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逃家小兔》活动解析
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逃家小兔》活动解析
《逃家小兔》是玛格丽特和克雷门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兔妈妈用语言玩捉迷藏的简单故事。而我们现在的亲子关系正如故事中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关系一样,妈妈的爱总是离不开自己的孩子,妈妈的爱总是在背后默默的帮助着自己的孩子,妈妈的爱总是无怨无悔、辛勤的付出。通过这个故事能让孩子感觉并感受妈妈这种无私奉献的爱!克雷门在故事画面的衔接和处理上也很有创意。例如,当小兔说“如果你来找我,我就要变成兔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鸟,我就变成大树,好让你飞回家”,通过视觉的观察,把孩子们的想像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因此,我认为此教学内容具有的美术教育价值和情感教育的价值。
(一)引出故事,欣赏故事的开始部分,初步感知角色间的情感。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好看的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逃家小兔》。你看到了什么?
幼:灯。师:有明亮的灯。
幼:沙发。师:软软的沙发。
幼:火炉。师:暖烘烘的火炉。
幼:壁画。师:一幅好看的壁画。
师:这是哪里?
幼:小兔子的家。
师:这个家给你什么感觉?
幼:很舒服。
幼:很温馨。
师:看看小兔子正在干什么呢?
幼:小兔子坐在妈妈的腿上。
幼:在和妈妈说话。
师:你们有没有坐在妈妈的身上呢?你坐在妈妈的身上在做什么事情呢?想一想。
幼: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师:我想这个游戏一定很好玩,你的妈妈肯定很爱你。
幼:躺在妈妈的身上睡觉。师:那妈妈的手臂一定很温暖吧。
幼:讲故事、说话、唱歌。师:这个故事一定很好听。
师:兔宝宝在妈妈的腿上在玩一个说话的游戏。说了什么呢?(教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小兔想知道它的妈妈是不是真的爱它,于是它决定试一试,它对妈妈说:我要逃走啦!妈妈说: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找你,因为我是你的小宝贝呀。
师:“小兔真的想离开妈妈吗?”幼:不是,它是想要试试它的妈妈是不是真的爱它。
环节评析:课堂一开始就以色彩鲜明的图画吸引了幼儿,让幼儿发挥想象,两只兔子在干嘛?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一开始就让孩子感受到兔妈妈浓浓的爱意,(二)观察页面,了解画面两页之间的联系,理解和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1.师:小兔究竟是怎么试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幼:小兔变成了小鸟。
师:兔宝宝变成了一只兔鸟,越飞越远,那它的妈妈会变成什么来保护兔宝宝呢?
幼:变成云,可以抱兔宝宝。
幼:变成树,兔宝宝飞累了,可以停在那里休息。
师:兔妈妈到底变成了什么呢?
幼:兔妈妈树。
师:为什么妈妈会变成一棵树呢?
幼:树是小鸟的家,兔宝宝看到树就会回家了。
幼:大树可以为小鸟挡风遮雨,在大树妈妈身上好好的休息一下。刮风吹不到,下雨淋不到。
师:兔妈妈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听一听。
2.小兔很调皮,它决定再来试一试。
师:这一次小兔会变成什么呢?幼儿猜。
幼:小鱼。
幼:小草。
师:小兔究竟变成了什么呢?原来小兔说:如果你变成树,我就要变成小帆船。
师:兔宝宝变成了小帆船,妈妈总是爱自己的孩子,那妈妈会变成什么?幼儿猜测,幼:海浪,可以和兔宝宝在一起。
幼:鱼儿,可以陪着兔宝宝。
师:妈妈到底变成了什么呢?出示图片
幼:风。
师:妈妈为什么要变成风?
幼:可以吹着兔宝宝。
师:妈妈总是默默的在后面帮助它的宝宝,把宝宝吹到想去的地方。
3.妈妈使劲的吹呀吹,把小兔吹到了哪里?
幼:花园里。
师:花园里的花怎么样?
幼:五颜六色的。
幼:花园里的花都盛开了。
幼:千姿百态的。
师:找一找,小兔在在哪里?
幼:在花里。
师:噢,原来小兔变成了一朵花,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变成什么?
幼:变成蜜蜂,每天都来亲亲小花,陪小花跳舞。
幼:变成浇水的人,因为花的生长离不开水。
幼:变成肥料,可以让小花长的越来越好。
幼:拔草,可以让小花长的更健康,开的更漂亮。
看图片兔妈妈变成了什么?
