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摘 要:从教学案例出发,将德育渗透与高中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探讨不同课型中的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造成积极的
影响。
关键词:德育渗透;教学案例;课堂;案例描述
一、案例背景
德育,顾名思义,情感道德教育,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学校的教育中,德育的开展和推进不可能孤立存在,也不可能只依赖于某一学科的课程来完成。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说过:“不应该把德育作为一个课程,成为无休止的说教,而应该使之与所有课程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德育应该与每一个课程密切相关,应该渗透到每一个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在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对学生造成积极影响的教育。那么,高中英语的课堂自然也是要将德育渗透其中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英语课程的五个基本理念,其中之一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具体地说,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这一理念与德育渗透到课堂是不谋而合的。本文将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的教学案例,探讨四种课型中的德育渗透是如何开展的。
二、案例描述
1.英语阅读课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英语“课本中的阅读素材大多经过精心挑选,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正是达成和实现英语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德育渗透课堂的重要依托。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应当“将思想教育融于各种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身残志坚”是选修7第一单元Living well的主题,精读课文Marty’s story是由残疾人马蒂?菲尔丁自述的故事。一种至今还无法认识的肌肉疾病使他身心备受摧残,但痛苦并未将他打倒,反而成为一种磨炼,帮助他变得更坚强,并对人生重新定位,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阅读了解马蒂的疾病给生活带来的困难以及他克服困难后能做到的事;之后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三个问题: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Marty is?What can other people do to help Marty and others like him live a good life?How would your life change if you were to develop a muscle disease like Marty’s?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被马蒂的顽强和乐观所打动,体会他的座右铭“Live one day at a time”的意义,学习他以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在讨论中学生换位思考,更能体会残疾人的不易以及他们要获得成功所付出的加倍艰辛,从而提高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意识,尊重残疾人的努力和成果。
2.英语词汇课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词汇课关注的是一个单元中、一篇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在上课过程中,除了用造句、翻译等手段来加强词汇运用外,按照一定的情境,把所学的词汇贯穿于具有德育内涵的语篇中,不仅起到了巩固词汇学习的作用,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这里再以Marty’s story为例。在词汇课上,笔者就在所有词汇的学习之后,增加了一个复习巩固的环节,改编了以下与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有关的语篇。
Sang Lan was once a well-known Chinese gymnastic athlete,who always wore a smile.Fifteen years ago,she was badly hurt in a world competition.The doctors examined her over and over again,but she still couldn’t stand on her own feet.In other words(换句话说),she could never walk any more.However,instead of sitting around feeling sorry for herself(闲坐着顾影自怜),she soon began to receive treatment in hospitals.At first,she felt clumsy(笨拙的)in walking around.She would get out of breath(上气不接下气)after a short period of treatment.This made her annoyed(颇为生气的).But soon,she adapted to(适应)the treatment,thus she felt a bit better at a time(一次,每次).Gradually,beautiful smile has been found again on her face.All in all(总而言之),I firmly believe: she will always keep on smiling and live as rich and full a life as we do(和我们一样丰富而充实的生活).I also believe that in many ways(在很多方面)she can do better than us.这个语篇通过课文中重要词汇的呈现把桑兰意志顽强和勇于奋斗的精神展示在我们面前,学生能得到很大的鼓舞,激励自己学习桑兰那种即使身处困境仍能面带微笑、勇敢去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这样看来,“词汇教学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3.英语语法课中的德育渗透
语法课是每个单元围绕一种具体的语法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因而,语法课要渗透德育,可以结合语法形式的呈现。如:选修8第四单元Pygmalion的语法形式是过去分词作状语。笔者就以一个小段落进行课堂导入。这个段落是对第四单元中学生所学习的关于Pygmalion故事的一个总结,算是对之前内容的回顾,并借由这个回顾引入了包含过去分词作状语的句子。Eliza,a flower girl,came across an expert in phonetics Higgins.Convinced that the quality of a person’s English decides his/her position in society,Higgins looked down upon Eliza as soon as she opened her mouth.However,attracted by the bet with Pickering,he decided to teach poor Eliza good English so as to prove that he was the greatest teacher alive.Once educated properly,Eliza changed completely.Passed off as a rich lady,she behaved well and was accepted as a member of the upper class at an ambassador’s party.乍看之下,这个段落与德育渗透似乎搭不上边,但紧接着,笔者做出了以下的归纳:A person’s remarks and behavior can be influenced by his or her social status and environment,but with great efforts he or she will change completely and start a new life.Though faced with something difficult,you should be determined and brave to change your present situation and seize every opportunity to improve yourself.At last,your efforts will pay off.过去分词作状语的语法形式一再出现,学生对这种语法结构有了很清晰的印象,也再次体悟了本单元的德育主题:学生要有决心和勇气改变自己的现状,寻求机遇,不断提升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追求不断的进步。
4.英语写作课中的德育渗透
写作都是有主题的。写作课的德育渗透势必得从主题入手。“以主题教育的形式,提升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情感态度。把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会在主题体验中,更容易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笔者在参考了2010年福建高考卷的书面表达题及对教材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改编之后将选修6第四单元Global warming的写作课做如下设计。
假设你是李华,福建省某高中学生,2012年12月参加2012
多哈气候变化大会有关全球变暖的讨论活动。请你以参访代表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中的要点,用英文写一篇发言稿。
这个写作任务以全球变暖这个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学生在完成时可以参考使用教材中所学的与这一话题相关的内容,并且思考全球变暖的现状及其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
