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让古诗课堂教学意趣盎然最新修改版

时间:2019-05-15 06:5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课稿让古诗课堂教学意趣盎然最新修改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课稿让古诗课堂教学意趣盎然最新修改版》。

第一篇:说课稿让古诗课堂教学意趣盎然最新修改版

让古诗课堂意趣盎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古诗《草》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凤山乡石口小学的教师卢荟,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 ——让古诗课堂意趣盎然,说课的内容是古诗《草》。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古诗《草》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组第2课《古诗两首》中的前一首,本组教材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古诗《草》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16岁所作的一首咏物诗,原作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文中选了前四句,《草》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二)学情分析

古诗《草》是一首许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的古诗,对于二年级学生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其次,传统的逐词逐句串讲的古诗教学模式,会让古诗词课堂枯燥乏味。加之二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学设计时我着重考虑如何激趣激情,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古诗。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2个生字“枯、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离离”“枯”“荣”的意思,继续领悟古诗中一些字词古今义的不同(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图像,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通过想象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有背古诗的兴趣。

二 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直观教学法:3表演教学法:

4、情感朗读法:

三 说教学过程

结合以上教学目标,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这首古诗的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来说说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何紧抓一个“趣”字,让古诗课堂“意趣盎然”。

(一)音乐渲染,复习古诗——让学生在趣味中进入情境 温故知新 首先,音乐渲染,复习古诗——让学生在趣味中进入情境,温故知新

好的导入能顷刻间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注意力。在本课教学导入中,我准备从以下两个环节入手:

1播放歌曲、音乐渲染

音乐的直观性、渲染性最能唤醒儿童的天性,所以在课前,我将播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歌曲《小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2复习古诗,温故知新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选择背诵学过的三首咏物诗引入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自信心。

(二)播放动画、读后质疑——让学生在趣味中初步感知,知人解题 接着,播放动画、读后质疑——让学生在趣味中初步感知,知人解题

1解诗题—→生读题。师问: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从哪看出来的?再告诉学生:读文章,首先要好好读题目;有些文章,一看题目就能看出是写什么的。

2知诗人—→二年级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中学习白居易的诗,对白居易诗歌上的成就,诗歌风格比较陌生,我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进行简介,让学生在短短一分钟了解诗人,并兴趣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初读古诗—-读古诗前先扫清生字障碍,学生已经能够独立识字,指名认读正音后要求学生把古诗读准确,再划分节奏让学生读。并在读后质疑,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估计学生对“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理解、感悟、积累。

同时,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巧用图片可以促使儿童的言语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顺利良好的发展,并对组织儿童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所裨益。

因此,在本课教学第三环节中,我图文结合、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趣味中理解诗意、感悟诗魂。

(三)图文结合、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趣味中理解诗意、感悟诗魂。离离原上草

为了使学生明白是写哪儿的草,我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给“原”组词,然后再结合语境从这些词汇中找到正确的解释。这样做,学生对“原”字在本文中的理解更深刻了。

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草的图片,看图说话,再告诉学生“离离”的古今意思不同,在诗句中是形容野草样子的,让他们猜猜“离离”的意思,这样不仅解释了词义,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再指导朗读,“离离原上草”朗读语气舒缓,让学生想象一望无际的草原。一岁一枯荣。

在这一句中,学生读后我先让学生用“岁”说一句话,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年龄,理解“七岁”就是“七年”,从而轻易地理解 “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

接下来课件逐步出示小草春夏秋冬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说说春天的小草长得怎么样?夏天、秋天、冬天呢?从形象鲜明的情景和说话训练中让学生对一年四季中“草”的变化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让学生细心观察,“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草春夏长得茂盛,秋冬枯黄了,接着出示字卡让学生思考“枯” “荣”两个字该写在哪个季节的小草图上合适,利用图画来让学生解释 “枯”“荣”的深奥含义,浅显易懂,让学生简单而有兴趣地突破了难点。同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枯、荣”。