师: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的。我要给你浇水、给你施肥、给你拔草,让你长的越来越好。
环节评析:在看图讲述中,小兔怎么试妈妈对她的爱时,能用上“如果……就……”的句式表述清楚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的对话,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永远疼爱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孩子,也让孩子的表述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使说话训练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三)完整欣赏故事,拓展想象故事情节。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1.完整阅读故事,了解故事结尾的内容。播放轻音乐。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的来看一看、听一听。
2.拓展想象故事情节。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妈妈用什么办法找到它?
老师扮演宝宝,幼儿扮演妈妈。教师做小兔变成小鱼,幼儿做爸爸妈妈。可以变成什么?
师:我也想学兔宝宝来变一变,你们来做妈妈。我想变成小鱼。谁愿意做妈妈?
幼:变成水草,当遇到危险可以躲在里面,水草还可以释放氧气,给小鱼不呼吸。
幼:变成鱼饵,给小鱼吃东西。
幼:变成小河,小河是小鱼的家。
师:我已经感觉到你们对我的爱了。
幼儿两两对话表演。师:我知道还有许多小朋友也想来玩变一变的游戏。你可以找一个好朋友,也可以找一个客人老师一起来玩。一个演兔宝宝,一个演兔妈妈。
幼A:妈妈,我想变成舌头,幼B:那我就变成牙齿,天天陪伴它。
幼A:妈妈我想变成扎头发的绳子,幼B:那我就变成头发,天天在一起。
教师总结:我们变了这么多的东西,说明妈妈总是爱自己的孩子。
3.师:你听了这个故事以后,觉得兔妈妈对兔宝宝怎么样?幼:兔妈妈很爱自己的宝宝。师:你会像故事里的小兔一样逃走吗?幼:不会。师:对啊,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你们也爱妈妈,真是乖宝贝。
环节评析:依托绘本教学,进行说话训练,创设多种情境,练习用“如果……就……”说一句完整的话,课中小朋友从学说到仿说,为阅读说话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培养了小朋友的多种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说话中感受到了母爱的温馨与无私,特别是让小朋友与客人老师的对话练习环节,增强了小朋友的自信与交往能力,使孩子畅想无限。
活动延伸:
逃家小兔的作家叫玛格丽特,她写了很多的书,是一个大作家,我们今天只选了其中几张图片给小朋友欣赏,我们小朋友回去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看一看完整的故事。
附内容:逃家小兔
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走啦!”
妈妈说:“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找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小兔说:“如果你来找我,我就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我就变成大树,好让你飞回家。”
小兔说:“如果你变成大树,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帆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你要去的地方。”
小兔说:“如果你变成风吹着我,我就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活动反思:
《逃家小兔》讲叙了一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这个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
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尽管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我们知道,它并不是遭遇了什么委屈,它不过是想试一试妈妈有多么爱他--但我们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妈妈,她没有问一个为什么,而是欲擒故纵地说:“你要是逃走了,我就去找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紧接着,一场在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就开始了。小兔子不管是扮成天空里的小鸟、一只大海里漂泊的帆船、还是花园里的一朵花,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找到它。
正如一篇书评所评价的那样:《逃家小兔》总是能让年幼的小读者感到一种安祥宁静的愉快。因为几乎每个孩子都曾经幻想过要离开家,用离家出走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孩子自己的经历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
那么怎么把这个让世人着魔的故事融入到我们幼儿园的教学中呢?这真是让我煞费苦心啊,为了让幼儿能更好的体会到故事的内涵,于是我便选了其中的四幅图来进行教学,一张充满着家庭温暖、一张是妈妈总是和你在一起、一张是妈妈总是默默的给自己的宝宝提供无私的帮助、最后就是妈妈总是为孩子辛勤的付出,这四幅图都很好的体现了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在进行第一次教学时,我故意没有丰富幼儿的经验,我想考验一下我们的孩子现有的水平,以便我能知道问题的存在以及应该改进的地方。
