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现阶段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学习经验、学习兴趣、现代化文化发展的方向予以普遍的关注,利用和开发所有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的美术资源。本文以乡土美术资源的概念为切入点,对其在美术课上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具体分类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对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土美术资源;小学美术;开发;利用
引言:将乡土美术资源引进到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对于小学美术和乡土资源是双赢的举措:乡土美术借助小学教育得到必要的延续,以避免发生绝迹和断裂;小学美术由于增加乡土美术资源提高了自身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得到贴近生活的直观教材和史料。乡土美术资源中含有大量的传统艺术和人文思想观念,能够给小学美术教育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另外对乡土美术资源的灵活运用,能够促使学生了解情感和美术、文化和美术、社会和美术、生活和美术之间的关系,为城乡学校美术教育提供发展的新机会。
一、乡土美术资源的概念
乡土美术资源中的“乡土”是地域概念,具体含义是人们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乡土的范围会随着情况和环境发生变化,但是其范围最小为乡镇,最大为省内。具体而言就是小学周边村镇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等资源,包括有生活生产经验、传统文化、民族习惯、乡土地理等等。美术教育资源是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教育目标的,能够在教学中应用并推动美术学习的实物和信息。乡土美术资源是人们在长时间生活和生产中积累的产区,能够适应民族习惯并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但是乡土美术资源和美术课程不能等同,这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此过程要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结合课程设计来予以完成。
二、乡土美术资源应用在小学美术课程上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乡土美术能够将教学内容予以丰富,满足学生多方位体验的需求。小学美术教育要结合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及课程形式。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以开展文物古迹的欣赏,也可以将美术欣赏课的课堂带到传统文化 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中,运用各种方式、形式、材料制作各种美术作品,例如春节和元宵节时会制作用于游艺活动的花灯。乡土美术中面塑、泥塑、剪纸等活动就有很强的操作性,是小学美术课堂形式和内容的补充,满足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体验的要求。这些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为美术教育增加更多的活力。
其次乡土美术资源是小学生最贴近生活、最直接的教材。小学美术将培养孩子审美情趣和爱生活的情感作为教育主要目的,乡土美术就是身边的美,是将美用生动的方式体现出来。以前人们物质生活比较困难,但是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人们在日常用具、生活设施中将自然朴素的审美意识体现出来。现在我们在博物馆、美术馆中欣赏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物件,就是他们生活所用,那时候艺术和生活更加接近和融合。我们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受到乡土文化的感染,在某种层面上看,乡土美术为小学生美术学习提供多种多样的情境。
最后合理运用乡土美术资源能够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城市中的小学生,和他们一起长大的多为流水线上生产出的玩具,虽然也有去博物馆参观艺术品的机会,但和生活具有较远的距离,他们没有与其长时间接触的机会。
乡土美术本身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就很浓厚,和生活自然相融合,所以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体验和重新认识,这也是认同乡土、回归自然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的博大精深教材。
三、小学美术教育包含的乡土资源具体种类
首先从内容上对资源进行划分,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生活资源。自然资源包括校园、村社、城市等自然景观;家禽虫鱼、田地花草、瓜果作物、木石沙土等自然材料。文化资源包括民间艺术、古建筑、民俗风情等传统美术文化;现行服饰和建筑、当代美术作品等现代美术文化。社会生活资源包括各种艺术文化活动、庆典祭祀活动等各种主体活动,也有展览馆、图书馆、青少活动中心等社会活动机构。
其次以资源具有的动态资源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原生美术资源、延生美术资源两大类。原生乡土资源的概念是原本就存在,但必须要经过开发才能够生成的一种资源,由自然资源和人物、风景、民俗、历史等传承性文化资源共同组成的。延生资源是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和利用,它的作用依然存在的一种资源,其表现为以物质资源为基础而衍生出的文化以及教育功能。例如现保存下来的牌楼、神庙、祠堂等,它们会用文化形态和人文内涵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四、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中的开发和利用
上世界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小学美术课开展大范围的扩展,并更加关注乡土美术在其中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在美术课程中设置“探索、综合”学习的领域,让美术突破自身限制,拓展到社会、文化、自然中,乡土美术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小学美术教学有着更加关键的意义。所以怎么样合理、科学的开发乡土美术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理想,是特别重要的。
(一)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中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学科地位为中心
小学美术课程不但要传授美术相关知识,还要训练美术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以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资源为目标进行美术教育时,要确立美术学科具有的中心位置,但是目前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对美术的人文性过分强调,对知识积累和技巧学习比较忽视。其次对整合资源的目的予以忽视,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削弱美术中心地位,失去乡土化美术最根本的东西。
(二)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要将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相结合要增加运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意识,就要对满足学生兴趣、认知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的要求,把教学活动具有直接、间接联系的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后予以配置,让它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特点相适应。
(三)组织适当的活动,对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进行观摩实践,学校要组织小学生到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参观活动,观看画家创作的过程,让他们对基本技法进行学习;带领学生参观根雕厂、泥塑作坊、陶瓷厂,对于工艺品的特点以及艺术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其次组织小学生去拜访专家,既可以将专家和艺人请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他们的工作室,通过拜访和交流,提高学生对艺术和乡土美术的认识。最后进行作品展览。让学生运用联想、体验、记忆、观察等方式绘制美术作品或者进行工艺品的制作,班级和学校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利用每个场合对学生创作欲和进取心进行启发,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间接为其布置课外作业。
