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年月日教学案例(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6:2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年月日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年月日教学案例》。

第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年月日教学案例

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案例

碧湘街 万 卫

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教材例2给学生分别出示了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两张月历卡,根据实际,我选用的是2014年2月和2012年2月两张月历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数是不同的,这样引出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然后再利用“做一做”中呈现的1993年至2004年的二月份月历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判断方法。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2-3张年历卡片(10中不同的年份),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谁先说说你是在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

生:我是 年 月 日出生的,每到 月 日就是我的生日„„

师:你们说得真好!你们有生日,我们的祖国也有生日,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新中国是哪年、哪月、哪日成立的吗? 生: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2.揭题

师:说得非常好,很准确!每年10月1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那么你们的生日和祖国的生日都是用年、月、日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

年月日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出示天体运行模拟演示图)

二、探究新知

生:观看大屏幕天体运行

师解说:(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跑一圈的时间大约是一 个月,地球自己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天。)

1、体验年月日的长度

(课件出示)说一说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

师:年月日和我们形影不离,日日相伴、月月相随,那么谁能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一说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吗?

学生活动:分别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一日,一月,一年有多长。

师小结:你可真聪明啊!看来同学们对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年月日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的探究年月日。

2、认识大小月

师:(课件出示2014年的年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看前面的大屏幕,这是2014年的年历,观察年历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你的学具年历卡,在2014年的年历表上,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吧!

学生活动后,交流汇报: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这几个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是30天,这一年的2月份有28天。

师小结归纳: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找得又对又快!你们真棒!同学们坐好,一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同学们2014年有31天的月份有?(板书:1.3.5.7.8.10.12)共几个?

生:齐说有7个。

师:有30天的月份有几个? 生:齐说有4个

师:那么谁能给有31天的月份起个名字呢? 生:老师我想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

师:(课件出示大月)你起的名字真好!你真聪明!那同学们一起来说有30天的叫什么呢?

生:小月(课件出示小月)师:你们真棒!那与众不同的2月在这一年里我们可以叫它平月,(课件出示平月)

师:你们记住了吗?闭上眼睛记一记。3.记住大小月的方法

师:这些大小月很重要,需要我们牢牢记在心里,你们有哪些记住它们的好方法呢?

根据回答,介绍歌诀法,解释“腊月”指的是12月,一起齐读歌诀法;展示数拳法,一起数拳头记忆。

4.计算一年的天数

师:大家知道了2014年的大月每月有31天,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有28天,那么这一年的全年有多少天?你们动笔算一算,算完后小组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 方法一:31+31+31+31+31+31+31+30+30+30+30+28=365(天)我们是把2014年的每月的天数加起来了,求出2014年全年有365天。

生: 方法二:31×7+30×4+28=365(天)我们是这样想的因为2014年有7个大月,每个大月都有31天,我用31乘7。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我用30乘4,2003年的二月有28天,所以我用31×7的积、加30×4的积的和加上28,这样就计算出2003年全年的天数是365天了。

生:方法三:30×12+7-2=365(天)我是这样想的我把2003年的12个月的每个月的天数都看成30天,用,因为有七个大月有31天,所以我们用30×12的积加7,还有个特殊的2月份,我再用30×12的积加7的和减2,这样我就计算出2003年全年共有365天了。

生:方法四:31×12-7=365(天)我是这样想的我把2003年的12个月的每个月的天数都看成31天,用31×12,因为有4个大月有30天,还有1特殊的2月份有28天,我用31×12的积减7的差,这样我就计算出2003年全年共有365天了。„„

师小结: 啊!同学们可真聪明啊!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课件出示)你们可真了不起啊!同学们求出了2003年的全年有365天,那么每年都是365天吗?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5.认识平闰年

(出示2012台历、2014台历)

师:观察这两年的二月份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2014年的二月份有28天。生:我发现2012年的二月份有29天。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准啊!我们把二月份有28天的年份叫平年,二月份有29天的年份叫闰年。

师:为什么有的年份2月份是28天,有的年份2月份是29天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并认真的听,(课件解疑)

学生生集体注意观看大屏幕。

师:知道了平年的二月份有28天,闰年的二月份有29天,老师告诉大家除了2月份以外平年和闰年的其它月份的天数都是一样的。谁能很快的说出闰全年有多少天呢?

生:闰年的全年有366天,因为闰年的2月份比平年的2月份多一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所以闰年的全年就有366天了。

师:你计算的非常准确!你真棒!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填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生:先观察,再口头填表格。

师:同学们看你们填完的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讨论一下!

生:我发现每连续四年中就有一个闰年。生:我发现四年一闰。

生:我发现闰年好象和4有关系。„„

师:你们非常聪明,要判断平年和闰年都和4有关系,那么有怎么样的关系呢?

