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班撕纸活动
在美工技法上,2-3岁年龄的小班幼儿,比较喜欢涂鸦和任意撕纸。而撕纸活动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视,认为是在“瞎玩”。其实不然,撕纸活动正好是幼儿年龄特点的表现,老师何不抓住这一特点,利用撕纸活动对幼儿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呢?我经过在小班上学期的实践,发现在撕纸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创造能力。
一、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需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的几次活动,可以先安排幼儿进行任意地撕纸。因为小班的幼儿有的根本还不会撕,他们撕纸的方法准确的说是“扯”,如果扯的话,纸很难断开,所以老师必须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通过几次活动后,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撕的方法了,然后老师再从撕长条纸(长方形)入手,先撕面条,为幼儿每人准备一个盆子,把撕下的面条装在盆子里,要求幼儿撕开变长条就可以了。渐渐地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提高要求,不但要撕成长条,还必须粗、细均匀,中间不断开,并进行粘贴,组成漂亮的图案,在进行撕长条纸并进行粘贴的这一阶段目标实施过程中,老师也动脑设计不一样的范例以增加趣味性。如贴横道线、贴彩旗、贴围巾、贴风车等。这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比较贴近。幼儿虽然在学习同一技能,但每次内容都不一样,参与的兴趣也高了,相应来说撕纸的方法和能力也逐步掌握。在学会了撕长条纸的基础上,再安排幼儿学撕正方形、三角形,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也比较快,因为老师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活动开展起来就比较顺利。
二、计划:依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根据学期初所制订的计划,老师在活动安排上都根据计划进行。假设九月和十月是撕长条纸,十一和十二月撕正方形、三角形;一月份要求撕圆形、半圆形,但由于在制定计划时不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边实施边进行调整。如发现幼儿掌握的能力还跟不上,可以根据需要将比较难的部分放在下一学期初再进行练习。
三、创造: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由于撕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所以老师有意识地在小班就开始培养,让幼儿有这方面的意识,在撕纸活动中,老师经常鼓励幼儿拼贴和老师范例不一样的作品,一学期来,有部分幼儿已有了这种创造意识,但由于小班孩子小,他们往往会讲但不会做,如在练习撕三角形时,幼儿能说出三角形可以拼出房子、小山、灯等,但真的让他们去拼了,却不知如何下手,我想在下一阶段老师要着重在这方面多指导,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撕纸活动中充分体现。
四、教学形式:以游戏为主,活动形式多样化;撕纸活动是以技能学习为主,往往比较枯燥,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组织每一次活动时,老师尽量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如撕面条就设计了小动物要过生日了,小朋友准备面条送给他们,贴横道线时让幼儿和老师先玩玩“过马路”的游戏,贴风车时让幼儿边玩风车边学。总之设法使活动有趣一些,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这样就不单单是为了学习撕纸的技能,在撕纸活动中同时可以掌握一些其它知识。
五、提高:分阶段进行作品展示,幼儿在体会成功的同时技能也得到提高
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最漂亮的、最成功的,老师掌握了这一心理特点后,总是把每一次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并把幼儿的作品进行积累,可以从中了解幼儿每一次的进步和提高。
撕纸这一技能还可以通过家长这一头帮助幼儿练习,老师可及时让家长了解每一间段的培养目标,让家长配合进行指导,使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得更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班内幼儿已对撕纸有了兴趣,大多幼儿已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撕纸了。而且撕纸时能较耐心、细致。当然在每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怎样使计划更合理,切实遵循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同步进行。怎样针对小班幼儿在创造性能力方面欠缺,更有效地启发、引导,并很好地从作品中加以体现。这些方面都有待于在下一阶段的实践过程中去改进、完善。
第二篇:小班撕纸心得体会
2013学年第一学期深湾幼儿园小1班撕纸课程心得体会
我认为小班幼儿都比较喜欢涂鸦和任意撕纸。而撕纸活动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视,认为是在乱撕乱玩,没学到一点实际的东西。其实不然,撕纸活动正好是幼儿年龄特点的表现,这个学期我们老师就抓住这一特点,利用撕纸活动对幼儿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我经过在小班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在撕纸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创造能力。
一、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需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刚开始的几次活动,可以先安排幼儿进行任意地撕纸。因为小班的幼儿有的根本还不会撕,他们撕纸的方法准确的说是“扯”,如果扯的话,纸很难断开,所以老师必须先教他们怎样把纸撕开。通过几次随意撕纸活动后,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撕的方法了,然后老师再从撕长条纸(长方形)入手,先撕面条,为幼儿每人准备一个盆子,把撕下的面条装在盆子里,要求幼儿撕开变长条就可以了。渐渐地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提高要求,不但要撕成长条,还必须粗、细均匀,中间不断开,并进行粘贴,组成漂亮的图案,在进行撕长条纸并进行粘贴的这一阶段目标实施过程中,老师也动脑设计不一样的范例以增加趣味性。如贴太阳、贴彩旗、贴房子、热带鱼等。这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比较贴近。有一次撕纸活动,我们班开展了手工《撕面条》,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刚开始老师先出示实物面条,引导孩子观察:面条是什么样子?轩轩说:“面条是长长的”、旺仔说:“面条是细细的”、楠楠说:“面条是软绵绵的”、希希说:“面条是圆圆的,短短的”。孩子的回答形象生动,学习兴趣浓厚,把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都激发出来了。一个个用小手慢慢的撕,撕的面条又细又长,一盘盘的面条惹人爱,孩子几乎快要流口水,瞧他们争着抢着,吃得那么津津有味、那么开心。看着孩子们那么积极,那么投入,我几乎把这些天的辛苦与劳累都忘记了。这一刻,我只感到当老师的幸福。
