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19-05-15 04:4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让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综合课程,知识面广,接触面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光评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我们结合农村小学的自身优势,从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丰富科学课教学器具,整合课程资源、探索学科间的科学活动等方向进行科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科学 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小学科学课程确定的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和其它课程相比,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探究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第二、开放性。科学课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方面。第三、过程性。小学科学课主要是燃起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重在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因此,为了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就必须做好科学的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而农村小学缺少城市学校相对现成而优资的社会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如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没少年宫或科学馆等,这些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二是农村学生活动的优势;三是农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优势。我们要立足农村,依据农村的现有条件,把这些优势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有效挖掘课程资源,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为农村孩子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开发科学课的课程资源

1、野外考察

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我校地处山区,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我特意把课堂搬到事先考察好的坡沟地带,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这些卵石是从那里来的,理解“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这两个词的具体意义,观察比较坡上、半坡和坡下石块的大小及形状,从而了解卵石是怎样变圆的,在观察和比较中,学生了解了卵石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在让学生小结着部分内时,一般的学生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免去了“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这两个模拟实验,既节省了时间与直观奏效。

2、参观访问

校属地蕴藏的极其丰富的乡土资源,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我校周边有个晨龙太空植物园,里面种植着许多瓜果蔬菜,由于他们采用的是太空种子,所以与我们在农贸市场中常见的瓜果蔬菜大不同,因此我定期组织学生到栽培基地实践和考察。学生们采用参观、访问、调查等方式,了解西红柿、黄瓜的科学种植技术和它们的效益。学生们知道了有关反季节蔬菜的生长、管理过程,懂得了科学技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领先作用,唤起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科学教学氛围

1、建立实践基地

校园内建立了供学生兴趣活动的植物园、气象观测站等科学活动基地。植物园种植品种的选择上,我们本着四个原则进行安排,以适应讲授不同时间、不同种类、不同环境植物的需要。这四条搭配原则是:不同季节的植物搭配,喜阴和喜阳的植物搭配,当年生和多年生的植物搭配,根生、籽生的茎插的植物搭配,较好地满足了各个年级和各段时间植物课教学的需要,如《植物的一生》、《新的生命》和《生命与环境》等,都是在实验基地这个大课堂上完成的。可根据教材内容及季节变化让学生自己选种、栽培,以增加学生的植物生长和种植知识。

我们还邀请了当地的种植大户来学校作科学栽培讲座,并作现场指导。请科技能手做学校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科技辅导。课上,“小科学迷”们活跃在实践基地上,忙着开展“挖沟”、“翻土”、“施肥”、等小种植、小试验。“自古实验出真知”,一次次的尝试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到了课后的业余时间,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自家小院中饲养家兔、鸽子、蜗牛、鸡或是金鱼养殖,这样,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也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

2、建立科普活动室

科普活动室的建立是为了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室内环境。科普活动室的后墙建立科学专刊,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定期刊登和或展示有关教材内容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设立图书角。图书可以是从学校图书室借出,或同学间每人献出供大家调剂阅读,有的是班级集体订阅一些科学报刊杂志,设有专人管理这项工作。还设有科技作品陈列区。把学生自己制作的观察实验小作品、自然日记、小发明作品及生物、矿物标本陈列出来,学生有一个互动学习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领略祖国灿烂文化的同时,还随手收集一些当地的岩石、小昆虫,植物的花、叶、根、种子等,并把它们制成标本,陈列在科普活动室中,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整体协调校园绿化建设

校园绿化时,既要整体布局,又要考虑选择多样树种和花,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校园四季自然环境的变化,为学生认识、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服务。让学生观察春季绽放的鲜花,夏季活跃的鸟虫,秋季飘零的落叶,冬季皑皑的白雪。我们在每班教室的窗台上,摆放上盆栽的菊花、文竹、吊兰、仙人掌等花卉植物,学生定时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做好生长记录;在校园的花坛中栽种着牡丹、芍药、玉兰、迎春花、法桐、侧柏、龙爪槐等这些活动基地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认识了自身价值。

