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5 06:2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教学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篇: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这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电、磁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经历回忆(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进一步验证(短路是否使电流增强)——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巩固(改变导线使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等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与观察活动,并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的“扶”与“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体现的较为充分,第一环节的通电导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而第二环节中,只设计了三个探究任务,至于怎么操作?就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有了前面的“扶”学生后面的“放”也显得轻松自然。而且通电线圈等的磁性最大化是要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的余地。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舞台中真正的“主角”。好的教师不是自己当主角,而是尽可能把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想、去做、去说。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害怕一旦放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于是,教师总是不敢放手,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小步走’,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把探究活动分成几步,甚至细心地为他们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在课件中来个“温馨提示”,学生只要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总能得到老师想要的结论,初看这样的课堂似乎很成功,教学目标都能达成,学生与老师配合得很好,教学过程也很严谨、流畅。但细细分析,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真的有利吗?

其实学生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生成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学生的学习潜能需要激发,当我们放开手会发现,虽然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但是他们的步子走得越来越稳,越来越坚实。教师惟有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展现独立,张扬个性。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放手”做好基础

我一直尝试在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更大的探究空间,但总有许多时候不如意,静下心来反思,才发现孩子并没有适应这样的方式,该怎么转变孩子的习惯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1、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 “学贵有疑”,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学创新的支点。但是由于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师言行都是准则、真理,学生从来不会去怀疑老师的答案。传统的“喂养”教学,学生依靠教师的讲解去思考,依照书上的设计去实验,产生懒于提出新问题、新设想的依赖心理。学生的科学怀疑精神找不到适宜萌发的土壤,好问的天性经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学生沉湎于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认知、记忆、思维以及言语、操作等活动抱着消极心理,自信心不强,总认为自己提不出几个问题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幼稚肤浅的还是超越要求的,教师都应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创造良好的生疑发问的气氛。而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生疑发问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怀疑精神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不断开拓、创新、实践的过程。怀疑精神固然可贵,但实践更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对某一理论或现象提出怀疑的时候,我们教师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去证实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求索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益无穷。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相信自己的观点;在全班汇报和回答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首先表扬他的勇气,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不要马上纠正他,而是要先鼓励他的想法中正确的地方。在平时课堂的每个细节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

3、鼓励每个孩子自己动手探究

以往我们总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并按照操作员、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分工好每个人的任务,这样的分工,貌似使小组探究更高效、省时,但实际上却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个小组中,往往有一大半的孩子在充当看客的角色,并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探究活动中去,甚至久而久之,有些连看客都不愿当了,顾自己在做着其他的事情。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才会感兴趣,印象也会更深刻,所以我们要为每个孩子创造动手探究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份探究材料,一张记录单,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究,自己记录,之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发现。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平台

“电和磁”都是很抽象的,因为电和磁,学生都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比较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需要设计好探究活动,为“放手”搭建好平台。

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

第一,让学生从回忆组装简单的电路,调试指南针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之后让学生回忆电流路径,指南针指示南北的性质,为本课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第二,指导学生“重演”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将导线放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探究的趣味。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解释:“电可以产生磁”。

第三,如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我改变书上让学生做单一的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重新设计了以下三个探究问题:

1、你们认为怎样改变这根导线,会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些?(绕线圈、折叠、揉成团等)

2、你们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应怎么摆放导线,小磁针偏转角度最大?。

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该怎么操作,只是给学生探究的任务,让学生经历先讨论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发现将导线短路和变导线为线圈的方法可以使小磁针的偏转更加明显,学生不仅进一步证实了“电流产生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最后利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废电池”中的微弱电流,是对电生磁的应用。

这样的活动,从扶到放,为“放手”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引领探究思维的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 “我们坚信: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我们的课堂中不乏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背后却是对思维发展的缺失,因此,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不能放弃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做好创造性及控制力度的协调统一。

本课的教学伊始,教师通过讲述奥斯特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在对“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期待中开始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中。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握住教材,安排好活动,引领起思维,那么放开手学生会走得更好。本课中,安排了两个思维点:

第一:在学生“重演”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交流了观察到的现象后,让学生分析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磁针偏转与电流有没有关系,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导线中有电流就偏转,断开没有电流就复位,说明磁针偏转肯定与电流有关;通电之前磁针没有偏转,而且导线是铜的,磁铁也不会吸引铜,所以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从而得出:通电之后的导线产生了磁性,导致磁针发生了偏转。

教师最后再进行小结:电流能产生磁性之后,出示第二个问题:有什么办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明显?

引导学生从电和磁的关系上思考,学生想到增加电池、增加导线的长度、把导线变粗、电路短路等方法。在课堂中不可能一一探究,只选择了改变导线,至于怎么改变这根导线,则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探究任务自主探究的。而其余学生想到的改变因素,则是放到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中去研究(见下表)。

课 后 探 究 一

我想研究:

1、增加电池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

2、改变导线长度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3、改变导线粗细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4、会不会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在相应的栏目打√或填写)

我的猜测:

A.会

()

B.不会

()(在相应的栏目打√)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的探究之路走得更远!

第二篇:科学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科学学科教学案例分析---《马铃薯的沉浮》 西八里中心校 梅海旭

小学高年级科学课涉及到初中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为了把握好教材,我不禁精心设计教案,而且精心备课,同时在教学中,我经常钻研教材,向同行咨询相关知识,还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备课。在课后,如果有疑难,我就立刻找来有关科学新课标的书籍,认真地阅读、寻找解决的方法。就在这探讨中我深入地了解到科学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思维方法及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习惯和科学情感等。于是,我就对自己的教学的环节作了更深入地思考。

[案例]:例如在教五年级下册《马铃薯的沉浮》一课时,进行了科学理念性的改变。我原来的设计只是让个别学生说说“就过去了”,后来我发觉“这一步”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证明的方法。因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周密性。没料到这一小小的设计“变化”,让学生经过讨论,他们设计出许多我原先意想不到的很多种能巧妙地能证明出是否是盐水的方法,比如把这杯水放到太阳下去晒;再溶解一杯盐水,将马铃薯放入,看能否浮起来;“品尝”一下,用酒精灯烧剩下物质等等。这时我抓住契机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甄别,哪些方法“不科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结构性材料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我回想原先在做这一步时,我的设计只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接着我就指名汇报。现在想想这实际上变成了变样性的“一言堂”。这就会造成其他同学因没有具体任务和组间的竞争而不去认真思考“他们”所说的是否正确,结果弄得课堂讨论的效果不佳。

[分析]:而“这一节课”我要求每组学生不但要设计“实验”,而且要求确定实验时各位学生的具体分工,实验做完后该怎样做?在汇报时,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讲实验方法边根据组内分工演示,要求台下的学生对他们的实验过程要细心地观察和思考,并要求实验完了之后对他们不合理的地方自己提出“建议”。没料到这一课堂设计理念的改变,不但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品位,又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和态度,而且还能让台下面的学生清楚明白实验的具体过程。反之,如果汇报时只让个别学生说,这也会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而使其他同学不明白该组具体的实验过程,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由此我感到科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尽可能多地挖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亮点。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案例分析

