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处》教案及教学反思2-徐莉萍
《周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徐莉萍
一、教材分析
《周处》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其中既有周处在年少时危害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为乡里所患,又有他知道“为乡里所患”,就入吴寻二陆,改过自新,终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节。本文线性过程清晰,交代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三个阶段。然而横向的细节没有充分展开,这为情节的再创造埋下了线索,并给了同学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学生分析
我所执教的初一(1)班是我校的分层班,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场面描写、动作描写。而本学期教材中出现了心理描写,因此有必要结合教材的知试点进行专项的片断描写。其二,学生比较熟悉这则神话故事。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
三、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周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3、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三、情感与态度
学习作品中人物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学难点] 进行创造性的片断描写。[教学方法] 说写结合加深课文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陈太丘与友期》引出课文《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散读课文,读准字音。
2、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1、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 凶强侠气,祸害,是三横之一
2、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1)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 2)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四、创造性的片段描写
1、周处如何击杀蛟和虎?(动作描写)
2、乡里人互相庆贺的场面。(场面描写)
3、周处悔过自新的心理描写。
五、总结: “ 知耻而后勇”,周处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一起记住文末的一句话:“人患志之不立”吧![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
2、词语积累,详见书本
3、继续完成片段描写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要有张力
从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课堂教学存在着三个不合理:第一,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在三个板块的教学中,第一、第二个板块我用时28分钟。而第三个板块的片段描写只给了学生12分钟的时间,其中也包括让学生将描写写在练习纸上,可想而知,学生仓促起笔,效果就不甚理想;其二,教学内容主次安排不合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落在片段描写。而我的三个板块的设计是平均分配用时,缺乏重点,反而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三,学生活动设计不合理。学生缺乏足够的活动时间,这使整个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没有真正的让每个学生沉浸文本,并能够对文本进行阅读,因此体会不深。鉴于此,我以为可以调整以下教学环节:
1、缩短第一、二板块的教学时间,甚至可以省略第二块内容的教学。
2、重点突出第三块内容的课堂教学。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主题性教学,它给了教师较大的教学空间。尤其是自读课文,如何落实文本教学,又能给学生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懂得很好的利用教材,抓住一点,并铺陈开来,而不是全面开花,将基础知识贯穿与课堂教学中。当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一种教学模式,给予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其实是需要勇气了。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会觉得什么东西都要说,这使教学的时间更显急促,缺乏一种教学的张力,也缺乏一种弹性,而使教学行为变得死气沉沉。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会舍弃一点东西,而不是面面俱到。如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能够突出重点,并能做到系统化的目标式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举一反三。
(二)适时点拨是关键。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复述故事 情节。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如:回答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3、学生进行片段描写,并口述描写内容。从学生在三类问题的表述中,我感觉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和回答问题时能够较流畅地表达,但学生在进行片段描写时学生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的表达以叙述为主,缺乏精彩的描写;第二,学生以复述课文为主,缺少想象能力;第三,部分学生描写精彩生动。因此,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习作
(一):动作描写 周处深入到山林中,找到了白额虎经常出没的地方,在一处枝叶茂密的地方埋伏起来。不久,白额虎踏着悠闲的步子走来。周处待他走到前边去,忽地一跃扑到了白额虎的背上。白额虎大惊,使劲地摇动背脊,想把周处甩开去,而周处一边死死抓住虎背,一边用拳头狠命地朝虎的额头砸去。待虎挣扎得精疲力竭时,周处拔出匕首朝虎背上刺去,顿时鲜血四溅,而那白额虎已奄奄一息。学生习作
(二):场面描写 “周初死了!”不知是哪儿传来的声音,把乡里人都唤到了河边。大家东张西望,看了好一会儿,发现河里还是没有动静,大家便以为周处死了。那场面顿时像炸开了锅,大家兴奋不已。
大家当晚就开了一个庆祝会。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大家边开始狂欢了起来。他们有的舞狮,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互相干杯,那场面可气派了!
