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教案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时间:2019-05-15 05:2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验4 教案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验4 教案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第一篇:实验4 教案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目的

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以及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弹簧的扭转常数,并通过理论公式推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3)验证转动惯量与距离平方的关系。实验原理

扭摆、计数器、游标卡尺、电子天平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定的角度,在扭摆的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胡克定律有:

M=-KΘ(1)

根据转动定律有:

M= Ιβ(2)

2令ω=K/I,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1)、(2)得:

ddt22KI

2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

Acos(t)

式中,A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T由(3)式得:

IKT42222IK

(3)

可见只要知道弹簧扭转常数,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便可确定物体的转动惯量I。弹簧扭转常数测量方法

本实验利用公式法先测得圆柱体的转动惯量,再用扭摆测出载物盘的摆动周期T1,再把圆柱体放到载物盘上,测出此时的摆动周期T2,分别代入(4)式,整理得:

K其中I0为圆柱体的转动惯量。

3、数据记录和处理

表1

测定扭转常数和球体转动惯量

M圆柱体(g)t1(20 T, n =41)s t2(20 T, n =41)s D(mm)t球(20 T, n =41)

4I0T222T1(5)

表2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t杆(10 T, n =21)X=5.00cm X=10.00cm X=15.00cm X=20.00cm X=25.00cm ①圆柱体的转动惯量:

经肖维涅准则检验,D没有坏值

I柱18MD218355.259.970224.41410gcm

32uDS2Dm320.910320.0023220.811.310231.5103EI柱uDum2DMI柱I柱221.51030.0299.970355.25330.030%

uEII柱0.030%4.414100.002010

②弹簧的扭转常数 t114.82,St0.014,1C6St10.024,无坏值,3St15.7103

3t220.17,St5.2102,C6St20.009,无坏值,2t2St2t22.210ut1S22t1m3222ut22Sm32u2ut2ut2t22t112t2t2t120.17214.821.45187.20Etut2t22100%187.20100%0.77%

K42I02T2T143.1424.4141023220220.1714.82

EuKKEk2I柱E2t20.06%0.77%6220.77%

EK0.77%0.37201060.002910

③测球体的转动惯量:

t球13.35,St球0.01,C6St球0.02,无坏值,S2t球4.1103

I球KT4222Kut1S22tm32Etut2t31013.350.22%

EI球E2Et0.8%20.44%40.91%

4uI球EI球I球0.91%1.681100.01510

验证平行轴定理

622K(t5t杆)Kt50.372010(23.9220.92)22I5I1010杆222410443.14表40.3720134.5210421.26910(gcm)49.86222验证转动惯量与距离的关系

X(10cm)222

IxK(txt杆)4222102(10gcm)

520.25 1.00 2.25 4.00 6.25 0.1269 0.4808 1.072 1.901 2.978

平行轴定理:IICmX2IC是常数,就是I杆

4、实验结果:

32I柱I柱uI柱4.4140.00210gcm

(P=68.3%)0.030%EI柱

6KKuK0.3720.00310(gcmEK0.8%2/s)2(P=68.3%)

42I球I球uI球1.680.0210(gcm)(P=68.3%)0.9%EI球

五、讨论

第二篇:观察物体4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恐龙。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这样的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2、画恐龙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恐龙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恐龙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3、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恐龙,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就不一样。

4、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恐龙,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5、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3名同学分别坐在3个方向,观察同数学书,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脸谱、蝴蝶、树叶、蜻蜓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演示,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叫“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三篇:《观察物体(一)》教案4

《观察物体

(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玩具狗、图片、磁铁、苹果娃娃、计时贴纸、秒表、黄白粉笔、胶带等; 学具:教材、反馈牌、玩具狗(每组一只)、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狗的照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大屏幕,根据图片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出示几张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大象、乌龟、熊猫、斑马),学生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整个动物的图片)。

师:大家通过抓特征猜出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真了不起!师:再猜猜(出示哆啦A梦的背面照),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课件出示哆啦A梦正面照片。)

师:从后面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小朋友看到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 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随机板书:观察)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1.出示小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狗(师拿出一个 玩具狗)。小朋友们,喜欢这只玩具狗吗?它可爱吗?愿意和它一起学习吗? 学生自由描述。师:大家喜欢这只可爱的玩具小狗吗?瞧!老师特意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 只,请每组的小组长到张老师这儿领一个玩具小狗,把它带到你们组里吧!

(小组长上台领取玩具狗。)

师:请小组长快速地把它放在桌子中间吧!为了大家观察的统一性,请每个组的组长将玩具狗面对着讲台进行摆放。(表扬速度最快的小组)

师:这些玩具狗将和我们一起进行今天的学习,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吧!(师生一起鼓掌)

2.本位观察

师:来,让咱们面对玩具狗坐好,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狗的哪一边?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狗,思考一个问题。(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狗的什么?)生独立观察,教师行间巡视,观察好了在小组内说说。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向全班小朋友说说?

当有一个小朋友在说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该怎么做呢?(要认真听!)是啊,认真倾听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3.揭示新知

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玩具狗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不过张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狗,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同来探讨和学习的新知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把课题板书完整)

4.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狗,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好吗?

