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5篇)

时间:2019-05-15 06:4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

第一篇: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

3.3.1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

陕西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取材大多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建筑、花卉、场景、民间戏曲和故事等。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像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那样,创作者借助不同的人物、动物等形象用各种手法构成带有不同寓意的艺术画面,借物传情,以物言志,来表达作者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审美感受,直接而大胆地反映出客观世界和理想追求。如:一幅《龙凤呈祥》和《凤凰戏牡丹》,分别以传说中龙凤的形象和生活中常见的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为题材,表达了婚姻的幸福美满与神圣。再如:每逢岁时节令,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们围坐一起剪刻出不同的花样,农历年时,家家剪贴出不同大小、不同花卉或动物图案的窗花,表现一派喜庆的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贴不同图案的剪纸,绚丽引人,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清明节时,剪贴“五毒”,以之避疫。重阳节时,剪贴重阳旗,寓意步步等高。还有我们很熟悉的系列剪纸《陕西十大怪》以陕西人生活中常见的民俗现象为题材,如: “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等反映了陕西人一些典型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另有常见的《十二生肖》系列剪纸,以十二生肖动物形象为题材,用阳刻或阴刻等不同表现手法和不同构图形式剪出了鼠、牛、虎、兔等动物的不同姿态,反映了陕西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选取的这些不同题材不仅仅是单纯的客观生活,它首先反映了创作者对周围一些生活因素的关注和感受,体现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表现在这些作品里的题材,是创作者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所发现,有所感触,并有意识地选取、提炼了的生活,是经过他们的思想感情过滤了的生活,正如美学家黑格尔所言,是“心灵化了的东西”。民间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而劳动者自身在生产生活中的一切民俗事象,都是民间剪纸所要表现的内容,它是民间剪纸创作的源泉,是民间剪纸的基础,为民间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民间剪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体现着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的基本素质。陕西民间剪纸源远流长,世代相传,造型别具一格。

陕西民间剪纸的作者主要是广大农村劳动妇女和艺人,他们一般没有接触过绘画,也不具备完备的绘画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对民间美术还是比较了解的,镂刻木雕、刺绣贴花、皮影的刻制、面塑等,他们都非常的喜爱。他们靠着丰富的生活感受和美好想象,直接而大胆地表现客观世界和所要追求的美好事物。他们不同于绘画艺术家,他们在整个剪纸过程中讲究观念,想到哪剪到哪,很随意

西北高原剪纸艺术代表人之一,曾被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称为“中国第一把剪刀”的陕西剪纸艺术家——高凤莲,她的剪纸作品《扣碗》,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把两个碗平稳地上下扣在一起,而是从碗里冲出一条大鱼,生气十足。高凤莲是个典型的陕北妇女,她热情、活泼、开朗,她的剪纸作品也正像她本人一样“活”,剪出的形象不是威风凛凛就是“撕胳膊裂腿”。她说过:剪纸不是肉,肉扭动幅度太大,就会感到疼,而剪纸可以任你摆动,变化越大才显得会动,你可以任意夸张,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很随意的,就是生灵一出世,也是四条腿乱动才站起来的。也可能是因为她突出的个性,到了剪纸上,别人是能手,她却是大师。在杨家岭见到剪纸艺术家李福爱时,他指着手中正在剪的对称图案--兔子,说:"剪纸其实是很随意的,它没有固定的样式,只要你在把握住这只兔子大特征的前提下,可以想怎么剪就怎么剪,剪纸就是这么简单。

陕西民间剪纸在造型上这种大胆、夸张而不失逼真,全由作者随心所欲、随意剪刻,但是它又注重意念,这也正体现出了陕西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劳动人民的性格气质。他们把自己对民俗现象的独特认识以及自己的艺术思想和饱满情怀,借助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凭自己纯熟的艺术技能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不是单纯的用一种思考的心灵活动形式,而是用感性材料去表现心灵的东西。他们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夸张等手法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反映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在剪纸这片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凭借他们的想象大胆地描绘出他们理想中的一切,生动、概括、简练地塑造出独特夸张的艺术形象,给人纯真、质朴、清新的美感,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显得犷达而浪漫,构思上独出心裁,带有极大的独创性。3.3.2陕西剪纸的语言寓意

3.3.2.1谐音化

剪纸与其他的门类艺术一样,有自己的特殊语言,只有认识了这种艺术形式中蕴涵的特殊语言,才能从根本上了解传统剪纸。剪纸的历史悠久,题材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此就有代表性的,常见的剪纸题材和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谐音取意。用相同或相近词音寓意吉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连年有余”,剪莲花和鱼(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喜上眉梢”。剪喜鹊和梅花(梅谐音眉)。

2.专题示意。传统剪纸在创作上常将借物、符号、谐音等寓意结合在一起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

3.表现吉祥如意主题。如龙凤呈祥、大吉大利、喜鹊登梅、鱼跃龙门、五子登科、山羊开泰、一帆风顺、四季平安等等。

4.表现延年益寿主题。如松柏长青、鹿鹤同春、松鹤延年、寿比南山、八仙祝寿、麻姑献寿、福寿双全,南极仙翁等等。

5.表现纳福招财主题。吉庆有余、连年有余、五谷丰登、招财进宝、福如东海、金玉满堂、和气生财等等。

6.表现婚姻恋爱主题。龙飞凤舞、花好月圆、花开并蒂、凤戏牡丹、和合如意、鹊桥相会、百年好合等等。

7.表现祈子继嗣主题。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天仙送子、榴开百子、鸳鸯贵子、金钟扣蛙、莲花孕子、鼠登烛台、鼠吃南瓜等等。

剪纸被艺术界称为高格调的情感艺术,也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剪纸艺术必将愈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定能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发挥积极的作用。

3.3.2.2象征化

剪纸造型中有平视、侧视、俯视和动透视以及它们互为组合的主要类型,而剪纸艺术中单独纹样、对称纹样、窗花和团花纹样等是剪纸艺术中的主要类型中在外部所形成的装饰形式。

民间剪纸与民俗、环境、审美、实用紧密联系,在民俗的情境中,吐露真容。我们把其具有适合环境的特性,称为“适形”,如窗花和灯花外形远看要清晰,内形剔透,还要适合在窗形与灯形里,从而达到透光并以窗格与灯笼形状相谐调的目的。民间剪纸的适形品格使其成为民俗环境艺术的常客。

剪纸的影形图式是指图形的全部,包括外形和内形。剪纸形式以简驭繁、以少胜多者,其影形表现力愈强。外形又称影形,影形的平面和整体的视觉效果成为造型的关键和基石;内形即是细部和纹饰,它可以充盈和丰富影形,并达到承载更多信息的作用,但也可能破坏整体,产生削弱影形表现力的效果。艺术家在这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成功的作品可以使它们达到和谐统一。剪纸的影形图式的曲、直、锐决定了物性,它与工具材料技术相联系,并与作者气质及观众审美(群体艺术)联系在—起。前人谈到外形与内形的细部关系时,明代黄大成在著作《髹饰录》中,提出了不要“淫巧荡心”,细部要宜而不过的主张;清人李笠翁在著作《闭情偶记》中进一步总结出:“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必坚,戕其体者易坏。” 像陇东民间剪纸老年作者,喜欢用裁剪布料的锋利的大剪刀,只用大剪刀在纸上大体比划后,大刀阔斧地剪出外轮廓,然后在内部随意装饰。这种炕窑花堪称剪纸中的大写意。

