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犟龟》教案 语文版
17犟龟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写小乌龟克服重重困难,执意去参加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的故事,启发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2.重点突破
课文的标题是“犟龟”,那么小乌龟的“犟”表现在什么方面?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一: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的性格。但小乌龟的“犟”并非不听别人的劝阻,相反,只要有助于目标实现的意见,它还是乐于接受的。如当听蜗牛说“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后,小乌龟就非常感激他指路。
提示二:遇到任何困难和阻碍都不改变初衷的一往无前的精神。3.难点攻克
“它坐在客人中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中“疲劳”和“幸福”是否矛盾?
提示一:不矛盾。“疲劳”是因为小乌龟经过长途跋涉,耗尽了体力。“幸福”是因为小乌龟凭着自己的顽强毅力到达了终点,它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4.结构图解
意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犟龟()遗憾()哀悼()... 荒漠()聚集()障碍()...2.许多成语中含有动物的名称,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物名称,将成语补充完整。争 斗 立 群 无声 学舌 歌 舞 点水 3.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兴趣高涨,精神振奋。形容欢乐兴奋的情形。()(2)形容心情抑郁,烦闷不乐的样子。()(3)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看不惯。()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非常感谢你给我指路。”小乌龟说完慢慢地掉转方向。B.“你现在不就站在洞口前面吗?”小猴子叫道:“那边就是入口!”
C.蜘蛛哈哈大笑: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了,慢得出奇的乌龟哪能赶得上? D.小乌龟友好地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5.(杭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
B.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6.童话是 的一种,它通过、、、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它往往把自然界社会化,把社会生活童话化。你知道的著名童话作家有、、等。7.读下面的寓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乌龟请求老鹰教它飞翔,老鹰劝告它,说它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它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放开。乌龟掉在石头上,摔得粉碎。
探究结果:
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8.小乌龟在前进的道路上共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分点列出)它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的?
9.小乌龟为什么不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
10.文中对蜗牛、壁虎各用了什么词语形容?有什么表达效果?
11.“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句话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2.有人说,小乌龟为了看一次热闹而经历那么多挫折与磨难的做法根本就是不可取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狮子和老鼠(古希腊)伊索
有一天,一头大狮子在太阳下睡觉。一只小老鼠经过时碰到了它的爪子,把它惊醒了。大狮子正要张嘴吃它,小老鼠哭道:“哦,别吃我,请让我走吧,先生!有一天也许我会报答你的。”
狮子在心里冷笑,小小的老鼠怎么可能帮自己呢?但它是一只好心肠的狮子,就把老鼠放走了。
不久以后,狮子被一张网网住了。它使出全身力气,使劲挣扎,但网太结实了。于是,2 它大声吼叫。小老鼠听到了它的吼声,就跑了过去。
“别动,亲爱的狮子,我来帮你。我会把绳子咬断的。”
老鼠用它尖锐的小牙齿咬断了网上的绳子,狮子就从网里挣脱了出来。
“上次你还耻笑我呢!”老鼠说,“你觉得我太小了,没法为你做什么事。但你看,现在一只可怜的小老鼠救了你的性命。”
(选自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读本》七年级上册)13.用“∥”将文段划分成两个部分。
14.狮子听老鼠说有一天也许会报答它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用原文回答)15.后来狮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摆脱的?