野火烧不尽

理解第三句时,孩子们读后依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马上能明白是“烧不完”的意思,这时老师故做疑状“这就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边说边课件出示枯草图)大火一烧(出示火烧草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出示草被烧成灰烬图)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让学生再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到草根没烧着,并出示实物草根帮助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时语调要平稳有力。春风吹又生 学到这儿,孩子们已经懂得了“春风吹又生”的含义,读后指名让学生说说,同时在课件中出示一张草被烧后春天又重新发芽生长的图,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做铺垫。

接着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小草精神的感悟,并趁热打铁,进行思想教育:“希望小朋友也要像小草一样坚强,在遇到失败与挫折时绝不轻言放弃。”

(四)多重情境、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诗韵、熟读成诵 第四,多重情境、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诗韵,熟读成诵

课标中提出第一学段古诗词阅读教学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视诵读的,汉语言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汉语诗文特

别适合朗读。

所以我采用了教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带上动作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训练手段,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在这些朗读方法中,带上动作读一定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因此,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跟着老师学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古诗,(师演一演:“离离原上草”朗读语气舒缓动作也舒缓,让学生想象一望无际的草原,“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动作也要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这样一来在快乐的学习中对诗的理解更深刻了。

(五)创设情境、巧设游戏——让学生在趣味中背诵诗句、巩固提高 第五,创设情境、巧设游戏——让学生在趣味中背诵诗句、巩固提高。儿童不仅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因此,我在下课前5分钟这段疲惫期,设置了一个教师和学生扮演角色背诵这篇古诗的情境,让学生分别背给妈妈、哥哥、奶奶听,背给哥哥听的时候教师扮演的哥哥争执说古诗《草》是李白写的,背给奶奶听时,教师故意说不懂“离离”的意思,还把“一岁一枯荣”念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就会给奶奶解释,这样的表演游戏突出了多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并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欣赏原诗、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趣味中开阔视野、升华情感。最后,欣赏原诗、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趣味中开阔视野、升华情感。一节好课结束时不应是个句号,而是教师能巧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拓展和延伸。因此,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欣赏原诗朗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课文节选了前四行,接下去四行诗句让学生通过课后查资料、查字典、请教师长,自己想办法去弄懂,并让孩子们收集白居易的其它诗读一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本诗的理解,开阔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情感得到升华。

四、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谢谢大家!

第二篇:夯实古诗三读 教学意趣盎然

夯实古诗三步读 教学意趣盎然来

泽口中学

陈荷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文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另外课堂的教学方法又比较呆板,课堂死气沉沉。很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进行分解。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没有个性的阅读必然导致兴趣的丧失和能力的降低,造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笔者认为,古诗教学夯实三读,教学自然意趣盎然。

第一个层次:读通。

对于读通,要做到四点: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韵味,四要把握住诗词的基调。

(1)读准字音。古诗词用词凝练,言简意赅。虽短短数语,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因此,初读一首诗,我一般都要求学生能借助字典或注释将字音读准。特别是对于古诗中的多音字和生僻字应多加关注。做到人人能放声诵读,人人能读准字音,过好诵读第一关。

(2)读出节奏。富有节奏美,这又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在教学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比较中体会诗词的停顿、重音的处理。如《望岳》 岱宗 / 夫如何,齐鲁 / 青未了。造化 / 钟神秀,阴阳 / 割昏晓。荡胸 / 生曾云,决眦 / 入归鸟。会当 / 凌绝顶,一览 / 众/山小。

诗中画斜线是音步的标志,每个音步内有一至两个重音节,每个音节音的长短不能整齐划一,应有长短,这样,整齐的节拍与轻重音交替有规则地出现,就构成了鲜明的节奏。

(3)读出韵味。古诗词讲究押韵,读诗应注意每首诗的韵脚。但是,韵脚读时忌用重音,如果一律重音,会与句间逻辑重音混淆,读时可稍拖长,读得响些。

(4)把握基调。每一首诗词如一首歌,都有自己的基调,有的喜,有的悲,有的热烈奔放,有的缠绵悱恻„„不同基调的诗词就需用不同的音调来配合,方能相得益彰。如曹操的《观沧海》,开始的时候那些是苍凉慷慨的,后边是激昂悲壮的。从开始写观沧海所看到的萧瑟秋景,联想到最后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音调要缓慢、低沉,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达出来;有的则要用轻松活泼的音调来朗读,《钱塘湖春行》:无论是交待观赏的立足点,还是总体描绘湖上景象,他都不是呆板地描叙。写位置,他忽北忽西;写景致,他忽高忽低。左右变幻,上下呼应,跌宕多姿,隐约透露出诗人既兴奋又闲暇、既深情又从容的观赏心态。诗词吟诵自有曲调,学生在反复的吟诵模仿中,定能触动情思,掌握朗读的要领,了解蕴涵在和谐音律中的诗词之内涵。

