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5篇)

时间:2019-05-15 06: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

第一篇: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二、教材分析

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人文要素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禀赋和发展水平的不同。本节教材对区域差异的比较侧重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上。在“区域差异”中,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差异既有自然要素也有人文要素的差异。要求在理解和掌握区域差异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域差异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为探究区域差异的原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在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充分关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开发初期阶段的特点;

2、了解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特点;

3、了解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特点;

4、了解区域再生阶段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1、利用美国”钢都”匹兹堡的开发或我国的具体城市来分析总结区域初期阶段的特点

2、播放有关录像,并利用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或我国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成长阶段的特点

3、提供网上查询的我国大庆,鞍山等地的材料以及教材中的”匹兹堡的困惑”等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归纳出转型阶段的特点

4、从转型阶段出现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改善措施,分析归纳再生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区域发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难点

1、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点与地图的整合方面有欠缺,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将所教知识点罗列在地图的相关位置上。

五、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预习导学案,初步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区域差异

A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完成 :

1、形成原因

2、表现

二、区域差异比较——日本和英国

(一)、自然环境的比较

读课本P10日本和英国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A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

B(2)差异性:(合作展示)表现:

日本 英国 地形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

B产生的原因:(合作展示)日本、英国气候形成原因

2、经济发展的比较

读课本P12英国、日本工业分布图,并结合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差异,完成下列问题: A(1)相似性 B(2)差异性(合作展示)表现:

日本 英国 经济发 展特点

工业 布局

农业

人口 与城市

B产生的原因:(合作展示)

1、日本、英国工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2、2、日本、英国农业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C区域差异比较方法:(师生交流)

探究问题

1、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哪些方面? 解析: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

解析: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 提示: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

4、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

提示: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

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5、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提示:农业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6、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提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不同。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7、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产生原因有哪些? 提示:(1)气候:两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岸,由于处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英国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但由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牧业比较发达。日本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冬季较为干燥,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众多,农民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地形: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平原狭小使耕地面积很小,农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并大力发展水利。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蔬菜。英国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替分布。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8、区域比较方法:

(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 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

(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4)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

(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行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1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英国和日本为例 3我国的区域差异

十、教学反思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二篇:教案--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教案 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姜兰芳 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课程是地理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是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中职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解决实际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根据课标,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认真研究区域自身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协调人地关系,同时要根据社会、科技等的发展,不断探寻本区域新的增长点。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地理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计划用1课时完成。本节教材以匹兹堡为例,阐述了区域不同阶段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及时调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区域发展阶段包括: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本节内容的核心是把握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变化对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尤其是再生阶段。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情景与问题,以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对区域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分析,使学生把握各阶段特点、问题、措施。

本节是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础与铺垫,与“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有承上启下的联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以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的阶段性; 分析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对某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人类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匹兹堡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分析,提示人们在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案时,应关注区域所处发展阶段,探索区域新的增长点; 通过分析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案例分析问题、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区域发展阶段的学习,能够分析本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本区域经济的发展献技献策,促进本区域的发展; 2.通过区域发展阶段的学习,充分理解我国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学生属于音乐美术专业高考学生。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很难抓住要点。另外,读图分析能力较弱,不善于获取图表中的信息。但因为本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学重点

1.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区域发展阶段及存在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某个具体区域所处发展阶段及其对人类影响。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本着激发学生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量多的运用图表深入浅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在每个知识点后都紧跟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拟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

(1)案例分析法:用匹兹堡的案例说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及人地关系特点。(2)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悬念,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易懂。

(4)问题探究法:通过层层设问,联系所学知识,寻求规律,形成理性认识,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法: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实施分组分工合作,交流合作探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2)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学,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总结法:能够由案例总结出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一般规律。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知】

1.区域的特征是什么?

