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教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6:5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教案》。

第一篇: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教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学案

一、导入:回忆描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东坡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

“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汉)王逸”

“嚼凝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银白肉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香气清远”

(唐)白居易《荔枝图序》

“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唐)张九龄 《荔枝赋并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明)徐渤

二、作者简介:

张九龄(公元678年740年),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他一生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职20余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中书舍人、秘书少监、中书令等职,“开元之治”凝结着张九龄的不朽功绩。

在位期间,张九龄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开元盛世”以及防止唐朝由盛转衰和暴政局面的出现等作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贡献。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还是继张说之后的一代文宗,首倡唐诗中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三、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谬 miù 禀 bǐng 裔 yi 厥 jué 爰 yuán 棼 fén 恶 wù 肇 zhào

谧 mi靡 mǐ 攒 cuán 竦 sǒng 醴 lǐ 燠 yù 煜 yù 愦 kuì 玳 dài 曷 hé 嶠 qiáo 擢 zhuó

四、分析课文内容

(一)、第一段:

1、重点词句: ì

其实:它的果实 固:通“故” 信:相信

斯:这 蒲桃:通“葡萄”

方:方位,地域 就:完成 轻:形活动“轻视” 效:施展

因:于是

诸公莫之知:宾语前置,“诸公莫知之”.

而固未之信:宾语前置,“而固未信之”

2、翻译:及理郡暇日,追叙往心,夫物以 不知而轻,味以 无比而疑,远不可验,终然永屈。

等到治理岭南的闲暇,抓紧时间完成以往的愿望写这篇赋文,事物因为 不为人知而被忽视,味道因为 无法比较而受到怀疑,长期不可验证,最终还是受到委屈。

3、分析内容:本段为“序”的部分,意在表明写作此赋的缘由,并简单概括了赋的基本内容。那么本文的写作缘由是什么?

明确:“况士有未效之用,而身在无誉之间,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

即为不被人发现赏识,不能施展才华的文人士子鸣不平。(二)、第二段:

1、重点词句: 厥:于是 乃:竟,竟然 匪:通“非” 卑:低下 妄:错误

孔翠于斯:介词结构后置“于斯孔翠”。

果之美者:定语后置“美果之者”。

2、翻译句子:灵根所盘,不高不卑,陋下泽之沮洳,恶层崖之崄巇,彼前志之或 妄,何侧生之见疵? 有灵气的树根盘踞的地方,不高也不低,鄙视洼地的低湿,又厌恶层崖的高险,那些以前的记载有的是错的,为何说荔枝生于侧枝而(使它)被指责呢?

3、分析内容:第二段写了荔枝树的哪些特点?

这一段是写荔枝树的生长环境:受气于东方,生长于偏远的南方

生活习性:向阳生长,寒暑不凋

外 形: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形如盖。

生长之地:不高不卑,枝干刚直

(三)、第三段:

1、重点词句:

肇:开始 丰:形活使动“使---丰盛” 华:通“花” 甘:形活使动“使-甘美” 骈:并列

匹:比拟 玉齿:名活动“用玉齿咬” 一:数做形容词“一样”

2、第三段写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写荔枝的种种奇异珍贵之处。

生长的季节

荔枝花穗花香

荔枝的果实

(四)、第四五段

1、重点词句:

缋:通“绘”,华丽,有色泽. 信:确实 沉:形容词做使动“使---沉” 浮:形容词做使动“使---浮” 羞:形容词做动 曷:通疑问代词“何”,“怎么”

2、第四段是写什么内容的? 该段紧承上文继续写荔枝的甘甜美味。荔枝是华美宴席上不可替代的珍品;美味远远胜过甘瓜和甜李;有益气治内之功效;为四时果品之最。

3、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前文有什么关系?

在前文的充分描摹展现了荔枝珍奇的基础上,写它完全可以被进献给宗庙王公,但因生于偏僻远地山川阻隔而难于被“贵人”所知。

这段是对前文的深化,是作者言志的部分。

由荔枝不被“贵人”发现赏识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那些不被“贵人”发现赏识的文人士子命运的哀叹,由物及人,体物写志。

小结:

文章两大部分,一为“序”,一为“赋”,两部分重心各有不同但又互相映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篇章来铺陈描绘荔枝的珍贵奇异,进而抒发对被弃置埋没而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仁人志士的同情以及对命运的思考,荔枝的珍奇、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

比较阅读:

荔枝图序(白居易)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荔枝部》

阅读《荔枝图序》一文,比较和本文有什么不同?