三、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器具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

1、废物新用

废物利用是克服实验仪器不足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造一艘小船》一课中,我就利用泡沫塑料雕刻成船模型,用废弃的“眼睛按摩器” 的电机做动力,用孩子玩过的塑料“竹蜻蜓”作螺旋桨,电池作电源,联上导线、开关,制作了一只电动模型船。上课直接在校园旁的池塘边进行,让学生观察“船怎样在水中行驶”。老师有目的地提问:是什么力使船在水中航行呢?恰到好处地把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来。如果没有自制的船模在池塘内作航行演示,只让学生看看插图,听听教师的讲解,是难解决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

2、替代材料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村小学科学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科学)事物。科学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科学)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四、整合课程资源,探索学科间的科学活动

随着科学教材一次次的修订,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多彩,大都与我们的农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教师是教材的二度开发者,在教学中,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放眼于农村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地寻求两者的缔结点,发掘教材中的内在因素,将有关知识放置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大背景下,综合其他学科,在教学中拓展延伸,不断充实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书本中的有关文化知识,更深切地体会到身边的事和物都是学习资源,并能从中悟出一定科学道理。

1、语文与科学的整合

例如语文课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以后,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了深刻的体验,这时科学老师乘势而上,顺应学生的意愿,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拓展活动。学生为了解环境污染情况,进一步向人们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分成小组到周围考察水土流失的情况并拍摄了照片,了解小河的水污染状况并采集样本。同时,资料收集小组的同学则深入图书室或上网查寻相关资料。在两个多月的调查中,学生们收集了详细的环保资料,统计了丰富的污染数据,在科学老师的倡议下,召开了“让

地球更美”的主题中队活动,并邀请部分厂矿企业领导参加。本次学生的调查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撰写的书面报告,引起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举摧毁了一个破坏水源头的地下小造纸厂,改善了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这事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家乡、爱农村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以其色彩鲜艳的图像、动画、音像效果和灵活多变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采用幻灯、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能使《科学》课的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生物与环境》这一课时,可以用FrontPage制作课件(内含大量图片、文字、和录相资料)把整节课分为四块。⑴先以色彩鲜艳的图片切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猫眼瞳孔的变化为例,用电脑出示一组图片,我提示学生:“你动一动鼠标,看能看到什么?”学生很好奇地动了一下鼠标,鼠标提示:“点击我可以放大图片呦!”放大了的图片看起来更清晰,有的同学很快反应过来是光线对猫眼产生了影响。⑵学生有了小小的成功后,鼓励他们继续讨论和探索其他图片,对于学生能自己解答出来的,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他们不知道的,追问:“你们想知道吗?你们可以自己来查查‘文字资料’。”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带着疑问动手操作鼠标点击第二部分‘文字介绍’。⑶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后,接着再问:“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吗?那么自己试试点击‘录像资料’吧。”电脑出示2个录相片,(分别是环境对动物的影响、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扩展知识,加深印象。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环境会对很多生物产生影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了上面那些文字、图片、录像资料,最后的总结学生基本上能自己说出来了。有的学生说:“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说:“生物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去适应环境,如果不适应,就会灭绝,就像恐龙一样。”还有的学生说:“如果世界上的生物都灭绝了,那势必要影响到我们人类。”在学生讨论出这些结果以后,因势利导地问:“我们要怎样保护生物呢?”学生们会很快说出:“我们要保护生物,就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教师再问:“看看咱们讨论的结果是否和科学家们总结的一样呢?你们点击‘课上总结’看看。”学生们看到自己总结出来的结果和科学家的一样,别提多高兴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实践告诉我们: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参考文献:

1、《科学课》----《农村天地大有作为》 2011.3

2、吴云《亲近自然体验科学》《实验教学与装备》2003.2

3、史文杰《如何开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011.11

4、顾智勇《农村小学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月刊》2004.5

第二篇:农村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接触中使其获得广泛的社会信息,锻炼各种能力,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然而由于农村教育条件有限和品社课程不受重视等原因,农村小学品社课程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更需要从拓展优化教材内蕴资源、联系乡土资源、加强学科间联系和有效利用家庭资源等方面加以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小学品生与品德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其意义不言而喻。然而,一方面,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制约,品社课备受冷落:另一方面,不少农村学校基本硬件水平跟不上,因此农村小学品社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讲授状态,边缘化的倾向极为突出。在硬件设施暂时无法改善的情况下,如何开发出经济、高效的课程资源,成为农村学校的当务之急。

一、拓展优化教材内蕴资源

课本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教育条件有限的农村开发教材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创造性地、科学地使用教材呢?

(一)对课程内容“取长补短”

“取长补短”即高效利用课本中贴近农村儿童生活的内容,对编排不合理的部分及时优化删减或增添。

(二)使教材与校外课程加强联系

校外教育拓宽了少年儿童的成长空间,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束缚,把学习环境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它立足于社会,以校外教育活动为载体,强调实践活动与直接体验对于少年儿童发展的必要性。例如《我心中的那颗“星”》《了不起的家乡人》等课的学习中,通过邀请学生家长现身说法,使学生感受到了家乡人身上的那种不怕吃苦精神,受到了一次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懂得了生活、学习中要战胜困难的意义。通过参加农忙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巩固“农业与生活”的主题教学。

丰富农村小学的校外教育活动,可以填补学校教育的空白,克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很多缺陷和不足。当然,我们也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外教育活动的规章制度和实践体系,保证山区农村校外教育活动能够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地展开。

(三)优秀教师尝试编写校本教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鼓励优秀教师合作编写贴近农村实际的校本教材不仅有效利用教师资源,而且能贴合本地学生实际生活。

二、联系乡土资源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同时,课程结构要求教学要适应地区差异、学校自身特色,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因此,在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充分反映地域性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等乡土资源进行特色教学。

(一)农村的自然资源。

农村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有山险涧深,石怪洞奇,茶叶飘香,佳景美不胜收。这为我们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当地这一资源组织开展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比如说在 “ 春天在哪里”“ 春天的种植” “秋天的收获”“ 我与小动物”“和小树一起长大”等课时,让学生重新认识多彩的乡间地头,山石溪畔,感受真实的生活场景。

(二)农村的人文资源

农村有着独特的风俗人情和浓厚的乡土风情,每个村庄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动人传说和独特风韵。教师在学习“我的家乡人”“家乡特产知多少”“我来做个小导游”“我的家乡在哪里”等这一类的教学中,引领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学科之间横向联系,资源互补

基础教育中的每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将学校教学转化为一个有机整体,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刻板单调,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灵活有效的。例如在讲四季变化时,我们可以联系美术课,将四季的场景请孩子们画一画,讨论交流,还可以联系语文课,请孩子们回忆有关四季的古诗词等等。

四、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

品社课《课标》强调课程的生活性,即注重使儿童发现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自学习中生活。家庭生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而且一般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状态,因此家庭资源是有待利用的强有力的的课程资源。家庭里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

家庭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

1.引导孩子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并做好及时整理(可以是手抄报或知识卡片的形式),建立小小图书馆(这里主要是将每个家庭有限的书籍资源进行共享)。

2.鼓励家长和孩子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或者带领学生进入农舍或植物园。

3.鼓励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帮助进行一定的农作实践,积累自然科学知识。

4.与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建立联系,使之积极配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对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在接触中获得广泛的社会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指导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和生活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只有做好农村品生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无限的课程活力。

