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6:4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学》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审计学》是财会及相关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学习的任务与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知识及基本审计程序,理解现代审计理论及规则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习,能够运用现代审计技术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审计程序,对一些具体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熟悉与通晓国际通行的审计惯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与分工本课程最好是在第五学期开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

2、教学及考核方式

(1)课前应预习,课后复习,并经常看些关于审计实务方面的信息。

(2)在教学中以全面、系统地阐述审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以符合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审计学》是一门较高层次的课程,学习本课程必须具有较扎实的会计学原理等各类专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基础知识,否则,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学习本课程,应按照专业计划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4)本课程是一门业务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必须弄懂弄通教材以外,还必须抓紧抓好作业练习和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以便巩固所学内容,掌握从事审计工作的本领。

(5)考核方式为书面闭卷考试,其中:期末占70%,平时作业占20%,课堂纪律占10%。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总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务。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介绍。

(五)本章知识点: 审计的目的,特别是审计的一般目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重点和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掌握审计方法的涵义,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了解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

预计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三、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和西方民间审计组织概况,掌握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责任。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职责权限以及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况,了解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职责、审计权限以及国外内部审计机构的概况,了解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预计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节 民间审计组织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

第四节 审计人员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独立审计准则,掌握国家审计准则,掌握审计依据的涵义、种类、特点及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了解审计准则的意义、基本内容及国际审计准则。

预计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节 我国审计准则

第三节 审计依据

第五章

审计程序

重点与难点:本章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但第二节中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关内容要熟练掌握。

预计课时:6课时。

第一节 审计程序的概念

第二节 审计准备阶段

第三节 审计实施阶段 第四节 审计终结阶段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及审计证据的应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了解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及分类,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种类及其填制和审核。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第五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评及符合性测试、总评。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及其作用,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种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审计步骤。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内部控制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第八章

审计抽样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样本的设计与选取,熟练掌握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分析样本误差以及总体误差的推断。掌握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等属性抽样方法,掌握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等变量抽样方法。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种类。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第三节 属性抽样

第四节 变量抽样 第五节 抽样结果的评价

第九章

审计报告

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及作用,掌握国家审计报告及民间审计报告的内容与种类,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了解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

预计课时:4课时。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第四节 管理建议书

第十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重点与难点:销售收款循环是企业日常发生的重要的经济业务,它既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又影响利润表项目,因此,是会计报表审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考核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既考客观题,也可在简答或综合题中考核有关内容,学生在复习本章内容过程中,应明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可能为了粉饰会计报表,有可能会高估收入,高估债权,从而虚增利润,因此,验证销货交易的真实性及主营业务收入是否真实,有无高估收入,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坏账准备估计是否正确,就是必须要掌握其验证的重要审计程序

预计课时:4课时。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二、内部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主要控制测试和常用交易实质性测试一览表

三、主要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1.主要业务收入审计 2.应收账款审计 3.坏账准备的审计

第十一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重点与难点:购货付款循环的审计主要是审计被审计单位的采购业务,它主要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主要账户是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等。该章不仅要注意以客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也应注意在简答、综合题中的运用。学生在理解购货付款的控制测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应付账款属于负债,为了防止被审单位分布会计报表,应重点验证其完整性;固定资产应重点验证其真实存在,所有权、总值估价等问题;累计折旧应重点验证其折旧政策的合法性、一致性,计算准确性。

预计课时:4课时。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性

二、内部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三、要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本章的难点有:购货付款循环的特点、内部控制测试及交易实质性测试。

第十二章

生产循环审计

重点与难点:生产循环审计的核心是对存货进行审计,而存货项目的审计历来是会计报表审计的重点,因此,本章也属于重点章。存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实物形态的一项资产,因此,验证期末报表上列示的存货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为被审单位所有,计价和截止是否正确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必须掌握与此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将存货监盘程序同其他的监盘程序进行比较,归纳异同(如存货监盘与现金的监盘)。

预计课时:4课时。

一、生产循环的特点

二、.生产循环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三、分析性复核

四、存货监盘

五、存货计价审计与截止审计.六、应付工资审计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存货的监盘、分析性复核、存货的计价审计及截止审计、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第十三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

重点与难点: 筹资和投资循环相对来讲可以作为非重点章,每年在此命题多出现涉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本、长期股权投资等的会计问题。因此,学生在复习本章内容时,应注重在理解筹资和投资循环的主要账户的实质性测试的同时,更应注意筹资和投资活动的相关会计处理,也就是,学生应能够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果有错误,还应能提出调整分录;进一步还要联系对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影响 预计课时:4课时。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点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测试

