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日常器具做初中物理实验的尝试
利用日常器具做初中物理实验的尝试
利用日常器具做初中物理实验的尝试
1问题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要求初中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物理实验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对其它二维教学目标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也是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所不可替代的。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局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仅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课外自己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在这些实验中,学生能充分观察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反复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制作的仪器设计实验,完成自己提出的课题,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倡导用日常器具做实验,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开发与利用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途径之一。以下是我们在二年多的时间里,自制或带动学生利用日常生活器具动手自制的教学用具,这些看似简单的教学用具,在实际教学中却发挥着巨大作用。
2实际做法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课程资源。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很多教学内容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的,因此应该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
2.1运用日常器具做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惯性,惯性的应用”之前,用一只盛满水的玻璃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水杯突然停住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
生将上述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将水杯放在讲桌上。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用木棒打击塑料片时,产生什么现象?装置很简单,学生却觉得很新鲜,好奇的目光紧紧盯着鸡蛋。当举起木棒突然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同时,“啵”的一声,鸡蛋落入了杯中。顿时,“再来一次”“再来一次”的欢呼声此起彼落。此时又拿出两个玻璃杯,让三个盛水的杯子在讲桌上排成一行,用一张硬塑料片同时盖住三个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各放一个鸡蛋,用木棒快速打击塑料片,伴随着清脆的“啪”、“波”声,塑料片飞离了杯口,三个鸡蛋同时落入了各自的杯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待学生激动的心情稍稍平静,提问道: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时,为什么水向右溢出?当杯突然停住时,为什么水向左溢出?为什么鸡蛋不随塑料片飞走而落入杯中?同学们回家自己利用这些器具做一做,看行不行?这种利用日常用品做实验引入课题的方法,激发性强、兴趣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欲望。
再如,在演示托里折利实验后,引导学生用一大盆水,十几米塑料软管在盆中装满水,封闭一端并上楼观测水能上升多高;再改用盐水研究。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在组织学生户外利用太阳光做凸透镜和凹面镜取火的实验,比赛谁先让纸片燃烧,就有的学生将白纸用铅笔涂黑再去取火,结果实验效果要好的多。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见,只要教师认真探索,根据具体情况增添或更新实验方案,利用身边的物品多做实验,可以增加趣味性和启发性,全体学生会自然进入角色,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创造性地设计小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1)巧用挂衣架,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物理概念
例如,有位老师在上《杠杆平衡条件》这节公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杠杆平衡概念,她上课时先做个非常简易而又精彩的实验。
“挂衣架平衡”实验:
选用一个很规范的带夹子的挂衣架,然后在两边夹子上分别夹了一只儿童新袜子,出示给大家观看,问这个杠杆是否平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平衡,因为它在水平方向上静止了。然后,这位教师从口袋里摸出一只儿童魔术手套,把它再夹在一个夹子上。发现挂衣架发生了偏转,倾斜了,过一会儿,也不动。这时,她再问学生,此时的挂衣架处于平衡状态吗?谁知,大家又一起回答,不平衡。虽然,学生这时答错了,但我心里特别高兴。于是,在此最佳时期,讲解挂衣架虽倾斜了,但仍是静止的,也是处于平衡状态。很自然地引入杆杠平衡的概念。
师生归纳: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时,就说杠杆平衡了。
(2)妙用乒乓球化解浮力教学中的难点
实验: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的方向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实验直观显示,学生虽能理解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但理解“总是竖直向上的”就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题组成员设计了如下一个实验,让学生眼见为实。
将软线的一端用透明胶固定在乒乓球上,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往容器中灌水,乒乓球浮在水中,此时系着乒乓球的线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是竖直向上的。将容器倾斜,系乒乓球的线仍然是竖直的,说明乒乓球受到的浮力仍是竖直向上的。向不同方向倾斜容器,会看到线总是竖直,所以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课后布置学生回家找器材自制,并进行比赛看谁材料选取得巧,实验演示效果好。后来几天,有不少同学拿来自制的实验器材。
(3)一物多用——塑料饮料瓶做多个小实验
①压缩体积气体液化演示
拧开瓶盖,滴人几点乙醚,拧紧瓶盖后,稍待—会,蒸发,乙醚液体不见了。当用手挤压瓶体时,乙醚液体重新出现在瓶壁上。这表明压缩气体体积,气体被液化。
②碘的升华与凝华演示
拧开瓶盖,用匙加入少些固态碘,拧紧瓶盖后,竖起将含有碘的瓶底,放入烧杯中的沸人中,就会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从瓶底上升,到瓶子的上部重新凝华成闪闪发光的碘晶体。此时摇动饮料瓶时看到瓶底的碘仍然是固体。
③演示空气有浮力
人类长期间生活在空气中,对空气的浮力适应。感受不到有浮力的存在。有下面的实验使学生直接体会到空气中的物体有浮力。用打气筒给多功能瓶充气,然后气球套紧在气门芯上,并用线系好。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将套在气球内的螺丝帽松动,使气球膨胀,天平左端上升,是浮力变大的缘故。
④演示空气有质量
空气有质量是理解大气压强的关键。在新教材中没有编排这一实验,我们增加了该实验,天平调平后,将“多功能瓶”放在天平左盘上,右盘加砝码使天平平衡;用打气筒往“多功能瓶”中充8—.9次后,再放在天平左盘上,发现左盘迅速下降。要使用天平再平衡,需要往右盘加1g多的砝码。这表明空气有质量。
