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活环境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19-05-12 06:5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生活环境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生活环境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篇:初中物理生活环境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物理生活环境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冯瑞霞,张 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容摘要: 在物理课程改革中,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和利用生活环境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对

于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开发利用生活环境中潜在的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目的在于使初中

物理教学回归其本来面貌,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与学生们健康成长和谐统一。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 G 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16(2009)04-0125-03 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课程,无法离开实验资源的支持。如果把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仅仅定

格在学校配备的条件性资源上,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与全面发展设置了一个“瓶颈”,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陌生的仪器和待验证的定律、公式,而物理学是

需要与生活进行联结、与经验进行镶嵌的。义务教

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使用

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

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

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1];“学生的生活空间即‘物理实验室’,生

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是我们开展物理实验、探究

和认识其物理本质的重要课程资源”[2]。为了让学

生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善于从物理学的角度审视周围的一切,在生活环境中挖掘、捕捉与学生生活经验息息

相关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物理

世界。

一、利用生活环境资源开展初中物理实验的典

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浮不起来的乒乓球

[3]

初学浮力时,同学们普遍感觉浮力产生的原因

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认识难点,利用生活

材料进行如下实验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取可乐瓶一个(去底),乒乓

球一个,水杯一个,小木棒一根,玻璃片一块,适量的水备用。上

课时,采用“置疑-演示-总结”的教学模式。当走进教室时,教

师首先提问:乒乓球放进水中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在水底?对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同学们会异口同声 地回答:浮在水面上。教师继续提问:谁能让乒乓球 自由地沉在水底?面对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 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些学生主动请求上台尝试, 但纷纷失败而归。此时教师从容地开始演示,先把 乒乓球放在倒置的可乐瓶中,让乒乓球堵住瓶口,用 小木棒轻轻顶住乒乓球后向瓶内快速加水,直到把 乒乓球淹没为止,拿开小木棒,这时同学们会惊奇地 看到,乒乓球果然没有浮起来,而是乖乖地沉在水底(如图1所示),水从乒乓球边沿流出来。当大家还 处于惊奇状态时,老师用玻璃片堵住流水的底部,片 刻,乒乓球又漂浮起来(如图2所示)。观察完这两 个实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第一次因为乒 乓球底面没有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自然也就没 有浮力,所以乒乓球在水的向下压力作用下沉在水 底。而第二次当用玻璃片堵住瓶子底部时,乒乓球 底部有了水,产生了向上的压力,也就有了浮力,乒 乓球在浮力的作用下浮了起来,由此可见,浮力产生 的原因是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点评: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乒乓球是应该浮在 水面上的,然而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乒乓球可以 沉到水底。本实验设计的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选 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和材料———乒乓球与可乐 瓶壁,人为控制使乒乓球与可乐瓶壁紧密接触,实现 了水对乒乓球底部无向上压力的条件;二是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抓住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在 愉悦的探讨气氛中实现了知识的构建。本实验若将 乒乓球换成装有水的小气球堵住瓶口,密闭效果会 更好,可以试试。

案例二:发散的凸透镜[4]

在学习了透镜一节后,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这

样的记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作用。”其实,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一些器具进 行设计,可以发现原来凸透镜对光也有发散的作用。材料:断了灯丝的白炽灯泡一个,硬币一枚,大

玻璃缸一个(或脸盆一个)。

实验步骤1:在玻璃缸底部放一枚硬币,再在硬

币上放一个废灯泡,我们通过灯泡观看硬币时,如图 3,所看到的硬币基本上与不用灯泡时所看到的相 同。

实验步骤2:在上述基础上,将玻璃

缸中注入清水(要

浸没灯泡且需借助

一个外力使灯泡克

服浮力的作用),我们再通过灯泡看硬

币时,如图4所示,所看到的是一个缩

小了若干倍的硬币

虚象,显然,在水中的灯泡相当于一个发散的凸透镜(如若不信,当你将以上装置用平行光线照射时,定 会发现透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

实验步骤3:把废灯泡的金属部分钻一个孔,用 清水注满,再把硬币放到灯泡下,如图5,从上面观 察时,看到的一个放大若干倍的硬币虚像,显然这时 的灯泡相当于一个会聚的凸透镜。

实验步骤4: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再把玻璃缸 内注满水,如图6,再进行观察,看到硬币的虚像和 硬币的尺寸没有差别,只是觉得虚像比原物离水面近了。