三、借款审计

四、投资的审计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借款和投资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本章的难点有: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测试。

第十四章

货币资金与特殊项目审计

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货币资金的审计,一是特殊项目的审计。由于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都有关联,因此,难以将其划归为具体的业务循环。它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其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完整,其收支是否合法对会计报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货币资金的审计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一般多以客观题出现,但对于货币资金审计的重要程序也要掌握简答题,如库存现金盘点、银行存款函证等。

预计课时:4课时。

一、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凭证和会计记录主要有: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测试

三、现金审计

四、银行存款审计

五、特殊项目的审计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

本章知识点: 库存现金的盘点、银行存款的函证、大额现金收支的审查、期初余额的审计、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合并会计报表的审计、或有损失的审计、期后事项的审计及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

三、附录

1、教材

《审计学》,何清萍、韩月纪,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二篇:本科《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

(2010年春季)

课程:

审计学(Auditing)

课程类别: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

参考资料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预备知识包括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

⒈将审计纳入复合型和应用型的轨道,试图引导学生从集合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角度去把握审计学科;

⒉传授审计的基本观念、方法和最新实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 ⒊通过经典试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知识和技能要求

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⒉审计责任和审计目标的确定; ⒊计划审计工作和重要性的运用; ⒋风险评估和分析程序的运用; ⒌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⒍审计循环的内控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⒎审计抽样方法的运用; ⒏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学》教学要点

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⒈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⒉理解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有系统的过程。

⒊了解审计的类别

审计按目的和内容不同,分为会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⒋理解审计的方法(1)账项基础审计

目的:防止和发现错误与舞弊;

方法:对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详细检查。(2)制度基础审计

目的:鉴证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

方法: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的抽样。(3)风险导向审计

目的:鉴证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

方法:在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设计并执行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以合理发现重大错报。

⒌了解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按不同主体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并相应形成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

⒍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审计监督体系三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司其职,泾渭分明的在不同领域实施审计,它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

⒈了解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登记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申请成为执业注册会计师的申请人,应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两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应当准予注册,并报财政部备案。

⒉了解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⒊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 传统上,合伙或独资制是专业人士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制受到对其宽松的有限责任与其所从事的专业鉴证活动应当承担的专业责任不相称的普遍质疑,一般公司的纯粹盈利性与会计职业本身特有的非纯粹盈利性也产生一系列角色冲突。有限责任合伙制集中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⒋了解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英国首开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之先河。2002年7月,美国国会颁布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 act),从法律层面上宣告了行业自律模式的终结,正式确立了外部监管模式。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⒈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⒉理解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可能的原因

⒊理解法律责任的种类 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给被审单位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可能被判负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⒈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业务承接;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

⒉掌握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要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记录。

第五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⒈了解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诚信、独立、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⒉理解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内涵

旨在提供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要求:(1)识别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2)评价已识别威胁的重要程度;(3)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⒊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

(1)自身利益威胁: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对职业判断或行为产生不当影响。

(2)自我评价威胁:对以前判断或服务的结果做出不恰当评价,并且将据此形成的判断作为当前服务的组成部分。

(3)过度推介威胁:过度推介客户或雇佣单位的某种立场或意见,以致其客观性受到损害。

(4)密切关系威胁:与客户或雇佣单位存在长期或亲密的关系,而过于倾向他们的利益,或认可他们的工作。

(5)外在压力威胁:受到实际的压力或感受到压力(包括实施不当影响的意图),而无法客观行事。

⒋了解防范措施

(1)由行业、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规定的防范措施;(2)工作环境中的防范措施。

第六章 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⒈了解独立性的概念框架 独立性概念框架要求:(1)识别对独立性的威胁;(2)评价已识别威胁的重要程度;(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⒉理解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和防范措施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将这种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

(2)审计项目组某一成员的近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由近亲属尽快处置全部经济利益,或处置足够数量的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由项目组之外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将该人员调离审计项目组。

(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可以对审计客户施加控制的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并且审计客户对于该实体重要

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4)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退休金计划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威胁的重要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5)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其直系亲属在该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6)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其他合伙人、管理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除非该合伙人或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极低,否则将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7)执行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合伙人或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经济利益

