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机化学 绪论 教案
第一课教案
课题
绪论
(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教学目的
(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了解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四)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复习共价键理论,掌握价键理论的有关要点
重点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二)价键理论的有关要点
难点
共价键理论
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10医学检验技术;10医药营销
教学过程
【引言】:
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和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多数的食物(糖类、蛋白质、脂类)、药物、塑料、汽油、柴油等都是有机化合物。
医学本身研究的对象是人体。人体绝大部分是由有机物组成的。这些有机物可以在人体内进行一系列非常复杂,但是有彼此协调的化学变化,支撑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作为医学检验(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更是离不开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例如,糖类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等等都离不开有机化学的知识。
通过今后的学习,我们来逐步认识、学习、研究这门课程。【板书】:第一章 绪论 【教师】:通过中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那么,有机化学,实际上就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也是就说,有机化学的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呢? 【板书】: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教师】:
一般情况下,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少数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如水),称为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的。例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物质,例如石油、天然气、棉花、染料、化纤、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属有机化合物。
根据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得知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觉得多数还含有氢元素,有的还含有氧、氮、磷、硫等元素。所以人们把有机化合物定义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也可以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衍生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衍生出来的化合物。但是一些具有无机化合物性质的含碳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则不列入有机化合物,不在有机化学中讨论。【板书】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教师】有机化学就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应用等。
【板书】有机化学的定义 【教师】:“有机化学”最初的提出是相对于“无机化学”这个概念。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化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是指从非生物或矿物质中得到的物质。19世纪初,当时的化学家还是认为,在实验室里是不能通过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只有在生物体体内,存在所谓的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物。从十九世纪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人们对于有机化学的认识取得了哪些进步呢?下面我们将系统的介绍一下: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板书】:二: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教师】:1806年,由瑞典化学家伯则里首次提出“有机化学”的概念。这是针对无机化学的概念提出来的。也就是认为,有机物是通过生物体的生命力来产生有机物。【板书】:1806年,伯则里创立“有机化学”一词 【教师】: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将氰水解得到了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把氰酸转化成了尿素。维勒把这一重要的发现告诉了伯则里:“我应当告诉您,我制造出了尿素,但是并不求助于动物的肾”。这是对于伯则里的“生命力学说”的第一次冲击,但是当时并没有得到当时其他化学家的承认。【板书】:1824年,维勒实现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教师】: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在实验室被合成出来,而且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完全不同的条件下合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1845年,柯尔伯合成了醋酸,1854年,柏赛罗合成油脂类化合物等,才使“生命力学说”逐渐被抛弃。但是“有机化学”这个名词沿用至今。【板书】:1845年,柯尔伯合成了醋酸;
1854年,柏赛罗合成油脂类化合物等,彻底否定了“生命力学说”
【教师】:
那么有机化学至此,都是萌芽时期,刚刚确定了这门学科的范围。19世纪下半叶,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了经典有机化学时期。具体是指由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
几个标志性的事件: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A.Kekule,1829—1896)等提出了“价键学说”,该学说认为,碳是四价的,并第一次用一条短线“—”表示“键”。凯库勒还提出了在一个分子中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且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单键结合,还可以双键或三键结合。此外,凯库勒还提出了苯的结构。
1874年荷兰化学家范霍夫(J.H.van't Hoff, 1852—1911)和法国化学家列别尔(J.A.Le Bel,1847—1930)分别独立地提出了碳价四面体学说,即碳原子占据四面体的中心,它的4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4个顶点。【板书】:1858年,凯库勒提出 “价键学说”
1874年,范霍夫和列别尔分别独立地提出了碳价四面体学说 【教师】:
在经典有机化学时期,有机物结构的测定,以及在反应和分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价键还只是化学家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种概念,有关价键的本质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1916年路易斯(G.N.Lewis,1875—1946)等人在物理学家发现电子、并阐明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价键的电子理论。他们认为,各原子外层电子的相互作用是使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外层电子如果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中,则形成离子键;两个原子如共用外层电子,则形成共价键。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用,使相互作用原子的外层电子都获得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这样,价键图像中用于表示价键的“—”,实际上就是两个原子共用的一对电子。价键的电子理论的运用,赋予经典的价键图像表示法以明确的物理意义。
1927年以后,海特勒(W.H.Heitler,1904—)等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处理分子结构的问题,建立了价键理论,为化学键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
之后,更多的科学家通过研究,为价键理论提供更多的补充。从1916年,路易斯引入价键的电子理论开始至今,都是现代有机化学时期。在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还有取代基效应、线性自由能关系、构象分析,等等。【板书】:1916年,路易斯提出了价键的电子理论
