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音乐说课稿: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优秀说课稿
、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超级女声这样一种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
2)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2个学习目标(略)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1)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2)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阅读音乐知识,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4、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六、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篇:高中音乐说课稿: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高中音乐说课稿: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利用超级女声这样一种流行要素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
2)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认定目标
我将口述2个学习目标(略)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导学达标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1)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
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2)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阅读音乐知识,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4、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六、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传统播放音乐进带倒带的时间,教学内容紧凑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当然这种尝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改进,取得好的效果。
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
一、说大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洲音乐》,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许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课堂最后设计(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学生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音乐也是如此。从而使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略)
六、说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高中音乐课教案
课
题:非洲歌舞音乐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3、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教具准备:鼓、课件、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音乐《绿色的非洲》片段。
2、讨 论:(1)、这段音乐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2)、谈一谈:心目中的非洲音乐。
设计意图:以听赏非洲黑人的鼓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走进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那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然、古朴的旋律;清脆、重叠的鼓乐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欣赏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高中音乐说课稿《非洲歌舞音乐》(带教案)》相关的文章。
第三篇:高中音乐 高亢的西北腔 教案
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备课的设计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一、教学内容
1、作品欣赏
①上去高山望平川 ②刨洋芋 ③脚夫调
2、音乐知识
①中国民歌 ②西北民歌:花儿、信天游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俗,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设计
1、通过反复、深入地聆听音乐,深入探究歌曲的节奏特点、旋律走向及运行方法、情感表现、调式色彩、演唱技巧。
2、聆听民间歌手的演唱,体验“很土”的演唱,发自内心的真情演唱。
3、探究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我来唱”西北风格的歌曲的活动,进行课堂的延伸。
四、教学器材 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备课的设计
钢琴、课件、多媒体 教学基本部分
导入部分:播放歌曲《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 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新课部分:
(一)中国民歌:学生自主阅读
1、观看影像《泪蛋蛋》,了解西北风土人情及歌曲风格的初步体验(在地图上了解西北腔流行的省份)。
2、西北民歌的分类:从影片导出分类 ◆信天游
(1)信天游:老师介绍(简单介绍)(2)欣赏民间歌曲《脚夫调》
观看原生态歌手的演唱,体会“很土”演唱,感受真挚的情感。(3)大家一起来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4)小结信天游的风格(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备课的设计
课件展示: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一种另。另一种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花儿”欣赏
(1)“花儿”简介:老师简介。
(2)欣赏青海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3)小结“花儿”的风格特点
课件展示: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三、拓展活动:“西北风”演唱会
课件展示收集的“西北风”歌曲,采取齐唱、独唱等形式进行演唱。
四、课后小记
课堂十分活跃,学生很喜欢听西北民歌,在“西北风”演唱环节中,也积极展示了自我风采。
第四篇: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3年级5册第二课《草原上》。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分析:《草原上》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2、教学目标
在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中:“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结合教材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用稍快、甜美的情绪唱好歌曲《草原上》,2)欣赏《草原放牧》,深入感受内蒙古风土人情。3)即兴编舞,表现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根据三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能力、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声音演唱《草原上》。
4、教学难点是: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第二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用教唱法,以唱为本,将情贯穿始终;运用闭目听赏法,让学生感受音乐,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在课内运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采用了舞蹈律动法、主题唱奏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以激发学生内心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在感兴趣、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美。
第三方面说教学程序: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五大环节:
(1)课前音乐律动、组织教学;
(2)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3)学习歌曲,适度表现;
(4)艺术加工,培养自信;
(5)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课前音乐律动,课前组织
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我采用让学生在《草原上》的旋律音乐伴奏下,律动进教室,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先入为主地让学生对《草原上》旋律音乐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创设氛围,激趣导入3分钟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巧妙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所不可缺少的,同时导入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本节课,我这样设计课题导入:“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老师在新歌《草原上》的音乐伴奏下,告诉学生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动情地讲述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并激发歌曲学习兴趣。
(三)学习歌曲,适度表现15分钟。本环节我设计如下:
1、利用课件播放歌曲《草原上》,学生初步聆听歌曲,初听歌曲情绪,感受蒙古族歌曲风格。
2、再次聆听歌曲《草原上》,让学生说说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什么?