科学发展观案例分析

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剖析检查阶段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际效果,根据学习提高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和剖析检查阶段的任务要求,我自觉剖析紧密联系个人实际,认真查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认真撰写个人自查剖析材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自己不断进步。

1、自查。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六查六看”的总体要求。

对照“六查六看”:一查本单位确定的

发展思路、规划和举措,看发展思路、规划和举措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查为人民办实事的落实情况,看是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要求;三查我院的发展情况,看是否符合协调发展的要求;四查和谐医院创建情况,看是否符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五查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情况,看医生之间、患者之间、医患之间是否均衡协调发展;六查政绩和作风建设,看干部能不能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群众的服务思想、惠及子孙的科学政绩为发展服务、为人民造福。

结合本人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具体职责进行深刻反思,深刻剖析、自省自警。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及体会

按照学区”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的安排,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系统全

面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共写心得体会3篇,读书笔记5000多字。深刻的认识到这次在全党开展的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大规模、广泛性、深层次的党内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党的肌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创新过程。自己经过学习、反思,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照党政机关事业先进性标准和党组织的希望和要求,对照党的先模人物,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确有脸红心热的感觉,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个人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

对照《六查六看》 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只注重与本身业务有关的内容,跟业务无关的涉猎较少,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导致自己虽然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思想这根“弦”绷得不够紧,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

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主抓业务出发,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比如我主抓放射工作,我就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只看着自己这一块,忽视了对”整体的”这一全局”第一要务”的认识,没有从全局观念出发考虑问题。

3、创新意识不足,有自我满足情绪。有时想着自己参加工作近二十年,拼也拼过,干也干过,立过功也受过奖,曾经获得几次先进工作者,职称上已经是主治医师,从而一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少了以前那种敢拼敢干、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朝气,工作上放不开手脚。

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有时有散漫、松懈现象;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4、在无私奉献上做得还不够好,有时在思想深处还掺杂着私心杂念,有一些患得患失的情绪等等。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开展这次科学发展观六查六看教育活动对党员干部来说意义重大,是关系执

政兴国的头等大事,对个人来讲,也是一次重要的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是让自己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压力感,增加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发挥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保持先进性的持续性的一次重要机遇。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面系统学理论,把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深学透,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与时俱进谋发展,开拓创新展形象。

2、振奋精神,再立新功。首先树立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两个”务必”,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尽自己全力奉献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科学认读案例分析

科学认读案例分析

【案例】关于字义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中有几个动词语的用法:“穿过”、“飞过”、“越过”,课文讲的是蝴蝶分别从花丛、树林、小溪过,后来发生了争论,最终经过观察,得出结论,其实花丛比树木低,小溪是横在前面的。

这是一篇蕴含着一定科学知识的文章,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讲,不一定要让他们明确科学道理,但像这样动词的准确用法较难理解的,还是要帮助孩子弄懂的。教师在教学这个词时,请三个孩子上台进行了一个表演:两个孩子扮演花朵,扮演树木;一个孩子扮演小溪。孩子们的表演是成功的,台下的学生也初步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教学结束,复习巩固生字词时,教师又设计了一个环节:她出示词语“穿过”,及词中“穿”字的解释:“通过“,并扩展了两个词:穿针、穿行,教师告诉孩子们“穿过”中的“穿”是通过的意思,根据这个意思可组成的词还有“穿针、穿过”等;教师还告诉孩子们,这个“穿”还有套上衣服、鞋袜等的意思,可以组成词语“穿鞋、穿衣”等;接下去,教师才带领孩子们学习书写这个“穿”字。【案例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自律意识较差,多数学生只知道被动学习。让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新大纲也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识字学习。”所以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以提高识字技能。激趣的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课例中的教师采用了情景导趣、表演引趣的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表演月亮的穿行来创设情景,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词语的教学。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把识字训练以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边玩边识字的载体。而情景的创设,也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联想,唤起学生的原有认识和情感体验,以产生求知欲望的目的。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识字的技能。

教师不仅仅满足于此,还在字词巩固的时候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扩充,让学生可以由一个字、一个词生发开去,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语积累量,为课堂教学增效,更可贵的是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探求的欲望,从而才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识字、阅读的空间无限扩大,真正达到科学认读的目的。

科学认读,从识字到阅读,从课内到课外,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字词教学为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学的字词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的字词,同时也习得学习汉字的能力与方法,养成主动、自能识字、阅读的习惯,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熏陶与浸染。为了培养儿童、少年的阅读素养,就让我们从孩子抓起,从字词抓起,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抓起„„

第五篇:领导科学案例分析

《领导科学》案例分析

案例1(关于决策)

征收城市容纳费

M市近年来人口增长很快,据M市公安局统计,1992年人口迁移增长为4万余人,1993年为7万余人,1994年1~6月份为3.5万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M市在水、电、道路交通、住房等方面的紧张状况有增无减。1993年M市用于城市增容的支出和各项财政补贴已达43亿多元。据测算,1994—2000年,M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需要近千亿元,如此巨大的支出需要从各方面筹措资金。

基于上述背景,1994年9月8日,M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M市征收城市容纳费条例》,规定凡是经批准迁入M事的常住人口,按每人1~10万元五个档次的标准征收“城市容纳费”。该条例出台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主要来自于:

1.毕 业生的反对。有人认为,征收城市容纳费很可能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需情况造成不利影响。

2.毕业生接受单位的反对。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城市容纳费的征收必然完全限制本来就不畅通的人才流动。

3.许多学者也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征收城市容纳费的目标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口的迁移增长不能只拿户口来衡量,大量的流动人口和无户口人员是人口迁移增长的重要部分,要控制人口增长,应该把精力放在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上。

在众多的反对意见面前,M市政府不得不推出《容纳费征收减免试行办法》,1995年,又进一步推出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减免办法。可以说,M市以限制人口为目的的征收城市容纳费的决策受到了挫折。思考与讨论

1.M事的该项决策为什么受挫?

2.怎样才能避免这些失误?

