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课堂练习题

时间:2019-05-15 06:0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送元二使安西》课堂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送元二使安西》课堂练习题》。

第一篇:《送元二使安西》课堂练习题

第四单元古诗诵读 送元二使安西

一、给带点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用“ —— ”画出。

渭城朝(zhāo cháo)雨浥(①湿润 ②坑洼地)轻尘(chén chéng), ...客舍(shě shè)青青柳色新(①柳树长出的嫩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劝君(①君子 ②指元二)更(gēng gèng)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二、读一读,填一填。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诗交代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时间:,送别时的环境:,这样的环境烘托出朋友之间的。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的意思是,表明酒已经,诗人与朋友的 全在这一杯杯酒中。

三、在离别之际,诗人与好朋友元二会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第二篇:《送元二使安西》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送元二使安西

一、给带点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用“

——

”画出。

渭城朝(zhāo

cháo)雨浥(①湿润

②坑洼地)轻尘(chén

chéng),客舍(shě

shè)青青柳色新(①柳树长出的嫩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劝君(①君子

②指元二)更(gēng

gèng)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二、读一读,填一填。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诗交代了送别的地点:

渭城,送别的时间:

清晨/早晨,送别时的环境:朝雨浥轻尘,青青柳色新/微雨打湿了地面的尘土,青青的柳树长出的嫩叶格外清新,这样的环境烘托出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依依惜别之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的意思是

再喝完,表明酒已经

喝完,诗人与朋友的友谊

全在这一杯杯酒中。

3.这是一首王维送别友人的诗,还有哪些诗歌也是送别诗呢?写上两句:(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在离别之际,诗人与好朋友元二会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老朋友前路漫漫一定要珍重,请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此题结合诗歌内容理解,想象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第三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一地烟凉,不诉离殇之《送元二使安西》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沙洋县马良小学的老师——刘婷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地烟凉,不诉离殇之《送元二使安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重难点——说教学流程——板书”这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说教材

第六单元是一组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的文章。这组文章的主旨力在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年段义务教育的要求,我认为古诗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走进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探索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感悟,接受情感的熏陶或思维的启迪,积累优美的诗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了这首诗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技能目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想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情感目标: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感悟。”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诵读法进行教学。通过范读、领读、讲读、指名读、离开文本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以期达到:意,在读中明;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教学目标,在读中完成。

只有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才能够在接受情感熏陶的同时,品味诗歌丰富的语言,于是我把想象意境,体会诗句情意作为文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以上目标具体落实在以下教学流程中。“释题-读诗-解诗意-悟诗情—唱诗—拓诗”

(一)释题,知背景

古诗所涵盖的内容很广,加之古诗与学生的现代生活存在年代的距离,所以教学古诗前师生共同交流诗人的简介、创作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更好地走进诗中的情感世界。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首先写一个“别”字,让学生组词,在学生组的“送别、离别”的词语中,让学生畅谈当时的心情,继而引出音乐《送别》。在哀伤的音乐声中引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此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通过组词说心情、音乐渲染将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拉进文本,接着我会让学生读诗题。从读中悟事,明白是谁送谁,要送到哪里去。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就学生的回答顺势了解“王维”的相关资料、“王维”与“元二”的关系,以及“元二”所要出使的地方。

(二)初读,悟诗境

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古诗词的诵读,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在这个环节中,我将指导学生把“读”放在首位,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初读,读正确,读流利。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学路建议一来完成读。

弄清楚诗歌的正确读音之后再教给学生“平长仄短吟古诗”的方法熟读古诗,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读出韵味,在平仄的音律中,预留下情感的密码。

(三)细读,解诗意

在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我会出示学路建议二,让学生在学路建议二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汇报完成这一任务。

(四)精读,悟诗情

多情自古伤别离,那么诗人王维究竟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我从如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1、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

先让学生读诗找出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学生自读古诗后得出:

(1)、元二的名字叫起来非常亲昵。(2)、“故人”就是是好朋友。

(3)、“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酒,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

