的类别: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加成、与氢氰酸的加成、与炔化物的加成、与氨及氨的衍生物的加成、与水的加成、与醇的加成、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手性诱导作用、克莱姆规则
一、克莱姆规则二。
本章主题3 共轭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α,β−不饱和醛酮的加成反应的分类及规律,1,4−共轭加成的反应 机理和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麦克尔加成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本章主题4 醛、酮的还原
内容和教学要求: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的三种方法:克莱门森还原法、乌尔夫−凯惜纳−黄鸣龙还原法、缩硫酮氢解法;将羰基还原成CHOH的几种方法及这些方法的反应条件和立体选择性的特点:催化氢化、用氢化锂铝或硼氢化钠还原、用乙硼烷还原,麦尔外因−彭杜尔夫还原;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用活泼金属的单分子还原和双分子还原在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和反应产物等方面的区别,各种还原方法应用于α,β−不饱和醛酮时的反应规律和反应选择性。
本章主题5 卤仿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醛酮α−氢卤化的酸催化反应机理和碱催化反应机理,这两种催化反应在催化剂用量,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及反应进程控制方面的区别。卤仿反应的定义、表达、机理及应用.。
本章主题6 重排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贝克曼重排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立体化学特点及其在合成和测定肟构型方面的应用。法沃斯基重排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和应用;二苯乙醇酸重排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和应用;异丙苯氧化重排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和应用;拜尔—魏立格氧化重排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本章主题7 叶立德
内容和教学要求:叶立德、叶立德的结构特征;魏悌息试剂、魏悌息—霍纳尔试剂、魏悌息反应和魏悌息—霍纳尔反应的反应机理以及这两个反应在合成上的区别及应用,硫叶立德;硫叶立德在合成上的应用。
本章主题8 醛酮的氧化
内容和教学要求:醛的氧化:一般性氧化、自氧化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机理、康尼查罗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及应用;酮的氧化:一般性氧化、拜尔—魏立格氧化重排。
本章主题9 醛酮的制备(自学)
内容和教学要求:重要合成方法:甲醛、乙醛、丙酮、环己酮的重要工业生产;醛酮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芳烃的氧化、二卤代烃的水解、醇的氧化、酰卤的还原、腈的还原水解。
本章主题10 醛酮的鉴别
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提纯和鉴定醛酮;利用卤仿反应鉴别甲基酮;利用土伦试剂鉴别醛和酮;利用菲林试剂鉴别醛和酮。
第13章
羧酸(3学时)
本章主题1 羧酸的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羧酸的结构对羧酸物理性质的影响;羧酸和羧酸盐的结构特点的 8 区别;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反应性分析;羧酸具有酸性的原因、羧酸酸性的强弱及影响酸性强弱的各种因素;羧酸的成盐反应,羧酸与重氮盐的反应;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反应及反应机理;羧酸与格氏试剂或有机锂试剂的反应及反应机理,羧酸被LiAlH4或B2H6还原及反应机理。
本章主题2 酯化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酯化反应的定义;酯化反应的三种反应机理;分子内酯化和分子间酯化。
本章主题3 脱羧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羧酸脱羧反应的定义,脱羧反应的环状过渡态机理,脱羧反应的负离子机理,脱羧反应的自由基机理,柯尔伯反应,汉斯狄克反应,克利斯脱反应,柯齐反应;二元羧酸的脱羧反应及规律。布朗克规则。
本章主题4 羧酸的制备
内容和教学要求:羧酸制备方法的归纳总结:烯、炔、芳烃、醇、醛、酮氧化制羧酸;羧酸衍生物、腈水解制羧酸;格氏试剂或有机锂试剂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羧酸;羧酸的工业生产;尼龙66和尼龙1010的合成。
本章主题5 羧酸的分离和提纯
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羧酸及其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分离提纯羧酸。专题讨论:卤代酸、羟基酸的合成和反应(学生自己完成)
第14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5学时)