过了一会儿,乡长站起来说:“现在三横全死了,我们以后就不用担经受怕了,让我们为此尽情的庆祝吧!”听完这话,大家更高兴了,又开始狂欢起来,每个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结合学生的习作,我对学生习作了如下指导:指导一:我认为学生能够抓住周处打虎的动作,并表现了周处艺高人胆大的特点,但能否换位思考:是否可以抓住老虎的狡猾、凶狠来反衬周处的勇敢,武艺高强。指导二:文中的“他们有的舞狮,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互相干杯,那场面可气派了!”一句能表达乡亲庆祝的场面,但要抓住人物活的“动态”的描写;另外,在场面描写先要对整个场面作概括的描述,然后抓住场景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谈出自己的感受。综上指导,我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必要的指导,而这种指导必须从小处入手,如从片断描写出发,化难为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不是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文是件很可怕的事;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展开想象,提高写作能力恰恰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第二篇:“祖国妈妈的生日”主题反思 徐莉萍
“祖国妈妈的生日”主题反思
中五班
开学的第一二周,新老生的相互熟悉磨合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新生对于“到幼儿园来干什么的?”这个概念很模糊,我在顾及多数幼儿的心理需求时注意到了了新生从未上过幼儿园的重要信息,为此我感觉特累。新的教学内容要分化为两大块,一块是针对老生的要求达成,还有必须降低要求来针对新生的。而且在主题实施中新生不能从教学活动中获得足够的自信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时他会有反常的表现,如徐文祥很聪明但自我约束和常规习惯非一般的差导致他老是在课上做些捣乱的举动以致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我做了一下班级现状的情况分析:
由于我们班的新老生中有几个幼儿性格突出,行为特立独行,这严重影响到我们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现阶段我们需要继续做好个别教育,纠正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我们班有15名新生加入,经过和家长的交谈了解,15个孩子都是从未上过幼儿园的真新生!首先通过为期半个月的交流特别注重新生工作以及家长的交流工作来帮助新生度过焦虑期,使他们能愉快入园,此外我们还大力度向新生家长推荐班级群,将幼儿活动照片,教学内容及时通过校讯通或是群共享来向家长展示孩子在园情况。在建设中的“班级乐园”也会上传相关的内容以便更好的为家长服务。现在,新生家长们正陆陆续续的加入到我们的团体中来关注我们,知道家园要求要一致可以让宝贝在幼儿园玩的更开心。从中吸取教育经验,知道孩子在园要做什么,家长在家要有什么样的要求去引导孩子更好的玩儿,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玩自己喜欢玩的,要玩的有效果,有成效。其次充分利用资源来引导孩子在集体中有出色的表现和有进步的表现来争取中午的动画片的观看,是为了更专心的参加教育活动而做的常规培养手段,孩子有兴趣点才会去关注,去学习如何表现出色啊!所以,兴趣是伴随孩子学习成长的最好的老师。
2、从各个领域课程的安排来说,整个主题安排各领域安排较为均衡,不过,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现有时缺少实际的材料,幼儿的可操作性不强,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也就降低了活动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因尽可能的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好知识的预先铺垫工作来作为教学资源不足的补充。在这个主题中多是抽象的概念占多,这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为主题服务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从最小处说起,孩子知道自己的家乡,还要大胆的说出来,这点很重要!所以在课余饭后用小集体结合小组的方式让大家从听-说-分类的环节中让每个幼儿一起听说做,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孩子的自豪感,尤其是平常比较调皮的男生们都是抢着说的,这时我没用规矩来约束孩子们。在这3周的时间里孩子了解了“中国”,有点概念,知道自己不光是---的人,还是一个“中国人”。子啊午餐过后的休息时间里我从百度上找了相关的诗歌里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扩大化后给孩子欣赏和了解,孩子很惊讶于国之大!但还是有个别特好动的孩子如邓宇泽、姜静雯等没定心看的,今后我将持续关注这一小部分孩子,找出他们的兴趣点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做好引导工作。
在主题墙一块里继续利用调查表形式让家长参与进来带孩子一起看中国,看世界,展现在大家面前,孩子活动一结束只要有机会靠近主题墙就会炫耀“这是我妈妈和我一起做的,画的!”还有更能干的做起了小解说员呢!真后悔我当时没及时拍下来,给大人么看看,您的付出有回报了哦!