⑤演示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打开瓶盖,滴入几滴乙醚,拧紧瓶盖,在用打气筒充气后,看见瓶内有乙醚蒸发透明。然后慢慢松开瓶盖。同学们会看见瓶内的“白气”,这表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漫度降低而使乙醚液化。
⑥演示一组光学实验
如:用一个1000毫升的方形白色可乐瓶,在瓶壁的中部用胶布固定一平面镜并装半瓶水,拧紧瓶盖。配一个激光笔可做如下光学实验: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瓶上部)、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瓶下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瓶横着放)。
2.3利用日常器具进行小制作要手脑并用,重在创新
例如,做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缺少溢水杯,组织学生用汽水瓶,截去底部,然后在盖中插入一根吸管,便可制成溢水杯。
再如,用收集到废钢锯条可以做许多实验。例如:振动发声;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等。还有,通过搓手发热的活动来感受摩擦生热;用手打桌子,手感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将空杯子(或皮球)慢慢压入盛水的盆中,让学生感受手掌受力的变化。从而初步体验物体排水多少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还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的尝试教学法》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的尝试教学法》实验方案
一、课题名称:初中物理教学的尝试教学法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尝试教学法”问世至今20余年,以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传统教学法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知识的传授,重知识的结果,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处于消极应付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现代教育理论注重在尝试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强调智商与情商相结合,提倡发展个性,强调综合素质。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探索一种能适用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法,我们成立了教改研究课题组,进行“运用尝试教学法,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课题研究。
三、理论依据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是邱学华的尝试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这样试也可以那样试,为学生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习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先练”即教师不讲,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成功动机,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同学间的竞争活动,对数学问题兴趣浓厚,积极探索新知。“后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解决又不能解决还差一口气的时候,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和易错点及反例,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获取深刻、全面的知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于不同的学生,在认知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学生对不同知识的感知也可能存在很大不同。因而在教学中,应当承认学生与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分层教学,整体优化。
其次,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物理教学是可行的、必要的。
物理学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根基在实验,一切理论都要以实验作为唯一的检验者,物理教学(或学习)往往都从观察实验或实验操作开始,先获得感性认识,再进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本身就与“先试后导”不谋而合。
2、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它以物理概念为基石,以物理学定律为主干,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学物理的内容,从逻辑关系来看,知识与知识之间多为下位关系和上位关系,其欠是并列关系。这就决定了学生进行尝试学习时,能够按照一定的思维程序对新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和类比,有助于学生依据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尝试探索与思考,实现对新问题的同化或顺应,使尝试成功。
3、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从物理概念转变为物理量开始,它利用种种数学表述手段为理论与实践(实验)开辟道路,使物理学的结论可随时加以严格检验。象数学一样,物理问题多数都能依据公式或定理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就能使尝试的问题便于设计和操作,使学习过程中“以练为主”成为可能;另外,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种,但结果是唯一的,因此尝试是否成功的尺度和标准易于掌握,容易进行信息的反馈和评介。
4、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形式最一般规律和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学科。它是其它自然科学和各种工程技术、社会生产各部门特别是现代新技术革命的基础。物理学科的重要性、问题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常见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举,激发尝试动机,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
5、物理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物理学从它的早期萌芽到近代发展,都以它丰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等充满哲理的物理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影响着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因此物理学曾被称为“自然的学”、“科学方法论的典范”、“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现代科学哲学的支柱”等等。方法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并经过多次反复形成观点,方法的掌握和 2 观点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尝试教学法能很好的实现物理教学的上述功能。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认知规律,多一点困难,多一些思考,多几次反馈、矫正,且长此以往,才能真正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物理教学是必要的。