1927年,海特勒建立价键理论 【教师】:前面我们提到,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二周期第四主族,碳原子的最外层有四个电子,正好处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线上。它作为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使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很多特殊性。【板书】:三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教师】:
有机化合物的的第一个特性是数量庞大、结构复杂。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虽然种类不多,但有机化合物的数量却非常庞大。迄今已知的约2000万种化合物中,绝大部分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数量庞大与其结构的复杂性密切相关。有机化合物中普遍存在多种异构现象,如构造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等。这是有机化合物的一个重要的特性,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数目极多的重要原因。【板书】:数量庞大、结构复杂 【教师】:
有机化合物的的第二个特性是热稳定性差和容易燃烧。碳和氢容易与氧结合而形成能量较低的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切容易燃烧。人类常用的燃料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如天然气,汽油等。人们常利用这 3 个性质来初步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板书】:热稳定差、容易燃烧 【教师】:
有机化合物的的第三个特性是熔点较低。
有机物的熔点一般在400℃以下,许多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气体或者液体,如甲烷、乙醇等。而无机物的熔点一般较高,如氯化钠的熔点在801℃。这是因为,有机物的晶体排列是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来维系的,只需较低能量就可以破坏这种有规律的排列。无机物大多是离子晶体,晶格排列是靠离子间的正负电荷的引力,破坏它需要更多的能量。
纯的有机物的熔点是重要的物理常量之一,实验中常测定熔点以鉴别有机化合物或判断化合物的纯度。【板书】:熔点较低 【教师】:
有机化合物的的第四个特性是难溶于水。
大多数的有机物都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例如油脂不溶于水,但易于汽油、乙醚等有机溶剂。这是由于有机物通常呈非极性或弱极性,而水是一种极强性的液体。溶解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服从“相似相溶”的规律,只有结构和极性相近的物质才能互溶。所以大多数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有机物难溶于水,但可以溶于极性相近的有机溶剂中。
衣服上有了油污,可以用汽油清洗,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板书】:难溶于水 【教师】:
有机化合物的的第五个特性是化学反应速度慢。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反应速度一般比较慢。例如地下的石油和煤是动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历千百年的变化而形成的。
有机化合物起化学反应时要经过旧共价键的断裂和新共价键的形成,所以有机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因此,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常常需要加热、加压或应用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度。【板书】:反应速度慢 【教师】:
有机化合物的的第六个特性是反应产物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发生反应时,并不局限于分子的某一特定部位的共价键断裂,除主要反应外,常伴有副反应,产物往往也是复杂的混合物,使主要产物的收率较低。而且有机反应后的产物,往往需要蒸馏、重结晶和层析等操作来分离提纯。
因此,在进行有机合成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试剂,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减少副反应,提高产率。【板书】:反应产物复杂,副反应多。【教师】:以上六点是有机化合物特有的一些性质,但是实际上,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差别并不是绝对的。比如CCl4是有机化合物,但是它却是灭火剂,不能燃烧。有些材料可耐高温,有些化合物可以作为超导的材料。随着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以及各学科间的交互渗透,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界限会逐渐缩小。【教师】:
结构决定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的特性与它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对于弄清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千差万别和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是十分重要的。【板书】:四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教师】:
对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认识,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科学家是在有关结 4 构学说的基础上,发展的经典结构学说。【板书】:经典结构学说 【教师】:
19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A.Kekule,1829—1896)等提出了“价键学说”,该学说认为,碳是四价的,凯库勒同时还提出了在一个分子中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且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单键结合,还可以双键或三键结合。
1874年荷兰化学家范霍夫(J.H.van't Hoff, 1852—1911)和法国化学家列别尔(J.A.Le Bel,1847—1930)分别独立地首次提出了碳原子的立体概念。特别是范霍夫为碳原子做了一个正四面体的模型,碳原子占据四面体的中心,它的4个价键指向四面体的4个顶点。
以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为例,其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而成。甲烷的五个原子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呈现正四面体的结构,碳原子处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而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碳原子的四个价键从中心指向四个顶点,各个价键的夹角为109.5°。【教师】:
随着20世纪人们对原子一般性质的认识有了提高之后,路易斯提出了共价键的概念。他认为原子的电子可以配对成键,使原子能够形成一种稳定的惰性气体电子结构,即最外层为两个或八个电子。
这样,氢的外层具有两电子的惰性气体氦的结构,氟、碳外层具有八个电子的氖结构。这就是常说的“八隅规则”。这种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用圆点表示价电子的电子结构式称为路易斯结构式。【板书】:路易斯结构 【教师】:
通常两个原子间的一对电子表示共价单键,两对或三对电子表示双键或三键。两个原子间没有共享的电子称为非成键电子。一对非成键电子常常被称为孤对电子。氧原子、氮原子和卤素通常在他们稳定的化合物中有孤对电子,这些孤对电子有助于它们确定它们相应化合物的反应活性。
为了方便,路易斯结构通常用一短线表示成键电子,孤对电子可以省略。又是孤对电子是为了表示分子的某一特性。【教师】:
路易斯理论有助于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但是未能说明共价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随着量子化学的建立,科学家将量子力学应用于有机化学,使人们对分子的形成和共价键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建立了现代共价键理论。【板书】:现代共价键理论 【教师】:在介绍共价键理论之前,先简单介绍原子轨道。【板书】:原子轨道 【教师】: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组成的。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运动状态的改变。核外电子作为一种微观粒子运动有不确定性,无法得到电子的具体位置,只好用电子出现的概率来描述(即为电子云)。电子云图像中每一个小黑点表示电子出现在核外空间中的一次概率(不表示一个电子!)概率密度越大电子云图像中的小黑点越密,离核近处,黑点密度大,电子出现机会多,离核远处,电子出现机会少。
把电子在空间可能出现的区域称为原子轨道,通常用1s轨道、2s轨道、2p轨道、3s轨道、3p轨道„„来表示。
1s电子云
【教师】:在了解了原子轨道之后,我们再来学习现代价键理论。【板书】:现代价键理论 【教师】:
根据现代价键理论,共价键的形成可以看作是原子轨道的重叠或电子配对的结果。原子轨道重叠后,两个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较大,因而降低了两核之间的正电排斥,增加了两核对负电的吸引,使整个体系的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成键的电子区域在两个成键的原子之间。(atomic orbital 原子轨道)
