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荐)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蔡友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31
更新时间:2006-11-20
主讲人:蔡友胜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可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社区,也可以来自于社会,甚至更多的范围。美术教育应善于从各种教育资源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立足于多元的文化观,积极的探索和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从广袤的、宽阔的认识出发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效的实施。
从世界各国的基础艺术教育方面进行窥视,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中都包含着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条文。《美国艺术教育国际标准》(1994年公布)中指出:为了确保学生接触艺术学习不仅仅是接触的水平、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便成为重要的因素。地方管弦乐团、合唱团、戏剧团体和舞剧院,个体职业艺术家,美术馆、博物馆、音乐会和其它表演活动等等、可以为学生提供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小学校学习指导底要领、图画工作编》(1998年公布、2002年实施)第3期指导计划的作或与各年级的内容的处理中指出:各年级的B鉴赏的指导与儿童、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利用地域的美术馆等。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出作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校生活在活中能够鉴赏作品。《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美术编》第3指导计划的作或与各年级内容的处理中,指出“以日本、外国的儿童少年的作品,亚洲的文化遗产作为各年级的‘B鉴赏’的题材,与此同时、积极活用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化财产,”为了让孩子可以随时鉴赏,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示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活用学校图书馆内鉴赏用图书,影相资料等。《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与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中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宽广资源,既充分利用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地方文化财产,作为学校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和适当场所,特别是美国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是确保学生深入学习艺术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应营造专为延续、扩展和深化学生能力发展和发挥的环境。这对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极富启发意义的。从我国美术教育的情况来观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生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扩展,并开始了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现。1992教育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大纲》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条文,如:要按10—20%的课程比例补充乡土教材,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按少而精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跑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但教育的过程与相关的过程模式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0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标准中注意和着重体现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与知识、技能的并重观念,并认为美术课程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将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并通过设置一些综合美术各领域的课题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在各省组织编写的地方美术教材中以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现,美术教育教学的视野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了美术教育研究的一大课题。2001年2月教育部制定的新的美术课表已经正式公布,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推广,因此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环节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我们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校内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
开发具有特色的校内课程资源,除按美术教材进行的教学外还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已有条件(或创造条件)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积极开创展示学生美术作品或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场所或画廊(艺术墙),这样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气氛、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美术教师可根据校内开展的美术兴趣小组的创作活动或收集课内学生的优秀作业,在学校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经常的展示各种美术作品,如:举办美术课堂作业的展览、美术创作和美术复制(临摹作品)展,作品展览应多形式和多内容,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工艺制作等等均可进行。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特色项目举行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展,以产生好的效果和具有辐射能力的影响作用。
2、根据新的美术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以及教师自主的开发教材内容,这些都需有大量的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作为参考。因此应用和建立校内的美术图书馆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充分考虑的美术理论书籍、美术教育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进行整理补充,专项管理,以供学生学习美术以及教师进行美术教学选用。
3、综合利用各个学科的教育资源。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有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包括了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数学中的逻辑艺术、自然科学中的自然规律、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行为艺术相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艺术及高尚情操。案例