回答要点

1.M市的该项决策属于超前决策,在现实情况的分析与对未来情况的预测之下做出了决定。该决策受挫的主要原因是,该决策没有完全按照科学程序来做。首先,忽略了发现问 题、确定目标环节中调查的重要性,以分析代调查;没有执行集思广益、拟制方案环节,没有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考虑得不全面;没有做到分析评估、方案选优,没有充分估计到

实施的后果,也没有多个备选方案以供选择;在方案实施,反馈调节环节也有所疏漏,实施后不顾反响,一意孤行,造成先前问题不解决,事后问题一大堆的局面,也没有对方案作及 时地调整,而是让事态愈发严重。

2.要避免这些失误,必须严格按照决策的科学程序制定决策,即:发现问题,制定目标;集思广益,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方案选优;实施方案,反馈调节。在第一环节,要界

定问题,搞清设计人群,进行翔实的调查,制定清晰的目标;在第二环节,要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进行多种方案的制定,并重视民主决策,充分考虑民主听证等人民民主要求;在

第三环节,要扎实做好方案的实施和评估,并将这两个工作结合起来,边实施边评估,做要有错就抓;在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做到知错就该,要广开渠道,听取全面意见,实地查证,立即整改。

案例2(关于领导的授权艺术)

拿破仑为何兵败滑铁卢

众所周知,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一位机智勇敢、能征善战的杰出的军事家。但这位叱诧风云的人物却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一败涂地,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直至后来病死。那么,他为什么会兵败滑铁卢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从流放地——厄尔巴岛逃回法国,法国人民欢呼雀跃,拥戴拿破仑奇迹般地重新登上皇位。欧洲封建军者和英国统治阶级对拿破仑的东山再起深感恐惧,立即组织了由英、俄、普、奥、意吴国反法联盟向法国进攻。法国人民深深懂得,只有拿破仑才能保卫资产阶级的胜利果实,于是他们将30万热血男儿交给了拿破仑。

战争迫在眉睫,拿破仑认为,只要能击败反法联盟的主力英、普二军就能瓦解反法联盟,因此,他决心争取主动。6月15日,他出其不意地开赴比利时,打败了布吕歇尔领导的普鲁士军队。随后,拿破仑命令骑兵将领格鲁希追击普军。他说:“格鲁希,你的任务就是将可恶的普鲁士人赶回老家,最好是提着布吕歇尔的脑到来见我,其它的事就由我来做好了。”“是,将军!”格鲁希坚定地回答。6月18日,法军向英军发动了激烈地进攻,由于惠灵顿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双方伤亡都很严重,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援军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遗憾的是率先出现的就是普鲁士军队。原来,格鲁希由于行动缓慢事布吕歇尔逃脱,面对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布吕歇尔立即命令部队开赴战场,而格鲁希却无动于衷。当手下的将领像他建议,放弃追击普军,转而支援拿破仑时,格鲁希竟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将军(拿破仑)职授予我追击布吕歇尔的权利,没有授予我改变计划的权利,你们懂吗?”就这样,格鲁希无视将领们的苦苦哀求和远处传来愈来愈激烈的枪炮声,依然命令部队按原来方向追击,白白将有利的战机送给了普军,之时拿破仑再英普军队的夹击下,寡不敌众,大败而归。

思考与讨论

1.拿破仑兵败滑铁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当今社会,领导者应当如何避免“兵败滑铁卢”事件的发生?

回答要点:

1.拿破仑兵败滑铁路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授权中的一些失误。拿破仑在华铁路战役中的授权基本属于刚性授权,但是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刚性授权不是最佳的授权方式。这种授

权方式格鲁西将军的自主决策范围很小,甚至没有。这是因为在拿破仑授权时没有充分估计事态发展,授权方式与事件性质不符,太绝对化,使得下属不能随机应变,最终导致战役失 败。

2.要避免“兵败滑铁卢”的事件发生,领导者要审时度势,是授权类型与事件性质相匹配,并遵守授权的原则和注意几种情况。授权的原则是:相近原则、授权原则、明责 原则、适度原则、责任原则、量力原则、关系原则、动态原则、激励原则、分类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不要让下属把授权当成推卸责任的“挡箭牌”;防止下属反向授权;不要越级授权;防止权责不一致

案例3(关于领导方式)

他为何拼命工作却成效不大

1997年的6月,A是警卫队本市机械工业生产不景气的状况十分重视,他们决定采取紧急措施,调整该局的领导班子,加强领导力量。原来的领导班子成员,有的调出,有的退居二线,新的领导班子中的主要领导——局长和副局长都是新调进来的,他们都很年轻,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打假工作热情都很高。新旧领导交班时,两位局长请几位前任领导较全面、认真地介绍了情况。在继续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局党委就下一步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形成了一个基本意见。在几天后的中层干部大会上,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他的讲话得到大家的赞许。

之后,新领导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他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时他在下属工厂一呆就是一天,和工人师傅们广泛接触。他还提出领导要提早上班,推迟下班,检查工人的工作情况,但大家认为这是不能长久实行的。

第二,他从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厂生产上不去是因为缺少某些原料,局长利用自己在其他市的关系,寻找办法。有人统计,仅10月份,局长就出了4趟差。

第三,他最关心的十五年远景规划的实现,为了这个目标,他常带队到外地考察并形容自己“睡不好觉,常吃剩饭,衣服一个月一洗”。

在年终会上,两位副局长谈了对局长的看法。一位说:“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局长很少在办公室,我们有事找他商量,常常要跟踪追击,可是我们哪有局长的小汽车跑得快啊!”另一位说:“局长常在外考察,交待我们帮他把生产抓一下,可是具体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交代,我们无从下手啊!”上级把这些看法转达给了局长,局长却说:“这两位副局长不得力。虽然他们人不错,但缺乏干劲。”两位副局长知道局长的评价后,工作上也心灰意冷了。

一年过去了,机械工业生产的形式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亏损了3.8亿,比上年同期多0.8亿。思考与讨论

1.局长拼命工作,为什么结果却背离了他的目标?他的领导方式存在什么问题?

2.你觉得两位副局长的干劲怎样才能调动起来?

3.通过该案例的分析,谈谈你对领导体制改革的认识。

回答要点:

1.局长领导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局长采取的是自由放任式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不注意权力和规章制度、纪律的作用,多下属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容易出现混乱和时空的状 况。另一方面,局长又采取事必躬亲的工作方式,在处理问题时没有轻重缓急之分,没有掌握提纲挈领和“弹钢琴”的工作原则,使得重要问题得不到解决,次要问题太过牵扯工作精力。另外,局长在授权时太过模糊,没有明确界定,下属并没有得到自主的决策权力,不敢行使职责。

2.要调动两位副局长的积极性,就要了解领导激励下属的艺术。一个完善的领导激励行为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洞察需要、明确动机、满足需要、激励机制与反馈机制、约束机

制相互补充。具体到案例中,两位副局长最需要的是工作的成就感与领导的肯定与鼓励,也可以说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局长在授权时要规定目标,权责一致,并在言语上多做鼓励,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和权力,放心大胆、踏踏实实地工作

3.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领导体制的一些弊端:领导权力关系运转不顺,在授权、分权问题上纠缠不清;领导工作方法落后,许多领导者掌握不了领导理论和方法,还是用传

统的家长制那一套;领导程序缺漏,领导活动主要表现为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控制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否则就会出现失误,这种情况依然普遍。针对这些情况,在领导体制改革中,要做到:建立合理、协调的领导权力运转体系,克服过分集权情况;明确领导职能、实现领导职能转变;领导体制应该科学化、法制化。

