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幼儿园小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教育的生活化
浅谈农村幼儿园小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教育的生活化
一、概念界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开展幼儿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注重幼儿周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开发,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引导幼儿在进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过于关注幼儿美术技能方面的培养,美术就是画一幅画,做一做手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严重影响了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纲要》和《指南》对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要求和教育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针对艺术领域的教育要求,“在生活中引导幼儿接触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指导要点中也提到“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在美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上,《纲要》也明确指出“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寓美术教育于生活之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三、农村地区在实施“生活化”美术活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美术活动课程理念已经渐渐被幼儿园教师所重视。教师已经明确了幼儿生活经验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实现幼儿经验与美术技能的自然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是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对活动的适宜性和挑战性的把握上比较欠缺。
驾驭教材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有待提高。我园现在使用的是省编教材《幼儿园探究式活动》,其中一部分活动内容对幼儿能力上的要求较高,不适合本地区幼儿。教师不能灵活选择、有效使用教材资源。教师自主编选教学内容的能力也比较薄弱。老师们还未完全适应根据《指南》与小班年龄段发展目标自主生成适合本地区小班幼儿的本土活动课程资源。
在“生活化美术教育”中,对活动评价的研究力度不够大。我们只是对幼儿在美术方面(创造性、审美情趣、表现能力等)的发展水平和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确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但是针对活动选择的适宜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四、如何在农村地区让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
2013年9月我开始带小二班,在实际教学探索中我认为,主要是通过活动内容选择的生活化、创作环境的生活化、材料选择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注重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回归真实世界,回归幼儿自我;强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小班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如果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生搬硬套或远离幼儿生活,幼儿没有生活的观察、感知,又何谈表现与创造?这样只能使幼儿在无所适从、空洞表现的同时丧失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做到“生活化”。如以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为主题,可以设计添画“小猫吃鱼”“小鱼吹泡泡”“给小鸡围篱笆”等内容;以幼儿熟悉的玩具、食物为主题,可以设计绘画“猫妈妈绕线团”“妈妈的项链”和泥工活动 “棒棒糖”“饼干”等。这些内容来源于幼儿身边所熟悉的生活,能更好地激发起幼儿表现、创造的欲望和兴趣,使幼儿毫无障碍地自如表现、自由发挥。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会使幼儿学得乏味,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教师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开展美术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活动更吸引幼儿,更易于幼儿的表达和表现,让幼儿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借助各种美术表现手段进行表达和表现,使他们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的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更好地体验现实生活的美好。
我们应挖掘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形式,提供幼儿亲近自然的创作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创作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兴趣,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更多地以在活动室内活动的形式进行,我们应该不断拓展美术活动的形式与范畴,除了开展美术集体活动以外,还可以开展区域活动(美工区或创意美工坊)和亲子美术活动。通过这三种不同的形式,幼儿创作的形式不断在改变,创作的兴趣也日益的浓厚。如: “三八妇女节”的亲子活动中,请宝宝给妈妈做一朵节日的鲜花送给妈妈。在集体活动中,也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尽量让幼儿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进行表达和表现。再如,在《桃花朵朵》的主题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带到了活动室外,在我们幼儿园的后花园欣赏白色和粉色的桃花,观察桃花的样子,幼儿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回来再进行创作。
