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实验课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摘要】俗话说:“科学发明来源于科学实验”,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兴趣,在他们当中可能就有“爱迪生”。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小学科学教学就必须适应新课程理念,而实验课教学是小学科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我们应遵循: 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尊重事实、讲求证据的认真态度;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培养逻辑推理严密的态度;要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下科学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是响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实验活动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尊重事实、讲求证据的认真态度。
实施科学课教学以来,实验活动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了。问题集中表现在学生在开展实验活动时,急于动手,抢着操作,其他学生旁观者有,闲谈者有,或做其它事;不按规定操作,实验结果出不来;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时,有的学生只顾自己说,不听别人的发言。分析下来有这些原因: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的设计不合理、不严密。有时要求学生一次完成许多操作步骤,三年级的学生会理解不清,记不住,弄不懂;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不合理也是一个原因。那怎样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全过程,自行获取科学知识,并且不断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
二、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培养逻辑推理严密的态度
1、引导要有问题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实验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调查中对自 1 然现象、生活现象或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发现或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使之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体验。例如有关探究“拱形的力量”的实验,我是这样进行的:在进行拱形能承受多少个垫圈实验时,学生观察到垫圈数量增多,拱桥有所变化,拱桥中央慢慢下塌,拱脚逐渐向两边外移,老师在此时趁机引导:那么大家看到这一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2、大胆假设与猜测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运用已有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测,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一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每位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探究“拱形的力量”的实验中:拱桥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承受重物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拱桥承受重物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时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的进行猜想和假设。
3、实验操作,引导结论
通过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并通过理性分析形成结论,这是实验的目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报告形式将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归纳、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手段
1、设置问题的艺术性
学生探究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设置问题艺术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检测电路”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问题:先在课桌上放置一组正常的简单电路,学生上台操作,使小灯泡亮起来,然后老师暗箱操作使小灯泡不亮,适时提问:你们来当一回“啄木鸟”医生,诊断病因在哪里?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性实验教学既是探究实验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老师要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问题以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准。学生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运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实验的方法、手段等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出新问题。教师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相关条件,创造相关的实验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来确定解决问题的实验程序,最终得出准确合理的结论,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例如,探索《导体与绝缘体》教师创设老鼠咬断导线的动漫情景,提出问题:小灯泡不亮了?怎么办?用什么来替代呢?动漫中小伙伴搬来许多材料来帮忙,提出问题:这么多材料我们用哪种呢?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怎样才能证实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学生自主开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找到与自己相符合的实验计划,并跃跃欲试想动手操作来验证。这样的设计比单纯的从理论介绍的角度更能让学生接受,关键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论证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3、加强合作交流,进行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所以现在就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开展合作学习的尝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是以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小学阶段一般提倡组成4至6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互补长短,互相监督,共同发展。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使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关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去发现,去纠正和改变,从实效性上考虑和审视课堂教学。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模式下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
浅谈新课改模式下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
摘 要:在新课改、新理念、新模式下,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高中生物教材充分体现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开好生物实验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变“直接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展示式”和“自主探究式”教学,使实验、观察、思维和传授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新课改后高中生物教材体现了精选基础,增强与社会、科技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引导创新与实践,“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贯穿全书等特点。从教与学的过程看,观察和实践是生物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和探究难以实施。下面就如何将实验教学实施到位,变“直接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展示式”和“自主探究式”教学,使实验、观察、思维和传授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实验教学要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效果,准备工作必须充分。每一学期开学时教师可将实验的课题及所需准备的材料列一个计划表交给实验员,以便及时采集、培养或准备有关材料。准备的材料,尽可能与教材上的要求一致,有些条件不具备的可采用替代材料,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和查找资料。比如我们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学生就提前泡好了花生种子;我们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这个探究实验时,学生提前自己查资料认识各种土壤小动物,并了解其生活习性。由此可见实验前学生一定是认真预习并做了充分准备的。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必须亲自动手,掌握实验全过程,规范自己的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教师可以预见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时提醒与规范指导,把握实验成功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向学生讲解清楚,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差错,使实验教学按要求顺利完成。
实验课基本上都需要分组进行,要使各组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实验,实验课的组织就非常重要。所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不可能在同一水平,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分组,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一般选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共同参与实验课的管理工作,帮助教师实验前准备材料用具,实验时协助教师,指导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达到人人都能操作的目标。每个小组搭配各层次的学生,实验之前小组长组织学生预习,并在小组内探讨实验的要点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便在实验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在学生实验?r要随时了解各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如果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怎么办?遇到学生操作失误而达不到预期结果时,教师不要急着自己动手,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误的原因,有时候失误了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从而意识到实验的严谨性。比如我们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看到试管里不是预期的紫色而是蓝色,究竟是哪里出错了呢?就我了解的情况大多数就是因为操作不规范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操作导致实验结果跟预期不一致。我要求学生重新做直到得到正确结果。通过反复操作,学生发现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时多了才会出现蓝色而非紫色。这时学生反而会思考为什么双缩脲试剂B液加多了会出现蓝色呢?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爱实验课了。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密的思维习惯。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实验兴趣,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观察。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告诉学生看什么,为什么要看。学生实验中一些原理,教师更应向学生剖析透彻。有些实验教材中并没有介绍实验原理,学生知道知识发生的过程,但对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却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教师补充。只有让学生弄清每一步骤的来龙去脉,碰到新的问题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奠定基础。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情况,以便及时指导学生操作。实验中一些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的关键步骤,以及某些技巧性较强的步骤,教师需精心指导,并让学生反复练习。例如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仪器之一,必须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使用方法,才会使用显微镜时有充裕的时间观察所需观察的标本,提高实验效果。
