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第1课时(修订版教案)-
www.xiexiebang.com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第1课时
──去括号(1)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页至第9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会用分配律,去括号解决关于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在建立方程和解方程过程中的表现,发展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建立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继续讨论如何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当问题中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列出的方程的形式也会较复杂,解方程的步骤也相应更多些.
问题: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
教师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探索列方程思路.在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作以下分析: 1.本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如果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那么怎样表示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上半年共用电量和下半年共用电量.
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怎样解这个方程.
思路点拨:本问题的等量关系是:
上半年用电量(度)+下半年用电量(度)=150000
www.xiexiebang.com 米,则这座山高表示为______米,乙每分登高15米,•那么这座山高又表示为______米,相等关系为________.
列方程 10x=15(x-30)
去括号,得10x=15x-450 移项,得10x-15x=-450 合并,得-5x=-450 系数化为1,得x=90 把x=90代入 10x=900 答:甲用90分登山,这座山高为900米.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习了如何解含有括号的方法,解此类方程,一般地先去括号,后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并且注意去括号时易出错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02页习题3.3第1、2、4、6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a-(-b+c)=_________;
2.-(a+b)-(-c-d)=_________; 3.(a-b)-(-c+d)=_________; 4.-(a-b)+(-c-d)=________; 5.m-(2m-n-p)=___________; 6.a2+2(a2-3a+1)=__________; 7.-2(3xy-2x-1)=_________.
二、解方程. 8.(1)-5(x+1)=1;(2)2-(1-y)=-2; 2(3)5-(x-1)=3-3x;(4)3-2(2x+1)=2(x-3);
(5)4x-3(20-x)=6x-7(9-x).
三、解答题.
9.甲、乙两人沿东西公路,自西向东匀速前进,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比甲多走2千米,甲在上午10点钟经过A地,乙在当天中午12点时经过A地,问乙下午几时追上甲?追及地点距A多远?
答案:
一、1.a+b-c 2.-a-b+c+d 3.a-b+c-d 4.-a+b-c-d 5.-m+n+p 6.3a2-6a+•2 7.-6xy+4x+2
第二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教案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
4.2.1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中“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这种类型的方程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4.2.2学时重点
会用“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4.2.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用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几天我们继续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
活动2【讲授】分析学案
确定题目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和重点,大家请看前面大屏幕,请同学们一起阅读。
同学们在课下进行了自学,并完成了学案。
学案的完成情况如下。做得比较好的学师有那些,做得比较好的学友有哪些。做得比较好的组有哪些请看统计表,4组,1组3组,其他组要向他们学习。从做题来看,我们看到任务1中的1题2题,比较好,任务二中的1、2两道题,以及任务三中的1,2(1)和最后一道简单应用做得比较好,这些题,作对的人数比较多,超过了4分之三,问题比较多的题有:我们看到任务1中的3题4题,比较好,任务二中的3、4两道题,以及任务三中解方程的后两道题;这些题,作对的人数少,不过三分之二,甚至不过三分之一,因此我们把这几道题作为展示和点评的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案的分析,使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得以暴漏,那些题是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3【活动】学师点评
教师点拨
现在请各组对着六道题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时间十五分钟,具体要求:各组的学友向对应的学师讲这六道题出现的问题,学师要逐一进行适时指导。(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
好,停止交流,请各组的师1对本组的友1课前展示题目进行点评,要求:点评从题的特点,解决方法,学友展示的优缺点等进行展示。(25分钟)
有请一组的师1,讲解(2)3(x-1)+2=2(x+3)+7,教师:很好,这道题应注意,去括号不变号
有请二组的师1,讲解(3)5(x+1)-2(x-3)=-3 教师:很好,这道题应注意,去括号要变号 有请三组的师1,讲解(3)= 1+
教师:很好,这道题应注意,去分母不要漏乘1 有请四组的师1,讲解(4)1-=
有请教师:很好,这道题应注意,去分母不要漏乘1,去括号要变号
五组的师1,讲解
(2)- =
教师:很好,这道题应注意,去分母后去括号别出现错误。有请六组的师1,讲解(3)- =1-
教师:很好,这道题应注意,去分母后去括号别出现错误,也不要漏乘1 设计意图:通过学师的讲评即能把他的错误展现在学生面前,也能锻炼他说话能力,同时还能让他的错误共享,让其他学生不再发同类的错误,评判其他人的作品本身就是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
好大家看下面的题,认真观察,纠正错误抢答,好,开始。学生争先恐后,这个说这错,哪个说那个错,争论不休,大家请看这道题应该注意这样几点,齐声读注意事项 再看另一道题,学生抢答,教师总结(此题是本节的重点)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凸显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活动4【活动】小结 评论(0)
根据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请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两名学生先后发言并补充。
两位同学把本节内容都总结出来了,并且归纳本节解方程的的注意事项的很好。
现在,来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请完成检测题,时间5分钟完成
师友互判,根据给出的答案,并统计得分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检测能够进一步巩固本节的学习内容,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评论(0)
(3)不同因式不要丢掉;(4)能因式分解多项式要先分解因式;(5)多项式互为相反数时可通过改变符号来完成。
学生自己类比分数猜想异分母分式通分的具体方法找出最简公分母。意在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生头脑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过程
拓展提高利用分式加减法则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自己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通过练习发现问题不断进步 收获
异分母→同分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通分时要注意取最简公分母方法;多项式要因式分解,计算结果要化简。学生自己谈自己的想法 对知识进一步升华 作业 P:14习题1,2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 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入手,创设了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重点。