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是一篇以介绍荔枝的各方面情况为主的说明性的文字,比较容易被人接受,而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骈文,作者的目的不是在介绍荔枝,而是借荔枝来表达心中的感怀,因而写作的目的、方式、语言、方法等都是不同的。

第二篇:闲情赋并序

闲情赋并序-陶渊明诗集

[ 说明] 这篇赋是抒写爱情之作,大概是陶渊明青年时期的作品。赋中抒写 对一位品貌出众的美人的爱慕之情,表明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初,张衡作《定情赋》(1),蔡邕作《静情赋》(2),检逸辞而宗澹泊(3),始则荡以思虑(4),而终归闲正(5)。将以抑流宕之邪心(6),谅有助于讽谏(7)。

缀文之士(8),奕代继作(9),并因触类(10)。广其辞义(11)。余 园闾多暇(12),复染翰为之(13)。虽文妙不足(14)。庶不谬作者之意乎(15)?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16);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以传闻(17)。

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18);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19)。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20)。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21)!

寨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22)。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23)。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24)。曲调将半,景落西轩(25)。悲商叩 林,白云依山(26)。仰睇天路,俯促鸣弦(27)。神仪妩媚,举止详妍(28)。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29)。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30),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31)。

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32)。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33);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34)。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35);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36)。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37);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38)。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39);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40)。

愿在芜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41);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42)。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43);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44)。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45)。愿在 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槛(46);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47)。愿在竹 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48);悲自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49)。愿在木而 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50)。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51)。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52)。

栖木兰之遗露,臀青松之余阴(53)。傥行行之有觐,交欣惧于中襟(54)。

竟寂寞而无见,独想以空寻(55)。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56)。

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57)。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58)。

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59)。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60)。

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61)。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62)。

若凭舟之失掉,譬缘崖而无攀(63)。于时毕昂盈轩,北风凄凄(64)。恫 不寐,众念徘徊(65)。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66)。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67)。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68)。意夫人之在兹,托 行云以送怀(69)。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70)。徒勤思以自悲,终阻 山而带河(71)。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72)。尤《蔓草》之为会,诵 《邵南》之余歌(73)。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74)。

〔注释〕(1)张衡:字平子。东汉文学家、科学家。所作《定情赋》残文 见于《艺文类聚》卷十八。

(2)蔡邕(y ōng拥):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所作《静情赋》 已失传。

(3)检:检束,收敛。逸辞:热情奔放的言辞。这里指放荡之语。宗:本,以„„为宗。澹泊:恬淡寡欲。

(4)荡:放纵。思虑:指构思、想象。

(5)闲正:犹“闲雅”,从容大方。

(6)抑:遏止,压制。流宕(d àng荡):放荡。

(7)谅:料想。讽谏:委婉劝谏。

(8)缀(zhu ì坠)文:作文。缀:连缀。

(9)奕(y ì艺)代:累世,屡代。继作:何孟春注:“赋情始楚宋玉,汉司马相如、平子、伯喈继之为《定》、《静》之辞。而魏则陈琳、阮璃作《止 欲赋》,王粲作《闲邪赋》,应玩作《正情赋》,曹植作《静思赋》,晋张华作 《永怀赋》,此靖节所谓‘奕世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者也。”(《陶靖 节集》卷五)

(10)触类:触及同类事情而有感动。(11)广其辞义:在文辞和内容上都加以扩展和发挥。

(12)园闾:指田舍。闾:里巷的大门。

(13)染翰:用毛笔蘸墨。为之:写这篇赋。

(14)文妙:文彩,才华。

(15)庶:庶凡,即大概、希望之意。谬:违背。

(16)夫:发语词,无意义。瓌(guī归)逸:仙姿出众的样子。瑰:奇伟、珍贵。逸:超迈。令:美好,美妙。旷世:世所未有。秀群:超群出众。

(17)表:外表,外貌。倾城:一城之人皆为之倾倒。形容女子容貌极美。《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 倾人国。”期:希望,追求。有德于传闻:将美好的品德传扬。