除了观察实验,教材中还有很多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探究,而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相互之间交流探讨,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教师应先积极指导学生“提问题,说现象,说想法,议结论”,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并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飞跃。拓宽实验课,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然、生产及生活中学习、运用知识。
总之,新课改带来了新任务和新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法和学法,更需要改进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采取一切措施努力将实验教学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夏强.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教育科学,2016(8).作者简介:
贺小燕,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新课改理念下说课
新课改理念下的说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说课越来越被教育科研部门所重视,已成为广大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的主要方面。说课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教学的研究和反思,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迅速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本文以高中化学为例,来探讨新课改理念下的说课。
一、说课的内涵
广义的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内容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不宣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20分钟之内为宜。
说课与授课,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教案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而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说课绝不是试讲,不能把讲给学生听的东西拿来讲给同行、专家听。说课是说教学方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如此设计的理由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说课是对课程、教学设计的解说,上课的预设,说明其中所遵循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说课的理论依据,要随说课的步骤提出,使教例与教理相交融,有机结合;要避免集中说理,造成教例与教理相分离。
说课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说课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在准备说课过程中,将一改多年沿袭的照搬、照抄、呆板的、不切实际的作法,使教学目标的确立,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每种教法、学法的运用,乃至整个备课过程,变得更为主动和自觉。这种由过去被动的只“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转变的过程,就是教师素质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其次,说课是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的一条方便途径。交流教学经验自然可以有很多方式,而每个来自教学第一线的说课和听说课所营造的这种平等和谐的环境,便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况且说课的这种可操作性特点,往往可以使听者就某些具体作法,某个教学技能,某条教学理论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样,说课也就成为提高科研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第三,说课是综合考核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测评手段。它可以考察教师对教材整体掌握的水平——包括熟悉大纲和教材的程度,对新旧知识关系的理解,所选教法和学法指导的运用依据,作业练习同教材内容的相互关系等等。在操作的具体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将各项要求指标一目了然地以量化的形式表示出来,使教师考核工作有了科学依据。
二、说课内容
说课,要先写出说课的讲稿,也是备课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更理性的形式,因此,它不同于教案。说课稿的主要内容不但要写“教什么”、“怎么教”,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理论依据。说课以教学设计为基础,说课的各个环节由教学设计演变而来,而说课的关键是说明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
说课的主要内容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
(一)说教材:说“准”教材
说教材,就是阐明本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本册教材或本章节中的地位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此确定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难点。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课程标准,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群,教材的整体和局部、重点和难点,编者的意图,以及本节与其它章节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地位等进行分析。分析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如说教学目标群,每一节课都要考虑三个方面的目标,即教养性目标、教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通俗一点解释,教学性目标就是“上完这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知识目标)”,教育性目标就是“通过这节课,向学生渗透了什么(思想目标)”,发展性目标就是“假如学生把这一节课的知识忘记了,还剩下什么(能力目标)”。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介绍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含在本章节中的作用,在整个学科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内容的联系,并进行简单的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力图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识技能目标:(化学基础知识和重要的实验技能,化学与技术、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等)。一是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二是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三是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过程方法目标:(知识的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一是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二是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三是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四是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己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学习和探究兴趣,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等)。一是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二是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三是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四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探索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五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重难点
课的重难点分析依据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起点能力,确定教学的难点。如《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的重点是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方法;难点是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关键。
(二)说教法:说“明”教法
教法即教学方法,是说本节所选择的教法、教法来源、采用理由及所要达到的效果,然后阐述哪些教法为主,哪些为次。说教法时,最好说明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并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说明“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后,恰当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解释教者是用的什么方法落实“双基”、渗透德育、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还要说出教者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在精华要害的知识上进行点拨,在能力生长点上强化训练,以及如何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同时说该课时如何使用教具、学具或电教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想像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学的宗旨,正是本着这个宗旨,常见的一些教学方法有阅读法、再现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对比归纳方法、探究性学习法、学导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合作法等。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仍较多应用于课堂教学。所谓“讲授式”教学法 是以教师一边讲授 , 一边书写为特点 , 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是传统的讲课方法。
“再认识、再发现”教学方法指的是复习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对一些已知化学事实、实例和问题的再认识,让学生再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掌握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
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
“学导式”教学法就是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我掌握和自我完善知识的本领,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它是自学、辅导与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法 ,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说“会”学法