(4)、“尽”说明两人喝酒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

此时我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这酒,引导学生品悟“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我首先出示含酒的诗句,给学生的思维以导向。“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知己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回答:这是一杯离别的酒,伤感的酒,无奈的酒,祝福的酒。然后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反复地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这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体会到了诗句深层蕴涵的真挚情谊。学生每复读一次,感情也随之澎湃。

2、从渭城的景色感受离别之情

这个环节我请学生再读读整首诗,找出元二和王维看到哪了些景物,使得离别的愁绪更浓?学生答出(1)、雨,似乎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2)柳,表示挽留之意。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我又采取了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3、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我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明确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了解了两地的距离大概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这是地域上的距离带来的离别感伤。不仅如此,我还通过灯片让学生感受两地的地域环境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由此,我第三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的这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也包含着对远行者的深情体贴和真挚的祝愿。

在整个悟诗情的环节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尤其是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可谓一唱三叹,引领学生完全感受了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

(五)唱诗,表诗情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诗的灵魂,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情感共鸣,仅有读是不够的。在高声朗诵之后,又通过吟唱的方式,引领学生进一步入诗境、悟诗心、品诗味。因此,情到深处,我将告诉学生王维的这首诗虽然写的是1200年前朋友之间的普通送别,却饱含了朋友之间的真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意味深远而独树一帜,当时被谱曲传唱。《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阳关曲》。当读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时候,就可以轻轻地唱起来,然后,播放《阳关三叠》,与学生一起唱诗,使学生再一次领悟诗情,感受到古诗的音韵之美,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

(六)拓诗,情缠绵

前几个环节,通过情景创设、角色体验、拓展想象,带动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感情诵读、师生共唱千古名曲,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于是在这一环节我进行了送别情未了的延伸:

1、将高适的《别董大》与《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告诉学生我国的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继续积累类似送别诗以带动送别情。

2、口语交际:除了饮酒,他们彼此之间还会说些什么?

3、小练笔:试着把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力资源,填充“空白”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驰骋想象,激越创造思维的实际操作行为。设计本环节使学生不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在精神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五、说板书

除了课题和作者之外,我为本诗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柳 ○情 客舍 酒

故人

这样,抓住诗中关键词:雨、柳、客舍、酒、故人,中间一个情字,学生一目了然,最后,雨、柳、客舍、酒、故人一一擦去,黑板上只留一个“情”字,点明本诗的中心。

第四篇:送元二使安西 公开课

《送元二使安西》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不少知心朋友吧。现在,大家即将毕业了你们可能要分开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指名回答。

预设:很伤心,舍不得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同学们积累真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这是一首古诗,诵读是学古诗最古老,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这18字的宝典。

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师:今天,让我们根据这个学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送:送别

元二:元二,名元常。排行第二。排行第二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咱们古人重男轻女,女孩子轮不到排辈分,只有男孩之间才可以 使:出使

安西:在新疆库车附近追问:元二去安西干什么呀

生:奉了皇上的旨意去完成任务的。

补充: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需要大批士兵和官员去镇守边关,保家卫国,元二正是担负这样的使命出使安西。

师: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小结:一个小小的标题把人物,地点,事件传达得一清二楚。所以像我们这样细细琢磨诗题对把握诗的主题是有帮助的。出示金钥匙,齐读金钥匙。

过渡: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咱们一起来读课题,注意停顿(2)强调题目读法,指导读课题。(3)简介作者

师:谁来介绍下诗人王维

这是老师给王维制作的一张小名片,看,资料通过整理分类是不是更清晰明了呢?

(三)初读诗歌,掌握节奏。

过渡:了解了王维,咱们来读读王维的这首诗。

1、生自由反复地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第一,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节奏要读清楚。

2、指名读。谁来试试?

注意多音字 :朝 舍

更 尽 预设: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朝应该读作 zhao 什么意思?舍应该读作she 那么客舍是什么意思?(旅店)

师:哇,预习很充分,诗中的几个多音字读得特别准确。谁再来读,指名读

评价:你们是在读诗,但是是用现代的方法来读。

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怎么读?在你们的书本上画出朗读的节奏。

2、古人写诗都会遵循一个规律——平仄规律。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现在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现在的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遇到平声字,咱们要把字读得长一点,遇到仄声呢?要读短一点。这个规律又叫做平长仄短的规律。老师用蓝色表示平声,红色表示仄声。大家自己练练怎么读。(板书):平长仄短的规律 齐读两遍 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看!

