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

时间:2019-05-15 06:5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

第一篇: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

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

一.【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2.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3.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预习检测】(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阅读课文请回答:

.第一子目: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很多宗教种类,谁来说一说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

2.佛教起源于什么地区?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3.91页《佛教东来路线图》同学们看这幅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佛教东来的路线。

4.你知道“白马驮经”的故事吗?请说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5.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说佛教的教义,佛教在中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6.通过阅读第一目第三段,了解一下道教产生的大致时间,地点,道教的思想,道教的基本主张及特点,道教的影响。

.第二子目:

.看看司马迁的图像,了解司马迁的生平。

2①《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②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史事?③其特点是什么?

3.结合96页材料阅读,说说《史记》由几部分组成,并说说《史记》的价值。

4.请同学们用事例来说明司马迁写《史记》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

.第三子目:

.阅读课文想象秦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并讨论其价值。

2.回答95页“说一说”。

四.【共同探究】

.92页图《河南洛阳白马寺》和《道教圣地青城山五洞天》哪一个是佛教哪一个是道教?

2.说说下面这些哪些是佛教哪些是道教?

(1)少林寺、南京的栖霞古寺,龙门石窟、莫高窟,大雁塔等,用语如无常、刹那、大千世界等;佛教的人物如济公、如来佛、观音菩萨等;如武当山、崂山,人物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宣传修身养性、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2)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3)开元寺,清源山老君岩。

3.阅读92页《三教共栖图》说说这三个人是谁?东汉以后,我国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什么局面?

4.尼姑庵是佛教的寺院。有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上述的情节是否真实?为什么?

5.佛教为什么很快受到我国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谁的名言?出自哪里?

7.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司马迁如何忍辱负重写史记?

9.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

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统一国家里可以到很多地方去游历。统一国家也需要一部记录从远古到汉代社会发展的史书。出身史官家庭,受家庭影响,从小有较好的学习环境。身为史官,可以看到大量的国家藏书。司马迁本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

从中应得到的体会有: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

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是谁说的?

1.纪传体通史是指体例,其它还有编年体、断代史等体例,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呢?

2.你参观过秦陵兵马俑吗?如果没去过,请你开动脑筋想一下,这一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面向何方?为什么?(提示:根据战国七雄的位置)

四【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华佗

3.下列宗教产生于中国本土的是()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4.秦始皇陵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不遗产”名录,暑假期间,小华想参观

秦始皇陵兵马俑,她应该去哪个省()

A.河南

B.江苏

c.淅江

D.陕西

5.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A.法门寺B.白马寺c.少林寺D.大昭寺

6.下列属于佛教基本主张的是()①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②修身养性、炼丹服药③忍受苦难、努力修行④长生不老,得到成仙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7.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8.下列关于道教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②道教宣扬修身养性,可以长生不老

③道教体现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④道教养生炼丹促进了化学和医学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三教共栖图》,三教中不包括

A.儒教

B.道教

c.佛教

D.基督教

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是(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孔子

1下面对《史记》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c.《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史学名著

D.《史记》是一部文学名著

2.《史记》叙述了()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3.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D.《吕氏春秋》

5.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是

A.西汉

B.西汉末年

c.东汉

D.东汉末年

6.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以儒、道、佛三家互补的局面发生在

A.战国时

B.西汉时

c.东汉时

D.东汉后

第二篇: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是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西游记的主题曲,这个西游记描写的是唐僧师徒西天取金的故事,那有谁知道唐僧师徒历经磨难所取的是什么经?佛经。

那佛教是何时传入传入中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来了解佛教的有关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宗教

我们这边附近有什么寺庙?里面敬奉的是什么菩萨,帝,王,公? Ppt展示梅园里的开元寺。以及里面的山门大佛,还有一群人在昆陆宝典做佛事。这这些人到庙里去烧香拜佛说明这些人信仰宗教。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说明:宗教也就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一种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这一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和崇拜,并且定期去拜祭它。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灵,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神明、天国之上。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

1、佛教

(1)佛教的传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西汉末年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在洛阳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2)佛教宣传的主要思想:(为什么能够迅速传播)