高中英语课堂的德育渗透都是基于一定的主题和情境进行的,在不同的课型中能以不同的形式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娓娓道来,而不会沦为简单的说教,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却又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体验的尝试[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12).[2]吴海鹰.精心创设情境 优化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9).(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第二篇:英语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东都镇中心小学16-17下教育叙事 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的任务。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不同的环境会造就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环境决定着人们情感的主流。情境教育有着强烈的感化作用,将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显著的效果。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情境,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例如我的课堂亲切礼貌,每当上课铃声响,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亲切的和学生打招呼:Good morning/afternoon!Glad to meet you!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 ”;请学生帮忙时“Excuse me”;学生帮了我或回答时,不忘对他说“Thank you”;学生回答正确时别忘了“Good”、“Great”或“Super”;学生不会回答时用“Don’t worry”来鼓励;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有时教师不小心碰掉了学生的东西,主动对学生说Sorry,并帮学生捡起。做练习时会主动问学生:What can I do for you? 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主动的将这些语言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平时见到老师或同学主动说: Good morning/afternoon!Glad to meet you!放学回家时,他们主动与老师或同学打招呼:Good bye!See you tomorrow!同学有困难时,会主动说:Can I help you? 事实证明,教师这种温文尔雅,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们运用这些语言亲切自然,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懂得了文明礼貌,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真可谓“育德”细无声。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新版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很多学习内容如:家庭、旅游、购物、饮食、环保、人际交往等都渗透了很浓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环保意识、文明礼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在品德上也得到良好熏陶。
例如,在三年级阶段“Good morning!”“How are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是学生学习最初接触的内容。这些礼貌用语,都含有德育因素,因此应把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友爱,友好礼貌的思想感情纳入该课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在教授国家时,将“PRC”大大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PRC”冉冉升起在世界之巅,是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呀,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中国国旗,说道:“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we love our motherland。”短短几句话和几个具体形象演示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敏锐捕捉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教学的规律。这样,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成为富含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多种活动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在热身活动、新内容的呈现、教读、操练以及复习巩固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创设恰当的德育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
1、组织学生合作。
在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group work、pair work、discussion等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学会与别人合作。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如我在教学PEP2 Recycle 1的Let’s act部分,巩固对话环节时,采用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三生分饰对话中的3个角色,其余一生担任导演,全权督导“演员”的表演。最后进行全班大汇演,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大组赢得10分。(平时每节课小组都有加减分记录)。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谁说错了及时指正,不会说了虚心请教,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排练着。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完善着自己,强烈的集体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2、创设情境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景,在模拟的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例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四、找准机会,适时适当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歌曲Father and Mother时,发现学生唱得感情丰富,唱得非常投入,便即时让学生说说句子
love
。学生对此反应积极,争先恐后地说“I love my mother.I love my teacher.Grandpa and grandma love me.I love China·····”,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句子,使全班都沉浸在爱的海洋里。为了把这种爱的基调推向高潮,我最后让学生选择刚才的句型,按照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旋律进行哼唱。
课堂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是由教师“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引导和启发下“悟”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正面的思想教育,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实践表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很好,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通过 “随风潜入夜”般的渗透,“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地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品德。
岳光霞 2017、2
第三篇:英语课堂德育渗透
英语课堂德育渗透之我见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课堂既是播种文化种子的土壤,又是灌溉心灵之花的苗圃。因此,为人师者不仅要授业解惑,也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有人认为,教英语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听说读写,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与其他学科一样,英语学科也担负着德育教育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不可忽视的任务。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使外语教育和德育互相促进。本人认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捕捉教学中的德育契机,创设情境,把德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教育之中。