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2:0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篇:浅谈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2007-7-27 11:02:00 | By: 我爱冰红茶 ]

摘要: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达成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系着课程实施的成效。因而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这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也在不断地丰富、充实,资源优势也越来越多,我相信只要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善于发动学生,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前景是光明的。关键词:课程资源、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资源的开发、资源的优势

当今社会要求教育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教育目标的变革要求学校课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因此我国的新课程在其功能上,重视课程对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的综合发展作用;在其结构上,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其突出特点之一是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在其内容上,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倡导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等等。

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达成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系着课程实施的成效。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理解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由对课程被动、忠实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由对教材的挖掘钻研者走向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设计者。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因而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这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如何合理地开发与利用,下面就此谈点看法。

一、农村中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校内课程资源:包括传统的知识性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如校内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中心、校园文化建设、各种非正式课程等方面;从开发的角度看,校内课程资源主要以建设为主,而开发则主要集中在对课程的进一步深挖掘之上,如对新型知识课程的引进和对课程类型的重组等。另一方面是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

1、身边物品在课堂中的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供利用的资源除了教科书、练习册外,其他几乎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但在探究性教学中,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却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广大的农村课程资源相对贫乏,能够拥有图书馆、科学馆、实验室、互联网实属不易。实验室里的器材大多缺乏且老化过时,用之不是误差过大就是现象不明显。作为教师要善于改进及利用身边的物品替代,让学生更加亲切的体验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看作是物理的课程资源,告诉我们要充分的去挖掘,现代生活与物理联系十分密切,时时处处都离不开物理。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把它们作为物理课程资源引入教学,从熟悉的现象引出物理问题。让学生们从观察、思考生活现象出发,经历“问题提出”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置身于探究环境之中,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形成学习的兴趣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需要。

基于这点,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吃透课标,认真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明确教材中哪些内容可以外延,哪些内容可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哪些内容备受人们关注,哪些内容是新时代的产物,并且我们更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挖掘生活中的例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列举他们喜爱的足球和排球的运动;在热现象中可让他们分析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我们身边的物品比如矿泉水瓶可用于失重和超重的教学;一支铅笔可用于研究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即使是鞋刷也能用来演示摩擦力的方向等等。

2.玩具在课堂中的运用

玩具能较大限度的提起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每一个玩具都包含一定的物理原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用于演示,也可让学生讨论各个玩具都包含有哪些物理原理。这样既能让学生们得到交流讨论的机会,又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时时留意,不难做到这一点。平衡鸟下面的支架又可以用来说明影响物体稳度的因素;吹肥皂泡的玩具可用于光的色散和气体的压强变化及阿基米德原理等等。

二、农村中学课程资源的优势

农村中学课程资源严重不足,是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主要原因。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善于发现,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1、农村中学有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

学生不仅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而且也是课程资源的载体。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恰恰是自己知识生长的基础。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很早就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参与田间劳作,这可能会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游戏、学习,但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无疑非常有利于他们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生长。比如声现象中,他们就能够列举出许多自然界的声音;热现象中,他们能够非常顺利地理解沸腾现象,甚至能说出沸腾过程中水中气泡的变化,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跟学生讨论为什么水烧开之前和烧开之后有不同的声音;光现象中树阴下的光斑、闪烁的星光、雨后的彩虹等更是耳熟能详的自然景观;力学现象中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他们也能有很深的体会。在他们平时的游戏或在他们制作玩具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在弹弓的制作和使用的过程当中,他们可以体验刀具上的力学知识和更好地理解弹性势能、牛顿第一定律等等。农村中学的学生还有爱动手,勤动手习惯。用具坏了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维修,从自己的玩具到电风扇甚至收音机。在修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了一些知识。不少学生自己房间里的线路就是自己连的。当然他们的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同时也说明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活经验是丰富的,能够极大地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

