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认识固体》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认识固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认识固体》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一课。
2、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固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固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想。
《认识固体》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上学期学过《水的认识》,知道了用多种方法了解水的一些性质,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认识固体。
本课是以固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固体,了解固体的性质。在探究固体性质的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实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目标——认识固体。
3、教学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固体的性质。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2)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固体,从固体的颜色、形状、轻重、软硬、透明度等方面分析固体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快乐。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的性质。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这样说到:“学生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也有这样的一个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主要依据”。因此,本课为了让学生认识固体的性质,我设计了大量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全面认识固体的性质,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以①自主学习,②提出疑问,③实验探究,④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知道表述一种固体要从它的颜色、形状、轻重、软硬、透明度等多角度去说,才能说得更加具体、更加全面,通过这一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的基本理论,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我根据这一理念,运用简单易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逐步完成教学目标。(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根据学生认识水的过程,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固体》。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猜这些常见固体有什么性质?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颜色、透不透明、形状,接着向学生交代这些都是固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性质)这样以旧引新的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急于想认识固体的性质。(二)研究固体的共同性质
这是本课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好时机。
1、引导学生知道还能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固体的性质。
2、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猜测——怎样研究——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各小组一边做实验一边完成表格的填写。
4、各小组汇报实验经过、发现及得出的结论。(三)全文小结。
通过回顾本堂课所学的有关固体的知识,最后得出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四、说知识延伸
在本课结束之前我设计了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因为知识是无止境的,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就必须不断地去观察、猜测、研究,我让学生回去做实验,把两和睦不同的固体倒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有趣现象。做好记录下节课来汇报。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明、清晰,能充分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3、认识固体
性质:颜色、气味、味道、透不透明、味道、轻重、流动快慢、张力
第二篇:《固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固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实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第三节加热和冷却中的《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实验器材、实验创新、实验原理、实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反思与评价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开展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说教材
《加热和冷却》一课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加热和冷却对固体的体积的影响。本课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实验器材
该实验所需的器材有酒精灯、固体体胀器、水槽、冷水、火柴等。
三、说实验创新
四、说实验原理
常温下,铜球能通过铁环,加热后,铜球体积膨胀,无法通过铁环,当铜球冷却后,铜球体积又缩小,又能通过铁环。
五、说实验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改变体积。
2、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应用。过程和方法目标: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体积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六、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的体积产生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七、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接触科学已有一年,对科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也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实验分析、操作能力还需要加强。
八、说教法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学习科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就是借助固体体胀器和酒精灯等实验器材,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发现和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使我的这一节课更有实效性。
九、说学法
采取与教法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运用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学习方法获取新知,掌握技能。
十、说实验的教学内容
探究固体在加热后体积的变化是“加热和冷却”一课的核心学习活动之一。通过加热,铁球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又收缩,通过观察这一实验后,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十一、说实验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探究应该从问题开始,巧妙地创造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活动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广。上课开始,我就出示课件。1825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钢轨资料。旨在引发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思考,猜想铁轨发生了扭曲和断裂的原因是什么?这时我紧接着提出问题,钢轨会不会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在铁轨间都留有缝隙?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
加热我们就需要用到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虽然四年级的同学不是第一次使用酒精灯,但为了确保安全还是有必要再次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这时我出示课件,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定会最大限度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分组实验探究,描述实验现象
这个活动本身是一个演示实验,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我让学生亲身经历。首先,拿出固体体胀器,在常温下,铜球能通过铁环;接着点燃酒精灯,把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1分钟左右,试一试铜球能否通过铁环,会发现此时铜球不能通过铁环;这时再把铜球放入装有冷水的水槽中冷却,当冷却后铜球又能通过铁环;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器材。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我及时深入各个小组来和他们共同完成这个活动。并告知学生不要接触发热的铜球,以免出现危险。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注意安全,也是我们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学生安全了,才能使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下去。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一定会发现实验现象,我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发现,既可锻炼他们的表达描述能力,又可以得出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这个结论,进而得出一般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寻找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科学探究的问题源于生活,科学结论的实践又回归于生活,这时我用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的现象让学生分析,并回答本课开始提出的问题,钢轨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铁轨间都留有缝隙?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是如此紧密相联。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像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四)谈收获
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找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十二、说实验教学反思与评价
“固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实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需求,并关注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结论。在教学中我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当然真正要完成一个探究过程,四年级的学生不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还需要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地指导才能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十三、说板书设计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洁、直观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认识固体》教案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品盒,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出示石块、螺帽、玻璃、橡皮、一瓶可口可乐)生:橡皮 生:石块 生:螺帽 生:玻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物体。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这四种物体?先思考一会。生:我认为可以用眼睛看。生: 我补充,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生:还可以用手摸、也可以捏。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生:„„
师:在研究时,除了可以用感官观察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进行研究,看一看,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工具?(出示铁钉)你打算如何运用铁钉来帮助研究呢?