2.一个大洲、一个国家、一个省、一座城市是区域吗? 【导入新课】

请大家观看这几幅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品牌的汽车吗?对,它们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你知道这三种车产自哪个国家吗?(美国)美国的哪个城市呢?(底特律)。据12月3日的媒体报道:有“汽车城”之称的底特律正式宣告破产。请看下面这段视频。从底特律的兴起到衰落我们可知:城市的发展按时间是分阶段的。那么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呢?底特律正处于城市发展的哪个阶段呢?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留下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利用视频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新知传授】 初期阶段

案例分析---“钢都”匹兹堡的开发 阅读知识窗内容:“钢都匹兹堡的开发”,小组合作讨论:“钢都”匹兹堡的兴起的条件有哪些?(1)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2)苏必利尔湖附近的优质铁矿;(3)五大湖和运河的廉价水运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区域发展的案例——“钢都”匹兹堡的开发,总结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发展特点及人地关系。2.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特点: 特点

区域内城镇数目较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人地关系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因素较小,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误区警示:

1.区域的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而不断壮大的。()(错误。很多区域的发展往往是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作为基础不断发展壮大的,例如我国的大庆、鞍山等资源型城市,但也有的区域发展是由便利的交通位置等其他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二.成长阶段

1、案例分析–“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 读后小组讨论:

(1)此阶段区域内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有何特点? 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益复杂化。(2)“芝匹带”的范围是什么? 主要沿美国五大湖分布。城市群从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城开始,经过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都”匹兹堡以及布法罗到纽约州的奥尔巴尼。(3)在此阶段后期,五大湖地区出现了哪些问题? 主要是环境问题、地价上涨,资源不足。五大湖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也受到制约,同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特点 特点

区域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群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企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有集聚走向扩散。

人地关系

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趋于紧张。

主要问题

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3.误区警示

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自始至终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问题的制约。()(错误。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问题是在成长阶段后期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种自然资源被大量开采,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废弃物而逐渐出现的。)三.转型阶段

1.案例分析---匹兹堡的“困惑”

读“知识窗”内容后思考:匹兹堡发展面临的“困惑”是什么?

(二战后,匹兹堡面临的五大湖工业区在美国的工业地位不断下降及世界性的钢铁工业衰退,使得匹兹堡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失业率高,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口大量外迁,整个区域被称为“冰雪带”、“锈蚀带”。)2.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特点:

特点

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十分不协调,趋于尖锐

活动一:读《20世纪70-80年代美国人口迁移图》小组讨论: 1.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大量人口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2.美国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1)“冷冻地带”对人口的推力:

<1>东北部纬度偏高,冬季特别严寒,称为冷冻地带。

<2>五大湖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2)“阳光地带”对人口的拉力: <1>南部西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2>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旅游业及宇航、电子等新兴工业,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四.再生阶段

1.案例分析---“知识城”匹兹堡 阅读知识窗合作探究:

(1)匹兹堡城市复兴措施主要有哪些方面?

1)积极进行环境整治,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城市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服务业中心。(2)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本区发展特点又是什么? 1)环境得到治理和改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2)产业结构升级:“钢都”——“知识城”。2.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特点 特点

“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复苏

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

(1.)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产业转移),改变区域产业结构(2)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

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 拓展延伸】

1.汽车城“底特律”现在正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2.威海、文登正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 对接高考】

1.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

B.人类往往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

C.区域内产业结构逐步复杂化;

D.出现多个工业中心,但尚未形成工业带。

2.有关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呈现衰败、萎缩的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高失业率、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3.有关区域的再生阶段的叙述,哪些正确()

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大量工人的失业问题;

B、集中力量发展原有的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D、人地关系逐步由紧张走向协调。课堂小结

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从时间上看:阶段式递进,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从空间上看:有一个由点(个别经济点或个别城镇)到线(工业带、城市群)再到面的过程。【作业】

1.活动二(P20)

(1)大庆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2)对大庆的“二次创业”,你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2.参考匹兹堡的发展历程,写一篇《底特律,路在何方》的地理小论文。【板书设计 】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一、初期阶段

1.案例分析---“钢都”匹兹堡的兴起 2.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特点

二、成长阶段

1.案例分析---“芝匹带”的形成 2.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特点

三、转型阶段

1.案例分析---匹兹堡的“困惑” 2.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特点

四、再生阶段

1.案例分析---“知识城”匹兹堡 2.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特点

第三篇: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

http:///WSBlog/userjxxy_lijinrui/default.as

px?pg=

4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

——德育主题教育课

主讲人顾维绮(一附中实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懂得一旦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学会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短片及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讨论,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明确保护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行为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案例。

2、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1、环境和人类的关系——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导入:播放《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短片

师: 刚才的片子引发我的思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们依赖环境供给的一切生活着,空气、阳光、水、土地、动物、植被等都是环境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肆意破坏环境,就犹如将一把利剑刺穿人类的咽喉,人类将自食其果,毁灭自身。

2、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1)环境污染的概念

(2)环境污染的表现

[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下列图片,然后指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哪几类?