第二个层次:读懂。

所谓读懂,有二层含义,一是指能借助注解、工具书或插图等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指能够揣摩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内涵。前者是浅层次的读懂,后者才是真正的读懂。

(1)理解词句。在这一环节中,最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注解、工具书或插图去读懂。特别是遇到古今词义不同之处,更应借助图与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仍怜故乡水”(《渡荆门送别》)一句,“怜”当讲“爱”,而非今之“怜”。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上画面内容,学生们从画中诗人的神态,悠悠的流水立刻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准确地理解了诗意。

(2)把握诗情。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诗总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坦露出来给人看,即使是对客观生活的描写,也经过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淘洗、酿造、升华,使之充满情感力量。因此,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基调和情感旨趣。而诗人的情感,则与他所诞生的时代,生活的背景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

李清照之所以能写出如此清新活泼的《如梦令》,与她前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家庭的开明、生活的优越造就了一个开朗、活泼、浪漫、富有才情的少女李清照,也只有这样的李清照才能写出这样的《如梦令》。而后期,国家的危亡、家庭的破裂、生活的无依,带给李清照的则是那无边的孤独与哀愁,连双溪蚱蜢舟,也载不动这许多愁,只落得“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试问,没有对诗人生活背景的准确了解与把握,又怎能真正地读懂全诗,走进诗人的情感领地,触摸在诗中跳动了千年的诗心,进而领悟诗情呢?

第三个层次:读活。

读活,是最为不易的。诗人的情感是借助于形象表现的,没有意象和意象组合构成的意境也就无所谓诗歌了。因此,要读活一首诗,必须要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想象,让静止的文字在头脑中活动起来,把握诗词的意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特有意境,品味诗词的美妙。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不过,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观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 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和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再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的体验,那么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他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并未提到的物象。学生也才能真正进入词的意境,品悟诗词的精髓。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词所描绘的情境。(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师: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怎么读活呢?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说,要能从诗或词中读出画面来。再请你低声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将画面概括为:(1)溪亭日暮图(2)藕花深处图(3)一滩鸥鹭图。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三幅画吗?看谁说得最生动、最形象。生轻声地练说,后指名说。

生:我说的是溪亭日暮图。太阳已经下山了,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还在溪边的小亭子里一边观赏落日一边喝着酒。河里种满了粉红色的荷花,翠绿色的荷叶衬托着粉红色的荷花,别提有多美了。时不时,还能听到捕到鱼儿的水鸟欢快的鸣叫声。不一会,李清照就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了。

师:你讲得真好!看看,是不是就是这幅图啊!(出示图片)你们看,太阳即将落山,似乎给溪水、亭子披上了一层粉红色的纱衣。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致,不知不觉,这酒就喝了一杯又一杯,诗人都有点醉曛曛了。此时,天色已晚,诗人要划船回去了,谁来说说第二幅呢?

生:由于这儿的景色太美了,李清照又喝了点酒,已经有点醉眼朦胧了,你看她脸上红扑扑的,还泛着红晕呢。所以,不小心把船划入了藕花深处。

师:你想得多么细致生动啊!那么,船划入了藕花深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生:远处,夕阳西下,天空是一片红色,把近处的荷花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橙黄。荷叶、天空融为一色,一只小船划来,惊起一只只鸥鹭,就像在美丽的绸缎上绣上了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师:说得非常好,尤其是鸥鹭惊飞的画面。想看看这迷人的藕花池吗?