3.3.2.3象形化

剪纸对于对象细节的刻画既有“因物象形”的因素,也有装饰符号的因素;既有具象的因素,也有抽象的因素。它们既要完成造型功能,又要在处理图像单元的组合形式时,注重点、线、面在平面布列错落节奏中求得美的构成关系。民间剪纸无论繁简,多以单纯为美。细细品味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单纯中又包含冲突、矛盾和对立;以单纯求丰富、对比求和谐。单纯而失丰富易单调,丰富而失单纯则冗杂。这是多样统一的艺术辨证规律在剪纸艺术中的体现。其单纯和谐,往往是指画面占主导地位的形式因素。有以大块面为主调的,也有以密密细丝般的线为主调的;有以挺而刚的线为主调的,也有以曲而柔的线为主调的。好比油画的色调,国画的笔调。其和谐中求对比,是在主调中有疏密、黑白、大小、曲直、长短、刚柔、走向等等;对比的和谐,好比绘画暖色调中之冷色,统一笔调中之有疏密、枯润、开合等等。

同中国其他传统造型程式一样,线是构成剪纸形式美的主要因素之一。剪刃的刚性在柔软薄纸间运行时留下的韵律节奏,超越了物象的外在表象,直接记录着作者的情感脉搏,或谨细,或豪放,或流畅,或滞涩,或明丽,或质朴,向欣赏者传达着种种特殊的气息。非常适当的黑白调度关系,恰到好处的线的组合结构,甚至可以使单色剪纸产生丰富的色彩感。因此,点、线、面与阴阳形式结构是剪纸艺术语言的第七个特点。

剪纸作品中常借动物、植物等形象表达特定的含义。例如,在中国龙是权利、威望的象征,但在剪纸中的龙常常与凤相结合,中国人常用“龙凤呈祥”表示对新人的祝福。“鱼跃龙门”象征着更上一层楼,改变自身命运和前途的飞跃。需要表达延年益寿的主题时,常借用松树、仙鹤、寿桃、寿星等图文。在传统剪纸作品中常用以下植物、动物、器具等借物喻意。

植物类:

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多福多寿。万年青——象征长寿。

松——象征长生不老,富贵延年。桃子——象征长寿。

牡丹——富丽、大度、美艳,有王者风范,象征富贵显赫。月季——象征美好、幸福,含有“四季”和“长春”之意。兰花——象征俊雅高贵且内秀,含蓄柔美。

荷花——洁美、幽雅宁静,比喻纯洁、善良、洁身自好。梅花——象征清高素洁、深沉、自信。百合——象征百事合心,百年好合。瓜果——象征子孙繁多,家族兴旺。动物类

鹤——象征长寿。狮——象征威猛、霸气。凤凰——象征生活美满。孔雀——象征美好、爱情。喜鹊——象征喜庆

蝴蝶——象征夫妇好合、情深意长和长寿(碟谐音耋)。蝙蝠——象征福(蝠谐音福)。人物类

寿星——象征长寿。福星——象征福气。财神——象征财富。观音——象征生子赐福。合和二仙——象征婚姻好合。

3.4陕西剪纸中的民俗文化之人生礼仪 3.4.1婚嫁剪纸

女子在正式出嫁之前,要准备定情物,特别是鞋花。鞋花是用于鞋帮、鞋底、鞋垫的刺绣底样。鞋花几乎贯穿到妇女一生所有的节日,是出嫁前的定情物,也是家礼的一种;婚后,快要作母亲的媳妇就要为婴儿鞋子剪纸绣花;在长辈的心目中,鞋花又是求子孙满堂的一种寄托。对于不同样式的鞋子以及帮、底、垫的不同部位,鞋花剪纸都有不同的讲究。这些精心剪制的纸样子再经过巧手的绣制,在婚嫁时便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赠品。

姑娘出嫁前都要给未婚夫绣上几十双鞋垫;出嫁时,新媳妇无论贫富都穿绣花鞋,以表白姑娘对情人的思慕和爱恋,另外还要向男方家公婆、亲属赠送鞋和鞋垫作为见面礼。这种赠品是带有展示性的特殊赠品,实际上是在展示女子在婚前已具备的生活技能和心智巧思。

除了在婚前精心准备外,婚礼的是日,许多地方的妇女还要赶制用于装饰洞房的喜花剪纸和各种婚嫁用品。喜花剪纸是随着中国婚俗的逐步完善而出现的结婚用品,流传在全国各地,虽剪刻内容不一,但都是围绕着渲染结婚气氛而制作的,内容都有吉祥喜庆之义。男家女亲属要剪出各种形式的喜花将洞房布置一新,如门帘、喜笺、大团花等。洞房的窗户、顶棚、墙壁、家具上还要留给新娘来贴剪纸装饰。剪纸作为结婚洞房的一种装饰,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而且传入到宫廷贵族。如北京故宫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新房的地方,其室内墙壁四角就贴有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顶棚则贴有龙凤双喜团花的剪纸造型,宫殿两旁走廊墙壁上也贴有角花剪纸。

还有一种喜花,它不同于窗花、顶棚花、墙花那样直接贴在被装饰物上,而是单独放置、摆设、覆盖和悬挂。常见的题材有以喜、禧字组成的文字喜花,以鸳鸯戏水、凤穿牡丹、双喜临门、鱼戏莲、蝶恋花等喻意吉祥、祝颂夫妇和美的图案喜花,还有反映爱情戏曲故事的喜花。在农村,喜花一般出自新娘之手,同制作荷包、绣花鞋、鞋垫等定情物和陪嫁品一样,是新娘对丈夫以物寄情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方式,也是新娘向夫家显示心灵手巧的物证。这类婚俗喜花有的一直要用到生子时所装饰的器物上。另外,婚嫁用品中的绣裙、婚服、蒙头红、帐沿等一般也要由新娘来剪制和刺绣,常常采用“天女散花”、“凤戏牡丹”等吉祥图案,夫妻枕多以“连理树”、“交颈鸟”、双鱼、双凤、鸳鸯等图案装饰。

除以上剪纸婚嫁用品外,各地还有一些更为细致和特殊的器物,比如:过去,山东荣成县民间有许多纸壳做成的日常器物,如纸盒、纸斗、纸笸箩等,依当地习俗,上面都要以剪纸作为装饰,这种剪纸就叫“笸箩花”,也叫“笸箩云子”。区别于一般民间剪纸制品的大红大绿,这类剪纸的最大特点是一律用黑色的剪纸贴在白色的纸底上。笸箩有两种,其中的一种就与婚嫁有关,当地的风俗,女子新婚后两三天回娘家,名为“站九”。回婆家时,必带大小两对笸箩,其中放满精致面食,以款待客人。笸箩分底、盖两部分,底用纸壳做成,方形圆角,盖也用纸壳,顶部用席子做鼓腔。在笸箩盖和底部都要装饰一圈剪纸花边,中间部分为重头布置,一般装饰凤凰串牡丹、鲤鱼串荷花、老虎、狮子等剪纸图案。