只要取得该经济利益是该直系亲属作为审计客户的雇员所享受的权利(例如通过退休金或股票期权计划),并且在必要时可以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就不应视为损害了独立性。如果该直系亲属拥有或取得了处置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者在股票期权中,有权行使期权,则应当尽快处置或放弃该经济利益。

(8)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同时审计客户也在该实体拥有经济利益

可能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如果该利益并不重大,并且审计客户不能对该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则可认为独立性未受到损害。如果该利益对任何一方是重大的,并且审计客户可以对该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则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将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处置该利益,或者解除审计业务约定或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拥有这种重大利益的成员,在成为审计项目组成员之前,应当处置全部经济利益,或处置足够数量的利益,使剩余利益不再重大。

7(9)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并且知悉审计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具有控制权的所有者也在该实体拥有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亲密关系或外在压力威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将拥有经济利益的审计项目组成员调离审计项目组;由项目组之外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该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

(10)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作为信托业务的受托人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只有在符合下列条件时,才允许拥有上述利益:受托人、其直系亲属或会计师事务所均不是信托的受益人;通过信托而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的经济利益对该信托并不重大;该项信托不对审计客户产生重大影响;受托人、其直系亲属或会计师事务所对与审计客户经济利益有关的投资决策没有重大影响。

(11)其他相关人员在审计客户中拥有任何已知的经济利益 其他相关人员:其他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或其直系亲属;与审计项目组成员关系密切的人员。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将存在这种个人关系的审计项目组成员调离审计项目组;不允许该项目组成员参与任何有关该审计业务的重大决策;由项目组之外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该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

(12)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及其直系亲属、员工及其直系亲属从审计客户处获得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例如,通过继承、馈赠或由于合并产生的)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经济利益,应当立即处置全部直接经济利益,并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或解除业务约定;如果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获得经济利益,该人员应当立即处置全部直接经济利益,并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或者将该项目成员调离项目组。如果非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获得经济利益,应当尽快处置全部直接经济利益,并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

第七章 审计目标

1.理解审计总目标

审计总目标从查错防弊,逐渐演变为判定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并发表意见。2.掌握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包括: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包括: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与列报(披露)相关的认定包括: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3.理解审计范围

第八章

审计计划

⒈理解审计计划

⒉掌握审计重要性的概念及其运用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错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⒊掌握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构成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计划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

⒋掌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审计证据

1.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

注册会计师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可以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四大类。

2.掌握审计证据的特性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上的要求,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上的要求。

3.掌握审计证据获取的程序和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三类审计程序,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获取审计证据: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第十章

审计抽样

1.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种类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审计抽样可分为: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2.重点理解样本的设计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审计目的,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分层。

3.掌握样本选取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可采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常用的选样方法包括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和随意选样。

4.掌握控制测试中的抽样方法

属性抽样的具体方法包括: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5.掌握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方法 变量抽样的具体方法包括:均值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

第十三章

风险评估

⒈掌握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⒊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⒋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下列事项和情况,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28项):(1)在经济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2)在高度波动的市场开展业务;(3)在严厉、复杂的监管环境中开展业务;(4)持续经营和资产流动性出现问题,包括重要客户流失;(5)融资能力受到限制;(6)行业环境发生变化;(7)供应链发生变化;(8)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或进入新的业务领域;(9)开辟新的经营场所;(10)发生重大收购、重组或其他非经常性事项;(11)拟出售分支机构或业务分部;(12)复杂的联营或合资;(13)运用表外融资、特殊目的实体以及其他复杂的融资协议;(14)重大的关联方交易;(15)缺乏具备胜任能力的会计人员;(16)关键人员变动;(17)内部控制薄弱;(18)信息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不协调;(19)信息技术环境发生变化;(20)安装新的与财务报告有关的重大信息技术系统;(21)经营活动或财务报告受到监管机构的调查;(22)以往存在重大错报或本期期末出现重大会计调整;(23)发生重大的非常规交易;(24)按照管理层特定意图记录的交易;(25)应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制度;(26)会计计量过程复杂;(27)事项或交易在计量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8)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

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简称特别风险)。在确定哪些风险是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考虑识别出的控制对相关风险的抵消效果前,根据风险的性质、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是否属于特别风险。

第十四章

风险应对

⒈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⒉熟悉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但两者采用审计程序的类型通常相同,包括询问、观察、检查和穿行测试。此外,控制测试的程序还包括重新执行。