氢分子,图中电子出现几率较大处为共价键
【教师】:价键理论主要包括四个要点。【板书】:(1):成键电子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2):共价键具有饱和性;(3):共价键具有方向性;(4):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以杂化
【教师】:
首先,成键电子自旋方向必须相反。如果两个原子各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平行,就可以耦合配对,成为一个共价键。若原子各有两个或者三个未成对的电子,就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同时,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如果一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已经配对,就不能再与其它一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
第三点,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电子云重叠越多,形成的键越强,即共价键的键能与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呈正比。因此,要尽可能的在电子云密度最大的地方重叠,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最后,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可进行杂化,组成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这样可使成键能力更强,成键后可达到最稳定的分子状态。这节将在后面一章学习。【教师】:以上介绍了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几种不同的理论学说,现在有机化学中,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的表示方法,是利用结构式。【板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教师】:
定义:用来表示组成有机物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以及分子内各原子的连接顺序和连接方式的式子称为结构式,又称为构造式。【板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的定义 【板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有:蛛网式、简写式、键线式 【教师】: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有蛛网式、简写式和键线式。蛛网式是将原子与原子用短线连接代表共价键,一条短线代表一个共价键。当原子与原子之间以双键或者三键相连时,则用两条或者三条短线相连。
为了书写方便,可以省略部分代表单键的短线,一般是碳原子或者是其他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短线,就是简写式。
蛛网式与简写式都能反映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原子间的连接顺序和连接方式。但是简写式较蛛网式简单,一般常采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书写具有较长碳链或环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也常用键线式来表示。在键线式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元素符号都被省略。未来区别一个碳键与下一个碳键,把两条线画成120度的角度,大致代表四面体的角度。如果碳原子上有其他原子或基团,就把那个原子或者基团写出。键线式只能表示碳的骨架。【教师】:
乙醇和甲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C2H6O,但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
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也不同。乙醇常温下是液体,能与金属钠反应;甲醚在常温下是气体,不与金属钠反应。
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而化学结构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性质的现象。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化学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复习总结新课重点、难点内容
1: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现代共价键理论,掌握价键理论的有关要点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同分异构现象
第二篇:《绪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现象都有哪些
3.掌握遗传与生理发展是怎样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 4.了解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5.明确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1.心理现象都有哪些 导入:经典气质类型测验 授新课:
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现象与心理 1.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
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需要不同,动机的性质也不同。
(2)心理过程(3)个性
每个人由于个体遗传特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心理活动也就表现出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2.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③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主动地加以选择地反映周围事物。
(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1.遗传
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质前提。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②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由于遗传素质不同,每个幼儿出生时他的心理发展已经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具有各自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儿童所处的生活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受教育的条件也非常不同。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1.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
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的作用影响过程中,幼儿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儿童年龄越大,其主观因素对他的心理作用也越大。幼儿对外界的影响是有自己的选择意向的。
2.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模仿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了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一)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①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是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有趣而且独特,只有在一些现象中发现情况和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幼儿。
①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幼儿阶段是认识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分析幼儿心理特点有助于了解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历程。同时,对意识是在外界环境重要作用下,在人的大脑中产生 的认识这一点加深理解。
②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自我反思,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认识水平,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自己处理面对的现实问题。
③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它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个体心理特征提供了参考价值。这些研究结果也为普通心理学提供了资料。
四、幼师生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
