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时间:2019-05-13 14:5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篇: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2..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 “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

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

(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

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

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

但陈子昂《感遇》(其二)咏兰:“兰若生春夏,苹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凤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首联写兰叶的茂盛,领联叙兰花兰茎的艳丽,须联述兰在秋风中遭到打击,尾联叹兰的一生劳意无人理解。诗人通过对兰的咏叹,寄予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心。

3..写景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

⑴写法: 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

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别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对仗工整,看是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头两句描写明媚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后面两句“千秋”与“万里”相对,表现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茫心绪,卒章见底,关键词(诗眼)在“万里船”。门外所泊是来自东吴的“万里船”。可是诗人却有船行不得,有家归不了。只能倚窗见到千年不变的茫茫雪山,满眼异地风光。再回想去年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人就想“青春作伴好还乡”,可是一年已过,春天又至,诗人仍然淹留他乡。于是喜悦之情随着视线的转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思乡之情,以至心随白鹭和东吴万里船俱往故乡。最后乐景却反衬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⑵写景诗类别及其常常抒发的感情:

田园诗

原是歌咏恬静悠然情景的田园生活。如东晋陶渊明一些诗曾被称为“田园诗”代表作。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

——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耕读生活。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內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代汉语词典》“田园诗”词条解释:“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描写江南稻乡安静富庶的田园风光。表现盛唐时期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和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男丁戍边,田里只有妇孺老人耕种,土地荒芜,揭露战争带给农民的深重灾害。

——反映了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

——闵农、怜民的思想感情。即对农民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对官府的赋税徭役繁重,残酷剥削农民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示强烈的不满。

——对比农民的痛苦生活,为自己过着不劳而温饱的生活表示疚愧和自责。

——讽刺嘲笑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识的城里富贵人家。

——把农家苦与王孙乐对比,表达希望农民与王家“不饥不寒,上下一般”的美好理想。

写田园诗的主要有:晋代陶渊明,南朝的鲍照、江淹、沈约、谢脁南北朝的庾信,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有王维、盂浩然,此外唐朝诗人张籍、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李绅、元稹、姚合、温庭筠、司马札、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杜荀鹤、颜仁郁、可朋、韦庄、王驾等。李白、储光羲、高适、杜甫、元结、袁高、戴叔伦、韦应物、孟郊、王建、颜仁郁都留下田园诗达到佳作。

山水诗

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的胸中之景——意境。

——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希望、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寞之情。

曹操《观沧海》——汉以前唯一完整的山水诗,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是汉以前所未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主要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唐代的孟浩然、王维、李白,宋代的杨万里和范成大等。唐代诗人几乎都写有山水诗,杜甫和宋代的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大诗人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③四季图及其它风景诗

——希望、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自伤迟暮,独守闺房,感伤青春易逝,佳人(良人或家人难再);或感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抒发亡国之恨。

——感伤物是人非,人生短暂,报国无门,功名难就。

——怅恨离别,思念家乡。

(想象诗歌画面,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从动静、虚实、形、声、色、点线、面对比等去欣赏构图美、形象美、色彩美和意象美,抓住诗眼挖掘深意)

4.边塞诗和战争诗:

诗文思路: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5.赠别诗和悼亡诗:

两类诗共同点:

较其他类属作品,情感更为挚厚、强烈。

——古语: “悲莫悲兮生离别。”

②展现出主体意愿与严酷现实的矛盾,前者 “欲留不能,欲舍不忍”,后者 “抚存感往,物是人非”,以感情的悲剧性冲突和心灵的巨大波荡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情与悲悯。

⑴送别诗:

①重团聚、怨别离,诗中除了抒发恨别之情外,往往蕴含其他思想感情:

A.建功立业的豪情

B.壮志难酬之惆怅

C.被贬之愤懑

D.忧国忧民之情.E.男女之情爱

F连年战争,有家难归之悲愤

②注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所蕴含之感情。

古人送别多在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

可供作者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

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 “人化的自然”,———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

③领会诗中典故含义。(注意注解提示或联想已学过的诗歌。)

④化用前人诗文,如:

萧萧斑马、携手相看泪眼——写离别

六郡良家子、霍去病、魏大——表为国立功之志向

⑤注意细节描写。

⑥注意谐音——“柳”谐“留”,“秋”谐 “愁”,“丝”谐“思”。“晴”谐“情”, “莲”谐“怜”,爱怜,借以表达爱情。

⑵悼亡诗——多是感怀亡妻之作。从魏晋南北朝潘岳悼亡妻的三首代表作起,后人感怀亡妻的作品多沿袭之,用“悼亡”为题。——悲叹“双栖一朝只”、“比目中路析”——表达悼亡的痛楚和哀伤。

①诗中所写地点或物象:

【地点】

⑴闺阁庭院———亡妻生前所生活的空间。——“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黯然伤神。

【物象】苔径凉阶、弱蕙衰兰、芜闺尘窗、孤帐空床、长簟床空、室虚悲风、残灯虚座、余墨遗芳、翰墨馀迹、遗挂在壁、朗月胧胧、针线犹存————物是人非,凄寂而清冷、衰颓而黯淡。