(18)佩:佩戴。鸣玉: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饰,行走时相击发出清脆悦耳 的声音,故谓之“鸣玉”。齐:并列,等量。

(19)淡:轻视,看不起。俗内:世俗之内。负:怀抱,具有。雅志:高雅 脱俗之志。

(20)晨曦:早晨的阳光。易夕:容易迟暮。长勤:长期愁苦,充满忧劳。

《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21)同一:同样,相同。殷:多。

(22)褰(qiān 千):揭起,拉开。朱帷:红色的幔帐。泛:这里是弹奏 的意思。清瑟:清越的瑟声。瑟:拨弦乐器、形似古琴、通常有二十五弦。

(23)送:舒放。纤指:柔细的手指。余好:美妙不尽。指瑟声袅袅不绝。

攘(r áng嚷):将。

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缤纷:指衣袖飘动的样子,美态纷呈。

(24)瞬(shùn 顺):目光转动。流眄(miǎn 免):转动眼睛;斜视的 样子。含言笑而不分:似笑非笑,难以分辨清。意谓总是面带微笑。宋玉《神女 赋》:“含然若其不分兮。”

(25)景:日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轩:窗。(26)悲商:悲凉的秋风之声。商,为五音之一。古人以徵、角、商、羽配 四季。《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叩林:吹动林木。

(27)睇(d ì弟):斜视,流盼。天路:天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 植传》注:“植常为瑟调歌辞曰:”自谓终天路,忽焉下沈渊。“《晋书。束晰 传》:”徒屈蟠于坎井,眄天路而不游。“府促:低头急弹。

(28)神仪:神情仪态。妩媚:姿态美好可爱。详妍:安详美妙。

(29):激发,指弹奏。接膝:促膝,挨近而坐。交言:交谈。

(30)结誓:订立相爱的誓约。冒礼:冒犯礼法。諐(qiān 千):同“愆”。

过错。

(31)致辞:说媒。我先:先于我。传说帝喾高辛氏用凤凰为媒,传送礼物,娶得简狄。屈原《离骚》:“凤凰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32)惶惑:疑惧。《汉书。王嘉传》:“道路讙(喧)哗,群臣惶惑。”

靡(m ǐ米)宁:不宁,不安。须臾:片刻,顷刻之间。九迁:屡变。九,表示多。

(33)华首:美丽的头面。余芳:散发出的芳香。

(34)罗襟:罗衣,丝绸制的衣服。宵离:是说夜间脱掉罗衣。未央:未尽,指秋夜长。

(35)裳(chàng长):下身的衣服,即裙。《诗经。邶风。绿衣》:“绿 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带:裙带。窈窕(y ǎo tiǎo 咬挑)

:美好的样子。纤身:苗条的身材。这里指细腰。

(36)嗟:感叹。温凉:冷暖。异气:不同的气节、气候。脱故:脱去旧衣。

服新:换上新衣。

服:穿。

(37)泽:膏泽,指发膏。玄鬓:黑发。颓肩:垂削的双肩。古代女子双肩 以削为美。曹植《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38)屡沐:经常洗发。枯煎:枯干。

(39)黛(d ài 代):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闲扬:安闲地 扬起。(40)尚鲜:讲究鲜艳。取毁:被毁。指被遮掩或抹掉。华妆:华艳的梳妆。

(41)芜(guān 关):植物名,俗名水葱、席子草。亦指芜草编的席。《 诗经。小雅。斯干》:“下芜上簟,乃安斯寝。”弱:柔弱。三秋:秋季。秋季 三个月,故称。

(42)文茵(y īn 因):原指车里的虎皮坐垫。《诗经。秦风。小戎: “文茵畅毅。”这里是指有花纹的皮褥。代御:代用,取代。御:用。经年:经 过一年。见求:被需求,即被用。

(43)履(l ǖ吕):鞋。附:依附。素足:白脚。周旋:转动,移动。

(44)行止:行走与停息。有节:有一定的节度限制。委弃:抛弃,弃置。

(45)不同:不同在,不在一起,即分开。

(46)玉容:如玉的容颜。形容貌美。陆机《拟古诗》:“玉容谁能顾,倾 城在一弹。”《古诗十九首》之十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楹(ying 盈):厅堂前部的柱子。这里指放灯烛之处。

