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东坡中学
宋卫红
一、文体解读
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教学目标:
知识训练点:
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能力培养点:
学会思考,感悟普通生活中所富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体验点:
1.乐于尝试,敢于冒险。
2.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
3.化整为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征服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个现象,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课型:讲读型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力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流畅地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进而理解人物和中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仪、光碟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指名朗读课前“导语”,问:文中的“我”幼时陷入了什么样的险境呢?又是怎样脱险的呢?这次历险对我们大家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识记字词,语言运用
训诫:告诫,教导。jiè
耸立:高高地直立。sŏng
迂回:回旋,环绕。yū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níng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chuî
纳罕:惊奇,诧异。
瘦骨嶙峋:形容人非常瘦削。línxún
心惊肉跳:担心祸患临头,形容非常紧张不安。
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Yūn xuàn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yì
耸 耸立)灌(灌溉)
怂(怂恿
罐(瓦罐)
屡 屡次)峭(陡峭)
篓(竹篓 俏(俏丽)
三、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用波浪线划出课文中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默读技巧:不动笔墨不看书(眼到、口到、心到)
快速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复述故事:
首先,要理解文意,明确中心。其次,要理清课文的情节结构。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内容。重点内容要详述,非重点的应简略。再次,要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最后,还要注意复述应该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比一比: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一个城市? 费城
2、故事发生的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一共五个孩子;内德,杰利
4、那悬崖有多高?岩石架又有多高? 约20米高。岩石架约7米高
2、复述故事
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地点
美国费城
人物 “我”,5个男孩,父亲
事件
(1-6)起因
别出花样
去爬悬崖(7-15)经过
中途被弃
进退两难
(16-22)结果
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23)启示
走一步
再走一步
3、用两个字填空,概括故事情节:(冒)险——(脱)险
4、分组复述
1)“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2)“我”是怎样脱险的?
A遇到危险:
• 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未爬)
• 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乱跳。(跟着他们向上爬)
• 蹲在石架,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终于爬上石架)
• 软弱地哀求,感到头晕目眩,啜泣。(伏在岩石上,下不来)
B脱险过程:
• 杰利带来了我父亲。(听见)
•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我哭着说)
• 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我顿时有了信心)
• 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动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我的信心大增)
• 我每次只移动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啜泣了一会,产生
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5、爬悬崖的过程哪些情节详写了?
明确:“我” 爬悬崖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6、划出描写“我”爬悬崖时的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明确: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咚咚直跳。
蹲——心惊肉跳,几乎晕倒,头晕目眩,啜泣,会摔死。
下——似乎能办到,小心翼翼,去探,踩,移,投入父亲手臂,啜泣。
心理变化:“我”体弱多病,胆小 悬崖高度
伏笔
信心丧尽
信心萌发
走一步(祥)
信心大增
再走一步(略)
第二课时:
一、研讨主旨:
1、标题是什么意思?
从课文内容看,把路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一步步走下去,就可以脱险。从走人生路看,面对困难,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走好每一步,就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2、能揭示题意的是哪段?
尾段:
• “经验”指什么?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3、能揭示题意的是哪段?
明确:“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表明要到的地方明确,却为何说“前途茫茫” ?
“前途茫茫”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4、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
5、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明确: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二、主旨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从这件事上“我”得到了哪些启示?其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以小见大,以事寓理
三、多角度阅读
(一)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幻灯显示,生读)另一则材料。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背)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多角度阅读关键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也可拟一个中心话题。举个例子说,从杰利这个角度来读,中心话题可以是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由这个中心话题帮助阅读。可以用“杰利是一位„„的朋友”的句式来回答
父亲、母亲、杰利、四个孩子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慈母多败儿。这位母亲一直告诫我不要冒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变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亲的话,可能她会声嘶力竭地叫我别动,吓得脸色苍白,神经兮兮的叫了一大帮人来。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杰利玩。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废物,少了一个作家。
2、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行为太恶劣,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
课堂小结
多角度阅读是这堂课学习的重点。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学着运用它,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
(二)、多角度阅读
1、父亲怎样救孩子脱险?
