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现像复习教案
第1讲 声现象
方法小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一样,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比在液体中传播快,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3.3.声音在15 ℃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 离为340 m.声音在空气中可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也可反射,产生回声.根据回声可求解路 程、时间和速度问题.4.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音色,根据音色可以挑选瓷器、西瓜,区别不同类别的物体.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主要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人耳 感觉到声音的强弱,主要由声源振动幅度决定,还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5.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干扰人休息、工作、损害人身心健康的声音都叫噪声.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 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课前热身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发声 C.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2.能传播声音的物质()A.只有气体
B.只有液体C.只有固体
D.有气体、液体、固体 3.声音的传播速度()A.只和声源有关
B.只和物质有关
C.只和温度有关
D.和物质、温度有关 4.下列环境中不能传声的是()A.在海洋深处
B.在月球上
C.在旷野中
D.在封闭的房内 5.声音在下列物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小的是()A.木棒
B.酒精
C.空气
D.一样大小 6.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心烦,损害人的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
D.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7.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8.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的缘故(填“快”或“慢”)9.养花人挑选新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根据声音三个特征中的_____来进行判断的.10.刚降雪后的街道会显得格外寂静,说明周围环境中的噪声被雪______.11.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
甲:手臂以2 s 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0000Hz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音叉发出的频率为256Hz的声音.对以上物体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12.雷雨天,某人看到闪电后5 s才听到雷声,则打雷的地方离此人的距离约为_______m.典型例题解析
【例1】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小纸屑在______,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______,用手按住鼓面,______停止,鼓声消失.【例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例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D.“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例4】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例5】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 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 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课时训练
1.物体的______产生了声音,产生声音的物体叫______.2.声音在_____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3.声音有三个特征,它们是音调、______和_______.4.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不一样,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 声音的_____不一样,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5.在空气中有一段两端封闭盛满水的长钢管,若一个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个耳朵贴近另一端可听到___次敲击声,第一次是由_____传来的,最后一次是由______传来的,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__________是不同的.6.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地听到手表“嘀嗒”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的传声能力_____.(填“强”或“弱”)
7.钢琴、小提琴、二胡同时演奏同一支歌曲,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_____不同.8.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m/s,传播1700 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____s.9.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10.某人在雷雨天看到闪电后4 s后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距离人大约()A.680 m
B.6×107 m
C.1360 m
D.1.2×108 m 11.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A.频率大的传播速度大B.频率小的传播速度小C.传播速度一样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科学家研制氟利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上消声器D.为了推销商品,在商场门口装高音喇叭 13.一般来说,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响度C.增强声波的反射D.仅是为了装饰 14.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只有声带不停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大多数昆虫都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 C.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在不停地振动D.只要发声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15.用一个橡胶锤以不同的力敲击一个音叉,所产生的声音将有不同的是()A.频率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16.反坦克炮瞄准一敌人的坦克,开炮后0.6 s看到炮弹在敌坦克上爆炸,再经2.1 s才听到爆炸声,若当时的声速为340 m/s,则此反坦克炮距离敌坦克有多远?炮弹飞行的速度为多大? 17.一架飞机在1020m高空以170 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出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第二篇:《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一、声音是什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注意: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2、声音的传播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声音的传播需要__
__,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_
____,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___
__。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_____
不能传声。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
3、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声音具有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二、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___
_、_____和______。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音调指声音的__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_____,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声音的特征
响度
音调
音色
影响因素
振动的 声源的远近
振动的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改变方法
改变力的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
举例
震耳欲聋
脆如银铃
悦耳动听
说明
、频率:
,单位:
2、振幅:振动的幅度
2、用一把直钢尺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1)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什么关系?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什么关系?