(47)扶桑:传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太阳。舒光:舒展光辉,放出 光芒。奄:忽然。景:同“影”,指烛影。藏明:指烛光被熄灭。

(48)凄飙(biāo 标):凉风。柔握:握于柔手之中。

(49)晨零:早晨降落。顾:顾念,想。缅邈:遥远。

(50)辍(chu ò绰):中断,停止。

(51)考:考虑,思量。违:违背心愿。契契:逯本作“契阔”,诸本皆作 “契契”,今从后者改。契契:愁苦的样子。《诗经。小雅。大东》:“契契寤 叹,哀我惮人。”

(52)拥:怀抱,充满。劳:忧愁。《诗经。邶风。燕燕):“实劳我心。”

罔诉:无处诉说。

罔:无。容与:徘徊的样子。

(53)栖:居住,停留。木兰:植物名。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 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遗露:垂露,残露。翳(y ì益):障蔽,遮盖。

(54)傥(t āng倘):同“倘”,推测之间,倘若。行行:徘徊的样子。觌(d ì敌):见,相见。

交:交互,交织。欣惧:欣喜和惧怕。中襟:内心。

(55)悁(yuān 冤):忧愁。《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中心 悄悄。”

(56)敛:收敛,提起。裾(j ū居):衣服的前襟。复路:按原路往回走。

流叹:叹息不止。

(57)徒倚:犹徘徊,流连不去。《楚辞。哀时命》:“然隐悯而不达兮。

独徙倚而彷徉。“趣:同”趋“,前行。惨惨:暗淡无光的样子。表示心中 忧虑。

(诗经。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虚。”矜(i īn 今)颜: 脸色寒冷庄重。

(58)燮燮(xiâ谢):落叶声。去条:离开枝条。凄凄:寒凉的样子。《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就:接近,靠近。

(59)日负影:太阳带着它的光影。偕没:一同隐没、消失。媚景:明媚可 爱的光影。

(60)凄声:哀伤的鸣叫声。索偶:寻找伴侣。

(61)悼:哀伤。当年:正当年,指壮年。晚暮:迟暮。屈原《离骚:“惟 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兹岁:今年。殚(d ān 丹):尽。

(62)宵梦:夜梦。之:指美女。飘飖(y áo 摇):飘荡恍惚的样子。

(63凭舟:乘船。掉(zhào 照):划船用具。缘:攀缘。无攀:没有可供 抓、登之物向上爬。

(64)毕、昴(m ǎo 卯):二星宿名。这里代指群星。盈:满。轩:窗户。

(65)(jiōng窘):犹“耿耿”,形容心中不能宁静。众念徘徊:谓各种 念头萦绕心中。

(66)摄带:束带,指穿衣。伺晨:等待天亮。素阶:白色的台阶。

(67)笛流远:笛声悠扬,传得很远。清哀:清扬哀婉。(68)妙密:美妙而细腻。闲和:闲雅平和。寥亮:同“嘹亮”,形容声音 清越高远。向秀《思旧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藏摧:同“摧藏”,极度悲伤。《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69)意:料想,猜度之词。夫(f ú扶)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女子。

在兹:在此。托行云以送怀:寄托行云以传送思慕的情怀。《楚辞。思美人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70)奄冉:犹在苒。形容时光逐渐推移。就:随即。

(71)勤思:苦思。勤:愁苦。《楚辞。七谏。自悲》:“居愁勤其谁告兮!”

阻山:为山所阻隔。带河:逯本作“滞河”,诸本皆作“带”,今从后者。

带河:河如长带,挡住去路。

(72)祛(q ū驱)累:消除忧累。奇弱志于归波:把杂念会之东流。弱志 :懦弱之情,指杂念。

归波:归向东海的水流。

(73)尤:责怪,埋怨。《蔓草》:指《诗经。郑风》中的《野有蔓草》篇。

《诗序》说,此诗写“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男女偶遇田野而私下相 会。

在封建社会,这种行为被看成是不合礼仪的。《邵南》:指《诗经》中《召 南》一组诗,为十五国风之一。《诗大序》说:“《周南》、《召南》,正始之 道,王化之基。”其中对男女爱情的描写,被认为是符合封建礼教的。余歌:即 遗侍。

(74)坦万虑:表露复杂多端的情思。存诚:保持真诚之心。憩(q ì气)

:休息,停止。遥情:指驰骋放荡的思绪。八遐:犹八荒。八方极远之地。[ 译文] 当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收敛放荡之辞而以 恬淡寡欲为本,赋的开始放开思绪无所约束,最后结束时则闲雅大方。用它来遏 止放荡的邪心,想来有助于委婉劝谏。作文之士,后来各代相继都有创作,都是 因触及同类事情而有所感发,在文辞和内容上加以扩展和发挥。我家居之日多空 闲,也提笔写了一篇。虽然文笔不够美妙,或许不会违背前代作家的用意吧?

