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深度教学》有感大全
笃行、善思
——读《深度教学》有感
一个暑假,一本书。书中,基于作者的教研员的角度,谈了很多课例,并且用对比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朴实,也让我很有启发。虽然很多的课例都是取材于高中的课堂,但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看了,依旧很有启发。
在《深度教学》中,王老师通过理论的探讨和案例的举证,告诫老师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探讨反思总结,提升规律方法技巧,因为扎根于一线,来源于课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殷殷期盼,对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全力以赴。
举一个书中的简单例子。学习了《我不是个好儿子》,请你说说为何以“我不是个好儿子”为题?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我们一般的教学思路就是找几个学生先发言,教师总结答案,然后教师公布答案就完成任务了。那么我要问:如果下一课是《祝福》《再别康桥》《荷花淀》《故都的秋》《我有一个梦想》,再出“为何以‘„„’为题”的题目,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吗?我说肯定不能。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给学生总结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没有总结其规律性的东西啊。那么,这一类“为何以‘„„’为题”的题目方法规律如何总结呢?
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为何以‘我不是个好儿子’为题”这个答案:作者用否定词,重点强调自己没有做好儿子的责任(本义);文本写了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反衬自己以为给母亲很多钱就是孝子;没有给母亲什么,反而给母亲带来了不少烦恼(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深深的愧疚之情(主旨、感情)。那么,我们就总结出“一类问题”的规律与方法了。那就是:题目含义=本义 + 内容 + 中心(或感情)。
实际上这种“题目含义题”是考查文本内容与中心的。按照这种规律与方法,就可以概括出相类问题的答案了。这类题目高考语文试题中常常出现的,你只要运用“本义+内容+中心”这三点就可以轻松作答了。如2011年山东语文高考考了一道“题目含义题”:为何以“审丑”为题?答案是: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题目本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内容,老人如何);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内容:小臭如何);赞颂老人的淳朴与讽刺小臭的丑(中心、情感)。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王老师要说的是,从一个问题出发探索一类问题,从一类问题中再提升理性的规律与特质,这里就埋藏着较深邃的理性思维价值了。这便是“深度教学的普式思维方式”。
捡拾其中的章节重读,感喟不已:读 “每个学生都是你的作品”章节,我这样想:教师的手,应该具备上帝之手的仁慈,博爱,为每一棵树浇水,给每一朵花授粉;教师的手,应该具备上帝之手的智慧,灵巧,开启洪荒,激发灵感;教师之手,应该具备上帝之手的平和,高贵,于最卑微处,托起最耀眼的太阳。
读“让学生看到一个思想者”,我作如是思: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王老师读书、教书、写书,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成就了全市许多语文教师,更成就了自己,不正是他立志、笃行、善思的结果吗?作为淄博市语文教研员,王老师不仅在语文教学领域,给我们方法技巧方面的引领,更在严谨治学、善学善思等方面成为了我们的带头人。
第二篇:读《深度工作》有感750字
读《深度工作》有感750字
现代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手机,走路看手机,开车看手机,有人甚至上厕所也要看手机,有事没事都要看一下手机,不得不承认,手机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深度工作》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如果一个人沉迷在手机中,长期下去深度思考的能力会越来越弱,最终形成一种头脑残疾,这是一本向手机宣战的书。
什么叫《深度工作》?书中有一个定义:就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得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一定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能复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遇到一些很难下决定的事情的时候,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会进入一个人深度思考的空间,从而会不断在大脑中产生假设和解决办法,这种现象就是大脑的创作过程,也就是大脑深度工作的过程。
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多思考,多学习。而在写这篇心得之前,我也一直在反思,我有多久没有像文章里所说的深度工作了,没有深度工作,我就会原地踏步,即使每天工作繁忙,也没有体现自我的价值。就是长期不学习的惰性、沉迷于手机带来的短暂快乐,早已控制和瓜分了我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将我引向深渊。未来的竞争是激烈的,(范_文_先_生_网)在东方控股集团年会上,()丁鼎董事长也曾说过,未来很多人类的工作会被电子设备取而代之,比如收费站,人们会利用二维码,就可以自动缴费,这样一些收费人员就要下岗。未来有三种人会越来越贵,第一种,就是会与机器对话的人,因为他们能控制机器;第二种就是IP,因为他们就是超级明星,能带来流量带来资源;第三种就是资本家,因为人家有钱,有投资的本钱。那么怎么能成为这三种人中的一种呢?就要自己掌握一种不平凡的技能,而这种技能不是可以复制的,而是需要自己投入到深度思考与深度工作中去。深度思考的前提就是,学习,主动丰富自己的大脑,才能够思考,才能让自己变强,变得有价值。
无论出于更好的谋生,还是获得人生的价值,我们都需要深度思考,深度工作,并刻意训练这种能力,让自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读《深度教学》读后感1
《靠近你,温暖我》
——读王玉强老师的《深度教学》有感
高青一中:王坤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gqez2006@sohu.com
08年市教研室到高中学校视导,王玉强老师到学校办公室休息。听了三节课显然王老师已经很疲惫了,但我深知王老师字很好,就怀着忐忑的心情请王老师赐一幅字,(其实我也是抱着被拒绝的心态去的,)意想不到的是王老师很爽快的答应了,他想了想给我写下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看着王老师的字我思想沸腾了,这就是一位教育家的风采呀,心底不由升起了对王老师的敬仰。
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做一名思想者,做一名真正思考教育的老师。而不是仅仅为了应试,把自己当成教书的机器,也把孩子们教成学习的机器。期盼已久的《深度教学》终于在我手中了,手捧《深度教学》,我反而不敢打开去读里面的文字,那每一个字都是一位教育研究者的心血呀,像我这样一位初涉教育的初级教师来说能配和一位智者的灵魂对话呢?