所有这些和婚嫁相关的剪纸赠品和饰品,即便待嫁的女子自己不能剪制,也要向村里手艺高超的大娘讨要一些,而这些村中的剪纸高手也会主动地送给出阁待嫁的新娘自己剪制的喜字、喜花,作为新房和嫁妆的装饰,以表达庆贺、恭祝之意,这也成为旧时乡村和城市近郊一种既朴素美观又喜庆的婚礼馈赠。

3.4.2诞生礼剪纸

在现实生活中,妇女既承担着繁衍人口的重任,同时当地极其浓厚的生殖崇拜文化也必然在她们的剪纸活动中打下深深地印迹。陕北妇女剪纸的主题纹样主要有鱼莲纹、鸡兔纹、石榴牡丹纹、葫芦扣碗纹、娃娃纹等。这些纹样除了部分表示吉祥如意外,绝大部分与生殖有关系,包含着非常古老的生殖崇拜意识。

《抓髻娃娃》是陕北民间剪纸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娃娃一手托鸟(阳),一手托兔(阴),阴阳结合产生了生命。据专家研究,它是别处早已失传了的商代民俗文化,把头上两个抓髻剪成两个鸡,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青女玉佩完全一样,是古老的生殖崇拜的遗存。

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很少有鱼,大多数妇女没有见过鱼,但她们的剪纸里却出现了千姿百态的鱼,其原因是陕北在自然植被被破坏以前,当时的人们对鱼并不陌生,由鱼及女阴的相类联想,远古的先民尤其是女性,渴望通过对鱼的崇拜能将鱼旺盛的生殖能力转移给自身。半坡氏族公社的鱼祭,即是半坡人陈列祭品祭器,以舞蹈模拟鱼的繁殖,仪式举行后,女性要吃鱼,她们以为吃鱼后,便可以获得鱼一样的旺盛的繁衍能力。半坡彩陶上人面鱼纹口边衔鱼,便是半坡先民鱼祭时要吃鱼的一个写照。陕北妇女剪纸里以鱼为主题的不计其数。《双鱼吹泡纹》,以鱼吹泡产子来比拟妇女的产子多子。《鱼变娃》,这幅传统纹样不但在陕北民间流传,而且山西、关中、山东等地也很普遍。图中小鱼在莲花盆中已经变成人面鱼身,并且长出两只小手,生动鲜明地刻画出鱼和生殖的关系。《钻莲娃娃鱼》图纹中漂游状的鱼钻莲变娃娃,鲜明地表现了以鱼喻人,女人生子的主题。

人类的母系社会由于女性——母亲是生殖活动的主体,男性——父亲在群婚形态下其生殖作用隐而不显,所以对女性生殖功能和对母亲的尊崇,表现为生殖女神崇拜、女性生殖器崇拜和女性生殖功能崇拜。但是到了父系社会,当父亲成为家庭重要角色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时,母系社会普遍存在的女阴崇拜逐渐被直接模拟男根的石祖、鸟、蜥蜴纹图案所取代。值得注意的是,陕北民间妇女剪纸传统纹样包含了生育文化模式演变的全部内容。据学者研究,因为鱼的轮廓,更准确地说是双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相似,所以鱼崇拜实质是女性生殖功能崇拜和女性生殖器崇拜。而在半坡彩陶中抽象鱼纹又主要绘成三角形,辽宁东山嘴陶塑女像以三角形压纹表示女阴。云南白族地区的剑川石窟有称为“阿殃白”的石头,呈三角形,也是作为女阴的象征。花卉等植物纹样也是女阴的象征,从表象上看,花瓣、叶片,某些果实可状女阴之形。从内涵上说,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具有无限的繁殖能力,所以远古人类将花朵盛开、枝叶茂密、果实丰盈的植物作为女阴的象征,实行崇拜,以求自身生殖繁盛。陕北妇女剪纸中凡是有关生殖的图案在娃娃、鱼或女人的腹部、胯下均饰以莲花纹、石榴纹。《羽人抓鸡娃娃》中,娃娃手抓鸡,上身为羽,下身为鱼,双鱼嘴巧妙地构成三角形象征女阴。这些当是远古女性生殖器、女性生殖功能崇拜的明确反映。陕北妇女剪纸中还有许多表示生殖崇拜的主题,如《双鸟戏蟾》《双鸟戏牡丹》《双鸡踏鱼》等,陕北农村将小儿的生殖器叫做雀雀、鸡鸡,图中的鸟、鸡自然象征的是男性。《鹰踏兔》《鸡戏蟾蜍》里的鹰、鸡是男性的象征,而兔、蟾蜍则是女性的象征。在这些图案里,已不见单纯女性生殖器崇拜的痕迹,表现的是男女两性双方配合的生殖角色。

生殖崇拜的实质是人口问题,陕北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低下水平,再加上历代战争、灾荒,造成人口发展缓慢,这使得增加人口直到近代仍然十分迫切,古老的生殖崇拜文化正是基于一代又一代人的现实需要,才得以逐渐积淀和长期存在,并在妇女的文化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3.4.3寿礼剪纸

陕北妇女剪纸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富传统性。因为绝大部分妇女习惯于剪“替样”(照别人的式样描下来再剪),能“冒铰”(自己创作)的能手只占百分之一二,所以,剪纸的式样绝大部分属于传统纹样。

陕北古代属雍州之地,秦汉时期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中原王朝在这里大力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陕北许多地方田畴四布,人口繁盛。唐末到宋代,陕北是中原王朝与西夏等少数民族长期混战的地区。北宋派往此地的守边大吏,几乎都挂有陕西经略副使的官衔,范仲俺、韩琦、沈括等先后被派至此地,现延安嘉岭山就有范仲淹当年的遗墨。悠久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的繁荣,使陕北文化也有较大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个文化高潮。第一个是以仰韶文化和庙底沟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高潮;第二个是以东汉画像石为代表的汉文化高潮;第三个是以北宋石窟艺术为代表的宋代文化高潮。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天灾人祸,陕北的交通、文化闭塞,较多地保留了当地古老的传统文化。

安塞民间剪纸中的《抓髻娃娃》,头上的两个抓髻是两只鸡,这是商代民俗的延续发展;胡凤莲的剪纸《鹿》,竟与当地出土的汉代“鹿衔草”画像石保持完全一致的构图;白凤兰的《牛耕图》画面上的农民,一手扶犁,一手扬鞭,赶着拉犁的牛奋力向前。画面的构图、人物比例、动态神韵,与陕北绥德出的汉代画像石中的《牛耕图》十分相似;高金爱的剪纸《鹭鸶》《鸡》,洗练的造型,饱满充实的艺术风格,与陕北米脂汉墓出土的《鸟兽图》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极为相近;剪纸《倒照鹿》中鹿的造型,与阴山岩画中《倒照鹿》那种粗犷、淳朴、简练、夸张的外形轮廓,完全是一脉相承;《十二属相挂帘》,与绥德汉墓出土的石刻墓门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严谨、匀称、饱满、充实,二者同属一体。以上实例不胜枚举,充分说明民间妇女剪纸与当地古老文化传统的渊源关系极其深厚。

