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里的月亮教学设计和教案说课稿
河里的月亮教学设计和教案说课稿
教学要求: 1.会根据拼音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笔画,能够用生字组词,说完整的话。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亮的可爱美好。教学重难点: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笔画,能够用生字组词
教学要求:
1.会根据拼音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笔画,能够用生字组词,说完整的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亮的可爱美好。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笔画,能够用生字组词,说完整的话。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亮的可爱美好。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根据拼音熟练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两、东、西”3个生字,能用生字组词,说完整的话。
3.感受月亮的美好,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思
1.谈话:同学们,一个月当中,月亮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上弦月-------圆月------下弦月。
2.出示月亮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圆月,弯月各像什么。
3.导入:月亮爱照镜子,每经过河边、湖边,它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看看是胖了还是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河里的月亮》。(板书课题,领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披文入情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配乐朗读,指导学生结合拼音自由读。
2.认读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教师领读。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3)去拼音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全班齐声读课文。
4.出示第一句。
(1)教师领读,学生自读。
(2)教师解释“滚圆”的含义。
(3)出示情境图,启发学生进一步描绘圆月。
5.出示第二句。
(1)指导学生自读,读出既惊又喜的感情。
(2)引导学生分析月亮碎了的原因。
教师归纳:因为鱼儿游过,把平静的水面打破了。
(3)出示月亮在河中波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理解“一块、两块、东晃、西晃”的含义。
(4)齐读第二句。
6.出示第三、四句。
(1)出示河面逐渐平静的画面,让学生描绘河水逐渐平静的过程。
(2)教师领读,指导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简单复述文中月亮的变化过程。(圆------碎-----圆)
8.写字指导。
(1)出示“两、东、西”的笔顺图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笔顺笔画,教师强调撇折和竖弯这两种笔画。
?教师范写生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要求学生用“两、东、西”组词、说句。
三、梳理巩固,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说话练习。
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
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像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求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两、东、西”,评比书写情况。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河里的月亮》,感受到了月亮的可爱美好。你们背诵过哪些有关月亮的儿歌?下节课背诵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背诵课文。
2.掌握笔画横折提,会写“让、会、再、么”4个生字,并能组词说句。
3.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月亮的可爱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要求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两、东、西”。
4.学生交流有关月亮的儿歌。
二、理解课文,披文入情
1.小组合作探究:天上一个月亮,河里一个月亮,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有月亮?
组织学生学儿歌: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小鸟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和我好。”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小姑娘想干什么?小男孩会说些什么? 3.思考:月亮开始是什么样子的?中间有什么变化?最后又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4.背诵课文。
(1)指导小组或同桌间进行分组背诵比赛。(2)指名轮流背诵。(3)全班齐背课文。5.学习生字书写。
(1)学习新笔画横折提。
(2)出示“让”的笔顺图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并强调言字旁的书写。?学生描红,并在田字格中书写。(3)同法教学“会、再、么”。
(4)指导学生用“让、会、再、么”组词说句。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希望学生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月亮的变化,积累有关月亮的知识。板书设计: 8 河里的月亮
月亮
圆------碎-------圆 河水
静------动-------静
第二篇:河里的月亮教学设计
《河里的月亮》教学设计