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两年,也不应将所有拟信赖控制的测试集中于某一次审计,而在之后的两次审计中不进行任何测试。

⒊熟悉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对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14 第十五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⒈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⒉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分析与收入相关的重要比率,本期和上期的重要变动和异常变动;实施截止期测试,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业务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该注意把握三个与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有着密切关系的日期:一是发票开具日期或者收款日期;二是记账日期;三是发货日期(服务业则是提供劳务的日期)。

⒊掌握应收账款函证

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主要客户项目;余额为零的项目;非正常的项目。发函的最佳时间应是与资产负债表日接近的时间。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对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的,应考虑采用追加或替代程序予以查明。

第十六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⒈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⒉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应包括:预算制度;授权批准;账簿记录;职责分离;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定期盘点和维护保养。

⒊掌握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应考虑本期和上期的异常波动,考虑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

⒋掌握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包括: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其中,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包括: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分析性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实地观察;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

第十七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⒈了解生产循环的业务流程

计划和安排生产(生产通知单)---->发出原材料(领发料凭证)---->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成本计算单)---->储存产成品(入库单)---->发出产成品(出库单)

⒉掌握存货成本审计

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通常需要审阅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抽查有关费用凭证,验证产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数量、计价和材料费用的分配是否真实、合理。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主要通过审阅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库存商品明细账等记录并核对有关凭证;编制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轧表,与总账核对。

⒊掌握生产循环的分析性复核

对生产循环的相关项目运用简单比较法进行分析性复核,主要是判断其总体合理性,确定审计的重点。比率分析法运用的主要指标为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前者用以衡量销售能力和存货是否积压,后者反映盈利能力,用以衡量成本控制及销售价格的变化。

⒋掌握存货的监盘程序 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识。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适当的抽查,将抽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核对,并形成相应记录。

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1)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2)存货的状况,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地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3)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

⒌掌握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 进行计价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对存货价格的组成内容予以审核,然后按照所了解的计价方法对所选择的存货样本进行计价审计,但应排除企业已有计算程序和结果的影响,独立审计。

购货交易正确截止的关键在于:存货实物纳入盘点范围的时间与存货引起的借贷双方会计科目的入账时间都处于同一会计期间。

第十九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审计

⒈掌握短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

短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函证短期借款的实有数,审查短期借款的增加,复核短期借款利息。

⒉掌握长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 长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对内增加的长期借款,应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借款;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是否已转列为流动负债;计算长期借款在各个月份的平均余额,选取适用的利率匡算利息支出总额,并与财务费用的相关记录核对,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高估或低估利息支出,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检查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查企业抵押长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其价值和现实状况是否与抵押契约中的规定相一致;确定长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⒊掌握应付债券的实质性测试

应付债券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审查债券交易的有关原始凭证;审查应计利息、债券折(溢)价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函证“应付债券”账户期末余额。

⒋掌握股本的实质性测试

股本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审阅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检查股东是否按规定出资;索取股本明细表;检查股票的发行、收回等交易活动;函证发行在外的股票;检查股票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检查股本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⒌掌握投资的实质性测试

投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分析性复核;实地盘点投资资产,并审查账实是否相符;审查投资的入账价值和投资收益;审查长期投资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限制性规定;审查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审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分类上相互划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第二十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

⒈掌握库存现金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库存现金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监盘库存现金、抽查大额现金收支、审查现金收支的正确截止、检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方法和检查库存现金的披露。

⒉掌握银行存款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银行存款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分析性复核程序、取得并审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抽查大额银行存款的收支和审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

第二十一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⒈了解舞弊的涵义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舞弊发生的因素为:动机/压力;机会;借口/合理化。舞弊的种类包括:侵占资产;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⒉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需要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重大错报通常源于多计或少计收入,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有错推定),并应当考虑哪些收入类别以及与收入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导致舞弊风险。

⒊掌握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下列方式,应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以获取更为可靠、相关的审计证据,或获取其他佐证性信息,包括更加重视实地观察或检查,在实施函证程序时改变常规函证内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等;(2)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包括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针对本期较早时间发生的交易事项或贯穿于整个本期的交易事项实施测试;(3)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包括扩大样本规模,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等。

第二十五章 完成审计工作

⒈掌握特殊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 特殊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期初余额;(2)期后事项;(3)或有事项;(4)持续经营;(5)现金流量表非货币性交易的审计;(6)获取管理层声明;(7)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⒉了解审计报告编制前的主要工作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取得律师声明书、评价审计结果、与客户沟通。