本章主题1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羧酸衍生物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共性及差异,结构和化学性质关系的分析。
本章主题2 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酰基碳上亲核取代反应的一般表达式,酸性催化反应机理和碱性催化反应机理,结构对反应的影响、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及各类羧酸衍生物水解、醇解、氨(胺)解的反应条件;水解反应、皂化反应、醇解反应、酯交换反应、氨(胺)解反应的定义和机理。
本章主题3 羧酸衍生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出自学提纲,学生自己总结)内容和教学要求:羧酸衍生物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的机理、条件、活性比较和适用范围。
本章主题4 羧酸衍生物的各种还原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羧酸衍生物各种还原反应的总结,鲍维特-勃朗克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机理。
本章主题5 烯酮
内容和教学要求:烯酮的定义、结构特点、制备及反应。-丙内脂的结构特点和反应。
本章主题6 瑞佛马斯基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瑞佛马斯基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和反应机理。本章主题7 酯热裂
内容和教学要求:酯热裂和黄原酸酯热裂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及区域选择性。
本章主题7 羧酸衍生物的制备(出自学提纲,学生自己总结)
内容和教学要求: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互相转换关系;酰卤的制备;酸酐制备方法的归纳;酰胺制备方法的归纳;酯制备方法的归纳;腈制备方法的归纳。
注:碳酸及碳酸的衍生物(学生自己阅读)。
第15章
碳负离子 缩合反应(5学时)
本章主题1 -氢的酸性和羰基活性的分析
内容和教学要求:氢碳酸的概念和其酸性强弱的表示;酸性强弱的测定以及影响酸性强弱的各种因素;羰基化合物活性强弱的分析和排序。
本章主题2 烯醇负离子
内容和教学要求:酮式和烯醇式的概念、互变异构及它们稳定性的分析;烯醇负离子的形成、共振式和离域式、烯醇的双位反应性能;羰基化合物烯醇化的反应机理,不对称酮动力学控制的烯醇化反应和热力学控制的烯醇化反应。
本章主题3 羟醛缩合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羟醛缩合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和分类,醛自身缩合和酮自身缩合的区别,交叉羟醛缩合反应中反应方向的控制,定向羟醛缩合反应中,反应方向和反应区域性选择的控制。
本章主题4 酯缩合
内容和教学要求:酯缩合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和分类,在酯缩合反应中,碱性缩合剂和溶剂的选择,在混合酯缩合、酮酯缩合中,反应方向和反应区域选择性的控制;醛、酮、酯的烃基化、酰基化反应。烯胺的结构、烯胺的双位反应性能;插烯系规则。
本章主题5 -二羰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内容和教学要求: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二羰基化合物烃基化、酰基化反应的特点及对反应条件的要求,不对称酮和-二羰基化合物在烃基化、酰基化反应中的区域选择性;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的概念;-二羰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本章主题6 其它缩合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曼尼希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和反应的区域选择性;鲁宾逊增环反应的定义和反应式;蒲尔金反应的定义和反应式;脑文格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和反应机理;达参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和反应机理;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和反应机理,极性翻转的概念。各类缩合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16章
周环反应(4学时)
本章主题1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内容和教学要求:周环反应的定义和慨况简介,协同反应的定义,环状过渡态;分 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简介;前线轨道理论的概念和中心思想;前线轨道,前线电子,最高占有轨道,最低未占轨道,单占轨道;基态,激发态;直链共轭多烯分子轨道的一些特点。
本章主题2 电环化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电环化反应的定义、立体化学表示方法、反应机理和立体选择规则;同位相重叠,异位相重叠,对称性允许,对称性禁阻,顺旋,对旋;电环化反应的实例分析。