师:现在你又看到玩具狗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引导学生回答现在看到了什么面?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师: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5.谁的反应快 学生闭眼想:在正面、侧面、背面能分别看到玩具狗的什么?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1)师:张老师看到大家这么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我特别高兴。请小组长上台领取照片,每位小朋友挑选其中的一张照片,思考一下:你拿的这张照片具体的观察位置在哪儿?是在玩具狗的什么面拍摄的?(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拿的照片是哪个面拍摄的,就请用最快的速度站到玩具狗的那个面吧!大家听明白了吗?开始──

(2)组内互相检查,及时纠正。对最快的小组给予表扬和肯定。活动二:跑动找位置

师:为了检验一下大家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观察物体,咱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说好不好?这个游戏叫做:比比谁的反应快!

老师这儿也有很多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狗照片,我任选其中的一张,请小朋友们根据照片想想拍摄的位置在哪儿,并快速的站过去。好吗?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画面:比比谁的反应快!分别出示:后面、前面、侧面,)学生快速跑动。

师:大声说你们现在站的是玩具狗的什么面?

师:你们真是一群细心又聪明的孩子。你们个个都是反映最快的孩子,真了不起!(教师竖起大拇指)

6.全面观察

师:刚才咱们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换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了玩具狗的一个面。如果能让每个小朋友全面地看到小狗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叫过瘾呢!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玩具狗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

学生汇报,根据回答的先后,随机进行教学。

生1:四人换座位。(让学生演示方法。)你真是个小小观察家!生2:也可以把小狗转一转。

教师说明:(课件展示玩具狗旋转一圈的画面、每个画面稍作定格。)这是在小狗的哪个面拍摄的?学生随着画面的变化一起说。

师:你是不是也看见了玩具狗前后左右四个面呢?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1.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而且还能判断出不 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准备好反馈牌,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用反馈牌来判断一下大屏幕上这句话说得对不对?

逐一出示图片,学生利用学具袋的反馈牌进行评判,指名说理由。

师:小朋友们,我发现大家的都是眼力不凡的孩子!用掌声对自己刚才出色的表现表示一下祝贺吧!

2.课间活动

师:今天大家学得都特别的认真,特别的带劲。大家也有点累了,就让我们休息一会儿,放松放松,随着大屏幕一起去我的家乡南昌瞧瞧!好吗?那就让咱们随着大屏幕一同出发吧!小朋友们可以边休息边欣赏.课件播放南昌风光图片,画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欣赏休息。师:你们觉得我的家乡美吗?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去张老师的家乡做客!其实啊,在这些照片中的画面也是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的,可以说这也是我们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做一做

师: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瞧!小明它们也在观察物体呢!(课件

出示摞书的图片。)

师: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吗? 师:请小朋友拿出课本,自己动笔来连连线吧!课件同步出示图片,展示连线的正确答案,集体反馈。

师:你们都是这么连的吗?全部连对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吧!祝贺你们!4.宝盒游戏

师:(课件出示哆啦A梦的照片)看到大家今天学习这么认真,表现这么出色,哆啦A梦也为我们高兴呢!瞧!它还给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三个宝盒,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想先来打开几号宝盒呢?

宝盒一:(话外音:三位小朋友准备乘车去游乐园,他们所站的位置都不相同,在他们的位置上分别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呢?)

学生自由判断,多让几个学生说说,鼓励说得完整的学生。

宝盒二:(话外音:小朋友们,我的小主人最近给我做了一个新房子,瞧!小主人还给我的新房拍了照片呢!你知道这些照片都是从我的新房子的哪个面拍摄到的吗?)

(话外音:你们真是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是观察物体的小能手!)

宝盒三:(话外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自由发言,生生评价。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第四篇:测量学实验教案4

实验十六

GPS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工程特点,掌握GPS的布网方法,外业观测、高程拟合方法和成果处理。

二、实验内容

1.GPS控制测量外业

2.内业基线解算、控制点坐标求算及精度评定。

三、实验步骤

1、布网:根据布网目的、控制网的应用范围、卫星状况、预期应达到的精度、仪器设备情况和交通装备设施等综合考虑,进行GPS的网形设计。再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地形情况,确定布网观测方案。

2、选点与建标:选择地面基础稳定、易于保存、方便安置接收设备,便于操作,视野开阔、交通方便,周围无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的地方,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

3、外业实施:按照技术设计时所拟定的观测计划进行外业观测,用GPS接收机采集来自GPS卫星的电磁波信号。

①天线安置:将GPS接收机天线精确地安置到标志中心的铅垂线上,精确整平。

②天线安置后,应在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要求两次量高之差应不大于3MM,取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

③观测:开机,捕获GPS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跟踪、接受和处理,以获取所需的定位和观测数据。④观测记录与测量手簿:观测记录由GPS接收机自动形成,并记录在存储介质上,其内容为:GPS卫星星历及卫星钟差参数;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相应的GPS时间等。测量手簿由观测人员在观测过程中填写,不得测后补记。手簿内容包括测站信息(如测站点号、观测时段号、近似坐标、天线高等)、天气状况、气象元素、观测人员等。

