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6:3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及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由于经历了两年多课改实践的锻炼,我班学生思维较敏捷、学习主动性较强,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主动积累语言的积极性,语感能力较强,有独特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较高的朗读水平,能针对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但因相距数千里,学生很难有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师生应在教学中充分而恰当地发挥与文本对话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观看视频,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2.全文朗读视频演播,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抒发自己的初 步感受。

(二)以学生为主体,重在朗读、感悟和品味课文内容

师述:你们通过自学,一定还想到课文里去亲自领略西沙群岛的独特魅力吧。请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细细读一读,动手画一画。

生:“我喜欢课文的第5自然段。”(读第5自然段)“我觉得这个自然段描写海龟的句子很有趣。”

生:“我也喜欢这个自然段,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渔业工人要把海龟翻一个身,抓回家去,而不让海龟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师:“我们来看一看,渔业工人是不是把海龟抓回家了呢?”请读课文

生:“不是。他们只是逗逗海龟,看看他们庞大的身躯四脚朝天、没法逃跑的滑稽样子。”

生:“我喜欢第6自然段”(读)。“因为我很喜欢鸟,喜欢看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

生:“我也喜欢第6自然段(读)。”“我觉得这些鸟儿很可爱,我喜欢它们在茂密的树林里栖息。”

师:“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岛上一片片茂密的树林养育了这些鸟儿,鸟儿的粪便也成了养育这片树林的宝贵肥料。

生:“我喜欢第4自然段”(读)。“我喜欢这一段的理由很多:第一,这个自然段的好词好句很多;第二,我很喜欢鱼,很想把他们抓回来养在自己家里,不过我知道他们在海里生活更幸福,因为它们在那里有许多朋友;第三,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暂时放一放,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谁愿意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请了4个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你把飘飘摇摇读得真神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鱼儿自如游动的情景。”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一句经过你的朗读,它仿佛游得更带劲了。”

师:“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亲眼去看看这些可爱的鱼儿吧。”(配乐播放

视频材料)

师:“亓齐同学说她特别喜欢海里的这些鱼,张老师也很喜欢这些鱼,张老师把海里的部分鱼儿请到了我们这儿来做客,也请你们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生:“有的鱼长得怪怪的,蓝色的头,金黄色的尾巴,可爱极了。” 生:“有的鱼身上长满了斑点,像豹子一样,游动的时候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好看。”

生:“有的鱼眼睛鼓鼓的,身上长满了斑点,尾巴蓝蓝的,真有趣。”

生:“有的鱼长着斑马一样的条纹,游动的时候,就像一匹小斑马在奔跑。”

师:“我还知道,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图片。请大家互相欣赏欣赏。”小组内进行。

师:“我们现在来读读这两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出示课件)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因为西沙群岛的鱼很多,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课文里说,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人们才说西沙

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沙群岛,领略了它那迷人的风采。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西沙群岛的整体感受,或用一句话来抒发你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很美很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儿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海龟无比庞大;海鸟数不胜数。这些美景就像一幅很美很美的画。”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的物产很丰富,有珊瑚,有海参,有鱼,有海龟,有海鸟,还有威武的大龙虾,真是应有尽有。” 教师请学生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积累美词佳句

师:“好的文章,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感悟,细细地品味;好的词句,我们也要积极地去积累,去运用,去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思想的

走进高效课堂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学生成长的足迹,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还是一位充满活力的教师,自己也能上出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从语文的主体意识到高效课堂让我自己深思,我曾兴奋地说过:“高效课堂真好。”可喜的是,在区领导的引领下,在校领导组织实施中,我们实验六小许多教师已经很理性地看待高效课堂的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语文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

升成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反思: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传授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美好的少年时代”!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文本、作者、情景之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以上是我对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一点点感悟,渴望得到领导和大家的指正!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及反思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懒”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教学难点:

1.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幅地图,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个岛屿群。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要求读准字音。2.再次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把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归纳字、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词意思。

3.反馈学习生字的情况。

(1)字形:本课生字较多,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形。如: 饶:左边为“饣”字旁,要与“浇水”的“浇”相区别。缨:指用线、绳等做的装饰品,与丝绸有关,所以是“纟”旁。贵:指贵重值钱的意思,与货币金钱有关,所以是“贝”旁。(2)读准字音:

“参”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hēn”,组成词语:海参。

“栖”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里读“qī”,作“居住、停留”讲。它还有一个读音是“xī”。

