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6:1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第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学生演讲《全世界最牛的人》,同学点评。

师:演讲的不错,不过希望大家以后在演讲的时候要能做到这样。

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大家认真的观看。看到激动处,有学生鼓掌。看完视频,教师组织大家交流和观看的视频有关的内容。

师:大家知道哪些和这次演讲有关的知识,背景、内容都可以说一说。生1:演讲者是闻一多。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闻一多”

生2:背景是在1946年,发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3:演讲者的背后有照片、有花圈,演讲者带着黑袖章 师:对,背后的照片是死者的? 生齐声:遗像。

生4:两边还有白色的对联。

师:对,那叫挽联。在这一次演讲中,我们听到闻一多这样说“我们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是什么意思? 生:他从容就义的表现。

师:你说的不错,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当时是李公朴的追悼会,会场里有国民党的特务在闹事,闻一多先生坐在台下,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叫“拍案而起”痛骂他们,说,“你们是什么东西,你们有没有胆量站出来?”所以当时闻一多的心理应该是? 生:非常愤怒的。

师:对,事实上在这之前,大家已经知道闻一多先生和李公朴先生一样。都在国民党的黑名单上,李先生遭暗杀,有人已经暗示了闻一多先生要注意保护自己,但他还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李先生的追悼会,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这次演讲,之后在随即的游行中,只听到两声枪响,闻一多和他的儿子倒在了血泊中,他的儿子受了伤,闻先生牺牲了,所以这次演讲叫《最后一次讲演》。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闻一多,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在原有的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板书:的说和做。)师:诸老师有没有漏掉什么?

生5:“先生”二字(教师补充板书)

师:我们把有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读一遍,大家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

生(七嘴八舌):没有先生就少了崇敬的意味。师:为什么要加先生?

生6:臧克家先生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是他的学生。师:对,高足是什么意思? 生6:得意的弟子 师:那么诸老师来写,是不是就不用加先生了,我可不可以写同志(在先生下面板书同志)?或者我换个人,能不能这样说,敬爱的冰心先生已经溘然长逝了。

学生七嘴八舌的小声议论,有人说冰心是女的。有人说可以的,因为冰心很有名。生7:我觉得著名的人…可以说先生。

师:谬!赵薇先生?周迅先生?我可以这么说吗?有人说,我们不是喊鲁迅作先生吗?但是我们要明确,先生除了老师之外,还可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称呼,表示尊敬。所以说冰心先生是正确的。

我们再读一读题目,还有什么信息? 生(齐声):说和做。师:什么结构? 生(不确定的):并列短语。

师:是不是这样理解,文章是分了说和做两个部分来写,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生(异口同声):不是。

师:之前预习过了是吧!文章到底怎么写的? 生(七嘴八舌):穿插写。

师:那我们再来好好看一看,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提醒:芮佳伟很好,最先找到,芮佳伟,请你把诸老师看书的要求表述为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

生8:嗯,我们要看文章到底分了怎么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写了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师:方面? 生8:角度。

师:对,从哪些角度,或者说哪些身份来写? 生再读课文。

师:有没有这种关键的句子啊,在哪儿找到没有 生9:第7段。生10:第8段。

师:为什么第8段也是,哪一个字提示你的? 生11:“另”字。

师:以前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类似的句子也是这样的用法的。生疑惑。

师:第9段,第一课。

大家翻书到相应的段落,齐声朗读。师总结:对,文章要有过渡的句子,曹倩这次的周记写得很好,模仿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而这篇文章过渡就很自然,爸爸对我说,不要再迟到了。“我又何尝迟到过,除了那一次”自然过渡到那一次,老师说,你要长大,对,我正在长大,就写到我是怎样成长的了。这些过渡的句子就好像是我们衣服上那些缝合线一样,我们不能只穿几块布在身上,就好像我们写文章一样,好的文章就要天衣无缝。对这篇文章而言,事实上是分了闻一多的两个身份或者说两个阶段来写的。生(齐声):学者和革命家。师赞许并板书。

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生12: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师肯定并板书:他做了哪些,说了哪些?大家找一找。

生13: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师:对,这是他在写《唐诗杂论》(板书),我们集体读一读。学生朗读文段。师:还有哪些? 生14: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师:好的,我们继续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这里记叙了闻一多创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时的情景(教师边说边板书)。其中哪些是表现他做的样子的? 生(齐声):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师:这一段说他做了,也没有说,这里的说是什么? 生(齐声):贬义,一种炫耀。

师:我们同学都体会的很好,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喜欢到处炫耀自己,发表了一点文章就像母鸡下了蛋,要到处嚷嚷,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一学。还有没有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在这一部分里?