(一)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
1、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学习
幼儿心理学时一定要注意研究的对象。
2、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结构特点。
3、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察、实验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 课堂小结:
1、心理现象包括动机、心理过程、个性
2、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3、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
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作业: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部分
2、动机的含义
3、心理过程包括哪些
4、心理的实质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6、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绪论教案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目的要求:
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从对大学的认识和感受出发,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自己成人成才密切相关,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课程的主线和特点以及学习这门课的方法。主要内容:
1、大学生活特点以及适应的方法。
2、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和形象要求。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5、《基础》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论品质及在全书中的地位。
4、《基础》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论品质。
课堂导入:
经历了难忘的高三生活,经历了紧张而又刺激的高考,今天我们终于坐在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课堂里开始了我们人生新的阶段。人生之旅,流光溢彩。大学时光,千金难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学新生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实现成人、成才、和成功的人生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绪论部分的内容。
绪论部分“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主要学习三个问题: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适应人生新阶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三个问题联系
密切。
一、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学习意义、方法
(一)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主线: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诗人 哈尼·鲁宾 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注意你的思想,它们会变成你的言语; 注意你的言语,它们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们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们会变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
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将会给我们的大学生活、人生以指导。不断提高完善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及方法 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大学期间同学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做人。
本课程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学会做人的辩证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全面、深入地理解素质教育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思想,深刻领会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对自身、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重要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这里所说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注重学习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二、适应人生新阶段
对于每位同学而言,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过去熟悉的环境,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需要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同时,大学又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因为: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对于自身而言,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阶段正好和人才创造的最佳年龄区相衔接,大学时期也正是同学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也是个体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大学是个性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大学是个人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
总之,大学阶段对于每位同学而言是重要的又是全新的,由于重要因此要好好把握,由于全新因而要好好适应。只有尽快适应才能真正把握,只有真正了解才能尽快适应。所以,如何适应?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个方面把握:新的大学生活;新的学习理念;新的学习作风;新的社会形象。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是新的大学生活?大学与中学到底有哪些不同?我的大学是怎样的?大学里的我是怎样?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对大学的内涵要有所了解。
1、何为大学和大学教育?
900年前意大利波洛尼亚建立第一所大学的格言:“大家来学。”学:包括学习、研究、探讨、切磋。这就需要走到一起来,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大学提供一个场所、一种环境、一套条件。
1638年英国伦敦大学和1694年德国哈雷大学的成立,是近代意义大学成立的标志。特别是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后,校长洪堡确立了University”的办学理念。大学一词在德语中就有普遍、无所不包、万有、广博之义。由此可见,大学是一个新的理性组织,是对世界进行新的解释,发现新规律,不断地向真理接近,增长人类的新知识。
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场所,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是大学的核心功能。“高层次”是指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目标的高层次。第二,大学具有学科覆盖的广泛性。第三,大学教育是有标准的。大学的功能在于:学习知识;继承知识;创造知识;实践知识。
因此,大学呈现出与中学自明显不同的特点,1931年到1948年曾经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明确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2、大学的特点
大学具有3特点: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大学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为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海洋,还是成才的沃土,精神的家园,追求的领地,人生的灯塔,青春的舞台,年轻的天堂。大学是超市:各取所需 ;是富矿:能够开采;大学是镜子:认识自我 ;学是火箭:推动升华。
由于大学的这些特点,大学生活也就和中学生活明显不同。学习和生活环境(商务学院校园图片展示)
新的日常生活环境宽松与自律并存 统一与独立并存,多彩与严谨并存(配上校园环境、学生活动图片)
新的人际交往环境(与老师、同学、父母、网络 社会)
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学习生活相比,有哪些特点?