1、在艺术课一年级教材《请你认识我》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有重点的培养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还应该加如一些情景剧的表演,有的可以扮演爸爸,有的可以扮演妈妈,还可以扮演其他角色。在表演过程中要求他们要用语言把角色的身份表现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把任务的语言掌握好,不要紧,我们可以耐心的给他们作好示范。如次反复学生既乐于学而且还勇于表现自我。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案例
2、一年级《泥土的故事》一课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育形式的效果。还可以加入一些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首先,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身边收集一些泥土,有的里面长满了花草,有的里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有的是黏土可以捏合在一起;有的是散沙,稀松没有粘性。然后组织学生体验从触摸土开始进入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摸土、抓土、闻土的气息、观察土的颜色,对土有初步的认识。接着观赏:从对日常生活的认识转让到对艺术的学习。师生一起观看与土地的作品米勒的《拾穗》、《晚钟》,重点分析《拾穗》。教师准备一些问题,如:“刚刚看到作品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作品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这三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最后,请学生到前面来表演:作品中的人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及时容进戏曲表演的环节。要根据自己的印象,用形体动作摹仿画中人物。案3.在活动中发挥“活动资源”的优势。学校生活是儿童心目中最具有集体活动的舞台。他们积极地想把平常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美术技能、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小小天地里。这就是孩子们表现欲与表现才能的最充分的展现。教师应该给他们以这样的机会,锻炼他们,指导他们。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教育中活动。学校的儿童画廊由于处于老师、家长、外来参观者和小朋友们进出的必经之路上。所以,不管是谁经过是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这里呆上一会儿。大家纷纷簇拥上前,问一问:嘿!看看,这是谁的画儿啊?多棒呀!这无行中提高了作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刺激了其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让孩子们布置校园画廊的时候,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中学会了如何将版面处理简洁而又有美感。另外,学校还应经常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如:“主题班队会黑板报的评比”、“七十二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艺术节”、“庆祝建队日”、“庆祝国庆节”、“新年庆祝会”、等活动。同学们都要利用美术知识和技能布置教室,美化校园,这些学校都可以加以合理的利用。
二、学校周边社区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随着城市小区的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学校周边的各种文化氛围使得学校的社区资源开发更趋丰富。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建筑设施以及其它教育信息手段都可以作为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把这些公共文化设施中拥有的大量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与颇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艺术作为对学生进行欣赏、查阅资料、写生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美术教育还可以跟剧院、影院、艺术团体、少年宫、艺术科研部门的活动进行携手,开展多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使美术课程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不断的丰富,使教育思路更为宽广,使学生的视野更为扩展。例如: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利用周边著名的公园以及大学院校的文化资源。把公园古朴的历史建筑以及大学历史悠久和厚重的校园文化还有多种植物浑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多用途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史馆等作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笔不可多的社区文化教育资源。学生长期在此耳濡目染,身临其境,必将收益匪浅。因此,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我们在今后美术教育中应充分考虑并加以实践的重要课题。案例
1、如综合课例:《家乡的建筑》。教师根据地方美术课教材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寻找自己家乡有特色的建筑。师: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古朴的、现代的,小朋友们知道和了解吗?你们看见过我们学校周边有特色的建筑吗?(引导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路线和计划,同学们自由组合分组实施)学生讨论后决定去公园,在那里去观察和了解古朴的古代建筑。地点:校园东部著名公园。师:今天老师与同学们游览著名公园,请同学们带上速写本,小画板,铅笔,水彩笔,照相机。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可以拍照,认真写生,一路上大家要团结合作,注意安全。(老师和学生愉快的在公园亭阁前停留下来,认真仔细的观看这幢古老的建筑。教师向学生介绍楼台亭阁的建筑特色,学生们有许多发现。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指导他们拍照,写生或参与他们的记录与讨论)。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去观察了解中国古老的建筑风格,感受古代建筑古朴的美和用材的特点,增强对传统建筑艺术的了解。案例
2、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树叶(树叶贴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秋天树叶进行树叶贴画创作。
师:美丽的秋天已经悄悄到来,它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寻找它呢,特别是秋天的树叶非常美丽,你们知道到哪里去找吗?
教师强调指出,就在我们这里,就能感受秋天的气息,看见秋天的景色,也能在学校周边环境拾到秋天的树叶。
(引导学生讨论,选择寻找树叶的方法、路线、计划)
地点:大学校园内或公园内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到校园(公园)内去拾树叶,秋天的公园和校园格外美丽,白果树、梧桐树等树叶都变黄了,呈现出一派浓郁的秋色,尤其市白果树,梧桐树最具有代表性,同学们可以观察、拍照、速写、记录和拾树脚下的落叶,大家要团结合作,注意环保和安全。
(师生愉快的走进大学校园(公园)内寻找有落叶的白果树、梧桐树以及其他树,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引导学生拾树叶,夹好,整理好并带回)
活动的片段情景:
学生甲:看,那些梧桐树,白果树的叶子都变黄了,好看极了!
学生乙:梧桐树的叶子大,黄里呈红色,白果树叶子象小扇子一样,呈柠檬有呈金黄色,更好看。
学生丙:这些叶子落在地上好多啊!他们为什么会变黄而落下来呢?
师:是呀,秋天一来,这些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呢?是什么原因呢?有没有不变黄的树叶满载大学校园(公园)里有没有不变黄的树叶,找一找来证明。
(教育学生不能去攀折树上的树叶,去拾已掉在地上的没有变黄的树叶和已变黄的树叶)。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丁:老师,我们今天拾树叶,除了观察、感受秋天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师:同学们,丁同学提的问很好,今天拾树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完成树叶贴画收集材料,我们将今天拾的树叶带回去创作一幅漂亮的树叶贴画好不好?