给学生提供进行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习、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很好地达成了预设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评论(0)
1、理解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并用法则进行运算。
2、通过对分式的加减法的学习,提高计算能力。
2重点难点 评论(0)
重点:分式的加减法运算。难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评论(0)
用多媒体出示问题: 改造新开铺到黑石铺这段马路,甲工程队需要n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叫一名学生回答)从上面的问题可知,为讨论数量关系有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分式的加减(板书课题)活动2【活动】二.引言 评论(0)
1、我们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还记得分数的加减法则是什么吗?(口答)
2、计算:
学生计算并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活动3【讲授】三.新课: 评论(0)
1.学生阅读教材引例,并写出式子来表示。
由复习提问1是根据分数加减法而得到的,与分数减法性质相同,分式也可以进行加减法运算,请同学们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则,总结一下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分式加减法法则,最后教师把答案加以总结。2.分式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
用式子表示,即
3.讲解例子 例 计算:(5)+ 此四个题,教师可以只讲解一个学生们认为难一点的题,其他三个可叫三个学生到黑板上来,然后教师评讲。
教师在解题时强调分式计算的结果必须化为最简分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最简分式的有关知识,可与最简分数相类比。4.课堂练习: 1.下列运算对吗?如不对,请改正(口答):
2.计算:P20练习1、2 3.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5.课堂小结:
1、学习了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2、注意的几点:(1)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关键是先要找准最简公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相加减;(2)如果分子是多项式,在进行减法时要先把分子,用括号括起来;(3)加减运算完成后,能化简的要化简,最后结果,化成最简分式。6.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 第4、5题
第三篇:3.3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二)
第 周 第 节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案备课人:才新媛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2、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会解方程。难点: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一、复习
解方程(1)3X-1=2(X-3)(2)3-2(X+1)=2(X-3)
二、预习P97-981、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路程 可变形为:速度=÷时间=÷例2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使,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
使,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
度,思考: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分析:一般情况下船返回是按原路线行驶的,因此,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的相等,由此填空。顺流速度顺流时间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解: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
则顺流速度为:逆流速度为:
顺流时间为:逆流时间为:
例3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分析: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数量恰好是螺钉数量的()倍。
解:
思考:还有其他的方法列出方程吗?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行程问题有三个基本量分别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有、、2、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走60千米,一列快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65千米。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则列方程为(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X小时之后,两车相距620千米,则列方程为
(3)慢车先开出1小时,相背而行,慢车开出X小时后,两车距离620千米,则列方程为
(二)、解方程1、3-2(2X+1)=2(X-3)
2、2-(1-y)=-23、2-5(2x-1)=-134、3x-2(x-1)=5x
(三)、解答题
1.一架飞机在两城市之间飞行,无风时飞机每小时飞行552千米,在一次往返飞行中,飞机顺风飞行用去5小时,逆风飞行用了6小时,求这次飞行时的风速? 2.某车间加工螺丝和螺母,一个螺丝配两个螺母就可以包装运进库房,该车间现有工人60名,一个工人每小时能加工15个螺丝或10个螺母,问:工人怎样分配工作,才能保证生产出的产品及时包装运进库房?
第四篇:课堂实录--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分母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的第三个内容《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课时.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贯穿第三章的中心问题,提出问题,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从而解方程。本节是学生在前两节中已经学过用移项,去括号的方法解方程的进一步加深。是让学生思考当出现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如何解的问题,进而了解新出现的步骤问题。让学生巩固“解方程”就是使方程不断化为x=a的形式转化的化归思想。
本节课继续讨论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最后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了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本节课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过移项,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但不够熟练,在移项时不变号,在去括号时该用分配率相乘得未乘,该变号的未变。在本节课中继续强化。
2.学生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但有的学生理解不了。加强对各个步骤的理解。
3.让学生理解如何去分母,为何方程两边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关注学生能否通过交流对去分母的方法是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
4.让学生理解解方程步骤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x=a的形式。但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掌握的不够好,影响最后的结果。
5.将学生前后桌4人分成一小组,设立小小组长,统计小组人解题正确率,产生错误的原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能力目标: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通过去分母解方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辉煌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情境引入】
活动一:古代埃及的纸莎草文书中记载的一个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
问题1:你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吗?
问题2: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
问题3:不同的解法各有什么特点。
分析:
如果设这个数为x依题意得:
211X+X+X+X=33 327
如何解这个方程?