按照佛教说法,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的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佛教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造成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佛教要求人们不断地诵念金文刻苦修行,积善行德(出家人乃以慈悲为怀)。死后灵魂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去享福。正因为佛教宣扬要受苦受难,也就是要求人民即使受苦受难了也不要起来反抗。这个苦是他们受到的因果报应,吃的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很快就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持,同时佛教的苦难也是承受压迫苦难的下层劳动人民找到了精神寄托。他们今生所受的苦是为了在来世得到幸福。因此,佛教在我国的到了迅速传播。(3)佛教的影响

(1)文化:增加了很多词汇:世界,须臾,刹那,大千世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心心相印;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如《维摩诘经》,《法华经》,《楞严经》特别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2)建筑:各地的佛塔、寺庙、石窟、雕塑等都渗透着佛教文化。

(3)音乐:公元二世纪时,中国已有梵呗(传统佛教音乐)的流行。中国唐代的音乐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部分留存于佛教音乐中。

当然佛教对我国的影响还有许多其他方面,比如思想,绘画,书法等等,对我国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非常深远。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佛教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但它毕竟是外来宗教,那我们国家有没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呢? 2.道教

(1)道教的兴起

问: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是谁?让学生说一说 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这边要注意的是:

道教的学说综合了先秦时期的道家清净养生,修身养性的思想和一些神仙方术,(寻找一定的方法,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甚至变成神仙),但是老子只是一位思想家。是道家的创始人,并非道教的创始人。道教的思想虽然吸收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但与道家思想存在着重大的差异。道教尊老子为创始人是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道家、儒家、佛家 都是学派。他们只是主张一种思想,没有迷信,是无神论者;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都是宗教。他们也有一定的思想,但是迷信色彩占大部分,是有神论者。)2.道教的主要思想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追求长生不死。这种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于是统治阶级大力扶持,允许各地建立道观。(秦始皇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 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汉武帝追求长身不老和秦始皇有过之无不及,为此他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晚年始知悔悟)3.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道家讲究长寿,追求长生不死,所以在医学科技方面贡献很大。

•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教士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

道教、佛教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后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走向了佛道儒三家合一,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

4.根据93页: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这段电视剧里的情节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互相讨论,然后回答。

5问:对于佛教、道教两大宗教我们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

宗教和迷信有什么区别?邪教又是怎么回事?学生分组讨论并作答。宗教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现象,它宣传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比如佛教,它主张人们向善,慈悲为怀,宽容待人,提倡人们追求真善美。而迷信本质是愚弄人的,它主要是骗取盲目相信它的人们的钱财,比如说现在意的一些风水先生,算命先生都是迷信。邪教则是为了达到一种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拿法轮功来说,李洪志就是利用他编造的“法轮大法”蛊惑人心,达到聚敛财富,残害民众,扰乱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罪恶目的。对于我们青少年学生来说像法轮功这样邪教一定要坚决抵制。

(二)王充和《论衡》

秦汉之际,当鬼神迷信思想弥漫之际,也出现了一些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就批判了鬼神思想:王充指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不会通过自然灾害来警告人。人死后不会变成鬼。世界上没有鬼神的存在。

过渡:很显然,王充是当时反对迷信思想的坚强战士,他那宣传无神论的积极战斗精神,为后来所有务实求真的学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愧为东汉的杰出思想家。此外,还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就是西汉的司马迁。

(三)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1)出身于文学史家,能接触到大量的书籍和良好的家庭环境(2)父亲死后出任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大量书籍。(3)曾到各地游历,收集大量资料,开阔眼界。

(4)不屈不挠,克服艰难险阻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他身受极刑,却发奋著述,克服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最终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2.史记的主要内容

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写)

过渡: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如果说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史学的新时代,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则反映了秦汉时期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四)秦始皇兵马俑

请同学说说他的艺术特点: 秦汉时期的雕塑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些俑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被成为世界大八大奇迹。小结

第三篇: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与地位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昌盛的秦汉文化”,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五课。秦汉在造纸、医学、史学等方面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中的资料(文字、地图等)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想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全面、联系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纸的出现和造纸术的改进过程,通过实例比较纸与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说明纸的发明和使用对我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例举实例说明我国秦汉时期数学方面的成就;了解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艰辛过程,知道他对我国史书编写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不畏强权、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和忍辱负重的高贵品质③列表梳理我国秦汉时期在技术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体会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④尝试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昌盛的秦汉文化的学习,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体会中华古代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①了解纸的出现和造纸术的改进过程,通过实例比较纸与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说明纸的发明和使用对我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例举实例说明我国秦汉时期数学方面的成就;了解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艰辛过程,知道他对我国史书编写作出的贡献,学习他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尝试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解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部分,读完后教师概述:“我们前面几课已经了解过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大好时期。所以,从第五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秦汉时期文化的大发展。”