生:可以在这些物体上面刻划。
师:这是个很好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相信你一定会有特别的发现。师:用这些方法可以研究这四种物体的那些方面呢? 生:颜色 生:软硬、轻重。
生:还可以看他们是不是透明的。生:也可以研究他们的形状。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吧。师:下面,把在小组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向全班汇报一下。(师板书)
石块 螺帽 玻璃 橡皮
颜色 淡黄 银灰 淡青 绿色
软硬 硬 硬 硬 软
透明度 不透明 不透明 透明 不透明
形状 五边形 六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师:这是第四小组研究的成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第一小组)我们组认为,玻璃应该是没有颜色的。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把玻璃放在桌子上,玻璃就是绿色,把玻璃放在衣服上,玻璃又变成了深蓝色,所以,我们认为玻璃应该是没有颜色的。师:他的说法,大家同意吗?
生:(第四小组)如果从侧面观察,确实是淡青色的。师:从正面看呢? 生:是无色的。
师:大家认为我们应该从那个面来看玻璃的颜色呢? 生:(齐答)正面。师:玻璃的颜色是
生:(齐答)无色。(师将汇报表中的“淡青”改为“无色”。)师:为什么从侧面看是淡绿色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查查资料。师:刚才,我们分别研究了这四种物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下面,我们再分别从每一个方面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比如颜色。生:石块、螺帽、橡皮都有颜色,玻璃没有颜色。师:说的真好,请接着往下说。
生:石块、螺帽、玻璃都很硬,橡皮很软。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他们软硬不一样。
生:透明度也不一样。除了玻璃是透明的,其他的都不透明。师:再比较一下他们的形状。生:形状不一样。
师:在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惊奇地)这一行都有 “形”这个字。
师:哦,五边形、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他们都有形。
生:都有形状。
师:(再次出示这四个物体)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都有形状。(板书:形状)师:出示长盒装的水,水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再倒进烧杯中,还是长方形吗? 师:将螺帽放入透明水槽中,什么形状?再放入烧杯中,什么形状?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的形状可以变,但是螺帽的形状是不变的。
师:不变的,我们就说他的形状是一定的。石块、玻璃、橡皮的形状可以和水一样改变吗?
生:不能,他们是一定的。
生:我补充,是平常情况下不会改变,如果用力的砸他就会变了。
师:像石块、螺帽、玻璃、橡皮这样有一定的形状,而且在平常情况下不改变的物体就叫固体。(板书一定)这节课,我们的重点就是认识固体。(板书课题:认识固体)
师: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是固体呢? 生:(略)
师:出示面粉、牙膏,你们看看这是固体吗? 生:这是固体
生:我反对,不是固体。
师:同学各有各的理由,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看谁说得对。
教师演示一:(水倒在纸板上,流走。面粉倒在纸板上,却堆积下来。)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面粉是固体。
师:大家在看。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生: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 小结: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呢? 总结: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
第四篇:科学认识金融危机
科学认识金融危机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心聚力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酒钢检修公司 徐海军
钢铁行业是受到金融危机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不久,这句话又变为钢铁行业是受到金融危机最严重的行业。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到今年上半年,钢铁企业特别是“两头在外”(资源依靠进口,产品依靠出口)这样类型的钢铁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度限产、半停产,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到全行业性的亏损,市场这只无形的巨手,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些所谓的科学论证和预言,一些经济学界的鼓唇噪舌,也没有改变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市场这个课堂,是越来越多的人,从虚幻中清醒而来,认识到:任何市场理论都不会颠覆供求矛盾对市场的影响;任何先进的学说,都替代了企业的基础管理,产品有市场,质高价低才能在同业中率先突围,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1、辩证认识金融危机。对待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们不但要看到它的严重危害性和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要看到也是化危为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和机遇。因此,对待金融危机要全面地历史地看、辩证地看。