师: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生:老师我想既然判断平年和闰年都和4有关系,可以用年份数除以4吗?

师:啊!非常聪明,就是用年份数除以4,同学们一起来看这张表,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呢?(出示课件)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凡是闰年都是4的倍数。生:我发现要想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用这个年的年份数除以4,如果刚刚除尽这一年就是闰年,不能除尽就是平年。

„„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得很准确!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验证一下这个规律是不是万能的?快动笔吧!(课件出示2004÷4 1900÷4)

生:是闰年。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这是1900年2月份的月历,它有28天,所以1900年是平年。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听好了,(课件出

示结论)老师告诉你们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的数时,这个年份数必须是400的倍数,它才是闰年。你们记住了吗?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吗?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你们都很聪明,那么想不想来“比一比谁聪明呢?”

三、练习提升

1、聪明得小法官:

(1)每年都是365天。(2)闰年二月有29天。

(3)儿童节前一天是5月31日。(4)小华的爸爸到重庆开会,9月31日才回来。

2、糊涂的小淘气:找错误。

3、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可真好啊!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多呢!那老师想送你们一个词语,但是要你们来猜:“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贵,”是什么?

学生汇报:时间 师:对呀!时间是最宝贵的,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时间的一些知识,不仅要运用它们会计算,更应该懂得时间的珍贵,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像珍爱自己的生命那样去珍惜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向阳小学杨建雄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被除数个位上除以除数,应在个位上写0。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为什么商的个位上要写0的道理。

教学目标

l、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并用乘法来验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情景导入

小朋友,中国羽毛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在奥运会上多次夺得冠军,领奖台上一次又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为祖国争光。我们小朋友喜欢打羽毛球吗?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一、探索计算方法

一个学生读题:老师带来了62 个羽毛球,要分给三个班级,平均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羽毛球呢?还剩几个?

学生根据题目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

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个别同学交流答案及方法。教师指出: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忙,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通过学生回答怎样列竖式板书。

1、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2、说说遇到什么疑惑,同桌研究个位上2除以3不够商1,怎么办?

(教师指出:个位上2除以3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

3、小组内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个别交流、同桌互说。

4、接着完成题目,完成板书。

二、巩固计算方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己做一做。交流答案。说说个位上为什么写0。

2、展示图中同学做的,为他批改。

(1)展示另一个同学做的(“想想做做”第3题:改错题)

(2)学生检查,说说找到错误之处,逐一改正。

(3)怎样才能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4)学生写出验算过程,一人板演。

3、“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分组练习、6人板演。

集体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答案进行分类(商末尾有0的;没有余数的;有余数的)(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分组)让学生说说91÷3个位上为什么有0。

4、“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组练习,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第6题:天渐渐暗了,同学们准备搭帐篷了。(展示搭帐篷情景)一学生说:“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需要多少顶帐篷?”

学生同桌讨论;个别交流想法;再说说为什么要多搭一顶帐篷。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五、课堂作业。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住新房》教学案例

西坝小学方建新

一、教材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由于学生只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 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生能在预习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教材的问题情境,探索、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

②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③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②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方法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法与算理。

五、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整十数乘

一、复习旧

整十数)

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的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为后面

20×2010×指名回答。50×30600×20 12×40130×160×40200×50

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 算乘法。

学生黑板板演。的学习做铺垫。

23×358×4165×

1、师:今天,我们的好朋

友淘气特别高兴,因为他

出示情境图

家买了一间新房子,邀请

学生认真观察。

我们大家去做客,你们愿

意去吗?(愿意)这节课老

二、师就跟随大家一同到淘 创设情

气家看看.生:这栋楼共12层,每2、师: 你能根据图中的层14户,一共能住多

兴趣。

少户?

3、师: 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 4 × 1 2 =

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

生学习数学的时又激发了学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图,让学生感一个生活情境学生实际创设结合教材与

境,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提出问题

生:今天的算式是两两位数”(竖

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位数乘两位数的乘式)的算理做察,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法,以前我们只学过了铺垫,使学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两位数乘一位数,两生能够较好地

同?

位数乘整十数。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

5、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乘

1、学生独立探索。

两位数的乘法。(板书:

2、小组交流。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汇报结果。

6、师: 这栋楼房大约能

方法一:

住多少人呢?你能帮他算

14×10=140

一算吗?

14×2=287、师:还有其它算法吗?