解法1;211(+++1)x=33 327
2821642(+++)=33 42424242
97x=33 42
97x=33÷ 42
1386X= 97
解法2:
211 42×X+42×X+42×X+42X=42×33 327
28x+21x+6x+42x=1386
97x=1386
1386X= 97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方法一:直接合并同类项,化为“x=a”的形式。
方法二:先把含x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再把整数方程化为“x=a”的形式。
实践探究
活动二
解方程:
3x13x22x3--2=-2105
解:去分母
5(3x+1)-20=(3x-2)-2(2x+3)
去括号
15x+5-20=3x-2-4x-6
移项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
16x=7
系数化为1 7x= 16
问题1:对比前面的方程,两个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2:为使方程变为整系数方程,如何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易错的问题。
活动三:
1.回想前面的解题过程,表示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题步骤是什么?现在你能解第2.1节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吗.2.根据步骤解下面方程。x12x13x+=3-23
解: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6
18x+3(x-1)=18-2(2x-1)
去括号
18x+3x-3=18-4x+2
合并同类项
21x-3=20-4x
移项
21x+4x=20+3
合并同类项
25x=23
系数化为1 23X= 25
强调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选择.教师巡视指导,听取学生的想法。
活动四:
解下列方程
5x13x11x(1)=-431
23x22x12x1(2)-1=-245
4x(3)x-5=+2 32
收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目的是什么。
3.去 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1.教科书第102页习题3。3的第三题。
板书设计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一)问题(四)练习:解下列方程(活动四的方程)
(二)解方程(1)解方程(2)(1)的方程(2)的方程(3)的方程
解法板演解法:解法;解法:解法: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我认为教给学生如何学是教师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教师的多次强调,不如学生通过做题理解.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采取的办法是将学生分成前后桌4人一个学习小组,每一组指定一个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所有工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的意见要达成一致,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于不达成的知识点,由教师组识修正.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去分母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通过去分母可以把系数是分数的方程转化为系数是整数的方程,进而使方程的计算更加简便.通过两道习题让学生理解去分母的方法是:含分数系数的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可以这样做的理由是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都能掌握.由此教师由前两节学过的移项,去括号以及合并同类项等知识推导出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学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在教学中渗透了转化和化归思想.以小组为单位(由座位自然分组),让小组讨论,做题,小小组长检查,查找错误原因,最后全班同学讨论得出正确结果.这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且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强化.学生对解方程的注意事项在自主解题中得倒了理解.不足之处是教师讲得多些,老是担心学生不会,学生会的老师就不讲,学生能代替老师讲的就尽量让学生讲,而教师又重复一遍.教学时间感到很紧.再一个是对优等生的培养在这节课中体现不出,优等生觉得问题过于简单,部分学生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中失误较多.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问题提少些,直接做题.对学困生让优等生帮助解觉,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教师的多次强调不如学生的一次做题体验.
第五篇: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分母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比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更简洁明了,省时省力;
(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并判别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慨括的能力;(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分母解方程。
难点:去分母时,不含分母的项会漏乘公分母,及没有对分子加括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引导发现法,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我手中有6,x,30三张卡片,请同学们用他们编个一元一次方程,比一比看谁编的又快有对。
学生思考,根据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程度自由编题。问题2:解方程5(x-2)=8 解:5x=8+2,x=2,看一下这位同学的解法对吗?相信学完本节内容后,就知道其中的奥秘。
问题3: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2、探索新知(1)情境解决
问题1: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____度,下半年共有电_____度。
问题2:教室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方程,得6x+6(x-2000)=150000.问题3: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 6x+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问题4: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设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6x+6(x+2000)=150000.(学生自己进行解决)
归纳结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根据乘法分配率和去括号法则化简。(见“+”不变,见“—”全变)
去括号时要注意:(1)不要漏乘括号内的任何一项;(2)若括号前面是“—”号,记住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2)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例题、解方程:3x—7(x—1)=3—2(x+3)。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2x=—10 系数化为1,得x=5
3、变式训练,熟练技能(1)解下列方程:
(1)10x-4(3-x)-5(2+7x)=15x-9(x-2);(2)3(2-3x)-3[3(2x-3)+3]=5;(3)2(x+1)+3(x+2)-3=-4(x+3).(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3)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的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以前跑了多少时间?
4、总结反思,情意发展(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①本节主要学习用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②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
③注意的问题: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乘数应乘遍括号内的各项;在实际问题中,要会找等量关系。
5、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98页习题3.3第1、2题。(2)选做题:
①解方程:3x-2[3(x-1)-2(x+2)]=3(18-x)。
②杭州新西湖建成后,某班40名同学划船游湖,一共租了8条小船,其中有可坐4人的小船和可坐6人的小船,40名同学刚好坐满8条小船,问这两种小船各租了几条?
五、课后小结:
本节课突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逐步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在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尝试得到解决,归纳出去括号解方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
从设计上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六、板书设计
解方程
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2x=—10 系数化为1,得x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