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学生设问法到学生设题法
从“学生设问法”到“学生设题法”
语文阅读的“学生设问法”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课文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或自行设计问题由同学讨论解答,或发现疑点向同学征答,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由学生运用实践的教学方法。”汉代刘向说:“智莫大于阙疑”。学生设问法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探究,共同合作解决语文学习上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学生设问”包括“设疑”和“质疑”两大层面:“设疑”是学生自主研读课文后有新的发现和体会,或者是产生个性化的解读。而这些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心得领悟往往没有经过深入的分析和辨证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把自身的观点完整表述出来,实现与其他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互动,进一步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另一层面是“质疑”,“质疑”有对自身的质疑和对传统常规的质疑之分。对自身的质疑源自于学生自学过程中对课文存在着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因无法解决问题而提问征答。对传统与常规的质疑则是学生与教材编者、教师、专家甚至是作者有不能苟同的地方,提出质疑,期待商榷。
新课标关于师生“主体性”问题上有这样的阐释:“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生设问法”的关键在“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问”,不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设置几个或几组问题,学生机械地、被动地定向讨论,最后由老师点评;也不是任由学生乱弹琵琶,随意地去提问。两种情况都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学生设问法”教学应该是一个双边交互性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课堂交流,共同总结的过程。
传统的“学生设问法”又大体给学生的设问规范为“题解设问、语词设问、文意设问和写作设问”四个方面。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遵循这四个方面的设问范围,万变不离其宗,在不脱离原文基本大意的前提下,又能提出多元化的见解,从而“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一、“学生设题法”教学
“学生设题法”是在“学生设问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的“升级版”教学策略,指的是在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与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相结合的引领下,教师指导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自主学习过程中,依附文本掌握考试题型,理解出题者意图,分析题目所考察的能力,从而确立学习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最后代入出题者角色,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问题,以设立出高质量的问题来促进阅读教学并提高语文应试应用能力。
语文阅读中的“学生设问法”之所以要“进化”为“学生设题法”有其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必要性。客观上来讲,在高考指挥棒下,高中语文教学在充分发挥人文功能的同时,要注重渗透考试大纲的整体思路,教会学生考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学生设问法”主观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局限。首先是无序性。由于学生设问法必须是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才能运用自如,而部分学生缺乏自主预习,在课堂上就随便提问,提出的问题鸡零狗碎,完全没有经过逻辑分析与思考,这样课堂教学就无法组织,且无法建立一个完备有序的知识系统。其次,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设问法”忽视文体意识。文体意识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比较多的强调,但在阅读教学中却少有人提及。新课标要求对选文按照文体进行分类,对文体特点的共同强调和统一标准,突出了文体特点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学生设问法”过分强调单一文本深层探究,忽略了对文体特点的延伸和文本纵横向的比较,这使阅读教学内容过于单薄。再次,传统的“学生设问法”教学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学生设问法”教学的局限性在于规范的四个设问方向会引起学生出现“思维固化”、“千人一面”的情况。套用传统阅读模式就能够完成提问任务,阅读每一篇文章虽是能提出质疑,却只能从文本层次上发现问题,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都严重不足,设问的空间只能是越来越狭窄。就像“人性中存在反人性的因素”道理一样,创新中也存在着反创新的因素。
根据时代的特点,通过扫描了“学生设问法”教学的部分思维盲区,并加以改进自身的不足,“学生设题法”更具有进步性。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设题法”的实际操作可以概括为六步――“定向、自学、?O题、讨论、对照、互测”。
定向:教师确定好教学内容,主要是告诉学生阅读课文的文体特征与总体写作思路,使之提高文体意识的同时真正掌握各类文体的特征。例如讲高二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自行把散文中的写人叙事类的文章设置为一个专题,再向学生阐述写人叙事类散文的总体思路:写人对象是谁;写了什么事(形),表达了什么情感(神),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桥梁),并以其中一篇文章作为例子进行详细分析。
自学:学生根据文体写作思路,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法,自行研读,独立思考,并且根据过往的做题经验代入出题者的角色,自行创设情境,思考当自己是出题者时,有哪些知识点是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察。
设题:学生先掌握范文的总体写作思路,再从文本层面、作者层面、读者层面三个方面开始设置一套标准的阅读题目,要求配有答案(可以是开放性的,但是要有答题要点)。
