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胀冷缩教案2[五篇]

时间:2019-05-15 06:1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属热胀冷缩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属热胀冷缩教案2》。

第一篇:金属热胀冷缩教案2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永宁县王团回民小学 谭新伟 【教材分析】:

《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是在学生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想到的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教材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通过本课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同时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本课不仅了解金属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同时也是对液体、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总结。通过学生的归纳,发现很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五年级的学生对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对于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比较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很容易在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论:“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对科学结论得出的正确认识。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多次实验论证的;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从生活实践出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为了人们能更好的生活。【设计思路】:

本课起始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即固体也热胀冷缩吗?然后以铜球、铁条、铝条为例开展探究。探究铁铝条的热胀冷缩性质时,实验采用共同讨论实验方法,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的方法。对铁铝条的实验则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实验的方法。两个实验体现从扶到放。最后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在此基础上将本课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再将知识拓展,使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

第一组实验材料:金属球、支架、酒精灯、打火机、冷水。第二组实验材料:电路检测器、镊子、铁铝条、打火机、酒精灯。【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故事一则:

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2.师:听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为什么夏天的时候是左右弯曲,而冬天的时候却是断裂成了几段?

3.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看到这种现象以后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学习过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但是对于钢轨这种现象的解释,学生还处于一种似乎知道一点的模糊的状态,这样就更想知道原因,就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

二、猜想与假设

是啊,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所以在饮料瓶、酒瓶口都留有空隙。钢轨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金属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金属热胀冷缩吗?)

【设计意图:自然而然的过渡到金属热胀冷缩的研究。】

三、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一)铜球的热胀冷缩

1.老师给各小组准备了铜球、金属环等材料,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金属的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2.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该怎么做。3.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4.研究铜球的热胀冷缩时需要给铜球加热,这就要使用到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灯使用时要的注意些什么呢?

①侧面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

②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到另一盏酒精灯上点火。③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④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住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不能用口吹灭酒精灯,否则容易着火。

5.在做这个实验时你认为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给大家提了几点要求:

(1)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

(2)加热后的铜球很烫,严禁用手触摸,以免烫伤皮肤。(3)保持桌面清洁并请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6.各小组可以开始做实验,请注意仔细观察。有时间的小组可以重复做一次。7.下面请同学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8.研究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给铜球下一个结论?(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钢、铁条、铝条的热胀冷缩

1.师:刚才我们用实验证明了:铜的热胀冷缩,接下去,你们想不想再来研究一下铁铝会不会热胀冷缩啊?

师出示实验材料:垫片、镊子、钉有钉子的木头、打火机、酒精灯。2.学生根据实验材料,讨论交流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 3.学生讨论汇报。4.分小组实验。

5.得出铁、铁、铝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思考如何来进行实验,金属与气体、液体都不一样,它的形状很难改变,在这种情况来,如何设计实验;其次,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加热金属,但是我们可以直接看到金属的体积变化了吗?很显然是没有的,那么如何知道金属的体积变化了,也就是实验中用到的金属圈和固定的两颗钉子的作用,将实验现象放大了。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特殊性。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用到酒精灯,虽然学生已经比较熟练了,但是安全第一,需要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铜球或者垫片加热以后温度很高,让学生实验前说说要注意的地方;垫片比较扁,在夹的时候注意方式和力度。】

四、分析归纳

1.实验中我们发现铜球和铁铝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能肯定地说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吗?

2.要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应该先做什么?(每种金属都观察一遍)3.金属有几十种我们都能观察吗?

4.阅读教材38页右侧的资料。(锑、铋 —— 热缩冷胀)5.小结。

【设计意图:首先是如何确定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科学讲究严谨,从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拓展应用

1.现在你能解释前边故事中的现象了吧!

2.正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所以钢轨之间必须要留有缝隙。请看这段资料。

(资料:温度每变化1℃,1米长的钢轨大约伸缩0.000018米,假如一年中气温变化60℃那么1千千米长的铁路就要伸缩708米,如果不留缝隙冬天受冷收缩,就会被冻裂成几段,夏天钢轨受热膨胀,就会变得七扭八歪,有的朝上拱起。因为有热胀冷缩,所以钢轨之间必须有缝隙。)

3.知识运用。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从开始的故事在回归到故事,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并且让学生来说说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者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六、板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铁.....大多数金属 热胀冷缩

锑、铋......极个别金属 热缩冷胀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研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前面学生已经知道了水、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在看完铁轨的故事后很可能会猜测与热胀冷缩有关,但是金属与前面学习的不一样,所以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也自然而然的说出自己的猜想。