活动开始了,绘本教学就是要让幼儿在画面中进行想象、从画面中获取比文字更多的东西。但是在课上我忽略了这一点,整堂课下来,幼儿的回答就是,追来追取无聊死了。幼儿并没有理解到故事中隐含的妈妈的爱是“和你在一起”是“提供帮助”是“辛勤的付出”。找到问题,马上进行修改,让幼儿从画面中感觉到家的温馨,体会妈妈对宝宝的爱。这一次,通过课前知识经验的丰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由于我的教学机智的欠缺,使得幼儿还是体会不到这种隐藏的爱是默默的,是一种包含的关系。经过第二次教学失败后,我们一致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兔妈妈说的这句:如果你逃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就是这个追字,导致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总是围绕着你追我逃的这个情境。在他们的眼中,不管小兔子变成什么,兔妈妈总是变成比它厉害的东西去抓它,这也体现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的亲子关系。那么这个追字是故事中的原话,我是不是该对它进行改变呢?于是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追”字为“找”字,这样一来,贯穿在整个活动中的“爱”就出来了。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让听课的老师真是大吃一惊,幼儿的想象、回答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激动不已。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甚至说道,如果你变成小鱼,我就变成水草,因为水草可以释放氧气,当小鱼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躲到里面。幼儿的回答处处体现了妈妈对宝宝的爱,这与活动目标达成了一致。经过专家的点评,提出了可以运用板书的形式让幼儿学习用如果……就……的句式进行表述兔妈妈说的话。幼儿通过学习,同时用层层叠加的故事教学策略,用优美的朗诵来渲染故事的意境,孩子从最初的聆听、观察、感受,到老师引导下的理解、想象、推理,到最后自然地参与到老师的讲述中,体现了层层递进的效果,孩子非常享受这样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让幼儿带着对故事内容的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渐入佳境。教学的重难点把握得当,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阅读体验作品中的美好情感,难点在于用如果……就……的句式进行表述。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经验的积累,自己进行创编想象小兔还可以变什么,妈妈又会变成什么。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能进一步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发现并尊重幼儿对作品的独特感受。正是平等地参与和引导,才能让阅读真正、自然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享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设计:《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
教材分析:
这是来自《东方娃娃绘本》的图书。图书传递的是一种善良、美好和聪慧。而传递这一切的是图画中逼真的兔子和狐狸的面部的特写、不断累加、发展的故事情节和狐狸心里对一种生活规律的认同——从而认同兔子为他设下的一个个聪明的陷阱。但当兔子的计谋得逞了,他却发出善良的“这是我和狐狸互道晚安的地方!狐狸,晚上好!” 设计理念:
孩子对性格特征相差大的动物放在一起组合的故事会非常有兴趣;对他们之间的斗智斗勇会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孩子的生活和隐藏在图书中的狐狸、兔子的“生活”规律有相同的地方。因此,可以在阅读时勾起孩子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图画书中共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2、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与风趣。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画面内容。活动重点:根据画面猜测故事的内容,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风趣。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绘本图画书一本、头饰:狐狸、兔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认识封面、封底,介绍图书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好听了你们想听吗?它呀就藏在这书宝宝里面,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宝宝的封面吧!
2、提问:(1)、封面上有什么?
(2)、那我们小朋友来猜猜看这狐狸和兔子之间,它们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3)、小朋友给书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二、幼儿欣赏《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课件,初步了解图画书的内容。
(一)、教师:狐狸和兔子之间到底会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就知道了。
(二)、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引导幼儿猜测图片内容。
(三)、出示第一~四页的图片。
提问:
1、凶恶的狐狸张开了它的大嘴巴,你觉得兔子会怎么样呢?
2、幼儿观察第三页兔子的表情(动作),你能否来模仿一下,兔子怎么会是这个动作呢? 兔子很神气,一点都不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3、我们一起看一下兔子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狐狸不吃掉自己的。教师小结:原来兔子让狐狸给它讲了个故事。
三、出示图片,幼儿观察,继续讲述故事。
接下来狐狸和兔子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狐狸会吃掉兔子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猜一猜。
1、幼儿观看图片内容,猜测故事内容。
2、狐狸到底有没有吃掉兔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四、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揭开谜底。
五、完整观看课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说兔子和狐狸之间的对话。
六、结束活动
1、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兔子吗?故事中的狐狸你觉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领会故事的内容。(聪明的兔子、善良的狐狸等)
教师总结: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兔子很聪明很勇敢,它能够想办法让狐狸不吃自己,也通过狐狸找回了家;而故事中的狐狸也没有那么凶狠,不但没吃掉兔子,还一步一步完成了兔子提出的要求,说明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
3、教师小结:狐狸终于睡着了,那你觉得这时候兔子它会怎么做呢?