生15:“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生16: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师:对,闻一多一开始是诗人,有一首著名的诗大家都知道,《七子之歌》。学生都很惊奇,表现的很兴奋。

师:有很多同学已经在自读课本里找到这首诗了,我们齐声读一读吧。学生齐声朗读。

师:这里确实是写他做的,还有没有了?

生17:“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暇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空闲的时间。

师:这里还有一个沥字,什么意思?我们说呕心沥血,呕—— 生18:吐。

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把心吐出来了,求贤若渴。沥就是滴的意思。我们集体把第3段读一读。学生集体朗读。

师:闻先生做研究,写书、写文章是从来不说,从不炫耀,现在也有人写书写文章,没有多少作品,但却大肆宣扬,这样的差别,可能是两个字:名和利。学生纷纷点头。

师:闻一多又是为了什么?

生19: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对,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

生大悟:鲁迅。

师:同样是以文化来救国,为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的启示。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或者做了不说,现在有写人做了一点学问就骄傲的不得了,这是要不得的。好,我们下课。附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同志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做了再说 《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在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从哪些角度来写。生(齐声):作为学者的,作为革命家的。师:围绕什么来写? 生(齐声):说和做。

师:对,围绕说和做来写,换句话说,说和做是本文叙事的线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 生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对,着重表现他从不夸耀自己。作者写了哪些事? 生2:《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师: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8-18段。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生:16段。生:17段。生:18段。

师:好,我们读一读。

学生读的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师:大家读的很好,我们先来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生3:说了就做。生4:言行一致。师:对(随手板书),前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不说,可能与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相比就言行不一致了,但不是贬义,而是重在实践,默默耕耘,不自负,不夸耀,不吹嘘。哪些地方能表现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

生5:10段,“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师:对,他说的原因是,八个字表现就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板书)。他怎么说的呢? 生(七嘴八舌):声音越来越大,呼喊。

师:支持他说的,说的原因是这八个字。说了还要做,他做了什么?

生6:

13、14段“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师:闻一多如果写了本学术著作,会不会四处炫耀? 生(齐声):不会。师:他做了什么? 生(齐声):四处传观。

师:中国的学者、文人是远离政治的,如沈从文,但闻一多介入政治,考虑其中有什么因素在里面。还有哪些?

生15: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

师:说得很好,不过要加先生。诸老师过几天也要去给初三同学演讲,讲中考作文怎么写,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生(七嘴八舌):当时有特务在场,情况非常危险。

师:对,大家已经对当时的局势很清楚,很危险,但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去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齐声):大无畏。

师:对,我们把15段读一读。

学生朗读15段,教师板书“最后一次讲演” 师:还有没有了?

生16:18段,参加游行示威的前头。师:不是参加前头。

生16: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 师:(板书)神态如何? 生(齐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为什么这样?我们前面讨论过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而且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作为革命者他这样做,与前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矛不矛盾? 生(齐声,很肯定):不矛盾。

师:文中有个词,叫“迥乎不同”,注意看老师的笔划,形容眼睛有神,叫“炯炯有神”“炯”是这样写的。还有个词叫“一反既往”既往是什么意思? 生17:以前。

师:对,反义词叫“一如既往”有些同学在老师给他指出错误之后,并没有一反既往,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这是要不得的。(板书)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一个人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变化?

生18: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为了钻研学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为了国家奉献。

师:好的,我把他的话复述一遍,大家听好。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不计个人利益,潜心研究学术;当他看到时局黑暗,他是为中华民族而说,为民众争取民主的权益。两个阶段有没有共同点?