区域游戏还是两极分化的多,安排也是分开来的,按能力强弱分组后多加游戏,只要有点进步的就会晋级到更难的游戏组去,对于新生,区域游戏是个很好的巩固教育活动技能的空间哦!如拼图乐中的《我的祖国》让孩子拼出完整的地图后还要找到自己的家乡,说一说家乡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找到和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点去延伸开来,既锻炼了新生的胆量也锻炼了新生的口语表达。
只是现在班级里孩子太多,需要引导的孩子特多,我只能尽我所能的去引导孩子们游戏,往往一个游戏要所有的孩子都跟的上都会的话需要的时间也是很长的,所以在今后的游戏内容和目标制定上还是要根据自己班孩子的具体情况来放缓脚步。就借用我们家长的一句话“静等花开”吧!这一主题已经结束但主题精神还需继续贯穿下去,我将把握好每次的教育时机,将主题教育能更为细致的渗透,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在主题活动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第三篇:《周处》教学反思
《周处》教学反思
我的课题是《周处》,下面对这节课我进行下自我反思: 《周处》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其中既有周处在年少时危害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为乡里所患,又有他知道“为乡里所患”,就入吴寻二陆,改过自新,终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节。本文线性过程清晰,交代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三个阶段。然而横向的细节没有充分展开,这为情节的再创造埋下了线索,并给了同学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复述故事 情节。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如:回答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3、学生进行片段描写,并口述描写内容。从学生在三类问题的表述中,我感觉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和回答问题时能够较流畅地表达,但学生在进行片段描写时学生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的表达以叙述为主,缺乏精彩的描写;第二,学生以复述课文为主,缺少想象能力;第三,部分学生描写精彩生动。因此,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针对性的指导。
我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必要的指导,而这种指导必须从小处入手,如从片断描写出发,化难为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不是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文是件很可怕的事;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展开想象,提高写作能力恰恰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第四篇:周处教案和反思2011.10
《周处》教学设计
密山市第二中学 姜富秋
一、课文解读: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周处年少时,粗暴强悍,好争强斗气,被同乡认为是本地“三害”之首。当他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时,“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具以情告”。陆云的一番话,使他痛改前非,自勉自励,“终为忠臣孝子”。文章借陆云的话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陆云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这个道理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文章剪裁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叙事简练,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设计依据:
1、教学理念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探讨性、创造性;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突出实践创新。
2、教学大纲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3、课文依据:本文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但语言文字对初二学生有一定困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的年龄与学生差距不大,虽然少年时危害乡里,但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文中所讲道理对学生很有启发。课文故事性强,剪裁得体、详略得当。是学生进行复述故事、口头作文训练,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的好材料。
4、学生依据:初三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虽没有像周处那样凶强侠气,但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相仿的年龄、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无知,会使学生很容易走进周处的生活和感情世界。周处的勇于改过自新,会使学生受到很多的启发和教育。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
1、了解《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及作者。
2、朗读、翻译课文,理解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3、分析周处的性格,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4、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
5、由周处改过自新联想自己,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四、课 型: 自读课、活动实践课
六、教学策略:
1、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增加说和写的训练,进行课型创新、教法创新。
2、第一课时,让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3、第二课时,让学生多说、多写,用说和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创造。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介绍作品,导入新课。我国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写了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在做御史中丞时,纠察弹劾官员的错误,即使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道周处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周处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箭尽,临危不退,壮烈牺牲。就是这样一个刚直不阿、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在少年时期却曾是一个被乡人憎恨的祸害。《周处》一文用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知错改过的少年周处形象。
二、朗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课文。要求:动口、动手。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老师纠正读音中的错误。(2)老师纠正错误之后,学生读第2遍。(3)课文中要认读、掌握的字音有:
处 狭 蛟 冀 蹉 跎 彰 横 说(4)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凶强狭气 并皆 尤剧 更相 蹉跎 令名 改励 彰 冀(5)揣摩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 或说处杀虎斩蛟 始知为人情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蛟或浮或沉 人患志之不立(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停顿。(7)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蛟(8)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三、译读
(1)结合注释,自读自译。
(2)学生质疑,问课文中不懂的内容。(3)老师集中答疑,指导翻译下列句子: A、周处年少时,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
(“为„„所„„”,被动句式,“为乡里所患”,就是“被本乡的人认为是祸害。”)
B、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为官地称呼陆机、陆云。“具以情告”就是“以情具告”的倒置。)
C、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朝闻夕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早晨听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无遗憾,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可直译为“古人以朝闻夕死为贵”,或意译为“古人很看重‘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追求。”)
D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
(这个句子中间省略了一层意思:“若已立志”,翻译时应补上。)(4)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5)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4)、(5)掀起课堂第一次高潮。
(6)齐声表情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7)指名复述故事情节。(8)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掀起课堂第二次高潮。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二、研读
1、指名朗读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是怎样写周处在乡里危害之大的。
明确:首先用概括的语言直接叙述,“周处年少,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接着将周处与蛟、虎并称,“义兴人谓为三横”,并特别点名周处“尤剧”。这充分说明了周处在乡里危害之大。
(2)课文结尾写周处同陆云的谈话,有何用意。
明确:用意有三:一是说明周处已有悔改之意,二是说明周处改过自新的重要原因是接受了陆云的劝告,三是借此阐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2、讨论:(1)说说周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狭气”?如何全面地评价周处?(3)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自由畅谈,老师适当点评。)(4)课文在剪裁、叙事方面有何特点?
明确:剪裁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叙事简练。
三、迁移创造。
1、片段描写。
要求:根据提示,选择其一,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提示如下:(1)周处如何危害乡里?(2)周处怎样与老虎展开搏杀?
