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长江第一课时教案
黄河长江
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第三小学
刘 华
肖沪萍
教学目标
1.运用我国地图,知道黄河、长江及其流域,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初步了解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3.初步认识长江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4.大力宣传并以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教学重点
1.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初步认识长江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我国地图,知道黄河、长江及其流域。
2.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教学重点
懂得黄河、长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说议议,引入课文
1.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河流湖泊,你们知道的有哪些?能说一说吗?
2.师:那么,其中最长的两条河流叫什么?
3.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流——黄河、长江,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黄河长江)。
活动二:看看说说,了解示图
1.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
2.师:谁能上来指出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
(学生在图上指认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时,老师要指导从西到东,从上游到下游。)
3.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河长江这两条河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学生先说,老师后结合书上内容小结,并进行介绍)
4.师: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格拉山脉,雪山上的泉眼渗出泉水,汇合成无数道溪流,这就是最初的黄河水,黄河顺着地势向东方奔流,越过高山,穿过深谷,跨过平原,一路上汇集了许多条支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级行政区,最后向渤海奔去。(点到黄河源头,多媒体出示《黄河源头图》,点到黄河中游,多媒体出示《壶口瀑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水的颜色是怎样的?(黄色)
黄河流经的形状像什么字?(“几”字)
从“几”字形可以看出黄河怎么样?(黄河比较曲折)
师:对啊!这里夹带着许多泥沙,所以是黄色的,这就是黄河的壶口瀑布。
黄河水奔腾而下,波澜壮阔,惊天动地。
5.师:长江也发源于青藏高原,他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高山上落下一颗颗水滴,形成浅浅的平缓而散乱的水流,这是最初的长江水。长江顺着地势向东奔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流入东海。(点到长江源头,多媒体出示《长江源头图》,点到长江中下游,多媒体出示《长江中下游的湖泊》)
师: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师:对啊,到处都是湖泊,周围水田茂盛,这是我国长江周围特有的景观。
(师叙述:长江中下游比黄河平缓多了,长江的周围有许多河流湖泊,我们上海的黄浦江就是其中之一。长江与许多湖泊相连,形状像什么?演示“瓜藤相接”示意图。)
6.师小结并板书:长江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的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黄河全长约5500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长江黄河的源头、流经区域、入海口书上有详细介绍,而且还有黄河和长江流域示意图。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示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例,依次找到黄河与长江干流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活动三:学习课文,深化理解
1.过渡: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生活、劳动。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坊”,加深了解我们的中华民族以及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2.学生自学课文,了解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及相应的自然环境
3.了解半坡氏族、清明上河图、黄河流域的历史名城和名人。
4.师:你还知道哪些与黄河流域有关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5.师小结: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易于开发的土地,使农业生产发展起来。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生活在黄河两岸,黄河流域成为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6.师:(出示《黄河颂》)让我们一起来歌颂一下我们的母亲河。(齐读)
7.过渡:同学们,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什么这么说呢?小组学习“聪明豆”栏目。
8.学生交流(略)。
9.师小结并板书:长江流域有河姆渡远古村落的遗址,有历经千年的景德镇瓷器,有二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城市扬州,古城扬州也离不开长江的哺育。所以长江与黄河可谓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出示《长江之歌》,学生一起朗诵或学唱。)
10.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查找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故事及历史人
物(编制小报,主题自定)。我们下一节课进行交流。附板书设计 黄河长江
中华民族的摇篮 长江 中国第一长河 世界第三长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
第二篇:《黄河与长江》教案
《黄河与长江》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
1、分组活动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2、师生共同活动
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3、各小组互相合作
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总之,要尽量组织得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地插入其中。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照片)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4、师生总结结束教学
相关参考资料
1、长江
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腹心。这里地势高亢,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交通险阻,人迹罕至。
2、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流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3、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 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黄河”歌曲的创作,虽然产生在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但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救亡歌曲的新型歌曲了。
“黄河”的歌词虽略嫌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需要,提出“保卫黄河”的伟大口号。他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够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的黄河历史了。
第一首《黄河船夫曲》。你如果静心去听,可以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战斗的力量。
《黄河颂》是用“颂”的方法写的,带着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是由男高音独唱,歌声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朗诵歌曲。
《河边对口曲》是用民歌方式写的,用山西音调。
《黄水谣》是齐唱的民谣式的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颓废的情绪不同,它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黄河怨》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情感,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反应,这是值得注意的。
《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曲。从二部至四部轮唱,每一句都要有力地而且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轮唱。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奏。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听来非常有趣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怒吼吧!黄河》是一首四部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的合唱。曲调诚恳和雄厚,充满热情和鼓励,是“黄河”歌曲中一个最重要的主调。