16.文中的狮子和老鼠,从体形上看,一()一(),从力量上看,一()一(),可最后是老鼠救了狮子的性命,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17.写一篇童话,选取生活中你最熟悉的小动物为主人公,在故事中显示出它的个性。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jiàng hàn dào mò jù ài 2.龙 虎 鹤 鸡 鸦雀 鹦鹉 莺 燕 蜻蜓
3.(1)兴高采烈(2)闷闷不乐(3)不以为然 4.B(解析:B项的“:”改为“,”。)5.C(解析:A选项中,成分残缺,缺失宾语,应该是“形成……的格局”,所以,应该在“多水源供水”的后面加“的格局”。B选项中,搭配不当,“减少人口增长速度”动宾搭配不当,速度不能减少,应该将“减少”换成“减慢”。D选项中,“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这一句句式杂糅,修改时去掉“为基础”。)6.儿童文学 想象 幻想 拟人 夸张 安徒生 格林兄弟 郑渊洁 7.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
8.①狮子洞路途遥远;②蜘蛛告诉它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了,时间紧迫;③蜗牛告诉它方向完全反了;④壁虎告诉它婚礼已经取消;⑤乌鸦告诉它狮王已经去世了。面对以上困难,乌龟没有逃避,它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9.因为蜘蛛的意见是对小乌龟的嘲笑和劝阻,而蜗牛的意见却给小乌龟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这说明小乌龟的“犟”体现在坚持正确的目标上,而不是体现在坚持错误的决定上。
10.迷迷糊糊、正在打瞌睡。突出了蜗牛、壁虎安于现状、懒惰的性格,与小乌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1.三次;①点题,与题目中的“犟”字相呼应;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小乌龟 3 的决心之坚定,既定目标不可更改,并不断朝着目标前进。说明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
12.示例:不同意,看待一件事情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小乌龟一旦确立目标就矢志不移地追求目标的做法以及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坚定、果敢、顽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
13.有一天……就把老鼠放走了∥不久以后
14.狮子在心里冷笑,小小的老鼠怎么可能帮自己呢?
15.狮子被一张非常结实的网给网住了;是老鼠用它尖锐的小牙齿咬断了网上的绳子,狮子才得以挣脱出来。
16.大小强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些人(或事物)也许平时看似毫不起眼,但却有可能在我们身处困境时给我们提供巨大的帮助。(或:不必嘲笑那些弱者,时易事移,强者也会有需要弱者的时候。)17.【例文】
聪明的小刺猬
秋天到了,森林里的果子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弯弯的香蕉,扁扁的芒果……挂满了枝头。
吃过早饭,小刺猬欢欢高高兴兴地走进森林里。它看见一棵高大的苹果树,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真像小朋友可爱的小脸。欢欢想: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可以摘些苹果给妈妈过生日。可是,苹果树这么高,摘不到!怎么办呢?
欢欢着急地在树下转来转去。“有办法了!”欢欢兴奋地叫起来。
于是,它抱住苹果树使出吃奶的劲摇着。一个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了。欢欢开心极了,捡起一个咬了一口。
“啊!多么可口的苹果呀!妈妈一定喜欢!” 这么多的苹果,怎么运回家?小刺猬又为难了。
这时,小刺猬看见了自己身上又尖又硬的刺,灵机一动。它把身子缩成一个刺球,就地一滚,果子就全部粘在了它的背上。
小刺猬一边背着苹果,一边唱着欢快的歌儿回家了。
第二篇:《犟龟》教案(七年级上册)(精选)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努力激活课题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
教学设想
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激发想象,培养在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通过分角色表演更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把握作品形象不同性格特点。
三、通过课题讨论,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四、联系实际,深入理解“犟”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收到一张请柬,说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苏州狮子林王国参加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大家想不想去?不过还得告诉大家这婚礼日期紧,两周后就要举行,而狮子洞路程遥远,那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达呢?(学生讨论办法)
师:哇!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看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难不倒我们,我们定会及时赶到的,还有我们另外一位新朋友——乌龟先生也被邀请了。(边说边简笔画)它若去,会不会遇到困难?不妨来听听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给我们讲述这只“犟龟”的故事。(板书:犟)
二、配乐朗读
1、邀请一名学生充当米切尔•恩德的代言人讲述这个童话故事。
2、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乌龟这一路上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具体表现在哪里?(用笔画出)
3、师评:朗读得真棒,很投入,不仅把我们带入童话世界,而且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灵活现的可爱的动物形象。
三、导读课文
师:乌龟去参加婚礼,到底有没有遇到困难?若有,究竟是怎样的困难?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可概括可引用书中的词语)
师:面对沿途的这些困难,乌龟又怎样去克服呢?
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师评:乌龟以它那简单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来到狮子洞(边说边简笔画),实现了他的理想,参加了从未有过、最魅力、最盛大的庆典,这只令人钦佩的乌龟,大家想不想认识?