晚上,孩子已熟睡,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慢慢的打开了《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的方法》,我的思想再也不受自己支配,从第一篇“每个学生都是你的作品”直到第六篇“一个人的阅读世界决定着他的精神世界”。一鼓作气读完,我就是喜欢一气呵成,喜欢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任由王老师的教学思想引领着我在他的教育思想海域里驰骋。在《深度教学》中,王老师的理论与案例扎根于一线、来源于课堂,告诫老师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探讨反思总结,提升规律方法技巧,文章中有对我们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殷殷期盼,有对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全力以赴。我必须对每一章节都自习研读,从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王老师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这不正是我所梦寐以求的教育宝典吗?
今年我有幸教高二一个一中班、一个二中班,几个月下来,有老师问我:“你有没有一种上完基础好的班的课实在不想去普通班上课的感觉呢?”确实,我头疼的是如何协调好两个班语文课,如何让我喜欢上普通班基础差的孩子们。在这里,在《深度教学》我找到了答案,让我豁然开朗了,“每个学生都是你的作品”,在老师眼里用成绩简单的评论这些孩子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有没有关注他们的内心?王老师告诉我们,我的孩子都在我的班里,我的班里都是我的孩子,学校就是学生的家,每个学生都是教师的作品。生命本身是脆弱的,学生就像一根脆弱的芦苇,但是他们是有思想的,需要我们去悉心的呵护,耐心的培育,掏出心来循循善诱。
周末学校安排语文老师值班,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教室,当然实验班学生已经很快坐好并安心学习。当我当普通班去转的时候恰好碰到两位学生从教室出来抱着羽绒服。抬头边说:“老师,跟你请个假,我要到宿舍去换衣服,棉袄撕烂了。”我当时非常气愤,直接甩了一句:“找年级主任请假去!”但是这位学生并没有动,显然已经对我产生了抵触情绪。我静下心来三秒钟,这时我脑海中立马出现了王玉强老师的话:掏出心来循循善诱,进行心灵对心灵的抚慰。我拿过他的衣服说:“走,到教室我给你缝缝!”恰好教室一个女同学买了针线放在窗台上。我便让他坐下我缝补起他的棉袄来。这时候教室一点声音也没有
了,学生们惊讶之余并没有去过多的看我如何缝衣服而是认真的学习起来。这一学期从来没有过的认真。这位学生坐不住了,脸涨的通红,站起来看着我一针一针的缝补他的衣服。待我缝完我告诉他:“老师缝的不够精细,先凑合着穿吧,等回家让你妈妈好好给你补补。”我再次抬起头时看见他眼里竟含着泪水。对我深深的鞠了一躬:“谢谢老师。”我竟慌忙的走开了。
难道是我太久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回赠而受宠若惊吗?没有简单粗暴的一味的训斥学生、没有语无伦次的批评学生,于无声中我真正的体味到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多的还有真性情,还有对学生的尊重与平等,更重要的是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呵护他们。
感谢王老师让我从《深度教学》中读懂了:只有教师真正动情了,学生才会真动情。虽然我们教师一生只干这“一件事”,但这“一件事”有很多种解读的方式、呈现的方式。但为它而执著,而倾倒,这才是真性情。
从《深度教学》中,我学会了如何去鼓励学生,其实我们看似无所谓的,在学生眼里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段话语,就是一泓清泉,一袭朝阳,肯定会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成绩,慢慢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要有对学生善意的体贴和关怀,要是有学阀似的指叱、呵责是完全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是无能的表现。
在王老师的《深度教学》中,完全看不到命令式的语言,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气,只有对青年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启发式的指导教师如何做一名有思想的人,如何能做一名有深度的教师,仿佛一位智者在跟我们对话。
已经不记得对《深度教学》翻阅了多少遍,书中的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一个词语我都会细细琢磨,每次都有新发现,每次都有别样的味道。
我曾对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哭诉过:“现在高青教育资源整合以后,通过听评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的太多的不足。如何迅速成长为一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我非常苦恼!”急于求成的我恨不能立马找到良方。我的老师立即安慰我:“知识和教学经验都是慢慢积累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这些通过我们的努力都可以提升的。作为一名老师最关键是得有最好的教学态度,心里面得真正装着学生,这样的教师才是幸福的。”读罢《深度教学》掩卷沉思,流着泪我笑了。教育的最高境界都在《深度教学》中,都在王老师的教育思想里。我似乎看到了学生眼睛里射出来的期望的光、闪亮的光、享受的光。
其实教育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在教育与成果之间我们要注重思考,时时捡起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思考,把一枚枚或沉思,或感念,或激动的果子,装进享受与幸福的篮子里,它将伴我们永久。靠近你、温暖我!
