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深入挖掘资源,全面开发与创造性的利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全面的发展体质健康,项目的广泛,也有利于符合不同味口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激起兴趣爱好,资源丰富,时间分散,更有利于学生的多样选择。我们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资源、时间(课外和校外)资源、健康教育资源、以及其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座谈法、第一线实践工作总结
一、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起来其实就是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是老师平时所说的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在体育课程改革初期曾一度困惑着我们一线教师。因为在改革前,我们都习惯了原体育教学大纲给我们安排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详细的教学步骤。这样我们教的省心省力,几乎不用太动脑筋。其实困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用心发现,还有很多的内容可利用。首先,是现有的各种教材,比如:田径类、各种的球类项目、体操类等。其次按照课改的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对现有的一些项目进行改造、再开发。第三可以是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定向运动、拓展运动、轮滑等。第四就是民族民间的体育运动。
(一)现有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学校要大力开发现有运动项目的资源,以适应和满足高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和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和改造场地和器材等办法来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
针对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我们可以从现有项目的利用与改造、开发,以及新项目的引进等等。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现有项目的利用与开发。我们这里的现有项目指的是在过去的体育课堂中已经被采纳的常规项目。
1、中置足球
中置足球是江苏省沐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徐大从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和开发出的一项运动。中置足球是将传统的足球比赛场地及其规则进行改造,由规范化长方形场地改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场地,一条中线将场地分为两块半场,球门设置在中线的中心位置。其优点是:足球的进攻过程是围绕着中置球门进行,能为更多的学生创造接触球的机会的,为身体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了双方比赛进攻得分,提高足球比赛的趣味性;足球场地中间设置球门,对足球场地要求不高,可以在简陋的场地进行比赛,特别适合农村中小学开展活动。
2、网式足球
场地只要羽毛球或排球场大小,宽度在4米至8米,长度在8米至12米,场地画法与网球场类似。比赛方法类似排球,但发球用脚发球,接球时除手和手臂以外,队员可以用身体任何部位,根据水平的高低,允许足球落地进行调整的次数是1次、2次、3次,一般要求3次以内将足球击过网,落入对方的场地上,就这样一来一回,直到有一方将球打出界或没接到球为止,算另一方得一分。当得分时球为死球必须重新发球。网式足球其实很早就有,适合进行高中选项教学,很受学生喜爱。
(二)新兴运动类项目的引用 1、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现在已经成功走进校园。定向运动就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运动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定向运动场地可大可小,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自然资源进教学,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比赛。
北京蓝靛厂中学和浙江海宁高级中学都已成功开设了定向运动课。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人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双重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
2、校园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也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兴项目,其初主要是从事企业等一些人事的培训,因为其中培训的一个主要目标培养协作和团队精神,在激发个人潜能强健体魄的同时培训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拓展运动对于学校体育所倡导的‘阳光体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也适合走进我们的校园。
案例1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2002年苏州大市级体育公开课 李波老师 体育课拓展训练-信任背摔
案例2 广西合浦廉州中学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关于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开设的子课题《校园心理拓展训练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探索》,开发出适合高中体育教学的校本课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轮滑
轮滑 作为当今在年轻一族中时尚流行的一项新兴运动项目,也都纷纷走进了我们的体育课堂。当然这项运动对场地设施条件要求较高,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村中学难以实现,但在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学校完全可以引用。轮滑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的平衡、耐力、力量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好多的城市学校也都在实施或正准备尝试这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了。案例1 哈尔滨第82中学 轮滑 校本展示课
4、社区体育进校园
案例:江苏省常熟市中学在开设女生选项教学课时成功地把风靡大中小城市的社区广场健身舞进入体育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她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既愉悦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
(三)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五禽戏
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 由于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整编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付龙老师创编的五禽戏尤为突出,深受学生喜爱。练习效果很好。
2、三门球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的三门球运动,这是他们根据地方的人文特色发掘、创造的带有民间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三门球运动的场地为圆形,直径可大可小;球的形状象我们民间吃的粽子,球体滚动时具有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可有效促使学生活动过程的反应及变向跑动的能力;参与活动人数上是三方对抗,可有效促进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及三方相互制约的运动智慧,从而突破了传统球类两队同场竞技或游戏的形式。三门球运动已经成为了江苏省中小学地方体育教材,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3、南拳
享有“南拳北腿”的南拳也走进中学校园,中国武术由南北两个大的派系组成,而福建则是南拳最为兴盛的地域,作为福建的省会,福州的南拳因此也最具代表性。
4、安塞腰鼓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对安塞腰鼓校本化的大力开发,通过一年的时间,已基本形成适合该校的校本课程。
他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安塞腰鼓表演中较为简单的一些动作作为校本开发的重点。如:小缠腰、缠腰过档、马步横移、路鼓、丰收步等等;而对其中表演难度大的动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或者简化其动作。如二踢脚、三点不落地,拜四方等。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很高,不仅通过学习自己身边最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项目增强了体质,更有意义的是增强了学生民族荣誉感、自豪感。
5、媒体报道普安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进校园