结束语:
总之将乡土资源和美术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艺术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对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情操予以培养,不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美术知识与实践技能。增强学生创造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用乡土美术资源为基础,对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在教学中不但强调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也突出对乡土美术的欣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激发起他们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周兵武.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15
[2] 洪磊.地域文化传承视阈下的乡土美术教育探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10-28
[3] 李永新.论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策略——以福建省乡
土美术资源的利用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3-11-08
第二篇:浅谈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内容摘要】:新时期农村美术教学,在课程资源方面更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乡土素材的课程资源,采取深入自然风光、借鉴民间工艺、体验民俗艺术、共享信息资源等形式,为美术教学引入一股源头活水,使美术教学充满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的活力,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达到新时期农村美术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
乡土素材
美术课程资源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只要留意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美”,“美”便无处不在。那么,在我们的周围到底有那些可供发现的美呢?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早在1992年,我国教育部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教材„„”,可见乡土素材的课程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增加农村学生参与与体验美术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美术课程资源主要有学校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家庭课程资源。作为农村中(小)学,除了要积极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外,还更应该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特别是乡土素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来自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呢?根据笔者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深入自然风光——享用得天独厚的乡村自然环境 乡村学生拥有四季如画的自然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树林草场、农田村舍、鸟虫六畜等,只要大胆突破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就既能增加学生参与与体会的机会,让学生身临最熟悉、最真实的实物教材之中,又能极大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在七年级(下)《春天的畅想》一章中“感受春光,了解春天”的活动中,如果仅让学生看看教材中的图片资料、罗列司空见惯的春天的事物,是无法将学生引向参与与体验的殿堂的,而让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呀„„”的歌声去户外找春天,为他们创设出由“感受——了解”这样一个切身体验的机会,那掠过新柳枝头的和煦春风、那争相绽放的田间野花、那漫山遍野的粉桃红杏„„无不使他们感受到春之王国里的勃勃生机,更能从春雨缠绵、鸟雀飞鸣、凤蝶曼舞、蛙跃鱼游中感受到春天生命的可爱与生活的美好。当学生回到教室后,趁着他们争相讲述自己眼中的春天时,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使学生登时感受到春天不仅无限美好,而且充满了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教者及时总结:只要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勤奋学习,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多彩的春天。
2.借鉴民间工艺——传承美观实用的民间手工制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既美观又实用的手工艺制品,这些别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物品,多出自乡村艺人之手,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因物造形。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既实用又实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承这些民间技艺。民间剪纸、刺绣、面塑、粮食字画、藤编、草编、竹编、蔬菜瓜果造型等都是这方面的主要课程资源。
如在面对一节无条件进行的陶艺制作课时,教师可以改变授课内容,请当地优秀的编制艺人当堂向学生示范编制技艺,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秸杆在艺人手中很快变成一顶精巧的小草帽或一只漂亮的果盘时,学生脸上那由衷的羡慕,那跃跃欲试的情态,大有非学会此招不可的架势。在让学生谈谈此刻的感受时,他们有的很佩服老艺人,有的想学会这种编制技艺,有的已经当场向老艺人请教起来。这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布置“向身边的艺人学手艺”的实践性作业,在学期末的手工制作展览中,如蝈蝈笼、蛐蛐罐、竹凉席、油草帽等作品既具生活气息,又有艺术水准,往往令师生们眼前一亮,赞叹不已。这一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融欣赏与评述、合作与探究、设计与展示、造型与表现为一体,不但丰富了教学方式与手段,拓展了学习领域和眼界,又充分利用了当地课程资源,收到了课堂教学与实地学艺相结合的理想效果。
3.体验民俗艺术——吸取民俗活动的艺术文化内涵 在乡村,一年之中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如迎喜神、耍社火、唱大戏、演皮影戏,闹元宵、燎疳、过端午等,其间都有一些特定的活动内容。如耍社火中就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地摊社火、马社火、武社火,彩车等多种内容,他们的装扮、道具以及表演形式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这些活动学生们大都喜欢观看或直接参与演出,只要加以挖掘,整理出其中可用于教学的有效资源,并将其安排到美术教学之中,必将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对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利用假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拍摄图片资料、搜集或仿制道具服装、画脸谱画场景写生、写调查报告和写体会等方式对民间民俗活动中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加以归纳,在美术课上教师再同学生一起对收集的材料加以整理、挖掘和提炼,这样既在锻炼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素材,又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享受到了参与与体验的乐趣,并能借此机会建立集年画、面人、脸谱、皮影、鞋垫、荷包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美术实物展馆,为农村美术教学长期服务。