实验原理:由于灯泡的玻璃壁很薄,玻璃对光的 折射作用可以忽略,在实验步骤1,和无灯泡时的情 况基本一样,可看成灯泡不起作用。在实验步骤4, 相当于在水面以上观看水下的物体。在实验步骤3 充满水的灯泡中,水代替了一般凸透镜中的玻璃。在实验步骤2,光线通过“空气凸透镜”的折射情况, 与光线通过玻璃凸透镜(放大镜)的折射情况正好 相反,所以“空气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 它是发散凸透镜。

点评: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利用生活材料

进行验证,学生得知“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 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用“发散的凸透镜”引入课题, 在激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后,进行上述一系列的 演示。这种做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深 刻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理解凸透镜对光线所起什 么作用,其决定因素在于分析凸透镜所处的条件。

二、对利用生活环境资源开发初中物理实验资

源的建议

显而易见,挖掘生活环境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

学,能让学生的物理学习融入生活体验,实现学生对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和谐统一。然而在现实的物 理教学中,怎样才能把对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切 实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物理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落 实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中呢?笔者结合执教经历 和对生活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对广大物 理教师提出以下建议,以便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更有 效地开发环境资源,生动活泼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1.提高广大教师自主开发生活环境实验课程资 源的意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部门和各学校 领导都比较重视基础教育物理实验资源的问题,从 政策上、经济上也都予以了支持,但大多数经费主要 用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多数学校领导都比较 缺乏让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发实验资源的意识和理 念,甚至认为师生自己开发实验器材,是在学校办学 条件差、满足不了实验教学需求时才有必要。这样 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近几年来理论界的学术成果 和不少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证明,利用我们的身边 物品和生活环境中的资源去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 是可有可无的,它具有学校实验室资源无可替代的 优势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尽快提高 认识,从政策上、经济上、制度上为教师和学生自主 开发实验资源给予支持,激发广大教师自主开发实 验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优化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2.加强物理教师生活环境资源开发能力的培

训。教师是实验课程资源开发过程的主体。要想让 自主开发实验资源成为每一位物理教师的教学行 为,加强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实验资源开发的培训 是十分必要的。

受“考试文化”的影响,多数教师还是把利用生 活物品做物理实验推向课外。物理教师不仅仅担负 着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使命,还需要“将物理教学与 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紧密联系,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 的过程和学习探究的方法,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需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感受,也要为 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6]。而用生活、环境中的物 品、器具开展物理实验恰恰能符合这一理念。因此, 在对物理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位物理 教师认识到这些理念,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和 方法上的指导。尤其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教师创新 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创造性地从生活中开发实验资

源,把本来不是用做物理实验的物品器具运用到实 验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谈到让创新就变得“束手无 策”,认为创新离自己遥不可及。其实创新离我们 很近,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小到一枚硬币、一 个饮料瓶、一颗土豆、一根橡皮筋、一滴墨水都可以 揭示出物理学的无穷奥妙,只要我们用心,创新就无 处不在。

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环 境中富有教学价值的潜在实验课程资源,善于从物 理学的角度审视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将挖掘到的资 源通过合理地开发设计、创新重组运用到具体的物 理教学内容中去,做到与实验室仪器以及现代教学 手段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3.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生活环境资

源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和 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学生 的重要作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或者把方案给 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让学生主动从生活 环境中寻找资源,自己动手,自制实验器具,融入学 生的生活元素去探究、体味物理规律。学生从这个 过程中享受到的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将教 会他们怎样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怎样在玩儿中 学习,怎样与伙伴们沟通合作,共同进步、快乐成长。教育目的是为了追求学生的“幸福指数”,而不是追 求高分。所以物理教学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先前经 验,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 他们与生活对话,与环境沟通,让学生的健康成长与 实现物理教学目标达到和谐统一。

4.加强对物理专业师范生实验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对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从师范生 抓起,重视物理教师的职前培训。在师范院校内,通 过开设实验课程,让每个师范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 前就充分认识到利用生活环境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 学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掌握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 的理论和方法,让他们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 多动手,多实践,设计开发一些方案、器具,培养师范 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把这些开发设计 出来的器具方案用在教育实习的实践过程中,从教 学实践中再一次证实它的教育教学价值。力争让每 个准物理老师在工作前,在利用生活环境资源开展 实验教学的意识、认识水平以及能力等方面均得到 全面提高,为基础物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塑造一 批新型的师资队伍。