第三篇:大班绘本阅读教案_逃家小兔教案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 逃家小兔教案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理解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
2、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习“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并以此展开想象,创作对话。
3、喜欢阅读活动,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准备:
逃家小兔PPT、故事背景音乐、歌曲<心甘情愿> 活动过程:
一、激发想像 1、(出示PPT1,封面)
师: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两个朋友,我们瞧瞧。师: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2、出示故事名字:逃家小兔
师:知道了故事的名字,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二、想像与表达
(了解故事内容,大胆尝试想象小兔和妈妈的捉迷藏)
1、(阅读PPT2)
师:我们来看看兔妈妈和小兔子是怎么说的。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故事第一页。
师:小兔子要离家出走了,妈妈会怎么办呢? 师: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
师:如果给你一个法宝,让你象孙悟空一样72变,你会变成什么?让妈妈找不到你?
2、(继续阅读PPT3)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变成了什么?(出示图画:小兔子变鳟鱼,教师读小兔的对话)师:你们想想,妈妈听到这句话会怎么办? 我们看看哪个妈妈最聪明,猜中了这个方法。教师读有感情地朗诵兔妈妈的话
3、观察画面细节。
师:看看兔妈妈用什么“鱼饵”去“钓”小兔呢? 师: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钓鱼呢?
小结:哦,原来兔妈妈这么爱小兔子啊。
4、分角色朗诵,学习句型:“如果„„我就„„”
师:我想和小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我演兔妈妈,你们一起演我的?(兔宝宝),我们来说说小兔和妈妈的话。
师:顽皮的小兔子又要变了,这次他会变成什么呢?
5、小组讨论,猜想故事情节 出示PPT4 师:你们看到小兔子在哪里吗?你们想不想帮帮兔妈妈想想办法,怎样追到小兔? 师:每组选一副图,和你的好朋友讨论讨论,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兔妈妈?
三、原文赏析(flash)
师:是不是象你们讲的那样呢,兔妈妈最后找到小兔没有呢?咱们来一起看看这本书吧(有些故事内容需要故意放慢速度,留白让孩子补充,邀请孩子共同讲述,巩固句式。)观察图片猜测故事结尾
小兔和妈妈最后快乐的在一起了,猜猜他们现在又会说什么呢?
四、情感体验
师:你最喜欢兔妈妈变的什么?并同时追问一句兔妈妈对小兔子的爱。如:兔妈妈为什么不变成采花的人,而是变成园丁呢?兔妈妈为什么要变成一棵大树呢? 师:小兔子逃跑了,为什么妈妈要一次又一次的追呢? 可请客人老师总结
五、延伸:
语言游戏《捉迷藏》
师:你们想玩小兔和兔妈妈变变变的游戏吗?你们想变成什么,把你的想法画在小卡片上,请一个小朋友当兔妈妈,也邀请一名客人老师当兔妈妈进行接龙式的语言游戏,如:“如果我是小兔,我就变成小鱼游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小鱼,我就变成„”
第四篇:逃家小兔绘本阅读
逃家小兔绘本阅读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她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如果你变成小花,”妈妈说,“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妈妈说,“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
“如果你变成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小帆船,”妈妈说,“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如果你变成风,把我吹走,”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
“如果你变成空中飞人,”妈妈说,“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如果你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如果你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说,“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天哪!”小兔说,“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
他就这么办了。“来根红萝卜吧!”妈妈说。
第五篇:绘本作文《逃家小兔》
绘本作文《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创造性地阅读绘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角色情感;
2.选择具体画面,联系自身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将画面内容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在阅读和表达绘本的过程中,感受母爱的真挚与细腻。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讲述绘本故事
1.导入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一起来讲一个故事。可以照着图上地文字讲,也可以根据图面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讲,喜欢吗? 2.讲述
(1)采取开火车的方式,教师开头: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你们有过这种想法吗?好,就让我们一起当当这只逃家小兔。(2)根据绘本内容,儿童讲解,教师不断引导:
A、出示彩图一:,兔妈妈怎么站在小溪的中央垂钓呢?她为什么用胡萝卜做鱼饵呢? B、出示彩图二:瞧,兔妈妈背着一个包,里面会装些什么?肩上的绳子用来干什么的? C、出示彩图二:兔妈妈来到一片怎样的花园?她跨的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D、出示彩图三:兔妈妈变成的树,和你们平时看到的树有什么不同?