“屿”和“渔”发音相似,要注意区别。“粪”是前鼻音。这些字都要加强正音练习。(3)理解词语:

海防前哨:本课指西沙群岛在海防前哨的重要地位。蠕动:像蚯蚓一样慢慢爬动。

庞大:极大的意思。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绽开:裂开、开放的意思,“像绽开的花朵”就是像开放的花朵。栖息:本课指鸟类停留休息。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并找出课文的中心句。指名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2.课文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西沙群岛的可爱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3.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段。(2)反馈学生自主分段情况: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是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写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西沙群岛的重要地理位置,点明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十分可爱。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水五光十色,十分美丽,形成不同色彩的原因;海底有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数不清的鱼;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有趣的海龟,以及岛上是海鸟的天下。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岛上的儿女守卫、建设着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5.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课堂小结。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那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同学们可以查找有关资料加深了解。下节课我们将重点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2句话。)

二、精读理解。

1.上节课同学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这节课就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吧。

2.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1)如何理解“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颜色繁多。)①从文中找出相关颜色的句子。

②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海水的颜色及“相互交错”。找出对应的颜色。③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用“五颜六色”好不好?(不好,因为五光十色不仅指颜色多,而且很有光彩,比五颜六色更好看。)(2)如何理解“瑰丽无比”?

①理解词语的意思。(指无比奇特,无比美丽。)

②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为什么会如此奇特呢?课文的哪一句告诉了我们其中的原因?读一读。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3)海水真美呀!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3.齐读第3、4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1)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2)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

(3)引读第3、4自然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①理解珊瑚的样子。a.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b.作者把珊瑚比作了什么?用“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说明了什么?(引导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比作了花朵和鹿角。说明了种类多,各种各样。)c.把第一句的中心词标出来,齐读。(各种各样。)

②理解海参的动作。(懒洋洋地蠕动。)a.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b.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出示海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c.表演朗读这一句。

③理解大龙虾威武的样子和动作,并给“威武”找近义词(“神气”“威风”等),做动作理解“划过来划过去”。

④海底里除了有懒洋洋的海参和威武的大龙虾,还有许许多多的鱼呢!请同学们看第4自然段。

出示段落内容,学生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b.欣赏海底各种鱼的图片。

c.海底的鱼真多呀,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再来说一说鱼的样子。

d.这一段话中哪句话既概括了鱼品种多,又概括了鱼数量多?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教师:这一句话采用了夸张的写法,充分说明了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

(4)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4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可以。)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6)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①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等词语; ②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4.下面我们再来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1)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2)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们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3)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4)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5.朗读第6自然段,同学们思考海岛上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1)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2)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读背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四、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强化文章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中的“意味”。还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

第三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2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是按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又总述的顺序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分述部分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了具体的叙述。文中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本文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一是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首尾呼应;二是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这里属北方半岛内陆地区,学生对于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之心的少年儿童来说,会很容易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

1、观看海水、海底等有关录象,强化学生的直观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描写的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在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以及丰富的海域产品,对于远离海域的北方孩子来说,都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是一个难点。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中国疆域图一幅;海面(由远及近)——海底(珊瑚礁图,鱼成群结队地在其中穿来穿去图,海龟成群游动,海参蠕动图,大龙虾划来划去图,各种游鱼游动的情景图,海底生物图片)、海滩(各种美丽的贝壳图片,海龟图片)、海岛(鸟儿图片);西沙群岛风光片,配以解说。

2、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前和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西沙群岛的图片与文字资料,以及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知识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升华理解和体验。课前,出示中国疆域图,激情导入。课中,形象演示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美丽景象,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播放海参蠕动、大龙虾划来划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海产的种类多和数量多;播放海岛美景图,配以解说,使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确实是鸟的天下。课堂小结,课件播放西沙群岛风光片,让学生回顾全文内容,用一句话表达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之情,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突破了重点、难点,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辅助教学的作用。从而升华理解和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课前学生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资料,一是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二是为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做铺垫。)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氛围

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到过什么地方? 学生说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并谈谈感受。

师: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片岛屿,它像一颗颗珍珠浮在碧波上,那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谁能把自己了解的西沙群岛的情况告诉大家?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从学生喜欢的旅游谈起,创设意境,使学生交流了解的资料,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

2、出示中国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 课件出示:中国疆域图 谁来指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掌握的关于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3、欣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

师:西沙群岛的风光多么美啊!看得出,大家被西沙群岛的景致深深吸引住了。谁能说出自己现在的感受?