教子要适当鼓励,才能使孩子变得勇敢。路要自己走,不能老让大人抱着。
2、评论杰利
朋友间要互相鼓励帮助。
四、写作借鉴:
描写渲染烘托生动。
心理描写:如第13、14段写我的恐惧和孤单心情;
环境描写:第15段的暮色和黑暗,充分渲染了我的害怕。
语言描写:如父亲指导我走下悬崖的语言具体,展示了我战胜困难的过程。
前后照应。
开头写“热”,为后边“爬崖”伏笔。
多处写瘦,照应“害怕”。
五、拓展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父亲
为什么没有上去抱我下来?为什么不去搬梯子?为什么没有表现出慌张和害怕? 锻炼我,增强我的勇气与自信心.杰利
为什么虽然有些不放心,但还是把我独自留下来,后来又去找我的父亲? 当朋友遇到危难时,要全力帮助他,珍视这份友谊.四个孩子
为什么在我求助时嘲笑我?为什么鼓动我爬悬崖却把我留在悬崖上? 无情地嘲笑伙伴,行为恶劣。启示
1.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
第二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內容】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他就是作者莫顿•亨特,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是他自己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
2、他所采用的方法就跟课文题目一样,采用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大困难便成小困难,逐一克服,终于取得成功。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生字词教学
三、整体感知(故事复述)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那么首先请问大家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也就是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等)
2.好了,既然这是一篇叙事文,那么请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出与六要素相应的内容。(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2)、地点:悬崖上
(3)、人物:“我”、5个男孩、父亲
4、好了,下面就先请一些同学来复述一下课文(2分钟的准备)接下来教师再在同学们的复述中归纳出文章的:
(4)、起因:无聊、寻求新花样来玩(5)、经过:冒险、遇险、脱险
(6)、结果: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四、深入探究
1、合作探究: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他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b.这件小事给予作者哪些启示?读罢,你又有何感想?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2、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大屏幕投影问题:联系生活,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
学生拿出准备的练笔,可小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鼓励)。
五、教师小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后,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
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六、作业
本文在心理描写上值得我们借鉴的,尤其是“脱险”部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把作者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精彩,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下节课讨论。
七、板书设计
冒险————走一步,再走一步—————脱险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借此对“我”的性格进行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分析结构
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板书)
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板书设计:
(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胆怯”
2、齐读第二部分,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嶙峋的胸腔里面扑扑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3、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4、如何理解“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却是自己”。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5、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 “这似乎是能办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 “我”能办到 最后:激动啜泣
8、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 ①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 ②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③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④你觉得文中父亲的做法与父亲直接爬上去把“我”抱下悬崖,那种
比较好?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明确]重点讨论④:
父亲是为了能让“我”学会自己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他救得了儿子一次,但不可能救他一辈子。
父亲教给我好方法,让我一辈子受用。
[小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父亲并没有责备不听话的“我”,先是安慰“我”,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给与信心和勇气,“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说“好”,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他又一次夸“我”,说“很好”,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可见“父亲”指点有方,给“我”信心和勇气,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总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它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善于感悟,写作文,也有东西可写,在不起眼的题材上也能写出好文章。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三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1、掌握“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等词语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4、懂得文中作者最终体现的道理如“面对困难时,把大困难分成小困难地去解决问题”等