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凭空而谈,必须以一定的情境为载体,而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就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渗透着德育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各种形式,向学生灌注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品德,使他们的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比如,NSEFC 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这一课,通过一个古希腊人和奥运志愿者的对话,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举办奥运会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It’s a great responsibility but also a great honor to be chosen.”联想到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就能够极大地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统一整体,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唤起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如BOOK 1 Unit 1 using language 中的两封信教会了学生应如何与周围的同学、朋友相处;BOOK 6 Unit 3 A Healthy Life 鼓励青少年要养成健康的个人生活习惯。这些素材涵盖了社会、科学、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教师若能够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适时地向学生点明教材中蕴涵的教育意义,有意识地把德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就能达到智育和德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新教材每单元最后还会出现一些格言和名人的语录,如 “A man who fears suffering is already suffering from what he fears.”“Neither a wise man nor a brave man lies down on the tracks of history to wait for the train of the future to run over him.”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都有激励作用,而很多老师由于赶进度,往往忽略了这一部分对考试没什么用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花费一点点时间来向学生点明其中的寓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契机,找到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德育素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德育渗透的时机,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比如NSEFC BOOK 3 Unit 1是关于世界各地的节日的介绍,在warming up这一环节中学生可能会列举出“父亲节”和“母亲节”,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两个节日分别在哪一天,在这两个节日里你为你的父母做过什么,很多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这时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要忘记父母为你付出的辛劳,记住他们的节日,等下一个“父亲节”或“母亲节”时,为他们做点什么,平时要孝敬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的心。BOOK 2 Unit 3 讲的是电脑的有关知识,当问到What can you do with computers? 时,很多学生会讲到在网上看电影、聊天、打游戏,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地提出娱乐应适度,不要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要有一颗好学之心。再如BOOK 1 Unit 4 Earthquakes 讲的是唐山大地震,教师可以结合不久前的汶川大地震,向学生展示一些灾区的图片,讲述发生在那里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灾区人民的艰难,教育学生要有一颗怜悯之心,为灾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我们在课堂中抓住每个这样的机会,有意识地强化德育,一定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讲究技巧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来说,单纯的说教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使德育融于教学过程中,要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些方法和策略。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创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在上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flash,画面中森林被破坏,动物遭到杀戮,无处栖身,背景音乐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地球》。学生立刻被震撼了。接下来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If we keep killing wildlife and destroying environment,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human race? 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许多学生在课堂上陈述了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观点。接下来我又提出一个问题:As a student, 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既锻炼了英语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达到寓德于教的目的。很多时候教师不需要刻意去雕凿,只需要巧妙地引导,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或辩论,自己寻找答案,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甚至是自我教育。
总之,德育是现代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地方,但不容质疑的是,有意识地把德育融于智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拥有高尚的人格。这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
库尔勒市第二小学
叶 明 霞
学 段:小 学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库尔勒市第二小学 叶明霞
关键词:小学 英语课堂 德育 渗透
内容摘要: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的培养则渗透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确保培养学生积极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团结合作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这些对于学生全面健康发的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深如钻研教材,渗透德育。
三、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渗透德育。
四、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渗透德育。
五、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不断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和频繁,21世纪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世界,掌握一门外语是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必备条件。所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外语。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的培养则渗透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确保培养学生积极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团结合作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 信心,这些对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也是我们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谈一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育目的,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 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实行民主的教师;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是那些专制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俯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在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要相信,师生之间是心相通、情相连的,学生的心灵永远教师敞开着。如:我常常会利用大课间的时间与学生一起玩跳绳、比赛踢毽子等等,这时,你会发现学生们特别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慢慢地,他们会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主动地与你打招呼,和你谈心,滔滔不绝,师生关系在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无所不谈的知己,这样,他们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的课堂。所以,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密、友好的感情双向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教育效果。