本章主题3 环加成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环加成反应的定义、分类、立体化学表示方法、反应机理和立体化学选择规则;同面,异面;双烯体,亲双烯体,正常的D-A反应,反常的D-A反应,中间的D-A反应;偶极共振式,1,3-偶极体,亲偶极体,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定义、分类、反应机理;HOMO控制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LUMO控制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HOMO-LUMO控制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的实例分析。
本章主题4 -迁移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σ-迁移反应的定义、命名、立体化学表示方法,反应机理和立体选择规则;奇碳共轭体系自由基的非键轨道的特点;-迁移反应的实例分析。
注:能级相关理论,芳香过渡态理论(不要求,学生选学)。
第17章
胺(4学时)
本章主题1 胺 四级铵盐 四级铵碱 氧化胺
内容和教学要求:胺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和表示方式;氢键对胺物理性质的影响;四级铵盐的定义、结构和表示方式;四级铵碱的定义、结构和表示方式;氧化胺的定义、结构和表示方式。
本章主题2 胺的碱性
内容和教学要求:胺碱性强弱的表示和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胺的成盐反应。本章主题3 相转移催化剂(参见第十章主题10)本章主题4 霍夫曼消除和科普消除
内容和教学要求:霍夫曼消除反应的定义、反应机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氧化胺的制备和科普消除反应的定义、反应机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总结和分析各种消除反应机理的特点。
本章主题5 胺的鉴别
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兴斯堡反应鉴别一级、二级和三级胺(反应式和实验现象);利用胺和亚硝酸的反应鉴别一级、二级和三级胺(反应式和实验现象)。
本章主题6 重氮甲烷
内容和教学要求:重氮甲烷的结构和制备;重氮甲烷与酸性物质、醛、酮和羧酸衍生物的反应。
本章主题7 胺的制备
内容和教学要求:氨和胺的烷基化;盖布瑞尔合成法;用醇制备;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酰胺、肟的还原;醛、酮的还原胺化及反应机理、刘卡特反应及反应机理、埃斯韦勒—克拉克反应;从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霍夫曼重排、克尔提斯反应和施密特反应的定义、反应机理和规律。
第18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4学时)
本章主题1 芳香硝基化合物
内容和教学要求: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结构;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还原反应、苯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SN2Ar)。
本章主题2 芳香胺的特性
内容和教学要求:芳香胺的氧化;芳香胺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化、磺化、硝化、酰化、威尔斯麦尔反应);联苯胺重排。
本章主题3 重氮化反应及重氮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内容和教学要求:芳香胺的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水解;席曼反应;桑德迈耳反应和咖特曼反应;芳香化合物的芳基化(刚穆伯—巴赫曼反应,普塑尔反应,麦尔外因反应);重氮盐的还原(去氨基还原,形成肼);偶联反应(与酚偶联、与芳胺偶联);上述反应的反应机理。
本章主题4 苯炔
内容和教学要求:苯炔的结构和制备;苯炔的反应:亲核加成、亲电加成和环成加;芳香亲核取代的苯炔中间体机理。
第19章
酚和醌(5学时)
本章主题1 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酚的定义、结构特点,酚的互变异构体;氢键对酚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亚硝基苯酚的结构和互变异构体。
本章主题2 酚羟基上的反应和酚醚、酚酯的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酚的酸性和苯环上的取代基对酚酸性的影响;酚的成醚反应;克莱森重排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芳香醚的分解反应;芳香醚伯奇还原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酚的成酯反应;弗里斯重排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
本章主题3 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酚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和反应机理:硝化反应、卤化反应、磺化反应、傅-克反应和亚硝基化反应;瑞穆尔—悌曼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柯尔伯—施密特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
