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
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
郑青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2、目标定位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习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习,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3、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4、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的特点,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谈话法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在教学中,让孩子比较高矮,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孩子的兴趣很快被激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3、操作体验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体验活动:第一次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第二次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操作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
2、尝试法
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最后的环节我鼓励幼儿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并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在一开始的环节中教师出示纸条,让幼儿仔细观察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此后,观察法贯穿于整个活动,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
四、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
环 节二:
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
(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
(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
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
(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
(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
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
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环节三: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五、说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附:教案
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一张,各种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
(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
(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
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
(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
(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
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4、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
5、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第二篇:大班数学活动《排序》说课稿
大班数学活动《排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习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重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为了解决重难点,我以布置新家为切入点,准备了各种形象、有趣的教具。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让幼儿学习排序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大班的幼儿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操作,在活动中借助一些启发性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幼儿自主探索排序的方法,从中找到排序的规律。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物质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五、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直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第二环节: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⑴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⑵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⑶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⑷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在这一个环节中,可以让幼儿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这也便于教师的分层指导及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3、第三环节:教师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在这一个环节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训练了幼儿进行初步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4、第四环节: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5、活动延伸: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六、说教法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 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观察法:
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四、说亮点
首先,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以布置新家引题,让孩子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布置新家,因为孩子都有参与装修自己的家的经验,所以孩子的兴趣很快被激发。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才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其次,教师注重在引发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在活动中,幼儿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按照颜色、数量、长短、宽窄、高矮等特征进行排序,幼儿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再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寻找操作材料的过程,并视之是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幼儿在排序操作中,从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筛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体现了数学知识自身的严密性和关系变化的复杂性,并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与变通性。
最后,创设开展多种排序活动,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综合了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数量的递增递减规律的排序,帮助幼儿从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作用。
第三篇:小班数学活动:按物体大小排序
教学名称;按物体大小排序的教学 教学要求:
1、教幼儿能够对大小区别较明显的4-6个物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2、复习5以内的数数。教学准备
1、实物套娃1套
2、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圆形塑料片一组5张,每人一组。教学过程
(一)观察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积极性,并发给每个幼儿大小不同的圆形塑料片各5个,先让幼儿摆弄观察,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塑料片是什么颜色。
(二)引导幼儿按大小进行排序
1、先请幼儿把塑料片找出来放在一起。2、依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3、教师检查,对分类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4、请幼儿看看塑料片,塑料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排序,指定幼儿回答。
(三)引导幼儿数数,并查出套娃有几个
(四)拼摆游戏
1、请幼儿拿出塑料片,任意拼摆一种东西或图形
2、教师巡视,对拼的好的幼儿给予表扬,请幼儿说说自己拼摆的东西一共用几个塑料片拼的。
第四篇:大班数学教案《物体的差异性排序》
大班数学活动:
《按物体量的差异性排序》
和平爱弥儿幼儿园
张文亮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序。
活动准备:
课件、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
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
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
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 这些宝石怎麼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 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
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
② 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③ 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④ 一起走迷宫