学生:①粉尘、烟尘污染②城市污水直接入河、入湖③工业废渣、城市垃圾④噪声⑤沙尘暴⑥乱伐森林

[媒体出示]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污染是当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环境所能提供的能力,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超越了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时,环境质量就会下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污染。

学生:朗读概念

师:解释概念

(3)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媒体出示]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造成环境污染?

学生:(略)

师:森林造纸工业对环境污染、对地球的肺(绿色植物)造成损害(氧含量降低、空气自然净化能力降低)

水洗涤、日用化妆品(天然)

电磁辐射高能电磁辐射X射线对人体危害,忽略低能量电磁辐射大屏幕彩电、等离子彩电、电脑显示屏(屏闪伤眼)、手机(对脑)、微波炉漏磁(大量电子产品环保性回收利用、含铅、镉等有毒重金属)(微波炉在对食物加热时改变了食物的蛋白分子,造成有益营养流失,长期使用就会造成营养失衡。如婴儿如果长期喝用微波加热的奶,就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因为牛奶在加热过程中成分变性,使人体不易吸收。)

居住环境装潢家庭废气热水器、煤气、油烟、空调

噪声耳机(耳道受损、听力受损)

有毒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呼吸道;水(生命之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电磁辐射损害人体微磁场造成人体神经系统受损。

(4)环境污染的危害

师: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比如为取暖、做饭、盖房子大量破坏森林,进而造成山洪爆发、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洪水泛滥(如:四川、湖南、湖北等);由于城市无力供应干净能源,直接烧煤、烧柴造成空气污染,工厂用煤发电、没有对二氧化硫进行回收,造成空气中弥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末,出现酸雨损坏庄稼和建筑物的现象(如:山西);由于盲目发展畜牧业,草原过度放牧,使得美丽草原变沙漠(如:罗布泊原来是湿地现在是无人区);由于汽车业的发展,使城市受到噪音污染、废气污染(如:登高远望视觉);由于城市垃圾、工厂废水来不及处理直接放入河道,使空气、水中及陆地上的生物受害造成生态不平衡,影响气候、影响人类健康生活条件(如:肿瘤高发)。从以上的问题来看,环境污染已经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3、人人为优美环境而努力

(1)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2)尽量延长物品的使用期

(3)减少影响环境的生活用品的使用

(4)保护人类有限的环境资源

[媒体出示]优美的环境得到优质生活,优质生活才能延长生命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生活中一些行为造成环境污染,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我们的行为减少环境污染?

[媒体出示]四人小组讨论:如何通过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媒体出示]环保歌

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师:我们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延长物品的使用期,减少影响环境的生活用品的使用。还要号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护人类有限的环境资源,有一位先辈曾说过:“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徐霞客也曾说,遍及高山大川,迎风沐雨,为的是“多识鸟兽虫鱼之名”。前辈先哲的体验,都告诉我们大自然环境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和抚慰人的心灵,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事业的成功。同学们,当你受到“白天寂寞”和“黑夜孤独”煎熬的时候,当你陷入挫折和失意的时候,当你烦恼至及痛不欲生的时候,那么,你就走向大自然吧!那个时候你就会真正知道保护自然环境是何等重要。拥抱蓝天绿水,吻一吻泥土的芳香,在静静的山林中坐一坐,在绿色的草丛中坐一坐,顺手摘下一粒果子放在嘴里尝一尝,看看地上的蚂蚁不知疲倦的忙碌,都能使心绪渐渐平和,得到抚慰。你就会在大自然的真善美中,认识到你有你年轻的生命,你拥有一段生命的里程,激发你以丰富的知识和坚强的毅力去开拓一个美好的世界。

