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音乐教案母鸭带小鸭
活动名称:中班音乐活动《母鸭带小鸭》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感受体验母鸭带小鸭的快乐情境
2、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1、《母鸭带小鸭》的伴奏音乐、flash课件;
2、小鸭子头饰幼儿人手一个;
3、有初步的认知,有鸭走(踵步)、鸭叫的基本经验;知道母鸭就是鸭妈妈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嗨,我的小鸭宝宝,你们在哪里呀?快到母鸭这里来呀。宝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背景)瞧,那边也来了很多鸭宝宝要跟我们做游戏呢,跟它们打个招呼吧。情感激发(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妈妈爱你们哦,你们呢)
1、引导小鸭在母鸭带领下亲密嬉戏(随机增加一些情节:嬉水、捉鱼、等)
提示幼儿跟着节奏做游戏 ——播伴奏音乐
2、在游戏中教师有节奏地丰富歌词内容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 |游来 游去 |真快 乐这是 |母鸭 带小 | 鸭 —‖
情节1:来到草地上,扑扑翅膀、踢踢腿„„ 情节2:肚子饿了,我们捉鱼吧。“小鸭宝贝自己捉鱼吃真能干,来妈妈抱一抱,亲一亲”
过渡:有点累了,小鸭子们摇摇摆摆回家了。
二、感知欣赏
“小鸭子回到家里,都坐好了吗,妈妈要请你们听一首很好听的歌曲。” 小耳朵听听好,歌里面都有谁呀? ——播放歌曲2遍
间奏:小鸭子在做什么呀?再来听一遍,小耳朵要更仔细了哦。
(游来游去,)
2、母鸭带着小鸭会去做什么呢?让幼儿自由说 你们再想一想母鸭带着小鸭还会做什么呢?(做游戏、喝水、找东西吃)
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唱的时候用你的小手拍出节奏来,看哪只小鸭子的表情最可爱?
三、感知母鸭带小鸭的有趣形象
1、“母鸭带着小鸭到底在玩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 ” ——播放flash2遍
间奏:师提示,再仔细看一遍
提问:母鸭带着小鸭在做什么呢?让幼儿充分讲(师要关注全体)
2、小鸭宝宝说的真好,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他们?
我们先来学学小鸭子是怎么样走路的?我们先站起来自己走走看,我要请几只鸭宝宝上来,我们看看这几只鸭宝宝是怎样走路的?? 刚才这几只鸭宝宝走路的样子真是;可爱,你们看一看我这只鸭子是怎样走路的?注意我的脚哦,准备动作:两脚并拢,第一拍右脚膝盖弯曲,左脚向前伸出去,脚后跟点地,第二拍伸出去的腿收回并拢 老师喊口令1234示范动作
妈妈告诉你们呀,这个舞步叫做踵步,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呢?我请一个鸭宝宝带小朋友一起来做一做这个动作
四、提升经验
1、“小鸭子还会哪些好看的动作呢? 还会做什么动作呢?跟好朋友讲讲看呀” 幼儿自由结伴创编动作,师巡回指导
2、谁编出了不同的小鸭子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师随机运用儿歌语言帮助幼儿提升动作 “宝贝们看妈妈是怎么做的”
①鸭叫——嘴巴张大呷 呷,这边叫叫呷 呷,那边叫叫呷 呷”还可以往哪里叫呀?引导前面叫叫呷 呷,后面叫叫呷 呷„„
②鸭走——摇摇摆摆走起来,转个圈儿真快乐
③喝水——低下头,喝喝水,小屁股,翘起来,喝完水,抬起头,呷呷呷,真快乐!(捉鱼——低下头,捉捉鱼,„„„, „„„, 捉到鱼,„„„,„„„,„„)
④跳舞——好朋友,好朋友,转个圈儿点点头
(转圈——„„„,„„„,„„„„„„„)
(做游戏——„„,„„„,做做游戏真快乐)
⑤游泳——游呀游,游呀游,向前游,向后游,这边游游,那边游游,游来游去真快乐
师根据幼儿的情况随机调控
小结:今天我的鸭宝宝跟着妈妈学了许多新本领 有„(幼儿自由讲)
五、听音乐鸭妈妈带领小鸭子去玩耍,听着音乐,再跟妈妈一起玩好吗?我点到哪只鸭宝宝,那只鸭宝宝就到妈妈身后来,跟妈妈一起玩好吗?
