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

时间:2019-05-15 05:1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开课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开课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一篇:公开课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

想别人没想到

一、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谁能给同学们讲一讲?

讲得真好,那你知道不知道?为什么司马光能救出小朋友?谁来说?

说得对,司马光灵机一动,从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着手,把缸砸破,救出了小伙伴,其实呀,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画师,(板书:画师、)他呀,收了三个徒弟(板书: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有一天,他把三个徒弟召集到了一起,给了三个人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在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是最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1页,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上面的那段话?

读的很流利,谁来说一说,从这段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 : 课件

我们要知道弄明白,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称赞?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生字都会读了么?

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节课来跟我们做朋友的生字朋友。

指生读

生齐读

生领读

同学们读的非常好,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做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字词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说明大家都预习的非常认真,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说明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正确读书的方法,你们真棒,但是同学们要注意,读课文的时候,应该拿起笔,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随手做上标记,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画出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作画的句子。

想一想,你觉得哪幅画最好?

2、指名学生回答(1)、先来看大徒弟画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密密麻麻

引导思考:大徒弟为什么会这样画呢?

是啊,大徒弟是密密麻麻地画,而且还是用细笔画很小很小的骆驼,可不是画的多吗?他就是想用细笔把骆驼画小并且是密密麻麻地画满,以为这样画就是最多的,所以他画完之后很得意,认为自己画得最多。

得意,得意是什么样子的?谁能试着把得意的感觉读出来?(2)、再来看二徒弟画了什么? 板书

许许多多

二徒弟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师总述:二徒弟就挺聪明的了吧,他就考虑到纸只有这么大,那怎么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呢?画头啊,骆驼头比整只骆驼要小,在纸上占的空间也就小,那么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头就比画

整只骆驼要画得多,果然,结果就是和他想的一样,画上的骆驼明显比大徒弟画的多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二徒弟是更用心的想,他想到了大徒弟没有想到的,于是他比大徒弟画的骆驼多。谁来试着把这一段读一读?)把思考,疑问的样子读出来(再来看小徒弟画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两只

出示小徒弟的画

在这幅画上我们看到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的骆驼,后面呢? 只露出了骆驼的头和半截脖子,比较这三幅画,你们认为谁画的最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

画师的看法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请同学们找出画师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画师的话)谁来读一读?

同学们,画师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 想象一下画师的表情,语气,试着模仿一下 谁想当大画师?

读得真好,看来这位同学也有成为大画家的潜质,那么若隐若现,连绵起伏 什么意思?联系一下小徒弟的画,谁能告

诉老师?

(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若隐若现就是好像看不见又好像看得见。也就是说一会儿看得见完整的骆驼,一会儿又看不见完整的骆驼)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这个三徒弟经过了自己周密的思考,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了群山,让我们感觉到在群山之中走着一支骆驼队伍,“连绵起伏”这个词语知道了小徒弟画的骆驼最多,因为群山大,能遮住很多的骆驼。“数不尽”这个词语就是数不完的意思,也就说在三徒弟的画里有数不完的骆驼在群山之中走着,而在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里尽管他画得再多,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数一数,就总能数得清。所以说小徒弟画的骆驼是最多的。

同学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解释,连老师都觉得,小徒弟的画画的最棒!那么,大徒弟和二徒弟也同意师傅的观点了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明白了)大徒弟和二徒弟听了师傅的话 恍然大悟,那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幻灯片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画?

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大画师听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说:同学们这么聪明,我要再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曹冲称象

请同学们阅读这个故事,快速的找到描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句子,举手告诉老师

看来大家都找到了,那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这节课,同学们表现这么好,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

出示

踏花

第二篇:公开课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

公开课教学设计

郜智琴

课题:12*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课文内容。

②学生通过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带领学生学生和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学生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重点:对三徒弟画的理解,在让学生充分参与品读感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

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召 骆 驼 绵 伏 若 恰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2、你能正确读出这些多音字吗?

