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针对心理健康活动《开心你我他》的案例分析
具体分析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安排了三个环节,简单朴素,来源于生活。活动的开始,我以老师自身的不开心导入,引起幼儿的共鸣,确实我最近牙齿疼了好久,牙龈也肿了一个多礼拜,在平时孩子们也觉察到了我的难言之隐,都会主动来关心我,于是我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入不愉快的情绪中,接着由老师转入幼儿这一主体,我抓取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个别活动掠影,看看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的情景,使幼儿有一种切身的感受,感知自己不开心的情绪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开心或伤心的事情,学习调节情绪,寻找快乐。最后,分组自由游戏,通过多种渠道发泄不愉快的情绪,把活动推入高潮,在孩子与孩子、孩子与教师之间传递快乐、享受快乐,放飞快乐中自然结束。接下来,我将对活动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的情绪共鸣。
1、(教师捂着脸,痛苦的表情)引起幼儿的好奇。(幼儿有些骚动,还没有稳定好情绪。)
2、老师最近牙齿好痛,今天脸都肿起来了,怎么办呀?(幼儿都很有生活经验,知道牙痛应该看医生去,因此孩子们都建议我去看医生。)
3、现在我好痛,心里很不开心,你们快来帮我想想办法吧!(引导幼儿来帮助我,有个别幼儿想到了要帮我揉揉脸,于是我就请他上来为我揉揉,我想以此来打开幼儿的思路。)
分析:这是以老师的亲身感受来感染幼儿,引起幼儿的情绪共鸣。到多功能厅上课,幼儿相对很兴奋,我在还没有稳定好幼儿情绪的前提下开始了活动,因此一开始幼儿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到我身上,他们想出来的办法也很单一,看医生是最多的,只有个别孩子想到可以帮我揉一揉,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幼儿上来亲手帮我揉揉,想以此机会来打开幼儿的思路,想想看除了请医生帮忙以外,我们小朋友还有什么办法让老师开心起来?由于我的引导语不够明确,幼儿的办法很局限。
(二)排解不开心情绪,寻找快乐。
1、由老师的不开心引出幼儿的不开心。
老师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你们有吗?我们小朋友会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情呢?
2、(播放幻灯片)看看谁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为什么?(将幼儿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屏幕上,他们在看到自己和同伴在活动中的掠影时,都显得很激动,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3、让幻灯片里的主人公来讲讲自己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请小朋友想办法让他(她)变开心起来。
4、幼儿自由讨论,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出来的好办法。(以一日活动中的幼儿为主角,让他们上来讲述当时的情景,请小朋友来帮忙。真正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情,幼儿就比较有经验,想出的办法也多起来了。)
5、我们还会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你是怎样使自己变得开心起来的?
6、教师引导幼儿把生活中的不开心变成开心。(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此时正好遇到了一位不开心的小朋友,这一环节我事先没预设到,想到这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将不开心转化为开心,于是我马上接住了孩子抛来的球,将这个不开心的孩子呈现到大家面前,看看我们的孩子该怎样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其实这个孩子的脾气很倔的,动不动就板脸发脾气,一生气就非得好好哄才行,于是,借今天这样一个机会,我想让我们的孩子来解决这个难题。他们有的要送她玩具,她摇头;有的要和她一起玩,她摇头;有的要给她一个拥抱,还是摇头&&大家想了好多办法,效果都不大,这时有个孩子想到了要给她贴纸,她倒点了点头,平时她很喜欢贴纸,这下投其所好,总算让她点头了。我考虑到时间问题,于是没有让她真正开心起来就草草收场了。)
7、小结: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小朋友,让大家一起来帮助你,把你的不开心变成开心,其实呀,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_@我是分割线@_@ 分析: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围绕幼儿在园的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自己找到排解不开心情绪的方法。引导幼儿将自己不开心的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帮忙解决,使大家都变得开心起来。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幼儿能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到适合的方法,这种突发事件比预设来得真实、鲜活,幼儿也便于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多种渠道发泄情绪,放飞心情。
1、我们小朋友很能干,自己就能把不开心赶跑,你有哪些赶走不开心的好方法呢?