4.共享信息资源——整合古今中外的美术网络资源 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一般是就地取材,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以最大限度的扩展美术学习的范畴,但在信息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扩展就显得微乎其微了。因为即使是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信息,也需要与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国家的美术信息加以交流,同时获取外界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只有更充分的利用远程电教设备这一信息化手段,不断获取各种美术信息,倡导学生经常性登陆各类美术资源网站,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才能更好的扩展与丰富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而开发具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以利于乡村美术教学。此外,作为教者有义务联系城镇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为农村学生积极争取免费参观学习的机会,从而搭建一种城乡互动的美术学习交流的平台。
乡村是个大天地,只要倾情于这片广袤的热土,用心挖掘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这眼清泉,引出这源头活水,农村中小学美术课课堂教学定会是“天光云影共徘徊”。
第三篇: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荐)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蔡友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31
更新时间:2006-11-20
主讲人:蔡友胜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可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社区,也可以来自于社会,甚至更多的范围。美术教育应善于从各种教育资源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立足于多元的文化观,积极的探索和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从广袤的、宽阔的认识出发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效的实施。
从世界各国的基础艺术教育方面进行窥视,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中都包含着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条文。《美国艺术教育国际标准》(1994年公布)中指出:为了确保学生接触艺术学习不仅仅是接触的水平、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便成为重要的因素。地方管弦乐团、合唱团、戏剧团体和舞剧院,个体职业艺术家,美术馆、博物馆、音乐会和其它表演活动等等、可以为学生提供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小学校学习指导底要领、图画工作编》(1998年公布、2002年实施)第3期指导计划的作或与各年级的内容的处理中指出:各年级的B鉴赏的指导与儿童、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利用地域的美术馆等。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出作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校生活在活中能够鉴赏作品。《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美术编》第3指导计划的作或与各年级内容的处理中,指出“以日本、外国的儿童少年的作品,亚洲的文化遗产作为各年级的‘B鉴赏’的题材,与此同时、积极活用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和文化财产,”为了让孩子可以随时鉴赏,在校内的适当场所展示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活用学校图书馆内鉴赏用图书,影相资料等。《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与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中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宽广资源,既充分利用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地方文化财产,作为学校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和适当场所,特别是美国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是确保学生深入学习艺术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应营造专为延续、扩展和深化学生能力发展和发挥的环境。这对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极富启发意义的。从我国美术教育的情况来观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生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扩展,并开始了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现。1992教育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大纲》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条文,如:要按10—20%的课程比例补充乡土教材,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按少而精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跑道”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但教育的过程与相关的过程模式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0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标准中注意和着重体现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与知识、技能的并重观念,并认为美术课程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将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并通过设置一些综合美术各领域的课题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在各省组织编写的地方美术教材中以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现,美术教育教学的视野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了美术教育研究的一大课题。2001年2月教育部制定的新的美术课表已经正式公布,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推广,因此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环节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我们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校内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
开发具有特色的校内课程资源,除按美术教材进行的教学外还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已有条件(或创造条件)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积极开创展示学生美术作品或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场所或画廊(艺术墙),这样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气氛、丰富校园文化艺术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美术教师可根据校内开展的美术兴趣小组的创作活动或收集课内学生的优秀作业,在学校门厅、走廊、教室等场所经常的展示各种美术作品,如:举办美术课堂作业的展览、美术创作和美术复制(临摹作品)展,作品展览应多形式和多内容,从平面绘画到立体工艺制作等等均可进行。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特色项目举行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展,以产生好的效果和具有辐射能力的影响作用。