同学们夹好自己拾的各色和各种树叶,排好对,回到学校准备下一节课的树叶贴画。
(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儿童去观察秋天的树叶以及观看在秋天里不同树叶的颜色和各种树叶的形状,增强对植物的了解;收集树叶贴画的材料,利用社区的这一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自然中寻找创作的材料、获取创作的灵感。
评价:
一、学生自我评价:这次活动感受如何?有兴趣吗?
二、教师评价:这次活动课同学们上得很好!能团结合作,加了知识,增强了生活的情感和学习的情感。
三、大家讨论:把收集的树叶带回去,整理好自己创作一幅美丽的树叶贴画。爱护公物,爱护卫生。
2、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同时将现代化城市的环境艺术、公共雕塑、现代建筑、公共设施和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也作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作为教学内容开发,设计教学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考虑。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能给学生以审美审艺的体验与感受,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继承传统、宏扬传统文化、美化城市、美化环境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对学生在进行标志的识别与设计教学课时,应将体现这一城市文化资源利用的内涵与锻炼学生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对标志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增长知识,通过对标志的分析、整理、归类,获得标志的相关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种方法,通过对标志文化这一形象的识别,掌握标志设计的原则方法,使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对标志文化这一形象的了解和认真的观察,又对学生进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义务的很好教育。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案例
1、标志的识别与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标志的收集、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习标志的知识和设计方法。
3、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标志设计
教学重点:学习标志的知识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标志知识,设计出美观新颖的标志。
教学准备:标志图案资料,设计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标志的资料。
1、教师将学生集中起来,展示一组标志图案,简要说明标志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标志的兴趣。
2、请学生观察所展示的标志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教师进行小结。并简略介绍标志的特点,使学生对标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布置任务。
请学生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收集标志。告诉学生收集标志的途径:
(1)公共场所;
(2)书店、图书馆;
(3)上网咨询;
(4)其它途径。
二、整理、归纳、交流。
1、请学生把收集到的标志归纳、整理出来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流。
2、请学生介绍标志收集的方法、地点及收获。
3、请学生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1)标志的作用及社会意义,应用价值?
(2)标志有哪些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标志,为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可参与学生的讨论,对一些观点独特的学生给予及时肯定,对观点错误的认识进行及时纠正。)
三、学习标志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方法。
1、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1)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以文字和图案构成、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标志符号。
(2)标志的特点?
形象概括、简练醒目、美观实用、信息传达明确。
(3)标志的分类?
A、政治机构、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类标志
B、公共服务方面标志
C、工商、企业方面的标志
2、教师介绍标志的设计方法。
(1)工具材料的介绍
(2)设计步骤:
A、构思阶段:
(1)意图表达清楚、信息传达明确。
(2)形象要简洁鲜明。
B、确定表现形式:
(1)抽象或具象。(2)图案或文字。(3)黑白或彩色。
C、画稿
注意线条流畅,图案的精致美观。
D、写出设计构思说明
文字简练、表达明确、言之有理。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完成教材中的填空作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提高美术素养。
2、请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标志设计知识和方法,为某团体、大会或自己喜爱的商品设计一个标志。(也可以按照书中标志的分类任选一类进行设计)
有条件的学生可在电脑上设计。
3、作业要求
(1)
具有标志的特点。(2)方法正确、有新意。(3)工整美观。
4、教师辅导要点:
(1)启发学生应用标志设计的原则,大胆想象构思。
(2)涂色时要均匀,特别注意边缘的整齐。
(3)彩色标志的设计注意色彩的协调,一般不超过三种颜色。
五、展示、评价、总结。
1、将学生设计的标志进行集中展示,请学生相互评价、交流。
2、教师小结。
对设计有特点和个性的标志进行评价、表扬和鼓励。
三、有条件的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和艺术工作坊,也是开发艺术教育资源的一项内容。
对艺术家工作室的采访不仅能了解艺术家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而且还能直接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诞生过程。参观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的艺术工作坊(如陶艺作坊)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制作过程以及蕴涵其中的深沉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能使学生增添艺术知识、感受传统艺术文化、四、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为美术教学增添新的内容。
信息来源广泛和快捷,美术教学应根据学校的有利条件进行信息化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鼓励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美术与美术有关的信息,同时美术教师也应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出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积极进行信息方面的交流,利用学校的网络功能在美术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个人美术网页或班级、学校的美术网页开展学生间、学校间、省市间甚至国际间的学生作品交流。美术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其它国外的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研究者、艺术家等进行多方面的研讨。例如1:《祖国的古建筑》一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得了丰富的资源,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从http://www.xiexiebang.com就浏览了北京故宫,在14个网页分类中,让学生畅游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精品时,将“古建筑历史”、“中国历代书画精品”、“陶瓷真赝品对比”作为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增加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资源的这一利用和开发,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2:在中国画山水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真实的山,真实的水导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然后对比映示中国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再用动画的形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完成一幅教学作品。这样,学生的直观印象更加深刻,信息接收量更大。在美术课程中,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更全面多样,不仅提高了收集信息,获取新科技,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交融,产生互补。例如3:在《我最喜欢的地方》一课教学中,让学生从计算机互联网上去浏览,学生不但能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还能浏览很多的国家,了解当地的地理、民族风情、生活习惯、语言文字等情况,极大第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实现了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从小学美术教育依靠单纯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其它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延伸艺术课堂,把体现高尚文化精神、美学的高雅艺术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把艺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既体现了美术教育中蕴涵的宽容、包容心理素养,又表现出了教学应构建宽泛的框架。同时又体现出教学思维的多元化,对丰富美术教育教学的内涵,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种多元的开放式的课程将是今后美术教育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小学美术个性化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方案)