(1)学习上的自主性。这个特点源自于大学阶段学习要求的改变: 学习要求的变化主要有三个:
学习内容更为广泛。学生首先要完成毕业要求的课程。其次,还需要学习提升素质类的内容。第三是要学做人。第四,学处事。
学习的途径更多。
1、书本。
2、老师。
3、同学。
4、互联网。
5、社会。评价标准多元化。现在到了大学,好的标准有所变化,是多元的。学习好是好学生,领导和组织能力强是好学生,有特长能歌善舞、能写能画是好学生,能够进行理论创新和发明创造是好学生。因此,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显现出来了。
自主性特点,要求学生增强主体意识,自主能动参与学习。
(2)学生内容的广泛性特点:学习的多层面、多角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吸收知识。
(3)探索性特点:在学习的中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性活动。(4)专业性特点: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专业方向和需要来展开的。
3、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思考案例
2013年8月27日,南京东南大学格外热闹:3900名新生报到,拉开了在宁高校新生开学的序幕。今年,东南大学在新生接待口竖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家长请止步----由学生自己办手续”。(8月28日《南京晨报》)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新生的你在来校报道时是如何做的?(独立生活第一步,从迈进大学校园开始)
青年人升入大学之后,意味着“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同学们离开了父母,告别了家乡,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创造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这对于长期依赖父母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而又必须的过程。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会自理、自立,变得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因此,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正确认识自己的各种不适应现象并努力调适不良心理,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进入大学,实际上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新生应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理性安排自己的生活,根据自己
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三人行必有我师。进入大学后会遇到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此时,大学新生应虚心向老师求教,向成熟和优秀的同学学习,细心体察自己的生活,循序渐进,逐步适应,自己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实践出真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学新生应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师寄语: 从思考中确立自我 从学习中寻求真理 从计划中把握时间 从兴趣中获取快乐 从实践中锻炼能力 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从竞争中赢得价值 从表达中锻炼口才 从交友中品味真情 从独立中体验自主 从自由中领悟责任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自主学习。
大学如同高中一样,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它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是寻求知识的场所。它需要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里,当然有教师的引导、授课,而且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但就学生学习进步而言,主要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去探寻、去钻研、去拼搏。我国古谚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随着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
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再也不能依赖于“事事有人管”的环境,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全面学习。
要树立一个思想:承认一切学习的价值与作用。不能只局限在一个专业,甚至一个领域,要自觉地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更新知识或获取知识。因此,大学生在学校,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多学知识,学好知识。要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注意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
创新学习。
一般说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维持性学习,也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即“学会”。另一种就是创造性学习,也称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明创造、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以迎接未来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变化。
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吸收前人留下的知识,而又不受这些知识的约束,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打1折的营销创意案例(PPT中显示)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人们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电话从发明到1000万用户。用了30年;inter网发展到1000万用户,只用了3年。知识的无限性与人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的矛盾显得格外突
出,对任何人来说,仅凭已有的知识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期间就要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PPT中显示)培养新的学习作风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强调优良学风尤其重要。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的变迁,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船到码头车到岸”、“该轻松了”、“大一新生综合症”、“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精,作弊就灵”、“问世间学为何物”“三无学生—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刚进大学想发奋,不到一年开始混,一看书本头发昏,是否自己真很苯”等。
优良学风要求:
勤奋:对求知过程的态度。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严谨:对求知行为的态度。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求实:对求知结果的态度。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创新:对求知目的的态度。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优秀大学生的成长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借鉴。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200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毅的事迹。
市场营销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 专业前景(PPT中详细介绍)补充材料 1 世界著名大学教训
哈佛大学:与亚利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
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补充材料
2、营销人员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
1、专业能力。
销售人员要具备专业能力,如掌握产品知识、销售技巧、消费心理、促销策略、渠道管理、市场运作、谈判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面对市场挑战,应对自如。
2、洞察能力。
只要你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心理,其实是条条大道通罗马。
3、沟通能力。
成功始于合作,合作始于信任,信任始于理解,理解始于沟通
