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兵马俑教学案口语稿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伟大的中华人民创造了许多奇迹。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就是其中的代表。它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
19、秦兵马俑。
2、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兵马俑的资料。
3、生观看兵马俑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大家想进一步地了解兵马俑,到兵马俑展区去一睹它们的风采吗?那咱们可得先买门票。(课件出示带生字的门票。)今天的门票不需要大家花钱买,因为知识就是用不尽的财富,只要你能正确地读出门票上红色的生字词就可以到展区一饱眼福。请同学们拿出笔,一边自由读课文,一边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新词,并读正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认生字。
3、指名个别读、齐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内容
1、现在就请大家一起走进展区,了解咱们国家伟大的兵马俑,请大家认真听,听完后,请大家说说你的感受如何。(播放兵马俑音频资料)
2、请大家自由说说自己感受如何。
3、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感,那么课文又是如何介绍兵马俑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并读一读。
4、指名反馈。(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设计意图:在文本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这是一个过渡句,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找一下,那些自然段与的小标题相对应。
三、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过渡:“第八奇迹”,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称呼,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
2、交流反馈。
句子一:“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进八千个。”(1)自由读,你从哪里体会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2)引导学生想象兵马俑的规模宏大。(3)指导朗读。
句子二:“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1)出示一号坑的视频,直观感受。
(2)师生合作读,体会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宏伟,体会规模宏大。
四、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引读: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既然是奇迹它仅仅只是规模宏大吗?它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奇迹的特点? 一)学习4-7节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几类型的兵马俑?
2、仔细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形态衣着各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词语、句子(生默读,画句子。)
3、交流感悟:你想向大家介绍哪种兵马俑?为什么?(指名生介绍。)
将军俑:威武、神态自若 武士俑:高大威猛
骑兵俑:能骑善射
马俑:惟妙惟肖
跃跃欲试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体会各种兵马俑鲜明的个性。
过渡:无论是地位显赫的将军,还是驰骋疆场的战马,都给我们带来强大的震撼,这就是雕塑的魅力。更令人惊叹的却是秦兵马俑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二)学习8节。
1、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认真的读读第八自然段,想象一下兵马俑的神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形态,认真读。
(出示图片说一说他们的神态。)师生合作读课文。
2、读完之后,请选择相同形态的同学齐读相关段落,并派代表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种形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文字有限,兵马俑的神态岂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兵马俑。(出示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视频,给学生的视觉产生极大的冲击,学生对于秦兵马俑会有更高发自内心的赞叹。] 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出示相关句子)。
5、知识点练习:“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
六、课外延伸
1、升华感情
秦兵马俑,这国之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世界。走进秦兵马俑博物馆,人们无不为它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许多杰出人物纷纷题词。(出示题词)
2、课外拓展
课下对秦兵马俑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到这个网站继续了解,也可继续搜集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有关资料,感受它的魅力。
[设计意图:板书是文章的点睛之比,本课用极其简单的板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的内容就能一目了然,学生也能通过板书学会概括。可谓一举多得。]
七、作业: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尝试背一背。[板书设计]:
19*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第二篇:《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
赵镇中心小学
郑兵雷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学习难点: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读几遍。
3、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呢?
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秦兵马俑。
(学习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秦兵马俑,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摘抄。)
秦兵马俑:
知识链接: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
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预习反馈:
(一)我会读
荣誉
鸟瞰
统一
率领 征战
风靡
魁梧
拼搏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南征北战 身材魁梧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二)我知道
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词语。
1、世界罕见,在全世界没有 ☆
☆)合作探究
1、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呢?
2、“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体现在课文哪些部分?用“读”、“演”等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3、阅读
2、用线将兵马俑和它相应的特点连起来。
将军俑
配合默契 武士俑
利箭在弦 骑兵俑
龙腾虎跃 车兵俑
骁勇善战 弓弩手
威风凛凛 马俑
训练有素
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你的收获怎样,给自己做个评定吧。
自己评价(☆
☆
☆)
同伴评价(☆
☆
☆)课后作业
一、补充下列成语,并选择填空。
()世无双
所向披()
南()北()()无仅有
若有所()
()妙()肖()死搏斗
神态自()
()()欲试()首挺胸
养精()锐
()()有神
1、齐白石擅长画虾,他画的虾(),充满活力。
2、飞将军李勇英勇善战,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
3、()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
4.面对突然而来的灾难,见多识广的警察(),有条
不紊地指挥大家迅速撤离了现场。
5.在决赛前,双方球员在(),准备最后一搏。
二、我会填。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作用。它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突出的特点。
2、我也会用不仅„„而且„„写一句话。
三、小练笔。
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
温馨提示:作业完成后仔细查看一下,然后你对自己的作业的做个评定(☆
☆
☆)
板书设计:
秦 兵 马 俑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我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优势,在 绍了一号坑上面的主要设施和作者的观后感。因为条件所限而无法让学生欣赏到相关的录像片段,所以仅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是很困难的。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到了用我们的教室、全校学生总人数作为参照对象。我先问学生我们的这间教室大吗?他们说挺大的。我又问他们我们学校学生多吗?他们说很多。接着我告诉学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个平方米,我们全校学生数大概在1000个左右,然后我让学生去计算一下三个俑坑的大小和一号坑大小分别相当于几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和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分别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几倍,他们计算出的结果是:三个俑坑大小相当于956间教室的大小,一号坑的大小相当于713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倍,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6倍。看着自己算出的结果后学生们不由得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哇,三个俑坑竟然这么大啊!”“这么多兵马俑啊!”“果然规模宏大!”„„