教学重点:联系自身体验,从文中感悟到人生哲理,教学难点:语言通顺地复述故事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刚刚升上初一,还在努力地适应初中的生活。那么平常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及的困难,比如,小学的学习很努力,成绩很好,可升入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面对这些问题不用害怕,学习路上有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会如何在遇到问题时一步步地解决难题。
二、知识新授
(一)课前预习,给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两个学生合作,将答案在黑板上填写于括号内。
2、教师予以纠正
3、齐读生字
训诫(xùn jiè)啜(chuò)泣 纳罕(nà hǎn)瘦骨lín xún(嶙峋)头晕目xuàn(眩)小心翼翼(yì)
(二)检查预习,解释词语意思
1、请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词语的意思。
2、教师联系学生实际或课文予以解释
3、出示词语的参考意思。训诫:
1词语意思:告诫,教导 ○2联系实际:家中长辈的训诫,是为了让我们谨记在心,做一个更好的人。○嶙峋:
1词语意思:形容人瘦削 ○2结合课文:主人公疾病缠身多年的身体导致身体十分瘦弱 ○眩:
1词语意思:○(眼睛)昏花
2结合课文:主人公从崖上往下望,感到头晕眼花,揭示了内心的恐惧。○啜泣:
1词语意思: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2结合课文:主人公因为在石架上上不去,下下不来,感到无助又害怕,所以哭○了起来 纳罕:
1词语意思:惊奇,诧异 ○2结合课文:表达了他心理极度害怕,竟惊讶于是自己在流泪 ○小心翼翼:
1词语意思: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2结合课文:主人公当时心情极度忐忑,不知所措,表现出极度紧张的情绪 ○
三、初步感知
(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字音正确,分清段落,注意停顿,带有感情)
(二)自行默读后回答问题。(简要回答即可)
1、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十七年前的七月;费城;和小伙伴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想找些新花样来玩
2、“我”遇到了什么事情?又是怎样解决的? 小伙伴们自顾爬下悬崖,而“我”困在崖边进退不得;最后在父亲的鼓励和教导下,一步一步爬下了悬崖。
四、复述故事
点名学生复述故事
(点明起因、经过、结果。语言通顺即可)
五、小结
刚刚同学们简单地了解了文中的故事内容,发现了文章中蕴含的许多哲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那么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这些人生哲理,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六、作业处理
(一)写生字。
(二)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训诫(xùn jiè)
啜(chuò)泣
纳罕(nà hǎn)瘦骨lín xún(嶙峋)头晕目xuàn(眩)小心翼翼(y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字词以及初步了解文中所发生的事情,主要是讲了“我”听从小伙伴的建议去爬悬崖所经历的一系列故事。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挖掘出蕴涵在文中的哲理。
二、详读课文
(一)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各自默读课文,将问题答案在书中作标记
1、文中有哪些词句表现出“我”的情绪?
例: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
2、文中出现的两次“啜泣”分别在哪里? 第十四自然段、第二十二自然段
3、文中有哪些句子使你有所感悟?请在句子下面划线。例: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三)学生回答问题答案,教师补充
三、深入阅读
(一)全班有感情齐读16~22自然段
(二)学生之间分组讨论问题(言之有理即可)1. 第16自然段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环境描写,暗示时间的变化,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体现出作者恐惧,无助,也表现出作者在悬崖上的时间之长
2. 你如何理解父亲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那一小步? 父亲知道我没有信心迈出第一步,而一小步使我有了自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他教导“我”勇敢冷静,只要敢迈出第一步,其余的路途就不会再害怕。3. 第22自然段“我”的“啜泣”与14自然段的“啜泣”意义上有何不同? 第一个“啜泣”形象的刻画出了“我”极度恐惧害怕的心理,此时的“啜泣”是懦弱者流下的眼泪,自卑者发出的呜咽。
第二个“啜泣”既有脱险的激动、兴奋又有冒险后的自责和后怕,还有对父亲的敬佩,此时的“啜泣”是胜利者的喜悦,是成功者的心声。4. 在16~22自然段中对于父亲的行为和话语,你有什么理解?
例:父亲教导孩子把眼前的困难分解成若干个小困难,一步一步去克服,这样大困难就容易解决了。
四、通读全文
(一)学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二)教师总结并板书
五、感悟哲理
(一)学生说说学习之后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的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教师总结
本文的作者通过叙述亲身攀崖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却步,而要冷静分析困难,化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这样就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得以解决。我认为这个道理还适用于更多方面。
比如,我们学习,总是要从小学学起,然后再一级级往上升,课程跟着由易变难,直至大学,甚至更高等的学府。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可以只读大学的课程,而不学一些比较基础的课程。学习就像是马拉松,是急不来的。所以,同学们要从现在开始积累知识,将来走更远的路。
五、拓展思维
课后练习题: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一)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二)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六、作业处理
(一)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阅读课文第10页
(三)完成本课的随堂练习附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起因 无聊、寻求新花样来玩 经过 冒险、遇险、脱险
结果 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启示 把大的困难分解为小困难
第四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一、教学內容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而感悟生活哲理。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叙事类文章脉络。
2、精读课文,把握“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遇到过什么困难?