第二十六章 审计报告

1.理解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主要具有鉴证、保护和证明三方面的作用。2.掌握审计报告要素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要素:(1)标题;(2)收件人;(3)引言段;(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6)审计意见段;(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9)报告日期。

3.掌握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审计报告可以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七章 特殊审计领域

1.理解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以外的其他基础(简称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3)合同的遵守情况;(4)简要财务报表。

2.了解验资的含义与审验范围

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设立验资的审验范围一般应限于与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有关的事项,包括出资者、出资金额、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出资期限和出资币种等。变更验资的审验范围一般应限于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情况有关的事项。

3.掌握验资报告

验资报告的内容包括:(1)标题;(2)收件人;(3)范围段;(4)意见段。(5)说明段;(6)附件;(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9)报告日期。

第二十八章 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

1.理解财务报表的审阅 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⒉理解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注册会计师进行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的目的,是对被审核单位预测性财务信息所依据的基本假设、选用的会计政策及其编制基础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

⒊理解内部控制审核

内部控制审核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就被审核单位管理当局对特定日期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

第三篇:审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

《审计学原理》是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之后。

2、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审计实务的教学安排比重较大,包括案例教学和实训教学比重40%.3、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计划课内学时72,4学分。

4、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基本教材、审计实训多媒体软件。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审计实训多媒体软件主要是通过审计实例的情景模拟,对审计实务全程操作.二、大纲本文

第一章 概论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审计的概念、特征、对象与职能;掌握审计的分类与作用。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的定义 审计关系人 审计的基本特征 现代审计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产生的原因 不同组织形态审计的产生 社会主义时期的审计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审计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审计的重要发展 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概念和作用

二、审计准则的组成

三、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与内容

第四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第二章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的主要职责和权限;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及法律责任;掌握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第一节 审计组织

一、政府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组织

三、民间审计组织

四、我国审计组织体系

第二节 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资格

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三、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程序;理解审计的目标;掌握审计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审计完成阶段的主要工作。

第一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

第二节 审计程序

一、审计计划阶段

二、审计实施阶段

三、审计完成阶段

第四章 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法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审计计划的涵义及作用,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的涵义及用途,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理解在审计各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的过程;掌握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的技术方法特别是抽样调查技术方法在审计中的运用。

第一节 审计计划的涵义、作用和内容

一、审计计划的涵义

二、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

三、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

第二节 分析性复核

一、分析性复核的涵义

二、分析性复核的内容和常用方法

三、计划阶段的分析性复核

四、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分析性复核

第三节 审计方法

一、审计的基本方法—账户入手审计方法

二、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三、审查客观事物的方法

四、统计抽样技术的应用

五、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如何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理解和掌握如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四、审计证据的获取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管理

第六章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学习指 导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计重要性的涵义以及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熟悉审计风险的分析以及评价审计结果对重要性的考虑;掌握影响审计重要性的因素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掌握审计三要素的关系以及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涵义及运用范围

二、重要性的影响因素及层次

三、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四、评价审计结果对审计重要性的考虑

第二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征

二、审计风险的要素

三、审计风险分析

四、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评估

【学习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熟悉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局限性;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主要内容,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记录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如何评估控制风险,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的内容以及符合性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涵义与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四、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

一、业务循环及其分类

二、了解内部控制

三、记录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四、控制风险的评估

五、内部控制评价

第八章 货币资金审计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审计目标,明确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及符合性测试的程序,重点掌握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一、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测试

一、现金审计

二、银行存款审计

三、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第九章 销货与收款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了解销货与收款循环的主要经济业务,理解本循环主要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主营业务税金附加,营业费用等项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业务循环与审计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二、应收账款审计

三、坏账准备审计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应收票据审计

二、预收账款审计

三、应交税金审计

四、其他应交款审计

五、主管业务税金及附加审计

六、营业费用审计

七、其他业务利润审计

第十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掌握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审计要点。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目标

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如实质性测试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

二、固定资产审计

三、累计折旧审计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预付账款审计

二、在建工程审计

三、固定资产清理审计

四、应付票据审计

第十一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本章学习内容主要是存货审计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理解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存货的审计,重点掌握存货的分析性复核程序、监盘程序、截止程序;生产成本的审计,理解直接材料审计、直接人工审计、制造费用审计程序;了解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具体项目的审计目标及审计程序。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生产与存货循环