四、实验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尝试教学法教学,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确立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处于一种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五、实验的方法:
(一)初中物理教学大多都是让学生对一些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进行观察,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通过实验得到一些物理规律,然后应有这些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尝试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之中。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设计的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可分成七步进行:
提出尝试题——尝试练习——自学课本——尝试操作——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引伸尝试
1、提出尝试题
初中物理课中的尝试题的编拟一定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针对要学 的新知识而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奇心,当然还要便于学生阅读课本独立思考后去解答。如讲“蒸发”时可提出①液态水能结成冰,水能否变成气态?②同样的衣服洗后晾干有时需要几天,有时半天就干了。这是为什么?③打针时在皮肤上擦点酒精为啥有凉的感觉?对于有的教材,可先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出尝试题。
尝试题的提出一定要紧扣教材重点,要注意适当的深度。2、尝试练习
初中学生与小学生不同,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尝试问题提 出后,由于有趣的现象已经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思维敏捷的学生已跃跃欲试,3 教师可让学生回答,答错了没关系,更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这说明他在积极思考,主体正在发挥作用。
通过练习,学生的答案往往会五花八门,到底谁答的对,可以转入第三步看看课本是怎么说。
3、自学课本
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还无法断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迫切需要从课本上找 到依据。自学时教师可作一些适当的启发式指导。
4、尝试操作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通过自学只是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自学过程中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但那毕竟是书本上说的,俗话说:眼见为实。学生心理仍有疑团,为了解这些疑团可转入尝试操作。实验说了算。
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实验尝试操作,进一步验证答案是否正确,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及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方法,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学生讨论
通过上述练习、自学、操作,学生的结果仍然有不同的,有对有错,教师可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的对在何处,错的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共同讨论找出原因,在讨论中使认识达到统一。
6、教师讲解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归纳,使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了些什么东西,哪些是重要的,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7、引伸尝试
为了巩固新知识,教师可以再试探一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第二次 尝试练习。如“光的折射”一课中可提出光的同一种物质中能不能发生折射? 以上七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适当变化,但以学生为主体“先练后讲”的精神不能变。
(二)初中物理哪些知识适合用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的优越性在于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有利于 提高课堂效率。它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大有帮助的。但是也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用尝试教学法。
1、对于有旧的关联知识作铺垫的后续知识适合用尝试教学法。
尝度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此外还必须要有旧的关联 知识作铺垫,后续新知识才能顺利获取,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和操作时不会太棘手。例如:学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后面的“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都可用尝试法进行教学。
2、当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发生迁移时可用尝试法教学。
如讲了“光的反射”后学习“光的折射”时会想到折射是否有反射相似 的规律?知识发生自然迁移,学生可由折射联想到反射,进行尝试练习就不难了。
3、复习课教学可用尝试法
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学生有 一定的基础,进行尝试练习时可由浅入深地进行。在无旧知识作铺垫的全新内容不适合用尝试教学,否则会增加新授难度,完不成教学任务。如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就不太适用尝试法讲授,虽然不能整节照搬那七个步骤,但以学生为主,“先练后讲”的思想是可以用的。
应用尝试教学法仅仅是“进行新课”时使用,一堂完整的课可同时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尝试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结合起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应用尝试教学不仅仅是学习尝试教学法的本身,而是要发扬那种大胆尝试的精神。
六、实验课堂教学原则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运用尝试教学法实施分层教学时,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
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判定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编拟尝试问题,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讨论等教学环节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启迪思维原则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启迪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编拟准备题和尝试题时,应注意创设良好的思维情景,有意识的设置思维障碍使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而通过学生讨论或教师的提问诱导,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层次性原则