3、教师出示歌曲《草原上》歌词卡片,学生跟老师进行节奏念白,提示:做到高位置、轻声。为正确演唱歌曲做准备。
4、教师跟伴奏范唱歌曲,大屏幕出示歌曲旋律及歌词。并让学生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多次聆听音乐和学会静静的聆听是学唱歌曲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及歌词卡片,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倾听音乐,以防止学生漫无目的听和精力不集中!)
(四)艺术加工,培养自信12分钟
会唱一首歌很容易,但唱好一首歌却常常容易被我们忽视,如何达到音乐课程标准中:“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陶冶”呢?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独到见解说出来,并用自然的优美的声音表现出来,同时我还将运用评价的积极作用,利用小粘贴或小红星奖励和鼓励表现优秀的同学和进步大的同学,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本环节我这样设计:
1、让学生用“lu”跟录音模唱整首歌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旋律视唱。
2、师生接龙唱歌,教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3、教师弹琴,学生完整唱歌曲一遍,教师随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突破难点乐句。
4、放录音,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唱《草原上》。
(本环节设计意图,我根据胶南市双主”活板块唱歌课教学模式精心设计,通过让学生多次聆听音乐的基础上,采用听唱法、接龙法、模唱法、表演唱等多种教学形式,突破歌曲难点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唱!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本节课这种教学模式设计非常适合3年级小学生音乐课堂!)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0分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将课堂创设成一种具有音乐性,情感性的音乐情境,使音乐审美教学始终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因此,本环节我设计如下:
1、首先让学生回顾老师刚上课时讲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然后教师简单讲解器乐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其中的一段。让学生对欣赏曲《草原放牧》产生听赏兴趣。
2、初次欣赏《草原放牧》,让学生感受草原放牧时的欢快情绪。
3、再次欣赏《草原放牧》,让学生自编动作,想像假如自己在大草原上和成群的牛羊在一起的心情,表现一下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在大草原上欢歌跳舞的景象。
4、最后,边欣赏《草原放牧》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传递音乐信息,并能辅助学生学会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所有教学目标。因此,我本堂课根据教学需要,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课题、难点节奏、歌片等大多以多媒体课件及自制卡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主线”的思想,并根据胶南市双主”活板块唱歌课教学模式及欣赏课教学模式精心设计,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生的主动发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它是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能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将主要鉴赏学习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酒歌》。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在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
4、教学准备: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课件。
二、说学法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与学法,但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主动式”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听”“唱”“演”等要素,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完成能力目标,验证结论。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四、说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是鉴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策略中,我将采用“主动式”学习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创造情景,兴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已经多多少少地搜集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材料,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领域的民歌风格?或能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
待学生有所交流后,我接着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生演唱民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及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并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2、整体感知,体验风格
初听:
通过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和《酒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
初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复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并提示学生注意听它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并比较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复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纸上,以小组互动交流,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根据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风格特点。
再听:简介音乐的民族风格(课件展示)
同学们先看一看鉴赏提示1、2,再看看屏幕展示提示,回过头来,再一边听,一边想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音乐风格与民族关系的初探)学习卡片,再投放在展示平台上,互动交流,行吗?