二、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目标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存货审计

(一)存货审计的意义

(二)存货的审计目标

(三)存货的实质性测试

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

(一)审计目标

(二)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应付工资的审计

二、应付福利费的审计

三、待摊费用的审计

四、预提费用的审计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掌握负债类筹资账户、权益类筹资账户的实质性测试.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及审计目标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二)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账户、凭证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一)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二)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一、筹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一)负债类筹资账户审计

(二)所有者权益内筹资账户审计

二、投资循环审计的实质性测试

(一)审计目标

(二)实质性测试

第三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一)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的审计

(二)长期待摊费用的审计

(三)应付股利等应付项目的审计

(四)管理费用等利润表项目的审计

第十三章 审计报告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了解审计报告的概念;审计报告的作用;审计报告的种类; 理解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编制和使用审计报告的要求。掌握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及格式;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和格式;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格式与编制

一、审计报告的涵义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三、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四、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五、编制审计报告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审计意见的选择与表达

一、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三节 政府审计报告

一、政府审计准则

二、政府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第四篇:审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审计学基础

教学大纲

教材名称:审计学管理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教学学时:64 编写者:XXX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整个审计程序,掌握基本审计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审计原理和方法分析案例,提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审计的基础认知

[知 识 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定义、职能及作用,审计组织的一般结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类型及业务范围,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区别,内部审计的发展。[重 点]审计的起源和发展、审计的定义、职能及作用 [难 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审计的定义、职能及作用,了解审计组织的一般结构。为学习后面各章节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与练习] 1.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2.如何理解审计的定义?审计有哪些职能? 第二章 审计职业规范与法律责任

[知 识 点]审计规范的含义及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独立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成因,审计人员如何避免法律责任等等。

[重 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成因,审计人员如何避免法律责任等。

[难 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如何理解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成因,审计人员如何避免法律责任。[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及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了解审计人员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理解并掌握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成因,审计人员如何避免法律责任。[实践与练习] 1.鉴证业务、或有收费的含义。2.职业道德的含义 3.造成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三章 审计计划与实现

[知 识 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证据的概念、特性、分类及作用,审计证据的收集技术,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及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的常用审计标识符号,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重 点] 总体审计策略及具体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证据的收集技术,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所有权和保管。

[难 点]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理解审计证据的概念、特性、分类及作用,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的关系;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技术。[实践与练习] 1.总体审计策略及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哪些?

2.重要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 第四章 认识审计重要性与风险

[知 识 点] 重要性的含义及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审计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 点] 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审计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 点] 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审计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审计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实践与练习] 1.什么是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2.简述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 风险评估与应对

[知 识 点]分析评估的含义,风险应对的含义。

[重 点]了解风险评估含义及程序,掌握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方法。[难 点]了解风险应对的含义及程序。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应用。[实践与练习] 1.什么是风险评估? 2.什么是风险应对? 第六章 进行审计抽样

[知 识 点]审计抽样的基础认知,审计抽样的一般过程,属性抽样审计,变量抽样审计

[重 点]审计抽样的一般过程,属性抽样审计,变量抽样审计 [难 点]属性抽样审计,变量抽样审计

[基本要求]掌握确定样本规模、评价抽样结果的具体方法。[实践与练习] 1.审计抽样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属性抽样审计,变量抽样审计? 第七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知 识 点]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会计凭证及账户,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被审单位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相关内部控制要点,对被审单位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测试,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的实质性测试。

[重 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涉及的主要业务、会计凭证及账户,相关内部控制要点及控制测试,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的实质性测试试。

[难 点]对被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的实质性测试。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特性,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掌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在该循环中常见重大错报风险,如何对该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相关账户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实践与练习]

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要点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控制测试?

3.如何进行应收账款的函证?

4.试述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测试的程序? 5.试述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实质性测试的程序? 第八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知 识 点]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会计凭证及账户,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被审单位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相关内部控制要点,对被审单位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在采购与付款循环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物资采购的实质性测试,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等。[重 点]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涉及的主要业务、会计凭证及账户,相关内部控制要点及控制测试,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物资采购的实质性测试,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

[难 点]对被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物资采购的实质性测试,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特性,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掌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在该循环中常见重大错报风险,如何对该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掌握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等相关账户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实践与练习] 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要点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控制测试?

2.试述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的程序?