在编拟尝试题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用准备题、尝试题、再次尝试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得到发展,由“以旧引新”到“步步释疑”再“螺旋上升”;在尝试练习中,根据个体差异,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通过努力,掌握好有关知识,达到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的目的。
4、暴露过程原则
在尝试教学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在教学过程中,揭露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这一过程从学生尝试练习、相互讨论及教师讲解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一改传统教学法把现成的结果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在尝试中探索思维方式、在讨论中提示思维过程,构建知识体系。
5、自主活动原则
所谓自主活动,指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实践活动。在尝试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不讲学生先练,因而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解答准备题到尝试练习,并积极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原则。
七、课题实验组人员
王一鹏: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协调工作
林金亮: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材料的收集、整理,构建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模式。
黄奇德、张书文:侧重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践,为进一步实践提供经验
八、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6.5-2006.10):学习动员制定实施方案,确定研究内容及具体分工,搜集有关资料,提出实验设想,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做各项准备 6 工作。
2、实施阶段(2006.10-2007.12)
第一阶段(2006.10-2007.6):(1)参观学习(2)进行课堂实验(3)召开研讨会(4)修订实验方案(5)撰写有关论文、教案,积累实验资料。
第二阶段:(2007.6-2007.12):(1)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完善课题教学模式(2)撰写尝试教学教案(3)撰写主题论文(4)评价和总结课题实验,对实验资料和成果加以整理总结,并且以公开教学、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向课题鉴定组人员汇报。
第三篇:初中物理学生必做实验范文
初中物理学生必做实验
关于学生实验,在“科学内容”的相关主题中已提出了要求。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脸。为了便于教学与评枯,现列出以下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20个)。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l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四篇: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趣导思教学的尝试
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趣导思教学的尝试
姓名: 周戟
单位:北京第十中学
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趣导思教学的尝试
一. 背景
面对21世纪,高科技将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知识创新将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的今天,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热爱学习,探求知识是我们当前的任务.
二. 问题
过去的教育理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个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它过分强调了外因的作用。现在,我们引进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认为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活动与实践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人类一般的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主要目的,教育活动则是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发展为主要目的。通过这个理论,我在教学中进行尝试与实践。能否找到学生兴趣的情意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创新精神,是我所探讨的内容。
三. 对策
既然物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验,激发他们利用科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可以用简易材料制作的趣味小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会使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从而引起了中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与求知欲望.
四. 实施
在一次匀速圆周运动的教学中,我利用一次性的纸杯和一根线绳自制了一个水流星.当时我在水盆中盛上半杯水,正准备使杯子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时,许多坐在前边的学生生怕水会泼在自己身上,身体直往后倾,有的学生还说:"老师,水不会溅到我身上吧?".我笑了一笑,回答他说:"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当同学们看到水随 着杯子飞快地旋转起来时,并没有洒出来时,都兴奋起来.尤其同学们看到当杯子通过最高点时,水一滴也没洒出来时,都为这个实验现象所吸引.许多同学提出了为什么水不洒下来呢?同学们积极地思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此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水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有的学生分析水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我问:"绳子作用在水上了吗?"连他自己都笑了.其他学生补充到水受重力和杯子给水的向下的压力,这两个的合力充当向心力,保证水做圆周运动而不洒下来.此时我提出几个问题:
1、当杯子越转越快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绳子会断,因为绳子受的力大了(有的学生是靠平时生活尝试得到的,但不知原因,而有的学生可以利用刚学的知识得到,因为速度大,需要的向心力大,所以绳子受的力就大).
2、当杯子越转越慢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水会洒出来.具体原因他们充分讨论,得到速度小了,所需的向心力小,但重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所以水会洒出来.
