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分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学生
必做的20实验分类
第一类: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二类:探究性实验(9个)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第三类测定性实验(4个)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二篇:初中物理学生必做实验范文
初中物理学生必做实验
关于学生实验,在“科学内容”的相关主题中已提出了要求。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脸。为了便于教学与评枯,现列出以下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20个)。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三篇:2014年福州中考物理必做实验
2014年福州中考物理必做实验: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014年福州中考化学必做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酸、碱的化学性质。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实验的设计与探索 人教新课标版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探索——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物理课程标准》的三大课程目标。分析这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结果,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手段,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原因之一: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即教与学的方法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提供了可能。原因之二: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功感是初中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的知识、把难懂的理论变为易接受的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实验并在实验的趣味性、可视性、可操作性上巧设计,勤探索,便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其创造潜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使学生从被迫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进而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质的飞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持续地发展。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在实验方面的设计与探索。
一、增强实验可视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热传递知识的教学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其中热传导,热辐射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但对于热对流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个大玻璃缸,在缸里装满清水。再取一个墨水瓶,在墨水瓶里盛满热水,在热水里滴几滴红墨水,然后用薄塑料膜把瓶口封住并放在大玻璃缸水底,用钢针把墨水瓶口的塑料膜刺开一个洞。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瓶内的红色热水迅速向外扩散。一旦冒出瓶口后,就向上腾起,像一座喷发的火山,红色“火焰”形成一朵蘑菇云,然后徐徐下落。
该实验有趣、生动,好像水下在冒“火”,整个对流过程一目了然,可视性、趣味性极强,既达到了学生对知识的解疑,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对实验的开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水杯倒置实验”,学生已倍感惊奇,学完本节并在学生解疑后,教师进一步设计出以下实验并让学生根据有关知识分析、讨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实验器材:两只口径相同的杯子,一张湿的吸墨纸,火柴若干。
实验过程:先点燃几根火柴,立即放进一只杯子里,然后把吸墨纸放在杯子上面,接着很快地将另一只杯子倒置在吸墨纸上。当火柴燃烧完毕后,杯内气体压强就减小了。这时,提起上面那只杯子,结果就发现吸墨纸和下面那只杯子粘在一起被提起来。
该实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更增加了对大气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既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想一想,生活中的“拨火罐”是不是也应用了这方面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意识,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喜动手、好参与。往往因为一点点的成功,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验并亲手制作小实验,尤其是苏科物理教材的编写,更为学生的动手提供了便利。实验后的成功感觉能使学生持续很久,延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自制潜水艇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改变自身重。根据这一原理,我让学生按以下步骤完成小实验的制作:找一个装眼药水的小塑料瓶和一根铁钉,用胶布把它们缠在一起。在紧靠铁钉的塑料瓶侧壁上钻几个小孔,在瓶口接上橡皮管。这样就做成了潜水艇模型,把模型浸入水中,从管里吸气或吹气,观察模型的位置变化。验证了潜水艇的原理。
再如:用火柴盒做小孔成像实验
找一空火柴盒,在宽的一面上开一个小窗口,糊上一张半透明的纸。在它的对面扎一个小孔,在针孔的近旁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小窗口上就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倒像。黑暗中该实 1 验更清晰。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创作灵感 物理学无处不在,物理实验当然也是随手可得。而学生初学物理对实验有着很神秘的感觉。如何使学生从神秘中走出来,是物理教师的一个迫切任务。教师如果能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皆实验,物理教学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在教学中除以上的自制潜水艇、火柴盒小孔成像实验外,每次师生探究完一个小实验后,尽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明白身边的绳头、线脑、瓶瓶罐罐皆可实验,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的神秘感。慢慢的,学生无形中揭开了实验的神秘面纱。
(1)水滴透镜:在桌子上放两支铅笔,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四厘米,在两支铅笔下面铺上一张人民币做我们的观察对象。把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盖在铅笔上,用一支干净的毛笔沾上些水,小心的把一滴水滴在塑料薄膜上。(水滴的直径约为4——5㎜)就做成了一只放大镜,能放大人民币上的图案。接着让学生验证放大倍数与透镜凸度的关系,验证的方法:可以在透镜的塑料薄膜上分别滴上几个直径不一样的水滴,来看看放大倍数和透镜凸度的关系。提醒:观察时要调节水滴和桌面的距离,水滴越小,离桌面越近些。(2)水杯透镜: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就是一个透镜,玻璃杯的侧面形成一个弯曲的表面,这很象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实际上是圆柱形透镜),水杯透镜可以象放大镜一样把东西放大。
(3)身边的事:A爬树的启示:农村学生经常有爬树游戏的习惯(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顺利爬上树是有一定条件的(静摩擦)。但往往一些人没有掌握要领而滑下来(滑动摩擦),造成的结果是肚皮上留下一道道血痕。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不妨让学生考虑血痕的方向,什么原因造成等问题。然后戏谑地调侃:假如你是一位武林高手,练就了“内练一口气,外练金骨皮”的绝技,你的肚皮没有损伤,倒霉的将是树皮。想一想,树皮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在欢快,活跃的氛围中完成了摩擦力的方向、种类、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等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很容易突破难点。
(B)腰带的故事:众所周知,穿裤子需腰带,而看似寻常的,不起眼的系腰带这一动作,也蕴藏着摩擦的许多知识。如摩擦的种类、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当然还有其他的物理知识,你是否能说出腰带这许多有趣的故事。这将使你的记忆非常深该,挥之不去。
“身边的事”已是对实验的升华,实验的操作与设计就这么简单,你还觉得实验这么神秘吗?