5.教师在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应加强

沟通与合作。首先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实验 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每一个物理教师的精力和能力 都是有限的,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思想的碰 撞中激起集体智慧的火花。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 的合作,当师生共同参与物理实验器具的制作时,有 了更多接触沟通的机会和时间,有利于营造一种民 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三,教师要经常鼓励 学生之间也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利用生活 物品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有利于把学习伙伴们的 智慧融进来,既做他人观点的倾听者,也做自己思想 的表达者和集体成果的分享者。第四,要加强教师 与学校其他成员之间的合作,物理教师在开发实验 资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材料与技术上的问题或困 难,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与领导以及其他人员的沟通 与合作。

总之,从生活环境中开发实验资源会为新一轮 物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注入生机和活力,也会为 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希望广大一线教 师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把自 主开发实验资源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中,让每一个 学生都能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8.[2] 张伟,郭玉英,刘炳升.非常规物理实验:有待深入开 发的重要物理课程资源[J].物理教师, 2005(9): 47-50.[3] 郑蓉梅.开发奇妙的物理实验资源[M].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5: 43-44.[4] 王琳,于孔岭.用废灯泡做趣味光学实验[J].物理教 师, 2006(6).[5] 张伟.“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230.[责任编辑 郑慧淑]

第二篇: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为了更好的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物理教学也必然要革除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笔者通过实际的研究对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关键字:初中物理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引言:在日常教学中,课程资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探索新的或者是鲜有人注意的优秀的课程资源,以此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为了完美的跟进时代的脚步,教师也需要积极的思考努力创新争取能够开发出新颖的课程资源。笔者通过研究,在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所谓的课程资源实质上也称作为教学资源,顾名思义指的即是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密切相关的一种资源,当然这是课程资源较为狭义的定义。如果从广义的角度上讲,课程资源的定义即是一切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进行的因素都统称为课程资源。虽然两个概念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通过细心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课程资源与教学的紧密联系。二:课程资源的简单分类

想要更好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发并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首先我们必须要对课程资源的来源与分类做到成竹在胸。通过一定的研究与总结,笔者将课程资源大致的分类罗列如下:

(1)按来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2)按性质:自然课程资源、社会课程资源

(3)按物理特点:文字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4)按功能特点: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 通过对以上课程资源分类的初步了解,也能够大致了解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的方向,因此笔者在下文即阐述了在初中物理实际教学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1结合教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从本质上讲,教材也是一种课程资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材的作用似乎逐渐被边缘化。一般教师对教材的参透不够彻底,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利用他人的教案拾人牙慧毫无个性色彩而言,加之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节奏紊乱,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对教材的解读与利用,从而做出更优质的教学设计,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譬如在讲解牛顿定理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做深入的分析,此外还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合理的构建教学活动的结构,如在做教学引导时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牛顿的生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合理安排课堂练习也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总而言之,对教材的深入透析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3.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在当今社会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初中物理这样,概念较为抽象实践性强的学科,就更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中的科技元素,以此将物理知识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示出来。鉴于此,笔者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几点对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1)利用影像资料将教学形象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局限共同作用下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久而久之就会是部分同学丧失学习兴趣。这一点虽然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都有所察觉,但是基于我国如今的教学形式,班级人数基数过大导致教师的辅导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并逐渐成为了优秀学生的“禁脔”。为了打破这样的教学怪圈,初中物理教师就应该合理的利用起多媒体教学资源,以此降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并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譬如:在讲解物体运动规律相关知识时,尤其是相对运动相关知识时,我们不排除部分学生由于想象力不足,致使他们在理解此类知识时存在较大的难度。鉴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原本静态的教学改为动态的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直接观摩物体的运用规律,并在脑海中进行模拟,久而久之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进行物体运动规律模拟的能力。(2)建立多媒体师生交流平台

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日常学习中,师生间彼此的交流有利解除学生的迷惑,同时又可以分享彼此间的学习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不幸的是,现目前我国教育受到“尊师重道”此类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师生间普遍比较疏远,因此师生间的交流也基本上也就”止于礼”了。为了改善这样的教学现状,各个学校都应该利用现目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校园网为载体,为师生的交流搭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学生与教师都可以匿名交流,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在交流平台上师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譬如物理教师可以将一些自己总结的重点公式及例题,归纳整理成一个资料包然后上传到交流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复习使用。

3.3合理开发试验课程资源

众所周知,物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试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譬如:在讲解小孔成像这一课程时,由于此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或则专门组织堂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的理解知识点的各个细节。

参考文献:

[1]闫红敏,范蔚.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天津教研网.[2]赵小雅.从“教材”到“课程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7-9(6).[3]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凡是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列入地理课程资源的范畴。开发课程资源,不仅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参照条件,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并且也有利于开发校本课程,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唯教材是举的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课程资源的开发: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校内资源

1.1.1文本资源:教材(教科书)资源、图书资料

主要包括教材及相关文字资料。虽然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正呈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再说作为文本资源的教材也不是以往相对固定的教科书,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随时补充、完善的学习材料,尤其地理学科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动态数据,以及更多的新的地理事物的发生,要求教师更加关注这些文本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补充,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优选,组合,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渗透思想方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1.1.2教学用具:挂图、模型、标本、罗盘

包括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等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等教学模型和标本;罗盘、照相机等教学器材等。这些教学用具,可以适当的指导学生进行制作,一方面可以充实学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1.3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录象、影碟等

1.1.4校内人力资源: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专长生以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学校风气。

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教师本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可法和利用的主力军。因此地理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地理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一,提高理念素养,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了解地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其二,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而且也应该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地理学习与探索。

学生是人力资源中的变量,是联结家长与教师的纽带,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1]

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把改变学生角色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注意:其一,学生应该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其二,学生应该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服务;其三,学生要很好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斡旋”,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成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1.1.4其他学科资源

目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要淡化学科体系,使地理课教学由单学科转向综合发展,再到跨学科的综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锻炼能力。整合学科课程资源,如把地理课与历史课、政治课、语文课、物理课、化学课等相结合,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等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的整合等,使教学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服务,构建一个跨学科、跨范围的地理课程体系

1.2 校外资源:

1.2.1科普场所: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地震台、水文站、纪念馆、青少年宫等

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而学校图书馆兼备了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目前最可利用的资源。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青少年宫等场所,一方面可以提供活动场所和活动资料,另一方面也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士。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领域,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2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资源有社区的地形、地貌、地势;植被;天气、气候和季节等。

1.2.3人文景观(乡土资源):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物古迹等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红学生也会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1.2.4媒体资源:报纸、报刊、网络

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它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大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平台之一,媒体资源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其补充、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当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减少媒体资源的负面作用。网络资源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工作、学习、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包罗万象;从形式上看,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从数量上看,浩如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服务对象上看,即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些资源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这样使师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

1.2.5社区人力资源:

政界、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家长,这些人中,不少是地理专家或者是与地理相关的人士,请他们有计划地给学生开讲座、一同设计地理活动,或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等等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和地理学科的了解。课程资源的利用

2.1 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的做法大都是“用教材教”,惟教材独尊,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教材半步,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只是重视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视方法技巧训练。对开发课程资源,既没有强烈的意识,更没有实际行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生活;对教材内容顺序作适当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写,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除此之外,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都是教师要合理利用的资源。

2.2 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

课堂开放包括教材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开放的教材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因此必须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利凭借;教学过程的开放提倡即兴创造,使得课堂教学不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在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的模式。使学生能真正获得全面发展。[2]

2.3 开展研究性学习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工人”,或者“今天我当家”,当“小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学校与社区应该建立稳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创设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化工厂对农田的影响”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

2.4 促进学科融合:

地理科学综合性很强,与其他各门科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和互补。所以,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既要体现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终要促进学科间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

2.5 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课程资源库一般包括以下环节:资源调查,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明确调查目标;编制调查工作手册或方案;制定调查工作计划;组织实地调查;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使资源库能够与其他教师、学校等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吕世虎.刘玉莲.新课程与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汕头市潮阳区潮阳第一中学

朱兆营

【摘要】课程资源是保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现有的教材等课程资源不太完善。充分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保证课程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就如何开发和利用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提出了详实的实施方案和注意问题。