“音乐风格与民族的关系”初探
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
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式”学习的能动性。
3、探究分析,感性上升到理性
先由课件展示《辽阔的草原》简介
这是一首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蒙古族年轻的女歌手宝音德力格尔带着这首歌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并为草原人民赢得了金奖。从此,主这首歌便成了蒙古族的象征之一。
再赏析金曲
在赏析金曲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图谱,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并让学生谈谈音乐在具体表现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风格的表现作用,从而总结出歌曲的音乐特点是:全歌为对比呼应的上下句一段体结构、羽调式。节奏
自由宽广,旋律悠扬舒展,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接着介绍蒙古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娱乐活动等)揭示出蒙古族的性格特征(勇敢、强悍、粗犷、豪爽)。并出示讨论与交流的问题: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蒙古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这样设计旨在通过鉴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了解当地文化进一步理解音乐,当学生由了解提升到了理解的程度时,再组织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请会跳蒙古舞蹈的同学上台为大家伴舞(或老师伴舞,学生轻唱旋律)加深学生音乐风格的理解。
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通过本堂课的音乐体验,你认为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举例分析。
这样设计旨在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4、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才是学习的最大课堂。
5、结束语
如诗如画的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欣赏了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的民族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影响等。但愿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五、感悟与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音乐鉴赏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老师开启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我认为一堂好的音乐鉴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有兴趣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作、评价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当然,这种赏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努力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周村区实验中学的丰彦,我要说课的课题是,花城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三部分“影视音乐”。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把我的说课思路展示给各位评委老师,敬请指导。
一、【教材分析】
《音乐与社会》这一单元由“音乐的传播与交融”和“大众音乐”两部分组成。本单元是课本的最后一个单元,是高中生最终提高审美能力的归宿点,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必须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既可以反映社会功能又能给予社会深刻的影响。
影视音乐这一课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想在这一节课上让学生鉴赏完所有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我们学校高二有6个班是电脑班,有网络平台,师生可以在线交流,学生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所以我从影视音乐的体裁入手,每种体裁准备两首影视音乐作品,在前一节课的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从一种体裁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一首影视音乐作品,在课下查阅一下资料,选派一名代表介绍给大家,我来做简单的补充。
我选择的八首音乐分别是片头音乐:《詹姆斯邦德序曲》和《动物世界》的片头曲《just bule》;场景音乐:《泰坦尼克号》中的《弦乐四重奏》和《功夫》片段;插曲《再见,警察》和《牧羊曲》;主题音乐《辛德勒的名单》和《重整河山待后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电影音乐的进一步关注。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和配乐能力,使学生能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影视音乐,并能为影视片段或专题片配上合适的音乐。
3、知识目标:认识影视音乐的种类、作用,了解约翰.巴瑞和约翰.威廉姆斯以及什么是音画对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鉴赏,使学生初步体验到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清楚的分辨出影视音乐的体裁,并能为影视片段配乐。
四、【教法】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本堂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交流、为影视片段配乐等教学活动,运用启发、分析比较、练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教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与探究。
五、【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引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鉴赏分析、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
六、【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拓展与探究。