新安小学河西分校 沈媛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晶、过、碎、要、惊、动、静”8个字,掌握一个新笔画横折提,会认并会写“两、东、西、让、会、再、么”7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滚圆”、“晶亮”、“惊动”、“安静”、“依旧”等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诗歌由静到动再回到静的节奏感。
4、感受水中月亮的形态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教学重点:
1、会认并会写“两、东、西、让、会、再、么”7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诗歌由静到动再回到静的节奏感。教学难点:
1、能正确理解“滚圆”、“晶亮”、“惊动”、“安静” 等词语的意思。
2、感受水中月亮的形态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游戏“猜一猜”: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过渡:天上的月亮挥洒着温和的光芒,照亮着夜晚的万物,可是河里也有一个月亮呢。你们想知道河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也想知道,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著名女作家柯岩写的儿童诗《河里的月亮》。
2、读题。
(1)师板书课题:河里的月亮。
(2)指读课题,强化轻声,里、亮,正音:河里(li)的月亮(liang)(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读词
1、配乐范读,欣赏图片,引入文本情境。
2、自由读文,初步感知文本。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3、默读课文,圈圈画画
要求:数出课文中有几句话、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4、相机出示词语:
滚圆、晶亮、游过、忽然、碎、晃、不要、惊动、安静、待会儿、瞧、依旧
5、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正音。
强调以下生字的读音:
晶(jing)亮 破碎(sui)惊(jing)动 安静(jing)
待会儿(儿化音)么(轻声)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熟读生词
2、分组读文、指读课文
2、这首诗写了什么呢?(水中月亮的变化)
四、教学生字,指导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两、东、西、让、再”4个生字,指名读。
2、具体指导七个字的写法。
(1)“让”字有一个新的笔画(横折提):
书写横折提时,横和竖略短,提轻快。言字旁的点要与折画对齐。
师范写,生书空。(2)“再”字身上很多横:
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再”,让学生明白“再”的三横和横折钩的横分别把中间的一竖平均分成了三等分,并且最后一横最长。
师范写,生书空。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关注学生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第二课时
一、整体导读,情境引入
过渡:当天上的月亮照耀着大地的时候,水里也有(引读:一个月亮),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师手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还认识了一些词语,还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1、出示晶亮、游过、破碎、不要、惊动、安静、瞧一瞧等词语,先自由读词,再指名读词
2、去掉拼音,指名读词
过渡:你们读得可真准确,现在老师相信这首小诗你们也能读得很熟练,谁来读给大家听?
3、指名生读课文
4、师范读课文,相机出示美图,导入新课
二、品读诗歌,领悟意境
(一)精读第一句
相机出示:天上一个月亮,河里一个月亮,滚圆,滚圆,晶亮,晶亮。
1、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读课文,提问:河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师板书:滚圆、晶亮
(1)理解词语“滚圆”
师追问:河里的月亮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呢?方的?还是圆的?
哦,原来它是圆的,那是什么样的圆呢?椭圆的吗?
滚圆?什么样的圆,我们才能称它为“滚圆”呢?(举例各种不同的圆,形象理解)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滚圆”的东西?
出示图片(月亮、西瓜、皮球、肚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形象的物品感受“滚圆”
过渡:通过小朋友的讲述,老师明白了,不仅要圆,而且还要鼓鼓的、很饱满,非常圆,这样的圆我们才能称之为--滚圆(生齐读)。
填词练习:要形容月亮圆,我们除了可以用“滚圆 滚圆”,还可以说“圆滚滚”的月亮,想一想,你们还能用“圆滚滚”说一说其他物品吗?
看图片提示,尝试填空:圆滚滚的()(西瓜、皮球.....)
(2)理解词语“晶亮”
过渡:河里的月亮不仅滚圆滚圆的,而且还是晶亮晶亮的。
预设
师:火眼金睛观察“晶”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三个日
师:三个日,那该是怎样的亮啊?我们来看一看夜晚的星星,晶亮吗?(出示星空图)生:晶亮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晶亮的? 生:晶亮的星星
师:你还见过晶亮的什么? 生:......刚刚,我们掌握了一个用来形容圆的新词语,圆滚滚,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形容亮的新词语吗?
看图提示,尝试填空:亮晶晶的()(水晶、钻石、星星......)
2、过渡:水里的月亮不但十分的圆润饱满,还非常的晶莹闪亮,课文中的两个词用的非常好(生齐读:滚圆 晶亮)
3、生自由朗读第一句话,感悟水里月亮的圆和亮。
4、指名配乐朗读,出示课本插图,师评价:“读得真棒老师都忍不住想去抱一抱河里的月亮了,我们一起来抱一抱好不好?”
5、生齐读
(二)精读第二句
过渡:河里的月亮一直都是滚圆滚圆、晶亮晶亮的吗?男生读读第二句话,女生仔细听。
出示第二句话:一条鱼儿游过,月亮忽然碎啦,一块,两块,东晃,西晃。
1、男生读文,女生回答,教师引读
预设:师:发生了什么事?(师手指课文)一条鱼儿? 女生:一条鱼儿游过,月亮忽然碎啦。
2、滚圆的月亮怎么一下子就碎了,你觉得奇怪吗?(指名回答)老师也感到很惊讶,谁能 惊讶得读一读?:
指名读:一条鱼儿游过,月亮忽然碎啦
小组赛读
2、理解“碎”字:
(1)河里的月亮变成什么样了?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碎)
(2)月亮“碎”成什么样儿了?