2、板书: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完成导学案,了解秦汉时期各个领域的文化成就,小组选好代表回答。老师根据回答酌情加分,全面的加3分;有遗漏的1-2分;其他小组有补充加1分。(5-10分钟)

2、造纸方面的成就:

① 首先,老师ppt展示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同学们可以看到ppt上展示的这些书写材料,在原始社会使用的是陶器;商周时代使用的是龟甲、兽骨,也就是流传至今的甲骨文;战国时期用的是竹木简,后来发展下去又出现了丝帛。但是这些书写材料不是太笨重就是太昂贵,于是发展到后面,什么出现了?”(纸)② 教师展示“放马滩纸”请第一小组同学合上书本回答关于这张纸的知识,提示这是在什么时期用什么做成的什么纸(西汉早期用麻做成的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指出纸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

③ 老师:“紧接着,到了东汉,在造纸方面有了更大的成就,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醒学生是改进而不是发明)。”再请学生合上书本,第一小组回答关于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知识(老师提示从时间、原料、纸张的优点出发)老师总结:“人们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把他发明的纸称为“蔡侯纸”,到4世纪以后,它取代简帛,成为了主要的书写材料。”老师ppt补充蔡伦造纸工序。

④ 紧接着,老师抛出问题:“,在了解了纸的发展后,我们来比一比,和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纸有什么特点?”(提示从重量、价格、书写三方面回答)(纸质轻薄、造价低廉、平整光滑)

⑤ 请同学看书本p64页资料2,回答问题: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问题较难,给积极发言并回答到点的小组酌情加分。提示学生从步骤④中所讲的三个纸的特点出发思考:造价低廉,则容易推广,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纸面平整光滑,则便于书写成文;纸质轻薄,则便于装订、携带、保存。总的说来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保存、传播)⑥ 老师:“了解完纸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后,我们再来看看造纸术的传播。”ppt播放造纸术传播路径,结合书本指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⑦ 请第一小组回答完导学案造纸术部分剩余的题目:第二大题第一小问:学富五车。

3、数学方面的成就:

请第二小组在完成导学案后,合起书本回答数学方面的成就,要求回答出数学方面的著作、著作的意义、相关时间,老师在学生回答完后,进行补充:《周髀算经》:记载了西周初年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前的数学成就、确立了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4、医学方面的成就:

① 老师:“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其中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请第三小组的代表合起书本回答一下秦汉医学方面的成就。”

②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指导补充:

《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医圣: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老师要在这里指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作以及著作意义);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补充一下刮骨疗毒和曹操的头风病的小故事)制成“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教师ppt展示五禽戏的图片,叫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模仿了哪些动物姿态,并且请第三小组的学生再回答导学案第二大题第二问的想一想:现代科技中有没有从动物身上获得灵感的例子:雷达)

5、史学方面的成就:

① 继续请第四小组根据导学案回答秦汉史学方面的成就,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讲解:汉代,史学有巨大发展,出现了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告诉学生汉武帝以后的历史不算在内了),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老师ppt展示《史记》部分目录,指出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编写的史书,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 请学生阅读p66阅读卡,并且老师再补充一些相关的司马迁生平,请学生回答导学案最后一题(品质:不畏强权,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忍辱负重。)

5、宗教方面的成就:

① 请学生根据导学案回答宗教方面的成就:佛教:东汉初期,官方引入佛教;道教:东汉时期,民间道教兴起。② 老师ppt呈现佛、道两教比较的表格(发源地、传入或兴起时间、宗教场所、主要教义)请第四小组合作完成

6、老师:“在看了秦汉这么繁荣的文化发展后,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有人说一定时期的文化发展离不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秦汉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请第六小组合作回答,其他小组补充回答。”老师ppt展示树状图,请学生从政、经、军事、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方面思考原因。(1、国家的统一。社会稳

2、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经济繁荣

3、军事:军事实力强

4、思想:思想统一

5、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促进文化的交融与丰富

6、中外交流:开辟丝绸之路、中外交流频繁

7、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如汉武帝兴办太学;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杰出历史人物的努力)

三、作业布置:完成作业本这一课内容

第四篇:昌盛的文化教案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作者:陈晓芳

知道佛教和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路线及基本教义,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学习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了解什么叫纪传体。