学法即学习方法,它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说学法指导就是说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怎样学习,以至达到会学习。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着手。自主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探究学习意在培养学生发现的眼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剖析知识。协作学习意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同时学会归纳总结。
(三)说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意图,说“清”练习层次,说“简”板书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核心。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所谓教学过程是指教学的思路和顺序。以往的教学过程是:(1)引入课题,(2)讲授新课,(3)巩固练习,(4)小结,(5)作业。而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要求整合三维目标,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说教学过程侧重:过程设计、知识联系及各环节的衔接过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技巧和方法;传授知识、转化能力中所遇到的障碍及所采取的相应对策。说课不是讲课,一定要有概括性、条理性、理论性。说课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反映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驾驭能力,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检验。前面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都是为教学过程做铺垫。
教学过程具体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
说教学过程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
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三、说课的类型
1.研究性说课
这种类型的说课,一般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常常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先由一位教师事先准备并写好讲稿,说后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这种说课可以一星期搞一次,教研组或年级组里的教师可以轮流说课,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2.示范性说课 示范性说课一般选择素质好的优秀教师上,先向听课教师示范性说课,然后让说课教师将课的内容付之课堂教学,最后组织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该教师的说课及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析。听课教师从听说课、看上课、听评析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示范性说课可以是校级或乡(镇)级的,也可以是区级或县(市)级的,一般一学期可以举行一次。示范性说课是培养教学能手的重要 途径。
3.评比性说课
要求参赛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写出说课讲稿,然后登台演讲,最后同听课评委评出比赛名次。评比性说课有时除了说课外还要求说课内容付之课堂实践,或者把说课与交流有关“说课”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起来,以便把“说课”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这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行家的有效途径。
无论何种性说课,但说课一定要注意简易性与操作性、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
四、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做法相同,都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不同点:概念内涵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活动形式不同,基本要求不同。
(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说课与上课要求不同,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说课与上课的评价标准不同,说课与上课的目的、形式、内容、评价、也有很大差异。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综上所述,通过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程序的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力图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同时能激发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大纲》、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速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由被动传统经验型向主动理论科研型转化。所以,说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研形式,必将对化学教学研究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说好一节课不但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较好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好的说课要突出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体现教学能力,展现教学境界,展示演讲才华。
第四篇: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
环县四中 耿海龙
摘要:新课程改革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创造性地利用多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了更好落实新课程理念,搞好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提出了几点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程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教学方法也是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创新。
一、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着眼点不同。新课标着眼于学生未来国民素质的培养,在实现学科素养的课程目标的方面作了一些基本规定。而教学大纲着眼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导。
2.课程目标不同。新课程标准目标由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完整的目标结构组成。而教学大纲则以知识序列为主。
3.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新课程标准倡导和要求学生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具体来讲,有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综合式学习。
4.教师教学方式不同。新课标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教学方式。5.对教师素质要求不同。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一专多能,有综合运用能力。基于以上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更要与时俱进,新的教育理念实质是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对我们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搞好教学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与学观念
正确观念的指导是一切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观念通常被理解为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看法和认识,它具有主观性,内在性,自然性和稳定性。因此人们的观念一经形成在很长时间内会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到指导作用,影响人们对工作的价值判断,目标指向和操作过程。所以改变师生的观念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对数学课程已形成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有些是合理的,与新课标是吻合的,但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师生必须转变与新课程标准和时代发展相悖的观念。师生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社会、家庭、教育主管部门通力支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才能使师生观念得以彻底的转变。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模式要有大的改变
教学模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新课标和新教材要求有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渗透,更离不开好的教学模式。“复习提问,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的教学模式采取注入式教学方法,虽能使知识点得到强化、巩固,但其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被动的,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调节重视不够,缺乏亲身体验,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问题的完整过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只能形成被动接受的不良学习习惯。而“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师生共探、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克服以上种种不良倾向。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
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
四、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知识中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生活内涵,如果能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数学,还能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来源创造条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借助于各种感官学习数学,改变“耳听口说”的机械学习模式,不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另外,还要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只有自己发现,才能更好地理解,才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主张,即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对学习知识而言,学生的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思维厘清的过程,就是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由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注重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学习方法的掌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胜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并通过巧妙的方式表扬学生,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无形中也感染了学生注意表达时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与逻辑性。
总之,新课程是给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提出的新挑战,也是新机遇。作为一线教师,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积累有益经验。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3.
