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坐井观天讲课说课材料
2011/10/19 9:30—10:10 星期三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能够正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课文的意思。
3.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懂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教学准备:
课本、青蛙、小鸟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前一课的生词 3分钟
二、谈话导入。3分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认识两个朋友——青蛙和小鸟。出示课题:(板书)坐井观天(讲解课题的意思)
寓言故事:通过小故事知道大道理
三、新授
(一)学习本课三个生字(沿 际 信)。初读课文,并用铅笔标上自然段。5分钟
(二)找出第一自然段,齐读第1自然段,圈出难懂的词语。(青蛙、井沿)5分钟
1、同学们,青蛙坐在什么地方?(画出井的示范图)
请学生把剪好的青蛙图片放在画好的图上。(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是井沿?
请学生找出井沿,将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图中的井沿上。)
3、师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了什么事情争吵起来呢?
(三)找出第2-7自然段,圈出难懂的词(回答、还用、弄错、无边无际、抬头、不信)
问: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对话就是一问一答。)20分钟
1、第2、3自然段是它们的第一次对话。(第2、3自然段 回答)(3分钟)
2、第4、5自然段是小鸟的第二次对话。(还用 弄错 无边无际)(5分钟)
(1)齐读第4、5自然段。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生举例)
大话: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5)“弄错”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
弄错:是搞错的意思。
无边无际: “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无边无际造句)
3、第6、7自然段是第三次对话。(抬头 不信)(7分钟)
(1)让学生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句子: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青蛙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我们来看看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玩一玩。A.将书卷成圆筒,请同学们用圆筒看天花板。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广阔的天空都没有看到,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2)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
(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4、找学生演一演,拿上青蛙、小鸟的图片,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5分钟)
5、师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不然会像青蛙那样天天坐在井里,看得事物比较少,目光狭小,又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多看看外面的事物。
6、拓展,展开想象。(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选做)如果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
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四、课后总结。2分钟
同学们,我们不能学井里的小青蛙呀!不要当“井底之蛙”!老师希望你们多看书,学习更多的知识,多去外面看看,多接触外面的事物。
五、课后作业
写一写,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用句子写下来。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课文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要高,才能看得全面。
教学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 “井沿”等字词的意思。图文结合,借助图片理解 “井沿”的意思。通过学生举例理解“大话”,“无边无际”。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课文的意思。(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要做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创新点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1)图文结合,学生模仿动作,帮助理解词意,读懂课文。(2)做实验,体验“观天”。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课题。
二、教学反思
第二篇:坐井观天说课
《坐井观天》
一、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本单元是寓言故事单元,都是通过借助一则寓言来讲述一些做人做事的最基本道理。经过一年的校园学习并结合当下的学生实际情况,在二年级中出现的问题之一便是孩子之间怎样和谐的相处,而本单元的设计恰好给了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契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单元的设计是十分合理和恰当的。
本课讲述的是关于青蛙和小鸟争论天大天小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且还自以为是的道理。《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接下来分别是《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以及《酸的和甜的》四篇课文。而本篇课文处于第一篇,其地位显而易见,是学生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本篇课文是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新课标》提出学生掌握学习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充分研读课标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上: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做到会读、会认、会写。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第二,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通过各种阅读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另外,本单元后的“语文园地”中有“口语交际”和“看图写话”的模块设计,于是在教学目标是设计中,我会通过分角色朗读并表演以及观察课文插图来让学生复述故事的手段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预计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重难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予以解决:
(1)当堂实验操作,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状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2)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天际,通过体会小鸟见多识广揭示寓意;
(3)设计“跳出井口之后”,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割裂的两部分。教法的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二学生学习的方法直接反馈与教法,于是我在这一环节上是结合两者来进行讲解的。
首先,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大理念。这一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对新时期建构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它认为:学习是进行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要求以合作学习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自我的主动建构性学习。它不但是当今教学法的翘楚,同时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新体现。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我设计了三个大的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中都以一个大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同时,在语文课堂要“书声琅琅”的理念支撑下,我的大问题设计以读为抓手,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另外,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此,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在对教材的深入研读、教法学法的充分论证,并把握了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认知水平之后,根据本课在本单元以及本学年中的地位,我设计两个课时完成本课,以下是我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实验操作导入和游戏导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将学生分作两组,控制组的学生用纸圈成筒状来对我提前准备好的一幅画进行观察,实验组的学生直接进行观察,给学生关于本课初步的形象的感知。为了避免导入和课文学习脱节和“导而不入”的状况发生,在学生形象感知之后,我会分别让两个组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画面,以此让导入环节从形象的感知初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上。
(二)第一个大问题设计。第一个大问题我设计的是: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第一遍阅读,让学生勾画出生字、生词并予以解决。生字词任务的顺利完成是之后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关键,结合我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我会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的方式自己解决自己出现的问题;再者,对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予以解决。最后我会通过单独和全班两种形式进行复查,确认本环节的任务解决得以落实。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出了我进行教学设计中“自主、合作”两个理念。
(三)第二个大问题。第二个大问题我设计的是:细读课文,理清文脉,通篇会意。第二遍的阅读在生字词解决的基础上进行。此环节,需要学生细读课文并解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标题的任务,该任务既是对第一个大问题的重复检查,又是对下面延伸环节的过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此环节往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问题任务的解决以个体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通过小组学习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比赛内容可以是学生的自由表达,也可以是教师以完形填空的内容进行。这种形式是小学课堂最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这一环节的设计践行了“自主、合作”的理念。
(四)第三个大问题。第三个大问题我设计的是:精读课文,分析文段,重点探究。该环节的重心回到文段的理解和掌握上,我分别设计了“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每一次对话的内容是什么?”以及“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三个分问题。通过三个分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来汇总解决大问题。此处要这样设计是因为:第一,如果全班共同解决任务,时间上有所不及;第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第三,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也是教学和口语交际活动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另外,通过以上的任务解决模式,也继续践行“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设计理念。