下一篇文章: 利用农村社区资源开发小学探究型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第二篇: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第三篇: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市荔城中学 潘锐芬
2008年6月,我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大学“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广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甫全所长主讲的《关于校本学习研究的三个问题》讲座,学习了校本学习研究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让我产生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我也来谈谈自己在“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的一点浅见。
一、“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增城,这里特有的节日、古朴的民风民俗和未经雕琢的民族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和大封门森林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还有增城被联合国提名为“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可研究以下具体问题:如何发挥地方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以弥补新教材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地方和民间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在中国内地,自从20世纪初创办新学校起,中小学就开始进行学校内的课程建设活动,如“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校外课外活动”等。到了90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名称才正式从西方传人。从世界范围来看,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校本的课程开发,主要是指地方分权国家的做法:国家或省(州)政府制定、颁布课程门类、标准,学校依照教育法规自主选择、改编教科书,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指中央集权国家的做法:中央政府提供课程计划框架,并规定好大多数课程的具体内容,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鉴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和学校现实,我国所倡导的“校本课程”的内涵显然不同于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校本课程”,它不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违背,而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补充,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在统一,共同支撑起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大厦。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目前正在倡导的“校本课程”作如下概括: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严格地说,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少数学校进行了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作了规定,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的补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实施新课程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更加重要。在美术学科中,校本课程在新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外近些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广泛应用的模式。因此,研究具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主要观点是:美术教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地方艺术开始的,在城镇、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占有一定的课时,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创新之处是以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1、研究内容: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探索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城有着优秀的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民间艺术,可开发利用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如何将丰富的、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体系,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第一大任务。
在校本课程内容教学中,在欣赏增城市建筑、服饰和人们生活的图片的同时,还采取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实 施具有增城特色的校本课程。
了解我们增城的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
(2)利用本地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增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它造就了一批德育教育基地,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资源。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这一民族传统文化。
(3)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我们可以以本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9月27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10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广州增城广场开幕。这些都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大封门森林公园和鹤之洲、湿地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联合国提名“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2008年3月,我根据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的相关资料,设计了校本课程《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并作为增城市全市公开课进行了展示与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6月,本课课件《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参加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美术学科、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广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论文与优秀教学课件评选”获三等奖。
可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城镇、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四、“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不同,给学校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在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下,在实施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来确立本校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策略,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来最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五、“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城镇、农村中学。
2、“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美术校本课程。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3、“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思路:
以美术课程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