生19: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师赞许,并板书。

师:对,当时的国家已经是极度衰微了,有一句话叫“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而我们有杰出的学者,讲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我们把中心句读一读。学生齐声朗读20段。

师:为什么这两句话中间用句号,句子不是很短吗? 生20:也许是为了把长句变短句,增强强调语气。

师:说得很好,你把诸老师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为什么要加也许呢?要对自己有信心。生21:用句号可以延长停顿,使语气更坚定。师:好,我们再来把这两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我觉得19段读得不好,有几个词没有突出出来,我看看大家能不能像某某同学一样,知道诸老师说的是哪些词。把这段读完美了。学生再读课文。师:我想问一问,有没有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喜欢这篇文章的男孩子举举手。为什么喜欢? 生22:我觉得男孩子就不能扭扭捏捏,要写得慷慨激昂,读得铿锵有力。

师:好,芮佳伟的话实际上有两点信息:内容上和语言上。臧克家是诗人,他的语言更是有独到的地方。大家来看看,内容上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 生23:分两部分写,段落清晰。生24:说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写的。师:很好。

生25:句子都短小精悍。

师:这是语言,我们先写下来。生26:选最能体现他说和做的事。

师:对,我插一句,闻先生他胡子很长,文中说他“长须飘飘”,在抗战之初闻一多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剪胡子,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蓄须明志”了。同样这样做的还有一位唱花旦的先生,大家知道是谁吗? 学生很疑惑。

师:是梅兰芳,蓄须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决然的的报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内容上作者注意选取典型材料,作为学问家和革命家的闻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细节,内容写得很细,刻画人物很有用。

写法上是以说和做为线索,交替起来写,写说和做的时候会穿插一些评论。比如“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是评价,表达方式上叫—— 生(齐声):议论。

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生2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生28:他做了自己没有说。生29:16段,是议论。师:在那儿叙述了? 生29:15段

师:对,夹叙夹议。好,下面我们看短句。但文中也有长句阿,“当时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找找文章中哪儿短句集中,是在作为学者的还是革命家的部分里? 生(齐声):革命家。师:为什么这样?

生30:感觉短句能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

师:对,换句话说,短句感觉有利,这就是语感。长句就比较柔和,舒缓。有哪些长句呢? 生3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生3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师:我们再来找找短句,哪儿最多? 生:16段。生:17段。生:18段。

师:好,我们还是用声音来体会其好处。大家齐声朗读。师:短句果然有气势。文章语言上还有什么特点呢?既然谈到了,我们就说的透彻一点。生33:语言很凝练。师:举个例子。

生34:16段,“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生35∶“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6:还有对偶的句子。师:对,这是整句。举例

生36:“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生37:“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不仅用对偶句,还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吧。学生纷纷点头。

师:还有一些是成语,很有表现力,描写他很合适,对不对?因为他是学者嘛!还有词语用得很生动,很好的,自己要去体会,比如“长须飘飘”地飘飘,钻之弥坚的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学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内容上是这样,结构上两相对照,用芮佳伟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和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后自己要多读多体会。我们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附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唐诗杂论》

写政治传单 《楚辞校补》

做了再说

说了就做

最后一次讲演 《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言行一致

第二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docx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陈彦含

摘要:该课获2014年第三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

一、解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先来看题目。从题目里面,你能读到反映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吗? 生:从标题来看,我认为文章的关键词应该是“说”和“做”。

师:很准确!但是有一个人名不能忽视---------生齐:闻一多先生!(屏幕显示闻一多和作者臧克家简介。)师:上世纪80年代,为纪念他的老师闻一多,臧克家先生创作了这篇文章。在学生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起来学习。

二、读清结构 1.读准四字短语。

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找出四字短语。同学们都找了哪些? 生:我找到的是慷慨淋漓、气冲斗牛、迥乎不同和锲而不舍。

师:找得很准确!生:诗性不作、炯炯目光、望闻问切、沥尽心血。

生:我找到的四字短语有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群蚁排衙、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

生:我找到的是警报迭起、形势紧张、一反既往、凶多吉少和迥乎不同。

生:我找的有声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还真不少!同学们找得都很好!老师也对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作了一个梳理,并挑出了一些比较关键的四字短语。(屏显。)锲而不舍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四字短语。一个词读两遍,开始—(生齐读,读得大声、整齐、吐字清楚。)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2.读清课文结构。

