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锅炉房课程设计指导书(第四版)
锅炉课程设计指导书(教材P400~426)
一、设计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使学生: 1 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了解锅炉房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 锻炼计算能力,并依计算结果从产品样本或有关设备选型手册中选择合适的锅炉及锅炉房设备;锻炼工程绘图与识图能力(可用AutoCAD绘图,仅限一张)、熟悉设计说明书的编制要求; 5 初步理解并执行《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以煤为主要设计燃料); 6 学会收集并查阅各相关参考资料。
二、设计任务
××某厂厂区及生活区的供热锅炉房工艺设计。(××为学生所在地区)
本设计为一蒸汽锅炉房,为生产、生活以及厂房和住宅采暖生产饱和蒸汽。生产和生活为全年性用汽,采暖为季节性用汽。生产用汽设备要求提供的蒸汽压力最高为0.4MPa,用汽量为3.7t/h;凝结水受生产过程的污染,不能回收利用。采暖用汽量为7.8t/h,其中生产车间为高压蒸汽(供汽压力>0.07MPa)采暖,住宅则采用低压蒸汽(供汽压力<0.07MPa)采暖;采暖系统的凝结水回收率达65%。生活用汽主要供应食堂和浴室的用热需要,用汽量为0.7t/h,无凝结水回收。
1、燃料资源
煤:元素分析成分 Car=57.42%,Har=3.81%,Sar=0.46%,Oar=7.16%,Nar=0.93%,Aar=21.37%,War=8.85%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38.48%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21350kJ/kg。
油:0号轻柴油 Qnet,ar= 42900kJ/kg,标态下密度ρ0 = 0.8394×103kg/m3,运动粘度 5mm2/s 气:天然气Qnet,ar= 36533kJ/kg
标态下密度ρ0 =0.7435kg/m32、水质资料
总硬度 H0 = 7.35mge/l(368.235mg/l),永久硬度 HFT=4.35 mge/l,暂时硬度 HT=3.0 mge/l(150.3mg/l),总碱度 A0 = 3.0 mge/l,PH =8.27,溶解固形物 550mg/l
3、气象资料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采暖室外平均温度、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主导风向、大气压力、地下水位(烟道设为地下式的需考虑)等查当地气象资料。如郑州地区: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w’=-5℃;冬季采暖室外平均温度tpj=1.4℃
4、采暖天数
121天;
5、蒸汽负荷及参数
采暖用汽
D1 =7.8t/h,P1 = 0.3MPa,凝结水回收率65%; 生产用汽
D3 = 3.7t/h,P3 = 0.4MPa,无凝结水回收; 生活用汽
D4 = 0.7t/h,P4 = 0.3MPa,无凝结水回收。
三、设计步骤
(一)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型
参考P98~99 例6-1 1 热负荷计算
P95~97
主要计算小时最大热负荷Dmax= K0(K1D1+ K2D2 +K3D3 +K4D4)+K5D5(t/h)。对于具有季节性负荷的 锅炉房,应分别计算采暖季和非采暖季Dmax,一般使非采暖季运行1台锅炉。另外还可计算小时平均热负荷Dpj、年热负荷Dy、季节热负荷Dn,作为计算各个时期和全年燃料消耗量及进燃料量的依据。
然后确定燃料种类:煤便宜、技术成熟但污染严重;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各地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尤其大、中城市高层民用建筑有较大发展,各地建立的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建设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还由于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卫生条件好的燃油燃气锅炉最近几年应用上升,但油气燃料价贵,初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燃料种类。锅炉型号和台数的选择
P97~98;教材P351~352;规范3.0.11, 3.0.12 热负荷和燃料种类确定后,即可综合考虑Dmax、负荷特点、参数和燃料种类等多种因素,进行锅炉型号和台数选择。供暖锅炉宜用热水锅炉;生产用热多为蒸汽;兼供采暖和生产,若生产热负荷较大,可用蒸汽锅炉,采暖用热水通过热交换器实现,也可选用汽水两用锅炉。台数应保证锅炉房额定总热负荷之和>Dmax。一般,新建锅炉房的锅炉台数≮2台,≯5台,改、扩建≯7台,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锅炉房一般≯4台。经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取合适的型号和台数。(3~4台最佳)
(二)水处理设备选择 1 锅炉房总给水量Gzg的计算
一般Gzg等于锅炉房总软化水量Gzr和凝结水回水量Ghs之和。Gzg=D(1+Pls+Ppw),分别计算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Gzg。
D ——锅炉房额定总蒸发量,t/h;Pls——给水管路的漏损率,取0.5%;也可不计此项,见P209
例11-1 Ppw——锅炉连续排污率%,依给水和锅水的碱度和含盐量分别计算,取最大值。P188~189
参考P189 例10-4 2 软水器的选择
P174~176
现在多采用全自动钠离子软水器,有LDZN、ZR、尼普顿(美国)等多种型号。全自动具有无人操作、工作可靠、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出水可靠等优点。主要根据流量、适用原水硬度选择。Gzr=Gzg-Ghs 3 除氧器的选择
P189
例10-5(可不除氧)
D≥6 t/h的锅炉必需除氧,或原水溶氧量>锅炉给水要求的含氧量,也需除氧。一般用大气式热力除氧器,除氧器的额定出力应满足Gzr的要求,出水含氧量应<锅炉给水要求的含氧量。4 锅炉排污系统
P200~202、209~210 例11-1中P210第4点;教材P361~362
锅炉一般设有定期排污,大型锅炉还设有连续(表面)排污。为了节能需要,连续排污应设排污扩容器,先计算二次蒸汽量(P201 式11-7),再求扩容器的容积(P201 式11-8),根据所需容积,选择连续排污扩容器的类型。注意排污降温池的设置。