出示图片,生不断发出惊叹声。

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由此可见,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夯实三读,就能做到读有层次,诵有品味。

第三篇:古诗意趣

古诗意趣

一、这是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故事: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二、其

二、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麼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什麼字啊!」「你姓苏的『苏』字怎麼写法?」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 「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 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按著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裏。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麼?」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裏卖的什麼药。於是不动声色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裏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裏把鱼拿出来了。

三、其

三、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就回答说:

「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四、其

三、嫦娥原爱绿衣郎

从前,有一幕僚家有一个天姿国色的闺女,其上峰多次向其示意娶她为妾。这位幕僚既不敢违拗他,又怕委屈了女儿,正与妻子踌躇不定,愁眉不展时,女儿前来问安,见状便问二老有何心事?父母只好据实相告。女儿聪慧过人,又孝顺父母,便灵机一动对二老说:“我有三个条件,一是不光有父母之命,还得有媒妁之言,应请王公大人作媒;二是聘礼要有玫瑰宝石、黄色宝珠等珍品;三是入洞房前,还要对一副对子。三者缺一,我决不和他成婚。”

父亲连连点头说好。次日禀复那位大官,他一一应允。迎亲之日,那豪华气派自不待言,待酒足客散,大官迈步欲进洞房,却被侍婢挡住,让其对对子,只见红笺上写着:竹映桃花,君子也贪红粉色。大官看着娟秀的字体,一时对不上来,便移步庭院。正当仰望中天明月,反复吟哦时,一部属过来问:“大人不入洞房,还有雅兴吟诗作对?”大官便将索对一事告诉了他。部属听罢,连连赞叹,上联出得新巧,竹称君子,红粉桃花,一语双关。不免也沉默构思起来。

这时,星月辉映,树影婆娑,一下子触动了那位部属的灵感,只见他摇头摆尾地吟道:月穿杨柳,嫦娥原爱绿衣郎。

大官连说:“妙极!妙极!明天重重有赏。”便直趋洞房交卷。

侍婢送上对幅,姑娘玩味一番,提笔批道:“公系榜眼出身,对虽工丽,恐非出自心裁”。大官见批语,羞愧难当。他忖度片刻,便毅然离开洞房,去寻那位部属,叫他去入洞房,并以全部嫁妆为赠。

五、其

四、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

他对的下联是: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与佛印

佛印禅师(1032~1098)北宋一位金山寺名僧的法号。名了元,字觉老,三岁能诵《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住云居四十余年,与苏轼友善,轼谪黄州,佛印住庐山,常相往来。

涵养: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苏东坡在杭州的时候,有一天,他在书房吃饭,厨师送来一盘西湖鱼,刚烧好,挺新鲜。他拿起筷子刚要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你不是爱吃鱼吗?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么办!于是,伸手把西湖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他想跟佛印和尚开开玩笑。

佛印刚进门,正好看见苏东坡藏鱼,心想:“好啊!你想吃独食,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让我吃。”

苏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念经,到这里来有何见教?”

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僧今天前来,特地跟你打听一个字。”

“什么字啊?”

“你姓苏的„苏‟字怎么写?”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很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又在开什么玩笑。但又不知道佛印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只得装着很认真的样子说:“„苏(蘇)‟字么,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

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如果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

佛印接着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

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在上面不行,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原来还是要吃他那盘西湖鱼啊!莫奈何,苏东坡只得从书架上把鱼端下来招待佛印。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里将一条西湖鲜鱼洗净剖开,刚蒸好,苏东坡就来了。佛印心想,上次你开我的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佛印一看旁边有只磬,就把鱼藏进磬里。

苏东坡进门后装作不知,坐下来就叹了口气:“唉!”

佛印素来知道苏东坡为人乐观,笑脸常开,今天怎么啦?就问道:“哎哟!你今天为何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啊?”

苏东坡回答说:“嗨!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写好上联,下联却一直想不起,所以心烦啊!”

佛印想,你苏东坡都对不出的下联,这对联一定太深奥了,便问道:“不知上联是什么,能否说给我听听?”

苏东坡连忙回答:“可以,可以。这上联嘛,其实简单得很,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一听,心中好气啊,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却拿来戏弄我。但他也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不动声色地说:“我来给你对下联吧!”