2、农村中学可以为科学探究提供良好的场所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的学习重心转向知识的探究过程,强调知识的体验过程。因此科学探究是完成此要求的重要环节,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尽管在很多方面无法与城市中学的课程资源相比,但我们农村中学有着城市中学无法比拟的实验条件——无污染的、广阔的大自然。自然界中绚丽多彩的晚霞和日出东方时的壮丽景象是任何一位艺术家都难以描绘的。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我们目睹的大部分颜色是污染造成的。城市的落日和空气清新的乡村落日是不同的,于是我们可以以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为课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农村中学有能够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本身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直接影响到课程开发的质量。有学者曾指出:“能够进行绝对意义上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的学校,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开发能力和享有完全自主的课程政策。”当然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化了,但却道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但是农村中学的教师大都来自农村,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劳动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非常熟悉农村的条件,也愿意克服困难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开发中最大的优势所在。

比如,教师带领学生搜集废旧易拉罐、矿泉水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利用废旧的小玻璃瓶、小塑料管制作观察物体的微小形变;利用废塑料瓶装水模拟打点计时器;利用老式电表、灯泡、导线、开关等制作简单电路板等。通过这些小实验的制作,不仅弥补了农村课程资源的不足,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拉近了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始于欢乐,终于智慧”。另外,大部分物理教师都比较擅长于动手操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信息化、多媒体教学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是物理这门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当然,除这些之外文字资源、实验课程资源、光盘资源、网络资源,它们都各自有自己的功能和特性。正确认识各类课程资源的功能和特点,认识他们的辩证关系,让他们在物理课堂中,做到优化组合,才能使物理课堂达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也在不断地丰富、充实,资源优势也越来越多,我相信只要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善于发动学生,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前景是光明的。

第二篇: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六讲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方法:自学

一、物理教学资源的概念

按教学资源的功能特点——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按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文本类资源、实物类资源与多媒体类资源 按物理学科的内容特点——学史类资源、实验类资源、理论类资源和环境类资源

按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

二、物理文本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物理教学刊物、复习资料等

三、多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

第七讲

第五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2、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就是以物理教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在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问题和需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有序的流程,为教学过程提供行为规范和具体的操作方案,以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5.1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3.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 4.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5.5.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6.制定测评工具 7.教学反思和修改 5.2模块和单元教学设计 5.3 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

一、备课的基本要求: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定计划,编写教案——“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教案

1、教学课题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实验教具及媒体

4、教学过程

5、课后分析教案执行、教学目标达到情况、教法选择及效果、疑难问题、存在问题、今后教学建议

三、教学设计案例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

1、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

(1)物体下落快慢不是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

演示:从同一高度下落石头、羽毛,金属片、纸片;现象:石头比羽毛、金属片比纸片下落快,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提出问题:重物一定比轻物下落快? 实验研究:方案,纸片和金属片 得出结论: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的快 逻辑推理

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们轻重决定的(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步观察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提出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吗?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at,S=1/2 at2实验验证:自由落体仪,验证S与T平方成正比。得出结论:大量实验证明

2、渗透人文精神

阅读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和传记-科学方法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三维度的教学目标

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第八讲

第六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教学要求:

1、中学物理教学为什么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2、物理教学中实验分为几类?

3、演示实验的作用?

4、分组实验分为哪五类? 各有什么作用?

5、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6、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

7、验证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准备阶段和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6.1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一、物理实验的作用

1.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愿望,3.实验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 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二、中学物理实验的分类

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边教边实验

课外实验 1.演示实验的作用

(1)引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3)进行观察和思维的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4)提供示范,为学生训练实验技能创造条件,教师的示范:一是介绍学生要使用的仪器和实验的方法步骤、技能二是教师的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 2.学生分组实验