学习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情况及意义,想象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过程与方法

运用谈话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运用讨论法,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

运用竞赛法,回答想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势和设计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通过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

通过秦始皇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讨论,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学难点: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已经在上一课做了介绍,本课主要叙述的是秦汉文化中有关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竞赛式提问法。板书设计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东来的道教兴起

1、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原

2、道教——东汉年间土生土长

二、史学——司马迁与《史记》

三、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过渡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科学文化的昌盛,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许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学习秦汉时期在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文化成就。讲授新课

一、佛教东来的道教兴起 佛教——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原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 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师:佛教发源于哪里呢? 生:印度。

师:古代的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包括当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在内的一些国家。

师: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出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请一位同学以图上箭头所示读图。

生:(发言略)师:佛教是从印度经西域地区,即今新疆地区,在西汉末年时传入中原的。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西天取经,并在洛阳城外为取经高僧建造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自此,佛教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那么,佛教为什么会在中国逐渐盛行起来呢?

生:(发言略)

师:我们来看看佛教基本的教义,佛教认为:现实人生就是“苦”,生老病死全都是苦,只有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而目前只有忍耐。(佛教的本质是麻痹广大人民群众的鸦片。)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阶级压迫的斗争,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于是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并流传至今。同学们算一算,西汉至今大约有多少年?(两千多年)因此,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同学们来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生:(发言略)师:佛教的寺院、石窟等建筑,如少林寺、南京的栖霞古寺,龙门石窟、莫高窟、大雁塔等。佛教的词语如无常、刹那、大千世界等;佛教的人物如济公、如来佛、观音菩萨等。另外,佛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除了佛教之外,道教也逐渐流行起来。

道教——东汉年间在中国土生土长

师:道教是东汉年间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思想主要起源于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认为生活在现实的世界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追求仙境,渴望长生不死,是道教信仰的主要特征。那么,道教为什么会广泛传播呢?道教迎合了统治阶级希望长生不老、尽情享乐的愿望,利用道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一些贫苦百姓也想通过修炼的方式摆脱困境,因此道教得以广泛传播起来。道教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武当山、崂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等在民间家喻户晓;道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史学——司马迁与《史记》

(出示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大家很熟悉,它出自于哪里呢?它出自于司马迁写的史学巨著《史记》 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内容我们采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方式,先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阅读有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思考题:(出示准备好的题目)(1)简介司马迁其人;

(2)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用史实说明);(3)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

(4)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5)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时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1)每小组完成一题。四人小组,人人发言,专人记录,记录内容收集迸学生历史学习作品档案内,作为学生学期成绩评价的依据之一。(要求人人参与)(2)每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发言。发言者均记平时成绩优秀一次,发言突出者记平时成绩优(以“★”号表示)一次。(鼓励踊跃发言)(3)大组各派评议团成员一名,对学生发言作出评价。(学会评价)(4)评价范围:声音洪亮,内容完整,态度大方。

(小组讨论五分钟后,全班进行交流评价。对于学生回答比较好的题目不必重新讲解,对于学生回答不够完整的要适当补充)参考答案

1、简介司马迁其人。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西汉时期人。年轻时就酷爱读书和游历,到过很多地方。其父死后,他接替父亲做了史官,得以阅读了大量的国家史籍文献。他于公元前104年开始编写《史记》,其间因“李陵之祸”,触怒汉武帝,遭受“腐刑”,直到他55岁时,才完成了《史记》的编写,前后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2、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用史实说明)《史记》的特点是:体例完备,史料详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体例完备:《史记》首创纪传体的体例。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带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实,全书52万多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史料详实:司马迁很讲究史料的真实性,如关于燕太子丹“天雨栗,马生角”的传说,司马迁就没有采用。

叙事简洁: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数百个字就能讲清一个人物的心态、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文笔生动:展现了多种多样的人物图画,个个栩栩如生。即使是同一类人物,也性格各异,各不相同。

3、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便于考察各类人物的活动及各项制度的发展。历代所修的“正史”均采用此体例。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便于看出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

4、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

(1)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统一国家里可以到很多地方去游历。(2)统一国家也需要一部记录从远古到汉代社会发展的史书。(3)出身史官家庭,受家庭影响,从小有较好的学习环境。身为史官,可以看到大量的国家藏书。(4)司马迁本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

从中应得到的体会有: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即可)