3.应付账款是否需要函证?若需要函证,如何选择函证对象? 4.如何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5.应收账款函证与应付账款函证有何异同? 第九章 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知 识 点]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的特性,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的测试目标,生产与仓储循环涉及的会计凭证及账户,该循环的内部控制要点,控制测试,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销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存货的实质性测试。

[重 点]控制测试,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销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存货的实质性测试。

[难 点]对该循环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销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存货的实质性测试。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的特性,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的测试目标;掌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销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存货的实质性测试。[实践与练习]

1.生产与仓储循环涉及哪些主要账户?

2、生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目标是什么? 3.试述销货成本的审计目标及审计程序? 第十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知 识 点]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及测试目标,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涉及的主要业务、会计凭证及账户,筹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该循环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常见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等。

[重 点]筹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该循环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常见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难 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与常见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性及测试目标,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涉及的主要业务、会计凭证及账户,理解并掌握筹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的方法,掌握该循环中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及常见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实践与练习]

1.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与账户? 2.筹资与投资循环常见重大错报风险有哪些? 3.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4.试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的审计目标和主要审计程序? 5.如何对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进行审计? 第十一章 货币资金审计

[知 识 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和监盘程序,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及实质性程序,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主要业务、会计凭证及账户,货币资金的相关内部控制要点。

[重 点]库存现金的监盘程序;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函证银行存款余额;货币资金的相关内部控制要点。

[难 点]库存现金的监盘程序;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函证银行存款余额。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掌握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和监盘程序,掌握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及实质性程序,熟悉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主要业务、会计凭证及账户,了解货币资金的相关内部控制要点。[实践与练习]

1.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有哪些? 2.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分别是什么? 3.库存现金监盘程序的步骤有哪些?

4.审计人员取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后应检查哪些内容? 5.函证银行存款能实现哪些目标? 第十四章 终结审计与其他鉴证业务

[知 识 点]特殊项目审计,审计终结,审阅与验资。[重 点] 特殊项目审计 [难 点] 审计终结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审计报告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审计报告的分类及作用,理解并掌握影响审计意见的要素,了解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实践与练习] 1.特殊项目审计包含哪些内容? 2.如何编制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

三、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平时(含作业、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占40%,期末占60%。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王昕 《审计学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

主要参考书:1.2008、2009、2010注册会计师全国同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4.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第五篇:《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

《审计学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审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之后。

2、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因考虑到该课程为财会专业和审计专业共用,为避免与审计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重复,故本课程教学中重在讲授基本原理,对审计实务则基本不涉及。

3、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计划课内学时72,4学分。(注册视听生财会专业课内学时54,3学分)

4、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电视录像。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除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方法性的指导外,还配备一定量的习题,以强化学生对审计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电视录像主要是讲述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及运用,而不是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全面的讲授。

二、大纲本文

第一章 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的定义 审计关系人 审计的基本特征现代审计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产生的原因 不同组织形态审计的产生社会主义时期的审计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审计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审计的重要发展 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一、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及其发展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二、审计目的

国家审计的目的 民间审计的目的 内部审计的目的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一、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 经济评价 经济鉴证

二、审计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作用包括制约性和促进性作用。

三、审计任务

基本任务 具体任务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掌握审计方法的涵义,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了解审计方法的意义及选用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审计分类的标准很多。参照国际审计分类的惯例,结合我国经济类型和审计监督的特点,我国的审计分类有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类,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按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分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按审计范围分类,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按审计动机分类,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单位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方法的涵义 研究审计方法的目的审计方法的选用要求。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审计的技术方法,一般由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两大类组成。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顺序检查法有顺查法和逆查法 范围检查法有详查法和抽查法资料检查法有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和分析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这类方法包括盘存法、调节法、观察法和鉴定法。

第三章 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和西方民间审计组织概况,掌握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责任。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职责权限以及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况,了解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职责、审计权限以及国外内部审计机构的概况,了解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中央国家审计机关 地方国家审计机关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

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 国家审计机关的具体职责国家审计机关职责的特殊规定

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

根据国家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有10项权限。

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

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类型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第二节 民间审计组织

一、民间审计组织

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民间审计组织的权限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性质和职责 会员 机构设置

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范围 内部审计机构领导与管理关系。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

内部审计有要求报送资料权,审核检查权,参加会议权,调查取证权,临时制止权,临时措施权,建议意见权,建议反映权。

四、内部审计机构管理

五、国外内部审计机构概况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机构 国际内部审计组织

第四节 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四、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独立审计准则,掌握国家审计准则,掌握审计依据的涵义、种类、特点及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了解审计准则的意义、基本内容及国际审计准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