参考文献:Ⅰ.《新课程背景下基层教科研的思考》 殷亚清

Ⅱ.《今日农村教育》第一期52页

Ⅲ.《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胡健 2006.7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析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武威第四中学 谢红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呼唤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学习了生物国培计划后觉得自己的视野为之一亮,顿觉开阔了许多,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原来的课本,还包括教师、实验室、图书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班风、校风、及校园内的环境,甚至学生所处的社区、乡村的环境,皆是课程资源,就是说学生及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教育的课程资源。一切皆是课程资源,这给我们打开了视野,让我们不在局限在课本、校园内进行挖掘教育,还可以拓展到校外、社区、乡村大自然环境中去挖掘资源进行教育,这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体现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皆教育,只要我们用心挖掘、细心体会、潜心钻研,身边处处是俯首即得的教育资源。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教育歧视、师资质量、心理创伤、人身伤害都在困扰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课程改革如果不去努力创造适应农民需要的教育,就不会有充满生命活力的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我认识到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大胆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

一、灵活运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课上学生展示交流,经过讨论得出叶的形态知识;再制成叶的横切面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总结出叶的结构;最后学生亲手制作一枚叶脉书签,伴随自己学习和成长。还有如校园艺术节花展时,学生看花赏花的同时学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花的结构;收集各种果实和种子带到课堂上学习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生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二、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因此,教师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因此我们特别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

1.加强业务培训,以新的资源理念引领教学行为

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并且应该是永具生命力的源头活水。那资源意识就是这活水的源头。为此,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认清课程资源的概念,树立资源意识就至关重要。我们的途径是:(1)学习新课改理论,在学习中完善自我。我们生物组利用每周五上午学习时间,学习新生物课程标准和有关的新课改理论,特别是有关课程资源的。每位教师分别收集、查找有关的资料,再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从理论上把握新课改带来的新变化。(2)创造条件,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一方面我们请教学经验丰富的生物教师进校讲座;另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两年来所有生物教师分别参加了省、市、县的各级培训。

教育新理念的确立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思想基础。我们的转变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变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为“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一家亲”教学,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自主地获取知识,变以前的“学生围着教师转”为“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积极地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准备好教材上的知识外,更多的是准备好能帮助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各种资源。

2.充分发掘农村教师在农村资源开发中的优势

农村中学有能够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是开发的主体和关键,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直接影响到课程开发的质量。有学者曾指出:“能够进行绝对意义上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的学校,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开发能力和享有完全自主的课程政策。”当然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化了,但却道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但是农村中学的教师大都来自农村,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劳动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非常熟悉农村的条件,也愿意克服困难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开发中最大的优势所在。

3.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虽然中学生物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有其固定性,但是教师的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等,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和完善。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重视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主要采用了教师课后书写教后札记的方式,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对我们的资源利用情况做长期的分析,促进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和利用方法的更新。三.关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我们在校园网中建立了一个信息资源库。其中包括课件库、素材库,试题库、论文库、教案库、图书库、优质课录像库、学生作品库等,把老师、学生日常搜集的资料分类存放,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地促进了传统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农村生物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用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引导孩子们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物、用生物,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一定会全面提高。

第四篇: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第五篇: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很少,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课法进行教学,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讲完,这样的教学肯定枯燥、单调,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关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由此可见,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一、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放和利用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我校一些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狭义的,一直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存在“教材=教学资源”的看法,谈不上开发、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问题了。对学生而言,它就是一些学习辅导资料、习题、试卷等。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挑选教材上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误解造成教学信息封闭、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仅要看教师严谨的教学设计、严密的逻辑分析、深入浅出的演讲口才等等,还要看教师是否围绕课标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抱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缺乏!这与教师没有具备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意识及能力有关。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于社会生活每时每刻,最重要的是教师能不能以思想品德课程的眼光去挖掘这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案例,能不能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视角去赋予它们课程资源的意义。

二、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法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呢?教育专家的观点十分鲜明:

1、教师首先要考虑这个资源在这节课上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价值是什么?资源不是作概念的注脚,不是为了旁征博引,补充课程内容,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师要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研究,使资源、目标、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而且,开始做什么,过程中用什么,复习时用什么,都要研究。尤其是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要注意积累、总结、交流,因为这种资源不可重复,要有意识地捕捉。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做了如下工作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图片

教科书中每一课都配有丰富的活动案例和图片,这些案例和图片新颖、鲜活、精巧,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教材图文并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使它在呈现形式上更活泼、生动,更在于它在教学组织中起着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和人格健全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和品味教材中的文字材料、图片,领会它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其中蕴藏的“言外之意”,从而用相应的书本知识进行讨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他们要自己去“动脑、动口”,去思考、探究,去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这些图文材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40页“老太太应聘”的图文资料,有两幅图和一段文字。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的:材料提供什么有效信息和中心主题?招聘会场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老人填写各类应聘表,是自己找工作吗?老人的儿子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这对年轻人有什么危害呢?图文材料其实告诉学生们: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自立就将一事无成。

2、开发学生的自身资源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那么学生那些方面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呢?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体验、思想认识、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个性的差异、兴趣,甚至是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资源。我在开发学生资源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

新课程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自己谈经验、谈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为深刻,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

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时,备课组建议授课教师让学生举例说说同学之间最容易伤害感情、最容易引发冲突的事情。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都有亲身体会,所以学生发言十分踊跃,说的内容很丰富。然后我又乘热打铁,再引导学生去讨论: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和谐相处?通过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中间穿针引线,学生很容易懂得彼此尊重的重要性。

(2)利用学生的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把学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

如七年级下册《人生当自强》一课,备课组建议授课教师要调动学生去搜集有关自强方面的名言警句和事例,学生共同努力收集到以下名言警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等。同学们不仅列举了不少名人自强事例,还现身说自强,如有的同学说自己的手摔骨折时,强忍疼痛,没有掉眼泪。有的同学说感冒生病了坚持到校上课等等。学生们讲述的事例真实,情感真挚,所以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巧妙地运用课堂突发事件

七年级下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一课,授课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有不尊重人的现象,向学生发问:“请同学们谈谈平时在课堂上有什么不尊重人的表现?”于是学生们很快就说到上课做小动作、大声说话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刚刚两位大声说话的学生马上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着我引出下面的内容:“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学会尊重他人。”对这一突发事件,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巧妙地把课堂现象转化为课堂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3、努力开发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学科知识、特长、爱好等方面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课《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授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小时候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亲身经历,把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与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生活、经历作对比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的重要。

4、因地制宜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校内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多媒体教室、运动场;各种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自然景观,如花草树木;人文景观,如校容校貌、校纪校风等。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时,授课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每周一次的升国旗的礼仪和天安门广场升旗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去认识升国旗的礼仪要求,并审视自己平时的不足,进而要求学生重视礼仪,展示自己良好的风貌。

5、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家庭、社会乃至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春游,在春游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国情教育和乡土乡情教育,如要爱护环境,不破坏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改革开放以来池州的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学生不仅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也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同时学生也会加深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作为一个自觉适应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政治课教师,应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教导处、教科室 二○一三年九月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袁剑梅内容提要:一、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二、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三、如何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关键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积累。打开现代......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历史课程资源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物质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的资......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东北镇中心小学校 王春华 一、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从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做起 提到学校科学课程资源,过去有许多人有这么一种片面的......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荐)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蔡友胜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931 更新时间:2006-11-20 主讲人:蔡友胜 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可以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自于家庭,......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于小学英语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作者:刘丽 长春市一零八学校小学部 【摘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英......

    活动课程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活动课程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开发利用活动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资源 实践性是活动课程活动性所表现出的突出特征,而人的情感总是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中逐步产生、发展并表现......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深入挖掘资源,全面开发与创造性的利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全面的发展体质健康,项目的广泛,也有利于符合不同味口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