评价: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还不够长,再来试试,这回有诗人的感觉了。掌声送给她,好吗

4、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来!我们换一种读法,我和你们合作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次,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哪个词语?

(伤心、难过、依依不舍、痛苦、忧愁)

(五)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一)感受送别景。

1、过渡:我们发现古诗就这么几个字,可是意义却非常丰富。接下来,如果我们展开想象,深入到诗里面去,也许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哪2句写出了当时的环境。

2、指名汇报并相机出示第一、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2句诗中涉及一些景物,请你圈出来。(1)交流:哪些景物?——雨、轻尘、客舍、柳

板书:雨后渭城(2)想象:

前面我们提过王维作品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读读这两句,你脑海里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还有吗,大胆说出来。出示句式:我仿佛看到——听到——闻到——

预设:看到绿绿的垂柳和青青的客舍清新的空气在客栈送别 师:想着你脑中的画面读一读。评价:你读出了诗歌的味道

评价:这雨下得淅淅沥沥,再慢点好吗

评价:这柳树真青翠,再试试

(3)师: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清新的景物,我们不能让它只停留在文字上,要用我们的声音传递出来,一起读。4.介绍折柳送行的习俗。

师引导:听你们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飘洒的细雨和随风摇曳的柳条,王维为什么选了雨和柳两样景物,他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

雨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悲伤)师:愁的感觉。而柳在古人眼里更是有含义的。指名读 出示小资料: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咱们中国的古人每逢写柳写雨的时候都是为了突出不舍之情。

(二)体会送别情。

1、诗中有这么两句直接抒发诗人的离别之情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两个好朋友是否只喝了一杯酒?(不是)你从哪一个词知道?圈出来。(更尽)追问:为什么一杯喝完再来一杯。预设:舍不得。

师:你们知道从渭城到安西多远吗?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公里。

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你感受到什么?预设:远。

师:不仅仅是远。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阳关是什么地方?在今甘肃省敦煌县。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课件出示)齐读: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师:可见这是一条怎样的路?预设:很难走的路,很崎岖,很危险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配乐引读:瞧,这便是阳关以西。它大漠茫茫,黄沙漫天,土地贫瘠,人烟稀少。

现在你觉得,王维对老朋友出使安西仅仅只有不舍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担忧、关心

师:现在,你就是王维,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出示:王维举起酒杯,()地对元二说:“()。”

预设:元二啊,你一路上一定要小心身体啊。元兄啊,我真想和你一起走啊。评价:这是一杯关心的酒,你来读: 这是一杯友谊的酒,你来读 这是一杯祝福的酒,你来读

这酒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你来读:

引读:想到一路上千里迢迢,长路漫漫,王维端着酒杯,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一句,读。出了阳关,再也喝不到满是深情厚谊的酒了。再读三、四句。

六、欣赏《阳关三叠》,诵读古诗

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首诗道出了天下离人共有的心情——依依惜别。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师:这首诗不久就被乐师谱成曲,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让我们和着这经典的乐曲,一起读全诗。

师:王维的诗不仅打动了乐师,也打动了我们。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口中传送着这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试着一起背

师:若干年后,当你和好友分别时,你也会想起这首千古绝唱。齐读课题

七、作业设计 1背:背诵古诗

2积累:找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板书:写 雨后渭城 之 景

抒 依依惜别 之 情

第五篇:《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教材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长而独树一帜。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诗境

(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师:“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是呀!人生自古重离别,人生自古也伤离别。特别是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一旦离别,人的前途和生命安危都很难预料。相间时难别亦难,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就曾经学过送别诗,想一想是什么?你知道哪些送别诗?

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别董大》 生:《赠汪伦》

生:《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芙蓉楼送辛渐》,师:同学们搜集到的送别诗可真多,从这些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饱含凄凄满别情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 解课题

师:读课题,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它是一首送别诗? 生:送

师:一提起“送别”两字,你有什么样的滋味? 生:伤心 生:难过 生:悲伤 生:„„

师:元二是谁呢?