本章主题4 苯酚的缩合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苯酚和甲醛在酸性条件或碱性条件下缩合的反应机理;苯酚和甲醛缩合反应的应用。
本章主题5 布赫尔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布赫尔反应的定义、反应式、反应机理和应用。本章主题6 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的特性反应
内容和教学要求:间苯二酚的双烯醇和双酮的互变异构;间苯二酚的双烯醇和双酮异构体的反应;间苯三酚的互变异构及其烯醇式和酮式异构体的反应。
本章主题7 酚的制备
内容和教学要求:芳香磺酸的碱融熔法;卤代苯的水解;异丙苯法;重氮盐法。本章主题8 酚的鉴别
内容和教学要求:利用酚的酸性提纯和鉴别酚;利用FeCl3试验鉴别酚;利用酚的溴化反应鉴别酚;利用苦味酸鉴别有机碱、鉴别芳香烃。
本章主题9 醌
内容和教学要求:醌的命名、定义、分类和结构特点;用氧化法制备醌;醌的反应: 对苯醌羰基的亲核加成、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1,4-加成和环加成反应;对苯醌的还原反应;醌的取代反应;强氧化剂DDQ的合成。
第20章
杂环化合物(3学时)
本章主题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和物性
内容和教学要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脂杂环化合物、芳杂环化合物、单杂环化合物、稠杂环化合物;基本杂环母核的名称(音译名和IUPAC的置换命名法)、编号、结构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共性。
本章主题2 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制备
内容和教学要求:吡咯的结构和分子轨道图;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吡咯的质 子化反应;吡咯的芳香亲电取代反应:反应活性的分析、反应类别和反应试剂的选择、反应机理和反应势能图的表述(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杂原子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及分析;吡咯的催化氢化反应;吡咯的双烯加成反应。
本章主题3 吡啶的结构、性质和制备
内容和教学要求:吡啶的结构和分子轨道图;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吡啶的碱性及氮原子的成盐反应;吡啶的芳香亲电取代反应:反应活性的分析、反应类别和反应试剂的选择、反应机理和反应势能图的表述(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杂原子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及分析;吡啶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活性的分析、反应类别和反应试剂的选择、反应机理和反应势能图的表述(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杂原子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吡啶N氧化物的形成、反应及规律;吡啶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吡啶侧链氢的反应。
本章主题4 咪唑的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按主题2和主题3的分析方法,学生自己完成)。本章主题5 嘧啶的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按主题2和主题3的分析方法,学生自己完成)。本章主题6 杂环母核的基本合成方法
内容和教学要求:用农副产品制备呋喃、以氧化铝为催化剂,使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环系互变、帕尔—诺尔合成法、诺尔合成法;韩奇合成法;用1,3-二羰基化合物反应制取1,2-唑;链中带有杂原子的1,4-二羰基化合物制取1,3-唑;用1,4-二羰基化合物与肼(或取代的肼)缩合制取哒嗪环;用1,3-二羰基化合物与尿素、硫脲、胍、脒缩合制备嘧啶环;由-氨基酮和醛自行缩合,或邻二胺与1,2-二羰基化合物缩合制备吡嗪环;费歇尔吲哚合成法; 斯克劳普合成法;康布斯合成法;毕歇尔—纳皮尔拉斯基合成法;陶贝合成法。
第21章 单糖、寡糖和多糖(4学时)
本章主题1 糖的定义、分类、命名、结构和表示
内容和教学要求:糖、单糖、寡糖、多糖、醛糖、酮糖、呋喃糖和吡喃糖的定义;糖的链式结构和费歇尔投影式;糖的环型结构和哈武斯透视式;糖的链式结构和环型结构的互相转换;糖的D-型系列和L-型系列、4碳、5碳和6碳D-型系列醛糖的结构和名称、D-果糖的结构和名称;糖的变旋现象和产生变旋现象的原因;立体化学中的基本慨念在糖中的应用;糖酸、糖二酸、糖醇、糖苷、配基、苷键、-苷键和-苷键、糖的-构型和-构型的含义。
本章主题2 单糖的反应和合成
内容和教学要求:合成:单糖的递增反应(克利安尼氰化増碳法);单糖的递降反应(卢福降解法,佛尔降解法);糖的氧化及各种氧化反应的应用:土伦试剂氧化、费林试剂氧化、溴水氧化、电解氧化、硝酸氧化、高碘酸氧化;单糖的还原:催化氢化、钠汞齐还原;糖、糖酸的差向异构化;醛糖和酮糖的互相转换;形成糖脎;形成糖苷;糖的成酯反应和成醚反应。
本章主题3 葡萄糖结构的测定 内容和教学要求:葡萄糖碳架的测定;葡萄糖立体结构的测定;葡萄糖环型结构的测定;葡萄糖的构象分析。
本章主题4 双糖