4、“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并进行推广使用。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通过分析自己的条件优势,学生优势和教师优势,确定自己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有广泛的意义。
六、“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的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因此,必须以事实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
2、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人员必须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传统美术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学实验。
4、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科学实验资料,注意收录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5、研究中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并调动学生参与这一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形成重视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6、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抓住当地重点和特色,挖掘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并能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传统美术。
7、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学校(校园文化及活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它学科渗透、课外活动、校本教研)、家庭、社区(如节假日祭祀、庆典活动),提高研究效度。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刘志军 《课堂评价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4、徐建融 钱初熹 胡知凡 《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年增城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作品集
第四篇:谈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重视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美术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新课标提出“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的要求,各地结合区域历史文化的特点,注重挖掘身边的美术资源,历史遗迹,文化的遗存,民间美术特色资源等,有效提高了美术课程的形象性、直观性、生活性与地区特色,丰富了课程内容,促进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具有丰厚的历史、自然、文化与民间美术资源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美术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美术课程资源和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校内美术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人文资源、活动资源、相关学科资源几大板块。校内资源中应以美术教师为主体,在领导和教学辅助人员的配合和参与下,以物质资源为基础,以学校的人文环境为背景,融合各种相关的活动和学科课程资源,形成整体教学力量,以实现学校美术教育效果的最优化。而校外课程资源则可弥补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不足。我们应充分、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地方可以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以促进学校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美术教学资源。
一、要发挥教师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积极作用。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的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人物,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坚力量,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练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也许很多事物学生们经常接触,只是没有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引导、提醒,加之收集材料、巧妙利用材料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比纸上谈兵式的书本传授,更直接、更具趣味性,易于吸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和学生走得更近。资源无处不在,有资源意识的教师,在他们的眼里,再平凡不过的东西都富有情感的、有艺术价值的,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没有资源意识的人,虽然每天都是那样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好像地球天天那样转,日子天天那样过,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资源就在你身边,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的眼光了。
美术教师应用心地来发现蕴藏在身边的资源,将其引入课堂,使美术课成为有源之活水,有根之大树。一个善于利用美术资源的教师,在教学生认识色彩的时候,不妨让学生看看窗外的景色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多少色彩,这个窗外色彩资源的利用可以说就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
(二)、教师要善于发现与观察。
自然、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我们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资源真是无处不在的。一个教师只要心中有了资源意识,就不会对教学感到茫然的状态。要寻找资源、获取资源并不难。因为人一旦有了某种想法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动力,目光就会变得特别敏锐的。生活中的文字、声音、图片、物象、艺术作品„„可以说比比皆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智力、物力等资源。学校的黑板报、镜框、橱窗、宣传栏、、校务公开栏、校园文化以及各种设施设备等都属于条件性资源,它们虽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却与课程有着紧密联系。我们学校是三乡合一的学校,文化底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有香山寺和东山庙等一批老建筑,这些都是艺术价值很高的建筑物,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如上透视课的时候,我就带学生来到南北通道,引导学生去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了。欣赏古代建筑的时候,带学生去参观香山寺,学生们被那些精巧的设计,庞大的气势所震撼,家乡自豪感油然而升。
校外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特色地方资源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特别是我们安化富有神秘色彩的香山文化,只要我们注意收集,在美术方面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都可以加以利用。如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那些具有艺术价值而暂时没有被人们发现或理解的美术作品,要自觉地去保护。我们现在正大力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香山,告诉同学们怎样去辨别当地一些有开发价值的艺术作品,并加以保护。大家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谁不愿意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好起来呢?当我们的美术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的时候,美术课程资源实际就已经开发起来了。
(三)、书籍和网络是一个大资源库。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流的教学资源空间。包罗万象的书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资源库。将书报、杂志、报纸等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学生喜欢看书学习是开发学生智力、启发想象和创造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经过学习之后,选取和摘录大量的资料为我所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本身就是一个对文化资源重新组合和合理利用。这个组建资源的过程就是一个资源在发生质变的过程,美术教师要多利用书本上的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美术鉴赏能力。互联网的运用和交流,可以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习和开发资源的效率,可以说,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为课堂教学打开了极其方便的大门。我们知道,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信息,网络资源都可以帮助我们去寻找和发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搭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教学平台。如在学设计生活标志的时候,我就要同学们上网把以前历届奥运会的标志都找出来,并从中分析奥运会标志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对奥运会的标志设计有了基本的了解,很容易就掌握了生活标志设计的方法,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很高,效果也非常理想。