现在请一个鸭宝宝来做鸭妈妈,两个鸭妈妈,一起去玩吧
第二篇:小班音乐教案-母鸭带小鸭
小班音乐教案-母鸭带小鸭 小班音乐教案-母鸭带小鸭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本班幼儿喜爱唱歌跳舞特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师幼的互动,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懂得用动作来为歌曲打节奏,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节奏创编歌曲。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母鸭带小鸭》,并能用动作来为歌曲打节奏。
2、能根据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节奏创编歌曲。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大胆参与音乐活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歌曲《母鸭带小鸭》。
2、难点:能根据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节奏创编歌曲。活动准备
1、歌曲《母鸭带小鸭》的录音磁带。
2、母鸭头饰一只,小鸭子头饰若干。
3、猫头饰一个。活动过程
一、以鸭妈妈带小鸭子去玩引入新课。
1、教师戴上鸭妈妈头饰,吸引幼儿注意力。
鸭妈妈:嘎嗄嗄,小朋友,你们好!是谁啊?(鸭妈妈)
2、引导幼儿学鸭叫和模仿鸭子叫的动作。
①教师:今天“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出去玩。你们知道小鸭怎样叫的吗?(嘎„„)刚才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你们能做一做给看吗?
②今天鸭妈妈叫起来非常有节奏,们来听一听、学一学。
3、模仿鸭妈妈走路和带小鸭的动作。
①鸭妈妈:你们知道是怎样走路的吗?你们能做一做给看吗?
②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出去玩,是怎么带的?小鸭子走累了,又怎么带?请小朋友学一学母鸭带小鸭的动作。
(二)利用电化教具让幼儿反复感受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鸭妈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听听。(放录音)
2、鸭妈妈:这首歌叫什么名称?你们听到了什么?
3、通过反复听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体验小鸭子的愉快的心情。①教师示范演唱,幼儿欣赏。②分句理解歌词,并学唱歌曲。③教幼儿学习打节奏|X XX X XX |X X X -|。
④引导幼儿边听歌曲,边做小鸭子的动作为歌曲打节奏,如|X XX X XX |X X X -|。⑤在教师带领下,请幼儿戴上小鸭头饰,请幼儿完整演唱《母鸭带小鸭》。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节奏,创编歌曲。
1、教师戴上猫头饰:是谁呀?(猫妈妈)猫是怎么叫的?《猫妈妈带小猫》的歌曲怎么唱的?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创编,并演唱歌曲《母猫带小猫》。
3、同样方法,启发幼儿创编出歌曲《母猪带小猪》等。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气氛较好,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
2、不足之处:在创编时,应让幼儿自己去创编,老师不能出现头饰来限制幼儿的发展思维。
第三篇:中班音乐:三只小鸭
中班歌唱活动《三只小鸭》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2.尝试用语气词代替小节末拍节奏,交替演唱。3.在结伴表演中享受交流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母鸭孵蛋》。2.白板课件、钢琴。活动过程:
一、《母鸭孵蛋》音乐律动进场。
二、熟悉歌曲《三只小鸭》
(一)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鸭宝宝,并能模仿小鸭们的歌声。
通过课件,认识壮壮鸭和害羞鸭,比较壮壮鸭和害羞鸭两段音乐的不同。1.认识壮壮鸭和害羞鸭,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强壮、害羞。2.听辨壮壮鸭和害羞鸭的音乐。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两段音乐,哪一段是给壮壮鸭的,哪一段是给害羞鸭的。3.能用洪亮有力、轻柔稍慢的声音模仿壮壮鸭和害羞鸭的歌声。师:壮壮鸭(害羞鸭)是怎么唱歌的? 4.打嗝鸭——感应小节末拍的语气词。 通过听歌声,猜猜打嗝鸭的名字。 看图谱,找出打嗝的末拍节奏位置。 模仿打嗝鸭的歌声,在末拍用打嗝代替。