教学反思
需保证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契合。
第三篇: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教案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教案
一、教材分析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在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这一节中有着突出的地位。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长江与黄河的流域概况、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与保护。
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了解河流水能开发评价的基本方向,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界以及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2.教学难点:长江和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四、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长江和黄河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上升到理性和情感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启发、点拨和引导。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对长江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长江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情境导入法、启发分析法、探究法和读图分析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板书设计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
一、黄河 1.源头及入海口
2.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3.流域特征 4.忧患和治理
二、长江 1.源头及入海口
2.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3.流域特征 4.忧患和治理
八、教学过程
【导入】师生一同观察人民币的背面背景,发现其图景是长江和黄河上的。把学生带进学习长江和黄河的学习氛围。
【承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中华的母亲河——黄河。
【引导】学习一条河流首先要了解它的主要概况:包括它的发源地、全长、注入的海洋、流经的地形区、省级行政区、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的支流。
【展示】主要复习的重点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比较分析长江和黄河的流源、流经的地形区及省区、注入海洋、流域特征及忧患、治理。【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黄河的流域特征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学生】学会观察地图,不断提高读图、从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事物信息的能力。
【承转】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展示】长江的主要概况及相应的图表。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长江的流域特征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学生】注意对黄河和长江有个对比,读图观察分析,不断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
【小试牛刀】展示2012年云南省地理中考题关于长江和黄河的考题(即2014年学业水考试P23页31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结束】“保护长江万里行”和“长江、黄河环保接力棒”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传承。
九、教学反思
思教学成功之处,思教学败笔之处,思教学改进方法,思学生见解,思教师自己的感触。
第四篇:长江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等源流情况
2.理解长江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与长江特点之间的关系
3.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2.长江流经的省、市和自治区,3.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4.长江航运的开发。【教学难点】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在“中国政区图”空白图上填注长江的干、支流。3.长江水能资源的成因。4.长江洪灾的原因分析。5.长江航运的重要性。【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中国政区图”空白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唱《长江之歌》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我们为长江而感到骄傲。[板书]
一、源流概况 1.发源地
2.注入的海洋
3.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读图]“长江水系图”。
要求: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的省区,把省区的名称填在图中,并在图中绘出长江干流。
教师归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向东注入东海,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板书]4.主要支流和湖泊
[读图]“长江水系图”
要求: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并绘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
教师归纳:长江的主要支流有:
(1)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2)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活动]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并标注在图上。
[结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
[板书]5.上、中、下游的划分
[活动]在“长江水系图”中,找出宜昌和湖口,说出它们所在的省份。
[结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阅读]长江各段的名称。[投影]“长江干支流示意图”
学生依照老师所指的顺序,依次说出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
[承转]长江作为我国第一条大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我们看一下长江这条大河的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提问]: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与什么有关?(河流落差及气候条件)
出示“中国地形图”(挂图)。让学生观察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哪几个阶梯。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长江流经了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长江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个阶梯青藏高原,向东横切横断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然后又劈开巫山,经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汇入茫茫东海。出示长江干流剖面图。
[提问]:长江源头与入海口的落差是多少?长江源头到宜宾之间的河长是多少千米?落差是多少?你认为长江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学生讨论、回答。
[结论]长江从源头到河口之间的落差巨大,达6400米,水能资源应该非常丰富。特别是源头到宜宾这3500千米的河段,落差竟达6200米,并且这些地区的降水比较丰富集中了长江绝大部分的水能资源。下面看一下具体数字检验我们的推论是否正确。
[投影]长江水能资源扇形图。
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比例。
长江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
[结论]长江具有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
[板书]
二、巨大的水能资源
1.资源总量十分丰富
[投影]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示意图。
[提问]:长江流域的水电站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讲述]长江流域的大中小型水电站已达4万余座,其中葛洲坝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它的发电量是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发电量将是葛洲坝的3倍。加速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投影]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过渡]尽管长江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我国对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还需我们努力。滚滚长江为我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除了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外,在发展航运方面又如何呢?