1、组织教学:
我在每一节课的课前五分钟都安排了一个环节叫做“梦想舞台”,让四个学生一组,分组展示自己的才艺,其中有一个是主持人,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得分并计入学期末的学分认定,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2、导入新课:
本环节我用两段不同的《泰坦尼克号》导入,一段没有音乐,一段有音乐,让学生找出区别,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导入课题后,展示课件,影视音乐从体裁上可以分为片头音乐;场景音乐;插曲和主题音乐,然后按照课前的分组让学生上台来介绍他们选择的影视音乐作品
下面我根据上课的情况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第一组片头音乐:学生从中选择的作品是《詹姆斯邦德序曲》,学生是这样介绍的:007系列是电影史上一个传奇。这首作品由英国作曲家约翰.巴瑞创作,他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具有动机性的音乐主题,在每部影片的开头都会出现,这个主题由低音弹拨乐器演奏,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也使全系列片的音乐得以统一,从音乐上给影片确定了风格。
然后我给同学们介绍约翰.巴瑞的生平和什么是片头音乐。
第二组场景音乐:学生从中选择的作品是《功夫》,学生是这样介绍的:功夫这部电影一共出现了30几首场景音乐,周星驰出场时播放的是《十面埋伏》,斧头帮出现的时候播放的是《我不入地狱》,刚才咱们听到的这首最经典叫《流浪者之歌》,乐曲速度极快,给影片增加了紧张的气氛。
然后我给同学们介绍什么是场景音乐。
第三组插曲:学生从中选择的作品是《牧羊曲》,学生是这样介绍的:《牧羊曲》是影片《少林寺》的插曲,这是一首洋溢着似水柔情的女声独唱,歌词朴素清新、优美动人。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中国流行乐坛的经典之作,它与《少林,少林》在影片播出20多年来在少林寺日日响起,从未间断过,可以说没有少林寺这部电影也就没有现在的少林寺。
然后我给同学们介绍什么是插曲,并强调插曲不是器乐曲,它一定是歌曲。
第四组主题音乐:学生从中选择的作品是《辛德勒的名单》。学生是这样介绍的:这部作品由著名的犹太籍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深情、忧伤之感。影片画面是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子女排着队伍,在辛德勒的墓石前放小石子以示纪念,人们缓缓地走着,音乐也缓缓的奏着,让人心酸、让人悸动、让人震撼。
然后我给同学们介绍约翰.威廉姆斯的生平和什么是主题音乐,同时向学生介绍影片的另一首插曲(&),并提出问题:电影中那个场面令人触目惊心,一个充满血腥暴力的场面,配乐居然是一首平静祥和的童声合唱,你觉得这样合适吗?让学生讨论,并顺势引导:这种手法叫音画对位。
(2)在这四种体裁当中插曲和场景音乐学生很难分辨,所以我准备了两首影视音乐作品让他们辨别,分别是《西游记》中的场景音乐和《城南旧事》中插曲《送别》,让学生认识到插曲一定是声乐作品,场景音乐一般都是器乐曲。
在学生清楚的了解了场景音乐和插曲的区别之后,让学生判段这样一句话,电影过程中出现的音乐,除去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外,所有的音乐都属于场景音乐。这句话是教参上的一句话,相信这个时候学生应该能判断的出,这句话是错误的,除了场景音乐还应该有插曲。借此可以告诉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要善于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判断,尽信书不如无书。
通过欣赏这么多的影视音乐作品,学生应该对影视音乐的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时我让他们分组讨论并总结,学生回答完之后出示课件做相应的补充。
4、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我会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然后课件展示“学有所获”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知识点,梳理所学,加深记忆。
5、拓展与探究:
课尾,我准备了一段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片段,并给学生四段音乐,让他们选择哪段最适合,第一段是一段悲伤的音乐,第二段是一段恐怖的音乐,第三段是匈牙利五号的音乐,第四段是加沃特舞曲。学生很可能在第三段和第四段音乐上有争议,其实这两段都可以,借此可以告诉同学们,为影视作品配乐不是唯一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6、作业
我出示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请同学们为学校纪录片配上合适的音乐,下节课开一个简短作品展示会,看看哪些同学配的音乐最合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几个曲艺音乐的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
2、能随乐轻声哼唱常德丝弦《重整河山待后生》。
3、能简述曲艺艺术的演唱形式及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视频】《长沙策长沙》
这首《长沙策长沙》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几个长沙大男孩用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细数了这个城市中的点滴生活。
【Q】那么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呢?(说唱风格)
2、说唱风格的歌曲这几年特别的流行,同学都知道它是舶来品,说起它的特点来许多同学一定头头是道,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有说唱音乐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说唱音乐。
二、艺苑撷英
一)中国说唱音乐的沿革
1、中国的说唱音乐——曲艺音乐
我国的说唱音乐即是曲艺音乐。
【Q】说到曲艺,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曲艺有些什么种类吗?(评书、相声、鼓词、弹词……)
2、曲艺音乐的沿革
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公元前2之前就曾记载过短小的叙事性歌曲,唐代有咏叙长篇故事的“变文”,宋代有成熟了的诸宫调,明清至民国,全国已有曲种三百多个。曲艺艺术除评书和相声外,大多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音乐性很强。古代的曲艺因为要讲故事,所以曾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向戏剧转化,另一方面则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演变。
3、那么戏曲和曲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视频】单弦《十刹海的传说》片段
【Q】曲艺艺术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仔细聆听表演者的唱词,你能发现戏曲与曲艺的不同之处吗?