(三)给水设备和主要管道的选择与计算 给水泵的选择
P194~195、209~210 例11-1中P209第1点;教材P359
常用电动离心泵,有IS型单吸离心泵、DG、GC型锅炉给水泵、R型热水循环泵。另外蒸汽锅炉房可用汽动泵作为备用泵,以防停电。P193~194
选择依据为流量和扬程(P194 式11-1)。锅炉给水宜采用多台锅炉集中给水系统,给水泵台数应适应全年负荷变化的要求,应设备用泵,一般3~4台。若锅炉本体上带有给水泵(燃油、燃气炉),需校核其流量和扬程,若不满足要求,需重新选择。2 凝结水泵的选择
P196第三点;教材P359~360
回收未污染的凝结水,既可节约燃料,又因凝结水本来就是软水不需再软化,可减少软化设备处理量。凝结水泵把凝结水送入软水箱或除氧器。选择依据是进入凝结水箱的最大小时流量(由凝结水回收率α和额定D计算)和扬程。一般≮2台,一台备用,若凝结水和软化水分别输送,凝结水泵应按间断工作考虑。3 给水箱和凝结水箱的确定
P197~198、209~210 例11-1中P209第2点;教材P360 宜设1个给水箱,常年不间断供热的锅炉房或容量大的锅炉房应设置2个,两水箱用连通管连接,以备检修切换使用。给水箱总有效容积为所有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所需20~60min的给水量,小容量锅炉,可以适当加大。一般用矩形水箱,大于20m3的大型水箱宜用圆形,以节约钢材。
凝结水箱一般应设2个,专供采暖用的凝结水箱也可设1个。总有效容积为最大小时回水量的1/2~2/3。若凝结水系统为闭式,凝结水箱也应闭式,反之为开式。开式水箱宜用圆形或方形。凝结水箱应设置自动控制水位装置,使凝结水泵可以自动停启,实现间断工作。
小型锅炉房可将软水箱和凝结水箱合为1个,凝结水直接回入给水箱,以减少二次蒸汽热损失。4 原水加压泵(无原水压力资料可不设)
有时自来水水压偏低(低于软水器要求的原水压力),为确保再生时所需的反洗水压和软化时所需克服交换器阻力的水压,需设置原水加压泵1台。5 除氧水泵的选择
除氧水泵把给水箱的水送向位于高处的除氧器。选择依据:流量和扬程,考虑备用。6 主要管道管径的计算
主要管道指自来水总管、给水箱出水总管、给水母管、蒸汽母管、二次蒸汽管道、各热用户蒸汽管等。用“假定流速”法。查表(P205~206表11-5)确定管内介质的允许流速ω,根据流量G用公式计算管径或查线算图确定。Q=1000Gυ=3600 ω(π/4)(Dn/1000)2,故Dn= 594.5(Gυ/ω)1/mm Q、G——介质的体积流量、质量流量(m3/h、t/h);υ——介质的比容(m3/kg);ω——介质的流速(m/s); Dn——管道内径(mm)。产品管子中不一定有计算出的管径规格,可选取与其最接近并略大于该管径的管子。与设备相连的管子若短,可取设备本体上的对应管径。7 分汽缸的计算
P199~200
第二点
分汽缸的直径计算公式同管径(缸内蒸汽流速10~15m/s;热水0.1~0.3m/s),一般比其上汽水连接总管直径大2#以上;分汽缸筒体的长度取决于接管管径、数目和结构强度,同时顾及接管上阀门的启闭操作的便利,接管中心距按管径和保温层厚度确定(查手册)。
(四)送引风系统的设计(燃煤锅炉)
参考P154~155 例9-1 1 决定送、引风系统及其管道布置
为避免相互干扰,锅炉通风除尘系统宜按单台独立设置。画出系统的布置简图。2 计算锅炉送风量和排烟量
以单台锅炉额定负荷为基础计算烟、风量V。3计算烟、风管道的断面尺寸
仍用“假定流速法”。选定流速(P140),依2算出的流量计算F。F=V/v(m2)。F——烟、风管道断面积m2;V——烟、风量m3/s;v——烟、风流速m/s。4 计算烟、风道的阻力
阻力计算非常麻烦,本课程设计不做要求。估算送风总阻力为1000Pa,引风总阻力为1540Pa(可以考虑利用烟囱的自生通风力)。5 决定烟囱高度,进、出口尺寸,引力
机械通风的锅炉房,烟囱主要使满足环境卫生的要求,根据锅炉房总额定出力,查表确定;先计算烟囱出口内径d2,再定进口内径d1 ;烟囱引力可以帮助克服一部分引风阻力;
燃油、气锅炉,烟囱直径按锅炉本体上的直径确定,一般用钢板烟囱,为减轻炉膛和烟道在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时的破坏程度,在炉膛和烟囱上要装防爆门,防爆门的选择查资料2#P543。6 风机校核或选择 若锅炉有配套风机,校核风机的流量和压头。若不满足,需重新选用,选择依据:流量和压头。7 除尘器的选择
P13
5例8-1 若锅炉厂配套供应除尘器,要针对使用地区的具体情况,校核,如不符合当地的排放标准,应重新选择。锅炉上大多使用旋风除尘器,主要按除尘效率η选择除尘器,还要考虑负荷适应性、阻力等因素。
(五)运煤除灰方式的选择
(燃煤锅炉)
P108 例7-
1、P114~115 例7-2 1计算锅炉房的耗煤量和灰渣量
P100
主要计算小时最大耗煤量和灰渣量。另外可计算最冷月、最大昼夜小时平均、全年的耗煤量和灰渣量,作为进行燃料预算的依据。运煤除灰方式的选择
P108、114
小时最大耗煤量和灰渣量是选择运煤除灰方式的主要依据,还要考虑劳动条件、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安全等因素,建议选用机械化的运煤除灰方式。若锅炉有配套运煤设备和除灰设备,应校核其性能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否则需重选。(不要求选具体设备)3 计算贮煤场、灰渣场的面积
P102
贮煤场、灰渣场的面积应视煤源远近、交通运输条件、锅炉房的耗煤量和灰渣量、灰渣的综合利用情况等因素确定。贮煤场,火车和船舶运输≮10~25天的锅炉房最大计算耗煤量,汽车运输≮5~10天的锅炉房最大计算耗煤量;灰渣场,一般能贮存3~5昼夜锅炉房最大计算灰渣量。如在锅炉房外设置集中灰渣斗时,可不设置灰渣场。根据运煤除灰方式的不同,有时还需要计算贮煤斗和灰渣斗的容积。
(六)燃油系统的设计
(燃油锅炉)
P115~119
;主要参考资料2# 1 计算锅炉房耗油量
B = KD(hq-hgs)/(ηQnet,ar)(kg/h)。
B——单台锅炉计算燃油量(kg/h);K——富裕系数,一般1.2~1.3;D—锅炉额定蒸发量kg/h;hq、hgs—蒸汽、给水的焓kJ/kg;η—锅炉效率,%;Qnet,ar—燃油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
单台锅炉有n个燃烧器,每只燃烧器的计算耗油量B’=B/n;锅炉房的总燃油耗量等于每台锅炉B的代数和ΣB。2 计算贮油罐的容积
贮油罐的总容积应根据油的运输方式、供油周期等因素确定。火车和船舶运输≮20~30天的锅炉房最大消耗量,汽车运输≮5~10天的锅炉房最大消耗量,油管输送≮3~5天的锅炉房最大消耗量。重油贮油罐≮2个,为便于输送,粘度较大的重油可在重油罐内加热,加热温度≯90℃。贮油罐一般采用地埋方式,利用位差将油罐车的燃油卸入贮油罐。3 计算日用油箱的体积