三、航运
[投影]1.长江干支流航运图。
2.长江于支流航运与全国内河航运比较表。
[投影]长江航道与京沪、京
九、京广铁路及京航运河的交会图。
[过渡]长江的航运价值虽然很高,但是,目前我国对长江航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讲述]目前我国已确定对长江航运大规模开发的战略:一方面,整治河道,例如川江的疏浚,荆江的治理以及沿江港口的建设;另一方面扩大沿江的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的经济带,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促进全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建设。
[过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古老的长江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咆哮。
[板书]
四、洪水及其治理
出示资料: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
[提问]:长江流域的洪水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
思考提示:
1.长江洪水大多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季节长江流域水量大?
2.长江洪水大多发生在什么河段?为什么?
[提问]怎样治理长江?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板书。
[板书](1)加固江防大堤,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水库
(4)植树造林 【板书设计】
一、源流概况
二、巨大的水能资源
三、航运
第五篇:《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教案
《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刘玉辉
一、视频导入,明确本次探索之地。
二、探索黄河流程情况
三、了解黄河三级阶梯情况
四、总结
一、视频导入,明确本次探索之地(6’)
(一)导入黄河
1、联想猜词
师:同学们,玩过联想猜词游戏吗?就是根据四个词语提示,联想猜出一事物,敢挑战吗?请看
出示词语:母亲
黄色
咆哮
登鹳雀楼
2、师:看来咱班同学思维分析能力GOOD,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有一个《探索发现》栏目,老师挺喜欢,今天想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沿着黄河走一走,去探寻黄河文明的渊源,领略黄河流域的风光,愿意吗? 师:听黄河在奔腾,正欢迎我们呢,请看
3、播放视频
(二)整理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 师:准备好了吗?探索之旅开始了。
1、师:各位,你们认为了解一条河流,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老师相机整理要点并板书(1)流程情况(2)人文历史(3)作用及治理
3、小结。
二、探索黄河流程情况(15’)
1、出示中国地图
师:出门旅行地图是必不可少的,找到黄河了吗? 请一位同学上来用手走一程。
2、出示黄河流域图
(1)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看到黄河流域图,沿着黄河流经线路边找边描,边描边想:黄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流经哪些省区,最后注入到什么地方?(2)谁能告诉大家黄河的源头,最后又注入到哪?
(3)黄河流经了哪些省区?(指名回答)师:老师对你有一个要求,依次指说行吗?(4)读歌谣
师:书上有一首歌谣,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读一读吧。(5)明白九个省区对应的简称。
师:哎,歌谣中九个省区名称用的是简称,知道所对应的政区吗?(6)填一填:小组合作,将黄河流经省区填在相应处。(待定)
三、了解黄河在三级阶梯分布情况(15’)
1、合作拼图
师:黄河流经区域所处地形环境有何特点,书上有两幅黄河景观图,能帮助我们,怎样看比较方便?(拼起来)
师:不论是旅行还是学习,会合作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2、寻找图中的城市
师: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座城市?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省区? 西宁-----青海省
洛阳--------河南省 兰州-----甘肃省
郑州---------河南省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
开封--------河南省 太原-------山西省
济南--------山东省
3、小组合作读图,交流发现
师:地图可要用心去读,这幅图可以从颜色、地形、城市分布等方面入手,加以思考分析,最后再以语言文字叙述表达。这样你才会有所收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读图,看看能发现什么?