(四)、善于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一个成功教师重要标志。
教师“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除了合理利用一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之外,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开发资源的高手,就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来说吧,在平时,电影、电视、图书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无论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关注热点新闻、遇事多思考、随时随地地留意生活中与美术相关的点点滴滴,并注意利用各种机会搜集、积累上课资源„„一个懂得利用、善于开发资源的教师一定是好教师,一个好教师一定是善于开发课程的高手。相反,则会被新课程所淘汰。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教师是开发课程的主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必须树立好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逐步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留心生活,善于观察,伴随新课程一起成长。
二、充分开发利用好校内外美术资源。
小学美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要。
2、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3、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新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共有五个系列,提供了多种让学生选择的机会,可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美术课程资源,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新课标期望的价值目标: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
我们应充分、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地方可以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以促进学校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走进博物馆欣赏古今优秀美术作品。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学习课本上的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还要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参观调查,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能折射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是让学生“理解祖国优秀艺术”的重要场所。参观时我们可让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笔记。如:“写出你喜欢的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陶器、玉器或古代绘画作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列举出几位著名书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美术作品观后感”等,我们应充分利用各地的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受美、鉴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或美术馆,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不可能经常外出参观,教师去博物馆或美术馆时可利用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将参观实况有选择的记录下来,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播放给学生看,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通过互联网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
信息时代,网络世界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快速进入国外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及各大著名美术院校,及时了解当前的美术动态,欣赏最新的艺术作品。这在以前很难实现的事,在网络上是很容易做到的。我们应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收集、整理美术作品和相应的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并大胆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科学求同,艺术求异,面对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我们要让学生多讨论,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在《画蔬果》一课中,我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意大利卡拉瓦乔的静物油画《花果篮》与我国艺术大师齐白石的《蔬果图》进行比较、讨论。同学们对两种不同的画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及不同的艺术特点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参观商场培养学生设计意识。
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现代都市到处都散发出时代的气息。各种电器、日用品、服装等都体现出设计师以人为本,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体现出艺术与科技的新的结合。参观商场,可让学生与现代设计作品零距离接触,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时,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使他们对工艺设计的过程及评价标准有清楚、直观的了解,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来欣赏,学会如何评价产品设计的优劣,可结合“美观、实用”两大原则进行讨论。商场成为设计应用课的又一重要校外美术课程资源。
(四)、从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感受民间美术的独特韵味。民间美术的种类及其丰富,主要有:剪纸、年画、皮影、泥塑、玩具等。各地都有典型的民间美术,我们应充分利用各地民间美术资源来充实课本内容,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收集到的民间美术作品,加深学生的印象,我校曾组织学生去缸瓦窑厂参观,了解其渊源和民间传说,了解陶艺制作的材料要求及制作工艺,熟悉了一些民间陶泥艺人,了解了陶艺制作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承情况。不仅学生去实地参观,老师们还拍摄了影像资料,回来制作成教学课件供学生欣赏学习。该课件曾在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课件制作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实际教学中可直接播放给学生看,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受学生青睐,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就在身边,美就在民间”。
(五)、投入大自然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校区外面风景优美,绵延起伏的山川、喧嚣热闹的平双公路、,悠悠的古阴河,挺拔的现代建筑群,都会让我们情不自禁拿起画笔,描绘这美丽的风景,学校可结合春游、秋游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写生,回校后作修改整理,举办小型展览,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写生时不应注重专业性,要求不宜过高,旨在让学生体验绘画过程,不必太注重技法技能的训练,校园写生也是行之有效的训练办法。另外,田间地头的秸秆、种子、粘土、石子、树叶、树根、花草等也是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资源。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带有明显的原生性和零散性,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筛选和验证,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作为美术教师要认真甄别和选择,并做必要的加工和改造,注意把好课程资源的质量关,使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真正作为校内美术课程资源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三、要让学生成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学习的主人。