当贮油罐离锅炉房较远或直接通过贮油罐向锅炉供油不合适时,可在锅炉房内设置日用油箱和供油泵房,燃油从日用油箱直接供给锅炉燃烧。贮油罐和日用油箱之间采用管道输送。日用油箱设在锅炉房内时,重油≯5m3,柴油≯1m3。室内日用油箱应采用闭式油箱,油箱上不应用玻璃管液位计(易碎,一般软管),应设直接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上装阻火器和防雨装置。4 燃油过滤器的确定
燃油杂质较多,一般在输油泵前母管上和燃烧器进口管上应安装油过滤器。泵前多用网状过滤器(滤网规格,离心泵为8~12目/cm,螺杆泵、齿轮泵可取16~32目/cm,滤网面积为进口管面积的8~10倍),燃烧器前多用片装过滤器,或细燃油过滤器。泵前进口母管上应设2台油过滤器,1台备用。5 选择输油泵
把油从贮油罐送到日用油箱,常用螺杆泵、齿轮泵,也可用蒸汽往复泵、离心泵。油泵不宜小于2台,其中1台备用。选择依据:流量和扬程。流量应≮锅炉房总的小时最大计算耗油量的110%。6 计算放散吹扫管
对较长时间停止运行的燃油管路,如卸油管路,应将燃油扫出。其它燃油管道,检修时也需将燃油扫出,以防“死油段”存在。蒸汽容易取得,一般都用蒸汽吹扫,也可用压缩空气。最好能顺坡吹扫。吹出的油品可入污油池、贮油罐或临时接油的油桶中,一般应避免扫入日用油箱。吹扫蒸汽压力0.7~1.0 MPa时,吹扫管径可根据燃油管道管径和长度查表确定。7 计算燃油管道的管径和阻力
计算管径还用“假定流速法”。d = 18.8(Q/ω)1/2 = 18.8(G/ωρ)1/
2(mm)。
Q、G——管道内油的体积流量、质量流量m3/h、t/h ;ω——油的平均流速m/s;ρ——油的密度t/m3。
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计算比较复杂,工程设计中用查表方法(参2# P375~385)。8 确定管道敷设方式
室外燃油管路可采用架空(高支架)、管墩(低支架)或管沟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室内燃油管路可架空也可地沟。架空的优点是维修方便。
(七)燃气系统的设计(燃气锅炉)
P119~12
2;主要参考资料2#
从燃气管网引入燃气,设减压装置,调压系统可不设计,但图上应有示意。1 计算锅炉房燃气量
B = KD(hq-hgs)/(ηQnet,ar)(kg/h)。
B——单台锅炉计算燃气量(m3/h);K——富裕系数,一般1.2~1.3;D—锅炉额定蒸发量kg/h;hq、hgs—蒸汽、给水的焓kJ/kg;η—锅炉效率,%;Qnet,ar—燃气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m3。单台锅炉有n个燃烧器,每只燃烧器的计算耗气量B’=B/n;锅炉房的总燃气耗量等于每台锅B的代数和ΣB,即供气总管的燃气计算流量。2 计算吹扫放散管
燃气管道在停止运行进行检修时,为检修工作安全,需把管道内的燃气吹扫干净;系统在较长时间内停止工作后再投入运行前,为防止燃气-空气混合物进入炉膛引起爆炸,也需吹扫,将可燃气排入大气。吹扫管的管径根据吹扫管段的容积和吹扫时间确定,一般按吹扫时间15~30min,排气量为吹扫段容积的10~20倍。也可按经验根据燃气管道直径选取吹扫放散管的管径。3计算燃气管道管径和阻力
可根据燃气流量和选取流速来计算。d=18.8(B/ω)1/2。允许流速ω查手册。
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计算比较复杂,工程设计中用查表方法(参2# P413~426)。4确定管道敷设方式
可地埋或架空。厂外一般地埋,厂内可根据具体情况地埋或架空。锅炉房和车间内的燃气管道一般架空敷设。
(八)锅炉房工艺布置
P233~238;教材P352~354、P420~422
请先查阅教材、《锅炉房设计规范》(4 锅炉房的布置)、《锅炉房设计手册》及相关资料,熟悉锅炉房设备、烟风管道、主要汽水管道的布置原则与要求,并参考已有的设计实例(P243~263 第六节)。然后绘制出布置简图,并逐步修改完善。
(九)编写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最好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在每一页的右边留出备注栏,注明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公式、选用的参数等的出处。
(十)图纸要求
参考教材P364后面4张图(煤)、P434后面5张图(油)及3张图(气)1 热力系统图1张(1#或2# 图纸)
图中应附图例,并标出设备编号及选定的管径及壁厚,标明介质流向,尤其是管子断开处和流向不易判定处。系统图应大致成比例,管道上各类阀门、计量表、控制仪表等都要画出。2 锅炉房布置图2张(1#或2# 图纸)
包括锅炉房平面布置图和主要剖面图。设备及附件以外形或代号表示,设备注明编号,并附有明细表。烟风管道按比例绘制,从锅炉至分汽缸的蒸汽管道和给水母管也应绘出。
四、时间安排
计算、选设备
2.5天;
绘图、整理设计说明书
2.5天
五、设计要求 勤动手勤动口、积极思考、独立完成选择计算; 2 独立完成图纸绘制,做到心中有数、一清二楚; 3 遵守纪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
六、参考资料
1#《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第2版)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编写组编写(2001)TK22/36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燃油燃气锅炉房设计手册》 燃油燃气锅炉房设计手册编写组编写(1998)TK22/27 机械工业出版社 3#《锅炉与锅炉房设备》
夏喜英编(中专教材)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4#《工业锅炉房设计手册》(第二版)
航天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陆耀庆主编
(1993)TU83/4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第三版)
奚士光、吴味隆、蒋君衍编著(大专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锅炉房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41-2008
(10、17也有)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1998)T-652/14
(14也有)9《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
(1998年版)T-652/13
10《暖通空调制图与设计施工规范应用手册》 何耀东主编(1999)TU-83/3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暖通空调设计选用手册》(上、下)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案(1996)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 12《实用锅炉手册》