⑵墟墓间——怅恨阴阳两分隔,表现“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的伤逝之情。

【物象】坟、墟墓、落叶、孤魂、凄凄朝露、烈烈夕风。

【其他词语】茕茕

徘徊、踟蹰、不忍、未忍

②历代著名诗人如潘岳、鲍照、韦应物、孟郊、元稹、李商隐、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直到明代的于谦和清代的吴嘉纪、厉鹗等,都有悼亡诗流传。

6.乡思诗、.行旅诗、记游诗。——表现愁肠百结,思乡怀人的主题。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思路: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

①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

②乡思诗还有写节日之乡思。如佳节、重阳、寒食。

构思上“以超极表至极”——把乡思之情推到极点之后,又往前推进,超过极点——虽有悖常规,却合情理。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书朔方》)划线句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乡思之情得到超强表现,微妙真实。

7.咏怀诗——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也有的咏怀诗叹世道不予我生、伤夫妻离别、苦人生短暂(人生若尘露)、哀朋友遗弃,即抒发嗟生、忧时、愤世、疾俗等思想感情,如阮籍的咏怀诗。

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咏怀名作。

8. 游仙诗

——历代文人被压抑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不平则鸣的文艺成果。在浪漫的想象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建构理想中的仙境,以寻求对现实环境的解脱。宣泄心中的愤懑不平,表达对时局的无可奈何与失望之情,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和离经叛道的气质。

(也有写道家求仙求长生不老的游仙诗。)

9.悯农怜民诗——讲农民劳作之苦,或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或苛捐杂税政策,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10.家庭生活、亲情之乐或.农家、渔家乐与苦

11.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运用含蓄的手法,往往是同讽刺相结合在一起的。

12.闺情诗———是以女性为主题的的描写女性心理情感的诗篇。——归结“怨”字。

①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宫词》,张祜《宫词》。)

②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里。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闺梦里人已经成了无定河边骨。

③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④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

13.干谒诗——为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而作,诗中表现自己的才华,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含蓄是好的干谒诗的必备条件之一 传统的主题(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生活杂感

长亭送别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登岳阳楼》、《阁夜》。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李白《蜀道难》、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出塞》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离骚》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石头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咏怀古迹》、《蜀相》。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将进酒》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篇: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1、送别诗(分析情景,理解情感)

2、思乡怀人诗(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3、怀古诗(联系背景,理解典故)

4、山水田园诗(分析特点,掌握术语)

5、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三、思乡怀人诗

1、了解常见思想感情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

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 寄情、妙喻传情 明确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关键词:独看、忆、湿、寒、泪 情感类别:思念亲友

表现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思念妻子之情和内心的惆怅和痛苦。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侧面描写 实战演练: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

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四、送别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衬托、谐音、细节描写。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送别诗的情感

1、哀伤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征帆”

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2、慷慨豁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边塞诗

边塞诗词鉴赏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似乎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鉴赏这类诗作还值得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从边塞征战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例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篇中反映的几乎遍及边塞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 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边塞诗鉴赏方法

1、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3、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月黑,无光;雁飞高,无声。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静,为下文单于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

2、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2.内容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七、咏物感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许多动物、植物、昆虫等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具有某种人类理想的光辉,契合世人的高洁品格情操。因此诗人常常咏叹这些事物,感怀自己的人生际遇,用来比兴寄托自己的志向和胸襟,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此类诗歌一般具有象征意义,既是咏物又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在这一主题中,最典型的是唐代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虽都是托蝉而寓意,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人身世遭遇、禀赋才情的不同,比兴寄托之意却迥然相异。

虞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的垂緌之状、流响之声、清露之洁雅、疏桐之高挺喻其不流世俗的高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然而然地写出立身高洁之人,并不需外在的凭藉(权执、金钱、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骆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极摹作者自己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楚哀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世上无人理解,只能是蝉为我高唱,我为蝉长吟。李诗“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抒写自己本性清高却孤苦无告,最后的长叹“我亦举家清”,令人叹惋,不忍卒读。

其他如松、竹、梅、兰、残月、夕阳等或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节操,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

读此类诗歌,只有立足于所咏之物的形象、色彩、情调等才能体味出作者寄寓其中的身世之感、际遇之叹,获得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

蝉 骆 宾 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三)写景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人景;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方法。山水田园诗一般表现的是对自然山水、田园农作的热爱,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对和平静穆生活的向往。诗人一般是在世俗中碰壁之后,寻求一种超脱逃避,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也间接地表现了与世俗的不协调,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特点 作者笔下的山水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怀,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实战演练: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够麦田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表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四)征战边塞诗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例如初唐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现了他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高适的《燕歌行》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的得失,充满忧患意识;岑参则描绘了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 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 边塞诗鉴赏方法

1、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3、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著名的如元稹、白居易分别被贬在通州、江州后,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形成文学史上的“通江唱和”,如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七)忧国忧民

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忧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