(1)基本仪器使用训练和装配技术训练性实验(2)测定性实验

(3)验证性实验(4)探究性实验 6.2 演示实验教学

一、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平抛运动:引入课题—趣味性

2、要明显和直观:演示的现象要明显

仪器简单,过程明了;视听感官并用

3、要安全可靠

(1)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课堂演示时必须确保安全

(3)正确对待课堂演示时的失误,切忌弄虚作假。一要镇静二要实事求是

4、要有启发性——以趣激疑

二、演示实验中的观察指导一是演示本身应能吸引学生的观察注意,二是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及时指导,教给方法

1、明确观察的目的,作好观察的思想准备仪器的介绍,交代问题进行观察

2、突出观察重点,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3、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培养观察思路

圆锥实验

4、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

浮力实验

第九讲

6.3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一、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

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表的习惯

2.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1)装配仪器

(2)仪器的预备性调整

(3)启动工作和观察记录(4)实验结束后的收尾 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 4.学会正确测量读数与处理数据 5.学会写实验报告

二、验证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准备阶段及其要求:

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方法,认识实验仪器,作好操作与记录的准备工作

2、操作阶段及其要求

安装和调整仪器,控制实验条件观察测量,取得数据,排除故障

3、总结阶段及其要求

一般任务: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三、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

2、提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交流与合作

第十讲

第七章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对照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教学要求:

1.试述物理概念的特点

2.举例说明在中学阶段,建立物理概念的几种方法.3.什么是物理概念的内涵?试分析“加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内涵、外延,它的量度公式和决定条件以及造成概念不清的原因.4.试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它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5.什么是物理前概念?举例说明针对前概念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7.1 物理概念的特点

一、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排除片面、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抓住一类物理现象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加以抽象和概括而形成。

例如:观察下列现象:天体运动,车辆在前进,机器在

运转,人在行走。具体形象不同,分析、比较发现共同特征,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在改变。从而概括出机械运动。密度:实验铜、铁、木块,分别测量质量和体积,分析两块不同体积的铜块或铁块,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比较铜和铁单位体积的质量;得出结论。电场强度:理想实验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多个电荷,同一点单位电荷受力不变。比值定义法—

二、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例如:速度、电场强度——物理量 定性的概念也有量的含义 机械运动:位置与时间的关系 一维:x=f(t),二维:x=f(t)y=f(t)“平衡”,质点:F=0,定轴转动物体:M=0 “熔化”,熔点、熔化热、体积

(1)状态量和过程量速度从运动学角度是状态量;动量、能量

动力学状态量;压强、体积描写气体的参量(2)性质量和作用量

性质量:比热、电阻、密度、倔强系数 作用量:力矩、功、冲量

(3)微观量和宏观量(4)矢量标量(5)相对量和绝对量(6)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三、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第十一讲

7.3 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

一、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事实依据——感性认识生活中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到理性—科学抽象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想象、归纳概括

1、常用的抽象方法

(1)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如:力、机械运动、动能

(2)把物质、运动的某种属性隔离出来,得到表征物质或运动的某种性质的物理量

如密度、电阻、比热、电场强度、磁场强度

(3)用理想化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质点、刚体、理想气体、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光的直线传播—过程理想化

2、由新旧概念的联系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1)推导法:例如由速度、速度增量、加速度推导向心加速度(2)类比法:例如类比水压引人电压,类比光波引人物 质波,类比重力势能研究电势能。

二、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质和量两个方面:

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量度公式a=定式a=F/m决定大小和方向。

三、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适用范围

加速度的外延,向心加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能:动能、势能、电能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电势、电势能、电功、电动势

五、学会运用概念

v2v1,决t6.4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

1、运用实验:“自感”教学演示通电和断电现象,使学生联想在通电的瞬间,为什么并列的两个灯泡一个先亮,另一个后亮?两个支路有什么不同? 大气压强,“瓶吞蛋”实验、马德堡半球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压强、摩擦、惯性、力

3、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如:速度—速度增量—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加速度

二、进行

二、思维加工,准确地形成物理概念

1、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电场强度,理想实验在电场中某点放一点电荷q1受力f1,改为q2受力f2,变为qn受力fn…..通过数据分析 f1/q1=f2/q2=…..fn/qn表示比值只由该点决定