2、根据新的美术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以及教师自主的开发教材内容,这些都需有大量的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作为参考。因此应用和建立校内的美术图书馆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充分考虑的美术理论书籍、美术教育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进行整理补充,专项管理,以供学生学习美术以及教师进行美术教学选用。
3、综合利用各个学科的教育资源。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有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包括了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数学中的逻辑艺术、自然科学中的自然规律、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行为艺术相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艺术及高尚情操。案例
1、在艺术课一年级教材《请你认识我》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有重点的培养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还应该加如一些情景剧的表演,有的可以扮演爸爸,有的可以扮演妈妈,还可以扮演其他角色。在表演过程中要求他们要用语言把角色的身份表现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把任务的语言掌握好,不要紧,我们可以耐心的给他们作好示范。如次反复学生既乐于学而且还勇于表现自我。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案例
2、一年级《泥土的故事》一课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从而达到丰富课堂教育形式的效果。还可以加入一些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首先,请小朋友在自己的身边收集一些泥土,有的里面长满了花草,有的里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有的是黏土可以捏合在一起;有的是散沙,稀松没有粘性。然后组织学生体验从触摸土开始进入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摸土、抓土、闻土的气息、观察土的颜色,对土有初步的认识。接着观赏:从对日常生活的认识转让到对艺术的学习。师生一起观看与土地的作品米勒的《拾穗》、《晚钟》,重点分析《拾穗》。教师准备一些问题,如:“刚刚看到作品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作品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这三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最后,请学生到前面来表演:作品中的人物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及时容进戏曲表演的环节。要根据自己的印象,用形体动作摹仿画中人物。案3.在活动中发挥“活动资源”的优势。学校生活是儿童心目中最具有集体活动的舞台。他们积极地想把平常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美术技能、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小小天地里。这就是孩子们表现欲与表现才能的最充分的展现。教师应该给他们以这样的机会,锻炼他们,指导他们。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教育中活动。学校的儿童画廊由于处于老师、家长、外来参观者和小朋友们进出的必经之路上。所以,不管是谁经过是都会不由自主地在这里呆上一会儿。大家纷纷簇拥上前,问一问:嘿!看看,这是谁的画儿啊?多棒呀!这无行中提高了作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刺激了其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让孩子们布置校园画廊的时候,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中学会了如何将版面处理简洁而又有美感。另外,学校还应经常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如:“主题班队会黑板报的评比”、“七十二行社会实践活动”、“校园艺术节”、“庆祝建队日”、“庆祝国庆节”、“新年庆祝会”、等活动。同学们都要利用美术知识和技能布置教室,美化校园,这些学校都可以加以合理的利用。
二、学校周边社区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学校周边的社区资源。随着城市小区的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学校周边的各种文化氛围使得学校的社区资源开发更趋丰富。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体育建筑设施以及其它教育信息手段都可以作为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把这些公共文化设施中拥有的大量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与颇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艺术作为对学生进行欣赏、查阅资料、写生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美术教育还可以跟剧院、影院、艺术团体、少年宫、艺术科研部门的活动进行携手,开展多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使美术课程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和不断的丰富,使教育思路更为宽广,使学生的视野更为扩展。例如: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利用周边著名的公园以及大学院校的文化资源。把公园古朴的历史建筑以及大学历史悠久和厚重的校园文化还有多种植物浑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多用途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史馆等作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笔不可多的社区文化教育资源。学生长期在此耳濡目染,身临其境,必将收益匪浅。因此,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我们在今后美术教育中应充分考虑并加以实践的重要课题。案例
1、如综合课例:《家乡的建筑》。教师根据地方美术课教材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寻找自己家乡有特色的建筑。师: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美丽的建筑,古朴的、现代的,小朋友们知道和了解吗?你们看见过我们学校周边有特色的建筑吗?(引导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路线和计划,同学们自由组合分组实施)学生讨论后决定去公园,在那里去观察和了解古朴的古代建筑。地点:校园东部著名公园。师:今天老师与同学们游览著名公园,请同学们带上速写本,小画板,铅笔,水彩笔,照相机。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可以拍照,认真写生,一路上大家要团结合作,注意安全。(老师和学生愉快的在公园亭阁前停留下来,认真仔细的观看这幢古老的建筑。教师向学生介绍楼台亭阁的建筑特色,学生们有许多发现。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指导他们拍照,写生或参与他们的记录与讨论)。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去观察了解中国古老的建筑风格,感受古代建筑古朴的美和用材的特点,增强对传统建筑艺术的了解。案例
2、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树叶(树叶贴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秋天树叶进行树叶贴画创作。
师:美丽的秋天已经悄悄到来,它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寻找它呢,特别是秋天的树叶非常美丽,你们知道到哪里去找吗?