3、如果将杯子换成小球,将线绳换成木棍,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回答:小球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或拉力)的合力提供,小球不会掉下来.
4、当小球在最高点或最低点脱离木棍时,小球会作什么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做平抛运动,因为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而且只受重力作用. 五. 效果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学到的知识,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个兴趣来源于生活中的奇特现象,学生通过一步步尝试自己的思考获得答案的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充分发挥了学生创新的潜力。
在振动图像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学中是采用沙摆装置,在匀速抽动的木板或玻璃板上描绘出振动的图像,但由于这个图像不易于所有的同学观察到图像的形成,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根据沙摆装置的特点,用一个矿泉水瓶子和一根线绳自制了一个单摆振动装置,瓶子里的水从瓶子底部的小孔中流出,让瓶子做机械振动,地面相当于抽动的木板,则从瓶子里流出的水就会在地面上描绘出振动的图像.这个实验现象不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到,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学生的要求下,将所有的空 当都画出了图像.学生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一条光滑的正弦或余弦曲线.此时我提出几个问题:
1、研究曲线时,我们加横纵坐标.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
2、这条曲线是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
3、这条曲线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图像的特点,表示的物理意义.
六. 启示
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许多玩具是由物理原理设计而成的,能呈现物理规律,其鲜艳的色彩、神奇的现象、设计的巧妙、精美的外观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能够起到实验仪器所不能替代作用,使学生在好奇中愉快地学习物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层出不穷,这些都为玩具设计提供了物质基础.及时了解玩具发展的现状,一定能为玩具移用于教学实验提供有用的信息. 如:牛顿“秋千”是三百多年前牛顿所发明的仪器.由于它特有的演示魅力,吸引了无数成人和儿童,已开发成为市场上一种造型精美的新颖礼品和易智科学玩具.
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就会富有亲切感,从而较易克服思维障碍,较快地达到掌握物理概念的目的.如果学生亲手摆弄过或制作过器具,不仅能提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建立起牢固的物理表象,敏锐地洞察其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由实验的新奇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首先形成直接兴趣和求知欲,虽然这种兴趣还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水平,但它对发展学生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的培养,应以理论兴趣的培养为中心.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因为没有一定的直觉和操作兴趣为基础,理论兴趣也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以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为主的探究兴趣应当包容直觉和操作兴趣。活动是学生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实践。它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心理与观念的活动。两种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只有通过活动,学生才能有效地吸收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使之化为自己的素质。只有那些高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而又是他有能力进行的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发 展。为此,教育者应认为研究学生的发展状况。包括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把握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来安排教育活动的顺序与目标。坚持以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已成为精诚教育的灵魂,焕发出精诚教育的活动。
对高中阶段的趣味物理实验进行了初期的尝试,所选择的趣味物理实验原则是:
1、实验现象新颖、新奇、有趣,原理涉及在高中物理范围内.
2、实验所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学生在家可以完成.
3、实验所蕴含的知识丰富,有助于学生学好物理.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来进行演示实验,也因该善于用身边的材料或低成本材料来设计小型的、新颖的、趣味的实验.尤其熟悉家中一些常见物品或材料,如线(棉线、丝线、毛线)、毛皮、洗洁净、保鲜膜、纸杯、眼镜等,这些材料有其不同的物理性能.教师必须对它们的物理性能(如强度、脆性、弹性、柔性、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等)有所了解,并能用于特定的情景中,让它的物理特性出乎意料地显示出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知识、挖掘现象实质的积极性.体现主体教学的特点.