四、分角色表演
师:今天有幸邀请到这只乌龟的扮演者以及他的伙伴,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上台表演。
[表演的目的:1、预习时叫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表演并自行准备动物头饰;2、提示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主要对动物的对话给以加工创造,并配以相应的动作、神态;3、角色分配共9个同学,1个当旁白,8个扮演作品中的动物。]
五、评选讨论
师:谢谢同学们有创意的表演(掌声欢送)。那么,下面的时间给现场的观众,请同学们大胆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不喜欢的动物,并说说理由。
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六、延伸性讨论
师:从同学们的评选中不难看出,大家还是比较喜欢乌龟,可见乌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么,我们在学习、生活上可以从乌龟身上学到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评:从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中传达出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也就是童话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犟龟》精品教案 语文版
《犟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主题,了解写作方法,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了解文章内涵;通过朗读,推敲品味真正语言;学习小乌龟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最终取得胜利的勇气和精神。
4、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培养在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理解“犟龟”的形象特点;从中获得启示。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吗?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动物界中的老寿星;它还曾跟兔子赛跑;它是谁呢?(学生回答)。对,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乌龟,大家一起来学习童话《犟龟》。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犟”,意思是固执,不听人劝。它点明了本文主人公的鲜明个性。龟,是本文描述的对象。标题留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富有吸引力。
2、米切尔·恩德(1929-1995)。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德国,父亲爱德嘉·恩德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米切尔·恩德曾画过画、演过戏,1960年和1962年接连发表两部儿童作品后,竟像蝉一样沉默了长达十年之久。1971年他离开了德国迁居意大利,三年之后厚积薄发,发表了小说《毛毛》,并因此成为20 世纪登峰造极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如今米切尔·恩德这个名字,已像安徒生的名字一样家喻户晓了。
3、《犟龟》是20世纪创作的童话作品,渗透了新时代的特征。米切尔·恩德的创作主张找回失落的文学创作的源泉——“童心”,找回一个能让孩子和大人共同参加的文学领域。《犟龟》就是这样一篇新时代的佳作。
4、学习生字:
邀请(yāo)遗憾(hàn)瞌睡(kē)荒漠(mò)哀悼(dào).....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故事的开端,小乌龟听了鸽子的谈话后,决定自己也要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
第二部分(3—12):故事的发展,写小乌龟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以及战胜困难的过程。
第三部分(13—17):故事的高潮、结局,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
四、教师小结: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犟龟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只要不畏艰险困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并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夸张,往往采用拟人手法。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
2、小乌龟在洞前吃树叶的时候,听见谁在谈话?它都听见了什么事?
明确:小乌龟听到一对鸽子在谈话——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邀请所有的动物参加。
3、第一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狮子洞路途遥远,而庆典不久就要开始”,从距离和时间上交代后文小乌龟实现理想所面临的困难。
4、小乌龟去了吗?课文是怎么写的?
明确:小乌龟去。用反问句的形式,表现了小乌龟不甘落后的精神。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子的语气语调。
2、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设想一下,它可能想了些什么?
明确:可能反复权衡去还是不去。不去会如何,去了又会怎样,去应该做哪些准备、努力,也可能想到路途中会有许多困难,等等。
3、它首先在路上遇到了蜘蛛,蜘蛛是怎么劝它的?小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 明确:“蜘蛛哈哈大笑”,一是笑乌龟的想法;二是笑它很慢的速度,既含有嘲笑的意思,又是善意的规劝。蜘蛛用自身跟小乌龟作类比,劝小乌龟赶快回去。小乌龟拒绝了善意的规劝,不改变决定,第一次表现出“犟”的性格。
4、接着小乌龟又遇到了蜗牛,蜗牛告诉了它什么?小乌龟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明确:小乌龟越过了重重障碍,可是行动迟缓的蜗牛却告诉它“走的方向完全反了”。小乌龟并没有因此灰心,坚定地认为:坚持走,一定会到的。
5、走着走着,小乌龟又遇到了壁虎,壁虎给乌龟带来了什么消息?这回小乌龟又是怎么办的呢?