(1)要看到金融危机不是偶然的,是发展中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连锁反应,它的发作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其间有过波折,但总体上是一个连续的“正弦”,堪称世界奇迹,为世界各国所看重,并成为研究的对象。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国内钢铁企业井喷式发展,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大关,成为国内经济的晴雨表。粗钢产量上去了,但技术含量高的高等级优质钢产量不高,甚至还在依赖进口,大部分是普通建筑用材。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和新项目的开工,刺激了钢铁企业的发展,而钢铁企业的发展又对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形成倒逼机制;一旦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减少,对钢材的消化、吸纳能力降低,钢铁企业就陷于低潮甚至亏损。为了保持钢铁企业的发展,政府就不停地加大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相互刺激,相互干预,形成了恶性循环,加上各种来路的小钢铁迅猛发展,对市场的干预能量的加大,使钢铁企业的发展,成为各方诸侯,逐鹿中原的大战,各自为战,各怀心事,都在想做大。对原料的需求旺盛,又刺激了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的敏感神经,由于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采购价格,很容易被供应商“俘获”,我们国内进口铁矿石总量占到世界供应总量的50%,却没有谈判的话语权,这几年国外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使我们多付出了本应由钢铁企业分享的利润。资源供求紧张的局面,又刺激了钢材价格的不断提高,房价也在推波助澜,房市泡沫越来越大,超过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房市泡沫破裂,一系列与房产有关的金融业、钢铁业首当其冲。这种不正常的超常的发展,造成产能过剩,不科学的发展必然以牺牲资源、能源和环境、市场的承受能力为代价,最终引发危机。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只是我们不愿看到,还认识不到、预见不到,也不希望它来临的这种心境来自欺欺人罢了。
(2)钢铁企业要从中吸取哪些教训,看到哪些发展的机会。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这是哲学的观点。强者只有通过生死的考验,才能越发坚强,越能催发和激励生命本源的东西;弱者,只能是死路一条。选择强者还是弱者,是对待困难和逆境的一种态度,选择强者不是选择争做巨无霸,世界第一,世界最大等等。而是立足现有条件,把现有条件下的各种资源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最大,同困难做最大的抗争,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场影响范围最大,最广的金融危机,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是一场生死考验。经历这场考验,要从中吸取那些教训呢?一是企业发展不但具有总量上的“大”还要有发展质量上的“优”。前几年,钢铁企业发展唯大是举,片面追求规模上的大,注重了速度,忽视了速度和质量的协调。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换取规模扩张,但企业内部管理,没有跟上规模的扩张步伐;规模上去了,管理水平下来了,运行成本、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上去了,品种没有多大变化,产品结构没有大的变化,只是简单量的增长,没有质的改变。企业发展必须紧贴市场和具有前瞻性,低端产品趋于饱和,必须下大气力开发新品种,迟早要做,早做早主动,早做就有机会。二是企业发展的格局不要一味地追求多元化,要保持自身特色。前几年流行多元化,结果不少钢铁企业,纷纷投入房地产、轮船制造、金融投资等多种经营,结果不顾自身自然条件,一律搞起了多种经营,分散了有限的财力,削弱了主业,多种经营带来的资产流失、监管等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三是凡是认准了的事情不要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只要是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资源、能源、环保、市场、成本的衔接,统筹兼顾,在调结构、练内功、保增长、促发展上下功夫,瞄准的项目,再难也要集中力量搞起来,等到有钱再做,其他企业占了先机,就会陷入“一窝蜂”的怪圈,很难掘到第一桶金。四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练好企业管理的内功,内功练好了才能更好地抵御发展风险。企业生存的根本就是产品适销对路有市场,质量好、成本低、有效益,说一千道一万,都离不开这个根本。因此,不管企业遇到什么样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都是企业的必须。五是要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用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来凝聚队伍,产生巨大的发展能力。企业文化、企业精神都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企业文化、精神都是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指导思想。因此,必须通过不间断地宣传和灌输,使企业文化、精神在员工心中扎根,形成企业内部的“气场”和精神“核心”。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把“铁山精神”衣钵传承好,弘扬好,这是我们企业文化的本源,各种所谓新鲜的思潮,都不能动摇“铁山精神”对于我们而言的精神归属。