数:shǔ(数不清、数星星)shù(数学、数字)禁:jīn(禁不住、禁受)jìn(禁止、严禁)露:lù(露出、露水、露天)lòu(露脸、露马脚)

3、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要素归纳法,在让学生尝试归纳,如果有困难,可用下面的填空来帮助完成。

刚才老师说本文中的故事与宋朝皇帝赵佶考画“万绿从中一点红”类似,请你再次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一位画师想(),结果()。

三、品读课文,研读感悟

过渡:为什么画师看了看大徒弟和二徒弟的话,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而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呢?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1.了解三个徒弟画的内容。

学生仔细阅读4-6自然段,把介绍三个徒弟画的句子画上记号。2.课件出示句子,朗读三个徒弟画的内容。(相机板书:密密麻麻

许许多多)

3.揣摩大徒弟和二徒弟的想法。

大徒弟和二徒弟是怎样在画中体现骆驼的多的?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

4.那么小徒弟又是怎样在画中体现骆驼的多的?(1)(课件展示小徒弟的画。)你们瞧,他的画这样简单,怎么就说他画的骆驼最多呢?

(2)(课件展示画师的话)看看画师是怎么解释的。齐读。(3)若隐若现:“若”的意思:

① 要是;② 你;③ 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若隐若现就是好像看不见又好像看得见。也就是说一会儿看得见完整的骆驼,一会儿又看不见完整的骆驼,谁也说不清楚会从山谷里面走出多少只骆驼,这就恰恰说明了有数不清的骆驼。)

问:你同意画师的看法吗?为什么?(因为小徒弟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他是用“以少带多”的方法体现骆驼多的。因此,他的画最好。)

5.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启示。感情朗读。

问:听了画师的解说,两个徒弟恍然大悟,他们“悟” 到了什么?(原来小徒弟取胜就是因为想别人没想到的。)

师:同学们,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6.教师总结:是啊,一张纸,尽管大徒弟尽量把骆驼画小,也是有数的;二徒弟用骆驼头代替整个骆驼,尽管能胜过大徒弟,但也没超出俗套;而小徒弟不光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只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我们在表达一个想法的时候,不要看表达的第一个想法,往往第一个想法是大家普遍都能想到的,接着再继续思考,想新的内容,也许你后边想到的新内容呀恰恰就是别人没有想到的,你看,大徒弟是拿起笔就画,二徒弟呢,有了自己的思考,画骆驼头,而三徒弟是周密的思考,他肯定把前面两个徒弟想的事都想过了,他不重复别人的思路,总想自己有新的东西出现,有新的思路出现,也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想别人没想到的就是要创新,(板书:创新)创新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动动脑筋,多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7.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主人公?(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课文《充气雨衣》中的主人公——小林)

四,拓展内容,激活思维

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课件出示:踏花归来马蹄香)。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喜欢绘画,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很注意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时,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试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取。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幅画,把诗的内容表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怎么画。过了一会儿,就先后动起笔来。考试完毕,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他看到的画有:有的画家在画面上画了许多花瓣,一个人骑马在花上踏行;有的画家在“马”上下功夫,画了一位扬鞭少年,黄昏时疾速归来;有的画家在“蹄”上做文章,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还有一位画家着重突出一个“香”字。他画的是:在一个夏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马归去,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翩翩起舞„„)

如果你就是这位主考官,你会选哪一幅呢?谁能说说最后这幅画的高明之处?(是呀,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表扬。)

五、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2.在一张白纸上,看谁画的骆驼大。(课文中的小徒弟用以少带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3.你有没有过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写一写。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

小徒弟 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课后反思:

教学中为了突出对课文说明道理的理解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造成对课文的朗读的忽视,因此,待进生学习起课文来是被老师和优等生牵着走,他们的学习是在没有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得不踏实。对课文缺少了自己 的独特理解。也就是说,本设计对待进生的照顾不够。

1、由于对课文缺少预习,所以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应多给一些时间,同时读后有一定的反馈。

2、对于一些较简单的问题,有意识抽待进生回答,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多个别指导他们对课文的朗读。

第三篇: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好几百年前,宋朝有个皇帝,非常喜欢作画,为此,他还设立了一个御画院, 集中了国内顶级画家。有一次,他想考考画家们到底谁画画画得更好一点,就出了一个题目叫“深山藏古寺”,要他们分头作画,来表达这个意思。画家们绞尽脑汁,画出了许多的画,其中有三幅就在这里,大家来看一下,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课件出示)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第二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学生甲:我认为第三幅图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第三幅图虽然没有古寺,但是有和尚挑水说明山上一定有古寺。

学生乙:第三幅图与第一、第二幅图思考的角度不同,很有创意,我认为第三幅图画得最好。

学生丙:我认为第三幅图最好,因为它把古寺藏得最好,是让别人想象出来的,它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5页,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上面的那段话?(指名学生发言)