(一块 两块,东晃 西晃)
(3)出示“碎”字篆文,你发现碎字左边有什么?(石)
出示碎石图,碎字本来就是指一块完整的大石头碎成了很多小石块,仔细数一数,你能数清这儿有几块小石头吗?那月亮只碎成了一块两块吗?还可能碎成三块(引生说四块、五块、无数块)那它只东晃西晃了两下吗?
3、自己读一读,演一演,破碎的月亮在不停地晃动
4、指生表演读
5、生齐读
(三)精读第三、四句
过渡:河里的月亮一直在晃动吗?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1、出示句子:啊,不要惊动它,让它安静一下。
女生读文,男生回答,师引读
(1)它指谁?(月亮)
(2)我们为什么要让月亮安静一会儿?
师总结:要耐心地等待河水恢复平静,月亮才能再次变得滚圆滚圆的。小声点,不要打搅它,谁来轻轻地读一读?
(3)指生读
(4)齐读
2、出示句子:待会儿你再来瞧,它依旧是那么滚圆,滚圆,晶亮,晶亮。
(1)教师范读
(2)理解“待会儿”:待会儿就是要让我们怎样?
生回答:再等待一下。
3、随文识字“会”:那我们再多等一会儿,学学课文中的“会”字
(1)找朋友,“会”字组词
(2)观察一下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人在云上飞)
(3)怎样写好“会”字?生说,师总结:“人字头,像把伞,上下撇头对对齐”(4)师范写,生书空
(5)生描红仿写,作品展示,生互评
4、理解词语“依旧”:瞧,水里的月亮变得又和刚开始一样了,它还是那样--滚圆,滚圆,晶亮,晶亮。为了证明水里的月亮确实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滚圆、晶亮,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生齐读:依旧)。
5、水里的月亮安静下来啦,它再次变得滚圆滚圆、晶亮晶亮,依旧和原来一样,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生齐读第四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读出学生自己的感受。
2、指名配乐读文
3、出示提示性的图片,齐背课文
4、齐读《古朗月行》、《静夜思》
四、写字有方,教学“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向家长说一说“河里的月亮”
六、板书设计
8、河里的月亮 滚圆、晶亮
↓ 碎、晃 ↓
滚圆、晶亮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河里的月亮》教学设计(最终版)
一年级语文《河里的月亮》教学设计
1.会根据拼音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笔画,能够用生字组词,说完整的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亮的可爱美好。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笔画,能够用生字组词,说完整的话。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亮的可爱美好。
两课时
1.会根据拼音熟练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两、东、西”3个生字,能用生字组词,说完整的话。
3.感受月亮的美好,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1.谈话:同学们,一个月当中,月亮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上弦月-------圆月------下弦月。
2.出示月亮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圆月,弯月各像什么。
3.导入:月亮爱照镜子,每经过河边、湖边,它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看看是胖了还是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河里的月亮》。(板书课题,领读课题)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配乐朗读,指导学生结合拼音自由读。
2.认读生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教师领读。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3)去拼音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全班齐声读课文。
4.出示第一句。
(1)教师领读,学生自读。
(2)教师解释“滚圆”的含义。
(3)出示情境图,启发学生进一步描绘圆月。
5.出示第二句。
(1)指导学生自读,读出既惊又喜的感情。
(2)引导学生分析月亮碎了的原因。
教师归纳:因为鱼儿游过,把平静的水面打破了。
(3)出示月亮在河中波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理解“一块、两块、东晃、西晃”的含义。
(4)齐读第二句。
6.出示第三、四句。
(1)出示河面逐渐平静的画面,让学生描绘河水逐渐平静的过程。
(2)教师领读,指导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简单复述文中月亮的变化过程。(圆------碎-----圆)
8.写字指导。
(1)出示“两、东、西”的笔顺图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笔顺笔画,教师强调撇折和竖弯这两种笔画。
?教师范写生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要求学生用“两、东、西”组词、说句。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说话练习。
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
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像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求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两、东、西”,评比书写情况。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河里的月亮》,感受到了月亮的可爱美好。你们背诵过哪些有关月亮的儿歌?下节课背诵给同学们听。
1.能背诵课文。
2.掌握笔画横折提,会写“让、会、再、么”4个生字,并能组词说句。
3.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月亮的可爱美好。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要求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两、东、西”。
4.学生交流有关月亮的儿歌。
1.小组合作探究:天上一个月亮,河里一个月亮,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有月亮?