教师在进行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美术技能有限,要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创作成果的理解、认同、赞扬,从而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热情与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幼儿同伴之间进行作品的互相参观、讨论、讲评,在增进幼儿互相交流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提高幼儿的鉴赏力。
艺术领域美术活动在孩子们小手下变成了幼儿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课程改革,也使艺术领域美术教育活动走上了“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教师有义务在《指南》和《纲要》的指引下,使美术教育活动真正地贴近自然,走近孩子的生活,贴近孩子们的经验,让这些小艺术家的创作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浅谈农村幼儿园小班 美术活动教育的生活化
浅谈农村幼儿园小班 美术活动教育的生活化
一、概念界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开展幼儿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注重幼儿周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开发,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引导幼儿在进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形成初步的审美情趣。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过于关注幼儿美术技能方面的培养,美术就是画一幅画,做一做手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严重影响了幼儿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纲要》和《指南》对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要求和教育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针对艺术领域的教育要求,“在生活中引导幼儿接触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指导要点中也提到“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在美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上,《纲要》也明确指出“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寓美术教育于生活之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三、农村地区在实施“生活化”美术活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伴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美术活动课程理念已经渐渐被幼儿园教师所重视。教师已经明确了幼儿生活经验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实现幼儿经验与美术技能的自然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是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对活动的适宜性和挑战性的把握上比较欠缺。
在“生活化美术教育”中,对活动评价的研究力度不够大。我们只是对幼儿在美术方面(创造性、审美情趣、表现能力等)的发展水平和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确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但是针对活动选择的适宜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四、如何在农村地区让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
2013年9月我开始带大班,在实际教学探索中我认为,主要是通过活动内容选择的生活化、创作环境的生活化、材料选择的生活化等活动策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注重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回归真实世界,回归幼儿自我;强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小班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如果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生搬硬套或远离幼儿生活,幼儿没有生活的观察、感知,又何谈表现与创造?这样只能使幼儿在无所适从、空洞表现的同时丧失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做到“生活化”。如以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为主题,可以设计添画“小猫吃鱼”“小鱼吹泡泡”“给小鸡围篱笆”等内容;以幼儿熟悉的玩具、食物为主题,可以设计绘画“猫妈妈绕线团”“妈妈的项链”和泥工活动 “棒棒糖”“饼干”等。这些内容来源于幼儿身边所熟悉的生活,能更好地激发起幼儿表现、创造的欲望和兴趣,使幼儿毫无障碍地自如表现、自由发挥。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会使幼儿学得乏味,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教师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开展美术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活动更吸引幼儿,更易于幼儿的表达和表现,让幼儿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借助各种美术表现手段进行表达和表现,使他们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的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更好地体验现实生活的美好。