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75-78页,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知识目标: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情感目标: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阿福的新衣。有一天阿福到一家裁缝店做新衣服,缝衣店的老师傅一边给他量衣服,一边告诉小徒弟:“身长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小徒弟在一旁认真地记录:“身长三拃,袖长……”。衣服量好后,老师傅有事出门了,就吩咐小徒弟为阿福做新衣服,小徒弟高兴地按照记录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身长一拃、两拃、三拃……”。两天后,阿福高高兴兴地来拿新衣服,穿上一看“啊,太小了!”,老师傅用手量了量新衣服,就埋怨起徒弟来:“告诉你身长三拃,你怎么做成了两拃?”小徒弟莫名其妙:“我,我是做成了三拃啊?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同位相互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小结:你们真聪明。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现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图片)这时古代有位皇帝就制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量,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尺子。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你能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吗?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发表看法)
师:为了观察的方便,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师生共同认识刻度线,刻度值和cm 师: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不管走到哪个国家,cm都表示厘米,1厘米的长度都是统一的,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厘米的认识)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大屏幕展示)
(1)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出不同的1厘米吗?指给你的同桌看。(2)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3)找找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也找到了生活中大约是1厘米长的物体,同学们谁能从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
学生同桌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成果。(出示图片)
3、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认识了厘米,我们就用它来测量我们手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小木棍的长度,同桌交流一下你们测量的结果,看一看是否相同。
师:那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测量的吗? 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测量物体时,物体的一端一定要与0对齐,另一端个指到几就是几厘米。下面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图片展示)
三、自主练习
1、第1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独立测量图形中各线段的长度,填在书上。并交流测量的方法及结果。
2、第2题,学生独立观察,填写结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谁能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所学、所获。教师小结:
1、我们认识到了单位长度统一要求非常重要;
2、认识了尺子;
3、学会了简单的测量;
4、通过学习,养成了做事认真的习惯。
第二篇: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沈庆欢
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答)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还有一个问题呢,可要仔细听呀!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想一想,徒弟为什么会把衣服做小了呢?
生1: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一拃长。生2:师傅的手比较大······ 师: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想获得统一的结果,我们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
二、统一标准,建立表象
1、揭题
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2、初步感知1厘米(1)比划
师:1厘米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知道吗?(板书:1厘米,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生:想
师:瞧,在直尺上这么长的一段长就是1厘米,我们把这1厘米从尺子上请下来。现在,我们就和1厘米交个朋友。(演示)同学们拿起桌上1厘米的小棒,像这样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这根小棒,注意要轻。接着用右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两指保持不动。这样两指之间的一段长大约就是1厘米,看看1厘米有多长。(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进行操作)(3)想象
师:看清楚的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呢(等几秒)记住它的小朋友请睁开眼睛,你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厘米究竟有多长吗?(学生比划)你比划的1厘米准不准呢?请再用1厘米的小棒验证一下。比划准确的小朋友请坐端正。
1(4)找找:
师:其实我们的手指上也藏有1厘米,同学们看看我们食指的哪里大约有1厘米呢?用1厘米的小棒比一比(演示)生1: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长也是1厘米呢?请同学们在信封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找到后用1厘米的小棒去比一比。(出示:小组合作一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回答,教师投影展示 生:订书钉的长,田字格一条边的长 师:看来1厘米其实就在我们身边。(5)总结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1厘米的物品,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 生:1厘米很短。
师:通常情况下,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磁性黑板板书)(6)量纸条
师:请同学们拿起信封袋里的纸条,能用一根1厘米长的小棒量出纸条一条边的长吗?(手比划一边长)。想一想怎样做记号,让别人也能看出你量的结果是几厘米呢?(投影学生作品)师:多长画的一个小竖线? 生:1厘米
师:如果我们把纸条再加长,就可以创造出一把尺子。(组长把学具收进信封放到位洞里)
三、观察直尺,认识厘米
1、认识尺。
师:老师这就有一把尺,同学们看看老师的尺上有什么 ? 生:有一条一条的竖线,数字,汉字厘米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一个个的认识它们。师:竖线是刻度线,数字表示刻度。
生:这里最小的数字是几呢? 生:0 师:0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啊? 生:表示尺子的起点(课件展示)。师:没错,所以测量的时候该从哪里开始? 生:从0开始。
师:尺上的厘米两个字表示长度单位(课件展示单位长度)师:同学们看看自己直尺的左边什么? 生:cm 师:知道cm是什么意思吗?