组织学生学儿歌: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小鸟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和我好。”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小姑娘想干什么?小男孩会说些什么?
3.思考:月亮开始是什么样子的?中间有什么变化?最后又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4.背诵课文。
(1)指导小组或同桌间进行分组背诵比赛。
(2)指名轮流背诵。
(3)全班齐背课文。
5.学习生字书写。
(1)学习新笔画横折提。
(2)出示“让”的笔顺图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示范,并强调言字旁的书写。
?学生描红,并在田字格中书写。
(3)同法教学“会、再、么”。
(4)指导学生用“让、会、再、么”组词说句。
教师小结:希望学生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月亮的变化,积累有关月亮的知识。
河里的月亮
月亮 圆------碎-------圆
河水 静------动-------静
第四篇:《月亮和云彩》第二课时说课稿教学设计
《月亮和云彩》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亮和云彩》是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新课文。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的时候,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第二—四自然段主要写张大勇和李小文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李小文用恰当的方法证明了云彩比月亮跑得快,表现了李小文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课文叙事简洁,充满童真童趣。
二、说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本课生字词,知道课文内容。
3、知道遇到问题要多角度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培养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说学习重点和难点
知道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
四、说教具准备
字卡。
五、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一起读课题——月亮和云彩。
【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课题。】
2、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2)听写生字
【采用开“开火车”游戏,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同时也检查了他们对于生字的结构、组词以及对偏旁的掌握情况,这个游戏范围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另外采用“口头填空”的游戏复习了第一自然段内容,巩固所学。然后质疑:到底是月亮跑得快还是云彩跑得快?引出今天所学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当大家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时,张大勇和李小文分别是怎么说的?请小朋友读读第二、第三自然段。
2、请用直线把张大勇说的话画出来,用波浪线把李小文说的话画出来。
3、交流
(1)张大勇说什么?(月亮在云彩里跑得真快!)映示句子
①他是怎么认为的啊?(他认为是月亮在跑,而且跑得很快。)
②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表示“很快”的意思?(真快)两个字加点
对了,你回答得真好!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也用了一个带有“真”的词语,是哪个?(真好)你的小耳朵真灵!那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吗?(因为他回答对了问题,老师在表扬他呢!)(恩,老师在表扬他,赞美他呢!)
③张大勇为什么也用上了“真快”,他在赞美什么呢?(赞美月亮跑得快)
所以我们一起看“真快”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那让我们一起像张大勇一样来赞美一下月亮吧!齐读,指名读,再齐读。
【用以悟促读、以读促悟的方法,用学生理解的语言,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真快”的意思,明白用上“真”字是在表示对某样事物的赞美,学生
自然能明白丁大勇赞美的是月亮跑得快。理解了意思,指导好了朗读。】
(2)张大勇夸月亮跑得快,那李小文又是怎么说的呢?(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映示句子。
①李小文是怎么认为的?(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②映示句子: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齐读句子)
③是啊!李小文很肯定地认为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是,不是”加点)读的时候要把这两个词语读的重一点,表示语气相当的肯定。听老师来读,好吗?(师范读)
④你们也试着来肯定地读一读李小文的话吧。(生自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李小文十分肯定地认为,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那他用什么方法证实自己的看法的呢?他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3、4句话。
1、李小文是怎么做的?
他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树下,从树杈里看月亮。
现在朗读回答:
(1)谁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树下,从树杈里看月亮?读!
(2)李小文叫谁站在一棵大叔下,从树杈里看月亮?读!
追问:从哪里看啊?(树杈里)
【采用朗读回答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读通了句子,读好了句子,更让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一举两得。】
2、从树杈里看出去,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呢?请你们再读读第4句话。(生自读)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齐读全文。
(三)总结
小朋友,学完课文后,你想对李小文说些什么呢?(李小文,你真聪明,碰到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归纳总结,老师相机板书: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也向李小文学习,平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各种事物,积极开动脑筋,去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的奥秘!好吗?