曲艺与戏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咏叙故事,不需粉墨登场,刻画人物只凭一张嘴来描摹。台上只要一两个人,简单的伴奏乐器即可演绎象《三国》、《封神》、《三打白骨精》等众多的故事。所以在文化事业不太发达的旧中国,它有很广泛的听众。加上曲艺演员多用方言,音乐又源自当地民间,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
Ⅰ、京韵大鼓
1、曲种简介: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
2、【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不完整片段
【Q】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一人站唱,自击鼓、板司节奏)
3、骆玉笙简介:
骆玉笙(1914.8.31—20xx.5.5),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她19出生在江南,6个月大时就被送给江湖艺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17岁时开始学唱京韵大鼓,二十二岁以“金嗓子歌王”活跃于北平、天津一带。
4、【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同名电视剧在全国上映。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其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唱者“小彩舞”骆玉笙也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而家喻户晓,此曲也成为了骆玉笙的代表作。
Ⅱ、天津时调
1、曲种简介:天津时调主要是流行天津一带的.劳动人民中间,如船夫、搬运工、手工业者、人力车夫;音调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以三弦、四胡、板子作伴奏;演出的形式多为一人独唱。传统段子多反映天津人民的生活风貌,二、三十年代有些职业歌手在地摊、茶棚演唱以谋生活,在内容上产生了反映时事的节目。
2、【视频】天津时调《秋景》
【Q】这是由天津著名的曲艺演员王毓宝1986年第五届津门曲荟中国大戏院实况录像演唱段子,仔细聆听,你认为说唱的吐字与歌唱的吐字是一样的吗?
说唱的吐字更强调说,是以说话为基础的。
Ⅲ、苏州弹词
1、曲种简介: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说唱艺术,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
2、【视频】苏州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
开篇:即弹词艺人在说正书之前所加唱的,与故事内容无关的短小段子。
【Q】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与前面我们欣赏的京韵大鼓、天津时调有什么不同?
演员自弹自唱,有一人(单档)、二人(双档)和二人以上等表演形式。
Ⅳ、常德丝弦
1、曲种简介: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及周边县区的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坐唱,一般为六人,操六件乐器,如胡琴、四胡、扬琴、月琴、琵琶、打击乐等。
2、【视频】《常德人》
【Q】说说这一唱段的音乐和唱词的特点。
音乐明快流畅,加了许多衬词。
三)拓展与小结
1、长沙弹词及长沙弹词艺术家的介绍。
曲艺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我们长沙也有自己的曲艺艺术。
简介长沙弹词“活化石”彭延昆
2、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视频】骆派京韵大鼓传人冯欣蕊《重整河山待后生》
【Q】不同时期的曲艺演员的表演有什么不同吗?
3、【创作】
在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曲艺音乐?把你的今天的体会与思索用说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吧。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5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本课安排一课时。
首先,我先要说教材
《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下册的一个章节,本节以欣赏和讨论为主,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c小调练习曲》《芬兰颂》这三首音乐作品可以大致了解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音乐越来越表现人的个性和情感,作曲家追求的诗意理想的生活。
根据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及浪漫派的代表作曲家,
知识与技能
了解19世纪欧洲的音乐,感性地知道浪漫派作品的特点,能够辨别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过程与方法:欣赏音乐作品,同学分组讨论发言浪漫派作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欣赏音乐作品,讲解代表作家及作品。
方法:听选段,教师提示音响的旋律,请同学哼唱。请学生上讲台介绍作曲家及其作品
难点:辨别浪漫主义音乐作品
方法:多媒体辅助,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言,教师指导并进行总结。
其次,我要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情境设置法,将音乐作品与相关情境结合,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点拨法,参与学生讨论,适当进行引导和点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再次,我要说学法:
根据高中生理解力鉴赏力比较高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网上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好本课所涉及的作曲家的简介及代表作,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过程,我准备按如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2分钟)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我们具体介绍了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和作曲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
浪漫主义音乐和古典音乐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它表现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检查预习情况:(5分钟)
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贝多芬,肖邦,西贝柳斯,并运用多媒体补充介绍作曲家,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节省课堂时间。如有疏漏和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补充或纠正,为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
3.整体感知,课本研读:(25分钟)
新课标要求: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播放乐曲,请同学整体感知,边听边思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听完第九交响曲,它带给你什么样的精神享受?贝多芬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听完C小调革命练习曲,你感觉肖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波澜壮阔的.世界?