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在于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加深对地方资源的认同,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继承者、学习者、实践者、创造者,增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整体认识,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地方美术资源实践中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主阵地,也应是与乡土资源整合的最自然和谐的平台。在课程的实施中,美术组的教师根据课堂及教材的需要,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与教材进行整合,为乡土资源文化注入新鲜内容,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继承,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厚美术素养。
(一)、创新实践,继承拓展。
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继承和拓展。虽然儿童的思维与民间艺术造型思维很相似,这样的思维层面的结合也十分自然,学生在学习时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但让孩子们学习民间艺术并不是一味的效仿,而是既要在实践中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有新的拓展,有新的突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才是我们学习民间艺术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在民间艺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创作。
1、继承学习。
临摹、复制民间艺术,如农民画、剪纸、泥塑,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创作过程的构思、构图、制作、上色等,从实践中体味民间艺术构思的大胆想象,构图的无拘无束,造型的变化夸张,色彩的强烈热闹﹑线条的粗犷、简略,取其糟粕,存其精华。
2、创作融入。
在儿童创作中融入民间艺术的元素,让孩子们在积淀了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移情、变化、重组等手法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材料和技法的运用上,尽量降低难度,将传统的木版雕刻印制,变成用现代材料吹塑纸制线板,用水彩纸代替原来的粉笺纸手工绘制;在构图上采取了圆形式、对称式、方形式、S形式等形式;在人物造型上,除保留原来的娃娃胖、妇女美、勇士壮等特点,更多地体现儿童那质朴、夸张、大胆的造型特点;在色彩搭配上,采用鲜艳强烈、乡土气息浓厚的色彩进行表现;在内容选择上,更多的是表现孩子们熟悉的儿童生活题材。用这样的方法,我校学生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彩陶、豫剧人物、开封盘鼓、„„或以水彩、国画、线描等绘画形式呈现,或以栩栩如生的泥塑制作形式呈现,内容广泛,手法灵活多样。作品既有古朴的美感,又闪烁着时代的气息。2010年六一前夕,我校举行了“立足本土,传承文化”艺术节作品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综合实践,在特色活动中传承文化。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美术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增加学生学美术的实践机会,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厚美术素养。乡土资源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精神文化之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无疑是丰富学生美术知识和经验世界,培育“精神家乡”的有效之途。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实践活动:
1、走进家里去寻宝。
一个布老虎玩具、一双虎头鞋、一片古遗址瓦当、一块古建筑残砖、一只彩陶花瓶、一张年画„„当每个孩子把一件件家里的宝物汇聚在课堂的时候,课堂俨然像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这样的活动,是让他们认识民间美术一种最直接的途径。
2、走向自然去寻根。
香山、东山旅游景点如同一个天然的民间艺术宝库。引导孩子在旅游中带着一双发现民间美术的眼睛,随时收集、记录蕴藏在民间的艺术:那里有画栋雕梁,有石刻砖雕,有威武的门神,还有神秘的佛像„„让孩子在旅游中去探访东方文化之源,去追寻中华民族之根,去解读华夏八千年历史文化的奥秘。把生活变成我们的大课堂,也是学习民间艺术最有效的方法。
3、走进节日去体验。
传统的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民间美术的大荟萃。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莫过于“过大年”,年画对联,灯笼挂笺、剪纸窗花,舞龙高跷,唱大戏,扭秧歌,敲鼓撒灯,活动丰富多彩,简直是民间艺术的“满汉全席”。
4、走近艺人去学习。
进入民间艺人的工作室,与老艺人们一起玩泥巴、做陶罐,捏泥人,试着摆弄泥玩具,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5、走进网络去拓展。
网络是个更广阔更丰富的空间,当孩子有了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让他们走进网络去领略更丰富的地方美术资源,使孩子们对民族文化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新的课程资源帮助我们走进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与学生达成一致,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师的心灵也受到童心、童趣的洗礼。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再现,也是师生情感、心灵交汇的体验,同时也是教育思想观念在学习方法上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课程资源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活力和乐趣是无穷的。它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五篇:谈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模版]
谈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田强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标要求,必然牵涉到一个课程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
何谓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互连网、教师的知识等;社会事件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如教材、学科知识等。
课程资源不是课程本身,但对于课程则意义重大。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识别、开发、加工和利用,才能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形成课程要素,进入课程。课程资源是新的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得以实施的支持环境,没有与新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多样化的课程将无法变成现实;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改革的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求知欲、学习兴趣、情感与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观念,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从而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证,为课程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层面标准的实现提供可能性;为学生探究性、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提供支持系统;为在家庭、社区、社会范围内开发新的教育与学习资源提供途径、方法和范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助于唤起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人们对教育、学习的认识,发挥校外社会教育场所和设施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拓宽学校教育的范围,加强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层面上的与社会各个系统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教育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从而确立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探寻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为真正建立学习化社会,提供必要的观念性准备。可以预见:在教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但会在教育领域内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且会使全社会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有一个提升,为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奠定基础。模块教学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
课程资源本身就蕴含并体现了某种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的教育内容,还将直接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新的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课程资源的丰富,特别是新兴课程资源会有利于推动现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对于改进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丰富课程的类型、种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我们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