教师强调指出,就在我们这里,就能感受秋天的气息,看见秋天的景色,也能在学校周边环境拾到秋天的树叶。
(引导学生讨论,选择寻找树叶的方法、路线、计划)
地点:大学校园内或公园内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到校园(公园)内去拾树叶,秋天的公园和校园格外美丽,白果树、梧桐树等树叶都变黄了,呈现出一派浓郁的秋色,尤其市白果树,梧桐树最具有代表性,同学们可以观察、拍照、速写、记录和拾树脚下的落叶,大家要团结合作,注意环保和安全。
(师生愉快的走进大学校园(公园)内寻找有落叶的白果树、梧桐树以及其他树,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引导学生拾树叶,夹好,整理好并带回)
活动的片段情景:
学生甲:看,那些梧桐树,白果树的叶子都变黄了,好看极了!
学生乙:梧桐树的叶子大,黄里呈红色,白果树叶子象小扇子一样,呈柠檬有呈金黄色,更好看。
学生丙:这些叶子落在地上好多啊!他们为什么会变黄而落下来呢?
师:是呀,秋天一来,这些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呢?是什么原因呢?有没有不变黄的树叶满载大学校园(公园)里有没有不变黄的树叶,找一找来证明。
(教育学生不能去攀折树上的树叶,去拾已掉在地上的没有变黄的树叶和已变黄的树叶)。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丁:老师,我们今天拾树叶,除了观察、感受秋天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师:同学们,丁同学提的问很好,今天拾树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完成树叶贴画收集材料,我们将今天拾的树叶带回去创作一幅漂亮的树叶贴画好不好?
同学们夹好自己拾的各色和各种树叶,排好对,回到学校准备下一节课的树叶贴画。
(这一活动意在引导儿童去观察秋天的树叶以及观看在秋天里不同树叶的颜色和各种树叶的形状,增强对植物的了解;收集树叶贴画的材料,利用社区的这一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自然中寻找创作的材料、获取创作的灵感。
评价:
一、学生自我评价:这次活动感受如何?有兴趣吗?
二、教师评价:这次活动课同学们上得很好!能团结合作,加了知识,增强了生活的情感和学习的情感。
三、大家讨论:把收集的树叶带回去,整理好自己创作一幅美丽的树叶贴画。爱护公物,爱护卫生。
2、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同时将现代化城市的环境艺术、公共雕塑、现代建筑、公共设施和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也作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当地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作为教学内容开发,设计教学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考虑。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能给学生以审美审艺的体验与感受,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继承传统、宏扬传统文化、美化城市、美化环境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对学生在进行标志的识别与设计教学课时,应将体现这一城市文化资源利用的内涵与锻炼学生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对标志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增长知识,通过对标志的分析、整理、归类,获得标志的相关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种方法,通过对标志文化这一形象的识别,掌握标志设计的原则方法,使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对标志文化这一形象的了解和认真的观察,又对学生进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义务的很好教育。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案例
1、标志的识别与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标志的收集、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2、学习标志的知识和设计方法。
3、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标志设计
教学重点:学习标志的知识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标志知识,设计出美观新颖的标志。
教学准备:标志图案资料,设计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标志的资料。
1、教师将学生集中起来,展示一组标志图案,简要说明标志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标志的兴趣。
2、请学生观察所展示的标志具有哪些特点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教师进行小结。并简略介绍标志的特点,使学生对标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布置任务。
请学生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收集标志。告诉学生收集标志的途径:
(1)公共场所;
(2)书店、图书馆;
(3)上网咨询;
(4)其它途径。
二、整理、归纳、交流。
1、请学生把收集到的标志归纳、整理出来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流。
2、请学生介绍标志收集的方法、地点及收获。
3、请学生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1)标志的作用及社会意义,应用价值?
(2)标志有哪些特点?
(3)你喜欢什么样的标志,为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可参与学生的讨论,对一些观点独特的学生给予及时肯定,对观点错误的认识进行及时纠正。)
三、学习标志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方法。
1、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1)标志的概念?
标志是以文字和图案构成、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标志符号。
(2)标志的特点?
形象概括、简练醒目、美观实用、信息传达明确。
(3)标志的分类?