苏东坡说:“好啊,我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佛印说:“我给你对„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说:“啊呀!高才高才,我是„向阳门第‟。”

佛印说:“惭愧惭愧,我对的是„积善人家‟。”

苏东坡说:“我是„春常在‟。”

佛印说:“我是„庆有余‟。”

苏东坡哈哈大笑说:“哟,还看不出你磬里有鱼啊,快拿出来吃吧!”

佛印这才明白,苏东坡说来说去是要吃他的鱼。他从磬里把鱼拿了出来,对苏东坡说:“吃鱼不难,不过你要说出这鱼的名目来!”

苏东坡一看,一只腰子盘,一条清蒸剖开的西湖鲜鱼,鱼身割了五刀,就笑眯眯地说:“这不是五柳鱼吗?”

佛印也笑着回答说:“这不是五柳鱼,这叫东坡鱼。你看长长的、白白的鱼身,不是像你的长脸吗?那五条刀痕,不是像你的五柳长须吗?”

苏东坡举箸一尝,说:“苏东坡吃东坡鱼,味道好鲜啊!”

从此,“东坡鱼”又名“五柳鱼”,这道西湖名菜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一日东坡拿佛印开涮:“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亦有„时闻啄木鸟,疑是敲门僧‟,„僧‟对„鸟‟,乃绝妙。”

佛印说:“这也是身为“僧”的我为什么总乐意与你对坐的原因了”

„尸骨‟未寒: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曾做了一首诗偈,命人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附资料】

八风,是哪八风呢?

1.称:各种称赞,各种说好,人前人后为你宣扬,随时随地对你拥护,给你赞美,给你欢喜。

2.讥:冷嘲热讽,厌恶讥嫌,专说无中生有的行为,随便议论你的长短,给你生气,给你烦恼。

3.毁:言蜚语,毁谤中伤,使你信用蒙受损失,把你的为人说得一文不值,给你打击,给你阻难。

4.誉:说你功德,扬你贡献,赞你是菩萨再来,称你是圣贤再世,给你捧场,给你得意。

5.利:金钱物质,各项利益,有的当供养送来,有的作礼品赠到,给你受利,给你利益。

6.衰:减损所有,破坏所得,将成的事业忽然垮台,已有的资用忽然失去,给你贫困,给你衰微。

7.苦:身遭侵害,心遭恼乱,恶的因缘困扰生活,恶的境界折磨身心,给你艰难,给你逼迫。

8.乐:随心所欲,顺适安乐,物资上的享受,感情上的满足,给你欢欣,给你快乐。

以上所说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就好像是八种境界风,能够吹动人的身心,当我们逢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就苦恼愁怅,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八风,这可怕的境界,若能不为所动,不为这八种境界风所震撼,那才算是一个顶天立地自由自主的人。

第四篇:让军人婚礼主持语情趣盎然

让军人婚礼主持语情趣盎然

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有着严格规范性,这使得军人的婚礼也打上了庄重严肃的印记。大众婚礼中惯用的幽默、搞笑、滑稽和风趣,就不适宜在军人婚礼上运用。但婚礼毕竟是婚礼,喜庆是它最突出的色彩,军人婚礼如果能够突出“兵味”,也会营造出独特的情趣。

一、巧释军人成分,用谐音创设情趣在军人婚礼的主持中,巧妙地分解军人成分的名词,戏说、诠释其涵义,不但不失“兵昧”。而且还能够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效应,为人们创设一种难忘的情趣。

王大力是汽车营一连的一名士官班长,吴莎莎是团里卫生队的一名护士。入伍前两家是邻居。俩人青梅竹马,在即将退伍时。他们在部队举行了婚礼。担任婚礼司仪的汽车营段营长。在介绍情况时这样讲道:“新郎名叫王大力,是咱们汽车营一连的一名士官,新娘名叫吴莎莎,是咱们团卫生队的一名护士。大伙儿知道什么叫士官吗?所谓士官,就是士兵中最像军官的人。大伙儿知道什么叫护士吗?所谓护士,就是生活中最爱护士官的人。这样看来,这对青梅竹马的新人今天的美满结合,不但使我们的士官有人爱护,而且连我们的白衣天使也有专人管了!”