(3)乡里人以为周处已死,互相庆贺的具体场面。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改写课文。要求:既要尊重原文的基本情节,又不能拘泥于原文,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4、指名写得好的男女同学各一人在班上交流,其余课下交流。
5、口头作文。
承认错误是需要勇气的,你有没有犯过错误?请向同学说说你的故事。
(1)先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后自由发言。(2)老师激励、点评。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以《勇气》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周 处刘义庆
危 害 乡 里 凶强侠气 杀 虎 斩 蛟 有改意、寻二陆 少年周处 改过自新
听劝告、遂改励
《周处》教学设计
密山市第二中学 姜富秋
一、教材分析
《周处》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其中既有周处在年少时危害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为乡里所患,又有他知道“为乡里所患”,就入吴寻二陆,改过自新,终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节。本文线性过程清晰,交代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三个阶段。然而横向的细节没有充分展开,这为情节的再创造埋下了线索,并给了同学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学生分析:
我所执教的初三(2)班学生基础较差,阅读能力不强。本学期教材中出现了心理描写,因此有必要结合教材的知试点进行专项的片断描写。其二,学生比较熟悉这则神话故事。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
三、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周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3、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三、情感与态度
学习作品中人物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学难点:
进行创造性的片断描写。教学方法:
说写结合加深课文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陈太丘与友期》引出课文《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散读课文,读准字音。
2、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1、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 凶强侠气,祸害,是三横之一
2、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1)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 2)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四、创造性的片段描写
1、周处如何击杀蛟和虎?(动作描写)
2、乡里人互相庆贺的场面。(场面描写)
3、周处悔过自新的心理描写。
五、总结:
“ 知耻而后勇”,周处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一起记住文末的一句话:“人患志之不立”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翻译课文
2、词语积累,详见书本
3、继续完成片段描写
四、教学反思 :
(一)教学过程要有张力。
从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课堂教学存在着三个不合理:第一,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在三个板块的教学中,第一、第二个板块我用时较长。而第三个板块的片段描写只给了学生很少的时间,其中也包括让学生将描写写在练习纸上,可想而知,学生仓促起笔,效果就不甚理想;其二,教学内容主次安排不合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落在片段描写。而我的三个板块的设计是平均分配用时,缺乏重点,反而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三,学生活动设计不合理。学生缺乏足够的活动时间,这使整个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没有真正的让每个学生沉浸文本,并能够对文本进行阅读,因此体会不深。鉴于此,我以为可以调整以下教学环节:
1、缩短第一、二板块的教学时间,甚至可以省略第二块内容的教学。
2、重点突出第三块内容的课堂教学。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主题性教学,它给了教师较大的教学空间。尤其是自读课文,如何落实文本教学,又能给学生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懂得很好的利用教材,抓住一点,并铺陈开来,而不是全面开花,将基础知识贯穿与课堂教学中。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会觉得什么东西都要说,这使教学的时间更显急促,缺乏一种教学的张力,也缺乏一种弹性,而使教学行为变得死气沉沉。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会舍弃一点东西,而不是面面俱到。如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能够突出重点,并能做到系统化的目标式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举一反三。
(二)适时点拨是关键。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复述故事 情节。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如:回答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3、学生进行片段描写,并口述描写内容。从学生在三类问题的表述中,我感觉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和回答问题时能够较流畅地表达,但学生在进行片段描写时学生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的表达以叙述为主,缺乏精彩的描写;第二,学生以复述课文为主,缺少想象能力;第三,部分学生描写精彩生动。综上指导,我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必要的指导,而这种指导必须从小处入手,如从片断描写出发,化难为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不是让学生感觉到写作文是件很可怕的事;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展开想象,提高写作能力恰恰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第五篇:李莉《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盘古开天地
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看看认识他们吗?(出示神话故事图片)
2.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了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一篇很神奇的神话故事。3.用响亮的声音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标出每个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2)读完课文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读文 3 全班交流
三.深入学习课文。
(一)盘古没有劈开天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的?在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1.生读
2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1.盘古醒了,见周围一片漆黑,是怎么做的?
(1)体会“抡起”“猛劈”。(2)带着体会读。
2.只听一声巨响,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1)找反义词,近义词。(2)有感情的读。
(三)天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又是怎么做的?
(四)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在第四自然段中找一找。(1)用笔勾出。
(2)有感情的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宇宙的美丽。
(五)盘古把身体无私奉献,化作世间万物,你想对盘古说什么?带着敬佩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没了的神话吧。五.作业
(1)读《神笔马良》
(2)写一写盘古的身体还会有哪些变化?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所以我就以“神奇”为主线,提领全文,让学生感受古代人民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课文比较优美,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一边又一遍,一层又一层的读书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尤其是第四自然段,我进行了比较大胆的尝试。
不足之处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和预设的相差很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充分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