姿容美好何等超迈,举世无双出众超群;容貌艳丽可以倾城,追求美德远近传闻。高洁可比佩玉脆音,能与幽兰相竞清芬。轻视世俗怀柔情,高雅脱俗志凌 云。悲清晨阳光易迟暮,哀人生在世长苦辛。人生同样百年尽,乐何其少多愁心!揭开红幕正襟坐,弹奏清瑟自欢欣。纤指奏乐美妙无穷,皓腕抬起袖舞纷纷。目光转动顾盼生姿,似笑非笑难以区分。曲调弹奏近一半,日光落在西窗前。

悲凉秋风吹林木,白云缭绕依远山。时尔抬头望天空,时尔俯首奏鸣弦。神 情仪态多妩媚,举止安详且娇妍。清音激荡使我感动,愿得促膝相对交谈。欲自 前往结下誓言,又怕违礼不敢冒犯。期待凤鸟为我传言,唯恐他人抢在我先。内 心疑惧不得安宁,神魂屡变片刻之间。

愿随她身化为衣领,承享头上华美芬芳;悲叹夜来脱下衣衫,漫漫秋夜弃我 一旁。愿随她身化为裙带,束在她那细腰之上;叹气候不同冷暖变,脱去旧衣又 换新装。愿随她身化为发膏,涂刷秀发垂在柔肩;悲叹美人经常洗发,水冲我去 变为枯于。愿在她身化为眉黛,伴随眺望安闲轻扬;悲叹脂粉讲究鲜艳,华艳梳 妆将我毁伤。我愿化作一张草席,秋日轻托她那玉体;悲叹为那皮褥代替,再过 一年才被想起。愿在她身化为丝鞋,伴随玉足前后周旋;可悲行止总有节制,晚 上休息弃我床前。白天我愿做她身影,形影相伴不离行踪;悲高树之荫将影遮,叹不能总是相随从。夜间我愿化为明烛,柱旁照见如玉颜容;悲叹东方日放光芒,忽将我灭不再光明。愿随她身化为竹扇,玉手握持微扇凉风;悲叹霜露清晨降落,将我远弃已无可用。我愿化为一段桐木,做成鸣琴躺她膝上;可叹乐极便又生悲,最终推我中止音响。

思我所愿皆难实现,徒然思虑愁苦我心。满怀忧愁无处诉说,独自徘徊在那 南林。垂露木兰树下栖息,隐蔽我身青松之荫。徘徊之间倘若相见,欢欣惧怕交 织于心。始终寂寞不见身影,独自忧思空自找寻。轻提衣襟返回原路,目视夕阳 悲叹无限。步履徘徊忘记前行,心中忧虑脸色阴惨。树叶瑟瑟离开枝条,凉风凄 凄天已渐寒。日带光影一同隐没,月色美好现于云端。孤鸟哀鸣独自归,只兽寻 伴尚未还。正当壮年伤迟暮,可恨今岁将度完。我盼夜梦与她相伴,神思飘荡恍 惚不安。比如乘船失去船桨,又似登山无处可攀。

此时窗前繁星满天,北风飒飒无限凄寒。胸中耿耿彻夜难眠,各种念头索绕 心间。起身束带以待清晨,繁霜粲粲布满白阶。雄鸡缩翅尚未啼鸣,笛声悠远传 送清哀。开始细腻闲雅平和,曲终嘹亮使人心碎。料想佳人就在此处,寄托行云 以送情怀。行云消逝并无语言,时光渐逝随即已过。徒然苦思自寻悲念,最终仍 被山河阻隔。面对清风消除烦忧,杂念付与东流之波。痛斥《蔓草》男女私会,当诵《邵南》正大诗歌。坦露内心保持真诚,放荡思绪已当止遏。