林宗虎、徐通模主编
(1999)TK-22/29
化学工业出版社 13《工业锅炉技术标准规范应用大全》
刘弘睿 主编
(2000)TK-22/3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燃油燃气锅炉实用技术》
秦裕琨主编
(2001)TK22/34
中国电力出版社 15《锅炉安装手册》
朱宝山主编
(2001)TK-22/31
中国电力出版社 16《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建筑工程常用数据系列手册编写组编(1997)TU83/3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暖通空调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分类汇编
(1996)T-652-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另:《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季刊)1999年第4期
“燃油锅炉房的设计”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FP等)开发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4、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
5、先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请提前将设计报告交老师看一下),经验收老师认可后方可验收。验收时,小组成员必须都在场。不在场的小组成员验收老师将一律判为不及格。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15~16周)。
机房将开放3台机器的软驱供拷贝数据使用。请注意每次上机完毕备份自己的成果到软盘上,否则被别人删除责任自负。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
五、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必须按如下内容格式书写:
xxxx管理信息系统一、系统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调查情况 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可行性结论。
二、系统分析
1)系统组织结构图
2)系统功能分析
3)系统业务流程图
4)系统数据流程图
5)数据字典
6)主要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三、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结构图设计
2)系统信息处理流程的设计
3)输入设计
4)输出设计
5)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有哪些数据库、自由表、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位等)
6)代码设计(如:学号、身份证号、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等,不是程序代码)
7)程序设计说明书
四、系统实施部分
1)源程序代码
2)模拟运行数据
3)打印报表
4)系统使用说明书
五、系统总结
指出你开发的系统优势和不足
六、附录或参考资料
第三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可以自己选择)开发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课题,也可以从社会调查过程中得到一个实际的项目。自选题目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用A4纸打印,字迹清楚,页面整洁,并装订成册。
4、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90分、良≥80分、中≥70分、及格≥60分和不及格<60分)
五、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行性分析(2)系统分析部分
1)业务流程图
2)数据流程图
3)功能分析图
4)数据字典
5)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6)管理信息系统流程设想图(新系统模型)(3)系统设计部分
1)功能结构图设计
2)新系统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3)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
4)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
5)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设计)
6)代码设计(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
7)程序设计说明书(4)系统实施部分
1)程序框图
2)源程序
3)模拟运行数据
4)打印报表
5)系统使用说明书(5)附录或参考资料
六、选题及要求
见任务书
(详细设计过程,见教师提供的设计案例指导书)
第四篇:IE课程设计指导书
IE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目的和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IE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基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的综合性实践活动。《IE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理论学习的补充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去分析、研究、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IE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了《V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通过对信息系统从分析、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剖析和实践,更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概念和理论,并由此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本实践中,重点是实现一个基于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的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从而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与技巧。