5、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为《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鲁迅给予了如此高度的评价。

(本目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法的方式来完成,并要求学生学会讨论学习法。因此,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什么叫讨论,如何讨论,讨论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刚才我们以小组讨论、大家交流的方式学习了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的有关内容。讨论法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启发、学习的过程。在讨论学习中首先要充分学习领悟教科书,学会提取教科书中的有效信息,二是要人人充分发表意见和观点;三要学会倾听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 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五公里处,这是一座尚未开发的地下文化艺术宝库,内涵极其丰富。1974年,在秦始皇陵附近,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约有6000多个随葬品的一号兵马俑坑,后来又发现了二号、三号坑,坑内陈列着兵马俑8000多个,还有一匹匹形同真马大小的陶马和战车,它们是用黄泥雕塑烧制而成。(出示兵马俑图片系列,单个的和整体的)下面给大家两个问题,准备一下,我们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

(1)请同学们根据看到的和体会到的,对兵马俑做个描述。

(2)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设计如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在自己陵墓周围? 以四个大组为四个单位,分别回答上述问题,只要有学生参与即给本组加一分,没有同学参与即为本小组放弃一次,不如分。答案不得重复,重复的不如分。最后看看今天的冠军是哪一组,冠军组每人记优秀成绩一次。(以鼓励小组内的团结与合作)参考答案

(1)从单个的兵马俑看,应着重描述它们的面部神态各异和动作的栩栩如生;从整体的兵马俑看,应着重描述它的气势壮观和场面的宏大,似乎是秦始皇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完成着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大任。

(2)秦始皇设计如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在自己陵墓周围,或许为了显示秦朝强大的国力,或许为了死后继续指挥千军万马,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或许他担心死后有人盗墓,如此多的兵马为他守护陵墓,等等(此间为开放性的问题,只要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文化,主要介绍了宗教、史学和雕塑三方面的内容。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们可把今天学习的内容概括如下:(可全班朗读)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西汉佛教传进来,东汉道教兴起来;《史记》首创纪传体,秦始皇陵兵马俑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评价检测:自我测评

附录:李陵之祸

公元前99年夏天,汉武帝将派兵征讨匈奴,当时朝廷内的主要大将就是李陵,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骁勇善战,声名赫赫,而且那时候已经是战功卓越。出征挂帅,理当“非陵莫属”。然而皇帝却没有派李陵挂帅,派了谁呢?派了李广利为大将军。李广利是何许人也?李广利是汉武帝的一位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这位李夫人不但人长的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她的另一个哥哥就是西汉有名的乐师李延年。也就是说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大舅哥。派他挂帅,是想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汉代有个规定,不建军功不能封侯。说白了,就是汉武帝为了讨得美人的欢心,才把这个机会故意的留给了李广利。但是汉武帝也知道李广利是个庸才将军,为了稳妥起见,又委派李陵做李广利军队的后勤保障(将辎重)也就是运送粮草及武器弹药。

诏书一下,李陵是一百个不乐意,所谓的后勤保障那都是西游记里“你挑担,我牵马”的活,那都是猪八戒和沙和尚一类人干的,我李陵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我凭什么给一个靠外戚当上将军的庸才搞后勤?那不去总得有个理由啊,于是李陵对汉武帝说:我愿意带五千步兵单独出征,深入匈奴腹地,以分匈奴之兵。汉武帝一听就知道李陵不愿意给李广利打下手了,说你要单独出征也行,但是我可没有更多的兵力支援你。其实汉武帝是想难为一下李陵,因为只带五千兵去打匈奴那是以卵击石,想借此逼着李陵为李广利垫后。李陵当时很坚决的说,我就带五千步兵出征。汉武帝无奈,只能准了李陵的奏折。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陵踏上了征程。