读得很流利,谁来说一说,从这段话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发言)师总结 :上面的导读告诉我们要掌握: 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②、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不理解的词语勾出来,哪些字是多音字的同样把它找出来,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举手问老师。(学生自由读课文)

2、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课件出示词语:召集

他俩 骆驼

恰好 半截

禁不住

密密麻麻

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指生读

生齐读

开火车读)同学们读的非常好,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做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4、字词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说明大家都学习得非常认真,三、学习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课文的时候,应该拿起笔,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随手做上标记,用“——”画出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作画的句子。

想一想,你觉得哪幅画最好?(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勾画相关句子)

5、指名学生回答

(1)、先来看大徒弟画了什么?(指名学生说)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密密麻麻

引导思考:大徒弟为什么会这样画呢?

是啊,大徒弟是密密麻麻地画,而且还是用细笔画很小很小的骆驼,可不是画的多吗?他就是想用细笔把骆驼画小并且是密密麻麻地画满,以为这样画就是最多的,所以他画完之后很得意,认为自己画得最多。

得意,得意是什么样子的?谁能试着把得意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学生齐读)

(2)、再来看二徒弟画了什么?

板书

许许多多 二徒弟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师总述:二徒弟就挺聪明的了吧,他就考虑到纸只有这么大,那怎么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呢?画头啊,骆驼头比整只骆驼要小,在纸上占的空间也就小,那么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头就比画整只骆驼要画得多,果然,结果就是和他想的一样,画上的骆驼明显比大徒弟画的多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二徒弟是更用心的想,他想到了大徒弟没有想到的,于是他比大徒弟画的骆驼多。谁来试着把这一段读一读?把思考,疑问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学生齐读)

(3)、再来看小徒弟画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两只

出示小徒弟的画

在这幅画上我们看到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的骆驼,后面呢? 只露出了骆驼的头和半截脖子,比较这三幅画,你们认为谁画的最多?(分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

画师的看法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请同学们找出画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画师的话)谁来读一读?

同学们,画师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 想象一下画师的表情,语气,试着模仿一下 谁想当大画师?

读得真好,看来这位同学也有成为大画家的潜质,那么若隐若现,连绵起伏 什么意思?联系一下小徒弟的画,谁能告诉老师?

(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若隐若现就是好像看不见又好像看得见。也就是说一会儿看得见完整的骆驼,一会儿又看不见完整的骆驼)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这个三徒弟经过了自己周密的思考,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了群山,让我们感觉到在群山之中走着一支骆驼队伍,“连绵起伏”这个词语知道了小徒弟画的骆驼最多,因为群山大,能遮住很多的骆驼。“数不尽”这个词语就是数不完的意思,也就说在三徒弟的画里有数不完的骆驼在群山之中走着,而在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里尽管他画得再多,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数一数,就总能数得清。所以说小徒弟画的骆驼是最多的。

同学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解释,连老师也觉得,小徒弟的画画的最棒!那么,大徒弟和二徒弟也同意师傅的观点了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明白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听了师傅的话 恍然大悟,那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那么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回答后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这节课,同学们表现这么好,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个小故事。

(课件出示《传香》)

2、你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吗?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

五、布置作业

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

第四篇:《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案-文档资料

《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案

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说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过程与方法:

①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文本对话,感悟课文内容; ③巧设空白,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④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树立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难点:用“虽然……但是……”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

第 1 页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第 2 页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第 3 页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 你

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8.齐读课文。

下面,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

第 4 页 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3)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大。启发:课文中,小徒弟是用“以少代多”的方法赢得了称赞,现在我们要画大,我们可以用——“以小衬大”的方法来表现。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板书设计。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第 5 页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多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第 6 页

第五篇: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

《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刘智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诵读第三、第四段。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恶劣气候、严寒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之坚决的对比,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感受课文表达的人对燕子的关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诵读第三、第四自然段。要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感知冰天雪地的情景,理解在此情景中人们不惧艰险,不辞劳苦地救助燕子的行为。最终感受到人类奉献爱心的精神,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并了解本文倒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PPT展示《燕子》第二自然段,板书课题:6 燕子专列)

师:齐读课题。我们还学过一篇叫《燕子》的课文,还记得那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吗?跟老师一起背吧?(才下过几阵

蒙蒙的细雨……)多可爱的燕子啊,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长途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

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燕字的笔顺。

下面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想。(提醒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提问3个学生说感想。)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燕子濒临死亡的原因