二、课程设计方式
1、课设题目见《IE信息系统课程设计选题》。
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系统调研,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等工作内容。
3、编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要详细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
4、系统完成后即可交由指导教师验收,指导教师验收认可后课程设计阶段即可结束。可提前交题。
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B、VC等)可以任选。课程结束后学生除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外,还需演示个功能模块,并提交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
6、系统架构为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平台。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
1、内容:
(1)根据任务书要求,首先进行系统调查,了解现状,明确进行本系统分析设计的意义,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要达到的主要功能目标;
(2)调查分析组织结构和主要业务,描述业务流程,数据流程;
(3)完成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包括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开发平台等。
(4)进行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字典(可只选择几个代表性);
(5)进行数据库设计;
(6)进行代码设计;
(7)进行输入输出设计;
(8)进行系统软硬件配置;
(9)进行系统测试与调试;
(10)编写设计说明书。
2、说明书内容参考:(详见《IE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_格式规范》)。
(1)题目:按选题;
(2)摘要: 摘要应说明本设计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突出设计中的新见解新方法,说
明该设计方案的理论根据及现实意义。摘要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为300字以内。
(3)目录: 目录是整个设计的提纲,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方便评阅教师了解设
计的整体结构。目录以章、节两级目录为宜。
(4)正文: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正文一般可按章、节的格式来书写。
3、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课程设计内容要详细,应包含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实现三个部分。课程设计说明
书是整个设计工作的总结,应包括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量不少于8000字。
四、系统提交
1.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本课程设计的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包括:
(1)数据库完整备份文件【以“学号后两位_姓名_数据库备份”命名】。
(2)应用系统原代码【以“学号后两位_姓名_原代码”命名】。
(3)应用系统安装文件或可执行文件【以“学号后两位_姓名_题目”命名】。
(4)课程设计论文电子文档【以“学号后两位_姓名_题目”命名】。
2.课程设计结束后,将上述课设文档打包压缩发送到邮箱cyh2008@sina.com,方可申
请答辩。
五、课程设计进度计划
本课程设计计划用二周时间完成,各阶段进度计划如下。
1)需求分析2天;
2)系统总体设计、流程规划等1天;
3)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等1天;
4)应用系统代码设计6天;
5)编写设计说明书2天;
6)答辩准备以及答辩2天
六、课程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
一、答辩
学生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并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同意后,在规
定的时间内进行答辩,可提前答辩。
答辩以指导教师为主,或由讲师、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
答辩时,学生自述并演示系统功能5~10min,然后回答答辩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般为10~15min。
二、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记分。
信息系统软件:50%
设计报告:40%
考勤及其他:10%
七、课程设计选题原则