4、抗逆能力。
在销售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困难与压力面前,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应战。你的前途取决于面对困难与压力时你所做的选择。
5、学习能力。
学习者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成功者必定是擅长学习者。
(三)确立成才目标 塑造崭新形象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德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作曲家门德尔松认为:“智慧是知识的善于运用”。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说过:“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服务的基本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内容
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曾断言:“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一致的能动状态的转变中,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大学生提出了的“五点希望”,即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五点希望”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当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是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形象要求。追求真理,善于创新。是对当代大学生思维方法方面的形象要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对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形象要求。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是对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世方面的形象要求。知行统一,脚踏实地。是对当代大学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形象要求。形象是人的素质的外在表现,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形象素质不应该是表现在外表堂堂,衣冠楚楚,而是内心的充实和完美,进而表现出来的潇洒风流。一个大学生的形象蕴含着本身的气质、性格、教养。它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表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塑造培养符合大学生的形象。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道德与法律 二者的区别:
内涵、调整方式、目标等不同 二者的联系:
a、都是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c、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方法: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灵魂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认同,首先解决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了对中华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问题,是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坚信。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
力之源的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是人们实现从价值观念到价值实践,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转化的内在动力。
四者是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体系。(5)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
懂:懂得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真: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学真信、入耳入脑;
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四篇: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主讲教师:李艳春
开设专业: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本科)实验地点:化工楼302
有机化学实验项目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目录
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介绍和常用仪器的使用保养 3实验二 1-溴丁烷的制备 6实验三 阿司匹林的制备 4实验四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6实验五 苯甲酸的制备 8实验六 苯乙酮的制备 8实验七 固体酒精的制备 3实验八 官能团化合物的性质鉴定 4实验九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 6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介绍和常用仪器的使用保养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常识及一些常见事故的预防;
2.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使用和维护。
3.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
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切实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进入实验室时,应熟悉实验室灭火器材,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时应遵守纪律,保持安静。
(4)遵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仪器及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5)应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6)爱护公共仪器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保持整洁。(7)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把水、电和煤气开关关闭。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故在实验室工作,若粗心大意,就易发生事故。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场所,必须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1)实验室安全守则。(2)实验室事故的预防。①火灾的预防。②爆炸的预防。③中毒的预防。④触电的预防。
(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①火灾的处理。②玻璃割伤。③烫伤。④药品灼伤。⑤中毒。(4)急救用具。
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装置(1)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普通玻璃仪器。(2)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装置。(4)仪器的装备。
4.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保养(1)玻璃器皿的洗涤。(2)玻璃仪器的干燥。(3)常用仪器的保养。
5.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本课程开始时,必须认真地本学习书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在每个实验时,必须做好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4(1)预习。
(2)无预习报告,不得进入实验室。(3)实验记录。(4)实验报告基本要求。6.有机化学实验文献(1)工具书。(2)参考书。(3)期刊杂志。(4)化学文献。
三、有机化学实验须知
1.学生要提前5 min 进入实验室,实验时必须穿实验服。2.实验前必须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不合格不允许做实验。做实验时只能看预习报告,不能看实验教材。
3.实验时必须听从实验教师的指导,不听从指导者,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本次实验按不及格论。
4.学生不能自己擅自决定重做实验,否则本次实验按不及格论。5.实验中不得有任何作弊行为,否则本课程按不及格论。6.在设计性实验阶段,将开放实验室。
四、怎样写预习报告
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其内容如下:
(一)、实验目的