4、交流发现 预设:(1)颜色不同
师:深入观察分析,为什么呢?(2)地形不同
流经地形:黄河在我国三级阶梯地形上的分布情况。
师提示:我们在收集资料的时候,不但要关注地图上的内容,还应该关注一下文字资料,对不对?黄河的哪一段在我国第一级阶梯上,哪一段在第二、三级阶梯上?借助52页的文字介绍在图上找一找。①第一级阶梯(以学生回答为主)
青藏高原,青海巴颜喀拉山上的积雪融化,水清澈透明 ②第二级阶梯 先学生汇报发现。结合文字了解。
师讲解:河套地区----在约在2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引黄灌溉”,形成了一片绿洲,人称“塞上江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就是河套地区的一部分。(课件播放)
壶口瀑布-----流经黄土高原,冲刷和携带大量的泥沙,使得河水变得浑黄不堪了。由于地处第二阶梯,地势险峻,也形成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壮观景象。有人这样形容它“黄河天下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让我们领略一下它的风采。(课件播放)
③第三级阶梯:华北平原 学生汇报为主。
要点:第三级阶梯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开阔了,城市分布密集,人口集中,入海口处形成金扇贝形的黄河三角洲。
(3)像一龙或“几”字
黄河好似一条苍龙,在中华大地上蜿蜒穿行。真可谓“几环咆哮卷沙腾,一路狂涛气势宏。裂岸穿峡惊大地,带云吐雾啸苍穹。”
四、总结(4’)
1、“黄河浩荡贯长虹,浪泻涛奔气势雄;石障山屏难阻挡,千回百转总流东”。浩瀚的黄河怪不得赢得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
2、说说你积累的有关黄河的诗句。
3、结束语:初识黄河,已是思绪万千,激情澎湃,下节课我们继续沿着黄河探寻华夏文明的摇篮。下课。
(二)了解黄河在三级阶梯上的分布情况
1、为了让大家对黄河有更清晰的认识书上还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方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52-55页的黄河景观地图)这是52-53页的景观图,这是54-55页的景观图,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注意可以同桌合作,想想,怎样看比较方便。)你想出好办法了吗?看老师的!(有拼上的,请他演示一下)记住,不论是旅游还是学习中,会合作的人才是不可战胜的。现在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拼出这幅图,然后看看你们在拼出的这幅图中能发现些什么?
2、交流拼图发现。(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生1:我发现河水的颜色不一样,水的颜色越来越黄。师:是真的吗?同学们现在就用你的手指沿着这条河流走一走,应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学生活动)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生:因为黄河在黄土高原这个地方携带了大量的黄土和泥沙,所以水的颜色就变黄了。师:(你都够得上小导游的级别了,知道得真多可看你说得这么好我这个老导游也想说几句,行吗?)
其实,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流清澈。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还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黄河的形状弯弯曲曲的。
师:所以有九曲黄河的说法,你们发现这个形状特别像咱们中国的汉字——(生答:“几”或倒“U”均可),所以有人称之为 “几字黄河”。还有哪些发现?
师:还有哪些发现?
快速浏览一下,把你的发现读出来!【边读边说】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彦克拉山脉。
(师点:就是高山积雪融化的雪水汇聚成黄河的源头。)【生3:我发现黄河流经了高山、高原还有平原。(或我发现了黄河的第一级阶梯在这里。)
师:你说到了我国三种最主要的地形,(指图)那么,透过这几种地形,你看到了什么?
生:透过这三种地形,我们看到了黄河在我国三级阶梯上的分布情况。(如学生还是不能发现,则引入前面的知识——三级阶梯图:看看是否想起了前面学到的知识)师:黄河的哪一段在我国第一级阶梯上,哪一段在第二、三级阶梯上?请同桌合作,借助52页的文字介绍在图上找一找。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读文;读阶梯时用手指一指。)
师:来,看看黄河在哪里跃下第一级阶梯。(课件逐段出示书上的文字,生齐读后回答。)……分别说一说各阶梯的特点。
读第二自然段后半部分提示: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黄河有多长?(5464千米)黄河的归宿是哪里?(渤海)
师:你们的收获真大!
3、(师指着地图说)小结:由于我国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因此黄河流水自西而东,注入渤海,所以我们常说:黄河东流水。【补充课题板书:东流水】
通过刚才的指一指,拼一拼、描一描、再进行观察和对比,你们已经掌握了黄河流域的相关知识,我发现你们具有很强的识图能力,非常棒!我们的瞬时记忆能力如何呢?谁能看大投影填空?填完齐读。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奖励给大家一段视频,我们亲自到黄河的发源地去看一看,并了解一下黄河的主要支流、水文特征好吗?(课件:黄河发源地、主要支流,水文特征)
《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刘玉辉 环节
一、听歌曲,引课题 环节
二、读歌谣,知流程 环节
三、看地图,探地形 环节
四、颂黄河,表衷心
第一环节、听歌曲,引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听(点课件)观看《黄水谣》视频。
2、问:谁能告诉老师歌曲中所唱的河流是指哪条吗?生说:黄河(点课件)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不仅善于你倾听,还善于观察。(板书:黄河)
3、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便会吟诵“白日依山尽,(生接:黄河入海流)”;后来还会诵读“君不见,(生接:黄河之水天上来)”;说到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你最想了解她什么? 生自由发言。
4、小结:真不错,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归为三大类,一流程情况,二人文历史,三作用及治理。以后我们了解一条河流都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共同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环节
二、读歌谣,知流程
1、(点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这是一幅中国地图,地图上河流是用蓝色表示,能找出黄河的干流吗?谁能上来走一程?