幼儿虽然在学习同一技能,但每次内容都不一样,参与的兴趣也高了,相应来说撕纸的方法和能力也逐步掌握。在学会了撕长条纸的基础上,再安排幼儿学撕正方形、三角形,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也比较快,因为老师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活动开展起来就比较顺利。
二、计划:依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根据学期初所制订的计划,老师在活动安排上都根据计划进行。但由于在制定计划时不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所以边实施边进行调整。如把九月和十月改为撕长条纸,十一和十二月撕正方形、三角形;一月份要求撕圆形、半圆形。如发现幼儿掌握的能力还跟不上,可以根据需要将比较难的部分放在下一学期初再进行练习。
三、创造: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 由于撕纸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所以老师有意识地在小班就开始培养,让幼儿有这方面的意识,在撕纸活动中,老师经常鼓励幼儿拼贴和老师范例不一样的作品,一学期来,有部分幼儿已有了这种创造意识,但由于小班孩子小,他们往往会讲但不会做,如在练习撕三角形时,幼儿能说出三角形可以拼出房子、小山、灯等,但真的让他们去拼了,却不知如何下手,我想在下一阶段老师要着重在这方面多指导,让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撕纸活动中充分体现。
四、教学形式:以游戏为主,活动形式多样化 撕纸活动是以技能学习为主,往往比较枯燥,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组织每一次活动时,老师尽量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如撕面条就设计了小动物要过生日了,小朋友准备面条送给他们,总之设法使活动有趣一些,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这样就不单单是为了学习撕纸的技能,在撕纸活动中同时可以掌握一些其它知识。
五、提高:分阶段进行作品展示,幼儿在体会成功的同时技能也得到提高
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最漂亮的、最成功的,老师掌握了这一心理特点后,总是把每一次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并把幼儿的作品进行积累,可以从中了解幼儿每一次的进步和提高。
撕纸这一技能还可以通过家长这一头帮助幼儿练习,老师可及时让家长了解每一间段的培养目标,让家长配合进行指导,使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得更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班内幼儿已对撕纸有了兴趣,大多幼儿已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撕纸了。而且撕纸时能较耐心、细致。当然在每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怎样使计划更合理,切实遵循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同步进行。怎样针对小班幼儿在创造性能力方面欠缺,更有效地启发、引导,并很好地从作品中加以体现。这些方面都有待于在下一阶段的实践过程中去改进、完善。
黎湘 2014、1、15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撕纸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撕纸活动反思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个手工撕纸活动《大萝卜》,教孩子们将红红的、大大的萝卜按轮廓线撕下来,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幼儿学会撕的动作技巧。活动一开始,以猜谜的形式引出,孩子们都很聪明,一下子就能够猜到这种蔬菜就是萝卜,同时可以发现并说出这个手工图片上的萝卜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的,原来是缺了绿绿的叶子,当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这些叶子去哪儿了的时候,大家很好奇的在找,发现就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面前的操作篮里,这一发现让大家都很兴奋,于是我请孩子们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把这些叶子粘到萝卜上时,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在活动中我主要教孩子们怎么撕,说到撕这个词孩子们好象并不了解,我用动作示范的方法让大家知道“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大家跟着空手学一学,同时还跟着学念“撕”这个词。
这个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很安静,总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和节奏,有一些平时比较好动的孩子我发现也特别认真,很专注的在“撕”、贴。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发现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一些好动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看到孩子们今天的表现,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尝试在班里多开展一些手工绘画活动,先试着让孩子们学会在安静的环境里学习,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慢慢得适应了这种环境,也能对目前的班级常规教育有所帮助。
第四篇:小班艺术活动方案撕纸粘贴
小班艺术活动方案撕纸粘贴
小班艺术活动方案撕纸粘贴1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技能,巩固认识三角形。
2、练习使用粘贴材料,掌握粘贴技能。
3、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有齿孔的彩纸、粘贴用具、画纸及彩笔、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索撕纸。
1、请小朋友看看彩纸上有什么呀?