师:刚刚大家己经提炼出反映这篇课文的关键词是—

生(齐):“说”和“做”。

师:其实投影出来的这些四字短语,也都分别修饰了“说”和“做”。现在,我们不妨将它们一一归类。

师:“锲而不舍”是修饰—

生(齐)::做的。

师:目不窥园—

生(齐)::做的。

师:足不下楼—

生(齐)::做的。

师:兀兀穷年—

生(齐):做的。

师:沥尽心血—

生(齐)::做的。

师:群蚁排衙—

生(齐):做的。

师:潜心贯注—

生(齐):做的。

师:心会神凝—

生(齐):做的。

师:慷慨淋漓—

生(齐):说的。

师:气冲斗牛—

生(齐)::说的。

师:声震天地—

生(齐):说的。

师:昂首挺胸—

生(齐):做的。

师:长须飘飘— 生(齐):做的。

师:这些词语中,对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修饰还有一些区别,我们来作个梳理。

(分三组归类屏显。)师:前面6个四字短语是修饰闻一多先生的“说”还是“做”? 生(齐)::做。

师(齐):学者方面。

师:在这方面,没有出现对于“说”的修饰的词。可见,在这方面他注重于“做”。这正好对应课文中哪一句关键句? 生(齐):“做了冉说,做了不说。”

师: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特点。按照这样的思路,下面这些短语应该是用来形容闻一多先生哪个方面的“说”和“做”? 生(齐):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师:这样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课文中也有关键句作了归纳。

生(齐):他“说”了就“做”。

师:好,这些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主要内容。对这些主要内容的连缀,作者也相当善于运用关键句,诸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你们能找到吗?找找看。

(生自主活动。)师:都找到了吧?谁来先说? 生:第7--9自然段是过渡段。第7自然段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特点: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接着第8和第9自然段,领起引出作为革命家方面的内容。

师:过渡段,承上启卜。说得太好了!找得准还能加以分析!生:我也找到了一处过渡的句子,首先是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这一句总结了上文闻一多先生埋头研究的内容。接着是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这一句引出了闻一多先生做“校补”和“古典新义”的这些成绩。

师: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这一部分内容中的过渡句。

生:我找到的是总结句,第19和第20自然段。这两段总结了上文,并对闻一多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师:对!这两段就是总结段,你们找对了吗?还有总起段,哪位同学找到了? 生:总起句是第1,2自然段。“人家说了冉做,我是做了冉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卜下面就是围绕这两段展开的。

师:准确!同学们刚刚都找到了文章中的关键句。开头有总起句,总领全文;结尾有总结段,总结全文;中问不乏过渡段,第7--9自然段就是全文的过渡段。而在小部分中,也有衔接上下文内容的过渡句。你们看,前后呼应,中间内容层层衔接,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就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内容结构。这种严谨的行文特点很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三、感悟形象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己经知道课文主要是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在这一部分中,最细致地描述闻一多先生怎样研究学问的当属第—

生(齐):第3自然段。

师:咱们就来精读第3自然段。我们先齐读这一段。(生齐读。)师:这一段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从课前预习到刚刚的认真朗读,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同学们就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认真研读第3自然段。先细读,冉把想法写在课文空白的地方。

(屏显。生研读。)这一段中哪一个词或者哪一个句子让你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印象? 师:同学们手脑并用细致研读了第3自然段。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成果吧!生:“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

师:渴望新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印象深刻。

生:“他从唐诗卜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一句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把闻一多先生从研究态度的认真到生活上的习惯淋漓尽致而又简洁明了地表现了出来。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所付出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和伟大呀!作研究的闻一多先生,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严谨的、坚持不懈的,也是专心致志的。

师:你是透过这个句子中的词语来感悟的,表达特别清楚流畅!生:我找的是这一句:“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问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如饥似渴。从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决心!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 感的人!师:正是这样的爱国热情,驱使着他积极作研究,努力作研究,争分夺秒作研究!生:我找的是这一句:“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厂”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师:抓住了关键词和修辞手法来感悟形象。

生:“他贪的是精神食粮”这一句让我对闻一多先生留卜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

师:这样的学者形象深入你的内心。好,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似乎感觉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己经依稀在眼前了。卜面,让我们冉通过想象与还原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作研究时的情景。(屏显。生自主写作。)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

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师:差不多了吧?来,你写得很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夜,己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全神贯注地伏在案桌上,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灯光闪烁着,把闻一多先生高大的身影投射在了墙壁上。汗早己经湿透了他的衣衫,额头上那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不时顺着脸颊滑落卜来,滴在纸上,他也无暇及此。