师:比如:老师让你背课文,你会不会想:那么长的文章怎么背下来?升入初中以来,你觉得自己比较努力,但成绩总和别人有差距;你很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总是遭到同学的误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学后你一定会深受启发。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析字正音
找同学读,齐读,指导书写。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生:叙事文。
师: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生: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师: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中圈点勾画,找出文章的六要素,读完坐端正,示意老师。)
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2、地点:费城 悬崖上
3、人物:“我”,5个男孩,父亲
4、起因:因为天气闷热,想找一些新的花样来玩。(别出花样
去爬悬崖)
5、经过:“我”爬到小山道上,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小伙伴们都离“我”而去。(中途被弃
进退两难)
6、结果: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7、启示:(走一步
再走一步)
师:用两个字填空,概括故事情节:(遇)险——(脱)险 生: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叙述了“我”在悬崖上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道理。学习研究
(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来跟着作者,体会一下冒险和脱险的过程)
1、在“我”被弃于悬崖时,“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呢?(害怕 恐惧)作者是通过对什么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呢?(旁批:外在行为表现)请小组讨论,在文中找出体现“我”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语句。
(7段:满头大汗 浑身发抖 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 16段:感到阵阵晕眩 天旋地转 17段: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2、“我”又是怎样脱险的呢(爬下悬崖的呢)?分角色朗读19—26自然段,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毫无信心:20段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信心萌发:26段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信心大增:26段 再一次,我做到了
巨大成就感:28段 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3、作者心理能够产生这样的变化,与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父亲。在我被困悬崖时,父亲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父亲指导“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
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让孩子经历一次磨练,增长勇气和经验,收获信心,变得勇敢。
4、帮助我的除了父亲,还有谁?(杰里)文中其他4个一起爬悬崖的小伙伴们在我被困悬崖时是怎么做的?(嘲笑 相继离开),这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当自己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应该嘲笑,不应该冷漠视之,千方百计寻找办法,帮助朋友脱离困境。)
5、这次的经历让他成长了很多,获得了很多,那么他在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人生经验? 请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我提醒自己------的地方)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这一句。
(重读“迈出一小步 再一小步”范读)
5、通过这件事,作者学会了应对困难的方法,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拓展延伸
这样的精神也对作者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什么影响呢?请大家阅读。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这个飞行员就是作者莫顿•亨特,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是他自己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
[教师小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五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进行多角度阅读。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有创意地研究课文内容,获得教益。
四.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设疑研讨,自主探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诵读诗《走一步,再走一步》。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不一样,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于是就没有了路。、路尽天涯处,不妨尝试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述课文前的准备。
课文知识抢答赛
游戏规则:熟读课文,依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回答正确者获得神秘奖品一份。问题如下: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2.故事发生的时间?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4.那座悬崖有多高?
2.复述课文
莫顿亨特先生为我们讲了一件怎样的往事?请简要说说。复述要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通过复述,让学生真正对这件往事了然于胸。
3.理清情节结构
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为“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男生负责复述“冒险”部分,女生负责复述“脱险”部分。复述较为完整者为胜。
(三)品读细节,美读全文。
1.我在爬悬崖时遇到什么困难?我是怎么克服的?
2.我从总获得什么经验?
(明确:遇到的困难有,崖高陡峭,身体瘦弱,内心恐惧。我是在父亲的安慰,指导和鼓励下,一步一步慢慢克服困难的,最终脱险。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危险,都要着眼于最初那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莫顿亨特的这一次冒险经历中总共出现了六个人物,他们分别是父亲,四个小伙伴,杰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
二.多角度阅读
父亲的角度
1.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当你蹲在小山道上,你的父亲会如何做呢?
2.怎样评价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充满爱心富有教育智慧的父亲)
四个小伙伴,杰利的角度
1.你赞成四个小伙伴的做法吗?(明确:四个小伙伴的做法是不对的)
2.怎样评价杰利?(明确:杰利是一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
三.课文主旨探讨
1.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自由讨论。
(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变成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补充一个真实的故事:
日本有个著名长跑运动员屡屡在国际赛事中夺冠,有个记者采访他夺冠的原因,他告诉记者夺冠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每次比赛之前都会去比赛场地,把一万米分成短的几个距离,并记住沿途的的标志,在比赛的时候,不是想着在跑一万米,而是在完成几个自己事先预定的小目标。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的哲理: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认真走好每一小步,就是迈向人生的一大步
四,变结局,拓展思维
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结局如:
1.杰利找到的是“我”的母亲。。
2.杰利没有找到我的任何亲人。。
3.杰利在途中劝说伙伴们一起回来帮助“我”
4.杰利被伙伴们恶作剧地拉走,不允许他去报告我的家人,也不允许他独自来帮助“我”。。
五,课堂小结
教师作一首小诗对本节课作一个小结。
莫顿亨特忆经历,儿时逞强陷绝境,父爱情深巧指引。
悬崖脱险悟哲理,困难分解子啊心里,一生受益好启迪。
六,作业布置
1.生活上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在你的日记本上。
2.推荐阅读冰心《繁星 春水》中的《成功的花》
附板书设计:
冒险-脱险
感悟:
把困难分解再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