为使民族体育文化不遗失,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贵州省普安县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进了课堂。在中、小学中开设了射弩、抢花炮、高脚竞速、徒手羽毛球、抛绣球等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和芦笙舞、海马舞等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该县还将具体根据各学校开展的情况,还拨给一定的专项资金。民族体育文化课程在学校开展后,深受教师、学生、家长喜爱。
二、时间资源(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真正会打篮球的人不是在体育课上学会的。”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体育课上的各种运动技术的教学,但体育课上的教学、练习时间毕竟非常有限,我们按高中体育教学每周2节课计算,每节课40分钟,每学期20周实际教学时数。我们满打满算,所有的时间都用于篮球教学,就这样整一学期的篮球学习时间还不足27小时。一个学期应是2个模块的教学,假如仅这27小时要完成2个模块的篮球教学,实在是难为我们体育老师了。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好时间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课内的时间
有效地利用课内的有限的时间45分钟,就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不能随意浪费课上的宝贵时间,上成放羊课。
(二)、课外活动时间: 1、大课间活动
案例:徐州市郑集中学大课间、课外活动做到8有:
有课表、有内容、有场地器材、有辅导教师、有考核、有奖惩、有评价(健康评价)、有亮点(老师每周二节体育课)
2、体育课外运动俱乐部
案例1:江苏省常熟市外国语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校园吉尼斯 案例2.深圳市高级中学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
案例3.上海市田家炳中学 在2003年的时候就进行在体育课外活动中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活动
3、校外时间:
(1)家庭式体育活动(2)社区体育活动(3)体育的夏令营、冬令营(4)体育俱乐部
国外案例:芬兰的体育活动开展得非常普及,在荷兰大约有7800个体育俱乐部,每年大约有35万名儿童和青少年参加这些体育俱乐部的锻炼。
三、健康教育资源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开设了一个健康教育模块,占1个学分。
(一)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在健康教育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可以说绝大多数的高中学校都是由我们体育教师来担当的,其实在我们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开设这一专题模块也应该有着相应专业的背景,有时我们感觉到在谈到某一健康话题时的确也感到力不从心,如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心理健康等,我们只能从表层上泛泛而谈,因为我们的专业背景不足,从人力资源开发这一方面看,如果有可能的话,是不是可以请有关话题的专家,如专业心理医生、学校校医等来做些专题讲座,也算是开发此方面的人力资源了。
由于高中采用选项教学,通常是几个老师同时上几个班级,而且健康教育课程要安排在高中三年内完成,所以我认为采用“集体备课--专题负责--资源共享”方法有利于教学。
四、其它资源
(一)信息资源类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信息类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获取十分重要,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可以从各种教材、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光盘和互联网等获取。
(二)政策信息资源类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2006年12月20日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联合颁布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2007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即中央七号文件。意见再次明确指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五、总结与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主要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对于我国大部分学校师资不足、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人力资源、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资源、健康教育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其中既有有条件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有条件不足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由于时间关系,所举案例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主要是起到抛砖引玉,启发思路所用。希望我们今天的讨论对于各位老师在任何条件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有所帮助。
资料文献:
1、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 田菁
2、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年8期
第二篇: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内容提要】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其中包括尝试性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全面开发的基本思路以及开发的主要原则和途径等。【摘要题】体育研究【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开发/利用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今后,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进行具体的规定。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还实行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学校和教师在课程管理和教学实施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发课程。要开发课程,必须拥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于是课程资源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小学仍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同样需要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出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急需研究的新课题,它将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问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的观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开发与利用以及开发的主要原则和途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
资源指“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的概念在不断扩大,资源不再仅仅指自然的资源,还包括了各种社会的资源。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有一定资源的支持。
课程资源是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2]。”“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3]。”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要达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即是指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根据这一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亦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素材性资源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锻炼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组织与教法、课程目标、体育情感与价值观等五个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条件性资源主要包括实施本课程的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体育器材用品资源等5个方面。
素材资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的来源,即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方法体系的来源。它可以看作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运行的软件。现代信息传递的渠道多种多样,体育课程素材资源可以从各种教材、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光盘和互联等获取。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体育课程素材资源存在于各地方、社区之中,需要靠我们去开发、筛选和利用。