E、出示彩图四:看着这个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兔妈妈会把小兔吹到哪儿? F、兔妈妈站在钢丝上,为什么要穿着一件漂亮的裙子,还打着伞? G、这幅图画在色彩上与其他几幅画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3)在屏幕上打出“„„”,想象看,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在同一张灯片上出示:
“如果你张开手臂抱住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
“如果你变成,” 兔妈妈说,“我就变成,”。
(4)无论小兔怎样的逃离妈妈,妈妈总能找到他,最后——(由学生继续讲完故事)3.概括
(1)故事讲完了,故事内容很简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2)儿童交流,教师板书:逃、追
第二板块:体验绘本故事
1.每一次逃离,都充满了调皮;每一次追逐,都充满了爱意和艰难;每一次逃离和追逐都构成一个温馨浪漫的故事。(出示六幅彩图)
2.可是,这里只有画面,没有文字,想想看,我们该怎样让图画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复..活”呢? ..3.演绎文本
(1)演出来,太好了!谁来当当小兔子,谁愿意来扮演妈妈?
(2)他们表演,我们干什么?好,我们一边当观众,一边当当导演!(3)现在我们就来演演这幅画,出示彩图二。在演之前,作为导演,得先跟演员“说说戏” .....A、小兔子现在已经到了哪里了?你怎么会到这里的呀? 是呀,任何一个故事的发生都得有——板书:起因
B、小兔小兔,终于逃离妈妈的怀抱,心情怎样?你为什么会这样快乐呢? 你会怎样表达自己快乐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
C、兔妈妈,听说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石头,你的心情怎样?该怎样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呢?你会怎么追他呢?
——不一会儿,兔妈妈累得气喘嘘嘘,路边的小草会这样劝她——,可兔妈妈却说—— ——不好,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空中的小鸟劝她——,可是兔妈妈却—— D、兔妈妈找到小兔了吗?是呀,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 板书:结果 E、母子相逢,该是怎样的情景呢?
4.小结:多么亲热呀!刚才,两位演员和台下的各位导演一起合作,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给这幅图画加上起因,添上了结果,(指板书)给兔妈妈和小兔加上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指板书)看,这幅画已经变得栩栩如生了!
第三板块:描绘绘本故事
1.孩子们,“表演”可以让彩图中的故事“复活”起来,想想看,还有什么办法让这幅图...画故事“复活”呢? ...2.是呀,图文并茂,也可以让画面动起来,活起来!我们班的同学为这幅画配了两段文字,先来看第一段—— ▲出示图文并茂A
我的兔宝宝逃到高山上变成了石头,天黑了,他一定会饿的,一定会冷的,一定会害怕的,我得把他找回来!登山,我得准备好工具:帽子、绳索、背包、拐杖,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上路了。这座山真是太陡峭了,不一会儿脚上就磨出了几个鲜红的血泡,真疼呀!可是我的兔宝宝还在山上,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打开登山包,取出药膏涂一涂,再继续赶路。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到了山上。满山都是石头,天又黑了,我怎么找到他呢?有了,我可以用鼻子闻气味,兔宝宝的气味我太熟悉了!近了,近了,兔宝宝的气味越来越浓了!兔宝宝,别害怕!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我在这!”啊,我终于抓住了宝宝的手,我的乖乖,看你往哪里逃!讨论:
(1)看看图画,品品文字,想一想:图画和文字有什么不同?(2)学生讨论板书:图画与想象结合▲出示图文并茂B
啊哈,这一次,我又成功地逃离了妈妈,变成了高山上的一块大石头。看看蓝天,多么开阔,多么自由,比树洞里的家宽敞明亮多了!再看看身边,还有不少邻居呢,小草、野花、呼呼的山风、唧唧喳喳的鸟儿,以后的生活一定很热闹!小鸟,你陪我说说话,好吗?可小鸟头也不抬,“讨厌的山石,别烦我,我得赶紧回家,回去迟了,妈妈会着急的!”说完就飞走了!小草,你陪我说会儿话,好吗?“傻石头,你没看见山风阿姨正为我梳头吗?等有时间再说吧!”可是天渐渐黑了,讨厌的山风拼命嚎叫,不时向我扑来,好冷呀!好害怕呀!妈妈,你在哪儿,我真不该逃出来呀!“小兔,小兔,你听见我的声音吗?”啊,是妈妈!为了找我,竟然爬到山上来了!“孩子,我可找到你了!”只见妈妈背着一个登山包,握着一跟红色的拐杖,肩上还有挂着几圈绳子,一定受了很多累,一定吃了很多苦!我一头扑到他怀里。讨论:(1)前后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之处?(2)学生讨论板书:从不同角度写 3.(回到整幅画面上)原来,一幅彩图里就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大家给每一幅彩图加上前因、结果,(指板书)给画面上的主人公加上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指板书),用生动具体的文字写下来,这一本薄薄的图画书就会变成一本厚厚的图文并茂的故事集。大家想来当当这个小作家吗?