(3)芬兰颂表现芬兰受到帝俄的残暴统治,受压迫的人民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由此你可以试着总结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归纳总结并板书。
4.拓展延伸(5分钟)
播放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片段各一首,请同学辨析其时期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增加了实践的经验。
5.教师小结:(2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音乐从古典向浪漫的转变,我们通过欣赏和分析讨论音乐作品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论,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可以多听音乐,喜爱它,与它产生共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6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姓名
2、了解学生音乐基础情况
3教育学生应该多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二、导入: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中的第四节内容——《自然之韵》。通过这一单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明白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启发学生关注:从生命的诞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音乐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同时通过本堂课《自然之韵》让学生体察到:人类就生活在大自然这个精彩的音响世界中。音乐家的创作灵感常常是来源于自然界中最为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声音。进而对“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更是声音的艺术”进行理性的思考。本堂课重点欣赏《百鸟朝凤》,《异国鸟》和《海浪的嬉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属于声乐套曲体裁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欣赏。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欣赏《百鸟朝凤》,《异国鸟》和《海浪的嬉戏》让学生了解作曲家表现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及景象的手法。
通过对表现大自然的音乐的鉴赏,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本质和自身规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参与探讨鉴赏活动,能感悟到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灵感来源大自然,自然界的声音最原始也最具生命力。
通过本堂课让学生认识钢琴与乐队,交响素描,音乐动机等音乐知识。
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各种不同声响,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品欣赏启发学生感受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大自然的不同音响和景象的。
真正掌握“写意”与“写实”的两种创作手法的特征与根本区别。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课堂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会音乐深刻的内涵。给学生搭设展示自我创造的。舞台,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采用体验式,探究式,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性,让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贯穿始终。
为了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确保所教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还要乐于接受,本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心理年龄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要做到让学生能够接受我认为就必须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其次要达到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目标就应当充分利用对峙的方法,在课堂上形成动与静,悲与喜等等不同角度的对峙,让学生在对峙中感受和体验美,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同时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要有对峙,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但又不能平铺直叙,必须有起承转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生审美疲劳,真正达到学生乐于学习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课前氛围为新课的导入作铺垫
播放《地球之歌》(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谈听后感,老师进行总结。(引申环保,进行学科渗透)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从刚才的《地球之歌》中我们听到了地球的哭泣声,其实我们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声响和景象,那么作曲家们是通过什么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作品,听后说说你所听到的音响和看到的景象。”(环节衔接自然)
(三)新课教学
播放《百鸟朝凤》
(启发学生进行不同乐器,音色,节奏,旋律等的听辩了解作曲家的音乐表现手段。)
2,学生讨论,回答。(给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
3,播放《异国鸟》,简介曲作者:梅西安
(从学生熟悉的中国作品《百鸟朝凤》到外国作品《异国鸟》的欣赏遵循了由浅到深的原则,同时又有中外作品的对峙,避免了审美疲劳。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实”的音乐作品的特征。)
4,学生自我展示
“说说你听过的描写大自然的音乐作品有哪些是通过模仿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的”(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也是对刚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做到讲练结合。)
5,教师小结
“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的作品,以及同学们自己刚才提到的一些作品都是作曲家们通过模仿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大自然的声响和景象的,其实我们还有许多作曲家是通过抽象写意的方式来描绘大自然的,那就是印象派音乐。”
(由此引出印象派音乐及音乐家德彪西及其作品《海浪的嬉戏》,环节自然过渡)