明确:狮王由于和老虎开战,婚礼暂时取消了。一波三折,事出意外,可谓给乌龟当头一棒。小乌龟坚持不改变自己的决定。再次表现“犟”的性格。
6、接着往前走,小乌龟遇到了乌鸦,这回又有什么消息呢?小乌龟有什么反应? 明确:得知狮王负伤,已不幸去世。小乌龟行动的结局已成定局:竹篮打水——一场空。小乌龟非常难过。可是它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反复运用“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突出小乌龟的决心之坚定。又一次表现出“犟”的性格。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小乌龟又走了很多天,越过了种种障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它看见了什么? 明确:小乌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
3、结尾部分,小乌龟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如果小猴子不以为然,反问小乌龟:“你可没准时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这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呀!”设想一下,小乌龟会怎样回答小猴子?
明确:比如“赶上没赶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否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四、教师小结:
小乌龟是一个成功者,因为它追求的是理想的实现,是一种蕴含着坚定不移的精神与力量的伟大目标,而不仅仅是哪一位狮王的婚礼。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犟龟》的故事告诉我们,信念是一切成功和奇迹的基础。正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才会体会到成功的价值。
二、配乐朗读
1、邀请一名学生充当米切尔•恩德的代言人讲述这个童话故事。
2、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童话的美妙。
三、分角色表演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主要对动物的对话给以加工创造,并配以相应的动作、神态。
四、合作探究:
1、课文的标题是“犟龟”,说说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种“犟”?
2、这篇童话能抓住动物自身的特征进行生动有趣的描写,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两个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3、“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为什么我不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呢?”这样改行吗?谈谈你的看法。
五、教师小结:
小乌龟以它“犟”的性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它的愿望,那么,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也应该有一种“犟”的性格,以信心、勇气和耐性,认准目标不放松,实现自己的梦想。
成功是甜蜜的牛奶,困难则是苦涩的茶。要调出一杯美味的生活奶茶,两者缺一不可。祝大家都能喝上一杯属于自己的好奶茶。
生活中“犟”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因此我们要采取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然而本课的乌龟犟得好、犟得妙,它正因为犟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七、板书设计:
17、犟龟
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首遇蜘蛛——再遇蜗牛——三遇壁虎——四遇乌鸦——赶上了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平生参加的最盛大的庆典)拥有信念,走向成功。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分析与提示】
本单元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可以有利地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精神。《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纪实作品,也属科普小品;《山市》是一篇虚幻的文言小说。本单元入选的作品古今中外兼而有之,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的宗旨。五篇课文编排有序,特别是综合性学习,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探索中热爱生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②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设想:
①熟读课文,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②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本单元虽是以探索自然世界为主,但每篇课文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因此应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引导学生在阅读诗歌中体会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看云识天气》要掌握怎样将事理说清楚的方法。《绿色蝈蝈》不仅从科学观察随笔中了解了美妙的大自然,还可以学习用通俗易懂、优美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月亮上的足迹》学习写纪实报道的写法。《山市》这篇文言文则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
③可以采用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加强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
⑤认真组织好“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故事、趣闻和科学知识,指导学生从网上、书籍中或天文台等搜集查阅资料。可以开展‘我心中的月球”或“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等多种多样的课外专题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活动:要极好充分的准备,在准备中探索学习,在活动中探究提高。
⑥利用好多媒体电化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自由诵读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看云识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例如:
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看云识天气
感知内容
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
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研读赏析
① 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②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a.共有几种类型的云?b.表格如何设计得简洁明了? 巳也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设计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教师总结指导: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的简洁些、详细些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学生讨论填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导:通过表格的填写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当然也有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请同学们研读讨论。
③合作探究
a.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b.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
学生可以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教师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④反馈交流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出示投影)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问题组: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c.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d.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单一例即可)。
e.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a.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b.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c.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d.雨层云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e.论述有理即可。
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内容,还学习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延伸作业
用本课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绿色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山市》教案 ○教学目标
①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教学内容
《山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描绘的是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文中描绘了从山市开始出现到最后消失的变化过程,给人以神奇而又壮丽的感觉。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教学设计