4.请大家从其他五幅彩图中选择一幅最喜欢的图画,配上文字。注意图画与想象结合,可以从不同角度写。(指板书)5.儿童写作。教师随即指点。
第四板块:延伸绘本故事
1.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师生互动评点。采取一幅图画“母子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2.充分交流后,教师总结:
孩子们,这真是一场在兔妈妈和小兔之间展开的欢快而奇特、温馨而柔美的追逐游戏!因..........为有了大家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文字,这场游戏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境了!
3.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看,这样的“追逐游戏”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吗?它又会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4.因此,无论是母子,无论是父子,甚至是恋人、爱人;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这样的游戏,这样的对话总会伴随我们一生——(音乐起,师生合作朗诵)(生)我要跑走啦!
(师)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生)我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师)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生)我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师)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生)我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师)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生)我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师)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生)我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师)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生)就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师)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生)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师)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6.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关于《逃家小兔》这个绘本,关于《逃家小兔》这个故事集才刚刚开始,它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添加画面,不断丰富文字,我相信,《逃家小兔》一定会成为人生旅途上不断温暖我们心灵的大书!
●结束全课。
孩子们,今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从简单走向丰富:聆听图画书中的呢喃细语
——绘本作文《逃家小兔》教学设计谈
《逃家小兔》是美国一本家喻户晓的绘本。正如彭懿先生在该书的书评中说:“这个故事简单得是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了”。可能正是它“简单”,才会为儿童的想象和写作布下空白,产生“魔力”;也许正是它的“简单”,才给我们的作文教学生成一片丰富和温润的空间,从而令儿童“为之着魔”。
作为作文课,一堂绘本作文课,构成绘本的画面,由画面连缀而成的故事,潜藏在画面之中和画面之外的情感,就应该成为本次教学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因此,让绘本中的画面成为儿童写作的基本素材,让绘本中的故事成为激发儿童写作的支撑动力,让绘本中的情感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滋养,应当成为本次作文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基于这样的理解,绘本作文《逃家小兔》就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展开——
图画层面:让目光穿越画面
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林博士指出:“图画书教学中,老师通常只对故事本身感兴趣,实际上,图画书中的图的作用有时比文字更大。”此观点,笔者深以为然。对于绘本作文而言,图画是儿童想象力的出发点,生长点。如果在绘本的图画上,不留足时间,留足空间,儿童的思维和理解就可能停留在故事的表层,只能获得简单的收获和愉悦。图画是绘本的一扇窗户,引领儿童打开它,儿童的言语和情感就会“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绘本《逃家小兔》的图画比较有特点,黑白的钢笔画与色彩浓烈的彩图有节奏地穿插。特别是彩图,每一幅都用了两个连贯的版面,画面生动开阔,没有文字,全书一共有八幅,每一幅都在向小读者描绘着一个活泼生动、温馨浪漫的“母子追逐”情境。因此,让儿童熟悉这八幅图,理解这八幅图,他们才会对这个绘本产生深入肺腑的感悟。于是,在“讲述绘本故事”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前七幅彩图,引导儿童展开想象,让他们的目光和思维向图画深处漫溯:
A、出示彩图一:瞧,兔妈妈为什么要站在小溪的中央?为什么用胡萝卜做鱼饵?
B、出示彩图二:瞧,兔妈妈背着一个包,里面会装些什么?肩上的绳子用来干什么的? C、出示彩图二:兔妈妈来到一片怎样的花园?她跨的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D、出示彩图三:兔妈妈变成的树,和大家平时看到的树有什么不同?