指出: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这是英文centimeter的缩写。以后看到它就读做厘米
2、认识尺上的1厘米
师:那你知不知道在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是1厘米呢?请在你的尺上找一找
生1: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生2:从1到2的长度是1厘米。生3:从2到3的长度是1厘米。……(课件展示)
师:正是那么多1厘米,才连接起来组成了这把尺!谁来告诉我,从刻度7到刻度几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
生:从刻度7到刻度8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7到刻度6的长度也是1厘米。师:从刻度5到刻度几的长度是1厘米?(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引导,出示课件)
3、认识几厘米
(1)师:同学们还想认识几厘米?
生1:我想认识2厘米。生2:我想认识10厘米。师:同学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
师:你能在尺上找出2厘米、5厘米和10厘米有多长吗? 活动要求:
1、先在直尺上找一找,再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2、想一想2、5、10厘米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小组合作二)
师: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2、5、10厘米?请用你的食指和大拇指在直尺上比划一下。里面有几个1厘米?(收直尺)
师:通过刚才找2、5、10厘米,我们会发现(几)厘米里面就有(几)个1厘米(课件)
四、解决问题,用厘米量
1、从0刻度测量
师:我们和厘米交上了朋友,就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了,看大屏幕上的蜡笔和线段图,它们的长是几厘米呢? 生:一头对准刻度0,另一头对准刻度8,所以是8厘米。师:是的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线段的长度呢?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老师量出长方形纸的长度,哪一种方法对呢?为什么?
师:谁能提出建议,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总结:
1、直尺怎么摆放?
2、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几?
1、尺子和物体摆放的位置要一致(方向一样);
2、从刻度0开始量 师:同学们会测量了吗?请完成学习任务单量一量的1、2两题,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白菜老师提出的问题。
2、从非0刻度测量
师:同学们看这条线段的测量方法和刚才的测量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呢?(学习任务单第3题)
生:不是从刻度0开始量的
师:是的,不从刻度0开始量,怎么知道测量结果呢?把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总结:
1、数一数:线段有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减法计算。
3、画线段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能试着画一条线段吗?在你的学习任务单上画一画。
师:从刻度几开始画?画到刻度几?最后还要标出什么? 生:从刻度0画到刻度4,标出端点。
师:怎么才能让别人也知道你画的线段长几厘米呢?(学生提出想法)师:在线段上边标出4厘米。没写的同学请补上,写完的同学请把任务单收进位洞里。
四、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师:我们的身体上也藏有尺,像这样把手掌放平,它的宽可以当做尺。中指和拇指张开的一拃也可以看做尺。请同学们课后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宽和一拃长好吗?
2、师:老师想想测量教室的长用厘米做单位你觉得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短了
师:是的,我们下节课还要继续认识长度单位里的其他小朋友。
第三篇: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 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生分析: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过程与方法设计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同学们,学校新进一批课桌,同学们都想知道课桌有多长(出示例1 情境图),你会怎么量?动手试一试。老师也用三种方法测量了课桌。第一种:用“一扎”来量,课桌大约7扎;第二种:用数学书测量,课桌大约3本数学书长;第三种:用铅笔盒测量,大约是4个铅笔盒长。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三、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四、(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 cm 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认识1 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 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4、教学例3(量一量)。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 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 题。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说明:接近8 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 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 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体会(反思)
第四篇:《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设计及教后感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认识厘米》第61-63页。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的关系;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教学难点:
掌握用刻度尺(米尺)量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
米尺、断尺、一个长方形(接近正方形)、11厘米和10厘米的纸条、小图钉、田字格本等实物,课件。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有两位新朋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认识这两位朋友吗?(出示喜羊羊和懒羊羊)他俩你们喜欢谁呢?为什么呢?那你们是想向喜羊羊学习还是向懒羊羊学习呢?这是喜羊羊对大家提出的课堂要求(小黑板出示课堂要求),你们能做到吗?好!那老师就看你们的行动啦!
【设计意图:最近孩子们很迷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课前和孩子们聊聊天,以他们喜欢的人物引发兴趣和积极性,又以心中的榜样提出课堂要求,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有信心。】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导入新课
教师把10厘米长和11厘米长的红纸条和黄纸条,分别竖着和横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可能有的学生说竖着的长,可能有的说横着的长)
这时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比一比或者用尺子量)教师把两张纸条放在一起比一比,得出黄纸条长。
教师继续提问:我们虽然知道了哪根纸条长,但是它们的具体长度却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吗?教师相机拿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子去量。如果要量像刚才的纸条、铅笔、粉笔这些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量东西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大胆处理,体现了尊重教材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想。通过让学生进行比较两根纸条的长度,产生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怎样才能知道两根纸条到底有多长,知道需要用尺子去量,进而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那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多媒体演示),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提问:你们的尺子上有几种刻度线?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生: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字母cm表示一种长度单位——厘米。
3、认识1厘米、几厘米(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我们在尺子上认识了刻度线,还有很多很多数,特别是0这个数,在尺子上表示起点,那么作为一个单位1厘米有多长?(板书:1厘米)(多媒体出示一把尺子,在0和1之间有一条红色的线段)。这就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吗?(多媒体出示一把尺子,用红色线段分别演示2厘米、3厘米、5厘米的长度)
(生:从0到2是2厘米,从1到3是2厘米„„)师:那你知道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吗?5厘米呢?(生:从0到3是3厘米,从3到6是3厘米„„)(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1厘米,请小朋友用大拇指和食指在尺上比划一下。(多媒体演示)接着出示问题: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指名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手指、图钉、田字格,教师可以实物投影量一量这些东西)
师: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身上找找看,看看哪些东西和1厘米差不多长,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多。(眼睛的宽度、嘴唇的厚度、纽扣、拉链的宽度…)(教师予以表扬:喜羊羊看到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心里可高兴啦,你们可不要放松呀!)