段营长的精彩主持,是用谐音诙谐生动地把“士官”和“护士”作了解释,不但把士官王大力当班长的“当官”成分突现了出来,而且把“护士”和“士官”两个军人成分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两位新人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动人情趣。

二、凭借军事常识,用口令制造情趣

因为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军人素有为人严肃、不善微笑的习惯。面对习惯严肃的军人伴侣,在军人婚礼主持中。若采用传统模式:“某某和某某两位新人结婚仪式现在开始!„„下面进行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好,请夫妻双方互敬交杯酒!„„婚宴开始,请新郎新娘入席!”这必然会使一对新人“冷酷到底”,婚礼现场也缺乏欢声笑语,显得死气沉沉、毫无情趣倘若能够巧借一些军事常识。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中国军人,军姿飘爽,为人严谨。在工作中赢得了军事地形学教研室女教员程晓荭的真爱。结婚的那天,政工教研室马教授担任婚礼司仪:在宣布婚礼开始时他这样讲:“各位尊敬的来宾都集合完毕,三发喜庆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吉祥时刻已到来,下面我宣布命令——强刚、程晓荭两位同志的新婚庆典仪式开始,鸣炮,奏乐,请新郎新娘沿着红地毯,齐--步--走!”在介绍新郎新娘情况时,他这样说:“新郎强刚,最爱说的话是立正,使一位教学员在军队走路的军体队列教官。新娘教学员在军事禁区“旅游”的军事地形学教员。”在夫妻对拜时,他故意下口令:“向左——向右——转!”接着说:“不要向后看,注意动作要领!”在和交杯酒时,他一本正经地讲:“下一个科目——喝交杯酒,要求——分解动作,一步一动!听口令:一——二——三。”

马教授的婚礼主持,完全是“军事化”的。正是这些队列口令和军事常识的巧妙运用,不但使一贯严肃、从不嬉笑的“冷面新人”乐得笑开了花,而且让婚礼现场笑声阵阵、热闹非凡,充满了吩咐的军人生活情趣。

三、依靠军营文化,用拉歌产生情趣

军营文化活动室部队生活的一个亮点,是提高士气的重要形式。当军人在连队举行婚礼时,不妨采用一次军营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婚礼主持,通常能达到简朴隆重、有声有色、有礼有节的目的。

地方名牌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的军事交通院校的谷教员,深深爱上了青藏线上一位汽车连的英雄——朱连长。在汽车连的俱乐部里,全连官兵集体为两位新人举行了婚礼,汽车连指导员担任了这次婚礼的司仪。在婚礼主持中,他在介绍完新郎新娘的详细情况后,暗示全连战士喊起了拉歌调倍思亲”子:“一二三四五——”赵指导员答道:“新郎挽起新的手,踏着青藏线走一走,来给兄弟们敬喜酒!,在要求夫妻对拜“现代化”,而新郎新娘慢腾腾地、极不好意思当众拥抱亲吻时,赵指导员喊了一声:“一二三四五——”全连官兵回应:“我们等得好辛苦!’’赵指导员又喊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全连官兵回应:“我们等得好着急!”赵指导员最后喊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全连官兵回应:“你俩到底有没有?”在步步“紧逼”之下,新郎新娘不得不亲一口。当新郎新娘互敬交杯酒时,全连战士“嘘”的一声后,又喊道:“一二‘三四五——”赵指导员回应:“端起这交杯酒,甜蜜的话儿满心头,就是人太多,不好意思说出口。”全连战士哈哈大笑.并高声齐喊“一二三四五——”时,赵指导员接着说道:“喝下这交杯酒,今生结伴一起走,幸福的爱河任你俩游啊游啊游„„”

拉歌是军营文化的“特产“,是兄弟连队互相较劲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赵指导员在这次婚礼主持倍思亲”的感觉,就连参加婚礼的驻地宾客也会有“参加外地人婚礼”的想法。因此,主持这样的军人婚礼,一定要着力显示驻地的“故乡”特色,努力在第二故乡营造出“老家”的情趣。