案例4(关于决策)

失败的超前决策

EQ公司是从事利用火车、轮船进行的长途邮政运输。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工违章违规现象严重;运输的质量、安全性不高;出勤率低,伤、病假多。经过研究。EQ公司的领导决定打破职工的铁饭碗,用合同的形式与职工形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明确严重违章的责任,最严重的可除名、开除。在执行这项政策前,曾请示过上级,上级的答复是:先搞起来。可实施之后,与预想的差距很大,职工们怨言颇多,根本无法理解此项政策。虽然可以开出严重违纪的员工,但对其他职工起到的教育作用不大。看到这个结果之后,EQ公司研究出台了另一项政策——“职工流动蓄水池”。对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的员工给予进入“蓄水池”的处理,即只拿基本生活费,每天照常上班,但没有任何任务分配,并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旦员工转变观念,表现积极即可重新“上岗”,这项政策实行几年内,进“蓄水池”待工的人数不到十人,不少人只待了几天就“上岗”了。职工们说,天天坐在单位里没事干,既在邻里、同事面前丢脸,对家里也不好交代,压力很大。后来大家都不愿进“蓄水池”,工作质量、劳动态度、纪律观念都有很大好转。

思考与讨论

1.超前领导决策为什么行不通?

2.为什么一个“蓄水池”能使一个单位的情况大有好转?

3.这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回答要点:

1.超前领导决策行不通的原因有:首先,超前领导决策没有按照领导决策的原则和科学程序去做。在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环节上,调查不力,没有涉及真正的问题,对调查对象 的认知也不够准确;在集思广益、拟制方案环节上,没有做到多方听取意见,也没有拟定多种可能性方案;在分析评估、方案选优环节上,没有确实进行评估,而是主要依靠主观臆断,领导者也没有起到决策作用,而是静观其变,方案选择不力;在实施方案、反馈调节环节上,没有切实做到。其次,忽视了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在这个案例中,职工的工

作习惯、思想认识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决策时却没有考虑这些影响。

2.首先,“蓄水池”是实施方案、反馈调节的后续,有了切实的调查和实践基础,真正发现了问题,拟制出了有用的方案;其次,“蓄水池”暴露了员工的真正“弱点”,有的放矢地防止员工违纪现象,它真正考虑了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抓住了职工的心理。

3.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做决策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决策步骤进行,并且其实做好每一环节。在做决策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也要考虑到现实的基础和可行性,做好求证评估工作。在进行领导活动时还要考虑领导环境的影响,比如领导对象的心理等等。

案例5(关于领导方式)

不久前,某乡某村因农民负担过重引发了群体事件。为了及时调解矛盾,安抚村民,县委、县政府决定派一支特别工作组进驻该村。可是,在研究落实工作组人选问题上碰到了难题:派谁去合适呢?张三不行,他虽然在该乡工作一届,但临走时硬是被群众点着鼻子骂走的;李四怎么样?也不行,他在那里工作三年,农民群众对他的告状信就有半麻袋。挑来挑去好不容易找到几个与当地群众关系好的,袁大为也荣幸地被选为工作组成员之一,县委主要领导还赋予他尽可能答复群众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的权力,真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

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工作,袁大为先后倾听了数十名群众的怒言怨语,本着能答复的立即答复、不能答复的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的原则,最后终于达成一致。末了,几个群众代表异口同声地说:袁会计,今天若不是你,他们哪个来也与我们谈不到一块儿。接着面对县委书记:如果你们这些领导干部都能像他们这样就好了,这样的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事后,县委书记感慨地问袁大为:那些村民为什么都听你的?袁大为纠正说:不,应该说首先是我听他们的„„

十多年前,袁大为曾在那个乡担任过会计,有一次去这个村收缴公购粮折征款,走村串户了解实际情况后,得知十余户农民家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就一一记在本子上,并要求他们分别向公社写出要求困难补助的申请报告,回来后如实向公社党委作了详细汇报。几天后就带着补助款徒步十多公里去给他们分发。此外,谁孩子病了,送医捎药;谁家有困难,积极上报。就是这一件件、一桩桩不大不小但却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事,袁代为全身心地为他们解决,十几年过去了,村民们仍然铭记在心。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张

三、李四都不行,只有袁大为能完成调节矛盾、安抚村民的任务?

2.如何评价领导者选择袁大为并让他尽可能答复群众要求的行为。

3.这个案例对你有何启示?

回答要点:

1.袁大为能够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他走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平等待民,使群众信任他,愿意听他的。袁大为接受了领导的合理、适当授权,可以做到为民做实事,民众值得听他的。袁大为的性格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为民着想,细致耐心,是民众称赞的好干部。

2.领导者在此做到了正确用人,量才用人,将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工作方位上去,做到人与职位的匹配;领导者还授予了适当权力,使袁大为权责一致,说到做到,这也使村民更加信任袁大为。

3.这个案例的启示是:从袁大为的角度讲,做干部要一心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将心比心,确实为群众解决问题,换取群众信任;从领导者的角度讲,领导者要会量才用人,将适当的人与适当的职位相匹配,在授权时要权责一致,真正下放权力,又给下属一定的保障,使下属可以放心大胆的工作。

案例6(关于领导艺术和职位设计)

非典时期的党员工作

丰台区委组织部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向全区奋战在防治“非典”工作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发出一封慰问信,为长辛店医院每位共产党员佩带一枚党徽,向长辛店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赠送一份慰问品,为坚守在“非典”一线的每位党员的家庭送去一盆鲜花,为奋战在“非典”前线的白衣战士们的家庭送去一张“慰问卡”。区委组织部领导带领工作组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全力解决抗击“非典”一线医护人员的吃、住等后勤保障问题。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工委要求基层党支部要发挥好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配合医疗、公安部门及社区居委会等做好防治工作,共产党员要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排查、病员隔离等工作。顺义区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员联系人、联系户制度,要求党员积极向联系对象宣传防治知识并随时监控疫情,有情况及时报告。怀柔区桥梓镇对全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进行了调整,安排了流动人口监督检查岗、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宣传岗、防病消毒岗等岗位。密云县高岭镇界牌村第三党小组6名党员,主动放弃家里的农活,到村党支部请缨。十几天来,每位党员都背着30公斤重的喷雾器,走街串巷,深入各户进行消毒。古北口镇龙洋村党小组挨家询问、查看,做到了“第一个入户、第一个开口、第一个接近、第一个联系”。大城子镇北沟自然行政村第一党小组的3名党员,在防疫情工作中,一位负责各户的消毒、一位负责向支部汇报情况、一位看守路口,每人一件事,各负其责,把全村的防治工作搞的有条不紊。昌平区马池口镇900多名党员志愿者在防治“非典”工作中积极当好宣传员、做好送温暖、站好安全岗等工作。

思考与讨论

1.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向白衣战士发出慰问信,并为坚守在“非典”一线的每位党员的家庭送去一盆鲜花,这属于什么类型的激励?