第三篇: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

白居易

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5、继续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6、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善用比喻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比较感悟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县官,下属送来一筐荔枝,县官拿起一个连皮带核吃了下去。送荔枝的说,这皮和核是不能吃的。县官知道自己漏了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便说:“这——你有所不知,《本草纲目》上说,荔枝连皮、核一起吃是清火的”。那人问:“北方也有荔枝吗?”“有有有,漫山遍野都是。”“那为什么杨贵妃吃荔枝要用驿马从南方运去呢?”“哦——,这个……唐代时还没有,就是因为贵妃娘娘爱吃,后来才到处引种。”

2、咱们都是北方人,对荔枝都很陌生,今天就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了解一下荔枝。板题——《荔枝图序》

二、揭示题目、简介作者

1、揭题,介绍“序”

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作者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2、简介作者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十六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 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六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

帷(wéi)缯(zēng)绡(xiāo)瓤(ráng)枇杷(pí)(pá)醴酪(lǐ)(lào)

2、指名朗读

3、结合注释和出示资料,自主了解文章大意。词义诠释:

大略:大概,大体上。彼:那,那样。

去:离开,这里指香味消失。词类活用:

荣:形容词用作动词,开花。图:名词用作动词,画图。书:名词用作动词,书写。

4、难句点拔。

(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大体上像上面说的那样,实际的情况却超过了它们。

(2)、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南宾郡的太守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虽然见过但不是在摘下三天以内见过的人看的。

5、根据图画找出相应文字。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

1、出示探究问题。

A、作者为了说明荔枝的特征,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详写了哪一部分?是叶、花、还是果实? C、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找出相应语句)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2(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2、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五、指导背诵,积累佳句。

1、方法指导。

为既快又准地背诵本文,可结合板书,按照作者的说明顺序,抓住关键词进行。

2、学生练习背诵。

3、考查背诵效果。

六、同中求异,比较感悟。

《荔枝图序》与《芙蕖》写荷的可目、可鼻、可口对比,哪一篇描述得更为直观可感?

可目: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花蒂下生出莲蓬,莲蓬里结出莲子,挺拔地耸立着,依然像没有开的花,和翠绿的叶子一起高举着。

可鼻: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可口:连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 子和藕都摆在盘中,而使人满口生香了。

与《芙蕖》相比,《荔枝图序》更为直观可感。因为《荔枝图序》在写荔枝的各部位时,用人们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东西作比,每个比喻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荔枝本身的特点,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使人容易理解。

七、拓展延伸,名句链接。荔枝诗话

荔枝以鲜美著称,被誉为“百果之王”,历代文人写下了不少咏荔枝的诗歌。种荔枝 白居易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过华清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食荔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白居易为荔枝写的序文,使人对荔枝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生动形象。仿照本文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水果。

注意:

1、抓住特征说明,层次清楚。

2、语言形象,生动。附:板书设计树形 ——叶 ——华 ——实 ——朵 ——核 ——壳 ——膜 ——瓤肉 ——浆液 ——

帷盖 桂 橘 丹

葡萄 枇杷 红缯 紫绡 冰雪 醴酪 4

善用比喻,形象生动 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第四篇:《七彩华山赋》并序(李长空)

《七彩华山赋》并序

□李长空

己丑年秋,余随友登西岳华山,感慨其传说史迹,惊叹其鬼斧神工,遂以色彩之文化象征意义为经,以圣根、人文、爱情、英雄、财富、胜景、未来内容为纬,作此赋篇,再向圣山遥相膜拜焉。

夫华山者,千古圣山也。一山飞峙,望尽秦川八百里;五峰并蒂,揽怀日月耸云天。雄踞关中,依袅袅秦岭,护悠悠长安;峻峭天下,瞰滔滔黄河,抚浩浩中原。奇绝兮,十里五千仞,一石也;险秀兮,削成而四方,若荷莲。呜呼!万山之宗,有幸来朝焉!

黄色华山,华夏之根①。承亿年龙脉,龙盘虎踞;纳千载帝气,五岳独春。国号山名,辉映寰宇;民族之魂,万世流芬。尧舜巡狩方岳,武王放马南山②。隐逸、高道、骚人、墨客、贤达,云集而了平生之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清帝,封禅以祈国泰民安。昆仑折腰,黄河系牵;太华古庙,香火绵延。历代中华儿女,不分江南塞北,顶礼来朝;诸方炎黄子孙,尽管海角天涯,纷至拜瞻。祥瑞之山兮,体若花开日愈灿;福祉之岳兮,业兴丁旺亘古传!