E、出示彩图四:看着这个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兔妈妈会把小兔吹到哪儿? F、兔妈妈站在钢丝上,为什么要穿着裙子,还打着伞? G、这幅图画在色彩上与其他几幅画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指导儿童观察图画,我有这样的想法:能从画面上直接看出的,一律不问;力求让问题引领儿童去触摸细微,去深入探究,去展开想象,由此发现潜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观察图画,不仅让儿童从画面表层面想到图画深处,还要让儿童从图画之内想到图画之外,即从上面的一组图画,去想象后面可能的图画。在观察完前七幅图画之后,笔者便趁热打铁,引领儿童的想象继续“滑翔”:小兔还会逃到哪里,兔妈妈又是怎么追的?在屏幕上打出两行省略号,并且出示一组与前面风格相近的文字: “如果你张开手臂抱住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
“如果你变成,” 兔妈妈说,“我就变成,”。
在这组文字的引领下,儿童想象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兔妈妈和小兔的追逐游戏也深深地留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因此,对于绘本的画面,特别是负载着故事情节的重点画面,我们要引领儿童从捕捉细节,深入观察,以发现画中秘密;瞻前顾后,展开想象,探索画外可能的天地。当简单的画面变得鲜活了,丰富了,灵动了,儿童与绘本的距离就会更近了,他们亲近绘本,丰盈绘本,表达绘本的欲望就会渐进萌生,甚至愈发强烈!
故事层面:让童真在此演绎
绘本是一种用图画讲故事的书。图画是表达方式,故事才是核心内涵。儿童亲近图画书的,常常从视觉中色彩丰富饱满或简约夸张的图画开始,可是最终震撼儿童心灵的却是图画背后的故事。因此,用绘本进行作文教学,图画往往是凭借,儿童写作图画中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怎样通过图画激发儿童的言语创造呢?在此时,儿童的生活体验融入至关重要。只有让儿童在图画中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图画中发现自己的影子,绘本写作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拉开序幕。
首先“演故事”。儿童研究学者丁海东先生认为:因为儿童自觉的理性意识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不发达或不成熟,相应地,感觉投入、动作参与、身体的直接体验则是他联结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表演”可以将儿童与图画联结起来,“表演”可以将图画与写作联结起来。在《逃家小兔》的教学中,两个孩子当“演员”,老师和其他孩子一起当“导演”,演员们的“表演”,导演们的“说戏”,让台上台下自然地互动起来: A、小兔子,你现在已经到了哪里了?你怎么会到这里的呀? 是呀,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板书:起因
B、小兔小兔,终于逃离温暖的家,心情怎样?你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你会怎样表达自己快乐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
C、兔妈妈,听说小兔变成了高山上的石头,你的心情怎样?该怎样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呢?你会怎么追他呢?
——看,高山多么陡峭,你这么弱小,还是回家等小兔子回来吧?
——不一会儿,兔妈妈累得气喘嘘嘘,路边的小草会这样劝她——,可兔妈妈却说—— ——不好,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空中的小鸟劝她——,可是兔妈妈却—— D、兔妈妈找到小兔了吗?是呀,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 板书:结果 E、当兔妈妈追上小兔,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演员看似在“表演”,导演们看似在“说戏”,其实他们正在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在丰富画面;在“表演”和“说戏”的过程中,人人都成了小兔,人人都成了兔妈妈,人人都成了画面的复活者、故事的创作者。此时,画面和儿童都在故事的世界中相融共生了。
其次“写故事”。儿童演故事,其实就是其写故事的铺垫和伏笔,因为“演”和“写”一脉相承,演故事的过程就是重新创作文本的过程。不过“演”是全体师生围绕一幅图画在集体“创作”,而“写“则需要借助“原型启发”去选择新的图画,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要求更高。因此,在写故事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借助范文,对儿童进行了写作策略方面引导:
▲出示图文并茂A
我的兔宝宝真是长大了,知道寻找自己的生活了,可是他生活经验还不足呀!现在他变成了石头,躲在高山上,天黑了,他一定会饿的,一定会冷的,一定会害怕的,我得把他找回来!登山,我得准备好工具,帽子、绳索、背包、拐杖,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上路了。这座山真是太陡峭了,不一会儿脚上就磨出了几个鲜红的血泡,真疼呀!可是我的兔宝宝还在山上,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打开登山包,取出药膏涂一涂,再继续赶路。走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到了山上。满山都是石头,天又黑了,我怎么找到他呢?有了,我可以用鼻子闻气味,兔宝宝的气味我太熟悉了!近了,近了,兔宝宝的气味越来越浓了!兔宝宝,别害怕!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我在这!”啊,我终于抓住了宝宝的手,“我的乖乖,看你往哪里逃!” 讨论:
(1)看看图画,品品文字,想一想:图画和文字有什么不同?(2)学生讨论板书:图画与想象结合▲出示图文并茂B