(1)实验方法:将钢尺一端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相同)。第一次
拨钢尺,使钢尺振动发声;第二次
拨钢尺,使钢尺振动发声。
现象:第二次比第一次的响
结论:振幅越大。
(2)实验方法:将钢尺一端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大小相同的 拨动钢尺)。第一次伸出的
一些,使钢尺振动发声,此时钢尺振动的 ;第二次伸出的
一些,使钢尺振动发声,此时钢尺振动的。
现象:第二次比第一次音调低
结论:振动越慢。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_
__,用符号“dB”表示。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从噪声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环节来防治。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由于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
__Hz~_______Hz,在这个范围以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人们把频率低于____Hz的声音叫做__
___,频率高于_____Hz的叫做___
__。
2、超声波具有
,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等特点。生活中的应用:声呐、B超图像、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3、次声波可以传的很远,容易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
第三篇:初二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
【要点辨析】 .声音产生的条件
(l)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2)有很多同学误认为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嘴,蚊子的嗡嗡声也是靠嘴,实质上它们是翅膀振动产生的.(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2 .声音传播的条件
(l)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例如: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同学认为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为自来水管传来的,第二次为水传来的,实际上还有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3)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应该作为常数记住,平常我们讲的音速,指的就是此值大小..对发声的理解
(l)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 一200000次/秒)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
(2)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是声音会在介质中传播一段时间,稍后消失. 4 .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波类似于投石激起的水波.但声波是以发声体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声音逐渐分散,声波逐渐减弱. 5 .正确认识音调
(l)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响与不响,也不是指声音的大小.例如:在音乐中,同一音阶中1、2、3、4、5、6、7 音调逐渐升高。
(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3)人耳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 次到20000次.人耳听觉的这个范围决定了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蚊子
【疑点辨析】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l)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2)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大庭广众中讲话时,用一个喇叭形的传声筒,能传得远.
(3)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高得多. 2 .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声速有什么关系
在声现象中,同学们遇到两种快慢:一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它是发声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即频率;二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家要注意区分清楚.这两个快慢之间没有简单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认为振动得快(音调高)传播也就快.在同一种传播介质中,不同音调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如何才能听到回声
(l)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及其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来,也就才能听到回声.(2)低于0.15s 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效果好,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在野外效果好得多.
(3)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即“回声测距”,后面有专门讲解. 4 .噪声与乐音的区别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是有根本区别的.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如乐器、歌唱家等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物理学的噪声指不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的噪声泛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例题选讲】
例1 电视台在转播大剧场中音乐会的实况,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谁先听到演出的音乐?
例2 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请综合1、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C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例4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例5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 .双耳效应 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D .雷声传播速度比电光慢
例6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l)“ ” ruai(2)“ ” mi(3)“ ” fa(4)”
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
思路点拨贴着瓶口吹气,水面位里不同,听到的音调也不一样.这里振动发出声音的声源并不是液彬,主要是振动的气体柱.水面越高,空气柱长度越短,因而振动的频率相应会快一点,音调也要高一点.所以瓶子序号是丙、乙、甲、丁.
例7 从捕鱼指挥船向某一个方向定向发出超声波,经过1.5 秒接收到鱼群的反射波,求鱼群距捕鱼船多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米/秒)
例8.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 ,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隔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某农村中学8 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帖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 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 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 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 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是什么范围?(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例9.一列火车以20 m/s 的速度前进,在距某一隧道口500m 处鸣笛.问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例10.对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的裁判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开始计时,结果测得甲、乙两位同学的百米时间一样,实际上甲和乙相比较,的百米速度较快.
例1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优劣),以下做法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坯 B .瓜农用手拍西瓜 C .顾客用手轻轻敲瓷器 D .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红砖
例12 .用茶壶给热水瓶加水,因为水雾很大看不见水加至何处,经常会加满溢出.有经验的人是边加水边听声音来控制加水的速度.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条件开放)
练习: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韦唯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韦唯的歌声的 好.(3)晶晶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晶晶说话声的 高.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3 .城市主要路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1.10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填“增大”或“减小”)。4 .针对下列几个实例,请同学思考并回答.
(l)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说明 可以传声音.