师:语言优美!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她在文字里,放大了一个细节— 生(齐):汗珠滑落。

师:对,这里她还运用了课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

生(齐):无暇及此。

师:是的,除此之外,她在前面也运用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齐):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师:看来,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看,好的文字的确富有吸引力!生:夜,己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头发凌乱,桌子上堆放着一擦书,手里拿着一支笔,聚精会神地看着,时而用笔在书上写,时而掩卷长叹或拍手叫绝,时而还望向墙壁,凝神静思,就这样,兀兀穷年。

师:同学们注意到她用到的“时而„„时而„„时而„„”这个句式了吧?这是什么句式? 生(齐):排比。

师:对,尝试运用修辞,语言就生动优美了!这里还用到了课文中的四字短语—

生(齐):兀兀穷年。

生:夜,己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书桌前如饥似渴地翻阅着古代典籍,认真地思考着。桌上的红烛发出微弱的光芒,把他伟大的形象映在了墙壁上。

师:你很动情地把你的文字读出来了。同学们觉得他写得好不好? 生(齐):好。

师:但是,好像有一个要求他没有完成。

生:没有用到文中的四字短语。

师:那下面的同学一定要尝试着运用文中的词语来表达。好,接着说。

生:夜,己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头发凌乱地坐在桌前,一手拿着一本唐诗,一手不停地写着什么。他时而埋头沉思,时而低头写字:时而脸放异彩,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抓耳挠腮。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卜楼,就这样坐 到天边微微泛红才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宿。

师:通过你的文字,我不仅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闻一多,而且更感受到了治学中他的喜怒哀乐。好,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来归纳。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学者形象? 生: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废寝忘食的学者形象。

生:我觉得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为研究而沥尽心血的学者形象。生: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一丝不荀的学者形象。

生: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者形象。

师:还有谁继续补充? 生:我认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心怀国家的学者形象。

师:是呀,他作研究就是为了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民族呀!老师也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特点作了一个归纳: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废寝忘食的、作风低调的、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作研究是为谋救国之路的、有深沉爱国情感的、争分夺秒研究的学者形象。刚刚我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感悟形象的? 生(杂):词语、句子、想象„„

师:嗯,通过揣摩词句和合理想象的办法来感悟和把握形象。好,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

形象。一起来继续精读第16-18自然段,说说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革命家形象。(生齐读第16--18自然段。)师:同学们的语感不错,把排比段的气势都读出来了。好,现在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静心细读。(生自主活动。)生:我从第16--18自然段中的“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和“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冉跨进大门”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等词句看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大勇的、大无畏的、言行一致的、爱国的革命家!师:大勇的、大无畏的、言行一致的、爱国的闻一多!对待这样的闻一多,你怀有什么情感? 生:敬佩。

师:可是,从你刚刚的话里,我还感受不到这种情感。要不,你带着这种情感,读一卜这三段?(生朗读,感情平淡。)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还是比较流畅的。但是,感情好像比较平缓,还是没有把敬佩的情感读出来。我觉得有些字词,特别是第is自然段中的,要读得}hl慨激昂一点!师:哪些字词? 生:生死关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要不你来试读一下?(生朗读得抑扬顿挫。)师:这里我们要读出糠慨激昂之感,但是像“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要读出一种大义凛然的味道。

(师范读。“昂首挺胸”重读,“长须飘飘”中“飘飘”延长。)生:我从第16自然段的“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中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位革命者面对危险时从容不迫、大无畏的形象厂还有,我从第17自然段中“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冉跨进大门”中,读出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师:这种决心是非常坚定的。你能否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一段?(生读。)师:他读得怎样?(生轻笑不语。)师:那我们一起试读一遍,把决心的坚定读出来。(全班朗读,读得坚定有力。)师:有点味道了!好,对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形象,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理解? 生:“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我从这个句子里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

师:哦,你也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呀?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同学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那种大勇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好,下面,老师来作个小结:这是一个有杰出的演说能力的革命家形象;这是一个大勇的、大无畏的、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家形象;这是一个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革命家形象。综合全文,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对待“说”和“做”是迥乎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言和行都—