陕北民间古老浓厚的巫术信仰对妇女剪纸创作也产生重要影响。陕北巫文化源远流长。据《史记》和《绥德州志》记载,西汉时武帝有病不愈,有人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强于我会甘泉。”这段记载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汉武帝得病,上郡的巫特别得到推荐,说明陕北的巫师早负盛名。其二,文中提到的神君,据学者考证应是西王母。《史记》记这位神君所言,“上使人受记,其言名之为画法,其事秘,世莫知。”这里提到的“画法”实际就是民间流行的扶占 巫术。说明巫术仪式在陕北民间流传久远且十分普遍。由于交通闭塞,当地的巫文化便长期保存下来。除有大量巫师专门从事巫术活动外,民间各种活动也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如天旱时民间大规模的祈雨活动,即类似历史上最古老的暴巫祈雨。民间妇女到娘娘庙求子,要把娘娘怀抱小男孩的泥鸡鸡掐下来吃到嘴里,以求怀孕求子,这也是一种古老的求子巫求。

剪纸与巫术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巫术仪式中做招魂的工具,可能是其最早的功用。唐代诗人杜甫安史之乱时逃到陕北洛川和白水交界的彭衙,所作《彭衙行》中“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指的就是陕北一直作为巫术活动招魂用的“抓鸡娃娃”。民间流行的剪纸“瓜子娃娃”也是作为巫术活动贴在门楣上保护全家平安的。陕北习俗,小孩有灾难祈求免灾或长到12岁时要举行一种仪式,称做“过关钥”。传统剪纸中有“土伯”,或称“土关钥”,民间传说“土关钥”是掌管“过关钥”的侯伯,可以在阳间和阴间通行。这种剪纸一般在小孩“过关钥”时烧掉。陕北民俗每年正月初五,城乡居民讲究吃杂面和炸油糕,叫“填五穷”。很多地方在“填五穷”时,要剪妇女样的纸人连同屋内打扫的尘土一块倒送到大门外,谓之“送穷媳妇”。这些民间习俗,实质都是巫术仪式,所用剪纸,显然都是模拟巫术的工具。由此可见,陕北民间剪纸既是当地妇女独特的创造,也是北方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的民间艺术。3.4.4丧葬剪纸

剪纸是传承性极强的文化形态,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妇女剪纸与传统文化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在长期的剪纸活动中,妇女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无论体裁、造型都大量汲取了民间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妇女剪纸主要服务于民间礼俗活动,其本身已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剪纸的承传中,历史和文化传统得到了阐释和继承。特别由于剪纸“立足乡土”,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历史上妇女生活又相对封闭,剪纸所承传的恰是历史中更具稳定性、更富于地域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的那一部分文化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妇女剪纸实质上是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妇女剪纸正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衔接的媒介。20世纪70年代,陕北高原上涌现出安塞、洛川等一批新农民画乡,新农民画带来一股清新蓬勃之气,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在国际性展览中备受称赞。新农民画的作者绝大部分是妇女,她们既是剪纸能手又是农民画的高手,她们以剪纸为绘画的造型基础,整个绘画充满生机,鸟在飞,树在舞,更多地保留了人类童年时代自由奔放的天性。专家们认为以剪纸入画,可比拟为素描对西方油画的意义,是传统民间文化与当代风尚相结合的果实。妇女剪纸的“古老”和“土气”在当代文化中体现出独特的价值。现代文化是多元性文化,越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就越容易走向世界。妇女剪纸正在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不断扩展自己的表现形式,从而获得久远的意义和生命力。

第四章 陕西剪纸图案在婚庆家纺设计中的应用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陕西剪纸的艺术外在表现上多为日常作息、男婚女嫁、家禽牲畜等场景,其寓意的深刻内涵多是意念想象中的兽形图腾、生命图腾的人形、日月崇拜的旋转形等等。而它的内在艺术特点则在于,由于地处黄土高原,粗犷质朴的民风成就了其酣直率意的淋漓风格。然而其表现出来的却是大气磅礴、撼川震海。爽利的刀法简略钢劲,几乎没有任何的二次修饰;明快的构图直观神似,绝不是刻意的形态外露,传递的是生命不息的魂灵。

4.1剪纸元素应用于婚庆家纺设计的消费市场分析

印衫红剪纸是很好的节庆、喜庆、婚庆、福、寿用品,定制式个性化选图、制作的特大型大红双面色喜、福、寿布景剪纸。产品大、做功精细、喜庆气氛浓厚。可以与婚庆、影楼、酒厂、喜庆用品等单位联合,作为他们赠予的礼品。

在当今的时尚潮流中,剪纸在婚庆家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服饰上,随着剪纸艺术更广泛地被人们认同.许多设计师运用中国传统剪纸的造型元素在婚庆家纺设计中寻找新的突破.设计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如把牡丹富贵、喜上梅(眉)梢、蝶恋花、戏剧脸谱等多套剪纸图案放到具有现代感的婚庆家纺上,个性又时尚,给人印象深刻。另外,现代科学技术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切割图样把民间剪纸艺术更为方便地应用在婚庆家纺设计上.例如在“剪纸花样”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向机器传输切割命令.激光发射产生热能,汽化或熔化不需要的部位实现切割.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地把剪纸图案制作出来。这些具有现代设计形式感的剪纸图案出现在各种婚庆家纺展览会上,也成为吸引人眼球的时尚元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室内婚庆家纺设计需要创造意境,烘托气氛和强化风格,不再仅仅是提供休息的场所。室内的挂件、摆设品在内容与形式上除了要与室内婚庆家纺设计和谐.还要符合不同的人的审美需求和爱好。”剪纸装饰画”的大量使用已成为现代婚庆家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内容上借鉴了其他的美术门类来丰富自身.并且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形式感,精细、豪华,适应了当前的审美需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带有本土气息的传统剪纸元素可用于营造高档、雅致的文化环境。住宅内部还要根据客厅、卧室、书房、楼梯等不同部位,不同场所的需要,饰以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剪纸.如古典的、现代的、民俗的、欧式的、抽象的等等。如近年兴起的国画样式的剪纸.从形式(中堂、条幅、扇面等)到内容(花鸟、人物、山水等)类似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新颖而别致。这不仅平添了喜庆气氛,还增加了室内家纺的富丽感。4.2陕西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在婚庆家纺品中的延伸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喜花也称礼花、喜字花和嫁妆花。它是以红色纸剪刻而成,摆放在箱橱、被褥等嫁妆之上,在整个婚礼中起到祝福新人、美化洞房、渲染气氛的作用。喜花是南京剪纸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样式,它在民间已经流传了千百年,所谓“金陵人家行聘礼”、“剪彩做鸳鸯”就是形容喜花剪纸在民间的盛行。听长辈们说,过去大户人家的姑娘出嫁时,家里要请专事剪纸的艺人到家中住上几天,让她们给准新娘剪上各式各样的喜花。剪个“龙凤呈祥”贴在雕花床的床板上,剪个“鸳鸯戏水”贴在屏风上,红红火火的花样寓意婚后的生活也一样红火。而小户人家请不起艺人,就去夫子庙专卖剪纸的摊子上买上一些。至今南京人办婚事仍要买喜花贴在新房的玻璃窗和镜面上。