第四篇: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有感
一、初读感悟
名师就是名师啊,最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这本书让人爱不释手,读完后,真是受益匪浅啊。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这群名家老师所具有的语文素养,我的感受是:
1、他们的视野是开阔的,绝对不会死盯课文;
2、他们的思维是深刻的,绝对不会人云亦云;
3、他们的兴趣是广泛的,绝对不会只读书本。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为《大夏书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丛书中的一册,该套丛书从最切合教师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或以案例、或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展示名师课堂的方方面面,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直接吸收。
这本书它不光向我们展示了王崧舟、窦桂梅、闫学、武凤霞、刘发建、郭初阳等这些我们普通语文老师心中的偶像的经典课堂实录,更重要的是还让我们听到了来自不同层次的专家、老师对这些课的客观评价的声音。“书中附有或褒或贬的评课文章,其针对性、理论性、建设性,无论对名师本人,还是对广大一线教师,都是极富启迪的。”
阅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阅读他们的思想,我们不难感悟到他们的努力与魅力。他们大都高举远慕,立意要在方寸之间耕耘出奇葩异果。他们或剑走偏锋,或单骑突进,或长驱直入,但决不愿耽溺于“不冷不热,不明不白,不生不死”的中间地带。因为,千百年来千百万人恪守的所谓“中庸”已经蜕化、沦落成一种令人麻木的“平庸”及毫无意味的“庸俗”。也许,他们的努力开创的课堂生活有诸多的“过”与“不及”,但是,在他们的课堂中流贯的是奇崛的思性的锋芒,闪耀的是深厚的诗意的光泽,萦绕的是晶润的人性的气息。
二、细读品味
读了两遍这本书,我又反复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和郭初阳老师的《珍珠鸟》二节课堂实录,他们虽然在教学风格和对教材的处理不一样,但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充分地运用短暂的课堂40分钟,高效率对学生进行学习广度和深度的挖掘。
1、课堂的拓展
窦老师除了上《晏子使楚》这课,能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拓展,牵涉到的有《墨梅》、《晏子春秋》、《胯下受辱》、《狼和小羊》等。郭老师也同样依借《珍珠鸟》进行广度的开发,为学生引出了《囚鸟》、《鸟儿中的理想主义》、《群鸟》、《绞型架下的报告:二六七号牢房》、《象棋的故事》、《肖申克的救赎》、《放鹦鹉》的课外知识、并向学生推荐一本书《一百个人的十年》等。
从两位老师的课中,看似简简单单的一节课,却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阅读量,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对比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单薄、枯燥来形容。
2、课例的分析
(1)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的《宴子使楚》的简要设计过程是—— 主题:尊重
步骤:对宴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的尊重的思考。
窦老师这节课属于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课,且具有层次鲜明的课堂教学艺术。窦老师把“尊重”作为课堂的落脚点,然后从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由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由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这层层推进,让学生思维感觉一定程度的深度,使课堂产生了思想的张力,学生为了应对思想的挑战,必须凝神专注,全力以赴奔向思想高点,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高度,这是这堂课的最大价值。
(2)郭初阳老师在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的简要设计过程是—— ①找出最喜欢的一句话
②思考小鸟是否真的离开了笼子
③比较筱敏《鸟儿中的理想主义》和冯骥才《珍珠鸟》有何不同
④思考希区柯克《群鸟》中人与鸟谁更有力量 ⑤思考小鸟为什么不会飞出去 ⑥了解冯骥才这类知识分子的特点
《珍珠鸟》这一课例,显示了郭老师与众不同的问题设计能力,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他总是费尽心思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引领让学生的思考更让人拍手叫绝。郭老师通过对文本结构的“解构”,通过互文性阅读(用筱敏的《鸟儿中的理想 主义》、影片《群鸟》和古诗词中的鸟等与《珍珠鸟》原文构成相互解释的文本群),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作者所希望寄寓的上面所述的表层意义,还深刻地指出:“《珍珠鸟》中作者的沾沾自喜与津津乐道,实有‘欣赏囚禁’的嫌疑”,“《珍珠鸟》一文,实是研究中国作家自由缺失的下意识表现的最好案例。”这样,便从狭隘的就文解文,上升到了在文化的乃至普世价值的高度上来对一个文本进行观照了。
窦老师和郭老师以及众多的名师,他们都属于质量型、智慧型、研究型、示范型和个性化很强的教师。他们的课堂以读代讲,奏响了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都是抓住细节教学,力求课堂生动丰满。这样的课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堂中编者-作者-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找准方向