2.顺义区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员联系人、联系户制度,要求党员积极向联系对象宣传国家政策和防治知识,这属于哪类职位设计 ?

回答要点:

1.这个行为属于情感激励。

2.职位的工作团体设计。

案例7(关于领导方式)

领导干部“事必躬亲”的思考

S市铁路X站附近的自来水管因施工影响而损坏,自来水白白流淌将近一年,过往行人无不痛心。一位市人民代表于4月26日向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意见,回答说“该意见已转有关方面”处理。可直到5月4日上午,自来水仍然“自流不息”。这位代表当面向一位市领导反映,市领导亲自过问之后,有关部门才派人修复。这位代表感慨地说: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都要市领导亲自过问才得以解决,如果件件事都得这样,S市怎么办?

汉宣帝刘询的丞相丙吉有一天乘车出门,看见打群架的死伤横路,他并不过令随从人员问那人:“你追这牛追了几里地了?”丞相的僚属认为该问的不问,不值得问的乱打听。丙吉说:“市民打群架互相杀伤,这是长安令、京兆尹的职责,用不着我过问(用现代的观点看,丙吉的说法不对,一是人命关天,二是遭遇上了,应该管)。现在是春天,天还不热,要是没追多远,牛就这样喘,我恐怕是因为天热所致。如果真是春季暑热,那就是节令失调,对国计民生的危害就大了,这我不能不忧虑,所以我要问一问。”他的下属们听了,很佩服他当丞相能抓住带根本性质的事情。思考与讨论

1.领导干部“事必躬亲”的做法,违背了领导职能中的基本理念,这个基本理念主要是?

2.丙吉瞧见有人追牛,牛吐着舌头喘,推论出节令失调,从思维方法上分析,属于那类决策?

3.领导干部“事必躬亲”这种领导方式,从领导风格角度来说,属于哪类领导?

4.这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回答要点:

1.领导干部“事必躬亲”的做法违反了领导组织和决策基本理念。

2.这个决策是依靠人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的;在决策过程中只有“谋”和“断”两个步骤;决策依靠个人的胆识和智慧进行最后的决断,所以属于经验决策。

3.领导干部“事必躬亲”的领导方式属于专制型领导的领导风格。

4.这个案例的启示是:领导干部要注重领导职能中的基本理念,做应该做的事,要把握 大方向,做好引导、指挥、组织等工作,而不要拘泥于小事;领导干部要把经验决策上升到科学决策,按照科学的原则和程序进行,避免个人的主观臆断。

案例8(关于激励)

守住你的“井底之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地方官上任之前,总找他们谈一次话。他说,俸禄虽不丰,但象井底之泉,可以天天汲水,不会干涸,因而要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不图非份之财。由朱元璋的“井底之泉”,使人不禁想起前几年流行的高薪养廉之说。该理论的核心是要保住干部的廉洁就要大幅度地增加其工资收入,使之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不再有非份之想,这样才能有效地保住自己的廉洁。这主意不错,谁也没有与“孔方兄”结过仇,自然是多多益善了。但问题是这一理论是否符合咱中国的国情。众所周知,中国人口多,吃“皇粮”的自然也多,要象发达国家那样用高薪来供养这么多的国家公职人员,对于我们这个发展是的国家来说,钱从何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于事不符,此其一;其二,于情不通。看看那些下岗职工,想想那些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山区的农民,如视而不见,一味追求什么高薪,这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共产党员来说,从感情和道义上是难以接受的。不错,目前干部的工资虽有的像当年朱元璋描述的“井底之泉”那样,但足以养家糊口,且每月工资照发不误,就象那源源不断的泉水,只要生命尚在,毫无后顾之忧。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把它和大款的泉水相比,嫌之流速慢,流量少,于是利用手中之权,在井壁四周乱找“生财之源”,或贪污,或受贿,最后终被那些“污泥浊水”所淹没,造成井塌人毁的结局。以“题字”为名巧收“润笔费”的胡长清如此,为他人牵线搭桥的打电话的成克杰也是这样,他们为了寻找“钱源”,最后不仅失去了高贵的官位,而且丢了自家那宝贵的生命。许多人为此开除了公职,丢了饭碗,丧失了那源源不断的“井底之泉”。至此,他们才知那“井底之泉”的可贵,量虽不多,但水清质优,因为这是用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喝来舒心、安心、放心,而那来路不清的贪泉之水量虽多,但水混质杂,喝了容易“呛肺”,弄不好还有生命之虞,使人憋心、愁心、担心,决非那清澈甘甜的“井底之泉”可比也。

思考与讨论:

1.对公务员实行职业保障,又称“井底之泉”,这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属于哪类激励因素?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反映出来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哪类动机或需要?

3.前几年流行的高薪养廉之说,主要是根据哪个理论产生的?

4.你对高薪养廉的看法是什么?

回答要点: 1.职业保障属于保健因素,既具备这些因素时,员工没有不满意,也不会带来满意。

2.反映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高薪养廉是根据Y理论产生的,Y理论认为人是消极的,懒惰的,所以要给予高薪才能做到保持廉洁,否则就会腐败。

4.(本题按个人看法回答,没有统一、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案例9(关于决策)

小猫毁掉司令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曾和德国交战。法军一个旅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一座极其隐蔽的地下指挥部,不幸的是,他们只注意了人员的隐蔽,而忽略了某位长官养的一只猫。当时,德军的一个参谋人员在观察战场时发现:每天早上八九点钟左右,都有一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的一座坟包上晒太阳。他立刻向主要指挥官做了汇报。主要指挥官召开了高级参谋会议,会议的参加人有几个人却认为这里大有文章,但另一名高级指挥官却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为一只猫会议讨论不值得,他发言后,其他人什么都不说了。主持会议的高级指挥官没有办法,只好让参加会议的人都写一份自己的看法,他将这些书面材料整理出来。最终做出了如下判断:

一、这只猫不是野猫,野猫白天不出来,更不会在炮火隆隆的阵地上出没;

二、猫的栖身处就在坟包附近,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掩蔽部,因为周围没有人家;

三、这只猫是相当名贵的波斯品种,在打仗时还有条件玩这种猫的决不会是普通的下级军官,据此,他断定那个掩蔽部一定是法军的高级指挥所。随后,德军集中6个炮兵营的火力,对那里实施突袭。

事后查明,德军的判断完全正确,这个法军地下指挥所内的人员全部阵亡。

思考与讨论:

1.参加会议的另一名高级指挥官发言后,别人都不能说话了,这反映出“专家会议法”容易出现什么缺点?

2.主持会议的高级指挥官让每个人独立的写出自己的意见,这种属于那种决策方法?