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课程意识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意识。其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价值张扬的意识,是师生创造力彰显的意识。(《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王一军)。
多年来,我们很多美术教师认为课程即是所教的教材,教学即是教教材、再现编者意图的过程。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课程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静态的文本状态,它还应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由此我们认识到,课程资源也不应该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改进、变化、更新。例如,现在的美术教材的模块化、内容的多样化,无不体现着这种思想。新的课程理念也要求我们,高中美术课要改变过去注重教科本,注重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单纯依赖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的课程提供环境。因此,只要是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易于接受且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课程内容作用的资源,我们都要去使用。所以,课程资源应不断地贴近学生生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我们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从而提炼出更适合于美术学科教学的新资源、新内容。
第二、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和利用教材。
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种将教科书视为惟一绝对的教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是不恰当的,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轻视或放弃教科书的任何观念和行为同样是不恰当的。(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然而,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本身结构单一和落后时代。就教材内容而言,具有“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其中汇集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很好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不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要在“如何使用”好教材方面多下功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我”服务,为“育人”服务。
教材是一种文本。文本教材自然不可缺少,但我们决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之中。况且文本教材都有其局限性。以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为例,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面:中国美术和外国美术部分,设计的教学时间、篇幅各占50%。就中国部分而言,重点突出了新《课标》关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但就外国部分而言,除了用极少的篇幅(只有一课)外,其余讲的几乎全是欧洲美术,如果学生要问非洲的美洲的等其它地区的美术呢?或者即便学生不问,但很显然,如果单凭教材,学生就会得到一种信息或暗示:世界文化除了中国,就是欧洲了。文化的多元性如何体现?这是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开发和利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解决不好,学生很容易成诸如我们常说的“欧洲中心论”、“绘画中心论”等印象或概念。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课程的知识,挖掘潜藏在课程的内在信息,比如讲毕加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注意非洲的、东方的艺术;讲后印象主义如高更的绘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土著艺术等,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讲各种艺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让学生认识到艺术、文化的多元性。
这说明,一方面,我们要确认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材在教
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又必须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教科书的奴隶。白璧微瑕,再好的教科书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这都需要教师去补充、去创造、去升华。
二、充分利用显性的课程资源,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主体作用。显性的课程资源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校内的美术教学设备、器材、图书等;附近的图书馆、当地的文物资源、网络资源等等。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生活性的材料资源更为开发美术课程所必需。《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发适合于本地区学生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1、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我校充分发挥依托中山大学、共享大学资源的优势。我校经常邀请学者、教授来我校讲学,形成了讲座课程,成为我校教育的特色之一。就艺术教育而言,中山大学艺术系、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是我校的常客,同学们受益匪浅。
2、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流、共享的重要平台。
3、因地制宜开发新课程资源,学校开设的美术兴趣小组、美术活动课、选修课,和各种活动如艺术节、漫画节、科技节、开放日等,都是课堂的延伸,只要组织得当,都是可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4、创建新型的课堂和教学模式,寻求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三、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条件,发挥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需要、思考、兴趣、疑惑、情感及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也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根据研究表明:最接近学习者的基本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伙伴群体、朋友及其他与学习者联系多而且关系密切的人。而不是教师、学校。所以充分地、正确地利用这个系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起到更好的作用。
高一(4)班一学生,其父是珠影厂的摄影师,从小耳睹目染,他本人的摄影水平也很高,这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请他做小老师上摄影课,效果比我好;现在的中学生爱画、爱看漫画,但分不清优劣,甚至影响学习和思想。高二(3)班有一学生,漫画水平相当高,请她组织学校的漫画活动,举办漫画节,用健康的内容、漂亮的画面感染学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问题,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上《现代建筑》(人教板《美术鉴赏》)一课,同学们就《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发生了争论,先后有四五个同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同学们的观点、思考在这里交流和碰撞,然后又会产生新的思考和新的观点。
后记:美术新课程不只是传统的“文本课程”,而是能够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体验课程”。想起我最初接触到高中美术新课程,光是看到模块的内容就傻了眼,好多内容我们自己也是门外汉,怎么教好学生?再想起从前的美术课,我一个人卖力地唱独角戏,学生爱上不上,弄得学生没兴趣学,老师也没兴趣教了。好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镜头1:油画为何物?请来广州美术学院青年油画家罗奇现身说法。镜头2:老师,什么是行为艺术?能给我们讲讲吗?
镜头3:艺术节,中大、暨大艺术系教授给我校师生做《中国书画艺术》专题报告,并当场与同学们同台献艺、挥毫表演。
镜头4:欣赏课上,同学们就一件作品产生了长时间的争论,尽管打乱了计划,但我和学生们都觉得这节课上得很投入也很开心。
镜头5:春游,同学们在游玩的同时,不忘学习任务,完成了摄影艺术的体验。回来之后,几个同学自发地办了小小摄影展。
镜头6:下课铃声响了,正准备走出教室,一个学生叫住我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陈逸飞和他的画?我说行啊!旁边一个学生也跟着说,对了最近我在网上看到还有一个姓陈的画家,是清华的,辞职了,是怎么回事?我说,这两个人都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你们想了解他们和他们的画,很好,我们下一节课就上这个内容,当然你们也可以先准备这方面的资料。
„„
我校高中的美术教学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的格局。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