写实验目的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2.掌握哪些基本操作;
3.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的已学过的某些操作。
【例】溴乙烷的制备实验目的:
1.了解以醇为原料制备饱和一卤代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低沸点化合物蒸馏的基本操作。3.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洗涤和常压蒸馏操作。
(二)、反应原理及反应方程式
本项内容在写法上应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文字叙述 —— 要求简单明了、准确无误、切中要害。2.主、副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例】溴乙烷的制备
用乙醇和溴化钠–硫酸为原料来制备溴乙烷是一个典型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SN2反应,因溴乙烷的沸点很低,在反应时可不断从反应体系中蒸出,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主反应: 副反应:
(三)、实验所需仪器的规格和药品用量
按实验中的要求列出即可。
(四)、原料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包括:化合物的性状、分子量、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折光率、溶解度等。
查物理常数的目的不仅是学会物理常数手册的查阅方法,更重要的是因为知道物理常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指导实验操作。
例如:相对密度——通常可以告诉我们在洗涤操作中哪个组分在上层,哪个组分在下层。
溶解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选择溶剂。
(五)、实验装置图
画实验装置图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本实验所需仪器的名称、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次序——即在纸面上进行一次仪器安装。
画实验装置图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比例适当。
【例】溴乙烷的制备
(六)、实验操作示意流程
实验操作示意流程是实验操作的指南。
实验操作示意流程通常用框图形式来表示,其基本要求是:简单明了、操作次序准确、突出操作要点。
(七)、产率计算
在实验前,应根据主反应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理论产量。计算方法是以相对用量最少的原料为基准,按其全部转化为产物来计算。
例如:用12.2g苯甲酸、35ml乙醇和4ml浓硫酸一起回流,得到12g苯甲酸乙酯,试计算其产率。
按加料量可知乙醇是过量的,故应以苯甲酸为基准计算。
五、怎样做实验记录
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边实验边记录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在实验课中就应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切忌事后凭记忆或纸片上的零星记载来补做实验记录。
在实验记录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每一步操作所观察到的现象,如:是否放热、颜色变化、有无气体产生、分层与否、温度、时间等。尤其是与预期相反或教材、文献资料所述不一致的现象更应如实记载。
2.实验中测得的各种数据,如:沸程、熔点、比重、折光率、称量数据(重量或体积)等。
3.产品的色泽、晶形等。
4.实验操作中的失误,如:抽滤中的失误、粗产品或产品的意外损失等。
实验记录要求实事求是,文字简明扼要,字迹整洁。实验结束后交教师审阅签字。
【例】以C2H5Br合成为例:
六、怎样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讨论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产量、质量进行讨论,找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例】溴乙烷的制备
本次实验产品的产量(产率72.8%)、质量(无色透明液体)基本合格。
最初得到的几滴粗产品略带黄色,可能是因为加热太快溴化氢被硫酸氧化而分解产生溴所致。经调节加热速度后,粗产品呈乳白色。
浓硫酸洗涤时发热,说明粗产物中尚含有未反应的乙醇、副产物乙醚和水。副产物乙醚可能是由于加热过猛产生的;而水则可能是从水中分离粗产品时带入的。
由于溴乙烷的沸点较低,因此在用硫酸洗涤时会因放热而损失部分产品。
七、有机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① 直形冷凝管
②空气冷凝管
③球形冷凝管
④ 蛇形冷凝管
⑤ 分液漏斗⑥ 恒压滴液漏斗
实验二 1-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三 阿司匹林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从有机酸合成酯类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能熟练运用干燥、结晶过滤等有机实验操作方法提纯物质; 3.学会通过TLC方法跟踪反应。
实验四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天然产物的提取技术;
2.掌握索士提取器的使用方法; 3.通过TLC等方法进行咖啡因的鉴定 4.掌握升华法纯化固体物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茶叶的组成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约占1~5%,另外还含有11~12%的丹宁酸(鞣酸),0.6%的色素、纤维素、蛋白质等。2.咖啡因的用途及性质
咖啡因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因此可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它也是复方阿司匹林(APC)等药物的组分之一。
咖啡因易溶于氯仿(12.5%),水(2%)及乙醇(2%)等。含结晶水的咖啡因为无色针状晶体,在100℃时即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在120℃升华显著,178℃升华很快。
历史:1820 年由林格(Runge)最初从咖啡豆中提取得到,其后在茶叶,冬青茶中亦有发现;1895~1899年由易·费斯歇(E.Fischer)及其学生首先完成合成过程。我国于1950年从茶叶中提得,1958年采用合成法生产。
其他名称:咖啡碱;茶素;Chffeine,Thein;Guaranina,Methyl; Thtobromine。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为嘌呤的衍生物,化学名称是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其构造式为:
OH3CONNCH3NNCH3咖啡因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
其结构式与茶碱,可可碱类似:
嘌呤(Purine)
咖啡因(Caffeine)
茶碱
(Guanine)
可可碱(Adenine)
3.实验原理
为了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可用适当的溶剂(如乙醇等)在脂肪提取器中连续萃取,然后蒸去溶剂,即得粗咖啡因。粗咖啡因中还含有其它一些生物碱和杂质(如单宁酸)等,加入生石灰,是单宁酸和生石灰反应生成钙盐,使咖啡因游离出来,再利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三、仪器与药品
Soxhlet提纯器、蒸发皿、漏斗、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尾管、三角瓶、酒精灯、500ml烧杯、三角架、铁圈、铁夹、温度计、石棉网、滤纸、线、棉花、茶叶、乙醇、生石灰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
1.粗提:
①仪器安装:采用脂肪提取器。
②连续萃取:称取10g茶叶,研细,用滤纸包好,放入脂肪提取器的套筒中,用80mL95%乙醇水浴加热连续萃取2~3h。
③蒸馏浓缩:待刚好发生虹吸后,把装置改为蒸馏装置,蒸出大部分乙醇。
④加碱中和:趁热将残余物倾入蒸发皿中,拌入3~4g生石灰,使成糊状。
⑤蒸气浴加热,不断搅拌下蒸干。
⑥焙炒除水: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压碎块状物,小火焙炒,除尽水分。
2.纯化:
①仪器安装:安装升华装置。用滤纸罩在蒸发皿上,并在滤纸上扎一些小孔,再罩上口径合适的玻璃漏斗。
②初次升华:220℃砂浴升华。刮下咖啡因。
③再次升华:残渣经拌和后升高砂浴温度升华。合并咖啡因。
3.检验(熔点测定)
称重后测定熔点。纯净咖啡因熔点为234.5℃。
六、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脂肪提取器是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地为纯溶剂所萃取的仪器。溶剂沸腾时,其蒸气通过侧管上升,被冷凝管冷凝成液体,滴入套筒中,浸润固体物质,使之溶于溶剂中,当套筒内溶剂液面超过虹吸管的最高处时,即发生虹吸,流入烧瓶中。通过反复的回流和虹吸,从而将固体物质富集在烧瓶中。脂肪提取器为配套仪器,其任一部件损坏将会导致整套仪器的报废,特别是虹吸管极易折断,所以在安装仪器和实验过程中须特别小心。
2.用滤纸包茶叶末时要严实,防止茶叶末漏出堵塞虹吸管;滤纸包大小要合适,既能紧贴套管内壁,又能方便取放,且其高度不能超出虹吸管高度。
3.若套筒内萃取液色浅,即可停止萃取。
4.浓缩萃取液时不可蒸得太干,以防转移损失。否则因残液很粘而难于转移,造成损失。
5.拌入生石灰要均匀,生石灰的作用除吸水外,还可中和除去部分酸性杂质(如鞣酸)。
6.升华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若温度太低,升华速度较慢,若温度太高,会使产物发黄(分解)。
7.刮下咖啡因时要小心操作,防止混入杂质。
七、思考题
1.本实验中使用生石灰的作用有哪些?