地球是我们人类自己的,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象珍爱生命一样来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地球母亲。“珍爱生命,保护环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媒体出示] “心系地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

第四篇: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砍伐树木

挖掘河沙

杀伤动物,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港大发现花面狸(俗称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与引起人类SARS有关。在此之前,马来西亚的「立百病毒」、纽约的「西尼罗病毒」,甚至本港的「禽流感H5N1病毒」,源头都来自动物,而且与环境受破坏、全球暖化及人与动物距离太近的因素密不可分。除了维持家居清洁外,要预防传染病出现及扩散,还须把眼光放远,保护环境。

SARS在香港造成的影响,近年少见。虽然1997年爆发过「禽流感」,但因杀鸡及时,加上维持至今的街市清洁日,及为鸡只注射疫苗等措施,当年这个传染病带来的冲击,在港人心中已逐渐淡去。但是放眼四周,传染病的威胁一直未停过,只是不在香港发生,港人没有留意。

生态异变 病毒辗转传人

先进国家如美国,自1999年开始,爆发「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据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的网页指出,这种病毒本身早已存在于雀鸟身上(换言之,雀鸟是西尼罗病毒的宿主,host),蚊子叮过带病毒的雀鸟后,病毒会留在它们的唾液腺,藉叮咬其它雀鸟及人而把病毒传开去。

香港医学会会长劳永乐指出,环境与人的疾病是息息相关的。另一种与动物有关的传染病是由「立百病毒」(Nipah Virus)引起。自1998年起,个案陆续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出现。它本身存在于森林中的蝙蝠身上,后来传给猪,再由猪传给人。追本溯源,一切源自森林大火。原本栖息在东马来西亚沙巴的蝙蝠因森林大火而逃离出来,从东马飞到西马的马来西亚半岛,感染了猪场里的猪及人。若没有该次东马的大火,该不会因而感染了猪。

他称,这次大火与当年天气非常干燥有关,而反常的天气则受厄尔尼诺影响。由此可见,传染病确与大环境及生态息息相关。而且,全球温度上升,有利蚊子繁殖,于是也有利登革热的传播;海水温度上升,促使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依附它们的霍乱菌,因?海产吃浮游生物而转到这些海产上,人们未好好煮熟而吃的话,便患上霍乱。本港数年前爆发的霍乱,原因就在此。

至于令人闻之色变的「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劳永乐称,则由于人们砍伐树木,破坏了原本在森林居住的猿猴的家,迫使它们与人类接触而起。

捕杀动物、破坏栖息地 病毒传播

中国科学院院士及病毒学家毛江森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表示,许多野生动物体内存在大量病毒,无论捕杀、驯养、用在实验用途,都使得原本只在动物身上的病毒,侵入人群。伊波拉病毒、爱滋病毒及黄热病,对它们的宿主猿猴影响不算大,致死率也非常低,但人类破坏它们的栖息地,活动范围扩及原始森林,病毒传给人,在人身上的致死率便很高。

立百病毒、登革热、霍乱及伊波拉病毒等等的例子,在在说明人如没有好好保护自然环境及生态,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灾害——传染病。

SARS病毒与果子狸有关,至于是否由它传给人,截稿时还未完全确认。劳永乐指出,广东省其中一个早期出现「非典型肺炎」个案的河源,修筑了大水坝。通常水坝兴建了,水位上升,人搬走时,动物也搬走。他认为,值得调查的是,会否因而迫使动物离开原本栖身地,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人看见了又捉来吃,才把它们身上的冠状病毒传播出去。保护环境 防传染病扩散

劳永乐称,要防止传染病发生,大处要注意减低温室效应,减少海水水温上升,小处要注意各自的居住环境,爱护环境,保护树林,多管齐下。

SARS未出现时,大家都没有察觉传染病仍然对现代化地区如香港有威胁。

劳永乐称,相比以前,儿童营养良好,加上推行免疫注射计划,就算患上麻疹,它的杀伤力已减低不少;水源充足及干净,减少了霍乱的流行。传染病逐渐不被重视,医学界的焦点转移在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及癌症上,病房的规划也以「大房」为主,但对传染病来说,却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危机。