学生谈谈西沙群岛留给自己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补充课题(22富饶的),学生齐读课题。(观看西沙群岛风光片,让学生从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创设一种独特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享受到西沙群岛风光的可爱,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让学生自学课文,[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1)自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2)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2、交流学习情况

(1)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2)根据回答,板书:美丽、富饶

(3)根据回答,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师相机说明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介绍了西沙群岛。(全班学生交流初读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认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西沙群岛去旅游,看一看它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到底是怎样的美丽和富饶。

(教师引导学生谈读课文的感受,从而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以及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整体把握课文的重点。)

三、自主选择学习课文,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自学要求 [自学课文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了解你所读的段落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景色和物产?

2、学习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默读,重点的词语要画出来,喜欢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用画表示出课文的内容。]

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选择内容学习课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

四、集体交流,深入理解 请你做小导游。

师:我们要去西沙群岛旅游了,谁愿意为大家做小导游? 我们来到西沙群岛了,首先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交流学习收获,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的新教学理念。)

1、交流海面部分

(1)谁向大家介绍西沙群岛的海面是怎样的? 从这位小导游介绍中,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看到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是竟然是五光十色的?

(2)哪个小导游再向我介绍一下海水的颜色?

(3)大海应该是湛蓝的,然而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不是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引导学生把“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做比较。五光十色: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能不能画出海水瑰丽无比的原因啊?让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简笔画)(请同学们看着简笔画)(师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现在,我们就亲眼看一看那里的海水。

(让学生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绘画才能的机会,二是师生共同完成板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4)[播放课件:海水颜色的录像]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5)看了录像,老师感到西沙群岛真是美丽啊!同学们,你感觉到西沙群岛的美丽了吗?谁再来读一读课文,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他读得怎样?(让学生评价)

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出西沙群岛的美丽。

2、交流海底部分

多么神奇的海水啊!现在让我们换上潜水服,潜入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到海底去探宝吧!

(1)哪位小导游领着我们去?

从这位小导游的解说词中我了解到海底有丰富的物产。(2)哪位小导游再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海底里有哪些物产? 板贴图片:珊瑚、海参、大龙虾、鱼(3)指导读出每种海底物产的句子。

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喜欢的生物的样子。

刚才同学们带领老师进入了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现在让我们亲眼来看一看。[出示课件:珊瑚、海参、大龙虾图、鱼游动图] 学生欣赏。

(课件演示珊瑚的样子和海参的蠕动、大龙虾威武的形象,以及鱼种类多、数量多的特点,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海底珊瑚和动物的美丽和富饶。)

师:西沙群岛的海底真是景色美丽、物产丰富啊!你感觉到西沙群岛的富饶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段,读出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之情。

(感情朗读,创设气氛,让学生感悟海底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3、交流海滩部分

游览了海底世界,我们应该浮出水面来海滩上透透气了。海滩上有什么让你喜欢?哪位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

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了解到海滩上有些什么?(师板贴贝壳、海龟图片)。

你喜欢这些贝壳和海龟吗?谁能读出对他们的喜爱?指名朗读。(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4、交流海岛

刚才我们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和海滩,下一步我们再到哪里去游览呢? 哪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 在海岛上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根据生回答板画:茂密的树林,鸟、鸟蛋)你喜欢那里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注重了读的指导,体现在朗读中理解和感悟。)

5、总结全文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出示课件:回顾课文内容]

[我们从海面上,看到了()的();潜入海底,发现了(),(),(),();来到海滩,目睹了()和();走上海岛,感受到这里是()。]

小导游们,我们就要从西沙群岛返回了,你想跟游客们说些什么? 游览完了西沙群岛,用一句话跟小导游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充分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使西沙群岛根植于心,激发学生保卫海岛、建设海岛的思想意识

第四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我会认。

富饶 岛屿 山崖 威武 懒洋洋 千奇百怪

渔业 鸟粪 栖息 产卵 圆溜溜 瑰丽无比

2、我会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二、合作交流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

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3、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二)交流字词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教师出示词语)a、学生自由练读

b、教师指名读 ,是强调“瑰”的读音 c、生自主汇报课前了解的词语意思

(三)交流读书收获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b.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4、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三、品读体验

1、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a.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b.海水真美呀!说说瞃,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c.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探究二:(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a.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

b.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c.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课堂总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知道了──(学生齐读);走进了海底,欣赏了──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游览。

四、布置作业

①练习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②抄写生字,每个字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和海底,请几位同学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自由介绍。

3、大家也可以考考小导游,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例如: a.西沙群岛的海面为什么五光十色?

b.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二、品读体验

1、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又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同学比较感兴趣?