2、给概念下定义E=f/q物理意义表示电场中该点性质的物理量

3、讨论概念的物理意义

三、运用

1、通过练习,巩固深化概念

2、对易混概念进行辨析.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析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武威第四中学 谢红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呼唤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学习了生物国培计划后觉得自己的视野为之一亮,顿觉开阔了许多,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原来的课本,还包括教师、实验室、图书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班风、校风、及校园内的环境,甚至学生所处的社区、乡村的环境,皆是课程资源,就是说学生及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教育的课程资源。一切皆是课程资源,这给我们打开了视野,让我们不在局限在课本、校园内进行挖掘教育,还可以拓展到校外、社区、乡村大自然环境中去挖掘资源进行教育,这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体现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皆教育,只要我们用心挖掘、细心体会、潜心钻研,身边处处是俯首即得的教育资源。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教育歧视、师资质量、心理创伤、人身伤害都在困扰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课程改革如果不去努力创造适应农民需要的教育,就不会有充满生命活力的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我认识到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大胆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

一、灵活运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课上学生展示交流,经过讨论得出叶的形态知识;再制成叶的横切面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总结出叶的结构;最后学生亲手制作一枚叶脉书签,伴随自己学习和成长。还有如校园艺术节花展时,学生看花赏花的同时学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花的结构;收集各种果实和种子带到课堂上学习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生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二、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因此,教师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因此我们特别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

1.加强业务培训,以新的资源理念引领教学行为

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并且应该是永具生命力的源头活水。那资源意识就是这活水的源头。为此,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认清课程资源的概念,树立资源意识就至关重要。我们的途径是:(1)学习新课改理论,在学习中完善自我。我们生物组利用每周五上午学习时间,学习新生物课程标准和有关的新课改理论,特别是有关课程资源的。每位教师分别收集、查找有关的资料,再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从理论上把握新课改带来的新变化。(2)创造条件,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一方面我们请教学经验丰富的生物教师进校讲座;另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两年来所有生物教师分别参加了省、市、县的各级培训。

教育新理念的确立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思想基础。我们的转变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变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为“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一家亲”教学,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自主地获取知识,变以前的“学生围着教师转”为“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积极地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准备好教材上的知识外,更多的是准备好能帮助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各种资源。

2.充分发掘农村教师在农村资源开发中的优势

农村中学有能够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是开发的主体和关键,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直接影响到课程开发的质量。有学者曾指出:“能够进行绝对意义上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的学校,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开发能力和享有完全自主的课程政策。”当然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化了,但却道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但是农村中学的教师大都来自农村,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劳动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非常熟悉农村的条件,也愿意克服困难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开发中最大的优势所在。

3.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虽然中学生物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有其固定性,但是教师的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等,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和完善。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重视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主要采用了教师课后书写教后札记的方式,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对我们的资源利用情况做长期的分析,促进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和利用方法的更新。三.关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我们在校园网中建立了一个信息资源库。其中包括课件库、素材库,试题库、论文库、教案库、图书库、优质课录像库、学生作品库等,把老师、学生日常搜集的资料分类存放,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地促进了传统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农村生物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用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引导孩子们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物、用生物,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一定会全面提高。

第四篇: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让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综合课程,知识面广,接触面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光评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我们结合农村小学的自身优势,从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丰富科学课教学器具,整合课程资源、探索学科间的科学活动等方向进行科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科学 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小学科学课程确定的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和其它课程相比,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探究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第二、开放性。科学课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方面。第三、过程性。小学科学课主要是燃起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重在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因此,为了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就必须做好科学的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而农村小学缺少城市学校相对现成而优资的社会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如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没少年宫或科学馆等,这些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二是农村学生活动的优势;三是农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优势。我们要立足农村,依据农村的现有条件,把这些优势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有效挖掘课程资源,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为农村孩子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开发科学课的课程资源