蓝色华山,人文璀灿。一处一传说,一石一传奇,读不完正史野史;一步一胜迹,一宫一太虚,道不尽辞赋诗篇。盘古开天,清朗日月现;王母降临,锦囊盛书弮。大禹治水,率众凿龙门;轩辕巡游,太华会群仙。老君进函关,青牛犁沟;希夷对弈局,宋祖输山。洞宾文仙谷结庵,怡然卧化;云叟碧云洞隐居,闲静悠然③。寇准回首白云低,李杜咏吟千秋传。韩愈云游投救书,陆游危崖歌饮酣④。史天纬修《华山志》,顾咸正作《登华山》。全真祖师郝大通开坛布道,九重天峰峦耸翠;东宫侍读华阳子辞官修著,千秋梦似水流年。顾炎武开馆云台观,桃李满天下;杨伯起讲学牛心峪,弟子二三千。还有米芾、王摩诘、王安道,千载翰墨流香;以及朱熹、王宏撰、康有为,儒学代代承传!

橙色华山,情动心弦。三圣母刘玺天上人间,相倾相爱,缔结连理;二郎神杨戬保守专横,以石镇压,令人齿寒。旷古兮,痴情鸳鸯无悔共患难;稀世兮,孝子沉香救母劈华山⑤。隐士萧史吹箫引凤,倾诉爱慕;公主弄玉以笙相和,情意绵绵。金锁定情兮,何惧天荒地老;以洞为房兮,永结伉俪之缘⑥。意切切兮,对对夫妻携手并肩漫步人生幸福路;情悠悠兮,双双情侣攀援而上争挂金锁表贞坚。嗟乎!山穷水尽有绝时,至情至爱感地天!

赤色华山,英雄辈现。盘古开天,巨灵劈山,夸父逐日,沉香救母,好男儿顶天立地;轩辕铸鼎,始皇开国,汉武拓疆,太宗治世,伟丈夫屡见不鲜。王翦、李广、卫青、霍去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刘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风起云涌,起义夺权⑦。华山论剑,各路豪杰啸聚,问天下谁是英雄;西岳壮举,勇士飞越天堑,看神兵智取华山⑧。甚至补天之女娲,兴周之则天。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天!

紫色华山,财富垒成。昔汉武分封五岳,华山位西方主金;少昊掌管财权,太华成财神象征⑨。远望兮,峰峦如元宝;近观兮,山石似赤金。帘瀑兮,以绿萝为带新月为钩,串起珍珠;流泉兮,用深谷为模白银铸链,镶上钻心。古今信士顶礼膜拜兮,络绎不绝;中外游客祈福求财兮,纷纷登临!

绿色华山,胜景如云。势之如虎,状之似花;若立若卧,像飞像行。呈泰山之雄伟,秉恒山之奇妙;集衡山之灵秀,创华山之崚嶒。其雄伟也,平地拔起,纵横三百里;高凌五岳,擎天五亿春。登绝顶而瞰天下,舞黄河如挥绸巾。其奇妙也,天造一石,斧劈五峰;拔乎其翠,妙趣横生。东峰朝阳观云海,西峰莲花绽仙乡;北峰云台钟灵秀,南峰落雁摘星辰。中峰玉女笙箫和,奇花异草均知音。其险峻兮,悬崖拒兽攀鸟飞,天垂一径;峭壁如斧劈刀削,直插霄云。左顾右瞧,壮士胆寒;仰望俯察,征夫丧魂。险要处鬼见愁,危境地神惊心。其灵秀也,风光宜眼,四季景色多变化;云蒸雾岚,琼楼玉宇聆仙音。春季“雨华山”,山花烂漫宜访春;夏季“云华山”,但闻语声不见人。秋季“雾华山”,漫山红叶神韵绕;冬季“雪华山”,晶莹剔透尽空灵。即使一洞天、一清池、一霞光、一潭影,也使人萦怀;哪怕一修竹、一花草、一蜂蝶、一飞泉,也令人相亲。锦绣桃源兮,画中山水无妆饰;玉缀珠凝兮,翠叠千层景幽深。乐乎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焉!