“啊哈,太棒了,终于爬到山顶了,成为高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了!看看蓝天,多么开阔,多么自由,比树洞里的家明亮开阔多了!再看看,身边还有不少邻居呢,有小草,有野花,还有呼呼的山风,还有忽飞忽落的鸟儿,以后的生活一定不会寂寞!嗨!小鸟,你陪我说说话,好吗?可小鸟头也不抬,“讨厌的山石,别烦我,我得赶紧回家,回去迟了,妈妈会着急的!”说完就飞走了!小草小草,你陪我说会儿话,好吗?“傻石头,你没看见山风阿姨正为我梳头吗?等有时间再说吧!”可是天渐渐黑了,讨厌的山风拼命嚎叫,不时向我扑来,好冷呀!好害怕呀!妈妈,你在哪儿,我真不该逃出来呀!“小兔,小兔,你听见我的声音吗?”啊,是妈妈!为了找我,竟然爬到山上来了!“孩子,我可找到你了!”只见妈妈背着一个登山包,握着一跟红色的拐杖,肩上还有挂着几圈绳子,一定受了很多累,一定吃了很多苦!我一头扑到他怀里。讨论:
(1)这段文字和上一段文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2)前后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之处?(板书:从不同角度写)
在此基础上,让儿童选择其余的画面进行写作,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写作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了,同时在表达过程中,个性化的空间也得到了尊重和彰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绘本写作中,对于图画的文字再现,是有基本边界的:写作故事必须从画面出发,尊重图画的基本事实,尊重图画的核心内涵。否则,即使写作的故事再精彩,也会偏离绘本的基本价值,也会偏离绘本写作的本真意义。
情感层面:让温润伴随一生
在绘本中,比故事更重要的,就是蕴含在图画中的生命意义。这是绘本创作者、出版者的精神原点。无论是绘本的阅读,还是关于绘本的写作,如果不从这个原点出发,教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害无益。尽管《逃家小兔》的教学属于绘本写作,但是写作背后指向的仍应该是文本主题在儿童情感世界中的升华。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在情感层面抓住了两个关照点:
首尾呼应。《逃家小兔》是母子之间爱的诗性表达,主题显而易见。笔者在设计教学时,仅仅扣住这一主题,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教学伊始:孩子们,今天早上出门前,妈妈对你说了些什么?
课堂结束:孩子们,今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前者是儿童熟视无睹的母爱传递,后者是儿童情真意切的母爱反哺。这前后鲜明的情感对比和变化,可以体现出儿童在绘本《逃家小兔》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精神受到的熏染和升华。前者的“淡”与后者的“浓”,可以形成对本次写作教学有效性的一次考量。主题延伸。图画书《逃家小兔》中的“逃”和“追”,从故事的表层来看,体现着母子之间爱的执着与真诚。如果,我们遮去故事中人物关系,从文字上看,这场“追逐游戏”就变成了—— 我要跑走啦!
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我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我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我要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我要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我就变成树,好让你飞回家。我要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我就变成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飞得高高的。我就变成走钢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我就要变成小男孩跑回家。
我正好就是你妈妈,我会张开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此时,我们不禁发现,这场“追逐游戏” 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仅母子之间,还会父子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恋人之间;不仅出现在我们的童年时期,还会出现在我们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甚至是老年时期。因此,我们的教学需要产生超越文本生长,超越儿童视野的生长:
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看,这样的“追逐游戏”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吗?它又会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无论是母子,无论是父子,甚至是恋人、爱人;无论是何时,无论是何地,这样的游戏总会伴随我们一生。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关于《逃家小兔》这个绘本,关于《逃家小兔》这个故事集才刚刚开始,它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添加画面,不断丰富文字,我相信,《逃家小兔》一定会成为人生旅途上不断温暖我们心灵的大书!
教学已经结束,可是关于文本故事的体验、理解、生成、生长可能才刚刚开始,绘本《逃家小兔》的教学,带给老师和儿童的,不仅是心灵上的温暖、温馨、温润,更教会我们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去表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