1、野外考察

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我校地处山区,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我特意把课堂搬到事先考察好的坡沟地带,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这些卵石是从那里来的,理解“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这两个词的具体意义,观察比较坡上、半坡和坡下石块的大小及形状,从而了解卵石是怎样变圆的,在观察和比较中,学生了解了卵石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在让学生小结着部分内时,一般的学生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免去了“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这两个模拟实验,既节省了时间与直观奏效。

2、参观访问

校属地蕴藏的极其丰富的乡土资源,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我校周边有个晨龙太空植物园,里面种植着许多瓜果蔬菜,由于他们采用的是太空种子,所以与我们在农贸市场中常见的瓜果蔬菜大不同,因此我定期组织学生到栽培基地实践和考察。学生们采用参观、访问、调查等方式,了解西红柿、黄瓜的科学种植技术和它们的效益。学生们知道了有关反季节蔬菜的生长、管理过程,懂得了科学技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领先作用,唤起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科学教学氛围

1、建立实践基地

校园内建立了供学生兴趣活动的植物园、气象观测站等科学活动基地。植物园种植品种的选择上,我们本着四个原则进行安排,以适应讲授不同时间、不同种类、不同环境植物的需要。这四条搭配原则是:不同季节的植物搭配,喜阴和喜阳的植物搭配,当年生和多年生的植物搭配,根生、籽生的茎插的植物搭配,较好地满足了各个年级和各段时间植物课教学的需要,如《植物的一生》、《新的生命》和《生命与环境》等,都是在实验基地这个大课堂上完成的。可根据教材内容及季节变化让学生自己选种、栽培,以增加学生的植物生长和种植知识。

我们还邀请了当地的种植大户来学校作科学栽培讲座,并作现场指导。请科技能手做学校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科技辅导。课上,“小科学迷”们活跃在实践基地上,忙着开展“挖沟”、“翻土”、“施肥”、等小种植、小试验。“自古实验出真知”,一次次的尝试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到了课后的业余时间,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自家小院中饲养家兔、鸽子、蜗牛、鸡或是金鱼养殖,这样,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也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

2、建立科普活动室

科普活动室的建立是为了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室内环境。科普活动室的后墙建立科学专刊,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定期刊登和或展示有关教材内容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设立图书角。图书可以是从学校图书室借出,或同学间每人献出供大家调剂阅读,有的是班级集体订阅一些科学报刊杂志,设有专人管理这项工作。还设有科技作品陈列区。把学生自己制作的观察实验小作品、自然日记、小发明作品及生物、矿物标本陈列出来,学生有一个互动学习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领略祖国灿烂文化的同时,还随手收集一些当地的岩石、小昆虫,植物的花、叶、根、种子等,并把它们制成标本,陈列在科普活动室中,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整体协调校园绿化建设

校园绿化时,既要整体布局,又要考虑选择多样树种和花,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校园四季自然环境的变化,为学生认识、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服务。让学生观察春季绽放的鲜花,夏季活跃的鸟虫,秋季飘零的落叶,冬季皑皑的白雪。我们在每班教室的窗台上,摆放上盆栽的菊花、文竹、吊兰、仙人掌等花卉植物,学生定时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做好生长记录;在校园的花坛中栽种着牡丹、芍药、玉兰、迎春花、法桐、侧柏、龙爪槐等这些活动基地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认识了自身价值。

三、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器具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

1、废物新用

废物利用是克服实验仪器不足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造一艘小船》一课中,我就利用泡沫塑料雕刻成船模型,用废弃的“眼睛按摩器” 的电机做动力,用孩子玩过的塑料“竹蜻蜓”作螺旋桨,电池作电源,联上导线、开关,制作了一只电动模型船。上课直接在校园旁的池塘边进行,让学生观察“船怎样在水中行驶”。老师有目的地提问:是什么力使船在水中航行呢?恰到好处地把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来。如果没有自制的船模在池塘内作航行演示,只让学生看看插图,听听教师的讲解,是难解决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