恰当导入
①可以由“海市蜃楼”的画面或图片导人,也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状态。②也可以讲传说、讲故事,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山市
学习目标:a.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b.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 碧瓦飞甍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
自学课下注释。
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①通览全文,了解全貌 ②逐词逐句,通懂其义
a.识记生字词a.分析理解词语 b.断清句层次b.省略补出翻译 c.朗读按标点 c.精读分析理解 d.难句村出来 d.画批圈点小结
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像。
自主学习
①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②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
③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探究想像
学生讨论后可自讲:
①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②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
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
让学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然后总结补充:其实,美的东西也许留在想像中会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时无画胜有画。
拓展练习 ①请用自己的话向家长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②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③可以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探索月球奥秘》教案 ○活动目标
① 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 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 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 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 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⑦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①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②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③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⑤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⑥ 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⑧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⑨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 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 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轮
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男女各讲一个,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3分,共6分。第五轮
唱歌比赛,看谁唱得好,如唱出五月的歌就扣分,唱对了就给分,一首歌给2分。
如果分数相同,由主持人临时出题考对方,以分出胜负。评出“月球艺术家”,最后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动小结
这两节课,每一轮完成的内容男女同学都不重复。第一节课可以检测同学对科学的兴趣,第二节课与语言文字关系最为密切,既可丰富语文知识,也可培养语言兴趣。男女擂台的形式易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使这项活动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无论主持人还是其他同学都得到了锻炼。
第五篇:17、犟龟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17、犟龟(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17、犟龟(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思路,理解“犟”的深层含义及主题。
2、过程与方法:在领悟、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想象、理解、评价以及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坚持目标、不怕困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犟”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对犟龟“犟”的评价。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时间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谜语导入:
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动物,在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在动物界,它是老寿星;在童话中,它曾经跟兔子赛跑过。它是谁呢?(学生猜中后出示画有小乌龟的卡片)
2、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来自遥远的德国,它的名字叫犟龟!
二、检查字词,释题。
1、检查字词
2、解读文题:
让学生查找字典,说说犟的含义。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说“犟”,理解“犟”的字面上的含义。
三、第一板块:粗读文,整体感知童话的内容。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录音朗读。
(1)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讲了一只小乌龟如何以他的“犟”,克服参加狮王二十八世婚礼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碍,最终取得胜利这样一个童话故事。
起因
决定参加
经过
战胜困难
结果
看到庆典
2、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并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乌龟参加庆典的过程是一帆风顺吗?(2)面对这些困难,小乌龟是怎么说,怎么做,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总结)
四、第二板块:创设情境,分析“犟”的深刻含义。
凭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小乌龟终于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庆典。可是,小猴子却这么说:“你看到的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并没有看到二十八世的婚礼!”(出示画有小猴子的卡片)
问题:如果你是小乌龟,你应该怎么回答?(同桌之间讨论,请同学上台表演)
五、第三板块:与生活对话,与自己对话。、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文:“请精读文中你感兴趣的段落,做上旁批点评。”10分钟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不断加以引导,顺势提出问题:小乌龟最突出的特点是犟,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小乌龟的犟呢?(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犟的含义:坚定信念、不畏困难、择善而从)
2、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倔犟的小乌龟,你如何评价这种性格?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要点提示:“犟”的本义是执拗,不听人劝,而在文中用来形容小乌龟,其内涵就丰富多了,它代表了必胜的信念、不懈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巨大的勇气、独立的主见等。
根据学生这种生活阅历和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目标一定要正确,在个人的愿望、目标、理想不损害他人、集体或社会利益的大前提下,树立自信心,坚持己见,坚持不懈的“犟”性格,是有助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在待人接物时,以友爱、平等、尊重、无私为原则,“犟”脾气是不会影响与人相处和自我完善的。当然,对于别人的忠告是不能不听的。
3、议“犟”
在辩论的基础上,教师顺势提出: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般的“犟”劲?
六、小结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说说:“我们今天认识了一只怎样的小乌龟?”
教师总结:它是一只具有坚持不懈精神,又有勇气战胜困难,还能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劝告的小乌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发扬我们今天所领悟到的“犟”的精神,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一定会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七、布置作业。
小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时又碰到了那些劝阻过它的小动物。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这时那些动物会说些什么?小乌龟又是怎样回答的?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等,写在练笔本上。
【板书设计】
7、犟龟
米切尔•恩德
路长腿短
坚定信念
困难
方向走反
不可改变的 持之以恒
犟
婚礼取消
勇往直前
狮王去世
虚心接受意见
成功=正确的目标+坚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