2.除可用乙醇萃取咖啡因外,还可采用哪些溶剂萃取? 3.脂肪提取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萃取原理是什么?它比一般的浸泡萃取有哪些优点?
4.滤纸筒中装茶叶的高度为什么不能超过虹吸管?为什么茶叶末不可漏出滤纸筒?
5.在升华操作中应注意什么?
实验五 苯甲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由苯甲醛制备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2.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加深对萃取和洗涤原理的认识。3.掌握熔点测定仪的操作方法。
实验六 苯乙酮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制备芳酮的原理; 2.掌握无水实验操作;
实验七 固体酒精的制备
酒精的学名是乙醇,燃烧时无烟无味,安全卫生,但由于是液体,较易挥发携带不便,如制成固体酒精,降低了挥发性且易于包装和携带,使用更加安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固体酒精的制备原理;
2.掌握固体酒精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硬脂酸钠受热软化,冷却后又重新固化,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如下反应: C17H35 COOH +NaOH =C17H35 COONa +H2O 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是一个长碳链的极性分子 ,室温下在酒精中不易溶 ,在较高的温度下 ,硬脂酸钠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液体酒精中 ,而冷却后则形成凝胶体系 ,使酒精分子被束缚于相互连接的大分子之间 ,呈不流动状态而使酒精凝固 ,形成了固体状态的酒精。而添加少量不同的无机盐类(如硝酸铜、硝酸钴)可以改变固体酒精的外观色泽和火焰颜色(分别可得到蓝绿色和浅紫色的固体酒精);加入虫胶,石腊作为粘结剂,可得到质地更加结实的固体酒精。同时可以助燃,使其燃烧得更加持久,并释放更多的热量。
三、仪器与试剂
电炉,水浴锅(500ml),球形冷凝管,250ml三口烧瓶,温度计,秒表1块,燃烧盆,烧杯,模具。
酒精(工业品)、硬脂酸(工业品)、氢氧化钠(分析纯)、酚酞(指示剂)、硝酸铜(分析纯)、硝酸钴(分析纯),沸石。
三.实验步骤
1.试剂配制:用蒸馏水将硝酸铜配成 10%的水溶液备用 ,将氢氧 化钠配成 8%的水溶液 ,然后用工业酒精稀释成 1∶ 1的混合溶液 ,备用。将 1g酚酞溶于 100mL 60%的工业酒精中,备用。
2.取试剂制取:① 分别取 5g工业硬脂酸、100mL工业酒精和两滴酚酞置于 150mL的三颈烧瓶中,水浴加热,搅拌,回流。维持水浴温度在 70℃左右,直至硬脂酸全部溶解后; ② 马上滴加事先配好了的氢氧化钠混合溶液,滴加速度先快后慢 ,滴至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又马上褪掉为止。继续维持水浴温度在 70℃左右,搅拌,回流; ③ 反应10min后,一次性加入2.5mL10%的硝酸铜溶液再反应;④ 反应5min后, 停止加热, 冷却至 60℃,再将溶液倒入模具中,自然冷却后得嫩蓝绿色的固体酒精。
说明:若将③中的硝酸铜溶液换成0.5ml 10%硝酸钴溶液,可得浅紫色的固体酒精。
实验八 官能团化合物的性质鉴定
一、实验目的 1.考查学生理论课学习的知识;
2.考查学生自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九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第五篇:绪论高中生物教案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能力目标
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的讨论中,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在对生物科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章节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起始课,既是整个高中生物学学习的起点,同时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应该是全书学习内容的概括,在整个高中学习占具有统领作用。重点分析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高中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总体的概念,对高中的生物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等基本程序,在具体的问题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这些基本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绪论课的重要目标,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的学习,绪论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因此是教学的重点内容。难点分析
(一)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属于绪论中没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法,即以一个需要研究的生物学问题的研究过程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法建议
(一)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