二、深如钻研教材,渗透德育。
教材是德育渗透的载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依托教材挖掘德育因素,这就必需要深入地挖掘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找到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然地渗透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大多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所以,教材中的德育目标一般也显而易见,例如:在我们学习外研社新标准(三起)第二册Module 3 Playground这一模块时,不仅要求学生熟练运用I like„„及I don’t like „„来谈论Panpan喜欢和不喜欢的运动,而且需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们能够从此热 爱体育运动,锻炼强健的体魄。再如Module2 Zoo这一模块教授中,主要通过所学语言能够说出动物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形态,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小朋友饲养动物、关爱动物的相关信息,从而让学生自觉地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这样就通过依据教材的语言知识内容的传授,很自然地转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三、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渗透德育。
新《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我认为在设计教案时,不仅明确的要体现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而且要明确的体现出情感态度目标,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从而把知识与思想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针对小学生具有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的特点,我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常常运用pair work、group work以及PK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在学习数字时,我将学生按左右分成两组,一组报单数,另一组报双数,在我说一个数(如“二十七”)后,某一组中的27号学生应首先站起来用英语说“twenty-seven”另一组中其后面一号(28号)的学生要紧接着站起来,用英语说“twenty-eight”,不能迅速站起来或是说错了的要扣分,最后扣分最少的组为优胜。再如常用到的传话游戏、分小组拼词组句等等很多,这样,我们不仅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了巩固和练习,而且使学生增强了团结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渐学会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会了竞争,也学会了合作,他们做事认真,责任心强,他们团结向上,积极热情。
四、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渗透德育。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人们运用英语进行交往和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等,必须依赖听、说、读、写,它们是重要的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活动,要密切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相结合,要使他们在语言技能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 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学会学习。小学阶段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适当读写。要把“听”放在首位。要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回家要做到每天必听英语录音,培养听力。经常看英文电影等。在听的基础上说,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要养成大胆讲英语的习惯,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书写规范整齐的习惯,运用语言交际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等。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渗透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热身活动、新内容的呈现、教读、操练以及复习巩固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德育目的贯穿于全过程。不同的环境会造就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环境决定着人们的情感内容。情境教育有着强烈的感化作用,将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资料、投影、录音等手段,创造感情激荡,妙趣横生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情感体验,促进道德情感的形成。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将德育渗透自然地融入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要善于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通过继续努力实践和探索,更好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健康发展。
第五篇: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定稿)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合理运用,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适时、恰当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一、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
二、善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1、寓品德教育于各种任务型活动之中新教材英语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组织各种游戏、比赛,渗透德育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各种游戏和比赛。这时如能适时进行品德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把握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契机
教材中固然有许多教育因素,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效果可能更佳。比如英语课课前五分钟,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要是充分利用好,就等于每天都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能使每天的五分钟变成学生感兴趣甚至充满期待的时间呢?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都挺爱表演,于是便想到了“英语才艺表演”。这个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还能适时渗透德育,一举三得。学生查找各种各样的英语节目,准备自己最拿手的才艺,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人表演,形式多样,有唱英语歌的,声情并茂;有说英语绕口令的,舌头都不打结;有组织同学们做游戏的,引得全班兴趣盎然;有让同学猜谜的,有教同学们学谚语、俚语、名人名言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接受了品德教育。在欣赏歌曲、诗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尊重他人,有利于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学习谚语、名人名言等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四、英语德育渗透的思考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德育一直是笔者最为重视的一个内容。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有科学知识的文化人,而应该是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要想使德育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就要求教师本人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扎实的文化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教师还得坚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刻苦钻研教材教法,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自我,以期走得更稳、更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