2、探究体验。

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探究二(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服料。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巩固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画西沙;读西沙;赞西沙;导游介绍西沙……

四、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②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

第五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案例

记得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时,突然出现了以下的情景:

小林:老师,我发现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说明西沙群岛鸟很多。是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来写的。

师:对,你读得很认真,抓住了要点。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鸟的多。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妍:我找到了这些词句说明鸟多:“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堆积”、“一层厚厚的鸟粪”,“各种”一词说明鸟的种类多,“遍地”说明西沙群岛上树林里的鸟蛋多,从而说明鸟的数量多……

晓敏:老师,什么叫肥料啊?我不知道,鸟粪怎么能做肥料呢?

同学们哄堂大笑。因为晓敏平时就喜欢插嘴,上课还经常开小差,喜欢搞恶作剧,像这样“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情形,并非一次两次了。而且这次的问题又是关于粪之类的,孩子们自然笑得特别起劲。

面对这样的课堂情景,有些教师也会认为这个晓敏一定是个顽皮捣蛋的孩子,故意没事找事,唯恐天下不乱。可当时,我却不这样认为。虽然晓敏平时经常开小差,可是刚才并未看见他走神。而且他的眼睛告诉我,他确实是不明白。况且,作为教师,不能将孩子提出问题看作是无理取闹,甚至是恶作剧,即使是在常人看来是很幼稚的问题。如果我在课堂上因此发火生气,这样就会影响大家上课的情绪,更会影响下面的学习。

于是,我平静地说:“看来晓敏真的是遇到了不懂的地方了。同学们,平时我们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们也立刻平静下来,并且迅速地回忆起以往的学习经验——

小瑜: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再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找工具书和其他资料来帮助。

小熊:我补充,还可以联系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经验……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还有找反义词、近义词,观察插图、实物等方法,表示动作的词句还可以做动作演示……

师:那就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好办法,让我们一起动脑筋,帮助晓敏解决遇到的这个难题,好吗?

教室里传来大家整齐而响亮的回答:好!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之中。

反思:

1.生来想跟老师作对的学生是没有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落入凡间的精灵。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也是成长道路上的必然,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逐渐长大的。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让人成其为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更加美好,头脑更加智慧,身心更加健全,人格更加高尚。设想一下,因此,当教师面对上述课堂中类似的突发情景时,选择的是生气、发火甚至指责那个孩子,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后果呢?因此,面对课堂的意外,教师必须克制,以及心平气和地对待。

2.化解影响和谐、有效沟通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教学生学。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注意到了要协调课堂的气氛,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进行更加有效地沟通。于是就以课堂中某个学生提出的“什么是肥料,鸟粪为什么可以做肥料”这一问题作为突破口,发现每个学生在认知上的距离,从而将该问题变为每一个学生当时的研究小课题。这一转换如同太极的推手,举重若轻,将孩子们原先以为的玩笑化解为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又因为对学生来说,同伴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合作有时比教师的讲解、传授更为晓畅,更容易理解、接受。于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旁敲侧击:“平时我们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法。由此大大促进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和谐、有效地参与,真正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编者语:课堂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灵动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疙瘩,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如果及时化解,教学就会“柳暗花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堂将“黯然失色”。南通市首批名师培养对象、市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李伟忠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机智化解“课堂尴尬”的五大对策。

下载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内 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 《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1) 基础知识:(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

    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反思课堂教学:由于课前对教材、学情、教学重难点等做了充分了解与研究,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措施都是由科学的......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文章无论从写作手法、遣词造句还是文章结构上都写得非常好,对于学生积累词语、学......

    语文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重点是是要使学生了解西......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反思BB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2)富饶的西沙群岛 最近,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感受很深.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

    教学案例《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案例 ——《富饶的西沙群岛》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生:不是。只是......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 超化一小 宫国琴 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力争做到以学定教.......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

    【教育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