3.请评价案例中的两种决策方式,并说明他们各适合哪个决策阶段

回答要点:

1.“专家会议法”容易出现跟从领导/领导效应,只要领导发表了意见就没有人敢反驳。2.这种决策方法是特尔菲法,即由预测机构选定专家,通过书面的方式向这些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得到答复后,将其集中整理,再请专家给予评论和说明。如此反复多次,专家意见渐趋一致。

3.第一种属于专家会议法——适合集思广益,拟制方案的阶段,第二中属于特尔菲法——适合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的阶段。

案例10(关于领导方式)

采取什么领导方式好

三个大学期间的同学,六十年代初毕业后,各奔前程,少有来往。二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校友会上又见面了,想不到都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分别在三个工业局担任分管生产的副局长。这三位老同学,新局长,聚在一起,自然就说到了走马上任时的各自经历。

A副局长说,他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是:召集有关处室的负责人开座谈会。他认为,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大家了解自己,另一方面自己又可以熟悉各处室的负责人,从而对局里的整个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尽快熟悉分管工作的情况,他采取的方法是:机关工作一有空闲,就深入到局属厂矿、公司去,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各基层单位情况。

B副局长与A副局长不同,他上任后选择做的第一件事,是与局其他领导逐个进行一次谈心。向他们了解局里的情况,谈谈自己新上任后的想法。这位副局长说这样做可以先沟通领导班子的思想,彼此有所了解,为今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为了更快地了解全局的情况,特别是了解局属的全部企业和公司。他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就是要十分熟悉所辖的干部群众,与他们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指挥上有发言权。”

C副局长上任后做的事又完全不同于前两位。他显得很自信,上任后即行使职权,要求有关处室画出六张图来,这六张图的内容分别是:组织结构图、功能图(岗位责任制)、内部关系图(处、室内部关系以及协调)、外部关系图(处室与处室之间和处室与外局对应处室之间的关系)、信息流程图、局内重大事情处理程序图。他自己也参加这项工作,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志们共同商讨和修改。他谈到为何要选择这样一种方法时说:“要尽快熟悉局里的情况,依靠传统的作法是很难在短期内做到尽快熟悉的。现在,我构思出六张图,并参与有关处室绘图的过程,是因为通过看这六张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基本了解清楚局里的机构设置,工作范围,相互关系等,以后在深入厂矿、公司研究工作处理问题时,也基本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思考与讨论 1.B副局长上任后,逐个与其他领导谈心,这表明了B局长实行了怎样的领导方式?

2.C副局长上任后,要求有关处室画出六张图来,局内重大事情按照程序处理,这反映了哪种领导艺术和方法?

3.A局长采取的是什么样的领导方式?他是怎样的领导?

4.评价这三位领导,并说明你比较欣赏那位领导,并说明理由。

回答要点:

1.这表明了B局长实行了重人式领导方式,致力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2.这反映了领导运用时间的方法和艺术,如ABC时间管理分类法,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科学地支配在自己所领导的那个系统的关键工作上,以求获得最大的效果。

3.A局长采用的是人事并重式领导方式,他一方面与下属相互交流,一方面又亲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工作情况。A局长是一个事必躬亲型的领导,愿意深入基层,实地调查。

4.(本题按个人看法回答,没有统一、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案例11(关于领导方式、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素质)

一起干部配备的启示

某钟表配件厂,系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前几年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经济效益很好,年利润达到80多万元。

1984年底,该厂原厂长因工作需要调任到公司担任领导工作。上级部门从其它企业调了一位叫赵辉的同志担任该厂厂长。

赵辉,35岁,中共党员,某大学机械系毕业,原在某局所属一个大型钟表企业担任设计科长。上级组织部门在准备调他任厂长前,曾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考核结论是:该同志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工作有胆有识,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富有开拓精神,不但懂技术,也善经营(在改进全厂生产工艺上有重大贡献,同时开展调查,摸清市场需要,设计出几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产品)。缺点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团结同志方面不足。根据考核结论,组织人事部门和上级领导认为赵辉虽有缺点,但其缺点和优点相比,则优点突出,符合干部“四化”条件,于是决定调任他为钟表配件厂厂长。然而,赵辉上任后的两年里,情况大出人们所料。尽管他主观上把工作搞好,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处事大胆果断,敢于创新,对企业今后发展的思考以及提出的措施也是基本正确和可行的。同时,他还发挥自己专长,为本厂设计了几种新的钟表配件产品。但由于他处理人事问题能力较差,工作方法简单急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家都不愿意配合他搞好工作。此外,他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而简单地认为这是党支部的事,所以平时遇到职工有思想问题或碰到矛盾,要么采取压服的办法,要么把它作为“信息”告诉书记,要支部去做工作。这样一来,造成上下关系也处于紧张状态,许多干部和工人生产积极性下降,劳动纪律松懈,产品质量也随之下降,企业利润不断减少,到了1986年12月,企业竟到了亏损边缘,由先进企业变成后进企业。对此,上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同志也疑惑不解,赵辉当大厂设计科长干得挺好,工作成绩突出,为何当这个一直是先进企业的小厂厂长却不能胜任? 思考与讨论:

1.赵辉领导方式的理论基础是哪个领导理论?

2.从赵辉的案例说明,领导和管理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3.赵辉当大厂设计科长干得挺好,当一个小厂厂长却不能胜任,这说明领导者素质具有 什么性质?

4.请你给赵辉体协意见和建议

回答要点:

1.赵辉的领导方式的理论基础是古典管理理论,重事不重人,将人看作是机器,不看重与下属的人际关系和沟通。

2.领导与管理的却别体现在:首先,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很少直接接触具体的人、物、事,主要处理带有方针、原则性的重大问题,独立性较大;其次,领导是战略性管理,侧重于大政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最后,领导是“超脱”管理,领导者不能陷入繁琐的事务中,不要事无巨细地“日理万机”,而是主要依靠权威、威信发挥引导和影响的作用。

3.这个案例说明领导者素质具有综合性。领导者的素质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应该包括政治、知识、能力、心理、身体等多方面内容,任何一方面的修养都是必不可少的。

4.赵辉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上下级间的沟通,他应该转变观念,运用新的领导理论,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工作效果。其次,赵辉应该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这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保证实现组织目标,能够保证组织文化的健康发展,能够激励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作为开发人才的重要途径。最后,赵辉不仅要搞好自己与下属间的关系,还应帮助领导与下属之间,下属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他们的润滑剂。

案例12(关于信息传递、群众工作)