【关键词】课程资源 通用技术 教学案例

课程资源是保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需要开发与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存在于学校,同时也存在于家庭和社会;不仅存在于现实的物质世界、还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广泛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特点,有效开发、充分发掘和合理运用富有时代特点和地区特色的以及学生所熟悉的课程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地方特色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色特异的、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撷取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发学生的直觉体验,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激活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材的设计和开发者,面对的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学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例如,在进行必修2第2章《流程与设计》这一章的教学时,很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教材中的案例——如邮寄包裹的流程,较为简单,学生不感兴趣;而(古)现代的造纸等工业流程等,受制于学生的阅历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学生也无法感知。通用技术是一门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注重在技术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的课程,因此,开发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操作的案例作为突破口,是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关键。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笔者身在潮汕。通过调查发现,泡制潮汕功夫茶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饱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流程。因此,笔者选取潮汕功夫茶的泡制这一案例做为本章的突破口和主线。上课伊始,笔者带了一套茶具、茶叶和水走进教室。学生一看,非常惊讶,兴趣大增。紧接着,笔者利用自身是外乡人这一身份,请了一位同学为全班做了一次功夫茶艺表演。在同学表演的同时,下面的同学议论纷纷,纷纷为表演的同学出谋划策。同学表演完毕之后,通过笔者引导,学生顺利地总结出了什么是流程、流程的分类和绘制出了泡制功夫茶的流程图。根据课程目标,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笔者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潮汕功夫茶源远流长,泡茶、品茶都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泡茶、品茶是有哪些礼仪呢?体现了潮汕人的哪些精神?

2、古法泡茶的流程是什么?跟现代泡茶的流程有什么改进?为什么能够改进?

3、能否实现潮汕功夫茶像可口可乐一样产业化,走向大众?若能,该如何设计流程?若不能,原因是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问家长、老人,上网收集资料等手段,顺利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流程及其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应用。

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时,教师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充分了解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找准切入点。乡土文化,博大精深,“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选取恰当的切入点,才能较为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如,在进行《典型结构欣赏》一节的教学活动时,笔者决定以潮汕民居为欣赏对象。潮汕民居,起至中原,源远流长,以什么为切入点呢?通过分析教材,学生应掌握从技术、文化和环境等方面欣赏结构。因此,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潮汕民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资料。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组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接着展示了北京的四合院,最后,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思考:

1、从外观结构来看,潮汕民居和北京四合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技术、从外观上欣赏结构)

2、潮汕民居,起至中原。有哪些原因促成潮汕民居和中原民居出现异同?(引导学生从环境的角度欣赏结构)

3、潮汕民居的嵌瓷是非常精细的,包含的文化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几大类?体现了潮人的什么精神?(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

2)应把握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挖掘的太深,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的限制,学生无法理解;太浅,学生缺乏热情,没有学习的兴趣;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学生,是课程资源使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不仅教师能较好地把握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切入时事热点,开发时代特色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生活,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关注学生生活。要求课堂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能脱节。教学越是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越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紧密,教学就越有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必修2《结构与设计》一节的教学时,恰逢5.12汶川大地震。强烈的地震,造成无尽的灾难,举国悲痛。学生悲痛之余,也特别渴望了解强震造成大伤亡的原因。笔者因势利导,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1.调查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典型建筑结构,并进行分类;2.设计实验,验证各种结构类型的受力情况;3.总结归纳影响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原因。4.动手设计制作一套稳定的房屋。通过这一系列切合时事热点、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目标也得以顺利实现。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在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教学资源时,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热点事件,找准切入点。切入点的选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如,在进行《流程与设计》一章的教学时,可结合神舟7号的发射进行教学。神舟7号发射的整个过程来看,既可与流程结合,也可与系统结合,因此,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切入点是关键;其次,应用全局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全局把握教学目标,先将教学目标分解、细化,然后重组。

三、结合其他学科资源,开发跨学科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通过整合其他学科资源,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整合的过程,亦能夯实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一节时,可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室进行资料的收集,也能够应用在信息技术课程《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一节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如网络信息获取的策略与技巧;在学习《系统与设计》这一章时,既可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进行整合,3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实践操作,掌握系统的组成、系统的特性等知识,亦可与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相结合,制作“水火箭”,实践系统的设计。

学科的融合,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进度、侧重点,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减少知识点教学的重复;其次,学科教师之间注意协调,实现教学设备充分利用。

总之,能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关系到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关系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能否有效开展。同时,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和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邓友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与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3期

【3】百度百科,课程资源,词条

下载初中物理生活环境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生活环境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很少,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课法进行教学,只需很......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历史课程资源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物质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的资......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袁剑梅内容提要:一、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二、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三、如何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关键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积累。打开现代......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

    农村学校物理学科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1引言 .................................................................................................................................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巫山县龙溪中学 伍建军 历史的潮流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每件事物的传承和发扬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转换,而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夏......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周平儒(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四川平昌636400)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发表论文编号:295,国级,国内范围发行,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英语周报·初中教师......

    活动课程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活动课程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发利用活动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资源 实践性是活动课程活动性所表现出的突出特征,而人的情感总是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中逐步产生、发展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