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第二节 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认识并会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会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会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能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能力目标:
能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 单双子叶种子的区别、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认识到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藻类、苔藓和蕨类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是结种子的,这些植物被称为种子植物。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1.5k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 任务一 观察种子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课前采集到的果实和种子)
1、阅读课本P83 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并分组进行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菜豆的种子①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会观察到它的什么结构?②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是什么?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①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呈什么形状?②按照图III—8中的虚线,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怎样剖开?③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染成蓝色的是什么结构?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都有哪些结构?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2、实验结束后,完成以下问题:(1)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2)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3)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根据观察列表比较:
2、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胚乳。
3、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结茎和根的部位。
四、拓展延伸,感悟提升
1、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为什么更能适应陆地环境?
2、我们吃的绿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成的?
3、我们吃的花生油来自花生种子的什么部分?我们吃的玉米面又是从玉米种子的什么部位加工而成? 任务二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切开苹果、桃梨等果实,观察种子着生的位置。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阅读课本p85—88思考以下问题
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对种子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裸子植物?什么是被子植物?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举例说明被子植物的果实有哪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
2、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银杏的种子外层有肉质包被,为什么还是裸子植物?
五、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1、我们吃的小麦面粉主要来自种子的()A 胚 B 胚乳 C 子叶 D 胚芽
2、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C松树的球果包被这果皮 D松树种子裸露,没有果皮
3、种子的主要部分,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的是()A 种皮 B 胚 C 胚芽 D 胚乳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株参天大树也是由一粒种子发育而来的,这是因为种子中包含有发育成一株完整植物的()A 营养物质 B 无机盐 C 水分 D 胚
5、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保护种子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的是()A 花被 B 果皮 C 种皮 D子叶
6、以下属于被子植物的一组的是()A菊花 牡丹 水稻 B 玉米 松树 白杨 C云杉 苏铁 油松 D银杏 玫瑰 小麦
7、有一个描述花生果实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麻屋子指花生的________,红帐子指的是________,白胖子是指
8、在下表中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的不同点。
9、识图作答: 图A 图B 图C(1)在A中滴加碘液变蓝的是[ ],玉米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_,它是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构成的。(2)在B中主要部分是[ ],[ 2 ]是 _______,属于________组织。(3)C中的[1]由B中 发育而来,[3]由 发育而来。
10、在下表中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的不同点。的-------------。
结【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1、知识网络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的结构
构
2、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及感悟:这节课我掌握了--------。我学会了
第二篇:第二节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第二节 种子植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1.4.运用比较法区别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1.5.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2.重点和难点
2.1.运用解剖和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教材分析
本节重要讲述绿色植物中高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种子植物。种子具有新植物的幼体——胚。种子植物分为两类,他们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的知识内容难度不大,而且能够观察到实物较多,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需要观察和操作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种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学习种子植物的两类群。
学生对于动手实验的愿望非常强烈,愿意主动探索和未知的生物科学领域,但是独立完成操作的能力和方法还有待于提高。因此,教学时教师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手边的工具解剖收集到的植物种子,然后在按照教材中给出的观察方法和再次实验,得出结论,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师指导下,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完善和具备的科学素养。
本节立意于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再进一步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种子的结构,从中理解种子做为繁殖器官所完成繁衍新一代的功能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教材注意了通过比较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以此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综合、归纳的能力。
4.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动态展示种子萌发时种子的结构的变化CAI课件[动画:玉米和豆类中、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5.课时安排
2课时
6.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
教师活动 学习活动
教学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习惯和能力
【分小组展示】展示手机的果实和种子
引言:这些种子的大小、形态、颜色各不相同,种子都说出展示的植物名称 能长出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这与他们的内部结构
有呢?
巡视、指导,分发各种不同的种子,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中抛开,引导学生
边操作便提出实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一、观察种子提供种子图片、剪贴图、用的结彩色粉笔板画。[讲解]
构
方案参照课本的实验
方法,1.菜豆种子的均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
4人小组合作实验,制结构; 上,纠正、补充、完善观察
定探究方案,将种子剖和认识菜豆种子、玉米种子
开并分别放好,比较种的结构,子的异同点,设想每一部分在种子萌发后成为植物体的那一部分
2.玉米种子的
结构;
教师[讲解]CAI菜豆种子的通过观察和讨论,结构;
.玉米种子的结构;
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
子的结构。
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讨论3.菜豆、玉米
种子结构的异同。CAI:出示菜豆种子、玉米种
同学间讨论交流认识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两种代表植物的种子的表格。
结构名称。
填充表格。
第三篇:知识目标
嫦娥奔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
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第四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看懂图,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激发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教学准备
苍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21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同学们一起读课题。生质疑
二、激情引趣
1、声看动画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2、师: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传播种子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本 课的生字,认准它。
3、学生汇报认识的字。
4、小组内交流认字。
三、读中感悟。
1、出示第一节
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问句。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把它读出来。生读汇报(理解准备了)。(出示)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指导朗读,体会“轻轻”,感悟“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的场面。齐读。
3、你还喜欢哪位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生1 生2 示图2 对照图读第三小节,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题(铠甲一词)指导朗读。
苍耳靠什么传播种子?
师:谁喜欢豌豆妈妈的办法?小组内自学第四小节。想想豌豆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生小组内自学。生汇报。
指导朗读“啪”、“蹦着跳着”。
四、齐读最后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
五、扩展练习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植物,都有自己传播种子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植物拿出 来,小组内说说它传播种子的方法。生汇报。
六、总结
相信同学们会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从大自然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板书: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吹苍耳动物带豌豆 太阳晒
第五篇:《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目标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向性运动现象; 2.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
3.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 2.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