师:在遥远的欧洲啊,那里的春天比我们这儿却要冷多了,甚至还会出现春天下雪的现象。那儿有满天大雪,听听这呼啸的风声,(播放PPT中的音效),还有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间道路。

(PPT展示满天大雪、皑皑白雪)

不巧,一群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欧洲的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

(PPT展示燕子冻死的画面)

小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呀?请大家同桌互读第二自然段,找到原文,然后用横线把关键词画出来。(PPT展示《燕子专列》第二自然段)

师:小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生:低温,疲劳,饥饿。(请2~3名学生回答)师:正因为气温骤降,加上长途跋涉感到疲劳。而且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小燕子最终濒临死亡。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语,读准字音。

(PPT展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谁是词语小高手,帮大家解答这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请3名同学解释)

是啊!小燕子是候鸟,从南往北飞,是多么遥远的路程呀!疲劳,饥饿,寒冷实在是飞不动了,最终濒临死亡。濒临死亡,接近死亡,还没有死,小燕子还有救吗?这时谁伸出援助之手?

(生:政府。板书:政府)

看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看看政府做了一个什么决定?读。

(PPT展示政府决定)

师:政府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生:瑞士政府决定用一列火车将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师:这个决定真了不起。这列火车叫什么?(生:燕子专列)

但是,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成千上万只燕子,它们知道人们要用火车送它们一程吗?小燕子现在在哪里啊?

生:小燕子还在冰天雪地里。

(PPT展示冰天雪地的图片)

政府虽然决定用专列送小燕子,但是屋子外北风呼啸,漫天大雪,小燕子濒临死亡!大家替不替小燕子着急?

着急啊,大家赶紧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人们又做了什么。默读第三自然段。

2、体会居民护鸟的爱心:(PPT出示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政府又做了什么?

(生回答,政府倡议相机出示《倡议书》,请一位学生读。)

师:政府的呼吁起到了什么作用?(生回答,居民出门寻找,板书居民)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描写居民寻找燕子的动词吧。

(PPT重点标注“纷纷走出”“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

师:从这些动词里你读懂了什么?

(请3-4名学生说,生:我从“纷纷走出”读出了……)

同学们,感受到居民们不顾路途艰难,坚持四处寻找小燕子的决心了吗?伴着着呼呼的寒风,男生女生赛读第三自然段,看那一边读得好。(PPT播放音效)

居民如此辛苦,都是为了谁?(生:小燕子)没错,这

都是居民对燕子的关爱之情。每个人为保护燕子,关心燕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这些普通的居民中,有一个特别的女孩,她是谁呢?让我们在文中把她找出来。齐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小贝蒂的可贵精神

师:这个特别的孩子是谁啊?(生:贝蒂。板书:贝蒂)

小贝蒂做了什么?请回答完整。(提问2名学生,引导学生完整说出:小贝蒂在山里救护了十多只燕子。)在皑皑白雪的山里,小贝蒂在救护了十多只燕子。小贝蒂在哪儿发现那些冻僵的小燕子的?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学生说)

师:(引导补白)是啊,贝蒂即使脸……她不在乎。即使手……她也不在乎。她只在乎……。还有贝蒂不在乎的吗?谁来说一说?还有吗?

生:……

是啊,多么可爱的女孩啊,贝蒂心中只在乎小燕子。小贝蒂是和你们一样大的小孩子,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中,小孩子本应该受到保护,但她却和其他大人一样,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配上音乐,齐读第四自然段(配乐诵读)。

现在是不是有千言万语,想对贝蒂说说,请大家写下一

两句想对贝蒂说的话。

(学生书写一两句话,选3名同学的来读)

当贝蒂听到你们这些话时,那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已经坐上了专列啦,小燕子们已经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板书:画燕子)此时此刻,它们在温暖舒适的车厢里面,唧唧喳喳的,你想啊,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还有那一只幸福的小燕子想说一说。

(请3名学生说,相机画上“手”)

伴随着汽笛声响,让我们为这些可爱的生灵送行吧!咱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PPT播放音效)

三、总结课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啊!

这年春天,小燕子又回到了家乡,为春天增添了许多光彩,再读这段文字。(PPT展示《燕子》第二段)

板书: 燕子专列

下载公开课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开课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教案 教学说明: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一、教材简介《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 《想别人没想到的》读后感1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给人以启迪。文章开头交代:一位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个徒弟,用同样大小的纸张,看谁画的骆......

    想别人没想到 教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屯里联校西芦学校 王雪敏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在学习课文中......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小故事,讲画师提出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时,三......

    《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