2、向孩子们介绍并尝试几种赶走不开心的好方法(深呼吸、大喊一声、出气包、传染快乐等),一起来试试。(教师介绍的发泄方法,幼儿很感兴趣,从幼儿的表现就能看出,积极性很高,全都投入到了活动中。)
3、分组发泄情绪:
●民间游戏区: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
●小舞台:跟着音乐唱歌、跳舞。
●心情话吧:打电话聊天。
●美工区:让孩子们把不开心的事画在纸上,折成飞机,让不开心飞出去。
●深呼吸等(可根据幼儿的回答适当增加项目)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发泄不开心的情绪,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4、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放飞快乐,让开心永远伴随你、我、他(自然结束活动)。
分析: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只有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和探索,才能加深他们对健康快乐心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这些活动区域,在我们平时的一日生活中也经常接触,但此时去玩,带有了更明确的目的,怎样将不开心发泄掉,转化为不开心。而且这些发泄的方法也是有一定心理学理论的,幼儿在操作时,脸上的表情就可以折射出他们心里的变化。而刚才突发的小插曲,我发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开心地和同伴一起手拿彩带,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时才真正让她开心起来。峰回路转,我的活动目的也达到了。
第二篇: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学生抑郁情绪调适与训练案例分析
含山一中
任立兵
案例陈述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长陶晓蕊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班级工作没有从前那么主动了,几次单元测验成绩都比以前差。几位科任老师也不约而同地跟我反映,她上课总是闷闷不乐,忧郁寡欢,好像有无限烦恼似的,不仅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老师叫她,她也心不在焉,好像有什么心事。
在耐心的询问、周密调查之后,我找到了两条令她情绪不佳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学习方面的原因。在七年级上期末考试之前,她给自己定了要考进班级前3名,年级前10名的目标,结果她只名列第8名,年级22名。为此她还哭了一场。后来,提到学习,她的心情就非常不好。另一个原因是人际关系上的原因。升入初中后,为了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纪律状况不佳的同学尽快进步,我班开展了“一帮一”活动。我安排她帮助同桌的男生。那个男生经常向她请教,有时还去她家里请教,耽误了她不少学习时间。最令她烦恼的是,纪律班长几次批评她违反自习课纪律,起不到班干部的模范作用。同学们也嘲笑她没有帮助同学,倒让别人给“帮助”了。就这样,她觉得左右为难,有口难辩,烦得很,对同桌、同学,自己都不满。就这样,她整天悲观失望,缺乏活力,还经常头痛、头晕、失眠,没有食欲,体力衰退,尤其是情绪比较忧郁。
分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快乐,然而人生中总会有逆境,显示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冲突和矛盾,面临这种境遇,人的心理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悲哀和抑郁。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体验过悲哀的感觉,它虽然是人感到不快乐,但其中却蕴含着积极的因素。而抑郁则不同,它只会是人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状态,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行动迟缓,甚至丧失信心,从而把人彻底击垮。
看到班级这位原本处处优秀的班长此时的表现,我可真是心急如焚啊。怎么办?我首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跟一些有经验老教师交流,上网查阅资料,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后来,我又进一步了解到有关抑郁情绪的相关知识。
抑郁一直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精神病学中的“普通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失调症。表现为少言寡语,孤独沉默,对中卫的一切事物失去兴趣,总是过分自责,遇事总往坏处想,一点细小的过失也会带来无穷的烦恼。在大多数人身上,抑郁像其他情绪一样,只是偶尔、短暂地出现,难题解决了,抑郁情绪也会随之消失。如果悲伤、忧虑的情绪长期存在,就容易导致抑郁症,对人的危害是极大的。
抑郁情绪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几大的影响。抑郁的孩子因常感到忧郁哀伤,不会主动交朋友,甚至别人主动接近时他也会逃避。由于在别的孩子眼中这种拒绝的信号,以致于处处被排斥或忽视,而使得其养成孤独、怯懦的性格。抑郁对青少年的另一个影响就是课业。它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减弱记忆力,干扰解决为题的能力,并降低思维效率,从而使学生难以完成学习活动。
真是太好了,这些症状不正是在她身上最鲜明的表露吗。那么,怎么样去医治这位深得我信任的班长呢?于是我深入,寻找医治手段。
方法
那么,怎么样才能远离抑郁,保持乐观呢?
远离抑郁,首先要客观地分析自己所忧虑的事儿。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候感到情绪异常烦躁,但还说不出为什么。事实上,这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剖析一下忧虑的根源,这对减轻忧虑会大有裨益的。
美国学者卡耐基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四步消除忧虑法”,即当你产生忧虑时,应该从一下四个方面着手分析:
1、我忧虑的是什么?
2、现实状况下,我能怎么办?
3、我决定怎么办?
4、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做?