兹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为例,略作分析。作者原序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家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写出老翁的辛酸,而黄衣白衫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拖走了一车炭,作者没有议论,而义愤之情溢于言表,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诫尽显。

中国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积极入世,欲使国家富强、救民于水火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忧国与忧民不能并举,也不是容易统一起来的。国、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所指。在封建王朝中,“国”是统治者一家之国,忧国不能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现实。民是社会下层受苦受难之民,忧民又不能背弃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诗人往往只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很勉强的,然而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还是要表达这一情愫,即使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表现在诗歌当中,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很有节制,对统治者多为劝诫讽喻,缺少痛心疾首的呼告。

第三篇: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

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

(一)思乡怀人诗

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

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示例: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

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 ③风格——雄壮豪迈。

④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⑤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示例: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

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

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三)咏史怀古诗

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④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示例:

台 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

(四)即事感怀诗

①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②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③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示例: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五)山水田园诗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⑴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⑵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黑暗社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⑶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2.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示例: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①,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1.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明确:下阕表现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六)别离贬谪诗

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

⑴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悲: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再见无期。

②喜: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豁达胸襟,不以分离,相隔遥远为苦。⑵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②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③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示例: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明确: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七)爱情闺怨诗

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2.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示例: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走进房间,看见“淡烟流水”图也很幽深。梦象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无边的丝丝细雨。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上,她还没有睡觉。

(八)咏物抒怀诗

1.注意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2、鉴赏要点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陆游诗)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陶渊明诗)④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芳草、骏马等。

⑤常见手法: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示例: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三、四句是写景的句子,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道题是在诗歌鉴赏中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构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洁。“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实际是诗人宦场沉浮的写照,诗人志向高远堪比旭日,映日争起,渴望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但有时宦途不顺,因为恃才傲物,不愿屈服,只好归去。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三、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

A.题材方面的: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时还可说“ 山水田园诗”。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B.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C.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第四篇: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悲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6、边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山河沦丧的痛苦 【边塞诗】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1、伤春悲秋之情;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世事多变,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2、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3、对大自然的喜爱,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退隐田园的淡远;厌恶尘世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山水田园诗】

4、对英雄人物的追慕,缅怀之情。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当今统治者的告诫。【怀古诗】

5、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贬谪诗】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歌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8类: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1悲凉,悲壮,悲壮苍凉2,缠绵,3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凄凉,凄美5,意境高远,深远6意境优美7幽静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可以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③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④用典。1)引用前人语句(2)引用历史故事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子规象征悲愁。

⑥虚实相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7,以景结情⑧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9意象组合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双关、叠字、、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9、起兴

第五篇:如何概括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概括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浩若烟海,写作内容也千变万化,如何归纳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诗歌就其写作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单独写景的,二是单独记事的,三是写景记事合二为一的。

一.概括思想感情的语言表述形式

(一)单独叙事的

作者通过对 什么事件的记叙,表达了。

(二)单独写景的

作者通过对 什么景象的描绘,表达了。

(三)既叙事又写景的

作者通过对 什么事件的记叙以及对 什么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二.主要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类

(一)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李白为代表的诗人,写的很多写景诗,都是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例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线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送别老朋友的依依不舍和苦闷之情。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送别老朋友的依依不舍和激励之情。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表达期冀得到重用,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例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六)表达怀才不遇,或被贬报国无门的压抑悲伤愤懑之情。例如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仲伯间。

(七)面对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悲哀愤懑无奈之情。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如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凭吊古人古迹,表达对某人的赞美或同情之情。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日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九)表达自己强烈的 人生追求或志向。例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如李贺的《南园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表达自己对爱人或情人的思念、怀念、伤感、愁苦之情。例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香残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如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十一)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对国家民族的担忧之情。例如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十二)表达作者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淡泊名利,清高自首,高洁傲岸的思想感情。例如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十三)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十四)表达对封建制度的不满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例如,聂夷中的《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另外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

(十五)伤时伤逝,激励人们勤奋上进。陶渊明的《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古代诗词,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以上十五种,在理解回答问题时,要通读全诗,注意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题目、诗句,或者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象(例如离别之情的意象——柳、雨、酒;思乡之情的意象——书、月、归雁等等)就能准确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一首短诗往往表达几种思想感情,理解回答时要做到视角开阔,回答全面,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下载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_常见的诗歌题材

    常见的诗歌题材 编稿:程彦芳 审稿:王 娜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D。......

    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大精析[★]

    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古诗词鉴赏分题材大精析 002 点击「一起学语文」即可关注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共五篇)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情感、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 ↗: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怀古伤今 长亭送别 怀才不遇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伤春悲秋 离愁别恨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

    常见的诗歌题材(精选五篇)

    常见的诗歌题材: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

    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精选五篇)

    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

    常见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总结分享[模版]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常宽广,下面是在线学习网为大家整理,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忧国忧民 指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山的为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而担忧的思想感情。......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范文模版]

    辨题材 看提示 明意象 品语句 ——如何把握古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王林晓 诗词鉴赏是中考试题的难点,其中体会情感是中考的必考点。怎样读诗词、品诗体、悟感情呢?下面谈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