薛文涛和杨丽娜都是东北人,工作的军校驻地别称珠城,有闻名遐迩的花鼓灯民间艺术。军校又名车院。其中有条河叫“迎河”在两位新人的新婚庆典仪式一开始,担任婚礼司仪的宣传科秦干事就在花鼓灯音乐的伴奏下说了这么一段戏:“淮河之滨有珠城.文涛丽娜万里行,为了祖国当军人,一不小心结恋情。”引起在场宾客的一阵笑声。当介绍完两位新人的情况后,秦干事讲道:“今天,我们的新郎薛文涛和新娘杨丽娜结成军旅伙伴.急匆匆地来到亲朋好友的正前面.撑起了咱们的花鼓灯.开始了他们的‘二人转’。”当两位新人向来宾鞠躬致谢,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时.秦干事又满怀深情地说道:“只要年年有春风吹拂这车院大地.只要岁岁有甘露落入这迎河小溪,我们就会想起这对小夫妻的温柔、温馨和温情!”

针对薛文涛和杨丽娜这种在驻地举行的同乡人、双军人的婚礼,主持婚礼的秦干事巧妙运用军队驻地的群众艺术、地域风情和地名特征,让一对新人真切感受到“虽在异乡是故乡.地域不同乡情同”的快乐滋味,也让驻地群众在婚礼现场深切感受到人民子弟兵对驻地那种故乡般的深刻了解和深情厚爱,真正使婚礼殿堂荡漾着特有的情趣。

第五篇:六年级 古诗 修改

五(下)。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秋夕:秋天的夜晚。

2.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3.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4.天阶:天庭上宫殿的台阶。“天阶”另一版本为“天街”。

5.坐看:坐着朝天看,“坐看”另一版本为“卧看”。

译文: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遥望着织女星。

赏析:这首古诗写了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 “冷”字,暗示寒秋气氛,也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第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第三句写夜深了,却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用“坐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2.书 湖 阴 先 生 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这里指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畦(qí):被田埂整齐分划成的方块园地。

6.护田:将:携带。绿:指水色。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无苔:没有青苔。

8.排闼: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赏析: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3.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 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

赏析: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4。滁 州 西 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3.怜:爱。

4.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5.野渡:郊野的渡口。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赏析: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5。朝 天 子 咏 喇 叭

元·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赏析:这是一首以辛辣的讽刺手笔所在成的散曲。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头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现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儿”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暮 江 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2.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

3.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4.可怜:可爱。

5.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6.真珠:即珍珠。

7.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7. 菩 萨 蛮 书 江 西 造 口 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2.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清江:这里指赣江。

3.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4.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这两句说:抬头向西北远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万千山岭挡住了。可怜:可惜。

5.愁余:使我忧愁。

6.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也借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行不得。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赏析: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这首诗的名句,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8. 采葛

《诗经》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1.葛:草本植物,茎蔓生,可用于织布。2.蒿的一种,又香气,古代用于祭祀。

译文:心上人啊去采葛,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采芦蒿,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秋久。心上人啊采香艾,一天不见她的影,好像隔了三年久。

赏析:《采葛》抒写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强烈感。诗仍然主要是重叠的复沓形式,“采葛”、“采萧”、“采艾“都是劳动的生活,但思念的情感的却一层比一层更深,从“三月”到“三秋”、“三岁”。夸张却不失真,非如此说,不足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9.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

1.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2.共此时:这个时刻都在赏月。3.情人:亲人。4.遥夜:一整夜。5.盈手:满握,握手。6.梦佳期:希望能在梦中相见。

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人。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但要将它送给远方亲人却难采撷;不如还家睡觉,说不定还可以在梦中佳期相会。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10.登 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猿啸:猿长鸣声。2.渚:水中的小洲 3.回:回旋 4.落木:落叶

5.萧萧:形容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和状态 6.百年:犹言一生 7.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8.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译文: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赏析:萧瑟的秋风中,水清沙白,回旋的飞鸟徘徊在江中渚洲上。诗人登高远望,想到了自己一生漂泊,备尝潦倒艰辛之苦,经历了国难与家愁,到如今已两鬓成霜,百病缠身,因此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此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其中首句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的佳句。