[2]顾桂斌,严东来.观念刷新: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支点.中学数学(武汉),2002 [3]章建跃.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2001,(10).
[4]李吉宝.论国际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方向.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4.[5]方明生,水原克敏.课程自由化的若干课题及对策的思考.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张桂霖.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J].教学天地,2009,(3).
第五篇:新课改下评课议课专题报告
新课改下评课议课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层出不穷,而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然而我们平时较多地关注“上课”、“说课”——讨论“好课”的标准、“好课”的设计与落实,较少把我们的视点聚焦于“评课”方面。评课不仅可以给上课者、观摩者以反思与启发、更能促进评课者的教学能力,要评课,尤其是评好课,需要评课者在很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努力。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领导可以发现不足,推介经验;专家可以了解动态,发展教学理论。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课呢?
我认为评价一节课既看学生,又看老师。看学生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看老师是看老师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有利与学生愉悦地进行学习交流、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具体来说评课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评价教学思想。
(1)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并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准确地建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选好教法,设计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总结学习方法,点拨知识疑难,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学生的参与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与引导。
(2)研究教材知识与研究学生并重。课堂教学应是民主的,是师生“群言堂”,杜绝教师“一言堂”;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讲。教师应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3)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指导学法并重。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对比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在课堂教学中给予了怎样的培养。学法指导是否给予了引导与启发,是评课的重要内容。
2.评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1)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明确,是否符合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
(2)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是否重视开发潜能,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3、评教学内容。
(1)看教师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教学内容,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否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试验、训练等活动。
(2)评授课内容是否正确,是否过易过难,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已有知识水平。
(3)评教学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是否使学生形成了新知识的增长,构建了新旧知识的交融,获得了进一步拓展学习的“钥匙”。
(4)教学在完成既定目标后,是否又引发学生新的思考,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新的思维兴趣。
4.评价教材处理。
(1)是否正确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特点,思路清晰。
(2)是否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是否合理有效。
(3)是否敢于对教材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作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使教材呈现有生活性、简约性、整合性、探究性。
5.评价课堂结构。
(1)课堂引入是否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与将要教学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2)课堂讲解是否适时适度、实效,是否导多灌少,是否引发学生思趣,是否创设起良好的教学情境。
(3)练习讲评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是否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针对性和规律性。
(4)课堂时间分配是否恰当,学生活动时间是否给够,教与学的环节是否环环相扣。
6、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2)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
7.评教学方法。
(1)教师是否依据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课型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2)评教师的教法是否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教师是否与学生一道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揭示规律,总结方法。
(3)评教师的教学机智,重点观察其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4)评教学特色。一堂有特色的课凝聚了从教者的大量心血,闪烁了教师个人独特的艺术光芒,甚至可能孕育出教学理念的创新火化。
(5)评教学手段的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操作规范,而却要有效发挥还需作艺术的加工,而语言艺术最关键,组织艺术和调控艺术是重要内容。教学艺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评价此点,能看出教师的基本功与发展潜力。
8.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
(1)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注重经历和体验,是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否扎实有效。
(2)学生是否在真实情景中体验、感悟,是否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
(3)学生是否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又能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吸收别人的学习方法,并在多种学习方法中形成最佳方法,形成习惯。
9.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
(2)看教态
(3)看语言
(4)看操作
(5)学科专业技能
(6)应变能力。
10.评价教学效果
(1)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即学生对该课堂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能力训练的要求是否在学生活动中得以呈现。良好的习惯养成,情感的陶冶,学习品德的升华等是否一以贯之地展现出来。
(2)评教学情境是否真实而优良,教师是否一味搞表演,把学生作为“群众演员”,是否搞“花架子”而无实际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产生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3)评学生与教师的信息反馈是否畅通、及时、有效。
(4)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紧张又活泼,既严谨又轻松、自然、愉悦。
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激发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所以,作为评课者还应该做到:
1.评课要有准备,切忌信口开河。
2.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
3.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盖全。
4.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
5.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
评课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揭露问题,指出错误。现在评课中的庸俗化现象比较严重,只谈成绩不谈缺点,或者对一些明显存在的缺陷,讲一通模棱两可的话,甚至把缺点也说成优点,讲假话,吹棒。这些评课中的不正之风,无论对授课者本人,还是对于参加评课的其他教师,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