内容和教学要求:纤维二糖的分子式、结构和命名;麦芽糖的分子式、结构和命名;乳糖的分子式、结构和命名;蔗糖的分子式、结构、命名和结构测定。
本章主题5 多糖
内容和教学要求:纤维素的结构特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结构特点。本章主题6
糖的结构鉴别和结构测定
内容和教学要求:糖脎的制备及糖脎在糖结构鉴别和结构测定方面的应用;用费林试剂、土仑试剂、本尼迪特试剂鉴别还原糖;糖碳架的测定、立体结构的测定、环状结构的测定(参见本章主题3:葡萄糖结构的测定)。
第22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和核酸(3学时)
本章主题1 氨基酸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内容和教学要求:氨基酸的定义和分类;氨基酸的IUPAC命名法、俗名及缩写符号;氨基酸的R、S构型和D、L构型的确定、费歇尔投影式的表达;八个必需的氨基酸;氨基酸的酸碱性和等电点、甘氨酸盐酸盐的滴定曲线图的绘制和图示内容的分析;氨基酸的酸碱反应、与茚三酮的反应、形成和切断二硫键的反应。
本章主题2 氨基酸的合成
内容和教学要求:斯瑞克法;赫尔—乌尔哈—泽林斯基—溴化法;盖布瑞尔法;丙二酸酯法。
本章主题3 多肽的结构和命名
内容和教学要求:多肽的结构特征;肽键;肽链的N端和C端;多肽的命名原则。本章主题4 多肽合成
内容和教学要求:氨基的保护和脱保护基的方法; Z和BOC保护基的结构和名称;羧基的保护和脱保护基的方法;侧链的保护;接肽的方法:混合酸酐法、活泼酯法、碳二亚胺法、环酸酐法、固相接肽法。
本章主题5 氨基酸的鉴定 肽或蛋白质中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测定
内容和教学要求:氨基酸用茚三酮鉴定、用氨基酸的金属盐鉴定;测定氨基酸组成及其相对比例的方法;测定肽或蛋白质中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的方法。
注:蛋白质、酶和核酸简介。简介内容: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螺旋、折叠;酶的定义、命名和分类;酶催化功能的特点;核酸(DNA 和RNA)的定义、基本组分和结构、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结构和表达;五个主要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胞嘧啶和脲嘧啶的结构和表达;核苷的定义、核苷酸的定义;双螺旋结构等。
第23章 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生物碱(1学时)
本章主题1 萜类
内容和教学要求:萜类的定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 分类。异戊二烯规则;萜类化合物的实例:开链单萜、单环单萜、双环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和四萜。
本章主题2 甾族
内容和教学要求:甾族化合物的定义;甾族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和构象式、-取向和-取向;甾族化合物的实例。
本章主题3 生物碱
内容和教学要求:生物碱的定义、来源、命名和分类;生物碱的实例。
第二十四章 有机合成基础(分散在各章)
第五篇:有机化学复习攻略
对于化工、环境、农学、医药、生物的考生来说,有机化学在考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机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的基础,知识体系庞大,联系纵横交错,是一块很难啃好的硬骨头。本文就拣块硬骨头啃,谈一谈有机化学的复习技巧。
一、教材
除了报考院校指定的教材(例如农学用汪小兰的,药学用倪沛洲的)外,以下几本Boss级有机化学教材至少选择一本常备手边,否则很难把有机化学学深学透。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宏纹《有机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积涛《有机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RT莫里森著,复旦有机教研组译,《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
除了教材之外,我们还要有习题集、相关复习资料、所报考院校的历年考试真题集、以及探讨有机化学某一个分支内容(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立体化学)的书籍。笔者推荐几本。
1.习题集。建议使用以上三本教材的配套习题集。
2.相关复习资料。有些是针对某些学校或某些教材编写,公开出版,有些则是高校的内部资料。
3.历年真题。你所要报考学校的历年真题必须弄到手,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院校真题不对外公布。另一些,如北大、清华、复旦、中山、中科院、中科大等,真题对外公布,可以买到正式出版的真题集。如果你想报考兰州大学的话,可以到兰州大学研招办购买历年真题,如果不方便的话,我也可以代为办理QQ:969630079。
4.其他参考书。
Jie Jack Li著,荣国斌译《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在各高校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
斯图尔特•沃伦著,丁新腾译《有机合成切断法探讨》、《有机合成设计(合成子法的习题解答式教程)》,上海科技出版社。这两本书很老了。