六(上)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1.之:到,往。

2.城阙:城墙和宫阙,这里指唐朝的京城长安。3.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4.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5.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6.宦(huàn)游:出外做官。7.比邻:并邻,近邻。

8.无为:不要。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赏析: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2. 观书有感

宋 ·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2.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3.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4.渠:他,指方塘。哪(nǎ)得:怎么会。清如许:这样清澈。

5.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的输送活水。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 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 望 岳 唐· 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gē)昏晓。

荡胸生曾(层)(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3.造化:大自然。4.钟:集中,聚集。

5.割:夸张。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6.曾云:重叠的云。曾,通“层”

7.决眦:决:裂开。眦:眼角。决眦,极力张大眼睛。8.会当:古人口语,终要,终当。9.凌:登上。

10.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赏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4. 春 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注释:

1.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两个春天过去了。2.抵万金:家书可抵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3.浑欲:简直要。欲:将要。

4.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胜:承受

译文: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花都感伤时事而落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赏析: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过零丁洋

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1.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2.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3.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4.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5.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译文:自己由于数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心光照史册。

赏析:公元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次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的据点崖山。元军主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张看后大为震动,憾然作罢。

特别是最后两句,诗人的情绪由悲愤欲绝转向大义凛然。不成功,就成仁!文天祥以此表明自己为国捐躯的决心,不仅成为孟子“舍生取义”精神的践行者,其民族气节也激励了后世难以数计的有志之士。全诗也因这两句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6.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1.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水鸟,即王雎。2.洲:水中陆地。

3.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4.好逑:好的配偶。逑,匹配之意。

5.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求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6.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7.思服:思念。

8.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9.芼:择取,挑选。

10.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在孔子编辑《诗经》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风,为民间传唱的诗,《孟子见梁惠王》中有关于民间的歌曲的记载,风,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来自民间,部分来自贵族的歌颂诗。颂,便是贵族用来祭司时歌颂上天,先祖的诗。所以,大部分的诗是没有名字的,而编辑一部书,为了让人们便于查阅必将为每部分添加题目。

7.饮 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在这里意为“居住”。2.尔:如此、这样。3.日夕:傍晚。4.相与还:相伴而归。

5.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之中看见了庐山。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飞回山林。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赏析: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8.行路难

唐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释:

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箸(zhù):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4.塞:堵塞。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6.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岔路。安:哪里。7.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过。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耸峙:高高的挺立 3.星汉:银河

译文:登临碣石我向东方走来,为的是观赏那蓝色的大海。海水为何这样浩瀚荡漾,山岛却是那般耸立天外。参天大树聚在一起生长,上百种花草正繁茂盛开。海边的秋风啊萧瑟作响,巨大的波涛啊汹涌澎湃。太阳和月亮运行不止,好像从大海里落下来又起来。天上的银河光辉耀眼,仿佛是大海里放出的光彩。我真是高兴到极点了呀,于是便用这诗歌来抒发豪迈的情怀。

赏析: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1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塞下:边地。

2.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3.衡阳雁去: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4.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5.角:军中的号角。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荒漠上的烟。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9.羌管:羌笛。

10.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赏析: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类而情调迥异。下片抒发兵将共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绘军中月夜之景,景中含情,极富典型意义。此篇词境开阔,格调悲壮,给宋初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来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下载说课稿让古诗课堂教学意趣盎然最新修改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课稿让古诗课堂教学意趣盎然最新修改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说课稿

    《古诗二首》说课稿 《古诗二首》说课稿1 说教材本篇课文是珍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内容是两首送别诗。这两首诗结构相同,都是先写景,然后再抒情,但表达出来的感情却完全不同。课......

    古诗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1 一、说教材:《小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

    古诗说课稿

    古诗说课稿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

    古诗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诗说课稿

    古诗说课稿 古诗说课稿1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思想品德课本第四册第六课《古诗二首》。一、教材分析《古诗二首》这一课安排了《春晓》......

    古诗课堂教学体会

    古诗课堂教学体会 安达市长征小学 李冬梅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

    让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

    小学古诗75首---修改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描写江南人采莲的诗。 2、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