生:噢,这个人姓元,叫──师介绍: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师:排行第二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的兄弟姐妹,他是排第二个,他上面还有一个──元大。你有兄弟姐妹吗,我们可以称你为„„(吴

二、冯大)比如“董大”。

师:这个“元二”清楚了没有? 师:使的意思是? 生:——出使。

师:安西是什么地方,知道吗?我找了一些图片(课件补充)安西今在新疆库车附近,谁去过新疆?我也没去过,它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在中国的东面,而新疆是中国最西边的一个遥远的地方,看了图片,你知道安西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荒芜人烟,一望无际的沙漠,缺少水的空气是十分闷热的。)

师:再来读一读。元二去干什么呀?(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边关延绵数万里,需要大批的士兵和官员去镇守边关,保卫国家。元二正是担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出使安西的。所以是─王维送别元二出使安西去保卫国家。)

师:带着你自己的理解读题目。

三、知诗意,以画解诗。

师:是谁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

(课件显示)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唐朝诗坛上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后代学者称其为“诗佛”,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读王维的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你是从诗歌的哪几句中看到的?

生:朝雨。

生:客舍:客中送客。

师:正因为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安危难测,所以作者王维才千里迢迢的不辞辛劳的从长安赶到渭城来,来为朋友践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生:柳:“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师:我们来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四、悟诗情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的想象里也很丰富,你们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课件)

师:在画面上我们看到了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不难看出作者王维和元二是挚友。师: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生:元二,这个名字很特别。听起来非常亲呢,可以推断他们是好朋友。生:我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读出了他们是好朋友。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1:“故人”就是好朋友,知已的意思。

生2:“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可能还要喝许多杯,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

生3:“尽”就是他们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师:说得真好,你们注意到“酒”了吗? 生:这酒一定是美酒。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1:离别的酒。生2:友谊的酒。

生3:也是一杯祝福的酒。生4: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师:元儿啊,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儿啊,这是一杯友谊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儿啊,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儿啊,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 叹

师: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舍的情绪更为强烈。孩子们,再读读整首诗,看看是哪些景物让元二和王维触景生情,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生1:雨,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生2:是老天想让元二多留一会儿。

生3:客舍。王维是山西人,他也孤身在外,现在朋友也要离开家乡,他感到更加伤感了。

生4:柳,我知道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会给人欣欣向荣之感。师:元儿啊,我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儿啊,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你的脚步吗?而你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儿啊,客中送客,想想我也只身飘泊,而今天你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叹

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远?猜一猜

生:3000多公里。

师:3000多公里。是呀,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

师:自古人生重离别。课始老师说了特别是在古代离别容易想会难,而此次朋友远去不远千里,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从阳关道安西一路是怎样的路况呢?

岑参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的: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在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师: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 生:黄沙满天!

师: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 生:满目荒凉!

师: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 生: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师:元二呀,你这一去啊,有多远?有多少坎坷与艰辛?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二啊,你这一去啊,万水千山,你要多久才能到达安西?你在安西要多久才能完成使命?更要多久才能回到朋友的身边?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二啊,你这一去啊,有多孤单?语言不通,风俗不同,有谁可以与你喝酒,有谁可以与你聊天?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元二啊,这一路啊,有多少风险,你将一个人去经历;而有多少担心,让在长安的朋友们承担?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拓诗蕴

师: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5年后就病逝了,此次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迎送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阳关三叠》音乐起)

下载《送元二使安西》课堂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送元二使安西》课堂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入,温故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

    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课前板书课题)师生问好。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通过一首诗来走近一位诗人,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看黑板。 二、解读诗题、知诗人。 (师):(课件出......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知道吗,有这样一首古诗,在中国古诗词的浩瀚烟海中独树一帜。这便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生读、师读、再读) 二、读诗、悟......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流行歌曲吗?(喜欢)你喜欢什么歌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唐朝时的流行歌曲,想听吗?(放音) 2、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它叫阳关三叠,是唐朝最流行的乐......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 姜川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根据“诗中有画”的特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教学理念】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雨”、“柳”、“酒”等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