青色华山,前程似锦。亿万年神工鬼斧,造就夺人心魄景观;千百载歌咏传颂,酿成魂牵梦绕酩酊。物换星移,莲峰不老;改革开放,东风正劲。飞桥凌空,履险如夷;西岳庙堂,香火鼎盛。红色景点,巍峨庄严;胜迹景观,交相辉映。清平挹灵秀兮,唤朋呼友,绝顶长啸;盛世乐登临兮,指点江山,河清云庆。

噫吁嚱!人生须臾,华岳谁俦?中华民族,屹立东方哉!

【注释】

①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考证,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故被誉为“华夏之根”,是炎黄子孙顶礼膜拜的“圣山”。

②据《史记》载,尧、舜都曾到华山巡狩;据《尚书•武成》载:“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开休养生息之先河。

③盘古开天、王母降书简、大禹凿龙门、黄帝会群仙、老君犁沟、吕洞宾结庵,均系华山著名传说;希夷,即陈抟,宋初著名道教学者,传说宋太祖与他对弈而输掉华山;云叟,即郑遨,南燕人,《西岳华山志》载其在碧云洞隐居。

④寇准《咏华山》有“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句;李杜,即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均有咏吟华山诗篇传世;传说韩愈云游华山,因下山道路险峻,向山下投救书才得以被救下山。

⑤华山西峰顶有一块巨石被截成三节,巨石旁插着一柄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传说是沉香劈山救母时所遗留。

⑥传说秦穆公女弄玉姿容绝世,通晓音律,一夜在梦中与华山隐士萧史笙箫和鸣,互为知音,后厌倦宫廷生活,双方乘龙跨凤来到华山,金锁定情,以洞为房,留下永恒爱情之绝唱。

⑦盘古、巨灵、夸父、沉香,均系华山传说中著名英雄人物;黄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均系历史上著名帝王;王翦、李广、卫青、霍去病,均系历史上著名将领;刘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均系历史上著名起义军将领。

⑧华阴解放前夕,解放军某部从黄甫峪攀山华山北峰,奇袭国民党残匪,打破了“华山自古一条路”的传说。

⑨少昊,西岳主神,传说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之子,掌管天下金银财宝。

【作者简介】李长空,原名李家庆,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词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北京文学》、《飞天》、《台湾诗学》及美、加、澳、新、法、越等国家报刊,收入《2003中华诗词年鉴》、《中华六十年诗人大典》等选本,辞赋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征文奖、首届中国辞赋“腾王阁奖”。著有诗词辞赋集《镣铐之舞》、新诗集《李长空诗选》、《梦中家园》、《露骨的水》、《叹息和疼痛》、《迷乱的星空》、诗评集《长空诗话》、散文集《灯下漫笔》等多种。信箱:ckyq1971@126.com

第五篇:《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

2.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教学设想

1. 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2.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3. 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 商妇 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板书设计

琵 琶 行(并序)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妇——音乐——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并序)》教案

[目的意图]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再逐字逐句逐段详细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讲析内容基本照抄教学参考书,没有创意,比较平庸。本设计拟突破此模式,设置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全新的诗歌鉴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总体思路]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

1、谁解琵琶声;

2、谁解青衫泪;

3、谁解风物意。[实施步骤]

1、谁解琵琶声

[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板书]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说明]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2、谁解青衫泪

[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3、谁解风物意

[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板书]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说明]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总体评说]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诗歌,笔者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没有常式的词句翻译、结构梳理等,有意识地从新的角度设置问题,激发兴趣,使学生读得深入,读得兴浓。学生在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鉴赏力也确有明显的提高。

附板书设计: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

下载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教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 荔枝赋并序教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 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4、背诵全......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对音乐的描写,品味诗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2.培养学生运用想像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透过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精析第二段,感受音乐意象所关联的感情。 3、提高文学趣味,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健康......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那完整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原文与译文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原文与译文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原文与译文 (序文)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 2、 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模版)

    很高兴,今天由我和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一节语文课,你们的小组积分卡都带来了吗?小组一定要记录好你们组的得分,在这节课中,得分最多的小组将会获得一份特别的礼物,想得到这份礼物吗......

    荔枝图序教案及习题

    译文: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还是青色的;花像菊花,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