我们应挖掘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形式,提供幼儿亲近自然的创作环境,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创作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兴趣,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更多地以在活动室内活动的形式进行,我们应该不断拓展美术活动的形式与范畴,除了开展美术集体活动以外,还可以开展区域活动(美工区或创意美工坊)和亲子美术活动。通过这三种不同的形式,幼儿创作的形式不断在改变,创作的兴趣也日益的浓厚。如: “三八妇女节”的亲子活动中,请宝宝给妈妈做一朵节日的鲜花送给妈妈。在集体活动中,也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尽量让幼儿在生活化的环境中进行表达和表现。再如,在《桃花朵朵》的主题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带到了活动室外,在我们幼儿园的后花园欣赏白色和粉色的桃花,观察桃花的样子,幼儿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回来再进行创作。
教师在进行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美术技能有限,要让幼儿感受到别人对自己创作成果的理解、认同、赞扬,从而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热情与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鼓励幼儿同伴之间进行作品的互相参观、讨论、讲评,在增进幼儿互相交流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提高幼儿的鉴赏力。
艺术领域美术活动在孩子们小手下变成了幼儿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课程改革,也使艺术领域美术教育活动走上了“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教师有义务在《指南》和《纲要》的指引下,使美术教育活动真正地贴近自然,走近孩子的生活,贴近孩子们的经验,让这些小艺术家的创作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篇:幼儿园艺术领域美术心得
幼儿园艺术领域美术心得
大部分的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是浓厚的,他们喜欢大大的白纸,喜欢颜色多样色彩丰富的彩笔,油画棒。喜欢在白纸上用喜欢的颜色自由的涂鸦,喜欢个在对于他们来讲任何可以绘画的地方都涂鸦上自己的作品,并以此自豪。作为教师应在保留幼儿绘画兴趣的同时,在幼儿绘画的基础上加强幼儿的绘画技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幼儿的绘画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和创造力。能够用绘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自主绘画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构思 造型 构图 情节的发展 设色 教师的评价
一、有初步绘画的构思,能够围绕构思创作
构思讲的是创作中幼儿对绘画整体的思考活动、包括对表现的主题内容、形式个方法的思考。幼儿的绘画是经历了一个没有构思,在画的过程中构思和事先构思的过程。在幼儿的形象期教师应引导幼儿幼儿进绘画练习,逐渐的,不少幼儿不仅能够做到在动手绘画之前能有个简单的构思,而且能在绘画过程中坚持原设想的内容不变。学中期相当于中班时期,此时,幼儿构思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能够做到在整个绘画过程中较少的受他人及环境影响,有始有终的将完成。到了大班时期,幼儿的构思就比较稳定了,能在动手之前想好要画的主题,然后按照题去绘画。
二、表现出绘画的造型,能把自己的意图通过构图传达出来
造型探讨的是幼儿以何种方式构成画面的每一形象。幼儿对绘画的造型也是经历了一个由不分化到分化的发展过程。在幼儿的形象期,教师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组成形象。如直线、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这些简单的图形在它们分开是并不代表任何东西,只是简单的几何形,而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时候具有表现意义,可以代表某些事物。引导幼儿用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组织在一起,在幼儿的作品中,往往不止一两个形象甚至众多的形象以何种方式将这些形象组织起来,我们称之为构图。不同的构图着表达幼儿不同的的画面和含义。为了使幼儿的画面有序、生动、能把自己意图通过传达出来。教师应引导幼儿认识物体之间的许多大小,高矮的,上下,邻近,分离,进小步,可以在加上内外,远近,前后等空间关系。教师也可通过欣赏作品,激起幼儿的绘画愿望,引导幼儿分析画面上的形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作品的同时还应让幼儿体会,理解到作者处理画面的意图。
三、对自己的绘画情节发展有初步的解能力
就幼儿的作品来讲,所谓的情节之主要形象之间的活动联系。而幼儿作品中的主要形一般是由人和乡和动物构成的,他们之间的活动关系形成作品中的情节或事件,是由;无活动,独自活动,共同活动,相互作用之活动,发展而来的。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我发现了这样一幅;一棵高高的柳树上直直的挂着一个风筝。奇怪,断线的风筝如果挂在树上应该是耷拉下来的,而这个风筝怎么之之的拴在树上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问了这副画的作者默默。他告诉我;“原来我想画这个柳树很高很廋,可我画完以后发现上边的纸还还空着一块,显得这树不是很高了。我就想了一个办法,画一个风筝高高的挂在树上。您看,这风筝,是不是特别高呀!”可是风筝挂在树上应该是耷拉下来的,你为什么是直直的挂在树上的呢?因为当时有风,风筝是被书风吹起来的。默默笑着回答,这个风筝是这个小男孩的,他正想爬上树去取呢,他指着树下的男孩对我说。确实多了一个风筝不仅显得高了,还表现出了另一个情境和情趣。
四、保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热枕,启发他们体验色彩的美感