第五篇:利用简单器材那个完成初中物理小实验
利用简单器材那个完成初中物理小实验
● 鸡蛋类
1.做测量实验
先估计一个鸡蛋的质量,然后用天平进行测量,看你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用天平称出10个鸡蛋的质量,算出每个鸡蛋的平均质量,与你估计的值进行比较。
2.做惯性实验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片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会安全地掉进玻璃杯。
3.做惯性实验
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因为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由于惯性,摇晃不定,很快停止转动,由此可准确判断生鸡蛋熟鸡蛋。
4.做压强实验
用手捏鸡蛋,由于鸡蛋表面各处受力均匀,受到的压强较小,鸡蛋难以捏破,可是如果我们用同一只手捏两个鸡蛋,由于鸡蛋与鸡蛋之间接触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很容易把鸡蛋捏破。
5.做大气压实验
在瓶口比鸡蛋稍小的广口瓶瓶底铺层沙子,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待会儿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熟鸡蛋会被玻璃瓶吞进去。
6.做浮力实验
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鸡蛋沉入水中。然后逐渐向杯中放入食盐,并不断搅拌,可以看到鸡蛋悬浮于水中任意位置。继续向杯中放入食盐,直到鸡蛋漂浮于水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鸡蛋在盐水中的三种状态。
7.做液体蒸发吸热实验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8.做热胀冷缩实验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9.做物体的稳定平衡实验
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10.分子运动现象
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 饮料瓶类
1.钟声响起
将两个饮料瓶都剪去底部并做成喇叭状,用细线系在瓶口的瓶盖上,再用细绳的中间部分系住一把钢勺。将两个喇叭口罩住两只耳朵并贴紧耳根,并用钢勺去撞击桌子等物品时,你能听到什么?继续让一个学生手提着细线并用钢勺碰撞课桌,再谈谈手上的感受。
2.水中的振动
用细线系好三把旧钥匙,放入盛水的大饮料瓶内并上下抖动细绳,你听到了什么?
3.听到自己的心跳
剪下饮料瓶上半部并在瓶盖上打孔后插入一段塑料软管后,将做好的漏斗部分靠近胸部,软管另一端靠近右耳。移动漏斗的位置,一定要仔细听听,可以找到心跳最强的位置处于胸部左侧。
4.频率计
将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壁剪成齿状,瓶盖钻孔后用筷子紧紧插入,做成频率计。用右手捻转筷子,同时用齿去碰纸片,当快转或慢转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5.独弦琴
将一个饮料瓶剪去底,瓶盖钻孔后用牙签和一段细线系住作为音箱,另一端系在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上。左手拿着音箱并控制弦的张紧程度(瓶子不要离开地面),同时右手拨动琴弦。这样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音调和演奏效果,颇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如果拨弦力量大时,发声就响。如果细绳被拉得越紧,发声音调就会越高。如果将绳子变短,音调将会发生变化。如果改用粗绳子,音调也将会发生变化。假如改用细铜丝后,会听到与刚才不同的音响效果,说明音色也发生了改变。同一个实验,可以不断改变某一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探究,让学生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理解声音的特征。
6.打击乐器
收集几个相同的大饮料瓶,向瓶内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仔细调节水量,可使各瓶发出不同的音调。
7.排箫
振动的瓶体和水能够发声,瓶内被吹动的空气也可以发声。将饮料瓶从大到小排列,口部排齐后用胶带绕在瓶壁上,把3个瓶子固定在一起。双手握住瓶壁,嘴唇分别靠近瓶口吹气,就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
8.水哨
取一吸管,用剪刀在吸管中央开一个小口,不要剪断,让吸管一端插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将吸管弯成直角,用嘴连续吹气,同时调节吸管插入水的深度,能听到悦耳的哨声吗?