根据以上的实验设计与探索,学生的实验热情急剧彭胀,创造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实验不再是神秘的面孔,物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学生的能动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事实证明:有趣、易操作、科学的实验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与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与方法
作者:我没有远„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小 中 大
内容摘要:从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去理解测量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思想,并了解实验
中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掌握物理实验中基本的研究方法,加强学生对初中物理实验能
力的培养。
关键词:测量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手段目的表格物理规律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因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教学在物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物理研究方法要在实验中来体
现;物理规律要通过实验来总结;技能通过实验来训练;创新精神要通过实验来培养等等。
但由于物理包含的知识多而杂,表面上它们往往互不相干,致使相当多的教学人员在进行实
验教学时常常把这些物理实验孤立,不能给学生一定的体系,使学生难以通过实验教学达到
触类旁通、从而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因而在学生刚接触物理的教学中,给学生具体的方法
指导是必要的。而其中物理实验的思想与方法是最重要的。
一、初中物理的思想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测量性实验;一类为探究性实验。能够区别这
两类实验、并且掌握住这两类实验的基本思想,对于学习物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测量性实验
测量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出一个物理量结果,如:物体的长度、物体的质量、物质的密度等等。根据实验的要求和现实测量器材的限制,又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1)直接测量
直接测量一般比较简单,限于在生活中或是实验室中能够找到直接测量这个物理量的测
量工具。在初中物理中,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为刻度尺;温度的测量,测量工具为温度计;质量的测量,测量工具为托盘天平;力的测量,测量工具为弹
簧测力计;电流的测量,测量工具为电流表;电压的测量,测量工具为电压表;等等。
对于这些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使用这些测量工具,在测量时
如何去减小实验的误差。因而,直接测量的实验,最重要的就是测量工具的教学。
(2)间接测量
间接测量是因为在生活中和实验室中没有能够满足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工具,转而采
用间接测量。如:密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机械效率的测量;电阻的测量;电功率的测量
等等。
在间接测量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在依据,即所用的物理公式是什么,而这个公式,也就是这个实验的原理。然后根据这个原理找出可以直接测量出来的量,确定测量工具。如
在测量密度的这个实验中,由于密度是不可以直接测量的,转而根据ρ=把密度的测量转为测量质量和体积,那么很快就能够确定下来测量工具分别是托盘天平和量
筒,学生就能够把以前的学过的测量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从而测出密度。而公式ρ=也就是测量密度的原理。
另外,在实验中,数据处理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初中物理而言,一般在实验中都要求测
量出三组数据。在测量性实验中,测出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种最
简便可行的方法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但在实际的实验中,学生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问
题:对于直接测量,如物体长度的测量,只要把测出的三个长度相加求平均即可;但在间接
测量中,往往学生不明白究竟哪些数据可以求平均,哪些数据不可以求平均。例如在运用
R=来测量电阻的实验中,究竟是先求出电压和电流的平均值,然后求出电阻,还是分别求出每一组数据的电阻,然后求电阻的平均值呢?很多教师会告诉学生应该取第二种方法,即先分别计算出每一组数据的电阻,然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但却说不出为什么。根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这个方法的思想,只有对于一个因定量的才可以求平均值,如长度的测量,因为一个物体的长度是固定的,只是因为我们测量存在误差,才测出不同的结果,才需要求平均;而本来就不相同的量求平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正因为对于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固定的,所以可以求平均,而电压和电流是人为因素让它们不同,所以求电压和电阻的平均值是没有意义的。还有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学生也往往会把测出来的电功率求平均,事实上小灯泡在不同亮度时,它的功率是不同的,因此在这个实验中,求平均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的本质不同是:探究性实验是为了通过实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出的数据,从而得到一个物理规律。相对于测量性实验来说,探究性实验对学生要求要高一些,不但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实验,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总结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到结论。
探究实验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察现象型探究实验;一种是分析数据型探究实验。
(1)观察现象型探究实验
这类实验不需要学生记录数据,只要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就能够总结出物理规律。例如真空铃实验,只要往外抽气,通过铃声越来越小,就可推导出真空不能传声,或者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还有光的直线传播,只要观察影子的形成即可得到结论。
(2)数据分析型探究实验