(五)归纳总结,作业布置。以上环节的顺利完成,是本节课教学的成功表现。在结课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份作业:回家之后让学生只看课文插图,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这份作业的设计至少可以完成三个意图:第一,对生字词的检查;第二,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的检查,第三,对学生口语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是家校合作教学模式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
至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全部结束,在第二课时的预期设计中,我将延续第一课时的理念,以任务解决的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索”的理念,以大问题引领的策略进行教学。将涉及到“品读体验”、“角色扮演”和“拓展延伸”等内容。
六、板书设计分析
板书设计上,我利用多媒体投影和黑板两种媒介,多媒体投影上展示图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小组竞赛的题目等。黑板板书展示如下:
13.坐井观天
第三篇:坐井观天说课、教案、反思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坐井观天》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真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课堂实践中我的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六十个孩子就有六十只青蛙,六十只小鸟。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
及独立性。
其次,我注重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这节课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注意了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我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他们也能在小组的帮助下区分角色的特点,先自由练读然后再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读。这不仅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而且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小组成功的喜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当我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练习时我发现:学生们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这样才利于学生们整体综合发展。其二,这节课我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十分单一,如:真好、不错、真棒、好极了等等。我想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判断性、鼓励性和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时不光要表扬学生还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个判断,并用
具有一定高度的语言加以概括,真正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
第四篇:二年级上坐井观天说课
二年级上《坐井观天》教学说课
回龙镇王垸小学
覃运兵
一、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为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知识时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刚学时自我感觉很好,以为自己学够了,待到要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能力目标: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朗读好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请生齐读。
2、“观”是“看”的意思,那么“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检查学习情况。(1)开火车读生字。
井 观(换部首法:现)沿(跟“没”比较)累 那(反义词“这”)弄 错 际 相
(2)我会读词语。出示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3)我会读句子。请生读,师适时评价(语气、语调、情感)
①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②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读的句子是课文中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二次对话,故事发生在有一天„„
1、学习第一节。
(1)师引读:青蛙坐在哪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哪儿?(2)理解“井沿”,同时指导“碗沿、河沿”。(3)男生读青蛙句,女生读小鸟句。
2、聪明的小朋友认真读课文,一定能找到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下面请小朋友再次读课文,用“——”划出青蛙的话,用“ ”划出小鸟的话。学生读文找句,师巡视。
(2)分角色读。
①师生分角色读:师读青蛙的,生读小鸟的。
②第一、二组跟第三、四组分角色读:
一、二组读青蛙的,三、四组读小鸟的。
③看书本师生配合读好课文: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其余 的老师读。
(四)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课文中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认为天无边无际,到底谁对谁错呢?
2、请小朋友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师小结:小朋友还知道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呢?
4、现在谁能来说说“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呢?
(或者:现在谁知道“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用来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5、你想做怎样的一个人呢?
(五)续编故事结尾,升华主题。
1、最后,小鸟诚恳地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听了小鸟的劝告,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复习生字,描摹“井、沿、那、际”四个生字。
(六)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跟父母分享,还可以跟父母分角色演一演。
七、教学反思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这样才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第五篇:二年级《坐井观天》说课材料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说课材料
长汀水东小学
吴发波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四组第十三课。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这则寓言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本课位于教材的第三组,这组教材围绕“怎样想问题、看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第一篇课文“识字4”与本组课文都有一定联系。而本篇课文则第一个分说了道理。它处于承上启下及过渡位置。因此,本课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二、说目标:
低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中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而且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从父母那里、从自己的课外读物中已经听过这个小故事。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已经熟悉的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 验。”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字个字。
2、情感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叶老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我设计了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为主。融入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课件、表演等形式,营造愉悦、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鼓励学生惊醒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带着思考走出课堂”的有意探索。
四、说教学流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动画(课文中的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我安排了如下版块: 首先是顺读。在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生字要多读几遍。这样,将一篇生课文原原本本的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勇于面对并主动解决学习困难的意志。
其次是研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是美读。鼓励学生深入到故事中去,把自己当成是青蛙或者小鸟,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再进行表演读等环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了青蛙对天的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本文有3个生字要求会认。我设计了随文识字。井沿的沿字,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张生字卡片,在黑板上画一口简单的水井,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沿字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学生既能学会读音,又能了解字意。际和信字我采用换部件和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了丰富词汇积累,我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动静结合,指导写字: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 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0个,我从中挑选5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容易出错的笔画,提醒学生写时注意。写完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个字,小组内展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是为生活服务。”本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犯了类似青蛙一样的错误,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体会。学生自由交流,比赛谁想的多,谁说的好。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兴味盎然,高潮又起。
六、课堂小结,设置作业: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小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青蛙由于身处井底,眼界受到了限制,对天的大小的理解很片面,并且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我们要引以为鉴。大家要向小鸟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做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学生。”我设计了如下作业:猜猜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以上仅是我对《坐井观天》一课的说课设计,真正运用到实际中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由于时间仓促和受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
我想,如果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能读的进,记得住,用得上,从文中来,到文中去,那么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一定会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