9.潜水艇模型。
● 铅笔类
1.惯性实验
只用铅笔即可,将铅笔扔出,铅笔离开手之后仍向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只用铅笔,将铅笔扔出,铅笔将由静止运动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两手用力折铅笔,铅笔可以被折为两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用器材只是铅笔,用力捏铅笔时发现手指的形状也发生了改变,说明手也受到铅笔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将铅笔从高处自由丢下,铅笔将竖直向下落,说明铅笔受到重力的作用,竖直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压强的大小因素
用一端削好的铅笔,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这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又说明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7.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前进时,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若将铁块放在多只铅笔上重做上述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8.利用积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
所用器材有细铜丝,刻度尺和铅笔,将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L,数出铜丝匝数N。然后根据D=L/N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9.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将铅笔两端都削好,若将铅笔芯和灯泡连入电路,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导体;若将外部木材和灯泡连入电路时,灯泡不亮,说明木材是绝缘体。
10.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将铅笔的木材劈开露出铅笔芯,将铅笔芯的两端连入电路,这时灯泡发光,调节其中一端线头在铅笔芯上的位置,即减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时灯泡变亮;若再增加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时,灯泡变暗。说明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11.光的直线传播
将铅笔对着光源后面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2.光的折射现象
用玻璃杯、水和铅笔做光的折射实验,在玻璃杯中装入半杯水,再将铅笔插入水中,发现铅笔的水中部分看起来变折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现象。
13.探究声音的传播
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发现后者的声音比前者大得多。因为前者声音是经过空气传到耳膜的,后者声音是经过牙齿、骨骼传到耳膜的。
14.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
把铅笔的下端绕上几圈铁丝,按入水中,使其竖直地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放手后,铅笔上浮,最后竖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铁丝匝数后,可使其下沉,以此来验证物体的沉浮条件。
15.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把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将铅笔木质部分或铅笔芯串联在电路中,看灯泡是否发光,从而可演示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 乒乓球类
1.演示微小形变
在乒乓球上打一孔并插入一支透明细胶管或玻璃管,内装有颜色水,用手挤压球两侧,可看到管中水位明显发生变化:说明体积变化,即球向内有形变。
2.显示振动
用细线系一黄色(为了醒目)乒乓球靠近音*放置,用锤敲音*的一边,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不断地弹开。
3.浮力产生原因
用较大的可乐饮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将黄色乒乓球压在瓶颈处并注水,乒乓球不会浮起来,然后用手或瓶盖将瓶口封住,由于球和瓶之间渗水,当球下部集满水后,乒乓球会很快上浮。
4.浮沉条件
三个相同的黄色乒乓球A是原装,B注适量水并封闭,使ρ=ρρ与ρ有关系。
水,C是注入足量水,然后将三个球同时放入水中,A漂浮,B悬浮,C下沉。结论:浮沉与F浮和G的大小有关系,水
5.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玻璃漏斗口朝下,将乒乓球置于瓶颈处释放,球会掉下;若从上端吹气,则球会贴在颈处不会掉下。
把黄色乒乓球置于倒扣的玻璃杯底上,让水笼头中的水流出,可以看到球并没有被冲走,而是在杯底上晃动。
6.转动力学──“去而复还”。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在乒乓球的内侧,用力压出,球滚出去后会自动返回,很有趣。
7.动能势能转化
球从一定高度落下,速度越来越大,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表面弹起上升,速度越来越小,势能增加,动能减少,动能转化为势能。
8.弹性碰撞
在研究碰撞现象中,对碰撞结果的分析理论较难理解和记忆,用乒乓球演示运动的小物体与静止的大物体相碰结果;大物体不动,小物体被原速弹回效果明显,人人可做。
9.惯性“反常”
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让球停留在中间位置,突然加速减速,发现球的运动方向与外界变化相同,即加速时球向前,减速时球向后。
10.水平仪
用一较长的内径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装满水,并把黄色乒乓球放进去封住管口,将玻璃管放在桌面上,当球停留在中间位置时,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 试管类
1.可以托住水的窗纱
取一小号试管,先向管中注满水,用一小块窗纱盖住瓶口,再用细线沿管口将窗纱扎紧,再用手将管口按住,小心地将试管倒转过来,放开后,虽然窗纱上有许多小孔,但水却流不出来。在讲解大气压强时,辅助以这个实验,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兴趣,效果更加强烈,直观。
2.吸不走的饮料
准备一个干净的试管,在橡皮塞中插入一根干净的细玻璃管,在试管中装满饮料后,用橡皮塞将瓶口密封好,然后请同学用力吸,结果任你怎样吸,饮料就是吸不出来。这是由于没有大气压的作用,瓶中的饮料压不上来。
3.自动上升的试管
取一只粗试管,再取一只口径比粗试管稍小一些的细试管。首先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大约一半深度处时,迅速将两试管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并没有落下来,而是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是由于细试管的上端没有大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细试管上升。
由于篇幅有限,如直尺类、纸张类、硬币类、橡皮筋类、小平面镜类等等就不一一列举。
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小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创造、分析、探索等能力有着巨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