第一个实验是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给出实验材料以后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如何做,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要将铜球放入金属环看能否通过,但是对于为什么要放入金属环,也就是对于金属环的作用可能思考的并不多。在小组交流完以后,我就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要用金属环?不用金属环可不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原因,意识到金属环是将金属体积的变化“放大”了,让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第二个实验是观察铁铝条的热胀冷缩。这个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一样,课本上的实

验理论上可行,但是实际操作现象却不明显,所以我在证明铁这种金属可以热胀冷缩时,采取了其他的办法,在酒精灯下给两半截铁条加热,在对铁条和铝条进行加热和冷却的操作,看操作完后铁条能否合上有电流通过。

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引入新课和学生讨论交流小组实验的计划要五分钟,第一个试验控制在十五分钟内,第二个实验控制在十分钟时间,五分钟知识拓展,五分钟说说自己的收获、小结。这样确立的时间分配,在教学中本课比较紧凑,实验环节紧紧相扣,让学生既有得观察、思考,还能满腔热情的参与到分组试验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对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锻炼了动手试验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小组合作的能力。

本节课也让学生了解到,解决同样的一个问题可以采取不一样的办法,要勤动脑,问题才能解决。

永宁县回民小学: 谭新伟

2014年9月

第二篇: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2.5 金属热胀冷缩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学准备】固体体胀演示盒、圆铁片、钢条、有凹槽的木板、三角架、酒精灯、大头针、小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激情导入

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学生猜测导致铁轨弯曲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想一想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材料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方法。

4.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组织者。从实验中体验实验现象,对科学结论的提出加深理解。)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结果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交流。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用实验证明了:铜的热胀冷缩,那是不是就可以说:“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交流讨论。

2.如何来验证标题:“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给学生提供大胆表达和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

3.出示实验材料:圆铁片、钢条、有槽的木板、三角架、酒精灯、大头针、小铁钉等。

4.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圆铁片或钢条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分组实验,交流现象。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小组合作的团结合作精神。)5.师巡视指导

6.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拓展延伸

1.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3.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但也有少数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如锑和铋。

(让学生认识到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而且这种特殊性质也被运用到人类生产生活中了。)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多数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锑和铋这两种金属除外,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板书设计】 5.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大多数金属 热胀冷缩(锑、铋----热缩冷胀)

第三篇:金属热胀冷缩吗微教案

《认识锐角和钝角》微脚本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 金 宏

一、微课的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其它的角。先和我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的角吧。瞧,圭亚那国旗上有角,剪刀上有角,风车上有角,大桥上也有角,生活中到处都有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来看大桥上的这3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你一定看出来了。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不同之处呢?它们方向不同,大小不同,名称也不相同。你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吗? 第一个角我们已经认识了,叫直角。

第二个呢?有的同学也能叫出它的名字,对了,叫钝角。我们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去比,发现了什么?对了,它比直角大了。我们就给这个兄弟取个名字,叫直角。

第三个呢?我们还是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来帮忙。仔细观察,发现这个角要比直角小。我们叫它——锐角。

2.它们可是非常要好的三兄弟呢。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呢? 我们来看。这是一个直角,直角蓝边不动,红色边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它是一个钝角。红色边继续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一个什么角?还是一个钝角。那么继续旋转,这个角呢?也是钝角。看来钝角都要比直角大。

如果直角的红色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会怎样呢?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红色边接着旋转,形成一个更小的角,它还是锐角吗?是的,还是锐角。那么,这个角呢?也是锐角。看来,锐角都要比直角小。现在我们知道了钝角要比直角大,他的哥哥,而锐角比直角小,他是弟弟!

(三)巩固提升

这三兄弟可调皮了,它们说:我们把身子转一转,变一变,你们还认识吗?好,那我们现在来判断判断。1号是什么角?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是锐角。2号呢?当然是钝角了。3号呢?我们也能轻松地看出来是直角。这三个角我们用眼睛看看就能判断出来了。那4号呢?有小朋友认为是直角,也有小朋友认为是钝角,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直角的顶点与这个角的顶点重合,直角的一条边与这个角的一条边重合。看,这个角的一条边落在直角的外面了,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这个角要比直角大,所以它是钝角。5号呢?

相信你一定一眼看出来是钝角了。那6号呢?又无法一眼判断出来。用什么办法呢?对了,还是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瞧,这个角要比直角小,所以是锐角。小朋友,请记住,难以用眼睛来判断是什么角,一定要用直角来比一比。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再见!