师: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做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把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加深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
4、用厘米量
(1)师:大家还记得这两张纸条吗?(出示开头的那两张红黄纸条)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学到的新知识来测量这两张纸条的具体长度了!
(2)学生量好后汇报,提问:谁愿意说说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醒)
⑶教师在学生说明后再一次操作,边示范边小结:量时,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10就是10厘米,对着11就是11厘米。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师:喜羊羊看到大家这么爱动脑筋,忍不住想考考大家了,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回答)(再次突出对准0刻度,且要放平)
(2)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火眼精睛,老师也想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量,量前教师再次提醒量法,量时巡视指导,指名回答。
(3)师:小朋友们今天可真爱动脑筋,喜羊羊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迎接下一个挑战吗?(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讲评订正。(教师强调:测量结果不一定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4)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身边没有合适的测量工具怎么办呢?其实我们身上就有很多“尺子”,想一想,你身上的尺子在哪里?(教师启发:一手掌长,一手掌宽,一拃等等)(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让我们先来量一量吧!教师领着学生量,让学生伸出左手,五指并拢,把尺放在手掌最宽处,尺的0刻度对准手掌的左边,看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然后把各人量的结果填在书上,学生按照此方法独立量食指的长度。然后要求学生:用你身上的尺子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比如手臂的长度,课桌的长与宽,铅笔的长度,数学书的长与宽等等)。【设计意图:“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做数学活动”中产生,方法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领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部分,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尝试,遇到问题互相帮助,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学习数学的欢乐。】
(5)拓展: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彩带,分别给两个学生不同的尺子,一把正常的学生尺,一把是尺的左端断了一截,看谁量的准确。由此引发争议,破尺子能量吗,怎样量?
学生上台演示(实物投影),如果学生产生疑惑,可以求助台下的学生,或者教师提醒。全班一起探讨以不是0为起点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对新知识的延伸,这一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你对你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出示一个看似正方形的长方形,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然后让学生想办法验证。
2、放学后在家里找几样比较短的物体量一量,并记录下来。
【教后感: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单位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不多,对这个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为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以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组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学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究的兴趣。本节课前,我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作为聊天的对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然后再以两根纸条的长度引入新课,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需要度量。在新授课时,让学生充分认识直尺上的刻度,初步知道1厘米的长度,并能在直尺上找到2厘米,3厘米,5厘米„„的长度,可以从刻度0开始,也可以从其它的刻度开始,同时用手指比画一下长度。在估、量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外,还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水到渠成地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在设计巩固练习时,由简入难,层层推进,在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释疑解难,加深对知识的内化。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质疑的习惯和释疑的愿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概念,同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求异”思维。问题设计上,注重探索
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化和最优化。
整节课教学很流畅,只是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东西的长度了解不多,估计不准,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第五篇: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问题,可要听仔细咯!引入“阿轩的新衣”
这衣服怎么做小了呢?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老人的手比较大,小孩的比较小。谁听清楚了,再来说一说。
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是师傅的一拃,这是徒弟的一拃,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一拃长,一拃的长度不同,当然3拃的长度也就不同。所以在度量物体的长度时,聪明的人们做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二、统一标准,建立表象
1、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长度单位,谁呢?让我们响亮的读出它的名字—厘米。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到底1厘米有多长呢?你们想知道吗?瞧!厘米就藏在尺子里,在直尺上,这么长的一段它的长度就是1厘米(铅笔从0移到1厘米),现在老师把它从尺子上请下来,你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小朋友们的学具盘里也有这样的1厘米小棒,找到它,每人拿1根,轻轻地把它放到你的桌上。呀,可真快!我们一起瞧一瞧,认真的打量打量这1厘米的小棒,我们和它交个朋友好不好?