幼儿依美感选色表现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心,在教育中教师不应将其作为幼儿的弱点或缺点加以克服纠正,强制纳入按固有色赋色的轨道。在幼儿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式虽然简单和原始,但并不错误,相反,他产生的独特的美感值得欣赏的。教师同幼儿可一同尝试探索运用简单的色彩配合的规律表现情感,引导幼儿,想要画出带劲,痛快地感觉,可以用纯一些,互不相同,看起来区别不太大的颜色来画。想要表现轻轻的,柔柔的感觉,就用那些不太纯,有些类似,区别不太大的颜色来画。这样孩子可以实践用对比和协调的手法表达感情。
五、对幼儿的作品有目的的评价,确定幼儿的发展目标
“评价”是有目的的,由方法的对幼儿的绘画能力的发展进行客观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教育与指导提供依据。幼儿会期待老师的评语,和小朋友之间的评语,评价对幼儿起着一个很鼓励的作用。因此教师因认真地对待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当前达到的水平,包括幼儿绘画能力和绘画活动中幼儿身心多方面的发展水平。有了充分,确切地了解之后教师应对他们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形成当前水平,前后发展变化,个体之间差异的原因。然后对这些做出反思。经过对幼儿绘画能力的评价和反思之后,教师还需根据幼儿以往发展趋势的了解和自己的教育知识与经验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教育方法。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异想天开
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异想天开
作者:黄艳杰
来源:河南开封市群英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2-08
设计意图:
我园的长廊上有许多柱子,柱子上奇妙的木纹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和联想。“老师,你看这里很像蜘蛛。”“老师,我找到了一只小熊。”„„不起眼的花纹在幼儿眼里成了各种各样的事物。既然幼儿对这些花纹这么感兴趣,为什么不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由想象花纹之美,并把它表现出来呢?于是,我结合幼儿已有的美术经验,设计了根据木板上的花纹进行想象创作的活动。
该活动的主旨是借形想象并创意绘画。我首先通过让幼儿欣赏秋季五彩缤纷的树林,唤起他们对美丽树林的审美感受和对色彩的认识,然后以“树干里面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自然引入对木板花纹的观察与想象。其次,我引导幼儿对木板上的花纹进行充分的观察和想象,使幼儿明白每块木板上都有不一样的花纹,而且看这些花纹能够联想到很多事物,从而激发幼儿对想象的事物进行表现的欲望。再次,在引导幼儿了解创作方法时,我将教师的现场示范和作画步骤的课件相结合,既帮助幼儿感受到一块有花纹的木板变成一幅美妙画作的神奇,又突破了活动的难点。
如何打开幼儿的思路,充分发挥幼儿的创作灵感呢?我设计了范画欣赏环节,将“形”作为欣赏的重点,让幼儿在音乐中边听教师讲述小故事边欣赏课件中的作画步骤及范画作品。这样既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又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
目标:
1.根据木板自然花纹的独特性大胆展开想象,尝试运用不同的颜色将想象的事物表现出来。
2.体验想象和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画水粉画的基本技能。
2.材料准备:PPT(其中有彩色的树林、带花纹的木板、不同绘画作品),有花纹的木板、水桶、水粉笔幼儿人手一份,水粉颜料每组一套。
过程:
一、欣赏树林图片,萌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树林图片,感受秋季树林的色彩美。师(出示课件):这是树林,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树?有什么感觉? 2.教师通过树林引出作画材料“木板”。
师:大树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颜色、清新的空气。那么大树的树干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二、观察木板上的花纹,进行联想 1.幼儿观察一块木板并想象。
师(出示一块木板):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块木板。木板上有什么?你们看到上面的花纹想到了什么?你们能指出来吗?(幼儿边用手指木板的花纹,边表达自己对于花纹的想象。)师(小结):原来树里面有很多奇妙的花纹,看到花纹,我们会想到很多东西。2.同时观察几块不同的木板,感受木纹的奇妙并想象。师(同时出示多块木板):木板上的花纹都一样吗?你最喜欢哪一块木板?它看起来像什么呢? 师(小结):木板上的花纹真奇妙。虽然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花纹,但是想到的画面却可能不一样。
三、幼儿观看教师示范及课件,感知木板上的花纹从形到画的过程 1.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师:怎样才能把我们看花纹想到的东西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呢? 师:好,现在我就按有些小朋友的说法,把想象的东西画出来。(教师选择其中一块木板作画。)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这块木板上的花纹像鳄鱼。鳄鱼在哪里?谁来指出来? 师:好,现在我沿着这里的花纹把它涂上颜色。瞧,鳄鱼出现了。师:鳄鱼生活在哪里呢?(水里。)再来看看,这下面的花纹是不是可以画成水纹? 师:我把这里的花纹涂上不同的蓝色,就像水纹一样。瞧,鳄鱼游在水里了。2.教师演示添画方法。
师:为了让画面更好看还可以添上一些其他花纹和图案,比如小鱼、石头、水草。
师:添画完了。瞧,一只饥饿的鳄鱼正在水面上游着寻找食物呢!师(小结):看着木板上的花纹进行想象,按照木纹的形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添画一点东西,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创作出来了。
四、在音乐声中边听教师讲述小故事边欣赏课件中部分作品的成形过程,进一步感知作画步骤,产生创作欲望
●小花狗 师:这块木板上的花纹,老师把它想象成了一只小狗。按照木板上的花纹涂上黄色,在小狗的身边再画上高高的草丛。看呀,一只小狗正在暖洋洋的太阳底下自由自在地玩耍呢!●蝴蝶起舞
师:大家看一看这块木板上的花纹像什么呢?我觉得这里的花纹很像一只蝴蝶的翅膀。我沿着这里的花纹把它涂上喜欢的颜色,再添上花纹。瞧,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草丛中快乐地飞舞。
●夜晚的树林
师:看到这一条条直直的花纹,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到了一棵棵大树。我按照花纹涂上了白色和黑色,一片夜晚的树林就出现了。我又用绿色点上了一些树叶,两只萤火虫在树林间捉迷藏呢。多美的夜晚啊!