薛永强等,《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军良等,《有机合成设计原理与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巨勇等,《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有机合成的书细细读一本就足够了,关键是利用这本书把有机化学教材上零散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并提高综合灵活运用的能力。
由于现在专业课渐渐转成综合科目考查的形式,有机解谱题往往合并到分析化学里,本文不再涉及有机解谱。
二、时间安排
一般进行三轮复习,时间从7月到次年1月。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走四轮甚至更多轮次,或安排更多时间。但建议第一轮复习花的时间稍多一些,第三轮复习控制在一个月左右。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7~9月把教材看完至少一遍。
第二轮复习:大量做题,提高解题能力。10~11月做真题及对应学校的相关复习资料。最迟可以到12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最后冲刺,回顾基础内容。12~1月。以回顾基础知识为主,不要做太难的题目。
留出近两年真题,每轮复习结束后作为自测并评分。
三、第一轮复习:“珍珠项链”式复习法
复习与上新课不同。上新课重在打基础,复习则着重串连整合。并且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我们都已经掌握,即使有所遗忘也能很快拣起。所以读书不要死抠,要先观大略,后抓细节。
有机化学知识体系虽然零碎,但还是有纵横两条主线可以掌握的。首先构建两条主线,然后把大大小小的知识点串到线上,一条“珍珠项链”就串成了!这就是“珍珠项链”式复习策略。
两条主线是:1.化合物知识体系;2.有机理论体系。
化合物知识体系: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都是按照有机化合物分类的顺序编排的,这个顺序往往也是相关基团命名前后的顺序。
烃(烷、烯、炔与二烯、芳香、非芳香环烃)。
卤代烃。
醇、酚、醚、环氧化合物。
醛、酮。
羧酸及其衍生物。
含氮化合物(胺、腈、重氮)。
杂环。
生命物质[糖、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脂肪]
萜与甾体
金属有机配合物。
我们需要明确:何种物质有何种结构、如何命名、什么理化性质、如何制备、如何应用,熟记每一个涉及到的人名反应!
有机理论体系:
基础理论(一般是绪论一章提及的,来自无机和物化的理论)。
立体化学及立体反应。
亲电反应(加成、取代)。
亲核反应(加成、取代)。
消除反应。
碳正离子反应、重排。
碳负离子反应、“三乙”的应用。
周环反应。
有机解谱方法与策略。
我们需要明确:每种反应的基本机理,何种物质可以进行该种反应,有没有例外。抓住这两条主线,就等于抓住了有机化学的命门!第一轮复习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扎扎实实地搭建好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串出我们的“珍珠项链”。
具体的策略是跟着教材走,每章以小标题为单位阅读。看到小标题时先回顾一下过去所学内容,如果没忘,对应的内容略读,如果已经忘记或者这部分内容基本没学过,那就细细阅读,一字不漏。
读书的时候注意作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总结该章纲要即可,但是建议一些重要的教材原文抄一遍以加深印象,这用来对付可能出现的简答题。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读完一个小标题后回顾。读完一节后回顾。读完一章后更要回顾。
有机化学与其他化学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巨量的人名反应以及繁杂的反应机理。人名反应没什么好说的,见一个记一个,要做到见到反应名称就能写出反应式,看到反应式就能知道反应名称。建议把每个人名反应的机理了解一下,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理解来龙去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可以参考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本《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不要把有机化学复习完了见到Reformatsky(瑞福马茨基)反应还来个“重新格式化天空”,那就被行家笑话了。
反应机理则比较简单,有机教材上给出机理的反应就那点,掌握亲电、亲核、重排、缩合基本就一切搞定。需要熟悉各类反应的表现形式,代表物质、反应特征。重现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亲核取代与消除的竞争、碳正离子重排(含频哪醇重排)、羟醛缩合。
另外,强烈建议在复习完每章后把本章给出的人名反应以及介绍的反应机理列在读书笔记后面!这样帮助你更好地牢记它们。
读完书以后立马做题!就做教材章后习题以及配套习题集上的题目。这些题目形式一定与真题大相径庭,没关系,这是给你打基础的必需步骤。只有通过这个步骤,你才能巩固知识,并且发现读书过程中的漏洞所在。
做完题以后对照答案订正,每一道题都要分析错因:
如果知识点没学透,回去再好好把把教材对应章节详细啃啃,假如教材写得也不详细,就把本文开头提到的四本Boss级教材翻出来查查。总有一本书上有你需要的内容。
如果是因为粗心大意,那就好好反醒。
如果是题目本身太难,那就注意总结思路与解题技巧,最好把它抄到错题本上。这样一道题一道题地练下去,你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就越来越熟练了!