民间艺人归纳南京喜花的特点有三句话“喜孜孜、胖呵呵、圆嘟嘟”,在看似拙朴简单的外形中却包含着纤巧细腻的刀法,剪技工整挺拔、疏密有致,造型生动饱满,尽显出南京剪纸“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见细,拙中见灵”的艺术特点。喜花的另一特点是多运用谐音法组合吉祥图案,使人们产生美好的遐想。请看这幅由民俗博物馆珍藏的“百寿图”,它是由八个不同的变形“寿”字围绕成一个圆形,寓意“团圆”;在中间部分填充一圈蝙蝠口衔铜钱的图案,寓意“福在眼前”;最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福”字,因为在方言中“八”与“百”谐音,于是人们便讨口彩将其称为“百寿图”,实则是将多福多寿的美好祝愿赠予新人。在喜花中还有一幅常见的是“鸳鸯戏水”,碧波荡漾的莲花池里,一对鸳鸯耳鬓厮磨、相互依偎。由于鸳鸯本性喜欢成对生活,形影不离,人们习惯把它们比作忠贞的爱情、夫妻的象征。在这里寄托着人们希望新婚夫妇恩爱,永不分离的美好心愿。一茎双花的并蒂莲正在盛开,它代表着纯真的爱情,莲藕则象征“天配佳偶”。这些寓意丰富的吉祥图案让人看了禁不住得喜由心生,为婚礼增添了许多甜蜜幸福的喜庆色彩。构思精巧、造型各异的喜花既有很强的装饰性、趣味性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以来一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不仅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更作为友谊的使者出现在国际交往中,登上了大雅之堂。一张纸、一把剪刀,在艺人们生花的妙手下,顷刻间就变成了神圣而美好的艺术品。它们不仅代表着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的企盼和追求,让我为它发出由衷的赞叹吧:“一片红云耀眼来,千枝万朵手中开。心花随着喜花放,我把春光巧剪裁。”

婚礼上的喜花剪纸,多年来也较流行。早些年一般是用大红纸剪成双喜字,吉日时贴在大门两边和放在家具被褥上。陕北地区较多的则是用民间吉祥物,如喜鹊、梅花、鸳鸯、荷花、百合、石榴、龙凤、仙鹤等配上喜字,剪制成如龙凤呈祥、百年好合、双喜临门、榴开百子等喜花,或贴于门窗上,或放在组合家具上。还有作为新房装饰的大幅喜花,都为现行的婚礼录像增添了热烈的喜庆气氛。民谣“小剪子快又利,顺手剪出大红喜,出门喜、进门喜,喜上眉梢万事喜”。这里唱出了人们对喜花剪纸的心理要求。

4.3陕西剪纸的造型在婚庆家纺品中的拓展

在构图上,婚庆家纺品设计中的剪纸与其他绘画基本相同。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也可以象民间剪纸那样,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可以较多的使用组合得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以使图案形成美的一些规律,做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虚实结合。

剪纸艺术中不管剪出的内容有多么丰富,它的最终效果是一张平面的效果。但是,当把剪纸运用到婚庆家纺品上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三维的立体感觉。由于在剪的过程中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而镂空形成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而运用到婚庆家纺品上的阳纹剪的线,它却不能在是个线了,它要变成一个面。阴纹的线都是剪断的即属于镂空效果。它的线也不能在是单单的线,也要剪成面。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都在于婚庆家纺品的视觉感触太强。如果按民间剪纸的方法去剪婚庆家纺品设计中的剪纸,那么远看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模糊的一片拉,几乎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那些细小的线,和面融合到一起,什么都没有。所以,婚庆家纺品设计中的剪纸不能照搬民间剪纸的风格特点。它应该运用大面积的阳纹与阴纹的对比,就是大块的面和大块的镂空对比,才能突显它的图案。

4.4陕西剪纸的色彩在婚庆家纺品中的延续

普通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而婚庆家纺品中剪纸的色彩变化则不同,他要求与婚庆家纺品的风格相协调。

(1)对比色的运用。一般运用对比色的服装风格鲜艳、明快。它一般多运用于农村婚庆家纺品。因为农村婚庆家纺品的色彩越强烈,它的视觉感触就越深刻。

(2)同类色的运用。同类色一般是同一种色彩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来搭配的,这种色彩可以运用的婚庆家纺品的被褥、枕头等剪纸图案。

另外生活装中运用到剪纸图案在婚庆家纺品相对来说要少一点,一般都是直接在面料上做镂空的效果,这样就不用在色彩上变化,直接在图案上变化。

总之.剪纸在不失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因为任何一种艺术有无生存空间,就在于它能否吸收新的养料,不断从自身挖掘出新的应用潜质。在当今多元化的设计领域里,如何运用传统剪纸元素设计出与众不同,又带有本土特色的作品,就必须研究其深层次的内容。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剪纸中的运用将为剪纸艺术创造出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剪纸艺术的创作也会不断的推陈出新,具有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以上内容由代写论文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_常见的诗歌题材

常见的诗歌题材

编稿:程彦芳 审稿:王 娜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命题趋势

从这几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来看,考查材料的选取上有诗有词,以唐诗宋词为主;考查的命题形式上有客观有主观,以主观题为主;考查目标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

诗歌按照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掌握各自的类别,了解各类诗歌的特点,有助于诗歌鉴赏。

知识讲解

【高清课堂:诗歌内容的理解 ID 357101

列举诗歌题材内容的分类】

咏物诗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1、咏物诗的特点

(1)形似,实写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其所处的环境。(2)神似,由物及人,由实及虚,写出人的精神品格;

(3)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用典等。

2、鉴赏咏物诗注意把握以下角度

(1)提炼描写意象特征的词语,分析意象的外在特征、所处环境特点;

(2)挖掘意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联系诗人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例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解析】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咏怀诗

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咏怀诗的特点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咏怀诗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常用的手法。

1、咏怀诗常见类型

(1)积极入世的情怀,它所表现的是忧国忧民之情,志在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这种情怀的思想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隐居避世情怀,在社会政治黑暗的时代,在诗人的身心受到了压抑、创伤、挫折的情况下,诗人的精神超越于污浊的世俗之外,进入到一个逍遥自由的境界,这种情怀主要来自于老庄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庄子对于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又如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由于“诗言志”的关系,咏怀的作品相当多,内容还可以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2、鉴赏咏怀诗,注意把握以下角度

(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咏怀诗往往因事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样的诗歌,首先要了解诗人感慨的事,引发感慨的事由不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取的笔法也不一样。如苏轼《定**·沙湖道中遇雨》写出游路上遇雨、没有雨具、雨后又晴,这样一件小事,诗人由此发出既不会为忧患动摇、也不会为喜乐忘形的人生感悟。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咏怀诗重点在于“抒怀”的性质,即作者不重客观冷静的叙述,而是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其次,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再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释】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品行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才能出众。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阮籍(210-263),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后人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

(1)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2)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任意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的。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1、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感伤兴衰,借古讽今

①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有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2)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些咏史怀古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类比对比,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3)别有寓意,启迪后人 作者在咏诗怀古的同时,融进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或借古讽今,别有寄托;或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后人。

2、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1)弄清史实,疏通文意(2)领悟诗歌感情

(3)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2)简析加红句的表现手法。

【答案】(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解析】这是一篇出塞怀古之作。这首词苍凉慷慨,内蕴良多,似深含隐怨。整首词幽隐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风格清新婉丽,不事雕琢,情韵哀婉深长。

(1)考查对诗歌特点的把握与评析能力。“今古河山无定据”,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开篇境界宏大,贯通古今,胸怀天下,更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悲怆的感情基调;“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借景抒情,境界开阔,写战争的频繁和塞外的荒凉萧索。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词句本身的意思,关注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方能全方位地评价其特点。