条件资源是体育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硬件,缺乏条件资源体育课便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它决定着体育课程实施的范围和实际水平。体育课程对时间和空间条件要求是比较高的,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需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作为保证,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财力和体育器材的支持。
课程资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的前提,但丰富的资源只有经过筛选和加工后才能真正进入课程。因此,要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全国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由专家们根据体育学科的逻辑编制的统一大纲,把各学年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安排得十分详细周到,全国各地都按照统一的大纲实施体育教学。全国一个纲的课程管理体制,具有权威性,管理十分方便,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执行起来较省事的特点。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学生的基础等差异很大,以致于不少地方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执行大纲。原大纲包含着大量的未经改造的竞技体育内容,其中一些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望不可及,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再制定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而是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内容与方法只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范围,各地区、学校和体育教师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由于课标没有规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状况,教师可随时对不同内容的教学时数进行调整[4]。课标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各地方、学校和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的。但对于如何实现课标,地方、学校和教师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学校、教师应当根据各自的需要、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丰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并从中筛选出受学生欢迎的、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内容与方法,创造性地去实现课程的目标,做到目标一致,殊途同归。另外,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也是为了调动地方、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让大家放开手脚更好地完成课改的任务。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意味着给予地方、学校和教师放权,更意味着对地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今后不再有现成的固定的“脚本”照搬了,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追求课标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拟定自己的“脚本”,上出自己的特色课。更新观念,全面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被理解为仅仅是按课程表排的,在学校操场上的体育课,是一个限定在学校中和规定的45min内的封闭系统。对体育课程的这种理解,限制了我们对身边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关注和开发。如今,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逐渐打破了以往的封闭式的课程观,把体育课程看作是存在于校内外广大空间且不受45min限制的开放系统。“因此,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体育课走出学校运动场,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家庭和社区生活结合起来,是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5]。”这种新的体育课程观有利于我们开拓眼界,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3.1 树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时间观
要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首先要有时间的保证,仅靠每周2~3次体育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程包括课业与进程,其中,进程决不仅仅指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还应当包括学生在校内的
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过程,包括学生节假日参加的家庭、社区等体育活动过程。学生的这些体育锻炼时间都应当被看作是体育课时间的延伸,属于体育课程的时间范畴。充足的时间资源是实施体育课程的保证,体育教师应以开放的眼光积极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的时间资源。
在体育课改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常使得体育课时间的安排不可能同以往那样固定不变。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在时间资源的调配上应当灵活机动。目前,不少学校的选项课、俱乐部制等学校改革,就不但打破原来的班级授课制,也打破了常规固定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时还要求我们打破一堂课45min的规定,有些内容的教学需要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必要时还可以安排在周末进行。当然,时间资源的灵活调配,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随便和无计划,任何时间上的调配都应当事先征得学校的同意,并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3.2 拓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空间
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有较大的空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体育教学便难以进行,这是体育课程一个突出的特点。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体育空间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对体育课程改革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在努力拓展校内体育空间的同时,还应当以开放的眼光去开发校外的体育课程空间。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校应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当前,人们正在呼吁学校的体育场馆应向社会开放,反过来看,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学校的体育课程也应当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差异很大,各地区都拥有丰富和独特的校外体育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为了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不少学校都开始在积极地尝试开发校外的体育资源。比如,深圳市高级中学为了使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正在尝试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项上课。
第三篇: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我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内容提要:美术馆后街小学由于体育场地有限,通过不断挖掘和尝试,我校选择
了传统体育抖空竹、跳绳、篮球,作为我校的体育校本课程。这样既丰富了学校体
育教育内容,构建了初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达到了“发
展民族体育宏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的目的。主题词: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体育教
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
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体质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
会竞争力的加大,升学压力大、精神紧张也是影响学生健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