A、政治机构、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类标志
B、公共服务方面标志
C、工商、企业方面的标志
2、教师介绍标志的设计方法。
(1)工具材料的介绍
(2)设计步骤:
A、构思阶段:
(1)意图表达清楚、信息传达明确。
(2)形象要简洁鲜明。
B、确定表现形式:
(1)抽象或具象。(2)图案或文字。(3)黑白或彩色。
C、画稿
注意线条流畅,图案的精致美观。
D、写出设计构思说明
文字简练、表达明确、言之有理。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完成教材中的填空作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提高美术素养。
2、请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标志设计知识和方法,为某团体、大会或自己喜爱的商品设计一个标志。(也可以按照书中标志的分类任选一类进行设计)
有条件的学生可在电脑上设计。
3、作业要求
(1)
具有标志的特点。(2)方法正确、有新意。(3)工整美观。
4、教师辅导要点:
(1)启发学生应用标志设计的原则,大胆想象构思。
(2)涂色时要均匀,特别注意边缘的整齐。
(3)彩色标志的设计注意色彩的协调,一般不超过三种颜色。
五、展示、评价、总结。
1、将学生设计的标志进行集中展示,请学生相互评价、交流。
2、教师小结。
对设计有特点和个性的标志进行评价、表扬和鼓励。
三、有条件的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和艺术工作坊,也是开发艺术教育资源的一项内容。
对艺术家工作室的采访不仅能了解艺术家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而且还能直接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诞生过程。参观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的艺术工作坊(如陶艺作坊)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制作过程以及蕴涵其中的深沉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能使学生增添艺术知识、感受传统艺术文化、四、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为美术教学增添新的内容。
信息来源广泛和快捷,美术教学应根据学校的有利条件进行信息化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鼓励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美术与美术有关的信息,同时美术教师也应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出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积极进行信息方面的交流,利用学校的网络功能在美术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个人美术网页或班级、学校的美术网页开展学生间、学校间、省市间甚至国际间的学生作品交流。美术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其它国外的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研究者、艺术家等进行多方面的研讨。例如1:《祖国的古建筑》一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得了丰富的资源,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从http://www.xiexiebang.com就浏览了北京故宫,在14个网页分类中,让学生畅游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精品时,将“古建筑历史”、“中国历代书画精品”、“陶瓷真赝品对比”作为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增加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资源的这一利用和开发,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2:在中国画山水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真实的山,真实的水导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然后对比映示中国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再用动画的形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完成一幅教学作品。这样,学生的直观印象更加深刻,信息接收量更大。在美术课程中,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更全面多样,不仅提高了收集信息,获取新科技,新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交融,产生互补。例如3:在《我最喜欢的地方》一课教学中,让学生从计算机互联网上去浏览,学生不但能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还能浏览很多的国家,了解当地的地理、民族风情、生活习惯、语言文字等情况,极大第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实现了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从小学美术教育依靠单纯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其它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延伸艺术课堂,把体现高尚文化精神、美学的高雅艺术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把艺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既体现了美术教育中蕴涵的宽容、包容心理素养,又表现出了教学应构建宽泛的框架。同时又体现出教学思维的多元化,对丰富美术教育教学的内涵,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种多元的开放式的课程将是今后美术教育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小学美术个性化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方案)
下一篇文章: 利用农村社区资源开发小学探究型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第四篇: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增强美术课程教学效果
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效果
正安五中美术教师:帅亚玉
美术教师闲谈中常说:美术课教学枯燥,学生学来无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主要抓考试科目的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确实抽不出时间,学生在美术等艺术课程上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是重要原因;教材不注重基础,脱离实际,高谈美术高深莫测、美术思想等,给美术课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美的体验,就更谈不上学生去创造美、实现美的愿望,这是直接原因;教师只讲教材,不去结合乡土资源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纸上谈兵,教师只为教而教,学生只为完成作业而学,其效果可想而知,自然就索然无味。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而美术教学则是走进这个艺术门类的起步,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认真分析学科特点,有效整合本土资源,因地而宜,方能事半功倍。
当前,素质教育已被提到相当重要的议程来认识和实施,美术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施美育教学的基础,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探究和提高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美术课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局限于书本的教育教学,其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来说,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好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何为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本文主要指有利于爱国爱乡教育、有利于美术课程改革推进、有利于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认清乡土美术发展内在规律的资源。如:本地独具特色的寺庙佛像雕刻、山水风光、遗留古屋、文化底蕴等。这些资源是千百来祖先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本土文化的精华。结合相关乡土美术教育资源进行课程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且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一、本地乡土美术课程在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利用情况 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明确了课程资源的性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美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拓宽了美术课程资源的涵盖面,美术课程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甚至更广的领域。这为美术乡土课程的利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几年来,《美术课程标准》在各中小学校的实施,确实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和经验,但对于广大的农村,情况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经笔者对近十间中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实施利用的调查分析。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些美术教师思想滞后,不去深钻教材,不去研究教法,更谈不上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只为教书而教书,根本无暇考虑美术课外的因素;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综合性就更不说了;筛选及评价机制尚未完善等。