(二)尝试用语气词代替壮壮鸭和害羞鸭的末拍节奏,并演唱。
师:壮壮鸭(害羞鸭)也想在这个地方用一个声音表示它很强壮(害羞),可以怎样表示? 1.用语气词代替三只小鸭的末拍节奏,完整演唱。
三、分角色演唱。1.幼儿合作演唱。
2.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分组演唱。
四、律动《母鸭带小鸭》结束。
第四篇:中班教案《小鸭的一家》
中班语言活动:《小鸭的一家》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小鸭的一家》是一首易记、易诵很受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歌谣,教材中巧妙地把数字和儿歌内容结合在一起,能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去仔细倾听、发现,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字歌谣的兴趣。同时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为了加强我们班的孩子在安全方面教育,减少家长们的担忧,在这次活动的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从安全方面去理解这首儿歌所蕴涵的教育知识,对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儿歌内容并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定下了三个主要活动目标:(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向别人说明具体活动目标的确立以及依据。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如何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如,本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第一个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二个目标,根据教材中出现的数字,培养孩子对数的认知,第三个方面,诗歌中蕴涵的安全教育知识,是需要孩子们从情感上去理解和消化的,结合教育的总目标和孩子年龄阶段的目标,所以制定了以下的三个具体目标。)1.学会倾听、理解儿歌。
(改为:学会倾听,感受儿歌数字化的有趣情节。)目标定得更具体 2.通过儿歌复习1 O以内的数字。
(改为:复习6以内的数字)儿歌中只出现1——6数字 3.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单独离开家。
(改为:懂得自我保护,没有成人陪伴不能单独离开家)从幼儿的角度
三、说重点、难点
(制定活动的重点、难点时,应向别人说明你把这样的内容作为重点和难点的理由。如,针对以下的重点难点,可以做如下的阐述:《鸭的一家》虽是一首简短的儿歌,但它蕴涵的教育价值很丰富,有语言的压韵美、有数学的数字化有趣情景,还有安全教育价值,如何引导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有趣和生动,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是活动的重点。
在难点方面: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和理解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如要他们单纯学儿歌《鸭的一家》,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要更深层次的去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安全教育价值,就需要老师去引导了。)
重点: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诵、表演儿歌。
难点: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四、说活动准备: 1一~6的数字卡片一套;教学挂图2张;鸭妈妈头饰一个、小鸭子图片三张;录音机及儿歌磁带。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次活动教师采用了观察法、提问法和情境教学法;为了让幼儿积极自主地参与活动,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表演和探索等方法来进行学习。
六、说活动过程:(一)出示儿歌背景图引题
1.依次出示两张挂图:请幼儿观察并猜猜这是谁的家?让我们打开门瞧一瞧!(开门)原来是(小鸭子)的家啊!