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吧!(齐读全文)
(四)、巩固复习,识写生字
【采用摘字游戏巩固二类字的识记,采用“换字游戏”巩固一类字,学生印象深刻,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效率提高。】
15月亮和云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本课生字词,知道课文内容。
3、知道遇到问题要多角度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培养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和难点:
知道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
学习具准备
字卡。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一起读课题——月亮和云彩。
2、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听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当大家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时,张大勇和李小文分别是怎么说的?请小朋友读读第二、第三自然段。
2、请用直线把张大勇说的话画出来,用波浪线把李小文说的话画出来。
3、交流
(1)张大勇说什么?(月亮在云彩里跑得真快!)映示句子
①他是怎么认为的啊?(他认为是月亮在跑,而且跑得很快。)
②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表示“很快”的意思?(真快)两个字加点
③张大勇为什么也用上了“真快”,他在赞美什么呢?(赞美月亮跑得快)
所以我们一起看“真快”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那让我们一起像张大勇一样来赞美一下月亮吧!齐读,指名读,再齐读。
(2)张大勇夸月亮跑得快,那李小文又是怎么说的呢?(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映示句子。
①李小文是怎么认为的?(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②映示句子: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齐读句子)
③是啊!李小文很肯定地认为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是,不是”加点)读的时候要把这两个词语读的重一点,表示语气相当的肯定。听老师来读,好吗?(师范读)
④你们也试着来肯定地读一读李小文的话吧。(生自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李小文十分笃定地认为,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那他用什么方法证实自己的看法的呢?他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3、4句话。
1、李小文是怎么做的?
他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树下,从树杈里看月亮。
现在朗读回答:
(1)谁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树下看月亮?读!
(2)李小文叫谁站在一棵大叔下看月亮?读!
追问:从哪里看啊?(树杈里)
2、从树杈里看出去,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呢?请你们再读读第4句话。(生自读)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齐读全文。
三、总结
小朋友,学完课文后,你想对李小文说些什么呢?(李小文,你真聪明,碰到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归纳总结,老师相机板书: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也向李小文学习,平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各种事物,积极开动脑筋,去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的奥秘!好吗?
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吧!(齐读全文)
四、巩固复习,写生字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河里的月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河里的月亮》教案
(一)一、开门见山,进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的文章。(板书:金色的脚印)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的作者叫(椋鸠十)。大家对作者有什么了解吗?(学生汇报)
3、师补充:他是一位专门写动物的作家,他写了很多有名的关于动物的文章。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了课文,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写的角色有几个吗?(板书:角色 老狐狸 小狐狸 正太郎)
2、(出示阅读提示)“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交流读后的感受。
3、围绕学习提示,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写什么事情?同桌交流,取几个小标题。
4、汇报初读情况。
(1)两名同学上台板演。
(2)师小结: 大家写的是不是都是这几件事情呢?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这几件事情。(指着学生的板书一一说)
(3)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提示概括的技巧)
(4)师小结学习这样的长课文的方法。
三、讨论交流,细细品读
1.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随机出示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问: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的?
⑵师小结:这些叠词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凄凉、孤独的环境,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板书:环境)就是这种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小狐狸当时的孤独无助、凄凉。
⑶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把那种孤独、凄凉的感觉读出来。
2.从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的四件事情中,选择其中一件细细品读。
要求:边读边做批注,说说自己从这段文字中感悟到了什么?
⑴学生汇报:我选择的是„„,我从这里感悟到„„
⑵老师指导品读,如:从哪些词语中,能给你特别的感受。(四个场景一一品读)
从“做窝”这件事情的引导学习中,点出对比的手法的运用。(板书:对比)
⑶品读后,引导修改小标题。(如:舍命引狗 冒险做窝 „„)
⑷师小结取小标题的技巧:简洁、能够表现出老狐狸当时的一种情感。
3.体会、品读人与动物的情感。
⑴承上启下:这四件事情深深地打动了正太郎,也打动了我们。除了这四件事情,课文中还有哪些事情让我们特别感动的呢?
⑵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引导品读关键词句。(如:正太郎给老狐狸送食物、老狐狸救正太郎)
4.总结老狐狸、小狐狸、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完成板书。
老狐狸
救↙ 帮助↖↘救
小狐狸 ← 正太郎
救
5.品读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
⑴学生齐读这3个自然段中的前两段,思考:事情到这里,应该结束了,狐狸一家团聚了,很喜庆的场面,但是课文最后还留了一段,为什么?
⑵齐读“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问:读了这段话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呢?
⑶ 出示第二自然段,师生对比朗读。
从对比朗读中,你感受到什么呢?你觉得这样一段话在这里有没有必要加呢?