(3)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如何变危为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既然不是偶然的,那么也有其爆发的规律,关键是学会掌握这种规律,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金融危机不会像风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的发展、爆发和逐渐消退、经济回升有一个过程,只是过程长短不同而已。当积极因素多余消极因素时,这个过程会变短;当消极因素多于积极因素时,这个过程会变长。因此,对待金融危机避免急躁速战和随波逐流无所作为两种情绪。冷静分析本企业在这场危机的损失情况和战略调整,积极有序地进行应对。不要因为经济暂时的、一个阶段性的回升而抱有乐观态度,盲目地判断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过去,而加大投资规模,盲目扩张;也不要因为经济连续性的滑坡而丧失信心,坚信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冲过去就是灿烂的阳光。
(4)抓住市场萧条,各行业巨头都在减产、限产的时机,加快技术研发和结构调整,缩短投入产出间隔。如果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就会丧失进行自我调整的最佳时机。无论企业大小都要接受金融危机的考验,大企业集团有优势,但困难也更大;这一时期市场平淡,对处于第二集团的钢铁企业而言,回旋余地稍大,一旦市场升温,再进行结构调整或者品种开发,就会又陷入抢产量,夺效益的境地,很难进行新的调整、选择。因此说,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考验,更是壮士断腕获取新生的机会。决策者、执行者都要重新认识金融危机的“危与机”,从“危”中寻找发展的“机”,下大决心、坚定不移地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从粗放型增向精细化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2、如何在金融危机条件下,提振职工的信心,焕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共同抵御危机。
企业管理的理念千差万别,国内、国外的不一而足,但无论哪一种管理理念,都不能脱离人这个核心。以人为本成为各种管理流派共同的认知。在金融危机条件下,苦练内功、卧薪尝胆,度过危机,还是要靠企业员工的理解、支持。
提振职工的信心,首先要向职工讲清楚形势,不要遮遮掩掩,含糊不清,要相信职工是通情达理的,是顾全大局的。信心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通过各种途径,实事求是地,既不能把企业的形势讲得一团糟,让职工没有了盼头,丧失信心的源头;也不要轻描淡写,随随便便一讲,让职工产生错觉,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没有心理准备。金融危机必然带来不利影响,产能受限,效益下滑,职工收入降低,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讲清楚有利于职工切身感受到市场经济的这种无情;同时,通过大家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共同抵御危机,把损失减到最小,职工的岗位、收入也有一定保障,感受到集体和组织的力量带来的转机和温情,只有依靠集体、组织,集中起来才能抵御危机,走出困境。
讲清形势,还要让职工明白如何去做,才能转为危机,战胜危机。作为职工,要立足岗位,兢兢业业,钻研技术,研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办法;认认真真,保质保量完成好每一天的任务,不出废品;挖潜降耗,节约节支,修旧利废不浪费;积极开展义务献工,尽量减少劳务费用支出。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实事求是的目标,而不是不顾各种不利影响而硬性规定出一个指标,让人感到不可及、无望。在安全、产量、质量、消耗、成本、销售、回款、资金使用、投资、项目建设、人力资源、职工预期收入等诸方面,都有一个应对危机的乃至危机以后的具体指标、目标。职工就会有了奔头,有了具体的方向,就会感到企业还是在不断的在发展,在心理上、感情上,都会归属于企业,就有了继续服务企业的信心。
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指标赛,通过奖励有功人员,把竞赛活动作为激发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平台、载体。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工作生活协调、和谐,使大家在感受艰难、辛劳的同时还有轻松和快乐,有利于焕发人们的对工作、生活的热情、激情。
3、充分认识金融危机的危害,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人人都要为企业渡难关贡献力量。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危害是灾难性的。造成经济萧条,各种需求不足,企业产品积压,企业效益下滑,职工收入普遍降低,就业困难,失业率增加。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投入几万亿巨资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效果的显现不可能立竿见影,还需要一个时期的投入与产出的效应。在这一时期,企业必须做好两件事情,一是集中精力抓企业的基础管理,最大限度地开源节流,减少非生产性开支,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积蓄力量,蓄势而发。关注外界变化,注重信息跟踪,及时调整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加强费用控制和成本核算,坚决杜绝有旧的不用,而去领新、买新、用新的大手大脚,图省事,拿新的一换了事的做法;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把一些型号不符、部分淘汰的设备进行有选择的拆配改代,只要满足生产需要就行,不要盲目贪大求洋,迷信新的;加强技术攻关和工艺技术攻关,靠技术的开发应用,来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小改小革,提质降耗,增产增效。二是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经济滑坡,职工的精神不滑坡。有针对性的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用事实、用现实、用对比的方法讲道理、讲利害、讲前途、讲希望,燃起广大职工在应对困难中乐观坚强的意志和信心之火,和企业一道共渡难关。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观念。