6,印象派音乐及音乐家简介(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7,播放《海浪的嬉戏》
(欣赏前对作品及体裁,动机音乐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有助于作品的欣赏与理解。)
8,学生欣赏并谈听后感。(给学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间)
(引导学生重点欣赏感受作品的色彩和空间感并用心去体验曲作者的内心情感。)
9,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印象派音乐《海浪的嬉戏》,此类音乐往往是利用每个人思想中固有的印象进行创作的,体现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渗透。就像德彪西说的:“我的作品不是大海的复制品,是大海在我心里的意象。”(对印象派音乐特点进行归纳)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今天分别欣赏了写意和写实的几首作品,通过对比欣赏同学们了解了二者的主要特征和根本区别,希望同学们回去后根据所学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作品下节课带来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看看哪位同学收集的作品既多又准。”(通过作业的布置对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复习和巩固本堂课内容最有效的手段。)
(五)课外推荐:
对比欣赏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克内希特的《自然界的音画》。
(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进一不提高其审美情趣)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喜剧美》。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兴趣爱好,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设定适当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教材分析
1、《音乐的喜剧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和悲剧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选材上,作品包括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一个唱段,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使学生从中获得轻松愉快、活泼诙谐的感受。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他们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増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但欣赏能力仍停留在感性欣赏的层面,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不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我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这一战打得真漂亮》,歌曲《跳蚤之歌》等,了解音乐要素在喜剧美音乐中的作用,掌握喜剧美的音乐特点。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中体验喜剧美的韵味与愉悦感。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喜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1、介绍创作背景 2、播放作品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4、再次聆听作品。5、学唱音乐主题
三、拓展欣赏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课前先播放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是卓别林试演一个理发师在为客人刮胡子的片段。第一遍欣赏时是无声视频,然后加上音乐再次欣赏,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与卓别林夸张、可爱的画面相结合有什么特点?引出喜剧的内涵:夸张、滑稽、幽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从中体验到喜剧美的特点通过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欣赏
1、介绍创作背景:在欣赏《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和讽刺歌曲《跳蚤之歌》两首作品时,首先是我了解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情况,熟悉剧情。教师用精炼的语言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2、播放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作品,然后师生一起探讨:(20分)
如:《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这首歌曲是通过怎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体现了音乐喜剧美的什么特点?哪些地方体现了风趣幽默?
再比如《跳蚤之歌》:作品塑造了哪几个音乐形象?如何来体现的?力度记号、变音记号、跳音记号有什么作用?歌曲体现了喜剧美的什么特点?
我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同时亲身体验,如师生一起打节奏、视唱等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的幽默、诙谐、讽刺的特点
这部分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交流,运用合作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将想象、辨析、比较的方法贯穿在教学中。
(1)笑声的对比。如《跳蚤之歌》中多次笑声,加强了歌曲的戏剧性,每一次的笑声有什么不用呢?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生学唱进行体会。
(2)通过表格的形式,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学生通过体验,对比《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跳蚤之歌》的音乐风格的异同。
设计意图:运用辨析比较法,将探究性学习贯穿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喜剧美的诙谐的情韵及作品中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
4、再次聆听作品。
这一环节重点强调学生听得意识,学生在理解了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5、学生学唱音乐部分主题,重视音乐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练唱,积累音乐素材,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三、拓展欣赏
1、欣赏鲍元恺的《看秧歌》和河北吹歌《小放驴》片段。感受喜剧美带来的快乐。
2、通过聆听看秧歌主题,师生一起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欢快诙谐的情绪。
设计意图:体现师生互动、和谐课堂。
辨析具有喜剧风格的音乐
1、看《猫和老鼠》片段,分析音乐的表现形式