(2)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一往情深深几许”是针对“情”的问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却是写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具体之景,形象生动。在写景句中,三个意象叠加,营造了凄凉忧伤的氛围,委婉地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惆怅。两句词,四个“深”字,加深了凄凉之感,读来颇有意蕴,而无重复多余之感。做赏析表现手法的题目,找准手法就找准了赏析点;另外,基本的鉴赏术语要掌握,必须结合诗歌做分析。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的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1、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4)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角度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即把握诗歌意象,古诗意象常寓繁于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琅琊溪①(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释】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解析】本诗是作者被贬安徽滁州期间所作。欧阳修被贬滁州,他在此地游山玩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他对琅琊山上的各处美丽的景点,非常欣赏,为歌咏六处胜景,写下了组诗《琅琊山六题》,本诗就是其中之一。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本题所给的注解不但不能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反而对考生的正确理解其思想感情起到干扰作用。有的同学不去透彻地理解文本,只片面地去做知人论世的解读,一看到“被贬”就“伤感”,从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的误解。

(2)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题干已经明示“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考生答题时,就要分别指出三、四句中的实写、虚写内容,并简要回答出虚实结合所起到的具体作用。赠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鉴赏赠别诗可以把握以下角度。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诗中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柳树、芳草、晚风、笛声、远山、浊酒、瘦马等)等。

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想象、虚实结合等。例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这首七绝是在作者王昌龄仕途失意,被贬为龙标尉时所作。诗人在送别朋友之时,没有一个字提及自己的忧愁,读者却能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惆怅。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句写眼前实景,后两句是虚拟。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歌具有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登高凭栏诗

古人登高临远常常写景抒怀,于是便有登高凭栏诗传世。诗人通过登山、登楼、登台、登塔写景、叙事、言志,表达家国之恨、身世之痛的历史与个人沧桑之感,所以诗歌中言愁叙悲的倾向尤为突出。

1、登高凭栏诗表达的情怀

(1)感叹羁旅流离之苦,抒写思乡怀人之情;(2)抒发壮志难酬之忧,表达忧国忧民之志;

(3)即景畅谈人生哲理,或胸怀进取之情,或心存归隐之志;

(4)有些登临之作并不一定赋予了什么深远之意,仅仅是诗人登临写景,一抒畅快心意,一绘江山形胜。

2、登高凭栏诗的鉴赏角度

(1)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抒情言志。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借古寓怀,或托物言志,各种方式融会贯通,情景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多层次、多角度表达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

(2)章法严谨,层次清晰。写景抒怀是登高凭栏诗的主体,大多数诗歌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言志,前者为后者蓄势张本,后者彰显全诗主旨。

例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半落青天外”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爱国诗

我国的古代诗歌中,留下大量的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优秀诗篇:有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抒发爱国情操,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保疆精神,表达诗人为国建功立业壮志的诗篇;有渴望结束战乱,欢呼祖国和平统一的诗篇;有表达年迈力衰仍一心为国戍边,至死心系国家统一的诗篇,等等。这类诗歌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例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释】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案】(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舒頔生于1304,死于1377年,处于元明之际。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

(1)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2)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边塞诗

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盛唐具有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宋朝时期,统治者昏庸,山河沦陷,不重用人才,边塞诗多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进行批评。

1、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月、北风(朔风)、朔云(寒云)、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辕门、长云、号角、战车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长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瀚海、轮台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与战争有关的人: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 边塞诗中常出现的少数民族:胡、羌、羯、夷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边塞诗中常见乐曲:《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2、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

(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激情,洋溢着昂扬进取的豪迈,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和战士以身许国的气概;

(2)抒写戍边将士久戍边关的乡愁和家人的离愁别恨,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对广大士卒及其亲人的深切同情,描绘对和平、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

(3)反映对帝王穷兵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荒淫失职或贪功启衅的怨恨,揭露军中苦乐不均,表达对士兵们的深切同情,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4)描绘边疆雄伟奇丽的风光、民俗风情,表达对祖国边疆山川风物的热爱和向往,讴歌各民族人民的友好往来。

3、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喻、夸张、对比、用典、渲染、衬托、虚实结合、借景(事)抒情、直抒胸臆等。

例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没有突兀、生硬之感。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

(1)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题型解读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征,然后对所有意象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如本题中萌发新芽的桑树、孵出幼蚕的蚕卵、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夕阳、晚归的乌鸦等,这些意象都具有春意盎然的共同特征。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第一问,首先要回答词作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解答第二问,则要分析词中运用这种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感。解答第三问,应联系词后注释,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作答。

例2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1)“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娥眉”、“红颜”、“倾国”等都指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古诗句中常代音乐。

(2)《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三篇:作文常见五大题材

高考作文五大题材之

(一)以人生为题材

生命的长度,决定人寿命的长短;生命的宽度,决定人价值的大小;而生命的高度,决定人的视野,决定人生的深度。

生命中不同的追求成就了不同的高度。如:太平无事,只求温饱,这是一般人的高度;带兵百万,决胜千里,这是将军的高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圣人的高度„„每一种高度都表现了一种人生的目标、追求和境界。

李白是注定不能够成为政客的,这并不是因为他才疏智短,而是因为他站在了诗人的高度,一生追求的是精神的解脱。

周喻不可以儿女长情,并不是因为他生性冷血,而是因为站在了将军的高度——他要在长江水面,演绎一幕气壮山河的赤壁大战。

孔子注定无法安度晚年,并不是因为他命运曲折,而是因为他身处的是圣人的高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太多忧心的事情他又如何安度晚年?

„„

然而,无论你在什么高度,也无论你有多大的能耐,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用汗水冲开道路,用鲜血浇铸根基。“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见《离骚》;左丘失明,厥作《国语》„„不同高度的成功者的业绩和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光彩往往是非常迷人的,而这迷人的光环,却是由血汗的透视镜折射出的苦难的光辉——是一种悲壮,更是一种坚强。

生命的高度没有极限,生命亦没有真正的颠峰。

只有每一个从零开始的生命,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出属于自己的山峰。这座山峰将支起你自己的世界,给予你属于自己的色彩。因为这座山峰又基于生命无穷的空间,所以,只要你肯向上再登一步,你就会拥有这一步之上的更广阔的天空。生命的高度也会再进一层,你自己的深度也会因此更上一层楼。

高考作文五大题材之

(二)以亲情为题材

亲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亲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妇女,但在她平凡的一生中,我看到了她不平凡的一面。

记得小学一年级是,我与同学一起在操场上玩。突然,我似乎被一股力量推倒,下巴撞在一块石头上。同学把我送到医务室,老师说要去医院缝针。

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放下手中的家务,以“超光速”冲到医院。

在病床上,我十分害怕。我看到医生正在摆弄一根针,顿时,害怕化作了无数泪水涌出眼眶。

此时,母亲跑进病房,拉住我的手,不停地安慰我说:“别怕,不会有事的!妈妈在你的身边,我会永远陪你!”我停止了哭声,转过头望着母亲的眼睛。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明亮,那么迷人。渐渐地,我进入了梦乡。

我只依稀记得,我躺在一个温暖的,结实的背上。它在轻轻地摇动着,就像一个摇篮,却没有把我吵醒。

醒来是,我已经躺在家里柔软的床上。此时,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是谁将一小勺甘露放进我的口中,是谁用关怀的眼神化解我伤口的痛。是她---我最敬爱的母亲。

虽然她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却没有回答。我不想让自己的说话声打破这时的宁静。我在想,如果时间能停留,就请让它停留在这一刻。

窗外,星星睁着眼睛注视着这里,月亮将最皎洁的月光洒进这个温馨的小屋。他们很安静,似乎也不想打破这份寂静。

亲情,旧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的味道;亲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困难时帮助你;亲情,就像一艘轮船,载着你起程远航。

亲情,就是阴云永远也遮不住的一片晴空!