他们为什么这么激动和越轨

A市郊区的李家村是一个非常平静的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团结和和谐,很少发生过激行为。李家村附近有一个旅馆。2003年4月下旬,“非典”扩散期间,旅馆服务人员发现入住人员中有一位疑似“非典”患者。A市有关部门立刻对这个旅馆实施了隔离措施。事隔一天,李家村流行了一种说法:旅馆里有十几个“非典”患者,而且是从外地转移过来的,以后还将有“非典”患者入住。村民们群情激愤,立刻将旅馆包围起来。政府有关人员问:你们听谁说这个旅馆有“非典”患者,村民答不上来,但仍然不肯撤去。有几个带头闹事的人还抱来一些干柴,要把旅馆烧掉,最激烈的一个人甚至将干柴点燃,公安人员奋力扑救,才没有酿成灾难。旅馆里被隔离的人员害怕被烧死,也迅速向外面跑,后被公安人员堵回。这时人群中有人又散布:整个李家村将被隔离。人们更加激动起来,有人返回家去拿棍棒,要冲进旅馆打死被隔离人员。这里,有关部门迅速增加了保护旅馆的警力,开来警车。有一个村民高喊:推翻警车,立刻上来几个人将警车推翻。公安部门一方面用扩音器讲明真相,同时把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年人集中起来,进一步向他们讲明真相和利害关系,让他们去做几个带头人的工作。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将事态平息下去,几个严重违法的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思考与讨论

1.从上述案例分析群众容易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

2.群众的过激行为与谣言有直接关系,谣言是通过小道消息传播的。小道消息传播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传得这样快速和广泛?

3.请来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人向群众讲明真相,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这是为什么?

4.这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回答要点:

1.群众容易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有:群众信息相对不完全,导致群众行为的盲目和相互模仿性;群众中的行为习惯和传统,以及群众与领导的间接距离导致他们相信群众间的非正式领导者。所以,只要有“带头人”,在群众见很快就会产生从众行为。2.小道消息的传播途径是群众中的“联络员”,首先,他们认识的人很多,其次,他们对于他们认识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再次,他们能把认识的人联系在一起;最后,他们乐于传播消息。

3.这是因为他们是非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领导人物,他们实质上起着领导的作用。领导不一定是正是组织中才能产生的现象,在人们约定俗成的组织中,也有实质上的领导者,他们是依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在某方面的权威等树立了领导地位,而不是依靠法律和制度。

4.这个案例的启示是:群众会因为信息的不完全而误解某些行为,甚至会作出过激的举动,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以疏导为主,而不能仅仅依靠强制命令。在群众中会有非正式的领导者存在,在做群众工作时,要重视这些领导者的作用,首先做通他们的工作,利用他们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去带动群众,而不要使他们成为反对的带头人;要重视群众中“联络员”的作用,让他们散布正确的、真实的消息,而不要以为进行消息封锁,导致流言四起。

案例13(关于领导艺术和方式)

究竟应该如何当好文印科长

某局机关共有大、小处室28个,人员400多个,在这样庞大的组织中,收发文件的进出量极大,每年印发的文件都要近千个。而全局只有一个文印科,共九人担负着机关的文印文件。局里领导经过挑选,决定派老丁同志任文印科长,负责全局的文字把关工作。

老丁同志今年五十多岁,文化程度业余大专,从青年时期丈一直担任办公室的秘书工作,熟悉机关,办事稳当,遇事考虑周到。他一上任,首先就制订出了文印科的规章制度,如所有文件都须经文印科核对后,交局领导批阅,分发各处室。在工作中,老丁在文字把关上一字一句从不遗漏,乃至标点符号也丝毫不马虎。但他处理事情不够灵活,与一些同志之间的关系搞得不好。比如,生产科技处每年都要制定出生产计划、科技项目下达到各基层企业,在这些计划的项目中,老丁同志一个数字,一个指标的进行核对,有时带病工作从不休息,但是在核对工作中,有时没有广泛征求具体部门的意见,不够产生一些分歧、矛盾。有一次,组织部门起草了一份“基层组织工作的调查”,没有经过老丁同志的把关,请示了书记,经书记批阅后,送到文印科打印。老丁同志不顾文件急需发出,照旧逐字句核对,然后又重新交给书记审阅。局里不少人对他产生了看法,认为老丁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连书记、局长都不放在眼里,本科同志也有不满,认为科长太“顶真”了。有时,有些文件很长,印数却不多,一般情况下,用复印机复印几份就可以了。可是,丁科长却认为太浪费,非要打印不可,使打字员叫苦不迭,虽然在文字把关上老丁颇有办法,使全局的文件字字句句都很正规,发出去的文件没有出过一次事故。可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却成了众矢之的。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局长最后决定把老丁同志撤换下来,调到另个部门工作。

办公室领导经过酝酿,又委任了小王同志为文印科科长,小王同志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机关才三个月,他性格开朗,处事随便,善于搞好人际关系,他一上任,首先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也规定了一条原则:凡总局长、书记已签发的文件一律不核对,错的由他们自己负责。在文字把关上,只要没有什么重大原则问题,他都采取通过的态度,如碰到有些问题确实没写清楚,他就叫当事人到文印科来进行商讨,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在复印机的使用上,他采取的方法是:简单的、份数少的文件随到随印,便利各处室的急需。在打字员人手少的情况下,尽是采取复印形式,使文件能及时发出。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他则主动请示办公室领导。如有一次,局财务处处长写了局财务工作汇报,里面的内容写得使人看不懂,文字也不通顺。小王核对了以后,认为稿子发出去要出笑话,就去和财务处处长商量,希望修改一下,但财务处处长死要面子,坚决不肯修改。在这种情况下,小王没有和他硬顶着干,而是采取迂回的办法,请示了办公室领导,由办公室主任出面去和财务处处长协商,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再如,有一次,科技处有一份科技计划需要马上下达基层,指标数文字都很繁杂,再进行仔细核对,时间不允许,科技处直接请局长审阅,局长当即签发后,送文印科打印。小王拿到这份计划后,采取了校看一张,打印一张,直赶到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局长和科技处长都很赞赏这种做法。一年实践下来,全局机关的上上下下对文印科的工作都很满意。思考与讨论:

1.通过小王工作方式的分析,说明领导艺术的关键在于什么?

2.老丁所作所为主要翻了什么错误?

3.小王的工作方式属于哪种领导方式?