一、审计准则的意义

审计准则的涵义审计准则的作用

二、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一般公认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三、国际审计准则

国际审计准则的概述 国际审计准则的构成 国际审计准则的内容

第二节 我国审计准则

一、国家审计准则

颁布人 背景 必要性 依据 适用范围 内容

二、独立审计准则

独立审计准则颁布与实施 独立审计准则的体系与内容

第三节 审计依据

一、审计依据的涵义

二、审计依据的种类

三、审计依据的特点

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第五章 审计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但第二节中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关内容要熟练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程序的概念

一、审计程序的涵义

二、审计程序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准备阶段

一、明确审计任务,确定审计重点

二、编制审计计划

第三节 审计实施阶段

一、进驻被审计单位

二、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

三、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实质性测试

四、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工作底稿 第四节 审计终结阶段

一、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三、正确处理期后事项

四、关注或有负债

五、撰写审计报告

六、审计行政应诉

七、后续审计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及审计证据的应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了解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及分类,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种类及其填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二、审计证据的特点

相关性、重要性、客观性与可靠性和足够性。

三、审计证据的分类 按证据形式、相关程度和来源渠道分类。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要求、收集方法

二、审计证据的鉴定

鉴定证据的作用 鉴定证据的内容 鉴定证据的方法

三、审计证据的综合

审计证据综合的作用 证据综合的方法

四、审计证据的应用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与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审计工作底稿按形式、职能、类别分类。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规划要求

第五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审核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

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评及符合性测试、总评。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及其作用,掌握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种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其审计步骤。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描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控制与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交流 监督

三、内部控制的种类

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内部控制评审步骤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一、内部控制的调查

调查方法 内部控制的内容

二、内部控制描述

文字描述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一、内部控制的初评

内部控制初评的概述 内部控制初评的内容

二、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的目的、内容 符合性测试的方法

三、内部控制的总评

依赖程度评价 内部控制总评的要点

第八章 审计抽样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样本的设计与选取,熟练掌握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分析样本误差以及总体误差的推断。掌握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等属性抽样方法,掌握单位平均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等变量抽样方法。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种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

一、审计抽样的涵义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审计抽样的种类很多,通常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可以将审计抽样划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按审计抽样所涉及的具体范围不同,可以将审计抽样划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第二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一、样本的设计

二、样本的选取

第三节 属性抽样

一、固定样本量抽样

二、停-走抽样

三、发现抽样

第四节 变量抽样

一、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二、差额估计抽样与比率估计抽样

第五节抽样结果的评价

一、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

二、分析样本误差

三、推断总体误差

四、重估抽样风险

五、形成审计结论

第九章 审计报告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及作用,掌握国家审计报告及民间审计报告的内容与种类,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了解管理建议书的有关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

一、审计报告的涵义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1、按撰写主体分为国家审计报告、民间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

2、按报告内容分为财政财务审计报告、财经法纪审计报告和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3、按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三、审计报告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一、国家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二、民间审计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 审计报告的编制步骤

一、审计报告的一般编制步骤

二、审计报告的审定

第四节 管理建议书

一、管理建议书的意义

二、管理建议书的结构和内容

第十章 电算化系统审计

本章暂不作教学要求。

第一节 电算化系统概论

一、电算化系统基本概念

二、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二、电算化系统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三、电算化系统审计的概念

四、电算化系统审计的意义

第三节 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一、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二、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三、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

第四节 电算化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

一、绕过计算机审计法

二、通过计算机审计法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

下载《审计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最新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 计 学 教 学 大 纲 (2013年1月修订)蚌 埠 财 经 学 院二○一三年一月 《审计学》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

    审计学

    一、名词解释 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

    审计学

    审计学论文 ——小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姓名: 学号: 专业:财务管理 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专业小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摘要:内部审计是经济组织通过审计人员对本组织内部的经济活......

    审计学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内部审计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

    审计学

    单项选择题 1.1.审计对象包括A.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经济资料B.被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有关经济资料C.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资料D.A、B、C都是【D】 1.2.审计机构......

    《审计学》

    《审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审计概论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

    审计学

    第1页龙腾教育 QQ1159218059审计翻版必究 第1页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 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

    审计学

    审计学 1.1.1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审计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分离。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