二、渗透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效果 由于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涵盖深刻的内涵、思想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提高美术课的教育教学效果,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全面认识乡土美术资源的特点,再根据教材的单元系列要求,进行有机渗透,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使学生真正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和知道美术其实离自己并不远,从而产生自觉的行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和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他们喜欢自己本地的乡土艺术。教师利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来上课,更使学生充满新鲜感、亲切感,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对家乡无限的眷恋。比如:正安和溪古建筑、正安新洲尹珍务本堂、正安杨兴桐梓垭四合院等,佛像雕刻技术更是堪称一绝,每年的古历6月庙会,各地展示的不同形态的佛像等等。只要我们努力去挖掘,多观察,收集涉及教育教学需要的美术课程资源,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设计、讨论等方式引入教育教学,以多种手法引导学生对本地乡土艺术的寓意、特点、作用及其继承性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去体验,真正有所收获。就拿古建筑来说,可以将它们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去实地考察和写生,真正了解家乡的美术现状,并将相应的作品以心得体会、竞赛等形式在学校中展出,由于学生对家乡的这些美术课程资源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这样的活动,既能增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最后,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它是国家对美术课程改革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开发和利用,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 整合美术课堂教学
利用乡土美术课程资源 整合美术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
【关键词】: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合理利用
摘 要:有着浓厚乡土气息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土美术是各地方历史的见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多元文化的因子,能给学校美术教学、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丰富课内外教学,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并能给城市和农村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因此,重新认识乡土美术对学校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这说明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学,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如何将乡土美术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这对于乡土美术和学校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与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给城市与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由于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艺术根植于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因此农村社会蕴藏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农村社会的变革速度相对缓慢,因而这些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同时,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美术教学活动:如一些泥块、木料、竹子等都可用来作为泥塑、木刻、竹雕、竹编等创作活动的材料。这些都是农村美术教育的资源优势,是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有利条件。
一、乡土美术与民间美术的区别
第一,它的内容是理想主义的。民间美术主要表现人们生活理想与精神理想。理想主义的艺术都具有浪漫成分。可以说民间美术(尤其是乡土美术)不是现实和写实的艺术。
第二,民间美术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祥和是社会与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所有民俗的终极追求,也是民间美术千古不变的主题。
第三,民间美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这种理想主义的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是情感化的,在艺术手段上主要采用象征、夸张、拟人等,在色彩上持其独有的生生观和五行观。由于民间美术多用于生活的装饰,符号化和图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再有就是广泛使用的与语言相关的谐音图像——这是我国民间美术最具文化内涵与审美趣味的方式。
第四,我国民间美术地域性,体现其无比丰富的多样性。传统的民间美术(尤其是乡土美术)是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渐渐形成的。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不同历史、人文、自然条件,致使各地的乡土美术有其独自的表现题材、艺术方式与审美形态。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种地域个性鲜明的艺术,便成了独有的文化财富。
第五,还有一点很重要:它是手工的。手工是一种身体行为,手工艺术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为。手工艺术处处体现着艺人的生命情感,机器制作是没有的。在进入工业化时代,手工技能的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遗产。
提起乡土美术,我们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民间美术,它们都含有指代那些具有清新、质朴、稚拙特色的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的意思,因为它们既有概念上的差异,又有着内容上的相同或联系。
“民间美术”是由“民间”与“美术”两个概念组成,作为“美术”的限定词的“民间”
指由平民、常民或劳动人民自行组织、创造和拥有、享用、管理的东西,它界定了这种美术形态的创造环境、创造主体及接受对象:民间美术是生长和发展于传统下层民间社会的,其创造主体是包括一般劳动者、手工艺人等在内的劳动群众,接受对象也是平民百姓。例如剪纸艺术、泥塑艺术、烙画、容绣等。
“乡土美术”中的“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人们出生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由于长期的居住和生活,人们对该地方产生了特别深厚的感情并受其影响。“乡土”的概念范围通常会随环境、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
尽管民间美术与乡土美术在内涵与外延上存在差异,但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乡土美术中的绝大部分作品属于民间美术,因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根植于农村社会,创造这些作品的是以乡村民众为主的劳动群众,同时,民间美术又包含着各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正是不同地域的乡土美术构成了民间美术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异彩纷呈的形态。
作为农村小学,因为学生的美术基础、家庭环境和所处的文化氛围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得不到长足的发展,甚至因为一些美术必须的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的缺少,导致教材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无法实现。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作为乡村教师应该用好这一“活的环境”。因为这“活的环境”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加以合理的整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二、乡土美术的内涵