4.这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回答要点:

1.领导艺术的关键在于对人事关系的把握。所谓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其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巧妙地运用各种领导条件、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的基本技能。运用领导艺术的目的是做好领导职能,即组织、指挥、协调等,在这些工作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要用好人、用对人。领导不是自己去干,而是领导别人去干,所以,人是关系是最重要的。2.老丁主要翻了不重视领导艺术,不重视人际关系的错误。老丁人就保持古典领导理论,认为领导的实质就是达成工作效果,完成工作目标,并为了这一目的亲力亲为。但是现 代领导理论不仅要达成组织目标,还要考虑组织文化、员工心态等多方面的因素。

3.小王的工作方式属于权变式领导。权变式领导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领导者的个人特点、领导的环境等等,是一种比较全面的领导方式。

4.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进行领导活动时,要以现代领导理论为指导,重视人际关系,掌握领导艺术,并且考虑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一味地追求目标的达成,还要追求组织的进步和组织内人员的满意。但是在运用权变式领导观点的同时,也要区分领导艺术和领导权术的区别,不能不顾原则,一味圆滑。

案例14(关于分权)

比特丽公司的分权管理

比特丽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联合公司,总部设在芝加哥,下属有450个分公司,经营着9干多种产品,其中许多产品-如克拉克棒糖,乔氏中国食品等,都是名牌产品。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90多亿美元。

多年来,比特丽公司都采用购买其他公司来发展自己的积极进取战略,因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公司的传统做法是:每当购买一家公司或厂家以后,一般都保持其原来的产品,使其成为联合公司一个新产品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对下属各分公司都采用分权的形式。允许新购买的分公司或工厂保持其原来的生产管理结构,这些都不受联合公司的限制和约束。由于实行了这种战略,公司变成由许多没有统一目标,彼此又没有什么联系的分公司组成的联合公司。

1976年,负责这个发展战略的董事长退休以后,德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任命为董事长。

新董事长德姆的意图是要使公司朝着他新制定的方向发展。根据他新制定的战略,德姆卖掉了下属56个分公司,但同时又买下了西北饮料工业公司。

据德姆的说法,公司除了面临发展方向方面的问题外,还面临着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下属各分公司都面临着向社会介绍并推销新产品的问题,为了刺激各分公司的工作,德姆决定采用奖金制,对下属干得出色的分公司经理每年奖励1万美元。但是,对于这些收入远远超过l万元的分公司经理人员来说,1万元奖金恐怕起不了多大的刺激作用。另一个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在维持原来的分权制度下,应如何提高对增派参谋人员必要性的认识,应如何发挥直线与参谋人员的作用问题。德姆决定要给下属每个部门增派参谋人员,以更好地帮助各个小组开展工作。但是,有些管理人员则认为只增派参谋人员是不够的,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必要增派参谋人员,可以采用单一联络人联系几个单位的方法,即集权管理的方法。公司专门设有一个财务部门,但是这个财务部门根本就无法控制这么多分公司的财务活动,因此造成联合公司总部甚至无法了解并掌握下属部门支付支票的情况等等。

思考与讨论:

1.比特丽公司可以在分权方面做得更好吗?

2.德姆用的是哪种激励方法?你认为他应该如何激励更好?

3.在决策中,参谋人员有何作用?

回答要点:

1.要给各子公司一个统一的目标,使他们成为紧密的整体;在激励方面应考虑员工的需求层次问题,对英吉利;应多派联络员,实行与分权管理相适应方法;把财务权也下放给 各子公司,他们只需上报财务状况就可以

2.德姆用的是物质激励;他可以使用目标激励法或抓住优势需要激励下属的积极性,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参谋人员的作用是: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并作出论证评估;帮助决策者发现、纠正偏差,提供修正决策和追踪决策方案。

案例15(关于领导类型)

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

ABC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汽车配件生产集团。最近,对该公司的三个重要部门经理进行了一次有关领导类型的调查。

一、安西尔

他总是强调对生产过程、出产量控制的必要性,坚持下属人员必须很好地理解生产指令以得到迅速、完整、准确的反馈。安西尔当遇到小问题时,会放手交给下级去处理,当问题很严重时,他则委派几个有能力的下属人员去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他只是大致规定下属人员的工作方针、完成怎样的报告及完成期限。安西尔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导致更好的合作,避免重复工作。

安西尔认为对下属人员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一个经理来说是最好的行为方式,所谓的“亲密无间”会松懈纪律。他不主张公开谴责或表扬某个员工,相信他的每一个下属人员都有自知之明。据安西尔说,在管理中的最大问题是下级不愿意接受责任。他讲到,他的下属人员可以有机会做许多事情,但他们并不是很努力地去做。

二、鲍勃

鲍勃认为每个员工都有人权,他偏重于管理者有义务和责任去满足员工需要的学说,他说,他常为他的员工做一些小事,如给员工两张下月在伽里略城举行的艺术展览的入场券。他认为,每张门票才15美元,但对员工和他的妻子来说却远远超过15美元。通过这种方式,也是对员工过去几个月工作的肯定。

鲍勃说,他每天都要到工场去一趟,与至少25%的员工交谈。鲍勃不愿意为难别人,他认为艾的管理方式过于死板,艾的员工也许并不那么满意,但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鲍勃说,他已经意识到在管理中有不利因素,但大都是由于生产压力造成的。他的想法是以一个友好、粗线条的管理方式对待员工。他承认尽管在生产率上不如其他单位,但他相信他的雇员有高度的忠诚与士气,并坚信他们会因他的开明领导而努力工作。

三、查里

查里说他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清。他认为不论是否属于他们的任务都安排在他的部门,似乎上级并不清楚这些工作应该谁做。

查里承认他没有提出异议,他说这样做会使其他部门的经理产生反感。他们把查里看成是朋友,而查里却不这样认为。

查里认为纪律就是使每个员工不停地工作,预测各种问题的发生。他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没有时间像鲍勃那样握紧每一个员工的手,告诉他们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工作。他相信如果一个经理声称为了决定将来的提薪与晋职而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那么,员工则会更多地考虑他们自己,由此而产生很多问题。

他主张,一旦给一个员工分配了工作,就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取消工作检查。他相信大多数员工知道自己把工作做得怎么样。

如果说存在问题,那就是他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混淆。查理的确想过,希望公司领导叫他到办公室听听他对某些工作的意见。然而,他并不能保证这样做不会引起**而使情有所改变。他说他正在考虑这些问题。思考与讨论:

1.描述安西尔使用的是怎样的领导方式

2.鲍勃的激励方式是基于什么理论? 3.查利认为激励员工的因素是什么?

4.请评价这三位中你最欣赏的领导方式和最不欣赏的领导方式,作出描述并解释原因

回答要点:

1.安西尔使用的是重事式领导方式,注重组织的目标,领到任务的完成和领导效率的提高,以事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2.鲍勃的激励方式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情感激励理论

3.查利认为激励员工的因素是将来的提薪与晋职/成就/自我实现

4.(本题按个人看法回答,没有统一、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下载科学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教学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领导科学》案例分析

    《领导科学》案例分析案例1: 某区政府领导拟将一长期亏损的国有副食冷库基地改造成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筑规划设计等......

    科学教学案例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生命从哪里来》 (教材版本名称、章、节名称)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作者及工作单位 张士聪扬芬港镇第七小学指导思想与......

    科学教学案例

    《听听声音》教学案例 擂鼓镇小学教师:张应喜 案例背景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很熟悉的东西。但学生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呢?有......

    小学科学四年级教学案例分析大全

    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教学案例分析 罗平县富乐镇乐峰完小 王彬 教材分析: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篇)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引......

    学习科学发展观 案例分析

    加强基层党组织“三力”建设 推进社区全面发展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基层工作领的领导核心。玉龙街道小桥社区党......

    科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太阳和影子 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叶明辉 珠海斗门区乾务五山中心小学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学三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