数据分析型实验由于有数据,往往让学生和测量性实验混淆,学生会不知所以的把测量性实验中的处理方法用到探究性实验当中去,比如求平均值等。但探究性实验中的数据了和测量性实验中的数据有本质的区别:探究性实验中的数据是为了得到物理规律,虽然在实验中也有多组数据,但那并不是为了求平均值,而是运用多组数据来反映出物理规律的普遍性,避免出现偶然现象。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果在左边把三个钩码挂在4厘米处,而右边把4个钩码挂在3厘米处,仅分析此一组数据来得到结论的的话,很容易得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而这个结论就是由于数据偏少而偶然得到的一个错误的结论。如果测三组数据或更多的数据,这种偶然性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在探究型实验中,有很多的实验并不是分得那么清楚的,它会把观察现象和数据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得出结论,比如: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既要观察像与物的位置及大小关系,还要测量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以判定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规律。对于这一类的实验,要求学生更要具备实验的综合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能够理解了测量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思想,就能够根据不同的实验应用不用的方法,从实验的准备到设计,以及步聚和最后的处理,就不会产生混淆。从而让学生在初学物理的时候,能够很快的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物理实验的方法
1、实验设计与总结规律的方法
物理实验的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在实验中,让学生清楚手段和目的两点很重要的。往往在实验中,由于一些物理量无法直接判断,而要采取间接的方法。但在采用这些方法时,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实验显得“乱”,无论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结论的总结上,作出错误的选择。比如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这个实验中,当要探究动能与运动快慢的关系时,如何让小车到达水平面具有不同的速度呢?最好也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将小车放在斜面上的不同高度处,这样不但能让小车到达水平面有不同的速度,而且很容易判断哪一辆小车到达水
平面运动更快一些。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说成:质量相同时,物体越高,动能越大。这就是因为在实验中,学生区别不清实验中手段和目的。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到达水平面具有不同的速度是目的,而放在不同的高度处,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采取的一种实验手段而已。当然,在总结规律的时候,实验中的手段是不能出现在规律当中的。和这个实验类似的错误还会热学实验中体现,由于热量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所以常采用间接的方法。比如研究物质吸热和放热本领的时候,学生也会说: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的时间长。犯这样的错误,原因是相同的。
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验中的手段和目的这两个方面,目的不能变,但手段可以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实验手段与目的的理解。比如依然是探究动能与运动快慢的关系这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要保证质量相同而运动快慢不同,这两点是肯定不能变的,但在运动快慢这点上,是不是一定非要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呢?不一定,如果采用两根相同的弹簧,一个形变大一些,一根形变小一些,让两根弹簧从相同的地点弹射小车让其运动,这种方法也完全可以,只不过,没有斜面容易操作而已。区分了这些,学生在总结实验的时候,就不容易混淆了。
在实验中,还要让学生注意:在总结规律的时候,要注意回过头去看看,看看实验探究的时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总结的规律与所要探究的是不是吻合。比如还是探究动能与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成:质量相同时,物体越高,动能越大。那么这个结论很明显与研究的物理量有出入:结论中物体的运动快慢在哪儿呢?如果学生能从多个方面注意,那么这些错误就不会再犯的了。
在研究物理的方法中,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等,可以说,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一种实验手段。在热学实验中,我们用相同的加热器配以加热的时间来判定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在电学实验中,我们用水流和水压来理解电流和电压的特性等。所以,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实验步聚和结论的教学,也要注重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为达到目的而能选择手段的这种能力。
2、记录数据的方法
一般在记录物理实验数据的时候,都需要有记录数据的表格,所以在物理实验中,设计出一个合适的表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事实证明,如果学生能够准确无误的把表格设计出来,这个实验基本上也就了然于胸了。但究竟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个合适的表格呢,对于数据量小的实验还不太难,但对于数据量大的实验,学生就无从下手了。
那么如何正确设计表格呢?首先,我们先要去研究表格,理解表格。一个完整的表格主要分为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
主体部分就是所需要记录的物理量,这里面又可分为记录数据和计算数据。而要想得到这些数据,又得从基本原理入手。比如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首先我们要分析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100%,而无论是W有用还是W总都无法直接测出,那么再转换一下:W有用=Gh,W总=FS。这样就把测量机械效率转化为测量物体的重力、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和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这四个量属于记录数据,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测量工具测出来的数据;而W有用和W总以及η都是需要计算才能得到的,所以这三个量是计算数据,这些数据都要在表格当中体现出来的。辅助部分包括:实验次数、每个物理量的单位等。这些也是一个完整表格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设计表格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将主体部份依次排列好,然后再前面和各个物量的后面写上单位,最后再画上表格的线条。而在实际的设计中,许多的学生还没搞清楚需要记录些什么,上来就画线,那么这样造成的后果是画出来的表格不符合要求:不是少画了,就是多画了,这样费事不说,还弄得学生心烦意乱,本来可以轻松完成的工作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甚至设计不成功。
在物理的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够注重物理实验思想的教育,将物理各个版块用统一的思想串联起来,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手段与技巧,定能使学生的实验水平、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当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方法,只有将这些方
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使实验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