其实,这四步就是告诉我们在忧虑时应注意冷静地进行心理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找出原因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调节和解决。
其次,还应该加强个性锻炼,培养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生活好比以免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积极的结果来自于积极的心态,只有保持乐观心态对待生活的人,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失意和烦恼,不为抑郁所困。此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
1、宣泄法
学会奖自己的忧伤、痛苦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要敢于把自己不愉快的心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里人倾诉,或采取其他迂回的方式,从宣泄中得到解脱。2
同时,向别人倾吐心中的烦恼,可以让别人了解你,并帮助你消除抑郁。
2、学会自我调节
须知万事如意只是一种良好的祝愿,事实上,万事都随你心愿是不可能的。不要过高奢望,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才能走出抑郁的困扰。同时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积极的方面着想,保持开朗的心情
3、相信自己
古语云:“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有许多同学由于自信心不足,害怕失败,越怕越不敢尝试,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整天闷闷不乐,自怨自艾。事实上,只要你勇敢去面对,你就会发现你的忧虑、烦恼的事实际上比预想的要简单得多、容易得多。
4、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维持良好情绪的良药。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文娱体育活动,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可以消除心理紧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克服忧愁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利用课余时间找她交心,帮助她分析产生这些行为的心理原因,重新帮助她确定学习目标,目的是给她减轻心理压力。结合学校大家访活动,每周上她家里一次,跟她奶奶(因为她是个留守学生)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从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对父母的情结给予安慰、鼓励找到自信。同时鼓励她参加文体活动,多跟同学们在活动中交流,在笑声里建立信任和友谊。就这样,我的这位班长陶晓蕊一点点地回归到她的轨道。
第三篇: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与实操案例论文个
人分析报告
姓
名:身份证号:学
号:培训中心:奥鹏教育考试日期:完成时间:阅卷教师:阅卷教师:阅卷教师:论文成绩:
杨 琴
***326 as201305626180 2013年
2013年8月2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个人分析报告
姓名:杨 琴
时间:2013年8月2日
摘要: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和榜样作用。李侣侣同学的攻击性行为是受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和父亲的错误引导。使他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王”,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攻击性行为、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 人际问题、学习问题 家校配合 共同辅导
一、学生基本情况
李侣侣,男,11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二、主要问题
1、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戏弄人。
2、学习习惯差,上课时爱说话,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三、分析与诊断 原因分析:
该生从小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父母离异,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爷爷奶奶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四、.辅导策略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家长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五、个案辅导成果
一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李侣侣同学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李侣侣的转变可真大啊!”
参考文献:(1)《心理健康辅导员基础理论》(2)《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体辅导》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小军(化名),男,20岁,某大学大二学生。大一刚入校时,朴实的装束,憨厚的性情和不善言谈的性格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勤奋好学,成绩出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遇到一个女孩子,女孩那热情开朗、能说会道的性格,像花一般甜甜的笑脸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整个一上午,他的眼前一直浮现着她的笑脸。那一天晚上,他失眠了。以后,他整个人都变了。想向她表白,又缺少勇气,整日精神恍惚,学习热情一点儿也没有了。他经常在人群中寻找女孩的影子,想看她一眼,和她说一句话。有一天,他看见她和一个男生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他想把她忘掉,却总是失败,每次在路上遇到她,总要不由自主地多看她一眼。他觉得自己真是没用,他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她,离开学校,可是,想起父母的嘱托和自己的前程,他内心矛盾万分。
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他排忧解难,告诉他该怎么办?谈谈你的看法!
2、我们宿舍平时为了一些琐碎的小事经常会发生吵架,互不相让,搞得相互之间很不友好,宿舍气氛紧张。我喜欢中午午休,有的同学不喜欢午休,在宿舍看书听音乐或者聊天,弄得我无法安宁。早上我起得早,有的同学说我吵醒了她们,对我有意见。我是个很讲究卫生的人,可有的同学很邋遢,果皮瓜子壳随地扔。我生活在里面感觉很不舒服,好多次我想跟她们沟通,可最后还是不欢而散,无法解决问题。最后我实在没办法,跟辅导员提出要换宿舍,可辅导员说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该怎么办呢?
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该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帮助她(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3、Z系10位同学通过学院实习就业招聘会,经过双向选择,进入Y企业实习。Y企业为国内前五位的知名医药集团与香港一家公司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过千万美元,地处广州,环境优美。公司为科研、生产一体化医药企业,按照GMP要求设计,包括固体制剂楼、液体制剂楼、综合立体自动化高架仓库、研发中心、办公营销中心等功能建筑。公司刚刚建成,正处于起步阶段,计划生产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冻干粉针剂、大输液、小针剂六种剂型。各剂型工艺流程先进、已进的生产设备均为德国、英国、意大利进口,自动化程度高,性能优秀。Y企业具有一定的实力,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同学院有良好的合作,转正后给高职学生提供的待遇水准为市场平均水平。
Z系的10位同学均为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Y企业实习,实习3个月后,几位同学向辅导员提出集体离职,另找单位,主要有2条原因,一是实习3个月期间,同学们感觉做的都是杂活,比如文档的复印、投料、灯检,多是重复性的劳动,技术含量不高,像打杂,不像实习;二是实习期的待遇较低,尽管公司承诺转正后收入会有较大提高,并且由于公司刚起步,很多薪酬较高的管理和技术岗位缺人,但同学们在重复的劳动中觉得看不到希望。
问题一:请分析这种情况下,实习生是否需要更换实习单位,并简述理由。
问题二:对于即将面临实习的高职学生,在选择或更换实习单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并做简要说明。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抑郁情绪
极端案例
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专家分析
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自杀倾向
极端案例
今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专家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