2、替代材料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村小学科学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科学)事物。科学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科学)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四、整合课程资源,探索学科间的科学活动

随着科学教材一次次的修订,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多彩,大都与我们的农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教师是教材的二度开发者,在教学中,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放眼于农村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地寻求两者的缔结点,发掘教材中的内在因素,将有关知识放置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大背景下,综合其他学科,在教学中拓展延伸,不断充实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书本中的有关文化知识,更深切地体会到身边的事和物都是学习资源,并能从中悟出一定科学道理。

1、语文与科学的整合

例如语文课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以后,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了深刻的体验,这时科学老师乘势而上,顺应学生的意愿,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拓展活动。学生为了解环境污染情况,进一步向人们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分成小组到周围考察水土流失的情况并拍摄了照片,了解小河的水污染状况并采集样本。同时,资料收集小组的同学则深入图书室或上网查寻相关资料。在两个多月的调查中,学生们收集了详细的环保资料,统计了丰富的污染数据,在科学老师的倡议下,召开了“让

地球更美”的主题中队活动,并邀请部分厂矿企业领导参加。本次学生的调查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撰写的书面报告,引起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举摧毁了一个破坏水源头的地下小造纸厂,改善了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这事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家乡、爱农村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以其色彩鲜艳的图像、动画、音像效果和灵活多变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采用幻灯、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能使《科学》课的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教学《生物与环境》这一课时,可以用FrontPage制作课件(内含大量图片、文字、和录相资料)把整节课分为四块。⑴先以色彩鲜艳的图片切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猫眼瞳孔的变化为例,用电脑出示一组图片,我提示学生:“你动一动鼠标,看能看到什么?”学生很好奇地动了一下鼠标,鼠标提示:“点击我可以放大图片呦!”放大了的图片看起来更清晰,有的同学很快反应过来是光线对猫眼产生了影响。⑵学生有了小小的成功后,鼓励他们继续讨论和探索其他图片,对于学生能自己解答出来的,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他们不知道的,追问:“你们想知道吗?你们可以自己来查查‘文字资料’。”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带着疑问动手操作鼠标点击第二部分‘文字介绍’。⑶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后,接着再问:“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吗?那么自己试试点击‘录像资料’吧。”电脑出示2个录相片,(分别是环境对动物的影响、环境对植物的影响)扩展知识,加深印象。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环境会对很多生物产生影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了上面那些文字、图片、录像资料,最后的总结学生基本上能自己说出来了。有的学生说:“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说:“生物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去适应环境,如果不适应,就会灭绝,就像恐龙一样。”还有的学生说:“如果世界上的生物都灭绝了,那势必要影响到我们人类。”在学生讨论出这些结果以后,因势利导地问:“我们要怎样保护生物呢?”学生们会很快说出:“我们要保护生物,就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教师再问:“看看咱们讨论的结果是否和科学家们总结的一样呢?你们点击‘课上总结’看看。”学生们看到自己总结出来的结果和科学家的一样,别提多高兴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实践告诉我们: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参考文献:

1、《科学课》----《农村天地大有作为》 2011.3

2、吴云《亲近自然体验科学》《实验教学与装备》2003.2

3、史文杰《如何开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011.11

4、顾智勇《农村小学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月刊》2004.5

下载浅谈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汕头市潮阳区潮阳第一中学 朱兆营 【摘要】课程资源是保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现有的教材等......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很少,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课法进行教学,只需很......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历史课程资源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物质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的资......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袁剑梅内容提要:一、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二、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三、如何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关键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积累。打开现代......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

    农村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品生与品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接触中使其获得广泛的社会信息,锻炼各......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心得体会 ----巫山县龙溪中学 伍建军 历史的潮流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每件事物的传承和发扬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转换,而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从“夏......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周平儒(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四川平昌636400)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发表论文编号:295,国级,国内范围发行,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英语周报·初中教师......