生(齐):一致。

师:言行一致。而且在他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激荡着一种情感,那就是—

生(齐):爱国情感。

师:澎湃的爱国热情。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冉读一遍第16--18自然段。第16自然段要读出气势,第17自然段要读出坚定,第18自然段要读出大无畏、大义凛然。

(生朗读,读得语势铿锵有力。)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己经感受到你们真正读懂了闻一多。我们再找个同学来演读一下好吗?好,班长,你来!(生演读得铿锵有力。师生鼓掌。)

四、课堂检测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读清了一种严谨的结构;同时,也感悟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闻一多形象。那么,留在同学们脑海中的还有没有一些雅词美句呢?合上书,回忆一下。

生:诗性不作、群蚁排衙、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师:四个,希望你在以后能够把它们用起来。

生: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迥乎不同、}hl慨淋漓、锲而不舍、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师:嗯,你记住了好多个!生:一反既往、警报迭起。

师:两个词。好,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将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四字短语运用起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表达。除了词,你还记住了哪个句子? 生:“他,是曰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这两句从形式上看是—

生(齐):对称句。

师:从内容上看,它是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既要读懂这样的闻一多形象,更要学会感悟形象的方法。这样,我们在读同类的文章时,才能很快地读懂、读好!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第三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教与学目标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教与学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像。(2)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教与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以教师引导为主,努力创设情境,提出疑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闻一多先生的文学常识;预习课文,识记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诵,请学生谈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导语: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课时

1一、以《七子之歌——澳门》导入新课。

闻一多先生(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 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 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 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二、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地壳(qiào)仰之弥(mí)高 兀兀(wù)穷年 校(jiào)补

锲(qiè)而不舍 沥(lì)尽心血 赫(hè)然 炯炯(iǒng)目光

群蚁排衙(yá)函(hán)寄 目不窥(kuī)园 迥(jiǒng)乎不同

漂(piǎo)白 警报迭(dié)起 气冲斗(dǒu)牛

(二)解词。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三)讨论交流。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学者闻一多: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战士闻一多:

◎1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 威。)

板书表格:

结构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20)

内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特征“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既“说”又“做”

具体表现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 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词“补校”;又向“古典新义”迈进。起草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作《最后一次讲演》,壮烈献身。

目的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 化药方。献身民主事业。

三、朗读·思考·研讨:

◎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

(7、8、9段为过渡段。它着眼局部,放眼全篇。总承上文,总起下文

相提并论,对比鲜明。)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三个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2、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整体把握:

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

样选材的好处。

3、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与精神?

前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是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

三本书(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三件事(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 威游 行。

(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4、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 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5、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四、新课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

课时

2一、品读赏析。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⑦“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总结全文: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 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演讲比赛(材料):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闻一多))

朗读闻一多的诗歌《红烛》、《死水》。

《红烛》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

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 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底果子!/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第五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读全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4、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精致严谨巧妙的结构。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由闻一多先生导入新课,学生介绍作者。

师: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表现,闻一多先生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板书课题)

1、介绍作者臧克家(1905--2004)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九月诗人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长诗《自己的写照》等。被大家誉为“农民诗人”。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介绍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

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二、检查预习

1、正字音;

2、词语释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语气、读出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做上标记。

2、指名朗读课文。

四、理清文章思路,研讨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据此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1)文章从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2)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在两部分之间,用了承接上文和领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全文的总结。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只选择这几件事?(内容上的特点)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选材精当,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其余事例也就无需赘述了。六件事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3、小组讨论:(1)闻一多先生前期后期的说和做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气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2)那么,闻一多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闻一多先生有着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谦虚谨慎的美德、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具有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3)作者在文中融入了自己对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情感?

提示:对人物的描写,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夹叙夹议;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读来令人分外感动。

五、归纳文章主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的美德和实干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六、品味语言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诗意和情感。学生各自进行片段朗读,边读边品味语言,举例说说本文语言妙在哪里。

⑴妙在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⑵妙在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⑶妙在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

⑷妙在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使用对句的形式,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

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七、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究其写法: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夹叙夹议的写法。

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摘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课外阅读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和臧克家的《老马》。

下载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 臧克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设计者:张廷好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围绕闻一多哪两个方面写作,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课文紧凑的结构。 2.抓住课文内容,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3、理解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七下语文第12课共2学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课型:新课 执笔: 执教: 审核: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与举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通过品味句子,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