五、想象创作 1.明确任务。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不同花纹的木板,一会儿你们可以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和小朋友说一说上面的花纹像什么。想好了就可以动手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点提示:
(1)先想一想木板上的花纹像什么,它旁边的花纹又像什么,想好了再进行创作。
(2)注意沿着花纹先把主要的部分涂出来,再进行添画。(3)注意遵守运用水粉笔作画的常规。
六、分析与交流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装饰好的画架上,请幼儿相互欣赏,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师:小朋友们都在木板的花纹上创作出了不同的作品。你们真棒!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小花,每个小朋友可以选出5幅喜欢的作品,将小花贴在作品的周围,快快行动吧。
师:谁选了这幅作品?为什么选它?这是谁的作品?能告诉大家你画的是什么吗?(引导幼儿从构图想象与花纹的关系及用色、美感上进行欣赏。)
编辑:cicy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赛龙舟
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美术活动——赛龙舟
作者:郑涛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恩济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3-25 活动由来
赛龙舟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娱乐活动,以其激烈性、比赛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且孩子们也有许多关于划船的生活经验。因此,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借助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对赛龙舟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幼儿运用美术语言回忆以往生活中的经验,并大胆表现龙舟比赛这一内容。
活动目标
1.在喜欢和了解赛龙舟的基础上,乐于用美术的语言大胆表现赛龙舟。2.能够自主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通过对龙舟比赛中人物表情、动作等细节的刻画,表现出龙舟比赛时的激烈景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龙舟的结构以及龙舟竞赛活动已有初步的认识。2.物质准备:PPT课件,各种纸张和笔,各种泥和水粉颜料。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充分欣赏和感知图片的基础上,体会龙舟比赛的激烈。难点:能大胆刻画比赛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来完成自己的创作。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观看PPT,引发幼儿的讨论。(1)他们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这是龙舟比赛的? 幼:在赛龙舟,因为有观众,还有水和龙舟。(2)这样的比赛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 幼1:很热闹,因为有许多人。
幼2:很着急,因为蓝旗那艘船快要落后了。
幼3:很紧张,我们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心脏会咚咚咚跳得很厉害。幼4:很疯狂,因为他们都想得第一,所以就得很快地、很疯地划船。(3)你是怎么看出这些船划得很快的? 幼1:我看到他们都很使劲儿。师:你是怎么看出他们都很使劲儿的? 幼1:他们都张着嘴。
师:你是从表情看出来的。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吗? 幼2:手,他们的手很用力,手上的肌肉都鼓起来了。幼3:水花,水花扬起来溅得很大!(4)(出示图片)看看这艘船上的人用不用力? 幼1:用力。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1:因为这些人的动作幅度很大,身体都快贴到船上了。幼2:他们的动作很整齐。
师:你的眼睛真尖,我们在划船的时候,大家整齐划一的动作才能划得很快啊!你们看他们的船桨抬得一样高,他们的身体动作都差不多,所以这艘船一定划得很快。
(5)(出示图片)这三艘船里哪艘是第一? 幼1:小一点儿的船是第一。