讨论:讨论的范围不仅限于题目的答案,师生之间或者同学之间更应该关注的是题目是如何提出来的,里面包含的逻辑与思路是否正确。
对照: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设题情况的对照、学生设题与课后练习题目的对照之外,着眼于高考题目的设置与学生设题情况的对照,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设题才是最科学的,必要时要指出学生设题的不科学之处,并且共同进行修改。
互测:互测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和教师自我总结的过程。学生对课文的多元理解也体现在他们设置的题目上,把修改好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题目展示出来,学生之间进行互测,可以达到高效率的交流学习,利用做题的方式也使学生印象深刻。
二、从“学生设问法”教学到“学生设题法”教学
“学生设题法”教学是“学生设问法”教学的继承与发展。“学生设题法”教学在“学生设问法”的外围之下更趋向精细化和全面性。“学生设问法”教学主要面向的是单一独立的课文解读,学生的设问容易向个人情感体悟“一边倒”。而“学生设题法”面对的可以是一个类别的数篇文章,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设题这一组织形式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立的问题会更科学,思考问题也会更加全面。
因此,“学生设问法”教学和“学生设题法”教学可以在不同阶段里取得良好的教学反馈。由于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一”至“语文五” 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里的课文编写较为分散,独立课文的讲解运用“学生设问法”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而进入选修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注重提高他们整合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经验的思维品质,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找到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运用好“学生设问法”和“学生设题法”,真正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师生做出共同的努力。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遇到教学瓶颈时要懂得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寻求新的出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新时代的学生特点和教学最新资讯,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学生设问法”教学和“学生设题法”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堂外进行补充教学可以让整个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n外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加入“设问”环节;日常的测验考试中要求学生养成分析试卷分析试题的习惯。这些教学活动可以贯穿了整一个高中语文的教学,符合语文课程基本的教学特点,学生在扎实的积累、灵活的学习变式中不断进步。
诚然,任何的教学方式都不是完美无瑕的,都是存在自身不可或缺的不足之处,“学生设问法”灵活却陷入片面无序的境地,“学生设题法”精细却存在太多机械模仿的痕迹。但是,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才能使教学方式策略不断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让语文教学如泉头活水般生生不息,永流不止。
责任编辑邱丽
第二篇:了解学生四法
了解学生四法
了解学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我们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统计记载法 这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学业成绩统计,也包括其他各方面的统计,如参加劳动等为集体服务情况,迟到早退次数,教师与其谈心实施教育的记载等等。成绩统计必要时应该较为详尽,有时甚至要详尽到某科某题,为的是使之真正为教师的查漏补缺提供依据,而不是为成绩排队需要。通过记载统计,力求反映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全貌,以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达到扬长避短。我们要重视学生成绩,特别是要从成绩中看到我们本身工作的收获与不足,找准改进工作的突破口。但切忌一切以成绩为准绳,以偏概全。资料记载要尽可能具体、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地只看现象,不知本质。
二、调查评价法 对于一名学生的掌握了解,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评价与看法,尽可能达到全面、客观、公正。这就包括听一听周围学生的意见,从干部到普通学生,从男生到女生,从本班到外班;任课各科教师的评价,前任课及前任班主任的介绍,学校领导、工友的观察,还包括毕业母校教职工的意见;家访中倾听家长的说法,街坊邻居的谈论等等,这样的调查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看到的一般都是学生较正规的一面,受到约束的一面;有欠缺的另一面,有特长的一面就不一定看得到,看得周全,日常生活的、与他人关系的一面就不一定看得透彻。听取各方面的看法、意见,对于正确评价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调查和评价可以采取问卷形式,也可以采取集体讨论和个别了解方式。
三、自我介绍法 这是客观了解学生的又一重要手段。由学生自我评价,介绍个人的志向爱好和优缺点,是学生自我表达的一个机会。通过学生的谈吐能够听到他由衷的感想、呼声,能够了解学生多方面的情况,如深层次的思想境界、好恶观点等内在素质。对于自我介绍中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使其扬长避短;对于其中的缺点、不足,可以帮其正确认识、予以克服。
四、考验实践法 班级骨干分子,往往是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展露才华,脱颖而出的。为了了解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在组织音、体、美、劳活动时,让其单独或牵头去完成某项任务;征求学生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从而把握学生的智慧、能力、意识,达到正确认识学生和充分发挥其特长的目的。
第三篇:广告口号写作技巧的设问法
设问法,以询问的句式提出问题,于平平淡淡之中提醒人们注意区别新的产品,新的形象。
例如:
今天你喝了没有?