企业生存发展人人有责,企业的主人翁就是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关键时刻牺牲个人利益确保企业的利益,企业发展了个人的发展才有希望。树立全局观念,不能因个人的收入受到影响而消极怠工,混日子,而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树立必胜观念。困难再大,也是暂时的,但不是自然而然的消逝,必须有克服困难的必胜信念,还有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按照企业的总体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懈怠、不偷懒、不犹豫、不停顿,脚踏实地,刻苦学习,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搞管理的要深入基层多做调查研究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修改考核指标,采取灵活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基层排忧解难,当好主心骨;广大职工要恪尽职守,各尽所能,争先创优,把指标搞上去,把成本降下来;宣传舆论部门要紧贴实际做好宣传,多宣传职工中不畏困难,钻研技术、努力工作、做出成绩的各类典型,多从正面引导入手,让大家感到有前途、有希望、有奔头、有干劲,把大家的心劲凝结在一起,营造好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的氛围。人人都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充分体现出产业工人的团队精神和无私的崇高境界。
第五篇:科学认识核事故
科学认识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受地震影响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1.什么是“核事故”? 核事故发生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辐射危害?
简单地说,核事故就是指涉及核设施的事故,尤其是涉及核反应堆的事故。在事故状态若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放射性碘和铯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对人员的照射,一方面来自于放射性烟云所致的小剂量外照射,另一方面来自通过吸入和食入被放射性污染的食物和水产生的内照射。2.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吗?
根据卫生部日前发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在发生较严重核污染的情况下,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目的。卫生部推荐的含碘食盐中的含量为每公斤35毫克,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次食用1公斤含碘食盐才能获得35毫克的碘,而真正在核泄漏事故中可能受到照射的人员推荐的一次碘片服用量为100毫克,3公斤的含碘食盐才能达到这样的含碘水平,故含碘食盐不具备抗辐射的功效,更没必要多食用或在家中储备含碘食盐。此外,盲目过量
吃碘盐或碘片,可诱发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等疾病。
3.日本福岛核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什么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监测点气溶胶取样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浓度均在10-4贝克/立方米量级及以下。结合近年来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初步确认各地所检测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
由于各地检测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辐射剂量极其微弱,只有10-7微希沃特/小时量级,小于岩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阳等自然辐射源形成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0.1微希沃特/小时左右)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正常涨落范围之内;公众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年之内所接受的附加辐射剂量,仅相当于乘坐飞机飞行两千公里所受辐射剂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措施。4.日常生活与核辐射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医院的X光机,辐射无所不在。
世界平均每人受到的自然照射量约为2.4毫西弗(包括宇宙射线0.39毫西弗、大地辐射0.48毫西弗、食物辐射0.29毫西弗、空气中的氡气辐射1.26毫西弗)。我们做一次CT检查受到的辐射量为6.9毫西弗;做一次胸部集中X射线检查0.05毫西弗;乘坐飞机由日本
东京至美国纽约(往返)受到的辐射量为0.2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毫西弗至1毫西弗的辐射量。因此,我们大家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5.就目前情况,我区疾控中心尚不需开展放射性污染检测工作。
目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日本归国人员设立了放射性污染检测站开展相关检测工作。据市疾控中心检测工作人员介绍,每日前往检测点检测的人员仅有几个人到十几人不等。目前,不会出现大量人员前去检测现象。
近日,各大媒体广泛报道有关日本核事故的相关新闻,并对此次核事故对我国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公众已不像起初那样恐慌、茫然,能够理性对待此事件的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区疾控中心尚不需开展放射性污染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