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语文老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指导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为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它是一把打开优质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第五篇: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有感
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有感
慈溪市白云小学
俞亚南
喜欢《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一书,不光是因为它向我们展示了王崧舟、窦桂梅、闫学、武凤霞、刘发建、郭初阳这些我们普通语文老师心中的偶像的经典课堂实录,更重要的是还让我们听到了来自不同层次的专家、老师对这些课的客观评价的声音。“书中附有或褒或贬的评课文章,其针对性、理论性、建设性,无论对名师本人,还是对广大一线教师,都是极富启迪的。”(摘自窦桂梅为本书作的序《赢在课堂》。)我想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吧。说实话,以前无论是看还是听这些名师的课,我更多的是认同,而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认为名师的课堂都是精心打造的,当然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于是在内心中是全盘接受。但是看到这本书的序,我眼前一亮“不唯名,不盲目迷信权威,一切从课堂出发,既肯定名师课堂精彩的一面,也客观地评判名师课堂的缺憾是本丛书的又一特色。”(摘自本书的序)读后我不得不佩服专家、老师们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辑《语文教学,要加法还是减法?》:
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的《宴子使楚》的简要设计过程是——
主题:尊重
步骤:对宴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的尊重的思考。
单看这步步递进的步骤就可以看出在她的语文课上是非常注重学生的思考的,而且学生的思考是逐层深入的。她说要让孩子思考得更加深入,才能让孩子的精神之树长起来。语文课要走向深度,拒绝肤浅。
魏勇在听了窦桂梅老师的《晏子使楚》这一堂课后的有些评价我十分认同,如他说“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缺乏字词句的灌输,他们缺乏的是思考有价值问题的机会。”由于我们的学生长期缺少思考,所以就出现了魏老师所描述的这一普遍现象: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以后,尤其是高中,大多能够做到写作流畅,错别字少,但很少有有见地的文章,很少有新颖的叙述。这种状况显然跟小学开始的重字词轻思考的语文教育有关。不要说到了初中,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学生中有多少人在习作中透露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说流露着自己特殊的感受,平庸、千人一面,是现在学生作文的最大特点。他又例举了国外的一些语文教育,如日本,把“使学生思考明晰起来”定为国语科教学的第一目标,特别强调培养人才的独立思考能力。国语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阅读即思考”、“语言即思考”、“作文即思考”的立场上认识教学,指导教学。这让我想起了《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一书中的这几句话:“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也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那么我们就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静下心来思考,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问题,就像窦桂梅老师在解读文本时自己在思考上的挖掘与突破,使她的课堂教学设计呈直线深入的趋势,从而突出了学生思考的价值。所以,要想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首先要学会思考,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但是对魏老师所说的:“从根本上说,决定学生的语文素质的不是字词句功夫,而是思考的欲望和能力。”我不敢全部认同,假如一个学生连最基本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最基本的字词都不认识,试问他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或者说他的表达别人都无法听懂,那我想他的思考也就失去了一定的意义。我想对具备初步阅读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以思考为主,在思考中学习表达,或许更能培养出鲜活、生动的语文能力,但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
也要考虑到,他们也才是小学生,他们思考的深度毕竟受年龄、阅历等影响。课堂是要有难度支撑,但难度要有个限度,只要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多考虑教什么,少想过多的花架子,不要只是追求出现热闹与浮躁,那么课堂也就会深沉。
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语文老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指导了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为我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一把打开优质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