2.让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只小鸭?三只小鸭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3的卡片)3.三只小鸭来到院子里发现篱笆怎么啦?咦,是谁扒开了篱笆,三只小鸭又在等谁呢,请听儿歌((小鸭的一家》。
(二)听看结合:幼儿欣赏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欣赏后请小朋友回答问题: 1.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2.小鸭的一家发生了什么事?(2)请幼儿边听儿歌边看背景挂图。
要求幼儿带着问题仔细听:到底是几只小鸭不见了,又是什么时候不见的,鸭妈妈是怎么着急的呢?(三)、按顺序提问,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内容,自然学习分句。(四)、根据已有的经验开展联想,理解儿歌的主题。(1)小鸭可能会去哪儿呢?请你帮鸭妈妈想一想。(2)小鸭独自出去,可能会碰到什么危险的事呢?(3)鸭妈妈和你们一样非常担心、着急,它扒开篱笆到处找。如果鸭妈妈找到小鸭,会怎么问小鸭,又会怎么说呢? 教师小结:小孩子独自离开家很危险,妈妈也很担心。(五)游戏:找数字宝宝
(1)这首儿歌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听,找一找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老师朗读儿歌时,注意将数字读成重音)(2)这首儿歌里藏着许多数字,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儿歌里藏着的数字找出来。1.谁找出数字了,哪句话里有数字几?(根据幼儿所说,教师贴出相应 的数字,数字按儿歌自然句式排列)2.集体看数字念儿歌。
(六)、以表演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尝试自编动作。(2)幼儿排演儿歌。
1.请你找好朋友,一起学着表演((小鸭的一家》。(教师巡回时,适当提示儿歌的词句)2.在自练基础上,集体表演儿歌。
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很棒!不但学会了表演《小鸭的一家》这首儿歌,还知道平时要做个乖孩子,不能独自离开家。
延伸活动:
1.在活动区域摆放幼儿用书天头饰,让幼儿看看、说说尝试表演故事。2.情境回答的内容可以不断丰富,逐步加入家底成员的名字以及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或电话。
附:
<<小鸭的一家>> 1只鸭,2只鸭,3只小鸭想妈妈,4天妈妈没回家。
怎么啦? 5天前,6只小鸭不见啦,气得妈妈嘎嘎嘎,扒开篱笆到处找,究竟小鸭去哪儿啦…
第五篇:小鸭找家教案中班语言
中班语言:小鸭找家
《中班语言:小鸭找家》摘要:小兔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是怎么回答的? ――小猪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是怎么回答的? ――小鸟对小鸭子说什么了?帮小鸭子找到妈妈了吗? 教师小结:小鸭子迷路了,因为它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名字,所以小兔和...一、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故事磁带、动物头饰、警察服装。
2、课前让幼儿知道自己妈妈的名字。
二、活动过程:
1、听看结合,欣赏故事:
1)、邀请教师带上动物头饰给小朋友表演故事《小鸭找家》。再请小朋友说一说:
――“故事中的小鸭怎么了?”
――“谁来帮助它?最后小鸭子找到妈妈了吗?”
教师小结:小鸭迷路找不到家了,小兔子、小猪、小鸟来帮助它,最后小鸭子找到妈妈了。
2)、出示故事背景挂图,听故事磁带。幼儿学说小动物的对话。
听完故事请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兔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是怎么回答的?”
――“小猪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是怎么回答的?”
――“小鸟对小鸭子说什么了?帮小鸭子找到妈妈了吗?”
教师小结:小鸭子迷路了,因为它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名字,所以小兔和小猪没办法帮他,小鸟边飞边喊“谁家丢了宝宝?”鸭妈妈听见后说“我家丢了鸭宝宝!”这才找到了小鸭子!
2、情景问答《找家》:
――“有一天你和爸爸妈妈去逛街,你迷路了,急得呜呜哭,这时警察叔叔过来问你: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你会怎样回答警察叔叔?”
教师扮警察,幼儿扮迷路的小朋友,练习清楚地说出自己和妈妈叫什么名字。
小结:小朋友如果迷路了,要找警察叔叔帮忙,不能和陌生人走!
3、教师带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表演《母鸭带小鸭》,模仿小鸭子走路,结束课程。
三、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投放幼儿用书和头饰,让幼儿看看、说说,尝试表演故事。
2、情境问答的内容可以不断丰富,逐步加入爸爸、爷爷、奶奶等家人的名字,以及请幼儿说出自己家的地址或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