师:你真棒!近大远小,远一点儿小一点儿的船是第一,你们同意吗? 幼:同意。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小一点儿的船是第一的? 幼2:因为小一点儿的船被挡住了,没照着。师:为什么呀? 幼2:因为船已经划过去了。分析 本环节选择了最具有典型特征、最贴近本次活动目标的图片给幼儿欣赏,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参照物的样子以及龙舟的排列顺序,感受它们与龙舟划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激发起想像和创作的欲望。
2.创作部分: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1)创作启发:我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也来画一张赛龙舟的作品,老师要看到你的龙舟是划得最快的!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材料来画一幅龙舟比赛的作品。
分析
大班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以及对材料的熟悉程度、表现手法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因此我们在引导幼儿创作时,为他们提供了色彩组(彩色水彩笔、丙烯、彩铅等)、泥塑组(不同质地的泥)和剪纸组三组材料,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2)观察引导:观察幼儿利用夸张的线条、多彩的颜色在想像的基础上创作出龙舟比赛的场景,教师观察并支持幼儿大胆表现。
①对于创造性思维发展较好但绘画技能较弱的幼儿,教师通过语言提示或个别示范的方式,引导其完成主要场景。
师(见阳阳很快画完一艘船后在画水浪的时候有些为难,只画出了一条线):阳阳,老师觉得你龙舟画得真不错,现在你是在画大浪吗? 阳阳:对!师:浪花是卷起来的吧?往上的? 阳阳:对!(拿着画笔往前画,并向上画了卷起的线条。)师:对!就是这样子!再多画个浪花,你真棒!十分钟后回来,教师看到阳阳已经用自己的方式画完了浪花,正在纸的上方画一艘小龙舟……
分析 阳阳是典型的想像能力强但技能发展弱的幼儿,在他绘画大浪花出现困难的时候,我及时地跟进指导,用语言和手部动作的提示,使他突破了障碍,接下来的绘画得以顺利地进行。他还运用近大远小的关系,表现出了赛龙舟时激烈的场景。
②对于创造性思维较弱但绘画技能较好的幼儿,教师鼓励其大胆想像,熟练运用线条、色彩及构图等技能,从一个角度表现赛龙舟时的激烈场景。
师(看到泥工组的凯凯制作了一艘龙舟后看着船有些发呆):凯凯,你做的龙舟真不错!你想怎样表现龙舟比赛的激烈? 凯凯:我就想表现他们划船很使劲。师:那你想从他们的动作还是表情表现? 凯凯:我想让他们的动作都一样!师:很好啊!那你想表现他们怎样的动作?你来学一学。凯凯做了一个举起船桨划水的动作。
师:我喜欢你这样使劲儿的动作,你开始制作吧!不一会儿,一个使劲儿划水的小人做好了。分析
凯凯的技能发展非常好,但想像力发展稍弱,经常不知道去表现怎样的场景,我用渐进式提问的方式引发他去思考,鼓励他从一个维度表现龙舟比赛的激烈程度。
③对于幼儿在绘画时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积极的正面的引导。
师(看到用水粉表现方式的两个孩子乐乐和团团迟迟没有下笔):画水粉画的小朋友今天可遇到了挑战!想一想怎样才能在这一张纸上画龙舟,这张纸肯定画不下,怎么办? 乐乐:我们可以局部放大!
团团:我们可以就画一个龙头和半截船身。十五分钟后,两个画水粉的孩子已经用局部放大的方法和遮挡关系画好了一艘龙舟……
分析
水粉表现方式对于这幅作品来说有难度,尽管乐乐和团团无论绘画技能还是想像力都发展得不错,但我观察到他们绘画时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在他们还没有下笔的时候,我就用之前的经验启发他们,为他们的绘画活动提供了支持。
3.作品分享。
(1)同伴分享:幼儿为身边的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2)集体分享:哪一幅作品让你看到龙舟比赛时激烈的情景?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到的? 分析
在评价环节中我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参照物的样子来引导幼儿发现最贴近目标的作品。这一环节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也从情感上教育幼儿要懂得、学会欣赏别人的艺术创作。
另外,我还及时抓住有创意的作品,如泥塑组的小朋友用很粗的泥条表现人的四肢,体现了龙舟比赛中人物的强壮,从侧面反映赛龙舟的激烈等,帮助幼儿归纳和拓展了美术创作中有益的经验。
编辑:cicy
转载自《学前教育》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