可见,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室、学校、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新课程软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课程的综合化。我在这一节语文课堂上有机融合了数学内容,使学生的技能交叉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第三篇: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很清楚。俞老师围绕“学为中心”这个教学理念,以学习单这个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活动中,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过渡句引出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三个特点,并把侧重点放在探究“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之上,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读中感悟,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听后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闪耀点”:
1、夯实基础,以生为本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但是俞老师并没有把字词抛弃,而是让学生在自主认读、摘记、反馈、积累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了重点字词,为阅读扫清障碍。
2、加强合作,突出重点
俞老师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品味重点词句,并发挥想象,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仿说和仿写。为了突破这一重点,俞老师设计了相应的表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读中找,在读中悟,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还设计了笔杆比拼的环节,让学生结合仔细地观察,把积累的词语加以运用,提高了他们的说写的能力。
3、巧用课件,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俞老师十分注意创造意境,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课初,俞老师声图具象地引出课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参观现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教学兵马俑神态,借助课件让学生观看了其他兵马俑后,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各种神态的兵马俑,为说写做好准备。
4、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在学习第八自然段时,俞老师抓住“神态各异”这个中心词,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修辞上发现了什么?从内容的表达上又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想“„„”可能省掉了些什么神态?先出示有的(观察到的),好像(产生的联想),并让学生模仿“有的„„好象„„”说写一段话。此时,丰富想象使学生文思如泉涌,一个个神态各异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了起来。
总之,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们学有所得,能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其宏伟的气势,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复习了一些说明方法。总之,我觉得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也是给我很多启发的一堂课。
第四篇:秦兵马俑模拟讲课稿
秦兵马俑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西安看过秦兵马俑吗?你们对兵马俑有什么了解?哦,世界第八大奇迹,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和风采。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齐读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课文,下面先检查一下同学的预习情况。请看大屏幕,这些生字你会读吗?同位两个先相互读一下。下面,我们开火车读,从你开始。同学们真了不起,每个字都读得非常准确。其中有一个多音字,大家一起读
乘,听老师组个词,千乘之国。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很好,你知道的真多呀!“乘”它还有一种读音,谁知道?很好,读乘,乘法的乘。我们再来齐读一遍。
字音同学们都掌握了,那么字形呢?老师听写生字,同位交换批改,全对的举手,奥,这位同学不对,错哪个了?红色的字都是本课的生字,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应该注意哪个字的写法?(大家觉得那个字的写法应该特别注意?)
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擎的动作。用手举,注意上下结构,下面的手字应该写的大一点。马上在本子上写一遍,写字的时候注意三姿。同桌交换批改,写对的举手。大家真棒。由于课文比较长,老师抽查几个段落的朗读情况,同位合作按照朗读标准相互检查,过关的奖励一颗星
好,过关的举手。非常好,大家都过关了,看起来同学们的预习都做得很充分。
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都写了兵马俑的那些特点?
非常好,这个同学直接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文章主要写了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让我们在静静的读课文,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想。文章是如何来表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的时候注意用笔圈出重点词句,在旁边做上批注。静能生慧,交流更可以使我们思维碰撞。我们先在组内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刚刚你们小组交流的很热烈,你先起来分享一下吧 说的很精彩
你们关注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住了描写兵马俑的数字,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真好。来,请看大屏幕,老师把所有的数字都隐去了,你们读一读,觉得怎么样?恩,表现不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了。好!这就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它能准确、科学、具体的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再来读一遍。老师听出了规模宏大的气势。
还有哪个小组也关注了第二段?好,说。你们抓住了作比较的方法,也很不错,请坐。
我们继续交流,文章是怎样写兵马俑类型众多的呢?
概括的非常到位,你们关注了文章的4到9段,抓住了举例子的方法来表现兵俑的类型众多。真棒。同学们想不想一睹为快?请看大屏幕,你能叫出这些俑的名字吗?
将军 武士 骑兵 车兵 哇,真的是造型各异,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的描画了兵马俑,带着这种感受,我们来举行一个朗诵展示会,读的这些俑。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老师都身临其境了,的确,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啊。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齐读,这一段更好地表现出了兵马俑的个性鲜明的特点。
带着我们的感想和体会,请同学们再入情入境的读一下这篇文章,体会一下这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是啊,首尾呼应。这种写作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完整。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读书,不但了解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还了解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等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真是收获颇多。
布置作业 ;埃及的金字塔也是一篇说明文,请大家课后按照这节课的方法预习埃及的金字塔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第五篇: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评课稿
评课教师:景玉甜
时间:2013年11月10日
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班级:四年级 授课教师:许德文
我目前担任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今天有幸听了许老师主讲的《秦兵马俑》这节课,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此,我只是谈一谈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和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还望予以指正。接下来说说让个人眼前一亮的几个“闪耀点”:
(一)运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许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清楚,金老师抓住教材特点,紧扣中年段的教学,准确地定位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由此展开教学,目标明确,化难为易,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突出了鲜明的教学主线
本节课的教学,金老师突出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条是内容主线,即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另一条是实践
活动的主线,即认读为主,围绕读—思—悟—读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思,思后说,说中悟,悟后再读,加深理解,整个课堂教学主线明确,流程清晰,思路明确。
(四)读中学写,揭示规律,学以致用
1、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对课题的教学上。
教学中,许老师通过读文本,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寻找资料信息填写信息表;“小导游”的实践训练环节很是出彩。
此外还提示了过渡段的作用。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教学中,金老师适时地向学生揭示了过渡段的作用,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为学生习作打下了基础。
(五)重视了语文双基的教学
首先是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是对生字的教学,还是对“南征北战”、“所向披靡”、“鸟瞰”等词语的理解,其次,他还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节课,他着力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总之,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们学有所得,能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其宏伟的气势,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方法。
但是,我想如果教师课堂上的激情再饱满一些,课堂气氛可以会更好,还有教师课堂评价,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更好。
这次的听课活动为我接下来的中段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