见《IE信息系统课程设计选题》。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詹英.数据库技术与应用——SQL Server2005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常亲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钟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4.曾传华,黎青松.物流管理与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左美云主编.《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6.张海藩主编.《软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7.张海藩主编.《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8.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
9.Roger S.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社
10.其他有关Visual Basic或SQL Server程序设计的教材或参考手册
目录
(目录供编写设计说明书时参考,可根据实际系统开发情况进行内容的增删或章节的调整。)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问题的提出...........................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信息系统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2 系统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需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可行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操作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技术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管理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经济可行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业务流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8 数据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 系统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系统总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用户要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概念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逻辑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物理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代码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输出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 输出类型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 输出设计的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 输出设计的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输入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 输入设计的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3.5.2 输入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3.5.3 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3.5.4 输入检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3.5.5 输入屏幕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5.6 输入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3.5.7 输入数据的安全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模块功能与处理过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信息系统安全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4 第四章 系统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登录模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设计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程序代码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主界面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主窗体设计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菜单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状态栏...........................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 树状功能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4.2.5 工具栏...........................错误!未定义书签。
4.2.6 主窗体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数据模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信息录入模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信息统计模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信息查询模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资料维护与数据库备份模块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8 报表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9 数据保护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9.1 防止用户直接操作数据库........................错误!未定义书签。
4.9.2 权限管理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 优化管理和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1 系统运行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4.10.2 系统维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系统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1 系统环境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2 数据库的命名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5 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Ⅰ 参数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Ⅱ 程序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篇: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实习目的《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学习了《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后的实践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对所学的土地信息系统基本原理与方法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能更好的掌握其方法,在实践中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今后进行土地信息系统开发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要求
为教学实习顺利进行,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实习的每一环节,保证质量。
2、上机时,严格遵守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计算机及其他设备。
3、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不得随意缺勤,有事需向指导老师请假。
三、实习内容:
1、学习土地信息系统基本理论,掌握空间数据组织与结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土地信息系统的数学建模、土地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等知识。
2、根据土地信息系统某一专业领域的要求,进行系统分析: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与描述、明确待建LIS的目标、导出待建LIS的逻辑模型、制定设计实施的初步计划。
3、系统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
4、系统开发与实施:用VISUAL C++、VISUALBASIC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基于MAPOBJECT等地理信息系统控件进行开发或基于ArcView avenue、Mapbasic等GIS二次开发语言进行开发,经过编程调试,研制出较为简单的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
四、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
1、数据采集功能
2、查询统计功能
3、数据更新功能
4、数据显示、结果输出功能
5、其他专业模块要求的功能
系统要求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数据组织合理有效。
五、方法及步骤
1、资料收集: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的收集;
2、系统分析
按设计要求提出系统目标,制定规划,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根据规划进行各种指标设计,形成系统总体方案。
3、系统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任务主要有:系统目的、目标及属性的确定;进行各子系统或模块的划分与功能描述;模块或子系统间的接口设计;硬软件配置设计;输入输出与数据存储要求等。
4、系统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要内容有:
模块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获取方案设计;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程序模块设计等。
5、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根据系统详细设计,编程调试各个模块,最后装配成整个系统;
6、成果资料的整理,实验报告的提交。
实习结束时,应上交以下资料:实习报告、程序代码清单、程序、图件等。
六、实习选题
1、地籍测绘数据管理系统
2、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
4、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信息系统
5、农用地土地定级信息系统
6、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信息系统
7、宗地评估系统
8、产权管理系统
9、地籍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