(2)鱼能被它喜欢的声音吸引过来,有的渔民就是利用诱鱼器(一种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的.诱鱼器发出的声音是以 作为传声介质的.
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 大. 6 .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会发生的()A .声音可以在一切气体、液体中传播 B .声音可以传播到其他星球 C .声速是由传递声音的物质决定的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像上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A .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 B .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 .撞击声全部被尘埃封闭,没有声音传出 .在窗户关闭的室内,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可观察到烛焰的摇晃,这是因为()A .肯定被风吹动 B .人的一种错觉
C .扬声器的纸盒振动,带动空气振动 D .其作用原理目前尚未学到.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A .造型美观 B .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 .增大采光面积
D .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王为吹的是笛子,芳芳拉的是手风琴.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笛子和风琴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可能都相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通讯设备对话,其原因是()A .太空中噪声太大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
B .有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小王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王的距离约是()A.280 m B.480m C.680 m D.1 020m 13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人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4 .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l)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什么有关?
(2)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是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15.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 短文】 小丽、小冬等同学在探究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②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1)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2)两张桌子拉开,再进行一次实验.小丽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得出了结论,验证了其中的一种猜想是正确的.
【 问题】(1)小丽、小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的猜想 是正确的.
(2)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猜想假设;B .分析归纳;C .得出结论;D .实验研究;E .提出问题;F .理论推导;G .经验总结等.你认为小丽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3)请你也设计一个能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的实验..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 短文】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 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 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下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问题】
(l)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短文】 A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 .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 问题】
(l)请你将上面短文A、B 中① 和②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有.(4)短文B 中所填的物理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
第四篇:复习第1章声现象教案
复习“第一章 声现象” 教学目标
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2、知道声音的特征,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3、了解超声波的特点,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声音的三种特性,噪声的来源及控制 教学难点:声音的三种特性 教学过程:
一、中考热点分析
中考热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声音的三种特性,噪声的来源及控制,声的利用等.涉及到的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实验探究与计算.在中考试卷中,本讲所占的分值一般为2~3分,也有少数试卷达到4~5分.在今后中考中涉及生产、生活实际应用的问题及探究实验将会逐渐增多.
二、考点精讲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②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③声音在传播途径中当遇到较大障碍物时,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形成回声.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距、测深. 2.乐音的特征
(1)音调: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
(3)音色: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例如:让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曲谱(相同音调、相同响度),一听就可分辨出乐音是由哪个乐器演奏的.这是根据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而分辨出来的。
3.噪声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地说,振动频率在20 Hz到20 000 Hz之间的波人类是可以听到的,称为声波.20 Hz以下和20 000 Hz以上分别属于次声波和超声波的范围,人耳是不能听到的.在声波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加音调由低变高,但是在不同频段,人耳的感受力并不一致.一般情况下,音频在1 000 Hz以下,随着频率的降低,听觉会逐渐迟钝.因此,人耳对低频噪声较容易忍受,而对高频噪声则感觉较敏锐,耐受力差.若长期生活在偏高频率的巨响环境中,会引起耳朵部分受损或严重失聪.