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 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 ② 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③ 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
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
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2010.4.6
第五篇:大班主题活动《男孩女孩》说课稿
大班主题活动《男孩女孩》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主题活动《男孩女孩》,这个活动是《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用书》大班下册主题二“我就是我”中次主题一的一节教学活动,自己创设的与主题仅仅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活动内容是在幼儿在尊重和认识自己及他人性别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大班幼儿游戏中就可以发现,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方式,都有明显的不同和性别倾向性。在设计本次活动时,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并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性别意识,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注重从感知入手,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并学会欣赏和接纳别人,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幼儿现状分析
大班幼儿各方面已发展均衡,思维能力也有着明显提高,探索欲望也有所增强,对于新鲜事物能主动去探索,也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3、目标定位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与本节活动的内容特点,再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欣赏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喜欢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和接纳对方,尝试用各种方式找出区别。(2)、向异性学习,弥补自身性别弱势。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由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确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欣赏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喜欢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和接纳对方是本活动的重点。
向异性学习,弥补自身性别弱势是本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各种动物、人物头饰(塑料的、纸的、橡塑板的),各色纱巾和各花布、木棍、纸棍、项圈、塑料圈,插塑两筐、宝高玩具一筐,水彩笔、白纸、垫纸板等。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与幼儿的认知水平,本节活动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
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游戏找男孩找女孩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
2、操作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为自己化妆,感受到了在操作中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谈话法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此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发现法、观察指导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的原有知识和经验。
三、说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在本活动中幼儿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充分地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有许多创新的表现。
四、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这一部分是为了引导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一开始,我出示各种化妆用品,提出问题:“啊!这儿有这么多美丽的头饰、纱巾和玩具,我们来开化妆舞会好不好?”“请你想一想,你想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角色?„前面有一面镜子,请小朋友打扮好以后,到镜子跟前照一照,看看你化好妆的样子。”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打扮自己。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观察幼儿的喜好和表现。提醒幼儿:“你想化妆成什么角色呀?”“去前面照照镜子,看看你现在像谁了?”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展示活动
这一部分我通过让幼儿展示自己,从而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幼儿自信心。首先请化妆好的幼儿坐下来,然后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化妆的角色形象。教师结合幼儿的化妆和表演给予评价:“我发现你的动作很有力!”“你的动作很优美!”“你很细心。“‘你希望自己像××一样;勇敢、键壮。”“你希望自己像××一样美丽、漂亮”等等。通过教师评价隐性地归纳出男孩和女孩的化妆和表演时不同的喜好和风。比较和讨论一下男孩和女孩在化妆和表演上的不同。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小结。最后开始进行化妆舞会,教师和孩子一同快乐地跳舞,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样,孩子们就能全都动起来,老师又参与到其中,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三)、游戏活动
这一部分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首先,教师请小朋友坐下休息,引出嘉宾小猴子,然后小猴进场。教师引导幼儿从动作、声音,兴趣、爱好等方面区分,鼓励幼儿采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和判断。在纸上写出男孩的号码,公布正确答案。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小结几种别方法,鼓励男孩、女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小朋友和小猴一同联欢,让幼儿在欢快的舞曲中结束活动。
此次活动体现了整体性、兴趣性和发展性,活动中能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活动。
附:教案
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男孩女孩》
活动目标:
1、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欣赏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喜欢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和接纳对方,尝试用各种方式找出区别。
2、向异性学习,弥补自身性别弱势。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人物头饰(塑料的、纸的、橡塑板的),各色纱巾和各花布,木棍、纸棍、项圈、塑料圈,插塑两筐、宝高玩具一筐,水彩在、白纸、垫纸板等。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给自己化妆。(1)激发幼儿化妆的兴趣。
师:“啊!这儿有这么多美丽的头饰、纱巾和玩具,我们来开化妆舞会好不好?”
(2)师:“请你想一想,你想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角色?„前面有一面镜子,请小朋友打扮好以后,到镜子跟前照一照,看看你化好妆的样子。”
(3)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打扮自己。
(4)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观察幼儿的喜好和表现。提醒幼儿:“你想化妆成什么角色呀?”“去前面照照镜子,看看你现在像谁了?”
2、化妆舞会。
(1)请化妆好的幼儿坐下来。(音乐渐轻)(2)谈话、展示和启发引导。
①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化妆的角色形象。
教师提问:“你化妆成谁了?你为什么要化妆成他?你能给我表演一下吗?”
②教师结合幼儿的化妆和表演给予评价:“我发现你的动作很有力!”“你的动作很优美!”“你很细心。“‘你希望自己像××一样;勇敢、键壮。”“你希望自己像××一样美丽、漂亮”等等。通过教师评价隐性地归纳出男孩和女孩的化妆和表演时不同的喜好和风。
③比较和讨论一下男孩和女孩在化妆和表演上的不同。请全体男孩子展示一下自己的角色; 请全体女孩子展示一下自己的角色;
请幼儿谈谈男孩、女孩在化妆活动中的不同之处。
④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小结:“平时我就发现男孩、女孩在发型、服装上不太一样。今天,从小朋友化妆中,我还发现你们的兴趣爱好不同,表演时的动作、风格也有许多不同。”“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优点。男孩子们勇敢、大方,表演的时候动作有力。女孩子们做事认真、仔细,表演的时候动作优美,表情很好。但是有的女孩子胆子太小,该向男孩学习,有的男孩动作很快,但是粗心大意不够细致,你们就要多向女孩子们学习。”(3)开始进行化妆舞会。(舞曲响起)教师和孩子一同快乐地跳舞,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
3、游戏《找男孩,找女孩》。
(1)教师请小朋友坐下休息一会儿,引出嘉宾——小猴子(其他班幼儿扮演)。
“今天,听说我们小朋友在这里开化妆舞会,几只小猴子也来参加我们的化妆舞会啦!我们欢迎他们!”(鼓掌欢迎)(2)小猴进场。(伴随猴操音乐)(3)游戏《找男孩,找女孩》。
①教师:“下面就玩一个《找男孩,找女孩》的游戏。这几只小猴子中间有的是女孩子扮演的,有的是男孩子扮演的。请你猜猜看,谁是男孩,谁是女孩?”
②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教师引导幼儿从动作、声音,兴趣、爱好等方面区分,鼓励幼儿采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和判断。
(4)请小朋友在纸上写出男孩的号码。
师:“通过一系列测试,我们小朋友好像已经知道谁是男孩,谁是女孩了。请你把男孩的号码写在纸上。”
(5)公布正确答案。
师:“小朋友的答案都写出来了。究竟谁是对的呢?请小朋友们脱下你们的帽子,让我们看看。”“看出来了吗?请男孩子向前一步走。”“原来×号、×号是男孩子表演的,×号,×号是女孩子表演的,看看你手中的答案,你答对了吗?”
(6)教师小结。(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小结几种别方法,鼓励男孩、女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小朋友和小猴一同联欢。(舞曲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