2、初步感知1厘米
(1)伸出你的大拇指和食指,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这1厘米小棒,注意轻轻地。下面我们把这1厘米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两个手指保持不动,这时两指之间的这一段长度就大约是多长?1厘米。我们看一看这1厘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这1厘米有多长。记住它的睁开眼。考验你的时候到啦,手指并拢,想想1厘米有多长的?张开手指。你的1厘米准不准呢?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准的小朋友点点头。都准的,真厉害!现在我们已经和1厘米交上了朋友,下面,就让我们带上这个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者学具盒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小组研究
(一)。提醒:找到后可以用1厘米的小棒去比一比。谈话: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把尺子,也有1厘米,请小朋友们伸出食指看一看,食指宽是不是大约1厘米呢。
根据刚才的寻找,你觉得1厘米长度怎么样,(短)交流后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3、用1厘米测量
黄色纸条的短边量出来是1厘米,那猜一猜纸条长边的长度大约几个1厘米?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用学具盒里的这些1厘米小棒进行测量。4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4厘米。你瞧!我们统一了标准后,测量的结果也就相同了。
敢迎接更大的挑战吗?刚才我们用很多根1厘米小棒去测量物体的长度的,现在只给你1根1厘米的小棒,注意哦,只能用1根去测量,你能测量出这张白色纸条长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吗?可以借助你的铅笔,用铅笔做一个记号这样就可以让别人也能一眼看出是几厘米了。你能说说你用铅笔标记的小竖线是什么意思?1厘米画一个竖线。带着学生一起数出来,这个方法真好。现在老师把这纸条加长,瞧,这就像我们身边的什么?
三、观察直尺,认识厘米
1、认识尺。
刚才我们小朋友做的标记就是尺子上的刻度线,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尺子,对比一下,老师的尺上少了什么?汇报①数字。尺子上从几开始的?刻度0 表示起点,在测量长度时,我们一般以0做为起点。②刻度线,有长有短。③cm,厘米。告诉大家,这个cm是厘米的英文字母centimeter的缩写表示厘米
尺子已经和我们也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再认识认识这个朋友
2、认识尺上的1厘米
小组交流
(二)1尺子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里面?2找一找,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汇报交流:直尺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几厘米?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1)1厘米会找了,2厘米你也能找一找吗?怎么看出是2厘米的,说一说理由。(2)小组研究(三)你还能在这尺上找到几厘米,交流,你是怎么知道是几厘米的?进一步体会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
三、解决问题,用厘米量
1、认识了厘米,也和厘米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了,比比谁的眼力棒,看练习纸上的的蜡笔和线段图,快速填写答案并想一想怎么看出是几厘米的。
小结: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正确测量方法。尺子我们也熟悉了,瞧,蚂蚁奇奇遇到难题了,你愿意帮帮他吗?奇奇家前面有一条小沟,对面住着他的两个小伙伴们,每次他都要爬很远的路才能相聚在一起,于是他们就造了一座桥,这座小桥长几厘米呢?拿出你的练习纸找到它,帮奇奇量一量。教师巡视,了解正确量法。汇报,你从刻度几量到了刻度几?是几厘米?你们觉得他量的好不好。3只小蚂蚁也测量了,你觉得几号是对的?为什么其他的就不对了呢?引导:对准刻度0,尺子和物体方向一致。你能给这些小蚂蚁用尺子测量提提建议吗?
3、(1)比长短,认识大约几厘米。有了这座桥,三只蚂蚁聚在一起了,准备进行一起爬行比赛。看一看,几号赢了?如果把它们的爬行路线看做线段,那么它们爬了多远呢?请小朋友们帮忙量一量,在相应线段上写上测量结果。①长7厘米②比7厘米长一些③比7厘米短一些。你们看,②比7厘米长一些③比7厘米短一些,但它们都接近7厘米,所以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大约7厘米。③号蚂蚁输了,所以它刻苦练习,每天绕着这个训练场爬行,你能帮它测量这个训练场长边和短边有多长吗?汇报。小蚂蚁也想量一量,也是它的尺子不小心断了,它还能量吗?怎么量?谁能说一说。可以把刻度2作为起点测量。现在尺子放好了,你看看是几厘米?为什么?从8厘米厘米把断了的2厘米去掉也可以1厘米1厘米的数。
(2)用厘米量3条线段长短。
4、画整厘米的线段。
(1)小蚂蚁通过训练终于可以爬的更快了,瞧,小蚂蚁一分钟爬行9厘米,你能画出9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小蚂蚁的爬行路线吗?请一人上台演示,他从刻度几画到了刻度几?画完一定要画上端点。
(2)画5厘米线段和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5、科普与总结。古代人们没有尺子他们是怎样测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一拃,一庹,一步。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测量标准,就是长度单位,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其中的一位成员厘米。厘米是测量什么样的物体呢?那如果要量更长的物体的长度呢?以后我们一起再探索长度单位的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