第一轮复习结束时,我们至少应该具有两个成果。
提纲挈领式的读书笔记。
错题本,或者从做题中总结到的解题技巧。
留着它们,以后还有大用处!
第一轮自测,看看你能考多少?考不高也没关系,因为你锻炼的是基础而不是能力,而考研真题中能力题比例不低。但如果你能拿到60~75%的分数,证明你的复习效果显著。既然效果显著,那就开始第二轮复习吧!
四、第二轮复习:强调综合运用的专题复习
是否在上一轮自测中感到总是力不从心?那是因为你遇上了学科内综合题,尤其是全面综合考查化合物性质与反应的推断、合成题。
本轮复习不再按教材顺序复习,而是按专题顺序。重点训练跨章节综合题,尤其是推断与合成。
第二轮复习的参考书在市面上一般都有卖,其特点是彻底打乱教材顺序,按专题顺序(基础概念、综合命名、有机化合物基本性质与反应、结构推断、反应机理、合成技巧)编写,每个专题包含综合讲解、例题与习题等内容。习题以学科内综合型居多。考生只需按步就班地把每一个专题读通,例习题做好吃透即可。有不懂的内容一律查教材,参考书与教材冲突的地方一律以教材为准,因为命题老师是以教材为依据命题。
看书的时候要着重前后联系。尽管复习参考书已经重组了教材章节顺序,但综合程度还是不够,除了进行专题内的纵向联系以外,还要进行专题之间的横向联系,下面两项是重点中的重点:(1)牵涉多种碳架结构(顺、反、R、S……)与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命名及表现出的化学性质,(2)不同类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
与有机合成、有机推断有关的参考书我们可以看了。可以拿出一定时间全面阅读,也可以重点读部分章节,其余泛泛而过。这些书一定要看,做适宜的读书笔记!它们对我们提高分数有巨大的帮助!
历年真题在本轮复习派上了用场,开始做吧!首先确定有机化学是上午还是下午考,然后专在上午或下午做真题,每次掐准秒表,在规定时间内把一份试卷做完,再按照参考答案评分,看自己能得多少分。对于错题的处理同第一轮复习。
不仅要做报考院校的真题,外校的真题也可拿来练手,最好选北大、清华、复旦、中科院、中科大等名校(所)化学专业的题目,因为这类习题水平高而且没有专业侧重点。假如
你考农学(中国农业大学)却去做药学(中国药科大学)的习题,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会使你做无用功!
就这样做到11月底(最晚不超过12月中旬),相信你解题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第二轮复习自测,分数一定不比第一轮低,信心只会比第一轮更充足!
五、第三轮复习:回顾与总结
第三轮复习就不要再做大量试题。本轮复习的任务是:
查漏补缺。阅读第一轮复习时写下的读书笔记,尽力回顾每一个知识点,包括它的内涵与外延、常考题型、考试中的常用技巧。经过两轮复习的残酷磨练,相信你总结回顾起来毫不费力。
回顾试题。回顾做过的每一道错题、每一张真题试卷。确保85%以上的题目已经掌握,下次不再做错。确保已经适应了试卷结构和考试时间,能够把握做题节奏,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最高的分数。
这个时候也可以做一些真题练练手,但不必过分纠缠于难题和分数,更不要因为一两道题做不出来而懊恼。因为你离上考场还有一步之遥,而许多竞争对手往往就是这一步没有跨出去,最终倒在了考场之前。走到这里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坚持!
考试前夜再回顾一下你的读书笔记,如果太多看不过来就改看教材目录。尽可能地把知识点回忆起来,第二天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进考场了!
七、结语
有机化学不难,有机考研复习不难。正如古人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那么,即将或已经踏上考研征途的朋友们,让我们全力以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有机化学的考研复习,信心满满地走向考场吧!
最后,祝每一位考研斗士复习顺利、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