李陵出兵之初非常顺利,没有遇到匈奴主力,一路势如破竹,还派人回到朝中,向汉武帝报捷。但是后来形势急转直下,李陵的五千步兵与匈奴右贤王的三万强兵正面遭遇了。面对强兵,李陵毫不胆怯,沉着应战,杀敌甚众。捷报再次传回朝廷的时候,文武百官纷纷向汉武帝祝贺,祝贺大汉朝有如此勇猛的精兵强将,赞叹李陵不愧是李广的孙子。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匈奴大单于又率八万骑兵,围攻李陵。面对十几倍于自己的强敌,李陵自知寡不敌众,好虎架不住群狼啊!于是,且战且退,向汉朝边境靠拢。此时的匈奴大单于经过与李陵的反复较量,也已经疲惫不堪,而且他也发现李陵在不断地向汉朝靠拢,他担心会有汉军埋伏接应李陵,于是准备撤兵。假如这时候匈奴真的撤兵了,那李陵无疑是大汉的英雄,汉武帝也将又多了一次战胜匈奴的辉煌历史。可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意外又发生了。李陵的一个部下,因受到了上司的羞辱,只身逃亡匈奴做了叛徒,这个可恶的叛徒向大单于透漏一个天大的绝密。他告诉大单于李陵之军没有后援,而且李陵作战之所以能够以一当十,就靠一种可以连发的弓箭——弩机。它是普通弓箭的升级版本,现在这种弓箭将用尽,如同猛虎失去了双翼,所以李陵的大势已去。匈奴大单于一听是大喜过望啊。立刻发动了更为猛烈的总攻。此时的李陵处于山谷之中,匈奴的军队从两边的山上向下投大石块,李陵所剩三千士兵伤亡惨重,已经无法继续向汉边境撤离,最终李陵投降,仅四百人逃归。李陵投降的地方离汉境只有百余里,马上就要回到家了,却没有一只部队出来接应一下。

满朝文武听说李陵投降,震惊无比。你李陵不是别人啊,你是李广的孙子,是大汉勇猛的象征,你可以战败,但你应该“杀身成仁”啊,你怎么能够投降了呢。众人“皆罪陵”。(都说李陵有罪)。汉武帝更是恼羞成怒,羞愤难当,一拍龙案,正要大发雷霆的时候,一眼看见了司马迁。就问司马迁:你怎么看李陵投降之事呢?这司马迁当是只是个吏禄六百石的小官,相当于现在一个小县的县令,平时朝议的时候他是没有资格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他的工作就是记录皇帝和朝臣的谈话内容的。皇帝这突然一问,司马迁没有更多的考虑,就直言相谏,他说首先李陵是国士(只有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可以称为国士)!他一心就想报效国家。另外,李陵率五千兵深入匈奴腹地,与数万敌军奋战多日,杀敌过万,虽然战败,但是他的战功可以告慰天下,再有,李陵是迫于形势诈降的,以后他也许还能伺机报答汉朝。司马迁的话还没有说完,汉武帝就大喝一声,命人把司马迁打入大牢定罪“诬上”——诬陷皇上,判处死刑。大家说司马迁冤枉不?并不是说皇帝要判李陵死罪了,司马迁为李陵说情而激怒的皇上,是你汉武帝让我来发表意见的,结果还摊上了这杀身之祸。那汉武帝为什么发火呢?原来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征就怀有私心,可李广利率三万出兵,杀死匈奴一万人,而自己却损失了两万人,这样的结果让汉武帝无从加封,现在司马迁盛赞李陵,在汉武帝看来,就是借李陵之功指责李广利的无能,也是在嘲讽他误用了李广利。这就是司马迁因言获罪的经过。

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二是受“腐刑”。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第五篇: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18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 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二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3、解决办法

(1)这一课的重点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可学生熟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形成完整的概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幻灯、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3)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以教师讲述为主,但必须做到概念准确。

(4)用归纳法,让学生多做、多读、多讲,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概括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纸、竹简

五、过程

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然后教师概述)我们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从18、19课,我们都来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板书)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从竹简到纸的发明

前面我们讲过甲骨文。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帛是丝织品,比竹木简轻得多,可又太贵了。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接着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纸是怎样发明的?2)纸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板书)2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接着又让学生思考第2个思考题: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 造纸术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板书)

(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有很多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并且传到了十几个国家被当作教科书。

(板书)

(三)、地动仪

请同学们思考:在发生地震时,我们怎样才能感知?

东汉科学家张衡又发明了地动仪。

(板书)

(四)、华佗和张仲景

首先向学生点出: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著名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五、课堂小结 秦汉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可能,这是秦汉人民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六、课堂练习见课件制作。

附:板书设计

一、造纸术: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

三、医学成就:

1、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2、“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议器

下载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学习目标: 二、 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 1、 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请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和医学成就,包括纸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 2、体验、感悟古代科技发明的过程。 3、认识秦汉......

    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共5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史记》的简要内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1大全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1 18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学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

    七年级教案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