此,学生、家长、学校都应该重视并采取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学生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 的健康成长。学校在体育校本实施方面力争寻找一些适合学校场地、对锻炼学生身体有
效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1.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 1.2研究对象
1.2.1 对象 我校全体学生
1.2.2 时间 2009年9月——2010年9月 1.3研究方法与步骤 1.3.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行动研究法:通过与学生谈心、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研究加工整理,将抖空
竹、跳绳、篮球引进到我校体育校本课程中去。1.3.2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讨论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接受专家指导,确定研究对 象。
研究阶段: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总结阶段:对研究课题进行认真研讨和总结,并写出研究报告。2.研究过程 2.1开发课程资源
2.1.1 通过调查、了解和查阅资料等活动挖掘课程资源。根据我校实际,深入
调查,对开发项目的文化背景、名称来历、发展演变及技术要领、比赛规则方法等
有所了解,并进行归纳总结整理。
2.1.2 在调查考证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也能够参与到调查活 动中。在调查前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调查那些内容,收集什么资料。目的培养学生的
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1.3根据调查考证的反馈资料,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教
学对象的水平进行加工整理。使每项活动都能够适合学校开展,都能够促进学生的
身心健康发展。2.2丰富课堂内容
我校场地有限,所以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的项目,既有利于学生身 心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增强。但是,随着满汉文化的交融,随
着现代文明的进程,这些体育传统项目早已消逝了。如果把它们挖掘出来,加以利
用,既可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
可促成我校的体育教学特色的形成。因此,我们把这一些带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纳
入到了校本课程之中。这些内容,学生易学、乐学、会学,而且兴趣高,方便组织,器材简单,教师稍加指导,学生就能自己组织练习、自己裁判比赛。这样既充分调
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促进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
2.3形成教学特色
2.3.1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学生有着自己锻炼身体不同空间,有着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有着自己选择体育锻炼
项目的视角,有着自己对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教育的任务是尊重儿童的这些兴趣、爱好
和理解,并在次基础上,创设良好的发展性平台,促进他们的发展。2.3.2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体验
虽然结果有可能部分学生的满足成就欲望为被实现,但是,过程会满足学生的亲身体验。
2.3.3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储备
学校教育的分学科学习与当今社会的知识高度统和形成了严重的分离。选择性课程 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能促使儿童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不仅能在综合运用知识储备 的基础上发展他们问题解决的努力,而且还有可能帮助他们发展知识。2.3.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和探索社会的能力
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是一个人能否真正融入社会的重要标志。
而打断地主动地去探索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则是一个人真正融入生活的
具体的行为表现。意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它是以主动为呈现标志的;能力是意识强化的结 果,它是以探究和问题解决为呈现标志的。3. 实验效果与分析
3.1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充分 自主地、快乐地进行运动,使他们得以在运动中体验乐趣,激发他们喜欢体育的情
趣和动机,促进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把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教材化,并把它教深教
透,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陶冶情操,感受成功。进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
趣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技能基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3.2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挥。对课标和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就能 够深刻理解教材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在组织教法上,学法指导上就会产生独到的见
解和具体的操作方式方法,也就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长此以往,必然
能够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证明: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赋予了体育教学更多的生活 意义,使体育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这样的教学更易被孩子们所接受,也更易走进
孩子们的生活。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以探究想象的空间,利 于推动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融民族常识与民族团结教育于满族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活动中,增大了体育教学的信息含量,拓展了体育工作的德育渠道。4.2 建议 由于各校所处地域不同,不同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不同,色 彩纷呈,开发并利用这些宝贵的体育资源,既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也是义务。我们在
孩提时爱玩的抖空竹、跳绳、滚铁环、抽陀螺、跳房子等传统项目,现今同样吸引
着孩子们的目光。将这些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发扬光大,既有必
要又有价值。5.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等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 《京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50例》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年 3.陈素红 谈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教学》 2004年第五
4. 吕绍兴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校本研究 秦丽华 2009.11
第四篇: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第五篇: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很少,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课法进行教学,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讲完,这样的教学肯定枯燥、单调,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关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由此可见,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一、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放和利用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我校一些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狭义的,一直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存在“教材=教学资源”的看法,谈不上开发、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问题了。对学生而言,它就是一些学习辅导资料、习题、试卷等。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挑选教材上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误解造成教学信息封闭、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仅要看教师严谨的教学设计、严密的逻辑分析、深入浅出的演讲口才等等,还要看教师是否围绕课标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抱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缺乏!这与教师没有具备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意识及能力有关。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于社会生活每时每刻,最重要的是教师能不能以思想品德课程的眼光去挖掘这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案例,能不能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视角去赋予它们课程资源的意义。