2、听《江河水》《渔舟唱晚》《山村来了售货员》《举杯吧朋友》片段,辨析哪一首是喜剧美。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总结喜剧美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八、板书设计
喜剧美
作品
表现手法
拍子
演唱形式
旋律
《这一仗打的真漂亮》
诙谐、幽默
四二拍
领唱、齐唱
旋律轻松活泼
说唱音乐风格
《跳蚤之歌》
讽刺、拟人
四四拍
独唱
旋律不和谐,半朗诵半歌唱曲调
九、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但教学中一味的依靠视频影像,虽然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力,但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同时,由于流行歌曲的影响,学生对课本上的音乐还是抵触,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有难度,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根据实际合理设计、安排,教学方法上突出合作教学。
第五篇: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课时:1课时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上一、《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
二、《刨洋芋》(山西民歌)
三、《脚夫调》(陕西民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学生在音乐声中入座
营造民歌氛围
一、导入
师生唱西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会唱的同学跟老师一起领唱,合唱部分在老师的指挥下全体合唱。〔会唱的多唱,不会唱的也能唱。〕
3、导入新课。
1、1、从熟悉的民歌入手,冗余度高,提高学习兴趣。
2、2、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
3、3、全体参与,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歌唱基础好的学生,师生平等、人人平等。营造轻松、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以测试的方式在教材的“拓展与探究”的第4题的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
2、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3、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
4、欣赏陕西民歌《脚夫调》
4、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学生找五省位置,并用“晋、陕、宁、甘、青”等简称填写在相应位置。
2、用谈话法、讨论法回答:西北的自然风貌、生产方式,以及西北人的语言、性格特征。
1、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借景抒情〕。
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聆听歌曲:
⑴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大)
⑵了什么演唱方法?(假声)
⑶节奏怎样?(节奏自由,句末最为明显。)
《上去高师:《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声誉极高、流传甚广的“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属山歌的一种。
1、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第一次聆听歌曲:
歌曲有几句?(四句)
3、跟唱歌曲两遍:(用方言)
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
1、“脚夫”、“婆姨”是什么意思?(“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
2、边听边思考:
⑴有几句?〔上下两句〕
⑵音乐情绪怎样?(第一句上行,第二句下行)
师:《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出示测试题:
1、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2、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
3、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平民生活。〕
4、师:
民歌中对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感情质朴,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平民色彩浓厚。
1、运用知识复现法,通过做题,让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影响人的性格、生产方式、语言,这一切都与民歌的风格形成有关。
2、渗透民族文化意识,为下一步做铺垫。
1、通过朗诵引导发现:原生性民歌衬词用得多。
2、感受方言语调在歌曲中的作用。
1、3、通过聆听和思考发现:旋律高亢、节奏自由等特点。
2、4、引导学生探究“花儿”的风格特征。感受民间歌手演唱时,运用的方言、衬词衬腔、发声方法认识这首歌,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认识“花儿”这种山歌体裁。(关于“民歌体裁”这一知识点,放在本单元结束总结时再精讲。)
1、感受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和幽默、风趣的情绪。
2、探究民歌创作手法“换头合尾|”、“合头换尾”、“鱼咬尾”等。
3、感受和理解四句旋律“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感。
1、探究“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2、了解“脚夫”常年赶者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在寂寞无助中,借景抒情,消愁解闷的心情。
3、理解第一句旋律上扬的原因是唱“景”,第二句下行是因为唱得是郁闷的“心情”;“情”与“景”、“上行”与“下行”形成对比。
1、运用口头检查法和直观检查法,根据测试题检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让学生明白,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与情感之中,易接近,贴近民众。
三、拓展与升华
民歌的发展与继续学习。
1、举例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西北民歌?〔教师和学生都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教师唱出所说的所有民歌片段――好似赛歌。〕
2、听王宏伟的《西部放歌》〔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课堂时间,作为机动内容〕
3、同教材上的民歌有何关系?〔现代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方法艺术性、时代性更强,教材上的民歌更质朴、纯真,靠口传心授繁衍至今;民歌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1、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民歌的愿望,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
2、引导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审美意识鉴赏民歌,使我们的学生能受到开放的、最佳的音乐教育生态气候的滋润。为终生喜爱和学习音乐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