140+28=1688、师:第一步,先用乘数

方法二:

12的个位数2去乘14,所

10×12=120

得的数的末尾与乘数个

4×12=48

位数对齐;第二步,用乘

120+48=168

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4、生:还可以列竖式

得140,将得数的末位和

方法三:

乘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 12 =1 6 8

次乘得的积加起来。4

注意:

× 1 2

①竖式计算格式,强调理8„„„14×2

解对应位置要对齐的道4(0)„„14×10

理。6 8„„„28+140

② 140中的0启到占位的作用,可省略不写。

作用。了学生的主体间,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空提供了广阔的掌握其算法,法”的算理、乘两位数的乘计算“两位数生理解用竖式难点,也为学节课的重点和确地突出了本欲望,不仅准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激起流→汇报结果探索→小组交通过学生独立

1、加深对所学

9、师:比较这几种算法,说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0、教师归纳、指导 ① 第一、二种算法运用的策略,是把两位数乘两学生交流、思考。

位数算式转化为简单的2 个乘法算式,然后再相加。

② 第三种算法,它的算理与第一种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知识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三、1、师:像这样用列竖式方

1、巩固本节课

巩固练

法计算乘法你会了吗?

1、学生板演。

2、师:让我们小试伸手

2、集体订正。

来做几道练习题,请同学习们翻开书26页做一下26

页的<<试一试>>

握情况。

2、检查学生掌所学内容。

四、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

学生回答。

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结 吗?

六、板书设计

住新房(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这栋楼一共有多少户?14 × 12 =1 6 81 4× 1 28„„„14×21 4(0)„„14×101 6 8„„„28+140答:这栋楼一共有168户。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能力:在已有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发现问题

1、你会做的练习有哪些?

2、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惑?(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解决的策略)

3、你学会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谈话并出示投影片。

同学们,你见过或玩过套圈的游戏吗?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中信息。

分别交流男生、女生各套中的个数。

3、出示问题并交流。

问: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

4、教师引导。

如果我们选取一个数据表示男生或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那么,就容易判断谁套得准了。这个数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出的个数。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5、设疑,展开交流。

提问: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准的个数?

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的方法有两种)

① 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个男同学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

板书:移多补少

② 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板书: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6、解疑,探索结果。

问: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吗?为什么?

讨论: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练习,使之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预习布置

练习九1——3题,自己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平均 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 教学内容:求平均数  教学目标:

知识: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力: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合作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情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课件 班班通电子白板  教学设想: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深化提高”四个步骤。

课一开始,便用班班通出示了两个小组投篮比赛结果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奖牌给哪组?》,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移多补少、计算平均数等等,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而且这一过程的设计也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了实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帮小熊进冰糕、儿童歌手大奖赛的评选、植树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知识,从而也发现了其它的一些问题,再次解决问题。学生在反复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同时也提高了自身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

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示篮球比赛结果的统计图。师:这是某两小组比赛的情况,谁能说说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发言,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二、(一)活动二:那一小组的实力更强一些

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哪个组的实力更强一些呢?(展示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

师: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给优秀裁判以表扬,各小组加油哟!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问:在比赛中,男生组一共投中了25个,女生组一共投中了24个,但人数不相同,哪组的实力更强一些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

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5+8+4+2+6)÷5=5(个)(板书)第四组(6+5+6+7)÷4=6(个)师生小结比赛的结果。

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考篮球比赛的实力,最后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比赛人数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

(二)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反馈意见,师生共同评价,意见合理都要给与鼓励。

二、1、你会做的练习有哪些?

2、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惑?(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解决的策略)

3、你学会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谈话并出示投影片。

同学们,你见过或玩过套圈的游戏吗?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中信息。

分别交流男生、女生各套中的个数。

3、出示问题并交流。

问: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

4、教师引导。

如果我们选取一个数据表示男生或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那么,就容易判断谁套得准了。这个数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出的个数。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5、设疑,展开交流。

提问: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准的个数?

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的方法有两种)

① 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每个男同学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板书:移多补少

② 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注意让学生说明求和之后除以4)

板书: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6、解疑,探索结果。

问: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吗?为什么?

讨论: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练习,使之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预习布置

练习九1——3题,自己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下载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年月日教学案例(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年月日教学案例(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桌上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一袋红枣和一袋木耳。它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柏槐小学佐东婵 一、学会自主地提出问题 体会: 1、素质教育的课堂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体现。 2、要......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让爱意回荡在师生之间翟镇镇二里头小学 刘晓敏 让爱意回荡在师生之间 一、 案例主题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错因和改进 在小学生的作业与练习中,错题随处可见,虽然我们任课教师一次又一次地纠错,但部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进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无奈与厌恶。本文是就小学生......

    小学数学三年级案例分析5篇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案例

    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纸坊七小余长春 小学体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首先要根据小学生体育课的特点和室外上课的特点组织教学,要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运动与思维活动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doc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案例评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都是新中国的小主人,谁知道,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师:你们还记住了哪些难忘的日子? 师:刚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