第四篇:《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

《金属热胀冷缩吗》实验说课稿

尊敬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金属热胀冷缩吗》。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实验内容:

《金属热胀冷缩吗》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五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液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自然就会联想到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材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归纳,让学生对金属热胀冷缩的性质上升到理性的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的学习,学生虽有很高的探究热情,但观察到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后,容易片面地得出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出现归纳总结不够严谨的现象。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 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教学难点是:如何设计实验,放大金属热胀冷缩现象,提高实验效率。

二、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PPT展示)

三、实验设计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运用比较法观察铜球受热前后是否能通过铁环来证明铜球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个探究活动,我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并自制出了指针偏转式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的教具,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播放第6张PPT,课本原型实验是加热钢条挤歪大头针,经过实践发现,实验有以下缺点: 我从材料和方法两方面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自制出了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以下优点: 对照讲解。

接下来,我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情境激疑、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拓展应用四个环节组成。(播放第7张PPT)。

心中生疑,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动力。我用英国铺设第一条铁路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金属能热胀冷缩吗?激发学生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兴趣。

接下来进入实验探究环节,第一个探究实验是观察铜球热胀冷缩现象,(播放第6张PPT)

我出示铜球,让它穿过铁环环,再出示酒精灯,火柴,冷水,提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铜球能热胀冷缩吗?目的是出示有结构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方法,有效的实验探究需要做到“动手之前,思维先行”。学生在汇报实验方法时会提到用酒精灯加热铜球,这时,我会引导学生掌握酒精灯使用方法,提醒学生加热铜球时严禁用手触摸,以免烫伤皮肤。

当学生通过实验看到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我提问:其他的金属也会像铜球一样也会热胀冷缩吗?播放第9张PPT,出示自制教具-金属热胀冷缩指示器,分组观察铝条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我截取了一段学生做实验的视频,我们一起看一看。播放第10张PPT.学生发现金属铝条也会热胀冷缩,我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我们能否得出结论,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学生中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肯定地认为有,另一种认为不一定都有。这时我学生请阅读课本38页资料,通过同学们讨论、分析、归纳得出大多数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也有金属比较特殊,它们就要热缩冷涨的性质。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气体、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师生共同小结:许多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应用,请学生根据刚学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本课设计旨在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并有以下两点感悟: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主动经历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科学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

2、自制的教具,降低了实验难度、放大了金属热胀冷缩的现象、提高了实验效果,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聆听!

第五篇:金属热胀冷缩吗 教学反思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研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前面学生认识了水、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固体是否会象液体的水、气体的空气那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这课选择让学生开展这一观察研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金属球的热胀冷缩,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根据本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器材配备及安全原则,我选择第一个试验为分组试验,具体的实验器材与教材中的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利用实验室中的物体热胀冷缩实验盒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第二个试验为演示实验。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组实验的设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的改进完善。上课前,我首先在实验室进行这两个试验的验证操作,通过自己的试验,发现让金属球球加热穿过铁环这个试验效果明显,但由于实验器材的制作不够精细,个别小组的实验效果可能会出现不理想的情况,而影响实验效果的这些因素,我准备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第二个实验给钢条加热,我反复做了几次都没有明显的试验效果,因此我把第二个实验的器材进行了改进。

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引入新课和学生讨论交流小组实验的计划要5分钟,第一个试验控制在20分钟内(其中包括学生小组汇报交流的时间),第二个实验控制在10分钟时间,最后五分钟确定为及总结时间。这样确立的时间分配,在教学中本课比较紧凑,试验环节紧紧相扣,让学生既有得观察、思考,还能满腔热情的参与到分组试验中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对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锻炼了动手试验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小组合作的能力。

本课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实验计划,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学效果比较好。当然在教学过程还是出现不少的问题,通过与听课老师的交流后,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教学中不断的改进。让试验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的方式。

古尔沟小学教师:唐铭

2012-4-26

下载金属热胀冷缩教案2[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属热胀冷缩教案2[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属能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金属能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蔡明香 教材分析: 《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是在学生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

    金属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5篇

    《金属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在教学环节的顺序上做了调整。按照以往的教学顺序,应该是由观察铜球等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归纳总结得出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

    热胀冷缩教案

    姓名:白廷玉 学号:1520140234 课题: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多数物体受热都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只是不同的物体伸缩系数有所差别。 2、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

    五年级科学 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金属热胀冷缩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2

    热 胀 冷 缩 长安镇中心小学 邓昌新 课时:2-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了......

    教案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

    《物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物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2、掌握什么是热胀冷缩。 3、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