1.乡土美术是各地历史的见证
乡土美术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历史的见证,是当地人们创造历史的物证,它能为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丰富而又形象的史料。过去我们都是从文字、典籍中了解艺术史,然而这种艺术史是史学家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艺术史究竟是怎么回事,过去流传下来的乡土美术作品就是一个最真实的讲述者,它讲述着世代人们曾经怎样地生活过,当我们看到这些物品的时候,会想起昨天,正是这些东西将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正是这些昨天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位置所在。然而,也因为乡土美术是历史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与条件,当这些环境与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们也随之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当它们消失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历史的物证。
2.乡土美术是乡土文化的标志,多元文化的因子
多元文化的形成是单个的地域文化和谐共存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多元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在生活中会受到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空间位置及特定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因而在文化上会表现出地域差异。乡土美术蕴涵着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而地方特色正是体验人类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之所在。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因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容易被其他形式的文化所同化。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介绍乡土美术及各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美术,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持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
三、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
1、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究美术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某一领域的优秀文化。
2、学生学习民间工艺的机会较少,因为一些民间工艺由于费时费工,取材不易,操作较难也趋于消失状况。如,民间刺绣、钡委等现在已经有管少人从事这些营生。
3、对于传统节日,国家注重的一些传统节日得以延续,这些节日的美术形式被保留下来,但是乡村的习俗,在生活中就非常少见。
4、民间的画稿图谱、建筑雕塑、织品花绣、金漆镶嵌、木器纹饰、窗花剪纸等丰富多彩的吉祥文图,这些吉祥的文图就是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的图像,用来表现求吉趋凶的观念:如百鸟朝凤、风调雨顺、龙凤呈祥、招财进宝等,这些曾经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的吉祥题材这些图画题材,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5、富有乡土气息的民居、宗室祠堂、寺庙已处于基本消失的状态,乡村学生更向往城市的高楼大厦。
6、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对传统的乡土文化重新认识、剪纸、木雕、刺绣、脸谱等又被现代人重新搬回生活中,学生也就有机会接触这些乡土美术了。学生对于乡土美术的认识很大一部分取决与学校的教育,因此乡土美术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尤其重要。
1.乡土美术能为现代设计教学、美术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
东西方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乡土美术中的一系列绘画观念、艺术形式能给美术教育以借鉴──造型上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和谐饱满的构图形式;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不受拘束的自由的心态、丰富的联想──这些都将给我们广开思路,寻找创作的灵感。
2.乡土美术能丰富课内外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体验
结合乡土美术资源,学校的美术教育能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
乡土美术中的许多品类如剪纸、泥塑、面塑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能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3.乡土美术是审美教育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材
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乡土美术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美术,是以审美的方式生存于世的生动体现。从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如今天这样丰富,但精神生活并不贫乏。乡土美术中的生产生活设施、日常用具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在美术馆、博物馆才能看到的东西,被我们供奉为杰出艺术品的东西,以前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说来,那时的人们活得离艺术更近,与艺术更容易融合。我们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从这种意义上说,乡土美术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丰富的“情境”。
4.乡土美术是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纽带
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乡土美术不仅与绘画、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与其他学科都有相互结合的地方。乡村美术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科相通的意识,以生动活泼的美术学习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乡土美术能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城市的学生,伴随他们长大的往往是一些工业化生产的玩具,或者也有由父母带着去博物馆参观一些艺术作品的机会,但这些是与生活相隔离的,他们缺乏与自然广泛接触的机会。而乡土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2.根据教材的单元系列,有机渗透乡土美术资源。
在美术教材编写中,许多内容都是分类别展开教学的。,有机地结合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优秀美术遗迹,激发学生对家乡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豪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乡之情。
3.以本地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
家乡的自然资源洒落在我们身边,但往往不被我们重视和利用。当我们将身边的自然资源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当一件件富有创意、漂亮的美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感觉这些出自于我们身边。以家乡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约美术材料上的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
艺术是生活与文化的结晶,乡土美术资源是属于自己的薪火相传的地方文化。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旨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开发和利用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弥补了国家课程设计难以兼顾地方特点的缺点,使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开心,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培养了学生的爱乡情感。
家乡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亲情、朋友、师生、邻里等伦理关系,都从这里孕育发展,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小有爱乡的情怀,并培养他们对乡土的责任,这必须经由认识自己的生长环境,理解与家性有关的历史文化。通过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以亲切而富有美感的方式去认识乡土文化、欣赏乡土文化、关怀乡土文化,进而产生发自肺腑的家乡自豪感,使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深入学生内心,增强了学生的爱乡情感。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