「有SARS,也会有其它传染病出现。」劳永乐称,是时候为此做好准备。

(1)大气环境正在恶化。主要表现为:气候灾害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应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没的威胁;大气成分发生不利于人的变化,二氧化碳增加,缓解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浓度降低,地球两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并在加大,还有多种有害于人类的成分也在增加。据1997年美国里奇国家实验室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已增长了30%,甲烷增长了一倍,氮氧化物增长15%。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

大气圈中发生的这些变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喷发,森林大火都能把污染物送入大气。但是人类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烧煤产生的污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雾和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突出表现。“杀人的烟雾”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笼罩伦敦,烟雾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浓度,大大超过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计导致

6000余人死亡。这种记录虽不多见,但污浊的空气,普遍充斥于许多工矿区和城市的空间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污染的大气,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强,现在人们把pH值低于5.6的雨水定为酸雨。它看起来与普通雨水无异,但所含酸性物质进入陆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森林的破坏作用很大。1939年第一次作为酸雨记录下来的pH值是5.9(纯水的pH值是7)。到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还有2.1的记录,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强了。说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受到污染的程度越来越厉害。由于含有污染物的大气是在流动的,它可以飘洋过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国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国更不足奇。科学家测出,云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气体,有2/3是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工业区。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酸雨覆盖面积急剧扩大,到1999年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至今仍以煤为主要燃料,是大气污染严重的一个原因。

大气污染所带来的损害,极其广泛,许多时候并不表现为毒雾酸雨这类形式,但各种生物无不经常受其影响,对森林和农作物的损害尤为显著。经常呼吸污浊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也是威胁,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由此增加,长期生活在被严重污染的大气环境中,犹如慢性中毒。

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 1984年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最大达到2500万Km2的历史记录。*

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仅仅是氟利昂的作用还不够,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分子,这才是主要原因。(杨学祥,1999)而无论如何,人为地将氯离子送进大气,终是一种有害行为。

在大气圈中,物质分布松散,运动快速,极微小的外来干扰,也可能就打破原来的平衡,因此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

大气中已经产生危害或被人们注意到的污染物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氢、氟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微粒物质等。

第五篇: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世纪十大环境灾难

(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比利时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的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2)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人们称这种污染称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洛杉矶又一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1970年又一次光化学烟雾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因此患病。

(3)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形成的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5)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含有汞的废水,进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以及其他含镉事物引起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其中死亡者达207人。

(7)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

在日本的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后果是酿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

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9)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

(10)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下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例子

    2000年8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谈到了科技伦理问题。他指出,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

    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本章考点】 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地区 1.主要地形、地形区,主要城市。 2.农业生产特点、粮食作物、气候、兴修水利、防治水患。 南方地区 1.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

    区域差异,交流互补 复习教案

    区域差异,交流互补 复习教案 “区域差异,交流互补”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

    区域活动《狼和小羊》教案

    大二班区域活动《狼和小羊》教案 谢小英 一、开放区域:美工区、表演区、语言区、建构区、 二、活动目标: 总目标 1.能自选游戏内容和游戏玩伴友好、合作进行区域游戏活动。 2......

    区域活动教案

    区域活动教案1 1、运用各种材料创想制作出各种动物。2、体验成功地乐趣。设计思路: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常与昆虫对话。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

    区域活动教案

    大班区域活动计划 福清市海口中心幼儿园 林颖姣 活动内容 美工区:*《有趣的水果脸》(新增区域) 语言区:绘本剧讲述《月亮的秘密》 探索区:《趣味扑克牌》、《声音的传递》、《飞......

    区域活动教案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风在哪里》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的产生原理 2、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难点: 了解风的产生原......

    区域活动教案

    区域活动教案 区域活动教案1 小朋友们,大家非常喜爱的区域活动马上要开始了,现在黄老师给大家介绍下今天的区域活动设置:阅读区:小朋友们选择喜欢的绘本故事遵守规则安静阅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