——乐百氏奶广告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
——亚细亚商厦广告
这两则广告都向人们提出问题,在关爱之中,提醒的作用是显然的。
第四篇:速记学生名字几法
速记学生名字几法
广东省蕉岭县长潭镇上村小学 刘炳发(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们送走了一批又迎来了一批。面对一张张新鲜的面孔,想必心中有几分兴奋。但如何快速、准确记住这些新人且赢得他们好印象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先易后难记忆法。
一班四、五十号人。我认为最易记住数班干部了。因为他们承担者收发资料、上传下达等许多重要任务,所以,牢记他们是工作的需要。其次是行为突出者,最难记的该是表现平平,默默无闻的学生。我们来个先易后难,逐个击破,化整为零,不久,头脑里就充满全班学生的名字了。
二、姓氏排列记忆法。
接上新班,我喜欢把学生的名字按姓氏笔画顺序依次排列,同姓归一类,笔画数小数在前,大数在后。用这种有规律排序,学生的名字很快就录入自己头脑中。
三、个性特征记忆法。
课堂上,不难发现一些活跃分子,如积极举手发言的、好动的、爱讲话的、书写认真的、回答问题完整有创意的……真是108名水浒好汉,各具脸谱。一旦对上号,记忆尤深。
四、见面介绍记忆法。
初次见面,自我介绍,形式不拘一格,自由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来由、爱好特长、家庭成员等,老师稍作记录,适时互动。烙印般、扫描式的记忆,久久难忘。
五、查阅资料记忆法。
开学初,把学生的学籍表册通阅一遍,大致了解了一些感兴趣、有价值的东西。教学中,来个回回头、想一想,咦!印象自然深刻了。
六、寻老问旧记忆法。
新班子,不熟悉,经上一任老班主任或老科任一介绍,整个班级的全貌,尽收眼底!
七、简化数字记忆法。
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当今现代管理最爱。所以,给学生编个学号很有必要。尤其是老教师上了年纪记性不太好了,不妨用数字代替应急一下,来日慢慢记忆不迟。
八、易混对比记忆法。
有些长相极为相近、相似的孪生关系、堂表关系的学生,可采取对比记忆法,或神态不同、或气质各异,或某处有特别,如此等等。一个对比,什么都清楚了。
当然,记忆的妙招。人各有异,可单独使用、可综合使用、可交替使用,还可以创造性使用,各有千秋罢了。
第五篇:教案-设数解题法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敏行教育-设数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在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个△。【解析】 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练习1:已知△=□□,△○=□□,☆=□□□,问△□☆=()个○。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解析】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2=6(元)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1/5)÷2a=6(元)
练习2: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解析】题中四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是1200,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则(1)四个单程的和:1200×4=4800(米)(2)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
1200÷200=6(分)
1200÷240=5(分)1200÷200=6(分)1200÷150=8(分)
(3)小王的平均速度为:4800÷(6+5+8+6)=192(米)
练习3:小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求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例题4】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比女孩多1/5,女孩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
【解析】题中没有男、女孩的人数,我们可以假设女孩有5人,则男孩有6人。(1)总身高:115×【5+5×(1+1/5)】=1265(厘米)
(2)由于女孩平均身高是男孩的(1+10%),所以5个女孩的身高相当于5×(1+10%)=5.5个男孩的身高,因此男孩的平均身高为:
1265÷【(1+10%)×5+6】=110(厘米)
练习4: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男生平均身高为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问: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例题5】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
【解析】马跑一步的距离不知道,跑3步的时间也不知道,可取具体数值,并不影响解题结果。
设马跑一步为7,则狗跑一步为4,再设马跑3步的时间为1,则狗跑5步的时间为1,推知狗的速度为20,马的速度为21。那么,20×【30÷(21-20)】=600(米)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练习5:猎狗前面26步远的地方有一野兔,猎狗追之。兔跑8步的时间狗只跑5步,但兔跑9步的距离仅等于狗跑4步的距离。问兔跑几步后,被狗抓获?
课后作业:
周天练习:
1.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2.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周一练习:
1.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2.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生的2/5,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周二练习: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B两地。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小王骑摩托车往返A、B两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48千米,如果他去时每小时行42千米,那么他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周三练习:
1.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每边增加10%,那么它的周长增加百分之几?它的面积增加百分之几?
周四练习:
1.猎人带猎狗去捕猎,发现兔子刚跑出40米,猎狗去追兔子。已知猎狗跑2步的时间兔子跑3步,猎狗跑4步的距离与兔子跑7步的距离相等,求兔再跑多远,猎狗可以追到它?
2.狗和兔同时从A地跑向B地,狗跑3步的距离等于兔跑5步的距离,而狗跑2步的时间等于兔跑3步的时间,狗跑600步到达B地,这时兔还要跑多少步才能到达B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