2、针孔把这一张纸分成了两个什么图形?
3、请你们想一个办法把这两个三角形分开。
4、请能力强的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撕的',并演示一下。
5、你们互相看一看手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6、这些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呀?你们看看动画片里的三角形拼成了什么漂亮、好玩的东西来。
二、幼儿观看图片。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图案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如果撕不出圆形来怎么办?
4、请小朋友开始撕纸粘贴,看谁能做出和别人不同的图画来。
三、幼儿撕纸粘贴,提醒幼儿将撕下来的纸放入小盒内,注意桌面地面清洁。
1、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先摆一摆再粘贴。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造性粘贴出和老师、小朋友不同的作品,并添画相关情节,使画面更有内容。
四、展览讲评:
幼儿互评,老师讲评,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小班艺术活动方案撕纸粘贴2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技能,巩固认识三角形。
2、练习使用粘贴材料,掌握粘贴技能。
3、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课件、有齿孔的彩纸、粘贴用具(双面胶或胶水)、画纸及彩笔。
活动过程:
1、幼儿探索撕纸。
①请小朋友看看彩纸上有什么呀?
②针孔把这一张纸分成了两个什么图形?
③请你们想一个办法把这两个三角形分开。
④请能力强的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撕的,并演示一下。
⑤你们互相看一看手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⑥这些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呀?你们看看动画片里的三角形拼成了什么漂亮、好玩的东西来。
2、幼儿观看课件。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图案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③如果撕不出圆形来怎么办?
④请小朋友开始撕纸粘贴,看谁能做出和别人不同的图画来。
3、幼儿撕纸粘贴,提醒幼儿将撕下来的纸放入小盒内,注意桌面地面清洁。
(1)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先摆一摆再粘贴。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造性粘贴出和老。小朋友不同的作品,并添画相关情节,使画面更有内容。
7、展览讲评:幼儿互评,老师讲评,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第五篇:小班艺术活动:撕纸粘贴
小班艺术活动:撕纸粘贴
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技能,巩固认识三角形。
2、练习使用粘贴材料,掌握粘贴技能。
3、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课件、有齿孔的彩纸、粘贴用具(双面胶或胶水)、画纸及彩笔。活动过程:
1、幼儿探索撕纸。
①请小朋友看看彩纸上有什么呀?(针孔)
②针孔把这一张纸分成了两个什么图形?(三角形)③请你们想一个办法把这两个三角形分开。(幼儿练习撕纸)④请能力强的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撕的,并演示一下。(教师小结:先折一下,再沿针孔撕。)⑤你们互相看一看手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⑥这些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呀?(幼儿讨论,发表见解)你们看看动画片里的三角形拼成了什么漂亮、好玩的东西来。
2、幼儿观看课件。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图案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三角形、圆形)③如果撕不出圆形来怎么办?(用彩笔画)
④请小朋友开始撕纸粘贴,看谁能做出和别人不同的图画来。
3、幼儿撕纸粘贴,提醒幼儿将撕下来的纸放入小盒内,注意桌面地面清洁。(1)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先摆一摆再粘贴。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造性粘贴出和老师、小朋友不同的作品,并添画相关情节,使画面更有内容。
7、展览讲评:幼儿互评,老师讲评,表扬有创意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