二、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法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呢?教育专家的观点十分鲜明:
1、教师首先要考虑这个资源在这节课上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价值是什么?资源不是作概念的注脚,不是为了旁征博引,补充课程内容,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师要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研究,使资源、目标、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而且,开始做什么,过程中用什么,复习时用什么,都要研究。尤其是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要注意积累、总结、交流,因为这种资源不可重复,要有意识地捕捉。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做了如下工作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图片
教科书中每一课都配有丰富的活动案例和图片,这些案例和图片新颖、鲜活、精巧,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教材图文并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使它在呈现形式上更活泼、生动,更在于它在教学组织中起着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和人格健全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和品味教材中的文字材料、图片,领会它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其中蕴藏的“言外之意”,从而用相应的书本知识进行讨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他们要自己去“动脑、动口”,去思考、探究,去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这些图文材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40页“老太太应聘”的图文资料,有两幅图和一段文字。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的:材料提供什么有效信息和中心主题?招聘会场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老人填写各类应聘表,是自己找工作吗?老人的儿子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这对年轻人有什么危害呢?图文材料其实告诉学生们: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自立就将一事无成。
2、开发学生的自身资源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那么学生那些方面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呢?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体验、思想认识、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个性的差异、兴趣,甚至是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资源。我在开发学生资源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
新课程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自己谈经验、谈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为深刻,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
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时,备课组建议授课教师让学生举例说说同学之间最容易伤害感情、最容易引发冲突的事情。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都有亲身体会,所以学生发言十分踊跃,说的内容很丰富。然后我又乘热打铁,再引导学生去讨论: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和谐相处?通过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中间穿针引线,学生很容易懂得彼此尊重的重要性。
(2)利用学生的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把学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
如七年级下册《人生当自强》一课,备课组建议授课教师要调动学生去搜集有关自强方面的名言警句和事例,学生共同努力收集到以下名言警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等。同学们不仅列举了不少名人自强事例,还现身说自强,如有的同学说自己的手摔骨折时,强忍疼痛,没有掉眼泪。有的同学说感冒生病了坚持到校上课等等。学生们讲述的事例真实,情感真挚,所以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巧妙地运用课堂突发事件
七年级下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一课,授课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有不尊重人的现象,向学生发问:“请同学们谈谈平时在课堂上有什么不尊重人的表现?”于是学生们很快就说到上课做小动作、大声说话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刚刚两位大声说话的学生马上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着我引出下面的内容:“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学会尊重他人。”对这一突发事件,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巧妙地把课堂现象转化为课堂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3、努力开发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学科知识、特长、爱好等方面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课《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授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小时候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亲身经历,把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与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生活、经历作对比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的重要。
4、因地制宜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校内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多媒体教室、运动场;各种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自然景观,如花草树木;人文景观,如校容校貌、校纪校风等。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时,授课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每周一次的升国旗的礼仪和天安门广场升旗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去认识升国旗的礼仪要求,并审视自己平时的不足,进而要求学生重视礼仪,展示自己良好的风貌。
5、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家庭、社会乃至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春游,在春游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国情教育和乡土乡情教育,如要爱护环境,不破坏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改革开放以来池州的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学生不仅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也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同时学生也会加深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作为一个自觉适应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政治课教师,应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教导处、教科室 二○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