(1)何浩然:从东到西
(2)问:对吗?错在哪?为什么?
师:对的,所以是黄河东流水。(板书:东流水)(3)请何浩然再从西到东走一程。
2、板书出示:第二长河出冰峰,黄河全长五千五(1)这一句,隐藏了黄河的秘密,细心的你们发现了吗? 生汇报:告诉了我们的黄河源头是冰峰。师:哪座冰峰?读52页第一段文字,能找到吗? 生:青藏高原的雪山。追问:位于哪个省的?(点课件资料)师讲解。就是在这里,纽古宗列曲。(点课件)(2)出示黄河流域图(点课件)
师:这是黄河流经省区的地域图,找到黄河的源头纽古宗列曲吗?圈出来。师:循着源头,顺流而下,汇聚35条主要支流和千百条溪川,流经了九个省和区,小组合作描一描黄河的主干流,边描边找,流经哪九个省和区?
学生小组合作。(老师板书出示:流经九个省和区,----------------------)(3)学生汇报。(点课件)(4)用简称帮助记忆。(点课件)
(5)填写空白流域图:同桌合作,一人填写,一人对照地图检查。(点课件)
3、板书出示:注入()流千古。(1)生回答
(2)从山东注入渤海,奔向太平洋,与世界融合在一起。
4、齐读:整首歌谣。(点课件)
环节
三、看地图,探地形
过渡:历史上人们称黄河为河,只是后来,人们才称她为“黄河”,这与它的地形泥沙大有关系。书上有两幅手绘地形图,看到吗?(点课件)想想怎么看会比较方便?
1、同桌合作拼一拼(点课件)师:合作的力量就是大。
2、问:黄河好像什么?(长龙)
师:曾有诗赞日:几环咆哮卷沙腾,一路狂奔气势宏。裂岸穿峡惊大地,带云吐雾啸苍穹。
3、再细看图,颜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以前学过三级阶梯,结合52、53页文字资料,图文结合,同桌再合作去探索发现,找一找黄河的哪一段在我国第一级阶梯上,哪一段在第二、三级阶梯上?
5、活动:我是小小探险家。指名上台汇报。
一级阶梯:(周子豪)黄河从雪山流下,穿过松潘草地,冲过一边串上游峡谷,来到甘肃兰洲,这是第一级阶梯。这里河水清澈透明。
二级阶梯:(刘芷齐)接着黄河北上进入了宁夏自治区青铜峡,挺入内蒙古高原,又卷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冲出关隘,跳下第二级阶梯。师:这里有谁课前查阅了相关资料吗?
倪哲昊:我搜集了资料,而且从图上水的颜色也可看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冲刷和携带大量的泥沙,使得河水变得浑黄不堪了。师:是的,所以后来人们称它为“黄河”。王卓雅:但这地形的落差也有好处,河水从高处落下来,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许多发电站就建立在这段。
师:对,能从多方面看待事物。不仅如此,还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景观,比如著名的壶口瀑布(点课件)
师:黄河天下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
章希雅:跳下第二级阶梯,黄河就来到了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这里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徐兆祥:我从地图上还发现了第三级阶梯城市、人口分布更密、更集中,师:同学们太棒了,文字地图相结合,资料信息相整合,学中用,用中学,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环节
四、颂黄河,表衷心
过渡:就这样,黄河从冰峰流出,穿越神州大地,滋养着中华儿女,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要歌颂,赞颂黄河,各小组讨论用什么方式歌颂黄河?
1、小组商讨。
2、小组汇报。(1)先陆锐小组朗诵。
(2)章希雅小组决定课后收集黄河的资料(3)倪哲昊小组决定课后画画(4)周子豪小组演唱。《黄河颂》
3、小结:激情的朗诵,深情的演讲,无不诉说着我们对母亲河的热爱,初识黄河,我们已是思绪万千,激情澎湃,下节课我们继续沿着黄河探寻华夏文明。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