三、例题精讲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 例
一、(08江苏无锡)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例
二、(08江苏扬州)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不同。
考点二
声音的传播
例
一、(2008·黄冈)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例
二、(08甘肃天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D)
(A)大声呼救
(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例
三、(08资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
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
D.“帐篷城,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例
四、(08四川攀枝花)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
B.戴上防噪声耳塞 C.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考点三
乐音的特征 例
一、(08湖北十堰)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C)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
二、(08厦门)如图l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C)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考点四
噪声
例题
一、(08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 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A)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例题
二、(08山东临沂)下面列出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可以防止噪声污染的是(B)
A.城市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B.在嘈杂环境中居住的居民,安装双层玻璃 C.超车时,超车司机鸣喇叭
D.张聪同学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量开得很大 考点五
超声波与次声波
例题
一、(08湖北恩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
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 例题
二、(08四川内江)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考点
五、综合型
例
一、(08河南)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例
二、(08湖北襄樊)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四、课内练习1)、(08江苏常州)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
1000Hz~120000Hz 海豚
150Hz~150000Hz 猫
60Hz~65000Hz 大象
1Hz~20000Hz
2)、(0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3)、(08江苏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4)、(08江苏泰州)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5)、(08江苏盐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6)、(08年大连市)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7)、(08宜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8)、(08湖北武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9)、08山东枣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
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10)、(08江苏淮安)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11)、(08湖南衡阳)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12)、(08哈尔滨)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_______,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
小结: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三种特性
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 布置作业:做《中考指要》P1-2习题 教后记: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声现象
《声现象》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教学重点及考点分析:
本章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及声音的利用。其中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三、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利用生活中一小故事引入。复习教学:
1、声音的产生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液体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吹笛子时产生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
声速: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第1页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它由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声音所独具的特质。
它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4、声的利用:
①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医学上B超应用。②声音中含有能量。
声波除结石。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5、噪声:
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五、课堂训练题目精选
1、遇到大风的天气,郊区路旁架设的高压线会嗡翁作响,这种声音是由于高压线___而产生的。当有人敲鼓的时候,如果在鼓面上刚好有几粒沙子,则可看到沙子跳动起来,据此可知______。
2、在一个玻璃钟罩里有一只电铃,通电时,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铃的声音。但如果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全部抽掉,通电后,人将__(“能”、“不能”)听到声音,由此说明_______。
3、正在钓鱼的人总是不愿讲话,是因为___,会把鱼吓跑的。
4、在录音机正前面约6cm的地方点燃一只蜡烛,并且使烛焰对着扬声器的中央,当打开录音机并使录音机发出强烈的节奏,则你可观察到______的现象。据此,可以说明________。
5、“声音的三个特性”考题集:
(1)“震耳欲聋”是指___;(2)“声音刺耳”是指___;(3)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旋钮所控制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4)人耳很容易区别笛子、二胡的声音,是靠辨别他们的____;;(5)“低声细语”是指___;(6)“这首歌音太高”是指声音的___;.6.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相隔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
A.月球上的尘埃太多
B.月球上的温度太低 C.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吸收了声音
D.月球上没有空气 7.擂鼓人大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
第2页
A.升高音调
B.增大响度
C.改变音色 D.以上的说法都有可能
8、盲人善于分辨不同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各有()A.独特的音调 B.独特的响度 C.独特的音色 D.不同的声速
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分辨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六、课堂小结
七、历年中考考题分析
《声现象》毕节地区历年中考考题
1.(2010年)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2.(2010年)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生活的是()
A.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65cm,体重是500g。
B.安全电压是指不高于36V的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
D.光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km/s
1.(2011年)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应用于测绘、电信、减灾救灾等诸多领域,该系统传递信息主要依靠
A.电磁波
B.次声波
C.超声波
D.激光
第3页
2.(2011年)比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请你将声音和光进行比较,写出一个相同点和一个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1.(2013年)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若发生灾害被埋在废墟下,可以通过敲打上下管道、水泥块等来求救
B、在野外玩耍时,使用后的透明塑料瓶不可以随处丢弃,必须放入垃圾桶
C、雷雨天在野外要赶快到大树下避雨,不要随意走动
D、日常使用电脑或手机时,要调整好屏幕亮度,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
2.(2013年)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各种法律法规正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声污染.请你用所学的有关噪声物理知识解读此条规定:
(1)“控制音量”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污染?
(2)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写出两条)
1.(2014•毕节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下列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C.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D.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2.(2014•毕节市)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板车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B.手拍桌子感觉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吸管将饮料吸进嘴里是由于嘴对饮料有吸引力作用
1.(2015•毕节市)2015年中华龙舟大赛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而产生的,运动员越用力击鼓,鼓声的越大。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八、2016年考题预测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