高考作文五大题材之(三)以青春为题材作文

人的一生好比一张白纸,等待着驿动的你,为它精心雕拙,细细描绘,增姿添彩。我们用青春的笔墨,为逝去的年华勾勒什么色彩呢?

再回首,似水流年,乐以忘忧

盛夏时节,漫步在红河谷的幽幽石径上,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整个山谷包裹的严严实实,遮住了湛蓝的天空。低头俯瞰,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分享着它们的快乐,我感受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怀。一阵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渐渐地,水花荡漾,泛起阵阵涟漪,一圈一圈的波纹诉说着苍天厚土的美丽。此时,心头滋生起了“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韵味,乐真的可以忘忧啊!

再回首,如水漫堤,无形有迹

山路上,茂盛的植被,环绕着潺潺流动的小溪,也许这里的藤蔓若干年前就与灵动的溪水有染,否则不会那么默契。燥热,瞬间去的无影无踪。好新鲜的空气,好清凉的山风。顺着小路走到尽头,映入眼帘的是快巨大的石壁,石壁上的大瀑布让人惊叹,让人称奇,那斗母瀑布气势宏大,从峰巅倾泻而下,我突然有了李太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万般豪情。

瀑布下是一泓汪汪的水潭,潭水清澈透底,大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之美!潭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我的心空灵起来,烦心事一扫而光。

再回首,似水流年,往事如烟

身在大山中,好似另一个世界,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让人无法抗拒,捧起一掬水,吸进嘴里,渗进心田,顿时沁入心脾,我的心灵变得更加纯净。吸着清新的空气,尘世的喧闹消逝的无影无踪。

噢,那似水流年,如淡淡溪水细细流!

走出林子,炽热的太阳已挂在西天。再回首,似水流年,如被春水滋润过的麦田,细浪涌肩,抬头凝望,一片瓦蓝!

常见高考作文五大题材之

(四)以梦想为题材

“梦想”,相信心的力量,循着微光去追求那份积存已久的渴望。轻轻地梵唱着,炽热的目光迎着扑面而来的陷痛,在潺潺流逝的时间长河里,只因用尽全力地追逐过,我无悔。

“梦想”二字萦绕嘴边,这简短的两个字,又似乎凝聚了生命所有的力量。倘若我们失去了它,恐怕只会是行尸走肉般地苟延残喘于世。它闪烁着熠熠的光辉。在你跌倒受伤的时候,它就像远方诱人的风景,让你擦干眼泪,继续迎着荆棘奔跑。它无时无刻不为干枯的生命注入鲜活的能量,让激情在全身的每一根神经末梢传递,潮水般覆盖住年轻的生命。我们要有执著追求的梦想,要让原本白纸般的生命开出五彩斑斓的花朵,回首以往,使得内心盛满充实与感动。

梦想从来不会选择人,它是上天赋予每个人构建未来蓝图的神奇画笔。梦想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心中有梦,乐观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崔永元曾去美国做采访时遇到一个卡车司机,两人聊得很投机。不知不觉谈到了儿时的梦想,那位卡车司机一脸自豪地说,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卡车司机,他努力地挣钱,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卡车,他的愿望实现了。不算伟大的愿望,没有像拯救世界的浮夸与空洞,很真实,而且他做到了。重要的是他努力追求的过程,而不是他要达到多高的顶峰,一个小小的梦想都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甘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人们眼中的伟人,但平凡之中的梦想亦有生活的真趣。

时间从来不能阻挡梦想的脚步,有着一份固执的坚持,学会让梦想每天壮大一点点。很久之前,有个女孩从小立志要做世界冠军,可是被生活琐事缠身,一直没能实现。2009年10月,她一举夺得了女子100岁至104岁年龄组的铅球冠军。她就是澳大利亚的百岁老太——鲁思·弗里恩。跨越将近一个世纪的期盼与守候,把儿时的梦想坚持百年,光是这一份对梦想的坚持已足够感动人们。最初的梦想,时时紧握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没到怎能返航!此时,再多的苦痛与泪水,都被胜利的微笑掩盖。而现在有一部分人没有积极的梦想,不断地浮于名利,用财权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任由自己坠入罪恶的深渊。如果他们有一个澄澈的梦想,也不至于浪费这一生。

想起五月于的一首歌:“„„当风雨都过去/迎着风看天空/不放弃才能够有感动/这一生这一次为自己抬起头/至少要骄傲地盛开过„„”不求荡气回肠,但至少要给自己的生命涂抹上重重的一笔,用最透明虔诚的心塑造一份属于自己的璀璨,让环绕着梦想的眼睛凝望所有的幸福和痛苦,至少我要骄傲地盛开过。

常见高考作文五大题材之

(五)以生活为题材作文

生活掠过我的心境,仿佛一群鸿鹄掠过天边,给我深深一震,便有了感悟。

——题记

生活给了我一个清醒的大脑,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透明的文字,去宣泄内心真实的情感。生活的美幻,万物的情仇,时时牵挂与我,叩击着我的心扉。

生活如同一本书,散发着缕缕墨香,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所吸引,品位着它,找寻住它,吮吸着其中的灵气。这本书,我常常品味,常常感悟,可是,一团接一团的雾气笼罩着我,疑惑了,懵懂了,终究念念不忘。才懂得了李白“仰天长叹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气,吃透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凛然,品味了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情。不禁暗自叫好,大快人心。

书中的内容五彩斑斓,浩瀚无边,总令人可望不可即。人生的悲欢,事态的炎凉,生死的离别,时常使我有一种空虚之感,倍感无奈。精彩的细节,跌宕的情景,完美的结局,深入人心。从而,你烘出了水浒的忠义,凝为了三国的韬略,哭成了红楼的辛酸,造就了西游的神奇。在你的妙笔下,白娘子的恩终有报,许仙的情终有果。你太多的感叹,让我沉思——生活是幻美的。

生活仿佛一首诗,寄托了无限的感慨。你,记录了诗人的泪,绘出了诗人的情,歌唱了诗人毕生的心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离乡的游子啊,生活究竟给了你们什么?是悲欢?是离愁?还是肝肠寸断的乡思?也许,你们不曾埋怨过生活,它赋予了你们艰难的使命和理想,因为你们有激情,永不放弃,所以再苦再累,你们心中依然有天地。它给予了你许多,也给了我许多。

生活又似乎是一个人,永远读不完,感悟不完。在它身上,可能有卑劣,可能有高尚。它好像一个婴儿,变幻莫测,喜怒无长。于是,人们却要受它摆布,吃尽苦头。

生活又犹如炼狱,也许,有人会功名成就,也许,有人会怨天尤人,但不正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不是吗?