⑷师小结:这里的金色光芒象征了狐狸一家又开始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也象征了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板书:象征)
同时,这个“金色的光芒”又和课文题目“金色的脚印”相呼应,又起到点题的作用。(板书:呼应 点题)
⑸再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四、总结中心思想,领悟学习方法。
⑴“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它们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⑵学习方法:我们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重点抓住文中有些什么角色?主要的事件有哪些?文中的环境跟角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对比、象征、呼应等手法的运用,那样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作业:课外练笔(二选一)
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
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脚印》教案(二)
教学理念 《金色的脚印》(人教版第10册)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蒙古自治区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过程
师:(出示狐狸教学挂图)同学们,你们看图画上是什么动物?你们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地)狐狸。(摇头表示)不喜欢。
师:(装作满脸疑惑地)为什么?
生:狐狸太狡猾了,我恨它还来不及呢!
生:大家都知道“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吧,就是讲狐狸很狡猾,依仗老虎来欺压别的动物。
生:狐狸还经常叼走农家养的鸡,太可恶了。
师:(点头默认)是啊,狐狸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不太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金色的脚印》一课,请大家猜一猜课文可能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有什么话要说呢?
(学生聚精会神地读课文,看得出被课文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生:我知道了,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救一只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回去的小狐狸。
生:两只老狐狸为救出小狐狸,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这种生死与共的亲情,挺让人感动的。
生: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蛮有人情味的。
生:(举手补充)正太郎不仅给藏在地板下的两只老狐狸投送食物,还从邻居家要回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树林中。
师:(示意鼓掌)你们爱动脑筋,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先在课文中做上记号,然后再提出来。
生:两只老狐狸为了怕自己的孩子挨饿致死,就叼来鸡给小狐狸吃,以保全自己孩子的性命,它们这样做是不是太残忍了。
生:课文中描写了老狐狸为救小狐狸的危险经历,难道它们就不担心被秋田狗咬死或被正太郎捉住吗?
生:狐狸生性多疑,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得到狐狸的救助?
生:他为什么放了小狐狸?要是真心爱护它,不放不行吗?
生: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
生:„„
师:(投去赞赏的目光)大家真是善于动脑,提出了这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学生在小组里兴致勃勃地讨论上面的问题,教师参与讨论。)
生:(站起来,挠头)老师,我们小组同学在讨论问题时,遇到了难题: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
师:看来,这位同学说出了大家讨论时遇到的同样的难题,是不是这样的?
生:(异口同声地)是。
师:(提醒学生)请大家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生:(一部分学生难为情地)老师,我们还是难以理解呀。
师:(抓住时机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大家可曾学过以“金色的XX”为题目的课文?“金色”是什么意思?该题目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恍然大悟地)“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的、有意义的或值得纪念的东西。
生:(深情地)小狐狸一家虽然是动物,但它们也像人一样,它们的生命同样珍贵,那回归山林的脚印正是珍惜生命的象征,这脚印中,饱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它是金色的。
生:小狐狸一家能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和家团聚,回到树林自己的家中去,这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脚印”来赞美这件事。
生:(高兴地)“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细想一下,它却有更深刻的含义:在这“金色的脚印”中,体现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
生:(主动地站起来)我对狐狸有了新的认识:狐狸生性狡猾多疑是为了生存,只要人类友好地对待它们,它们也会对人类友善的。
生:老师,假若你是正太郎的爸爸,当你发现你的儿子正太郎偷偷为藏在地板下的老狐狸投放食物,你是怎样看待他这种举动的?会不会狠狠教训他一顿呢?
师:不会的。大家想一想,狐狸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善待生命。狐狸为救自己的孩子藏在地板下,这种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多么令人感动。
生:假若我遇到像正太郎这样的事,我会像正太郎那样好好照顾狐狸一家,然后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园。
生:老狐狸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它们该多着急呀!我会马上带着小狐狸把它放回树林中,让它们一家团聚。
师:(赞赏地)同学们说得真好!
生:(有感情地朗读)“迎着耀眼的阳光,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师:(意味深长地)“金色的脚印”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祟高情感的赞美。请同学们用你们的爱心去关爱动物,创造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而留下“金色的脚印”„„
教学反思
1.要把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案例中以“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领悟作者意图的解读效果,而且赢得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2.“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是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晰,互相启迪,共同提高。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