4.成果检核与数据处理:等外业观测工作完成后,一般当天即将观测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中,解算GPS基线向量,基线向量的解算软件一般采用仪器厂家提供的软件。

当完成基线向量解算后,应对解算成果进行检核,常见的有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检测。根据规范要求的精度,剔除误差大的数据,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重测。

当进行了数据的检核后,即可将基线向量组网进行平差计算。最终得到各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坐标。

⑤精度评定:对坐标值的精度进行评定。

四、主要仪器

GPS接收机、计算机

五、注意事项

1、在选定GPS点位时,应保证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小于15。

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应大于4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应大于200m。

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

4、选点建标后,应绘制点之记、测站环视图和GPS网图、作为提交的选点技术资料。

六、学时分配

课內2学时,课外2学时。

七、上交资料

每人上交一份含有合格观测记录的实验报告。

第五篇:如东实验七下作文教案4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主备人:史卫波

审校人:张杰

时间:2013年5月5日

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2.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3. 过习作,引导学生亲近生活,了解小动物,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训练重点:

1.细致地观察动物特点。

2.运用准确、生动语言描写动物特点。导写过程:

第一教时

一、预习导学

1.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或喜欢)的小动物,要求说出动物的特点。(可以是谜语,也可以是描写动物的诗句)2.猜一猜

(1)下面都是古诗中写小动物的名句,请说出各句写的是什么动物,作者抓住了这些小动物的什么特征?

A.一朵红花头上带,锦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唱得千门万户开。B.垂餧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深居简出卧山林,百兽之中我独尊。呼啸一声天地暗,大步流星起风云。(2)出示一段特征不明显的描写,让学生猜。

它全身密密地长满了毛,脑袋上有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脑袋两边有两只毛茸茸的耳朵,行走如飞„„(答案不确定,即特征不鲜明)

总结:清楚的介绍动物的关键是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才能很好的向别人介绍动物。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P140,明确:各种动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因而构成了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如松鼠漂亮、驯良、乖巧,松树金龟子能唱歌,大熊猫体态丰满可爱、性情温驯,喜欢嬉戏。我们学习介绍动物,也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特点,使读者对所介绍的动物,留下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印象。要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的特点,必须对动物的形态、动作、习性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布丰仔细观察了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才能生动地描写出它“漂亮”的特征。法布尔为了了解松树金龟子的发音,跟踪观察,从早到晚,连续数天,拿放大镜仔细察看,还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上来回摩擦”,探求金龟子叫声的成因。因而,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十分生动、传神。

2.学生阅读,明确短文提纲:

(1)各种动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要注意抓住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印象。

(2)要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的特点,必须对动物的形态、动作、习性仔细观察,深入研究。

三、写作引导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

(1)静态素描法: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 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2)总分结合法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3)特征说明法: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拟人法: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

(5)动物自述法: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

四、范文引路

捕虫能手──青蛙

青蛙,又叫田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了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和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正行,水旱卜青蛙。”

青蛙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到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称癞蛤蟆。各种青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天大约吃70条害虫,一年可吃1万多条害虫。青蛙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首先,它的眼睛很特别:它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对运动的物体却能“明察秋毫”。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青蛙能敏捷地发现具有特定形状的目标,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并选择最佳的攻击时机。所以一旦害虫在它眼前晃过,就休想活命。

其次,它的舌头也与众不同:舌根长在嘴边,舌尖却倒向着喉咙。它的舌头很长,平时折叠在口腔里,一旦发现捕食的对象,舌头能立即翻转过来,加上舌尖上分泌的黏液,一下子便能把害虫逮住,卷进口中。另外,青蛙还长着两条粗壮有力、擅长蹦跳的后腿,它一跳可以有几尺高、丈把远。这些得天独厚的特殊的器官与机能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了当之无愧的捕虫能手。

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六至八个月计算,它一年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五、自主探究。

选题作文:课本P140第一、二、三题(任选一题)。

指导学生确定文章主要内容,撰写作文提纲,同桌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次训练重难点。

二、总结本次作文的优缺点及学生名单: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或不足

教学反思:

下载实验4 教案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验4 教案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心得4

    文明礼仪实验总结(4) 《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组-王红 文明礼仪教育是我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一项主题教育。每年都评选一批文明礼仪标兵,对我校的文明礼仪开......

    MATLAB实验4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学生学号: 所属院部: (理工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 ——20 学年 第 学期 实验项目名称: MATLAB综合运用 实验学时: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

    计算机实验实验4

    河南师范大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 2012 年级班第三 组姓名: 上机地点:房间学号2012年11月14日实验四Windows文件管理操作 一、实验类型 验证性试验 二、实验目的 1.......

    观察物体教案

    1 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 从某个角度观察几何体 1.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2.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

    观察物体教案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

    认识物体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谁能介绍一下小叮当? “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一个大口袋,口袋里有许多宝贝,今天啊小叮当为每个小......

    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覃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

    观察物体 教案

    1《观察物体》说课稿 学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观察由摆成的物体的„将为今后学2-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习更复杂的物体的观察奠定基础。2 个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