生活又譬如„„

第四篇: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1、送别诗(分析情景,理解情感)

2、思乡怀人诗(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3、怀古诗(联系背景,理解典故)

4、山水田园诗(分析特点,掌握术语)

5、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三、思乡怀人诗

1、了解常见思想感情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

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 寄情、妙喻传情 明确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关键词:独看、忆、湿、寒、泪 情感类别:思念亲友

表现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思念妻子之情和内心的惆怅和痛苦。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侧面描写 实战演练: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

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四、送别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衬托、谐音、细节描写。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送别诗的情感

1、哀伤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征帆”

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2、慷慨豁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边塞诗

边塞诗词鉴赏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似乎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鉴赏这类诗作还值得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从边塞征战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例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篇中反映的几乎遍及边塞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 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边塞诗鉴赏方法

1、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3、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月黑,无光;雁飞高,无声。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静,为下文单于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

2、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2.内容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七、咏物感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许多动物、植物、昆虫等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具有某种人类理想的光辉,契合世人的高洁品格情操。因此诗人常常咏叹这些事物,感怀自己的人生际遇,用来比兴寄托自己的志向和胸襟,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此类诗歌一般具有象征意义,既是咏物又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在这一主题中,最典型的是唐代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虽都是托蝉而寓意,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人身世遭遇、禀赋才情的不同,比兴寄托之意却迥然相异。

虞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的垂緌之状、流响之声、清露之洁雅、疏桐之高挺喻其不流世俗的高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然而然地写出立身高洁之人,并不需外在的凭藉(权执、金钱、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骆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极摹作者自己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楚哀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世上无人理解,只能是蝉为我高唱,我为蝉长吟。李诗“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抒写自己本性清高却孤苦无告,最后的长叹“我亦举家清”,令人叹惋,不忍卒读。

其他如松、竹、梅、兰、残月、夕阳等或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节操,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

读此类诗歌,只有立足于所咏之物的形象、色彩、情调等才能体味出作者寄寓其中的身世之感、际遇之叹,获得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

蝉 骆 宾 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三)写景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人景;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方法。山水田园诗一般表现的是对自然山水、田园农作的热爱,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对和平静穆生活的向往。诗人一般是在世俗中碰壁之后,寻求一种超脱逃避,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也间接地表现了与世俗的不协调,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特点 作者笔下的山水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怀,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实战演练: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够麦田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表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四)征战边塞诗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例如初唐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现了他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高适的《燕歌行》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的得失,充满忧患意识;岑参则描绘了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 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 边塞诗鉴赏方法

1、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3、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著名的如元稹、白居易分别被贬在通州、江州后,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形成文学史上的“通江唱和”,如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七)忧国忧民

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忧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

兹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为例,略作分析。作者原序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家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写出老翁的辛酸,而黄衣白衫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拖走了一车炭,作者没有议论,而义愤之情溢于言表,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诫尽显。

中国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积极入世,欲使国家富强、救民于水火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忧国与忧民不能并举,也不是容易统一起来的。国、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所指。在封建王朝中,“国”是统治者一家之国,忧国不能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现实。民是社会下层受苦受难之民,忧民又不能背弃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诗人往往只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很勉强的,然而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还是要表达这一情愫,即使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表现在诗歌当中,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很有节制,对统治者多为劝诫讽喻,缺少痛心疾首的呼告。

第五篇:雅思作文常见13类题材

雅思作文常见13类题材

(一、)教育类:

A 理论与实践 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上大学 大学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关系 成功人士所需素质是不是必须从大学或相似的科研学术机构中学习

高中毕业的学生是否应该在去大学前要工作或旅游一年

高中生评估和挑战老师,会不会没有尊重没有纪律性

B 男女生问题 大学专业招收的学生男女比例是否应该协调 8 男女分校的利弊

(二、)体育活动类: 学生花时间练习体育运动的利与弊/该不该。

体育活动造成竞争而非合作是否应该提倡 体育盛事是否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

(三、)语言类 如何说服他人学习自己母语

英语流行的利弊 英语和国际旅游业的流行会不会导致小语种和小民族的伤害

机器翻译的推进是否导致不必学外语

(四、)新闻广告类 人们是否只应阅读真实事件或人物 是否新闻的真实性和好的工作者的素质

广告的利弊

(五、)青少年类 学生变异行为或态度的原因和改善

家庭小孩的惩罚教育是否有效

学生压力是否很大 父母是否应该限制小孩看电视玩游戏,应该看书学习

儿童的性格来自先天还是后天培养

儿童要学会竞争还是合作

课余参加有偿劳动是否提倡

(六、)老年人类 我们这一辈人和上辈人区别的重要方式 公司55岁的老人是否应该退休让位给年青人

年青人比老年人社会地位高的原因和改善(七、)科技与传统类 电脑电视录相等是否替代书籍成为传媒和教育的工具

电脑的普及是否会取代老师的教育

建立博物馆的目的和手段 网络的普及影响到生活中家庭成员或是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多大的潜在危机 技术发展是否影响娱乐习惯和减少创造力 生命工程中的器官移植和试管婴儿等是否不人道

(八、)金钱类 人类登月类似研究浪费金钱和时间么

医生应以救人为主,不论病人之贫和利益

向朋友借钱会否影响友谊及其原因。花钱买东西或用东西交换的各自好处,你喜欢哪种?

体育专业是否应该拿钱比其它重要的专业多

(九、)国家政府类 政府是否应该重视传统和艺术 发展中国家是应该致力于发展本国的科技研究还是发展人文教育

政府花钱在艺术上还是其他事情上

政府财政支持在科学上还是语言商业上

你的国家城乡差距大的原因和解决

电影教给你其他国家的哪些概况

富国是否应该帮助穷国 你的国家和其他地方有何相似,如何相似

政府是否该为母亲工作提供帮助和资源

国外工作一段时期对个人和国家有何影响

(十、)变革类 发明什么是你的愿望

改变家乡的一个重要举措 新千年是否世界变化的机会和你希望如何变化

人类为什么变得长寿

(十一、)环境类 如何改进地区公园或国家公园

动物做宠物还是?野生动物资源

是否应该关闭动物园

小轿车是否利大于弊

吸烟是否应该非法化 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环境保护是应该由个人,团体(公司)和政府来共同承担

(十二、)犯罪类 罚款是不是制止犯罪的必要因素 对杀人犯的刑罚 犯罪者应入狱还是再教育.再适应

年轻女人犯罪率升高的原因和举措。

该不该亲自制止犯罪、正当防卫的限度

青少年犯罪与父母教育 住宅的保安由政府还是建筑商控制负责

(十三、)个人看法类 拥有土地后如何运用 喜欢亲自动手还是喜欢机器

独处还是和朋友相处

玩游戏是否一定要赢

安乐死是否会合法化

游客是否遵从当地风俗

堕胎应该提倡还是非人道 对现在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的看法 名人是否因隐私付出代价及是否应该拥有此权 10 工作需要的转变和自身适应

下载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剪纸的常见题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雅思A类类常见题材总结

    雅思A类类常见题材总结 科技与传统类 1 电脑电视录相等是否替代书籍成为传媒和教育的工具 2 电脑的普及是否会取代老师的教育 3 建立博物馆的目的和手段 4 网络的普及......

    常见的诗歌题材(精选五篇)

    常见的诗歌题材: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

    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精选五篇)

    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

    怎样判断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怎样判断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

    常见古诗题材分类(共5则范文)

    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之山水田园诗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知识梳理】 一、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ZK: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学生版)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标志特点分类范文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标志特点分类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